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D動畫設計流程
3D動畫設計流程
3D動畫又叫做三維動畫,是近些年來隨著科技與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而新興的一種高新技術。下面是我分享的3D動畫設計流程,一起來看一下吧。
隨著3D動畫製作規模的逐漸擴大,對3D動畫設計的流程也要求的更加嚴格,設計流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的採集與規劃。
3D動畫設計人員要根據具體的主體來進行數據的採集,這其中包括產品的圖像、實體、動能概述的數據、相關主體的作品等。數據採集的越全越好,尤其是對相關主題作品的收集,對以後動畫構思靈感的激發有很大的幫助。設計人員將這些數據都研究透徹之後,配合特定的製作要求規劃出製作的具體方向與設計的內容。並用簡單的文字與草圖大致的記錄下來。
2、描寫旁白與繪制分鏡的腳本。
設計人員將大致記錄下來的成活交給美工人員,用具體的文字與圖片將要表現的內容展現出來。如果影片中需要有旁白介紹的話,那必須將旁白先撰寫出來,再以分格分鏡的方式繪制出來,以作為動畫設計的參考資料。
3、模型的建立。
3D動畫設計中最為重要的步驟就是3D模型的建立,在搜集了相關的畫面和參考數據後,就要開始創建產品的3D模型了。模型的建立就是利用3D軟體在電腦里構建立體的模型,這些模型只是有著單一顏色的物體,沒有一絲生氣。然後對這些模型進行光滑度和反光度以及透明度的編輯修飾過程。這樣就可以將沒有生氣的模型變得有點生氣。但是我們的生活中國的物體都不是單一顏色的'物體,不論是人的膚色還是所穿的衣服,都是千變萬化的顏色和圖案。所以在3D動畫設計建模過程中直接做成這樣的效果是很難的,所以一般都是將一幅或者幾幅平面的圖像像貼紙一樣粘貼在模型上。這個過程十分的重要,模型的真實性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貼圖的真實性。事實上,材質處理屬於圖像處理的范疇,有良好的圖像處理能力,在這個階段對模型的真實與否有著非常重要的惡影響作用。所有的3D物體模型的建立,大多都是先分別創建各個零件,再重新組合形成完整的主體。在創建模型的過程中,要將3D物體在空間中加以快讀的定位與組合。因為許多3D模型會陸續的被創建,所以,良好的物體管理結構及規劃也成為了3D動畫設計過程中比較重要的環節之一。
4、燈光的處理。
當3D模型庫建立起來之後,就可以做燈光上的處理了。也許大家都比較了解數碼攝像機的燈光處理,3D動畫設計與此大體概念是一致的,如果多掌握一些拍攝的技巧和燈光的處理,對於3D動畫設計的分鏡取景和燈光設定效果有著很大的技術支持。在做好的3D模型場景中,放上幾盞燈,烘托出不同的效果。
5、背景和場景氣氛的具體設定。
3D動畫設計的逼真必須要有好的背景與場景氛圍的具體設定。這就好比舞台劇一樣,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是表現劇情的主體,而舞台的背景與煙氣繚繞的場景氛圍則是用來突出和渲染劇情所用的,這是演出是否成功的主要條件。所以在3D動畫設計過程中,不同的動畫場景內同要與不同的背景及場景氛圍相搭配,完美的表現動畫設計的初衷與目標。
6、渲染的實現。
當場景中已經定義了燈光處理後的3D物體模型就可以進行渲染了,渲染是3D動畫設計中相對來說最為重要的一個步驟了。電腦的3D動畫效果的顯示對於電腦的配置要求是很高的,一幀的動畫效果顯示最短的也要十幾秒,所以不可能一邊製作一邊的顯示效果,都是在完成以上所有過程之後進行渲染。這個階段的渲染過程主要是在於測試場景中各個方面數據配合的完整性上。比如材質與物體是否相符;材質與燈光創建的渲染效果是否適合;陰影生成的效果是否恰當等一系列的整體效果是否恰當。
7、後期製作。
動畫從三維軟體中渲染出來後,我們需要在後期軟體裡面進行調色和增加特效,使畫面更有質感。動畫製作是3D動畫設計中比較難掌握的環節,因為所有的設置都要經過長時間的計算才能完成。動畫攝制完成後,如果不需要進行深層次的特效製作的話,便可以將設置的效果直接通過渲染程序輸出為動作製作。
8、剪輯合成。
剪輯配音合成是3D動畫設計中的最後一步,針對鏡頭取景的場景內容,做進一步的特效合成運算。其中有兩種主要的數據處理方式,一種是與動畫場景中數據結合所創建的特殊效果。另外一種則是圖像濾鏡的後期處理模式。
9、輸出成視頻成品。
因為3D動畫設計的軟體適用范圍比較的廣泛,所以要設置不同的文件格式進行輸出。一般應用到多媒體的動畫文件都是以AVI的格式為主,而廣播級的視頻剪輯應用則選擇為輸出連續的圖像文件。如果是單張的靜態圖片則選用JPG的文件格式。
;B. 3d電影的製作流程
3d電影的製作流程如下:
1、設置:打開視頻轉換器,通過添加視頻按鈕,把要轉換3d效果的電影導入軟體,通過單擊主界面的3d圖標,可快速選擇3d格式,或者可以點擊上面的3d效果按鈕。進入3d效果設置窗口,在此窗口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每一種3d效果的不同,及對3d立體深度進行設置。
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3d電影在國內大范圍上映實際始於2008年的《地心歷險記》。近在咫尺的細微生物、呼嘯而過的珍奇異獸、過山車般身臨其境的美妙感覺。100元的高昂票價和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力,讓該片在有限的80塊3d銀幕放映27周,票房達6700萬元,平均每塊銀幕票房80萬元。
C. 如何製作3D動畫,製作步驟是怎樣的
工具/原料
電腦一台
3d Max 2012 軟體
方法/步驟
1首先在電腦中安裝3d max軟體,並將其打開,如下圖所示。然後點擊紅色箭頭所指向的【新建空場景】。
D. 3d動畫片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使用了3D動畫製作技術製作完成。
動畫是一門藝術,而動畫師則是藝術家。他們可不是通常意義上單門學派的藝術家,而是集諸多職業素質於一身的綜合性藝術家。他們不但要熟練掌握泥塑、雕刻、美術、攝影、表演等技藝,甚至還要了解數理化生等學科,才能成為一流的3D動畫師。
與任何3D動畫製作工藝的流程一樣,3D動畫師在一部動畫片製作過程中所擔任的,是一個辛勤且苦命的技工。首先要有原畫設計圖,動畫師才能根據設計圖製作出3D人物和場景。藝術總監拿出設計圖紙後,動畫師就彷彿泥塑藝術家靈魂附體一般,開始對著電腦屏幕蹂躪一個虛擬立方體——行話叫「建模」。這就好比泥塑藝術家在捏泥人,只是人家用的是手和刻刀,而動畫師用的是滑鼠和鍵盤。
及至動畫師眼圈發紫時,角色形態基本就出來了,這時藝術總監就會讓動畫師「上材質」。所謂「上材質」,就好比是泥塑藝術家給泥模子上染料。但泥塑藝術家用的是筆,而動畫師用的是3D製作軟體。這可是個細活,需要不斷修改,細致繪畫,反復在3D模型上繪制。
材質上好之後,下一步工作則是「綁定骨骼」。「綁定骨骼」又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給做好的3D模型安上骨骼,讓3D模型運動起來。因為現在完工的只是一個上了色的「泥塑」,一動就會「折胳膊斷腿」。這時動畫師暫時變成了一名提線木偶製作者,為3D模型安裝能動的關節和骨骼。可角色都已捏好,又怎麼安裝關節呢?沒關系,電腦和3D製作軟體沒有什麼不可能實現的。綁定的過程,就好比外科醫生給肌肉撕裂患者進行骨骼肌縫合,其復雜程度和「惡心」程度可想而知,此處不再贅述。
骨骼「裝」好之後,就該來「調動畫」了。直到這時,動畫師才開始製作動畫片的精髓,讓「靜態」變成「動態」。
如何讓動畫角色的運動更為自然更符常理呢?動畫師不得不進行職業轉換,暫時成為一名「演員」,親自把動作演練一番,讓自己感受角色,並與角色融為一體,用細膩的感覺和精湛的技藝細心調制模型的各種QQ刷鑽動作。
當動作基本完成之後,就要進行最後一步了:把模型放在高配置的機器上「渲染」,說白了也就是讓電腦把3D模型和場景變成一幀幀靜止圖片的過程。這是一個相當耗時的過程:動畫模型做得越精細,渲染一幀的時間也就越長。《功夫熊貓》一幀耗時4小時,而一秒鍾動畫片可是24幀啊!待一幀幀的靜止圖片被渲染出來後,再用軟體把它們連在一起,一部3D動畫基本上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隨著動畫作品質量和時長的提升,以上這些製作絕對不可能由一個人來完成,所以動畫企業必須進行流水作業,專人專項,各負其責。所以說動畫是藝術,但動畫製作卻是工業,而且屬於高端製造業,這可不是做一枝筆或者一塊橡皮那麼簡單。
而國內在游戲和3D動畫和網路游戲的雙重渲染下,3D動畫熱潮越來越高,3D動畫產業的崛起已成不可否認的事實,而動漫培訓和游戲培訓火爆可見一般,國內急需建立完善的游戲動漫教育體系!
E. 常見三維動畫製作流程
常見三維動畫製作流程
看著三維影視劇,感覺裡面的畫面非常神奇,那究竟這些三維動畫是怎麼做出來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常見三維動畫製作流程,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一.前期規劃
1)劇本、故事板俗稱「腳本」.
2)概念設計—業內通用的專業動畫流程前期製作.
3)分鏡故事板—根據文字創意劇本進行的實際製作的分鏡頭工作;解釋鏡頭運動;講述情節給後面三維製作提供參考.
二.中期製作
1) 3D模型——在三維軟體中由建模人員製作出故事的場景模型,為Layout做准.
2) 貼圖材質——根據概念設計以及客戶、監制、導演等的綜合意見,對3D模型,「進行色彩 、紋理、質感等的設定工作,是動畫製作流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3)分鏡動畫——參考劇本、分鏡故事板,動畫師會根據Layout的鏡頭和時間,給鏡頭或其它需要活動的對象製作出每個鏡頭動畫。
4)燈光——根據前期概念設計的風格定位,由燈光師對動畫場景進行照亮、細致的描繪、材質的精 細調節,把握每個鏡頭的渲染氣氛。
三.後期製作
1)3D特效——根據具體故事,由特效師製作。若干種水、煙、霧、火、光效在三維軟體(max)中 的實際製作表現方法。
2)2.分層渲染/合成——動畫、燈光製作完成後,由渲染人員根據後期合成師的意見把各鏡頭文件分層 渲染,提供合成用的'圖層和通道。
3)配音配樂——由劇本設計需要,由專業配音師根據鏡頭配音,根據劇情配上合適背景音樂和各種音效.
4)剪輯輸出——用渲染的各圖層影像,由後期人員合成完整成片,並根據客戶及監制、導演意見剪輯成不同版本,以供不同需要用。
每一個環節相輔相成,稍有銜接不好,就會導致整部片子的失敗,所以每一個環節的工作人員不僅要對自己所處的環節了如指掌,對其他環節的製作也要有全面的了解。
;F. 三維動畫製作流程
三維動畫製作流程
一個完整的三維動畫的製作總體上可分為前期製作、動畫片段製作與後期合成三個部分。下面是我整理的三維動畫製作流程具體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前期製作: 是指在使用電腦正式製作前,對動畫片進行的規劃與設計,主要包括:文學劇本創作、分鏡頭劇本創作、造型設計、場景設計。
文學劇本創作,是動畫片的基礎,要求將文字表述視覺化即劇本所描述的內容可以用畫面來表現,不具備視覺特點的描述。動畫片的文學劇本形式多樣,要求內容既有故事性又有。
分鏡頭劇本創作,是把文字進一步視覺化的重要一步,是導演根據文學劇本進行的再創作,體現導演的創作設想和藝術風格,分鏡頭劇本的結構:圖畫加文字,表達的內容包括鏡頭的類別和運動、構圖和光影、運動方式和時間、音樂與音效等。其中每個圖畫代表一個鏡頭,文字用於說明如鏡頭長度。
造型設計的要求比較嚴格,包括標准造型、轉面圖、結構圖、比例圖、並且附以文字說明來實現。
場景設計,是整個動畫片中景物和環境的來源,比較嚴謹的場景設計包括平面圖、結構分解圖、色彩氣氛圖等,通常用一幅圖來表達。
片段製作: 根據前期設計,在計算機中通過相關製作軟體製作出動畫片段,製作流程為建模、材質、燈光、動畫、攝影機控制、渲染等,這是三維動畫的製作特色。
建模,是動畫師根據前期的造型設計,通過三維建模軟體在計算機中繪制出角色模型。這是三維動畫中很繁重的一項工作,需要出場的角色和場景中出現的物體都要建模。建模的靈魂是創意,核心是構思,源泉是美術素養。通常使用的軟體有3dsMax、AutoCAD、Maya等。
材質貼圖,材質即材料的質地,就是把模型賦予生動的表面特性,具體體現在物體的顏色、透明度、反光度、反光強度、自發光及粗糙程度等特性上。貼圖是指把二維圖片通過軟體的計算貼到三維模型上,形成表面細節和結構。對具體的圖片要貼到特定的位置,三維軟體使用了貼圖坐標的概念。一般有平面、柱體和球體等貼圖方式,分別對應於不同的需求。模型的材質與貼圖要與現實生活中的對象屬性相一致。
燈光,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模擬自然界的光線類型和人工光線類型。三維軟體中的燈光一般有泛光燈(如太陽、蠟燭等四面發射光線的`光源)和方向燈(如探照燈、電筒等有照明方向的光源)。燈光起著照明場景、投射陰影及增添氛圍的作用。通常採用三光源設置法:一個主燈,一個補燈和一個背燈。主燈是基本光源,其亮度最高,主燈決定光線的方向,角色的陰影主要由主燈產生,通常放在正面的3/4處即角色正面左邊或右面45度處。補燈的作用是柔和主燈產生的陰影,特別是面部區域,常放置在靠近攝影機的位置。背燈的作用是加強主體角色及顯現其輪廓,使主體角色從背景中突顯出來,背景燈通常放置在背面的3/4處。
攝影機控制,依照攝影原理在三維動畫軟體中使用攝影機工具,實現分鏡頭劇本設計的鏡頭效果。畫面的穩定、流暢是使用攝影機的第一要素。攝影機功能只有情節需要才使用,不是任何時候都使用。攝像機的位置變化也能使畫面產生動態效果。
動畫,根據分鏡頭劇本與動作設計,運用已設計的造型在三維動畫製作軟體中製作出一個個動畫片段。動作與畫面的變化通過關鍵幀來實現,設定動畫的主要畫面為關鍵幀,關鍵幀之間的過渡由計算機來完成。
渲染,是指根據場景的設置、賦予物體的材質和貼圖、燈光等,由程序繪出一幅完整的畫面或一段動畫。三維動畫必須渲染才能輸出,造型的最終目的是得到靜態或動畫效果圖,而這些都需要渲染才能完成。渲染是由渲染器完成,渲染器有線掃描方式(Line-scan如3dsMax內建渲染器)、光線跟蹤方式(Ray-tracing)以及輻射度渲染。
三維動畫的製作是以多媒體計算機為工具,綜合文學、美工美學、動力學、電影藝術等多學科的產物。實際操作要求多人合作,大膽創新、不斷完善。
;G. 三維動畫片製作的一般過程是什麼
動畫製作是一個非常繁瑣而吃重的工作,分工極為細致。通常分為前期製作、中期製作、後期製作等。前期製作又包括了企劃、作品設定、資金募集等;製作包括了分鏡、原畫、中間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後期製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試映等。
一、總體設計階段
1、劇本:任何影片生產的第一步都是創作劇本,但動畫片的劇本與真人表演的故事片劇本有很大不同。
一般影片中的對話,對演員的表演是很重要的,而在動畫影片中則應盡可能避免復雜的對話。在這里最重的是用畫面表現視覺動作,最好的動畫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取得的,其中沒有對話,而是由視覺創作激發人們的想像。
2、故事板。根據劇本,導演要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故事草圖(分鏡頭繪圖劇本),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
故事板有若乾片段組成,每一片段由系列場景組成,一個場景一般被限定在某一地點和一組人物內,而場景又可以分為一系列被視為圖片單位的鏡頭,由此構造出一部動畫片的整體結構。
故事板在繪制各個分鏡頭的同時,作為其內容的動作、道白的時間、攝影指示、畫面連接等都要有相應的說明。一般30分鍾的動畫劇本,若設置400個左右的分鏡頭,將要繪制約800幅圖畫的圖畫劇本——故事板。
3、攝製表。這是導演編制的整個影片製作的進度規劃表,以指導動畫創作集體各方人員統一協調地工作。
二、設計製作階段
1、設計:設計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礎上,確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狀,完成場景環境和背景圖的設計和製作。另外,還要對人物或其他角色進行造型設計,並繪制出每個造型的幾個不同角度的標准畫,以供其他動畫人員參考。
2、音響。在動畫製作時,因為動作必須與音樂匹配,所以音響錄音不得不在動畫製作之前進行。錄音完成後,編輯人員還要把記錄的聲音精確地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上,即第幾秒開始說話,說話持續多久等。最後要把全部音響歷程(即音軌)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與聲音對應的條表,供動畫人員參考。
三、具體創作階段
1、原畫創作:原畫創作是由動畫設計師繪制出動畫的一些關鍵畫面。通常是一個設計師只負責一個固定的人物或其他角色。
2、中間插畫製作:中間插畫是指兩個重要位置或框架圖之間的圖畫,一般就是兩張原畫之間的一幅畫。助理動畫師製作一幅中間畫,其餘美術人員再內插繪制角色動作的連接畫。在各原畫之間追加的內插的連續動作的畫,要符合指定的動作時間,使之能表現得接近自然動作。
四、拍攝製作階段
這個階段是動畫製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錶現畫面上的細節都將在此製作出來,可以說是決定動畫質量的關鍵步驟(另一個就是內容的設計,即劇本)。
以下就是分別介紹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在這一階段製作的具體分工或步驟。
(7)3d動畫電影製作流程圖擴展閱讀
製作工具:
3Dmax軟體
3Dmax軟體的強項在於它的多邊形工具組件和UV坐標貼圖的調節能力,另外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有一點即是它的強項也是它的弱項,由於此軟體提供的工具非常地豐富,使你在解決同一個問題時可以有幾種不同的選擇。
Maya軟體
Maya中包含了所有的動畫工具,IK/FK、融合變形、Set Driven Key、動畫曲線、表達式等等。由於Maya的先進的體系結構,使得Maya中的所有屬性都可以被設置成動畫。
另外藉助豐富的腳本和插件程序,可使Maya的動畫工具變得更為強大。Maya中還包括有一個非線性動畫編輯工具,使得動畫編輯工作更加方便。
Lightwave
Lightwave的建模工具非常之棒,如果說這個軟體中有哪些功能是達到了極致的話,建模工具就是。同時它們在使用方法上的變化也非常多,這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Lightwave的渲染器被認為是這個軟體中最好的部分之一。不需要任何插件,也非常容易。
H. 如何製作3d動畫
1、製作3d動畫的步驟是:
2、一、建模,從基本的幾何體(立方體、圓柱等)開始,拉伸,截面,旋轉,合成,加線建成模型。模型要盡量保持簡潔高效,不能有多餘的點線面,不然之後會造成貼材質和渲染的麻煩;
3、二、綁定,人物的模型要動起來全靠Rigging(綁定);
4、三、動畫,動畫是作品的靈魂,動畫做的讓人信服,人物才能活起來,動畫一般會先錄下真人表演的動作,然後再根據真實的動作開始做動畫;
5、四、材質、燈光與渲染,這三個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有了真實的材質畫面才可信,有了燈光才有氣氛和故事;
6、五、合成,合成是最後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驟,能化腐朽為神奇;
7、六、剪輯,把渲染合成好的各個鏡頭拼在一起,整體調整色調,配音,配樂,加片頭、字幕、職員名單。
更多關於如何製作3d動畫,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439f7d161609983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I. 三維動畫製作步驟
三維動畫製作過程的渲染與效果製作等消耗電腦的CPU的,因此電腦配置不足的設計師都會選擇雲桌面來配置動畫製作的。雲桌面輕松解決本地電腦算力不足問題。
1、三維動畫製作流程一:前期製作
三維動畫片的前期製作包括劇本編寫、美術風格設計、角色設計、場景設計、分鏡頭設計、錄音製作。
劇本編寫是動畫片的基礎,是製作動畫片的依據。劇本編寫中將文字視覺化,將畫面描述出來,以便直接繪制出分鏡頭來。
美術風格設計是將動畫角色設計、動畫場景設計的美術視覺形式進行統一。美術風格決定片子的氣質,對視覺內容做整體設計要求,在造型風格、色彩設計等視覺形象做整體處理。
角色設計主要設計角色的三視轉身圖以及表情、動勢圖.設計出動畫片中全部角色的組合比例圖,以此來區別每個角色的體態比例關系。
場景設計包括動畫片中的全部環境場景有室外場景和室內場景等場景,場景在創作中體現故事環境氛圍是人物活動的環境背景.對故事敘述奠定基調。
分鏡頭設計是將鏡頭畫面通過靜幀的方式表達在畫面中,通過文字表述鏡頭的長度和時間,鏡頭內的音樂音對白等內容。分鏡頭設計可以用來觀察動畫鏡頭的使用情況檢查故事敘述的方式,以及鏡頭使用是否流程合理,鏡頭蒙太奇語言、景別、機位的運用。
錄音是使用配音演員先期錄音,錄音的製作後成為動畫製作的時間依據,動畫師在進行動畫製作中參考錄音製作動畫運動規律以及表情口型的對位處理.這樣才能做到聲音與動作的完美結合。
2.三維動畫製作流程二:中期製作
首先建模師通過三維動畫製作軟體製作角色模型,是將前期繪制好的角色平面三視圖導人到軟體中製作角色模型,模型的製作一定按照製作模型的規范,結構形態符合角色設計稿樣式,拓撲布線符合動畫製作時的布線要求,為製作動畫打好模型基礎。三維動畫片中出場的所有角色和場景都需要通過模型來搭建完成。
材質用燈光製作可以表現出自然環境中任何物體的顏色和質感,如玻璃、金屬、木頭、塑料等。材質貼圖的繪制可以表現模型的圖案紋理以及凸凹質感,燈光的使用可以快速橫擬出時間和環境圍。同過材質和燈光的製作可以再現出影片中真實的效果。
骨骼與蒙皮製作為動畫製作做動畫綁定,骨骼通過關節鏈條進行連接,在需要運動的位置添加骨警關節通過蒙皮將模型與骨格產生關聯。通過蒙皮權重繪制將骨骼對模型權重的分配調整好達到製作動畫的要求。
動畫製作是三維動畫製作中最為重要的-環,三維動畫設計思路在動畫調節角色的活動動作表情動作是劇情發展角色性格特點的關鍵。動畫片的效果關鍵看角色動作在製作中往往也是最為繁瑣的過程。動畫的中期製作是全體製作人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結果。
3.三維動畫製作流程三:後期製作
後期製作是對中期製作的內容進行剪輯合成添加字母配音和音效等等,使用鏡頭的編輯講述動畫故事,讓整部動畫片製作完整,將中期渲染好的影片片段在通過分鏡頭設計要求進行剪輯,增加影片畫面流暢節奏感強。
J. 三維動畫製作有哪些步驟
三維動畫前期工作
三維動畫在正式製作之前,需要對動畫的整體進行規劃與設計,主要包括了劇本創作、分鏡頭腳本創造、角色造型設計、場景設計。劇本創作是製作三維動畫的基礎,從無到有,整個世界都是靠編劇構思而成。分鏡頭劇本創作是把文字進一步視覺化的重要一步,分鏡頭劇本的結構:圖畫加文字、表達的內容包括鏡頭的類別和運動、構圖和光影、運動方式和時間、音樂與音效等。三維動畫中的造型設計包括人物造型、動物造型、器物造型等設計。場景設計是整個三維動畫片中的景物和環境的來源,是根據劇本進行設計。
三維動畫片段製作
根據前期設計之後便可以投入製作,製作流程為建模、材質、燈光、動畫、渲染等。建模是三維動畫師根據前期的造型設計通過三維建模軟體在計算機中繪制出角色模型,通常使用的軟體有3dMAX、AutoCAD、Maya等。材質貼圖就是把模型賦予生動的表面特性,具體體現在物體的顏色、透明的、反光度等特性上,要和現實生活中的對象屬性相一致。
三維動畫後期合成
三維動畫的後期合成就是將之前的所做的動畫片段、聲音等素材按照分鏡頭劇本的設計,通過編輯軟體生成最後的動畫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