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第一部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第一部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2-28 08:20:05

①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嗎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橋》,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人主演。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

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1)第一部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擴展閱讀:

在於敏訪談錄中,講述了《橋》的寫作經歷。為創作該劇,於敏於1947年冬到哈爾濱機車車輛廠體驗生活,下廠呆了兩個月,寫一個月,共三個月就交上了劇本。

劇本很快通過了。《橋》拍出以後,反映很強烈,第一部影片,又是寫工人的,不管寫得怎樣,它是個新的東西,所以當時起的作用不小,到處是掌聲,上海工人看了電影之後還遊行慶祝。

② 我國拍攝的第一部故事影片是

中國人第一次放映電影
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國商人林祝三從歐美回國,攜帶放映機和影片,在打磨廠樂天茶園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從國外自運電影在國內放映的開始。此後,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戲院、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里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
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選舉揭曉後,原本准備舉行一次盛大的電影皇後加冕典禮,因胡蝶本人一再謙詞,遂將典禮取消,將這一活動和「航空救國游藝茶舞大會」結合在一起進行。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雖然由於經驗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夠理想,但畢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
195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海燕廠)拍攝了我國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老兵新傳》。這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影片,也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寬銀幕電影。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為題材,利用彩色寬銀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廣闊無垠的北國風光,與影片的內容相得益彰。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技術成就銀質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電影
1960年,上海東湖電影院成為全國第一家立體電影院。這也是我國銀幕上第一次放映立體電影。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魔術師的奇遇》。這部影片不僅開創了我國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的第一,也一直是唯一的一部。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
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寶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影戲雜志》。
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
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為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專門培養電影人才。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
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
1958年萬古蟾導演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
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於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
中國譯制的第一部外國電影
1948年,為了消除語言上的障礙,經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與蘇聯影片輸出公司駐東北代表處協商,由該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東影廠試驗譯製成漢語。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
中國第一部恐怖電影
1937年,新成立的新華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歡迎的影片《夜半歌聲》,這是中國銀幕上出現的第一部國產恐怖電影,它不但在當時製造了轟動效應,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其價值和魅力依然能夠得到驗證。
中國第一部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影片
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新中國第一部與國外合拍的故事片
195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郎斯藝術製片公司共同攝制了兒童故事片《風箏》,這是新中國與外國合作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期,電影的樣式也日漸豐富。1935年,電通公司推出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都市風光》。影片清新活潑同時又辛辣尖銳的藝術風格在電影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中國第一個由專業影人評選的電影獎
在中國電影三大獎中,電影金雞獎是由專業電影人員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金雞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該獎每年評選一次。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擔任評委。在這一類別的電影獎中它不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它也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
中國第一個由政府設立的電影獎
1932年,由當時中國教育界和電影界熱心人士共同倡議,在南京建立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於次年舉行了第一次影片評選活動,《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評為優秀影片。此後又舉行了幾次評選。由於當時協會的領導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黨政高層官員身份,因此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電影獎。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真正由政府部門設立的電影獎問世於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於1956年設立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對1949年-1955年以來所生產的優秀影片予以評獎。

③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什麼

是電影《橋》。

劇情: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開始,總工程師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持懷疑態度。有的工人群眾也存在僱傭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廠長主動深入工區,深入群眾,啟發動員大家為修復大橋出謀獻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為製造修復鐵橋需要的橋座和鉚釘,他們先修復了煉鋼爐;第一次煉鋼失敗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並獲成功。

此後,工人們又克服一系列困難,造出了橋座和鉚釘。為按時完成修復鐵橋的任務,鐵路工廠的工人們群策群力,響應上級號召,投身修橋工作,終於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

評價:

該片力圖為國產片開創出新的風格和創作道路,這種力求開創了工農兵電影的風格,對處於起步階段的新中國電影無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影片在展示激烈的戰爭背景和高潮部分搶修橋梁的緊張場景中,較熟練地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強化電影的節奏,營造急促緊張的氛圍。

同時該片也是新中國工人階級群像的首度塑造和禮贊,對老中青不同年齡階段、先進與落後不同思想覺悟的工人形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刻畫,但從整體上看,表現手法是比較粗糙的。

④ 中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電影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用一架法國製造的木殼手搖攝影機和14卷膠片,拍攝了京劇著名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中「請纓」、「舞刀」、「交鋒」等場面。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 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北京豐泰照相館的創辦者任慶泰(字景豐)。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出生於遼寧法庫縣四檯子村,家境較為富有,學過照相技術,後來到北京發展。1892年,他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今宣武區實驗幼兒園,原址已不存在)開設了中國最早的照相館,從其字和名中各取一字,名為「豐泰」。
後來他又開設和經營中西葯房和汽水廠等生意,在前門外大柵欄開設了大觀樓戲院,並在其中放映電影。由於外國電影的片源不足,任慶泰從德國商人在東郊民巷經營的祁羅孚洋行購買了一架法國造手搖攝影機和14卷電影膠片,開始了中國人拍電影的嘗試。

1905年(具體時間一說為夏季,一說為秋天),為給京劇藝術大師、「譚派」藝術的創始人譚鑫培祝壽,由任慶泰主持,將譚鑫培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幾個做功強的片段如「請纓」、「舞刀」和「交鋒」拍攝下來,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影片是在豐泰照相館院中的露天廣場上拍攝的。攝影機架在那裡一動不動,任由演員在鏡頭前表演動作,光線也是利用的自然日光。擔任攝影的是任慶泰最親近的攝影師任仲倫。任慶泰的角色則相當於今天的導演。
這部影片的拍攝一共花了3天時間,完成片長度為3本,約600英尺。按照當時的放映速度大約能放映10分鍾左右。 因此,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實際上是一部戲曲短紀錄片。
以後的幾年中,豐泰照相館在任慶泰的主持下,陸續拍攝了一些其他京劇影片,如俞菊笙、朱文英的《青石山》,許德義的《收關勝》、俞振廷的《白水灘》、《金錢豹》等戲曲的片段。
這些戲曲片段絕大多數是一些武功戲,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當的京劇演員,這較為符合無聲電影的特點。 任慶泰的電影攝制工作前後持續了4年,共攝成戲曲短片8部。直至1909年因照相館遭遇了一場火災,才停止了拍攝活動,他所拍的這些影片也沒能保存下來。

1949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攝制完成。

1949年在迎接勝利的隆隆炮聲中,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了故事片《橋》,從此中國的電影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

⑤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什麼電影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橋》。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派出文化幹部前往東北接管偽「滿洲映畫協會」(日本侵略中國後在東北建立的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在「滿映」的原址上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東影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



《橋》簡介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這種樸素的具有紀錄風格的創作方法,開啟了新中國電影質朴自然、接近生活的創作新風。對於新中國初期的電影創作產生了一定影響。

⑥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什麼

《橋》。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電影是《橋》。

該片講述了東北某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克服一系列困難完成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貢獻的故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第一部「寫工農兵,給工農兵看」的人民電影;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人公的電影;第一部體現執政黨知識分子政策的電影;第一部「反現代的現代性電影」。

⑦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白衣戰士》。

《白衣戰士》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由馮白魯執導,王震之編劇,於藍、陳強、安琪主演的劇情片,該片主要講述了在炮火紛飛的解放戰爭的解放戰爭中,解放軍野戰醫療隊在隊長庄毅帶領下英勇無畏、以高度自我犧牲精神搶教傷員,並在炮火硝煙中鍛煉成長的故事。

劇情簡介

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某野戰醫療隊女隊長庄毅,奉命護送傷員轉移。途中,遇到敵機轟炸,庄毅在掩護傷員時負傷。她在身體還沒有恢復健康的情況下,就給傷員做手術,使傷員們很受感動,傷員們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很快恢復了健康,重上戰場。

在慶功會上,庄毅和她曾經護理過的傷員朱連長及因受傷失掉一隻胳膊的楊明清又見面了,他們互相勉勵,准備迎接新的戰斗。

⑧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哪部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