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3d技術推動電影產業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d技術推動電影產業

發布時間: 2023-01-18 15:30:56

Ⅰ 舉例說明數字技術在電影工業中的應用

3D電影雖已經問世多年,不過直到近年來才逐漸流行起來。3D電影面臨的首要挑戰是傳統模擬電影向數字電影的轉移,這個過程中,內容提供廠商是起主導作用的,毫無疑問好萊塢在全球電影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好萊塢電影製片商才是3D電影的首要推動者。2005年7月,由迪斯尼、20世紀福克斯、派拉蒙、索尼電影、華納兄弟等電影公司組成的數字電影倡導聯盟(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DCI)制定了數字電影系統規范。隨著DCI標准不斷演進,數字電影產業才得以不斷前進。3D電影技術是建立在數字電影基礎之上的,有了標准和片源,晶元廠商和設備廠商,包括影院業者才能齊心合作,共同打造3D電影產業鏈。比如德州儀器的DLP投影產品線已經發布了滿足DCI標準的產品,DLP影院下一代電子平台的投影機將具有領先的性能,包括精確的DCI兼容色彩,卓越的對比度和足以照亮最大影院銀幕的亮度輸出,3D畫面可投射75英尺。在影院方面,縱觀全球,約有11,000套數字電影機安裝,其中約4,200個支持3D內容播放。標准化方面,DCI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現在2D標准以基本成形,DCI需要制定和統一3D電影的放映和觀看標准,是需要戴那種類型的眼鏡?是主動式立體顯示,還是被動式立體顯示?這些都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3D電視與3D電影類似,技術標准和片源將是決定產業化的關鍵,而目前片源的稀缺和技術標準的缺失導致進展緩慢。在顯示技術方面,主要分成兩種方式,需要佩戴眼鏡和無需佩戴眼鏡。一些廠商採用MPEG小組的MVC(Multiview Video Codin,多視角視頻編碼)技術,需要佩戴主動快門眼鏡,一些則採用偏振光顯示圖像,需佩戴被動偏振眼鏡來實現。另一些廠商則推出了無需佩戴眼鏡的3D電視,這種方式需要在面板和片源上做處理,且長期觀看往往會導致頭暈目眩等現象,更加適合應用在公共區域。比如TCL集團率先推出了無需佩戴眼鏡的商用3D立體液晶電視,該產品具有很高的商業應用價值,可在廣泛運用於地鐵、機場、商場等公共場所作為新型信息載體使用,目前已經深圳寶安機場安檢大廳得到應用。據TCL集團工業研究院院長閆曉林博士介紹,3D液晶電視的立體顯示效果是通過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鏡屏,將經過編碼處理的3D視頻影像獨立送入人的左右眼,從而令用戶無需藉助立體眼鏡即可裸眼體驗立體感覺。另一家國內廠商海信也推出了3D立體電視。

Ⅱ 為什麼電影要從每秒24幀走向48幀

2012年上映的《霍比特人》(The Hobbit),這段採用每秒48幀畫面頻率拍攝的電影片段預示著電影技術的又一次技術突破,但展會中觀眾爭議很多,媒體反映平淡的反差結果令人頗感意外。

即便如此,它仍然傳達出一個信息——高幀率電影正在登上舞台;同時還有這樣一個事實——越來越多的影院已具備播放每秒48幀及以上的高幀率電影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影片也在進入高幀率的陣營。在 《霍比特人》片斷亮相之後,面對各路輿論的壓力,導演彼得·傑克遜表現得和小強一樣堅強。他回應道:「沒有人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科技也將持續經歷變革。」

在技術領域,當然是越多越好越快越棒,沒有人會去抱怨什麼東西太先進了。一些觀看了《霍比特人》片段的觀影者表示,影片太真實了。這段每秒48幀的影片把屏幕里的世界變得栩栩如生,讓人難以分辨出何為虛幻何為真實。

但也有一部分觀眾表示對之前每秒24幀的電影表示懷念,他們說自己已經習慣了看那種相對模糊的圖像了。80多年來,電影藝術一直被稱為「24格的真理」,而我們的電視則採用了每秒30幀的畫面頻率,大家對這種低幀率的畫面已經產生了習慣。

3D技術是推動高幀率電影發展的驅動力之一。詹姆斯·卡梅隆日前出席CinemaCon電影產業博覽會時也發言表示,採用每秒48幀或者60幀畫面的方式拍攝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3D技術,製造出更加真實更加完美的影像效果,在真正意義上給觀眾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

因為如果影片是以每秒48幀拍攝的,在放映時觀眾只要帶上特定的眼鏡,影院可以把每秒48幀的影片分為左右眼每秒各24幀來進行3D播放。我們都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泰坦尼克號(Titanic)拿出來改編為3D版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和彼得·傑克遜都是搶用新技術改編電影的領軍人物。

說起優點,每秒48幀畫面頻率的影片能極好地表達慢動作鏡頭,因為你即使把電影放映速度減慢一半,它仍然能達到每秒24幀的電影放映水平。正因如此,在拍攝每秒24幀的電影時如果需要表現慢動作,也可以把相應的部分拍攝為每秒48幀。除卻能夠優異地表現慢動作之外,高幀率電影還具備許多優點。以往的每秒24幀電影看起來也許還行,但事實上其每一幀都會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運動的鏡頭中。

如果電影鏡頭快速搖移,圖像就會有抖動(judder)或者頻閃(strobe)。」而每秒48幀就可以擺脫這些問題,使得動作場景更加得流暢逼真。對於看慣了每秒24幀電影的觀眾而言,這樣的改良也許意義不大。但對那些才剛剛開始看電影的人來說,每秒48幀的高幀率電影必然具備更大的吸引力,他們將無法再接受每秒24幀電影中抖動的搖鏡頭和模糊的畫面感。正如彩色電影出現之後,許多經典的黑白電影被重新製作為彩色版本。我們可以預測在將來,許多老電影將被改良製作為每秒48幀版本。

Ⅲ 《阿凡達》是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電影,這部電影好在哪裡

《阿凡達》是一部非常完美的電影,看完之後被它的優秀所折服。

3、說到《阿凡達》,我們首先想到的詞就是3D。當然,3D電影在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但在剛開始的時候,《阿凡達》可以說開啟了一個電影的新時代。卡梅隆花了十四年的時間,研究了很多年的3D技術,真正讓人感受到工匠精神。3D電影的出現也給了電影新的發展空間,給觀眾新的視覺體驗,這一切都離不開《阿凡達》的貢獻。還有配樂,電影的經典配樂很吸引人,這部電影很吸引眼球,《阿凡達》中美麗的風景,加上詹姆斯的配樂,留下深刻印象。電影《阿凡達》推出了自己的漂亮特效技術,特別震撼,大眾的眼睛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以上就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經典。這部電影的特效處理非常完美。無論是漂浮的微小生物,還是巨型野獸,它都是如此真實。

Ⅳ 影視製作中3D技術的應用

影視製作中3D技術的應用

電影是一種藝術,3D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應用,充分的利用了3D技術生動性、豐富性、先進性、美觀性的特點,為觀眾呈現了眾多優質的3D影視作品,這對於推動整個電影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影視製作過程中,應該正確理解3D技術的概念,並合理的利用3D技術,重視影視作品的內涵以及美學觀念,使3D電影成為弘揚時代精神、教育人民的重要載體、文章針對3D技術的概念進行了分析,並探析了3D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應用,旨在為影視製作人員以及相關技術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前言

現階段,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三維軟體逐漸的成熟,3D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應用,給影視製作產業帶來了新的革命、3D技術是三維設計、虛擬模擬等重要應用的關鍵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在影視製作中,從早期現實與虛擬結合的《泰坦尼克》、《未來戰士》,還是後期利用純三維技術製作的《最終幻想》、《侏羅紀時代》等,上述影視作品中都應用了先進的3D技術,並且投資越來越大,製作人物越來越逼真、場景越來越宏大,為人們呈現了眾多的視覺盛宴,3D技術的應用前景越來越廣泛、因此,文章針對影視製作中3D技術應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 3D技術的概念分析

3D,是英文ThreeDimensions的縮寫,指的是三個維度,在對三維空間中的物體進行描述時,需要對物體的長、寬以及高三個方面的進行進行描述、因此,所有的物體都具有三維空間屬性、3D技術,和只有長與寬兩個屬性的平面來說,通俗來講3D是對立體進行描述,利用3D技術能夠讓人產生立體視覺,能夠讓人們從遠近、左右以及上下三個維度感知事物、現階段,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3D技術被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在影視製作中,例如,在CG動畫中,3DMax三維凍哈軟體,會在計算機中創建一個具有三個維度的虛擬空間,然後在虛擬的空間中製作虛擬的模型,同時還能離在虛擬空間中模擬模型的運動,在影視製作中的應用,能夠創造出許多傳統影視技術所不能創造的形象和畫面、

3、3D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應用分析

3、13D技術在電影特效中的應用、以《2012》為例,該部電影的特效製作中利用了大量的3D技術,採用先進的3D技術,勾勒出了栩栩如生的世界末日景象,雖然知道主人公一定會從各種危險場景中順利的逃生,但是,逼真的特效場景,依然讓觀眾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在長達161分鍾的影片中,眾多的`特效為觀眾帶來了眾多的視覺沖擊、3D技術的應用,營造了眾多重量級、大手筆、精彩絕倫的鏡頭,其中具有巨大破壞力的洪水、海嘯等,讓觀眾血脈噴張,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一項、水在《2012》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給人們展現了水的猙獰與狀況;地震也是《2012》的主要鏡頭,主人公駕駛轎車行駛在洛杉磯中心,大地震發生之後主人公駕車載著一家人趕往飛機場,在行駛的過程中,路邊的景象既有真實的實景,也有利用3D技術製作的房子與馬路,並且利用3D技術製作了房子、樹木倒塌的過程,這是傳統拍攝技術所無法實現的、

3、23D技術在人物、模型製作中的應用、以《豚鼠特工隊》為例,該部電影是由迪斯尼公司製作,製作的豚鼠是現如今最先進的豚鼠,製作團隊在進行豚鼠特工隊的動作合成製作時,為了這些將地球從機械化威脅中就出的豚鼠特工隊逼真的毛發,毛發的數量接近了銀河系行星的數量,完成豚鼠特工隊模型製作後,還需要操縱豚鼠進行移動,由於該模型是由大量的多邊形、幾何形狀組合的機器人,其操縱難度超過變形金剛、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為了能夠真實的反映豚鼠的動作,動作演員需要穿上特殊的「衣服」,由動作演員表演指定的動作,並完整的記錄上述動作,在電影製作後期將上述的動作「粘貼」上去,這樣能夠賦予豚鼠人的性格以及動作,該種技術稱之為3D追蹤技術,其原理表現為:利用追蹤軟體,設定圖像中具有特徵的區域與點(追蹤區域、追蹤點),然後進行追蹤,追蹤軟體會對追蹤點的顏色變化進行追蹤和判斷,以此計算出追蹤點的各種屬性變化,例如縮放、位移以及旋轉等,通過對各個追蹤點進行追蹤,再由追蹤軟體對追蹤點進行綜合分析,利用上述信息,利用虛擬攝像機對畫面或者場景進行拍攝、同時,還可以在虛擬場景中添加人物模型以及CG模型,採用虛擬攝像機從虛擬視角進行拍攝,對虛擬模型、人物的運行進行拍攝,以達到虛擬3D模型、CG角色與真實場景、道具的完美結合、

表演捕捉技術是動作追蹤技術的升級,動作追蹤技術只能對動作演員的肢體動作進行記錄,但是,角色或者模型的面部表情需要動畫師進行後期重繪、表演捕捉技術的應用有效的彌補了動作追蹤技術的缺點,能夠對動作演員的面部表情進行捕捉和記錄、以《猩球崛起》為例,該部影視作品充分的利用了表演捕捉技術,並且向人們展示了表演捕捉技術的魅力,通過表演捕捉技術為人們展示了一隻猩猩的各種表情,例如思考、屈辱、抗爭以及憤怒等,動作演員基於人的表情,再加上適當的藝術誇張,採用表演捕捉技術記錄了真人的表情,再通過後期製作將各種表情移植到猩猩面部,讓人能夠感受到這只猩猩的各種表情,

3、33D技術在色彩設計中的應用、傳統二維色彩設計,並不能夠實現很高的色彩鮮艷度,並且色彩不分明、3D技術在色彩設計中的應用,能夠顯著的增強色彩的真實感、層次感,有效的提高視覺效果,並且還能夠營造出真人電影所不能夠營造出的色彩效果、

4 、3D電影發展的對策分析

3D技術的發展前景非常好,為了進一步的推動3D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應用,應該不斷的豐富思想內涵以及推動電影美學發展,以此實現3D電影的快速發展、

4、1豐富3D電影思想內涵、雖然現階段的電影藝術得到快速的發展,但是,僅僅依靠先進的技術,並不能夠長久的吸引觀眾的目光,技術的更新能夠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而隨著該種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其吸引力也不斷的降低,即技術手段只能推動電影藝術一時的發展,並不能夠流傳一世實現長遠發展、因此,一部好的3D電影,既應該有精湛、先進的技術,還應該具有豐富、深刻的內涵以及較高的文化品位,反映時代精神與時代價值觀,通過觀影讓觀眾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才能夠使3D流傳於世、

4、2加快3D電影美學的發展、利用3D技術創造的充滿新奇的電影,雖然能夠帶給人新奇的視覺享受,但是並不是電影美學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因為電影是一種綜合藝術,電影美學包括表達方式、藝術種類等,基於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體,向人們展示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場景的同時,讓人們理解更深層次的內涵,即使3D技術帶給人的新鮮感消退,但是依然能夠依靠3D的美學特性,讓觀眾銘記於心,例如,《飛屋環游記》、《愛麗絲夢遊仙境》、《阿凡達》等,既能夠帶給觀眾豐富、刺激、新鮮的視覺感受,又能夠表達電影美學,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3D電影的可持續發展、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3D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電影製作領域的應用越來越頻繁,並且3D技術的應用不再是原來簡單的嘗試,而是充分的利用3D技術創造影視作品所需要的各種場景、人物、動作、表情等,該種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對推動整個電影行業的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實現3D電影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應該重視技術自身的創新性,還應該重視電影的內涵以及美學特徵,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多觀眾的喜愛,並實現3D電影長流於世,為實現電影行業的健康、長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

Ⅳ 3D技術能不能振興電影行業的發展,能夠影響到人類的生活方式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3d建模」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7&zdhhr-11y04r-604867956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3dmodel?type=2&zdhhr-11y04r-604867956

在「3d建模」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Ⅵ 都說《阿凡達》是電影技術的革命,到底哪裡稱得上「革命」呢

《阿凡達》確實可以稱得上是電子技術的革命,因為《阿凡達》開創了3D技術和科幻電影融合的先河。

在《阿凡達2》還沒有上映的時候,粉絲們非常期待看到《阿凡達2》給大家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與此同時,有些較為年輕的粉絲可能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如此期待《阿凡達2》,同時也不理解為什麼《阿凡達》可以稱得上是電影技術的革命,我會通過以下幾點做具體闡述:

一、《阿凡達》本身的電影拍攝技術就已經開創了電影技術的革命。

之所以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阿凡達的拍攝工作非常復雜。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任何科幻電影能夠以阿凡達的技術進行前期拍攝。《阿凡達》的拍攝工作所使用到的攝像機是專門為3D技術研製的攝像機,在阿凡達之後,很多電影公司爭相購買相關攝影機的拍攝技術。

Ⅶ 3D行業的發展前景有哪些方面

3D大片《阿凡達》上映掀起了空前熱潮,2009年也因此被稱為「3D元年」。隨著《2012》、《變形金剛2》、《冰河世紀3》、《飛屋環游記》等影片的熱映,大量運用3D技術的電影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感受。事實上,不僅僅是電影,3D技術已經進入日常生活,3D照相、3D列印、3D互聯網、 3D虛擬世界等新技術都在迅速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筆者近來在采訪中發現,隨著3D行業的快速興起,3D人才也變得炙手可熱,但3D人才培訓卻面臨著「供不應求」的窘境。

●大片熱映使3D培訓「突遭」熱捧「春節前通常都是培訓的淡季,可今年咨詢報名人數卻明顯增加,不可否認的是幾部進口3D大片特別是《阿凡達》的熱映使培訓一夜之間變得火熱起來。」這是一家IT培訓機構負責人在電話中告訴筆者的。

筆者根據對幾家從事IT和電腦技術培訓機構的調查發現,目前3D培訓項目確實受到了很多學員的關注。其實3D技術培訓課程已不算是很新的課程領域,近幾年該培訓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因此多數3D課程也都是和其他設計課程融合在一起開設的,很少有專門主攻3D一門課程的學員。但是今年受到3D大片熱潮的影響,很多年輕學生開始對3D的前景看好,所以關注的人也越來越多。傳立教育自06年開辦以來一直致力培訓學員從素描,2D,3D整個課程體系的學習,注重學員掌握更堅固的基礎知識及各個課程體系之間的融通。更好的掌握動漫遊戲美術設計。

●行業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所謂3D技術即三維設計技術,它從各個角度把人物或者事物進行建模,從而使人感覺有立體感。現如今,各種娛樂游戲、攝影動畫、網路技術等大型項目幾乎都離不開3D技術。

筆者從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了解到,3D技術從1998年開始引入中國,逐步在廣告、影視和游戲中被運用。但是在2009年之前,這一技術培訓還不是熱門。由於3D軟體方面多半都是使用國外的MAX、MAYA等內容,缺乏中文教程,導致了這些軟體在中國推廣和使用的速度很慢,而3D軟體的使用培訓更是少之又少。另外,中國的電影行業在3D應用方面遠不如游戲或其他方面應用得多。當3D電影在國外已經形成大規模時,中國還僅是在部分影片中使用一些微小的特效,並不能使用大量3D技術製作。直到2003年以後,在游戲開發方面的3D技術人員明顯出現供不應求情況後,一些高校和培訓機構才逐漸開始進行3D課程方面的培訓。

隨著3D技術在影視、游戲和建築設計中的應用,無論動漫遊戲、工業機械設計、虛擬現實和攝影印刷,還是未來的醫療、國防演習等領域都會產生對3D技術人員的極大需求。因此3D行業在將來必然會成為高速發展的行業,擁有無限的生機。目前來看,3D領域確實是大學畢業生比較合適的求職方向。不過這還需要畢業生們經過相關專業的正規培訓才能達到企業要求。從事3D技術的人並不需要具備什麼特殊的能力,也不需要有多高的學歷。這是一門和圖形圖像相關的技術,因此只要用心學習、努力練習,任何人都可學會。

●培訓問題成為制約人才培養的瓶頸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3D辦主任魯君尚表示,現階段的中國不缺3D消費群體,缺的是3D創新人才與創作團隊。理想情況下,3D教育院校應至少保持在7000所左右才能保證現階段的供求平衡,但是據官方統計,目前3D教育培訓機構、院校只有3000所左右。而一些開設3D課程的院校,教學內容過於偏重理論,注重所謂的經典內容,與現實中的3D應用不符合,存在一定的滯後性。

●用人需求和人才供給間也存在偏差據了解,一些學過3D課程的學生在就業時發現,在學校學的知識過於理論化,很少考慮到市場的需求與變化,因此與實際工作中的3D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並不相符。一方面是巨大的3D應用人才缺口,另一方面卻是學過3D的畢業生四處被拒,原因是難以應付邏輯思維與三維功底的考驗。那麼究竟用人方對3D人員都有哪些要求呢?

動漫遊戲企業需要的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且基本功扎實的3D技術人才,他們應該懂得並會運用模型製作、貼圖繪制、材質繪制、燈光和攝像機、骨骼綁定、動畫設置和游戲特效製作等基本知識。要想使所學與社會掛鉤,學生還應多加關注3D方面的知識和信息,不要只依靠書本和課堂,要多加實踐。傳立教育培養學員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Ⅷ 中國3D電影如何發展

受《錦衣衛》和《大兵小將》2D電影的沖擊,國產3D大片《蘇乞兒》未能掀起多大波瀾,相對《阿凡達》的票房而言,中國的3D電影望塵莫及,因為《阿凡達》截至2月8日的票房為10億元,而中國2009年上影的《樂火男孩》、《齊天大聖前傳》和《麋鹿王》的票房分別為:250萬、450萬和210萬。除了票房懸殊過大外,在技術上中國的3D電影也和歐美相差太大,而在未來三年內,中國的影院將以3D當主流,面對這片空白市場,中國的3D銀幕會不會成為別人的賺錢工具呢? 中國3D銀幕飆升,卻給《阿凡達》創造了票房 2007年,中國引進第一部3D電影《地心歷險記》,當時3D銀幕只有82塊,而到20009年8月,漲到了330塊。為了迎接《阿凡達》的到來,中國的3D銀幕到12月達到了600多塊,整個亞洲的3D銀幕才1000多塊,中國就點了一半。《阿凡達》一上影,中國的3D銀幕達到了970多塊。《阿凡達》上影之日,全球的3D銀幕大約是6000塊,一個月全球就漲了1000塊,其中美國有2000多塊,佔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國有970多塊,占便於的七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二。 加強3D設備,難道是給外國人打造賺錢的平台?中國人沒那麼傻,既然外國人能拍3D,中國人當然也能拍,不斷的增加3D銀幕是為了給中國的3D電影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業內人士預測,2010年中國的3D銀幕將達到1300塊左右,中國電影也將進入3D時代。 3D進入百姓家,會不會像所謂的國產大片一樣強行大家看? 看3D電影要戴眼鏡看,如果老百姓坐在家裡就能用一雙肉眼看,也就意味著電影時代升級了。這並不是不可能,目前很多國家都有3D節目,中國當然能夠實現。而有人則認為,3D進入普通家庭後,將極大地剌激動作電影和色情電影的發展。 為什麼歐美大片一上影觀眾爭先恐後的去看,而國產大片上影後遭遇冷漠,這並不怪中國的電影設備差,而是中國的電影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國外的電影有很大的差距。中國電影喜歡把當紅的人拉去演,不管這些人會不會演,就是大牌,結果拍出來的電影只看人氣不看藝術,觀眾看了才知道沒有消費權益,有一種被騙的感覺。 中國人喜歡跟風,電影也一樣,跟在別人後面跑,結果白忙活半天是為別人賺錢。那麼一部平庸的電影,即使用了3D技術又能如何,不但不能推進中國電影的發展,還會讓中國電影養成一種平庸的路線。

Ⅸ 《阿凡達》並非第一部3D電影 阿凡達引領了3D熱潮

現在3D電影已經很普遍了,尤其是各類科幻大片幾乎都是3D電影,它能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帶來更真實直接的觀影感受,而很多人認為第一部3D電影是阿凡達。

阿凡達高票房的意義是什麼?第一部3D電影是什麼?

其實第一部3D電影不是《阿凡達》,因為《阿凡達》是很多人接觸到的第一部3D電影,所以人們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實際上在《阿凡達》之前就已經有多部3D電影,最早要追溯到1922年。

根據《外灘畫報》報道,關於3D電影的最早嘗試,可追溯至19世紀末電影發明之初。當時,英國電影先驅者威廉·弗萊斯·格林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套放映與觀看3D電影的設備。直到1922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部膠片3D黑白電影《愛情的力量》在洛杉磯大使飯店公映,這也是3D電影的第一次商業化運用。但是遺憾的是,隨著二戰的爆發,3D電影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隨著二戰結束後,電視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機,為應對電視普及帶來的沖擊,好萊塢開始大量拍攝寬銀幕史詩片,這也為3D電影贏得了短暫的黃金期。1952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3D電影《非洲歷險記》上映,海報上的宣傳語「獅子坐在你腿上,女郎躺在你懷里!」讓影片票房大賣。哥倫比亞、華納、迪士尼、環球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等公司見狀紛紛加入這股3D潮流。

進入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驚悚、恐怖和情色構成了3D電影的這也招致了外界的批評和質疑,3D電影發展史上的第一次泡沫期由此產生,3D技術的發展遇到瓶頸,一度被人短暫遺忘,

1996年。導演卡梅隆對3D電影進一步的探索,當年,他為《終結者2》製作了一部迷你版的3D續集。這部影片時長12分鍾,耗資6000萬美元,被用在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內播放。雖然當初拍攝時使用的是兩台連在一起的笨重攝像機——整個裝置就像一台450磅重的洗衣機,但他的團隊依靠一套電纜系統,仍完成了若幹革命性的動態鏡頭。

2000年,卡梅隆首次與好萊塢著名攝影師文斯·佩斯取得聯系,隨後兩人開始研發新型3D攝影機,並在次年的3D紀錄片《深淵幽靈》中得以應用。後來,卡梅隆還把該立體攝影系統用於攝制另一部IMAX版3D紀錄片《深海異形》。但是,這項技術當時尚處於搖籃之中,並沒有給觀眾和電影產業帶來多大的改變。。

伴隨數字攝影技術和IMAX放映系統的發展,3D 電影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而卡梅隆在這一時期的立體紀錄片拍攝實踐,使他成為當仁不讓的數字3D先行者與推動者。2004年,華納公司推出動畫大片《極地快車》,並同步發行IMAX 3D版,在全球80多家IMAX影院取得了6000多萬美元票房。次年,迪士尼公司採用杜比2D轉3D技術,推出動畫《四眼天雞》3D版,其票房比2D版高出近4倍。嘗到甜頭的好萊塢隨後推出大量類似的偽3D電影,但其粗糙的畫質也引來巨大爭議。

而此時又是卡梅隆站了出來。《阿凡達》的橫空出世標志著3D電影開始走上高投入、高產出的新道路。2009年也被業內稱為新時期的「3D元年」,立體攝影技術的發展也使3D電影邁入了歷史上第二個黃金期。2010年,借《阿凡達》成功的東風,好萊塢共發行了31部3D電影,這個數字相當於2005年至 2008年間發行的3D電影總量。

《阿凡達》引發了3D熱潮,開創了3D時代。

內地第一部引進的3D電影是08年的《地心歷險記》,當時在內地只有86塊的3D屏幕拿下6800萬的票房,已經是非常厲害!!!

09年的《飛屋環游記》也是3D電影,拿下9000多萬票房,都可以看出當時內地市場對3D電影的認可接受度!

當然,阿凡達降臨後加速了3D屏幕與電影的井噴,讓更多人認識到3D電影。

但你不能因為你認識的第一部3D電影是阿凡達,就認定阿凡達是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啊~

毫無疑問,Imax也是阿凡達帶火的,可見阿凡達對於整個電影界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

但內地在05年早早就引進過Imax 3D的電影了,叫《極地特快》。07年的《哈利波特5》也採用了Imax 2D+3D的形式在內地上映。這也是我人生觀看到的第一部Imax電影,當時看完確實感覺很震撼,也讓我早早就非常留意imax這種格式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