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東京審判》中的法官梅汝璈,他的下半生怎樣
1949年6月,南京、上海相繼解放,梅汝璈對共產黨日益了解並由衷敬仰。他由東京設法抵達香港,取得了當時中共駐香港代表喬冠華的聯系。由喬冠華安排,梅汝璈在香港舉行了四次記者招待會。明確表示了自己對中國共產黨的敬仰嚮往之情。同年12月1日,他秘密由香港回到了北京。抵京後第三天,梅汝璈就應邀出席了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的成立大會。會上周恩來總理在講話中特別講到:「今天參加這個會的還有剛剛從香港回來的梅汝璈先生。大家知道,他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工作了將近三年,對侵略我國的大戰犯給予了嚴正的判決。他為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為國家增了光。全國的人民都應該感謝他。」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1950年,梅汝璈出任新中國的外交顧問。不久又被推選為外交學會常務理事和法學會理事,1954年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人大法案委員會委員,他還是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五十年代初期,他作為法律界和外交界的老同志,經常代表新中國出席各種國際會議。1957年「反右」時,梅汝璈也受到了錯誤處理,但不久,陳毅同志又特邀他和幾位專家共進了午餐,並轉達了周恩來總理的問候。1961年春節期間,梅汝璈又應邀參加了陳毅同志招待中國駐外使節的宴會,席間又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問候。
1973年,梅汝璈懷著自己未能寫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巨著的遺憾,在北京與世長辭了,享年69歲。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他的遺孀和女兒梅小侃將他在東京大審判時穿過的法袍和判決書底稿無償捐獻給國家,希望能作為歷史的見證警示人們永遠不要忘記過去的苦難歲月。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對國家和人民的重要貢獻。
『貳』 扯淡的東京大審判
綜述
日本戰敗,世界將進行對日本的大審判,正義已經來臨。遠東國際法庭的設立,給了眾多國家控訴日本罪行的平台,也為日本民眾提供了一個認識其所犯罪惡的窗口。
此次審判開始於1946年5月3日,結束於1948年11月12日,在此時,時間真的很廉價,1945年投降的戰犯竟然又多苟活了這么長時間。這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犯律師團最多的一次重大審判。在這個過程中,法庭開庭800餘次,庭審記錄近5萬余頁,證據4300多件,判決書長達1200多頁。
「東京大審判」代表著正義對邪惡的審判,但卻沒有判予邪惡「死刑」,這是一場被邪惡「調戲」的審判,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它代表不了正義。
人員:代表團和戰犯
代表團人員的多少,某種意義上是代表著一個國家對戰犯毀滅的決心,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國家利用眾多的代表團成員進行別有用心的陰謀活動。
參加審判的國家共有11個,其中中國代表團人員13人,蘇聯代表團70餘人,美國最為龐大,竟達到了100多人。中國所派的人員實在是太少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也是中國政府最嚴重的失策。美國在戰爭中所受到的損失和虐待遠遠小於中國和蘇聯,但是自詡為出力最大的美國人,從始至終都想保持著對此次審判的支配地位。每個人都明白,自從歐洲劃界,美蘇冷戰就已經開始了。此時美國為自己謀取未來的地緣優勢和強化自己的戰略優勢也就順理成章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國這句古話無時無刻不在彰顯其深刻的意義。
戰犯人員的多少,代表著對邪惡審判的強度。然而,很可惜的是,轟轟烈烈的東京大審判到最後落得一個虎頭蛇尾的下場,徒增笑耳。
國際法庭劃定了甲、乙、丙三個等級的戰犯,其中甲級戰犯26名,剩下兩級戰犯人數有很大的變動性,隨時都有可能增減。但就算是26名甲級戰犯,各國也出現了不少差別。中國政府所列戰犯第一隻為間諜頭子土肥原賢二和板垣征四郎,第二隻為關東軍司令本庄繁,第三隻為南京大屠殺製造者谷壽夫.........共11人。而國際法庭所列戰犯第一隻為太平洋戰爭的主要發動者日本前首相東條英機,其後為:荒木貞夫、板垣征四郎、大川周明、大島浩、岡敬純、賀屋興宣、木戶幸一、木村兵太郎、小磯國昭、佐藤賢了、島田繁太郎、白鳥敏夫、鈴木貞一、東鄉茂德、土肥原賢二、永野修身、橋本欣五郎、畑俊六、平沼騏一郎、廣田弘毅、星野直樹、松井石根、松岡洋右、南次郎、武藤章,共26人。
後來,被麥克阿瑟故意冷落的蘇聯人姍姍來遲,他們要求在甲級戰犯的基礎上另加5人,此舉遭到美國人的斷然拒絕,最後雙方妥協,另加上了梅津美治郎和重光葵兩人,這樣一來,甲級戰犯就變成了28人。為何蘇聯人會堅持要將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加入甲級戰犯名單呢?這是因為,前者主導了張鼓峰事件,而後者則在東北地區一直謀劃對蘇作戰的企圖。
盟軍在開始時逮捕了大批的日本戰犯,但是收到審判的戰犯卻少之又少,這不能不說是資產階級的局限性。
拖延:審判長達兩年之久
在審判期間,由於各方的扯皮搗蛋,證據的調查印證、證人的傳喚、文件的互譯、法庭宣讀等原因,這一場正義的審判竟被拖長到2年零6個月。這不能不說是東京大審判的一大污點。
正義不是不需要時間來證明自身的清白,但是依靠無賴的方式拖延審判,磨去人們的怒氣、消磨掉世人的耐心,這種做法不能不說是非常可恥的,而那些所謂的維護公平正義的歐美國家卻又都擅長此道。
被美國有意縱容的日本罪犯又頑固的否認罪狀,東條英機曾說:對一切訴因,我聲明無罪。另外其餘的甲級戰犯,面對起訴,竟然無一人肯認罪。這樣就使得法庭必須對其進行一一指控。甚至有日本的甲級戰犯松岡洋右以其流利的英語為日本的侵略進行詭辯,並以此洋洋得意。
就這樣磨來磨去,檢察方竟然被迫用了半年的時間收集提供各種證據,用來指控這些狡辯的戰爭魔鬼。此外,由於法理上的認知不同,各國之間對戰爭的行為罪責認定理念的不同,都導致了這場審判遷延日久,費時耗力。
歧視:歐美法系,開脫罪責
現在的中國基本上實行的是英美法系,其根本的特徵就是,先假設本人無罪,然後以相關證據去證明其罪責。這種無罪推定的形式在現代得到普遍的認同,但在當時卻讓中國吃盡了苦頭。
中國法律自古以來實行的是「有罪推定」,即先假定一個人有罪,然後再用相關證據證明其無罪。這種論罪的方式延續千年,深深植根在中國人的腦海中,以至於在東京審判的法庭上,當國民政府軍政部次長秦德純到法庭作證時說日軍『到處殺人放火,無所不為』,被斥為空言無據,幾乎被轟下台。」另外還多次在法庭上被英美律師駁斥的啞口無言,苦不堪言。另外,由於國內戰爭迅速向南推進,因此想要回東北尋找罪證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可以說,依照西方法律界的思維方式,中國如果想要證明日本戰犯犯下了滔天大罪,就必須拿出足夠的證據。而這恰恰是中國代表團的軟肋。此次中國代表團共派出13人參加此次審判,而其中還有人不懂英語,能精通歐美法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無疑讓中國代表團吃盡了苦頭,而那些居心叵測的歐美律師們就利用這一點為日本戰犯開脫罪責。
作為審判對象的日本,其應屬於東亞文化圈,並且受其侵害最嚴重的國家基本上是亞洲國家,那麼,用亞洲國家的法律對其進行審判應當是理所應當的。但是由於美國是戰爭機器最強大的國家,其蠻橫和霸道的特點也嚴重干擾著這次審判,而它為自身利益量身定做的種種規則和擁有的特權也讓正義的天平向邪惡一方傾斜。
辯護:為戰犯保駕護航的律師
甲級戰犯有28人,但是法庭卻為其配置了150名左右的律師進行辯護,基本上每名戰法會有5名左右的律師配置。這些律師有110名左右的日本人,40名左右的美國人。
相比較而言,中國代表團一共才派出了13人,用13人去對抗龐大的戰犯律師團,這顯然是很困難的。審判日軍侵略中國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南京大屠殺這幾個重要的點。南京大屠殺的證據相對而言比較容易找到,不僅有大量的照片照片留存下來,而且還有相應的人證和影像資料。但是對於侵略華北和東北,日本戰犯不承認,中國方面又找不到足夠的證據。
雖然戰爭期間慘案每天都在發生,但是這些歐美法官們可以輕易的相信希特勒在歐洲的暴行,但是卻不肯相信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罪孽。他們咄咄逼人,誓要中國政府拿出強有力的證據證明犯下了罪惡。
如果他們真的踏上中國的土地,他們定不會要求的如此冠冕堂皇,義正言辭。日本對美國犯下了點點罪行就被判為罪大惡極,罪不容誅,而傷亡了數千萬人的中國卻在拿出諸多證據後,仍然不能達到將惡魔繩之以法的目的。這就是掌握話語權的英美國家,這就是自詡為為罪犯提供最大公平的歐美律師。
為一群罪犯盡心盡力的辯護,層層刁難受害國家的指控,這些律師是為魔鬼服務的,這個法庭也是開在地獄中的,他從來不曾來到人世間為世人伸張正義。在審判中,由於2個美國律師胡攪蠻纏,從而被法庭直接趕出了大廳;還有很多美國律師把中國的「談虎色變」當成了一隻真的老虎。可見,這些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律師們是昧了多大的良心的良心。
縱容:被釋放的戰犯,差點 被「強奸」的正義
在審判之前,日本戰犯已經有多人畏罪自殺,逃脫了法律的審判。如日本前首相近衛文磨,服用氰化物自殺;日本陸軍元帥杉山元、東部軍管區田中靜一大將等一批高級將領相繼自殺。另外中國政府提報的關東軍司令本庄繁也提前自殺死亡。
最可笑的是東條英機,他本來打算自殺,卻因為他是左手開槍導致沒能准確的打中要害,最終被救活接受盟軍審判。至於他為什麼不用已經准備好的切腹戰刀或口袋裡的氰化物自殺,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在審判期間,大川周明發瘋,永野修身和松岡洋右病死,剩下的25名甲級戰犯全部被判刑,其中東條英機、廣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被判處絞刑,起於的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在服刑期間,梅津美治郎、白鳥敏夫、東鄉茂德等三人病死獄中,剩下的人在五六十年代也都被麥克阿瑟提前釋放。甚至被釋放的重光葵還擔任了外務大臣、賀屋興宣被釋放當年就當選議員、其後又當選法務大臣,而岸界信更是在以後當選了日本首相,重登權利巔峰。
至於其他的第二批,第三批戰犯,他們受到的處罰可想而知,只其中要數麥克阿瑟「居功至偉」,當仁不讓的稱為了日本人的再生父母。
所以,除了被各國單獨審判的二三級戰犯受到了嚴厲的懲罰,其餘在日本國內受審的戰犯基本上沒有收到任何的嚴厲處罰。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有7名甲級戰犯被絞死,不過這個過程也並不容易,因為主法官韋伯、荷蘭法官、法國法官、印度法官、紐西蘭法官等5國法官認為不應當判死刑,所以投了反對票。幸好中國法官梅如傲先生極力爭取了剩餘其他國家法官的支持,這才使得以6:5的微弱優勢判處了東條英機等7人死刑。
缺席:亞洲國家被排擠,印度法官「混賬」
在此次審判中,共有11個國家參與了審判。分別是:中、美、蘇、英、法、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
在這些國家中,只有中國、菲律賓和印度是亞洲國家,其餘8國全為白人國家,這實在是此次審判的最大遺憾。我們知道,日本發動侵略,受害最深的是亞洲國家,而審判中,大量的亞洲國家缺席,被白人們一手操縱的審判如何能夠做到公平正義呢?在日本侵略亞洲期間,東南亞各國,中國,南亞次大陸等國家都受到了日本的野蠻屠殺,這種刻骨銘心的仇恨是刻入骨髓,痛徹心底的,所以由亞洲國家代表正義的一方對日本進行審判,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彰顯正義,取得公平,懲罰邪惡,警醒世人。
然而,用白皮膚的人去審訊對他們造成肌膚之痛的日本戰犯,他們會那麼盡心盡力嗎?他們會體會到那種被屠殺、被蹂躪、被踐踏的感覺嗎?對此,我們保持嚴重的懷疑。
事實上,這些歐美國家的法官在對犯人定罪的過程中,往往忽視掉了亞洲人民所承受過的苦難。他們習慣於不經意間就下手輕了,從只有7人被判處死刑就可以看出來他們懲罰罪犯的心是多麼的虛偽。若不是梅如傲法官不辭辛勞、忙碌奔波呼喊相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日本人會在東京的法庭上受到絞刑。
更可笑的是,作為亞洲國家的印度,其法官竟然狂吠「所有戰犯無罪」,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啊!誠然,戰爭是國家的行為,不能讓個人完全承擔這種責任,但是,難道把罪名歸於一個國家,從而讓任何一個侵略國國民都逃脫懲罰嗎?既然國家作為一個整體的存在,那麼是不是也就意味著,作為侵略國的一份子,每一位國民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審判呢?這樣對所有人進行審判,不就意味著對國家整體的審判了嗎?
所以,印度法官如此腦殘的言論是多麼荒唐可笑的,其作為資深的宗教人士,可以說既沒有一個法官的公平正義感,也沒有一個宗教人士應有的善惡是非之分。這樣一個人作為法官,是不是又浪費了一個亞洲國家法官名額呢?
美國高院:妄圖審判全球的癩蛤蟆
在東京審判結束後,有日本甲級戰犯竟然向美國高院提起上訴,更可笑的是,盟軍最高司令,一手操辦大審判的麥克阿瑟竟然同意了這種行為。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美國高院竟然同意了。
什麼意思?全世界的國家聯合行為,最後竟然要讓一個主權國家進行再次審判。美國真的是另加於世界所有國家之上?當真把世界上所有國家當做了自己的小弟?
這種荒唐的行為引起了軒然大波,全世界都站起來批判美國的這種任性行為,眼見即將到了與全世界為敵的地步,美國政府才命令司法部宣布美國高院無權對聯合審判進行再次判決。而美國高院隨後也灰溜溜的決絕了戰犯們的請求。是不是很諷刺,是不是很可笑。
梅如傲:國人應銘記的英雄
可以這樣說,東京審判在重重困難下,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促使法庭判決了7名戰犯死刑,梅汝璈法官功不可沒,甚至用居功至偉都不為過。
若是沒有梅法官的據理力爭,中國在審判戰犯時都是沒有尊嚴的,更別說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果,為數千萬祖國英靈昭了雪。
在作為排次上,梅法官拒絕坐在英國法官之後,他用脫掉法官服,辭去法官職務來為祖國爭取尊嚴,最終相持一個小時後,韋伯才同意按照日本投降簽字順序排座位,梅法官居於韋伯左側第一席位。
在審判結果上,由於眾多歐美國家以各種理由決絕判戰犯死刑,這讓梅法官大吃一驚,如果不能達到此目的,那麼中國參加審判的意義也就盪然無存了。所以,梅法官忍辱負重,費勁口舌才說服英、美等國法官同意判處戰犯死刑,就是這樣,也只是以6:5的微弱優勢勝出。
在美國高院接受戰犯們的請求時,梅法官第一個站出來強烈譴責美國的這種無賴行為,帶領世界媒體對美國說「不」。
.....................
諸般種種,數不勝數。
所以,我說,這是一場被扭曲了的審判,正義被「調戲」了。
『叄』 東京大審判觀後感
1、部分上海影評人認為這部電影成功地運用了大事件、小細節的藝術手法。(河南報業網-大河報)
2、本片優點之一就是反省歷史的態度,它不是以狹隘的民族情感去增加彼此間的仇恨,而是以健康的心態去激發對民族自尊的熱愛,表達對和平的追求。(中國新聞網)
3、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從藝術風格上,《東京審判》都堪稱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中國教育報)
《東京審判》是由高群書執導,劉松仁、曾江、英達、朱孝天等擔任主演的歷史紀錄片。
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該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璈為首的中國法官在大國利益主導的勢力擠壓下,奮力突圍,終於將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個戰犯送上絞刑架。
基本信息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的梅汝璈(由劉松仁飾演)飛抵東京。梅汝璈攜同檢察官向哲浚(由曾江飾演)、倪征燠(由英達飾演)為代表的正義力量,勢要將日本戰犯送上絞刑架,給中國人民一個交代。
然而法官們因審判因量刑的問題出現分歧,梅汝璈據理力爭,終於以六比五的微弱優勢將以東條英機(星野晃)為首的七名戰犯處決。
影片還穿插著《大公報》記者肖南(由朱孝天飾演)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跟蹤報道,而且還有肖南與女主角和田芳子(由林熙蕾飾演)、拒絕接受戰敗的極端分子北野雄(由謝君豪飾演)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
以上內容來自 網路-東京大審判
『肆』 東京大審判的全程是怎樣的
2020年9月7日,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高文彬先生去世了,享年99歲。在他參加東京審判的期間曾先後任職國際監察局翻譯、中國檢察官辦事處秘書職務。在他此後的任職和退休生涯中一直致力於整理、補充相關珍貴的資料,以供後人借鑒。
高文彬老先生的逝世,又喚起了我們對於民族興亡的記憶,那段珍貴的歷史,不應該隨老先生而遠去,而應該永遠銘記在心,正是老先生的逝世,才提醒了我們不忘國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這樣我們才能有尊嚴,有正義地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伍』 《東京審判》
電影《東京審判》帶給我的震撼
我出生在80年代中期,家人也沒有那個時期的經歷,《東京審判》中所講述的歷史,也只是在學生時代的歷史課本中略知一二。知道日本人炸死了張作霖的皇姑屯事件,之後的九一八事變開始了侵略戰爭,知道偽滿洲國,知道南京大屠殺中30萬中國冤魂,知道珍珠港事件及之後的原子彈投放,也知道因此日本被迫投降,但是真的是在看過此片後才了解,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竟然有250多萬中國人,日本國內在當時對在中國所挑起的戰爭消息對其國內的封鎖令其國人對中國抱有那麼大的誤解和成見,在審判過程中竟然還有戰勝國同戰敗國的君子協定,那些罪惡昭昭的戰犯竟然還宣稱自己無罪、沒錯,甚至如果活著仍會繼續侵略戰爭。對於當年國際法庭對戰犯的審判,真的是知之甚少,可以說是不知道,當然就更不知道參與那場審判的中國法官、檢察官所面對的困境和壓力了。
片中的劇情給我的震撼有好多處,也是很精彩的幾幕,我就挑幾處印象深刻的說說吧。
劇情震撼一:法官座次—民族的榮辱
法官座次安排是中方法官代表梅汝璈體現維護民族榮辱的第一件事。各同盟國也許根本就沒想到中方會就此事提出異意,並且會據理力爭。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國際社會就沒把中國放在眼裡,他們以為安排中方代表參加就已經是對中國的厚待了,而且還沒把中國安排在蘇聯代表旁邊,這是很全面的考慮了。梅汝璈第一次提出異意時,用的是很平和的態度,甚至以幽默的方式提醒法官團重視這個安排來表現對所有戰勝國的尊重。第二次宣布座次的會議前,法官團秘書通知梅汝璈准時並著正式法官袍參加會議時,他的凝思表現出他對公正安排的懷疑。果不其然,維持原來的安排。這次,梅汝璈用行動表達了他的抗議,用力地合上筆記本,決斷地起身離席,留下滿場的諤然。如果此時,法官團還能如第一次那樣以笑置之,那麼,這場審判也就根本沒有參與的必要了。韋博爵士追出向梅汝璈解釋,梅汝璈慷慨激昂地表達出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所受的苦難最多、時間最長、損失最大,而且按照日本投降簽署次序來安排座次也是最公平的。即使這樣一個小問題,一個1平方米大小的座位的安排,也象徵著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及對死去的數百萬亡靈的哀悼。韋博以這只是綵排供媒體拍照、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的決定及中美關系來試圖打壓梅汝璈,他沒有放棄、沒有屈服於權勢,他說的「如果這些照片和報道傳回國內,我的軟弱令國人蒙恥」、「我對這是麥克阿瑟的決定表示懷疑」及「我會向我的政府申請,如果不獲批准,我將自行辭職」充分表現了他維護國家尊嚴、民族榮辱的堅持。此段令觀看的我情緒激昂,熱淚瑩眶。當最後公正的安排傳來,他笑了,淡淡地說:「我不是鬥士,只是一名普通的代表中國的法官。」代表中國的法官,意味著他要為中國做到一名法官應該做到事,盡到他的責任。梅汝璈這個11人的法官團中最瘦小的法官,令所有其他法官對其肅然起敬。這也為最後量刑問題上,堅持法官的職責的演說打下了伏筆。
劇情震撼二:當庭指控—為了民族可以做假證或者不作證嗎
在審判日本挑起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的罪行這段中,中國檢察組提供了前日本軍務省軍官田中隆吉作為證人。他所闡述的有據可查的事實及當庭對戰爭執行人的指認為最終的定罪提供了有力且可信的證據。辯方被此舉打得措手不及,無力反駁,只能痛心地質問「你是日本人嗎?」。是呀,在他們的民族立場上考慮,他們希望所有的日本人都站在大和民族這邊來。但是,卻是自己人來指控他們。所有的戰犯可以厚顏無恥地宣稱自己無罪,是不是他們的國民也應該跟著他們一起無視事實,為他們做假證或者不作證嗎?如果這樣的話,中國檢察組也就沒必要請到曾是小偷的證人,冒著被辯方質問「你強奸那名中國少女就不是出於自願」的風險,為的是向法官團及世人展現日本侵略者殘暴的行為。我震撼田中隆吉和德福能夠頂著巨大的污辱和壓力出庭作證,他們的勇氣難能可貴。
劇情震撼三:不要解釋—要的就是你承認
在審判板垣征四郎和東條英機時,中國檢察組的倪征燠及季南就分別在提問時多次大聲要求他們回答「是還是不是」。不需要他們那些滿嘴歪理的解釋,只要他們對他們做過的事的承認!中國檢察組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這些事是他們做的,但是一定要戰犯們親口回答「是」,這樣才能打垮他們的意志,推翻他們最初厚顏無恥地 「無罪」之說,讓他們自己認罪。倪征燠對審判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賢二運用的聲東擊西的戰術對峙非常精彩,但我個人認為最有導向性的還是季南最後問東條英機的那個問題--「如果你和你的同僚能夠無罪釋放,你們是不是還會繼續發動這樣的侵略戰爭?」,東條只能回答「是」,如果回答「不是」,那將推翻他一直堅持的他們做的都是正確的辯詞。而這個「是」向法官團及世人展現了戰犯對國際的威脅,同時也迫使東條英機承認了他們對中國發起的戰爭是侵略戰爭,而非他一直辯解的自衛戰。
劇情震撼四:手足式的侵略—狗屁理論
戰犯松井石根採用的是低調的、講故事一樣的態度解釋對中國的侵略是出於手足般的愛護,是哥哥對弟弟教訓式的提醒,而弟弟卻一直不領情。這算是什麼狗屁理論?!難道手足間的愛護、教訓式的提醒就是哥哥去搶弟弟的家產、強奸弟弟家的女人、殺死弟弟家的家眷嗎?如果這樣的道理講得通,那麼,他們對珍珠港的襲擊也就只是推倒了別人堆的沙堡,美國在廣島、長崎投放的原子彈也不過是在他家門口放的兩顆煙花罷了。我真為他們的狗屁理論而震撼。
劇情震撼五:文明與宗教—法律的原則,審判的意義
在面對一群無視文明、莫視宗教的暴徒面前,在應該為冤魂伸張正義的法庭面前,某些法官竟然大談特談要堅持人類文明,要堅信宗教的寬恕。梅汝璈所舉的「杯、水」例子充分地向在座的法官表達出,當人類已遭滅頂,宗教的信徒性命無保之時,文明何在?宗教的寬恕和避佑何在?文明能夠阻止戰爭嗎?神明的寬恕能夠保證侵略不再重演嗎?法律制訂的宗旨是什麼?法律執行的原則是什麼?而這場象徵著法律的尊嚴與公正的國際審判的意義和目標是什麼?就是為了公正地懲罰觸犯法律的人,警示還有可能觸犯法律的人。梅汝璈在面對意見分歧巨大,而且可能令有罪之人不能被繩之以法的量刑的最終裁決時動容式的演說,非常之精彩,震撼力非常之強
還有幾處鏡頭,令我體會到導演及演員希望通過此片傳達給我們的一些信息。
鏡頭一:軍靴
在片子的開頭,導演對辯方的主辯的軍靴以及東條英機的軍靴都有特寫鏡頭。它們在片子之初就向我們揭示了他們的軍國主義思想,以及為了堅持軍國主義,在法庭上的一系列行為打下了伏筆。
鏡頭二:抖落的煙灰
梅汝璈第一次在等待韋博座次安排公平調整的答復時,他在辦公室內依窗而立,目光望向窗外,思緒復雜,手中的香煙已經積了很長一節煙灰。他在思考,如果反饋回來的消息依然沒有改變,或者是改變了但卻仍舊不是公平的安排,他應該怎麼辦?如何才能得到公平的結果。這時,韋博敲門而入,突然的門響,令他的思緒突然中斷,煙灰瞬間抖落。此場景向我們展示了梅汝璈的焦慮、擔憂以及他當時所承受的壓力。之後,他從容地拈滅香煙,又告訴我們,不管結果如何,他依然會堅持到底,絕不妥協。
鏡頭三:環視戰犯
終於按照公平的座次安排,各位法官在法庭上就坐了。審判開始前,梅汝璈向戰犯席上環視兩周。在每一名重犯面前凝視數秒。是確認有罪之人都已到場,也是提醒自己,牢記這些人對中國及中國人民的所作所為,牢記此行是為國家和人民伸張正義、血恥而來。這些人最終都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一個也不能少,誰也跑不掉!當然,最終大川周明裝病逃脫審判是永遠也無法彌補的遺憾,梅汝璈已經盡力了。
鏡頭四:同聲傳譯耳機
剛剛開始審判,辯方主辯律師就對法官團提出了質疑,但當最終法官團宣布法官安排維持不變時,主辯律師一直就沒有帶起他的同聲傳譯耳機,也許是他聽得懂英語。但是我更相信,他知道這是預料中的結果,其實他只是想拖延時間,擾亂審判,無理取鬧而已,以便借機將審判局勢盡量扭轉到有利於他們的地步。另外,當倪征燠通過聲東擊西的方法,將審判的矛頭指向了以沉默來對抗審判的土肥原賢二時,土肥也是取下了耳機,用不聽來表現對抗。但是這兩處關於耳機的動作,其實是在向我們展示,受審的一方無力的抵抗,以及局勢在向勝利的方向扭轉。
鏡頭五:歡笑的背後
片中展現了不少的歡笑。有酒館中酒客們的歡笑,但在戰後一片狼藉的日本,這種歡笑只不過是人民麻痹自己的掩飾;有酒館老闆娘的歡笑(在聽到曾志偉那聲「狗日的日本鬼子」時的,還有與肖南同唱、伴舞時的),她的歡笑是不懂世事的,所以與她後來突然被槍擊,臨終前茫然地問怎麼回事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還有梅汝璈在法官團中對其它法官的微笑以及在酒館內看到歡愉的酒客們時的笑容,他的笑容背後,透露著憂慮,透露著壯志未酬時並非發自內心的、無法溶入的禮節式的笑。通過這些歡笑的鏡頭,導演向我們展現了當時的背景下,不同階層的狀態。
鏡頭六:當場暈倒
當審判東條英機到了最後一個問題時,季南問出了那個很有導向性的問題(本人在劇情震撼三中所提到的),東條英機無奈地回答「是」之後,芳子的妹妹櫻子突然當場暈倒。不是因為體力不支,而是因為再受打擊。她當初是天真地響應日本國的號召加入了慰服團,本以為是為國家做些如戰地護士之類的工作的,但卻成了日本兵的洩慾工具,她在身、心上所受到的欺騙和撞傷,我相信絕不會亞於當時中國人民所受到的。被自己人出賣、欺騙和凌辱,更甚過外人所給予的,所以當她聽到仍會繼續發動戰爭時,僅存的一丁點兒的希望徹底破滅了。此處,影片向我們描述了這場戰爭對發動戰爭的國家裡的人民的傷害也是相當巨大的。
鏡頭七:狗日的日本鬼子
曾志偉的角色在片中兩次喊出了「狗日的日本鬼子」。為什麼一個日本人這樣說日本人呢?他是親歷那場戰爭的人,而且這也和他殺死弘二有關。在中國,他目睹了天真少年變成了殺人狂魔,而且一定有被殺的中國人的家屬之類的人當著他們的面狂喊「狗日的日本鬼子」,而這一切都與他最初應征入伍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我相信他是一個熱愛和平的人,也是被那個「手足情」的狗屁理論騙到戰場上的。所以,在他回國後,他判若兩人,整日飲酒,為了忘記殘酷的記憶;所以,當他面對肖南他們時下跪謝罪;所以,他在酒館內腹刺後,看著自己的傷口,有些許的安慰;所以,他死在北野雄的槍擊下,他笑了,因為他解脫了;所以,他臨死前,仍然用這句罵自己人的話,是為了告訴他的國人和受害的人民,他們錯了。
鏡頭八:我要站起來
在面對量刑的僵局時,梅汝璈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種無力回天的感覺。他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梅汝璈有些泄氣了,已經做了「志未酬,士隨死」的准備。向哲浚罵他這樣的想法是懦夫所為,用的是擊將法,然後用一句湖南老話鼓勵梅汝璈「只要打不死老子,老子就要站起來」。受到向哲浚的激勵,梅汝璈突然抬起頭,無奈的目光重新又自信滿滿,松泄的臉部肌肉重新又綳緊充滿鬥志。這並不是說梅汝璈是個意志不堅定、容易受人左右的人,在那種世人無法想像的壓力下,他一個人如何能一直承受下來呢?在11人的法官團中,只有他肩負著國家、民族的榮辱重擔,他也需要朋友和外力的支持、鼓勵。通過這些表現,作為觀眾的我們,在今天才體會到梅汝璈當時所處、所感、所受。
鏡頭九:明明白白的YES
梅汝璈在量刑問題上的激昂演講後,雖然印度法官仍舊堅持拒絕死刑的看法,但是他的演講不是只為說服印度法官,而是為了堅定堅持死刑的法官的信念,同時感染拒絕死刑的法官,盡可能爭取最終令戰犯定下應有的懲罰。他握著裝有同意死刑或拒絕死刑的選票的手是有些顫抖的,但他的語言卻是堅定不移的,「只有死刑才能告慰死去的亡靈」。然後,打開信封,當眾抽出選票,豪不遲疑地在YES上畫了圈,裝入信封,第一個將選票投入票箱。這也是個引導。所以,他的干凈利落與韋博在填寫選票時的猶豫不決形成了對比。由此,我相信,韋博最後是被梅汝璈說服了。
鏡頭十:凝滯的表情,落地無聲
在韋博當眾讀票時,每一個拒絕死刑的票都配合著梅汝璈的表情鏡頭,最終結果出來之前,他的表情一直是凝滯的,那樣的嚴肅,也同樣的躊躇滿志。當最後決定性的一票帶來了勝利的消息時,梅汝璈那凝滯的表情變了,只是一點點的變化而已,微微地閉上雙眼。六比五,一票險勝!他的堅持起了作用。「臣幸不悔吳侯使命」,梅汝璈東京審判之行,除了國家和人民的使命,更有他加註在自己身上的越來越深的使命感,也是他對己身「不侮使命」的追求,他無聲的表情最終得到了釋放。
看過此片,除了震撼還是震撼,被歷史事實所震撼,被參與者的民族榮辱感和責任感所震撼(不管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的,不管他們的做法對錯,他們維護自己民族的堅韌令人敬佩)。當然,最終的判決安慰了很多亡靈,也安慰了看片的我。我沒有因為此片而去痛恨什麼,但是記住歷史就是對現在及將來的幫助。
仍有一些遺憾,那就是片中的語言。在北京8月29日觀看的是外語版(前面說過,此外語版中的外籍角色都說的是角色應該說的語言),但是在9月1日全國公映時,片子已經是全中文版了。中文配音沒問題,但是卻令我感覺少了些國際審判中的國際性。我還是喜歡那個外語版,不僅僅因為我想聽到松哥的原音,更因為片中松哥、曾江、英達、謝君豪、曾志偉以及外籍角色的相應語言都說得很到位,與角色非常配合,而部分段落的普通話配音卻沒有表現出當時應有的情緒,如北野雄喝酒時的那一長段話,曾志偉坐在桌前道出弘二真正死因時的語氣。因為兩種版本都看過了,所以自己總是在比較吧。另外,就是復線故事由於片長的緣故,交待得不是很完整,角色的張力、與主線的呼應沒能充分地表現出來,多少令看片的我覺得與主線有些脫節。
說一處我的疑問,為何當北野雄知道弟弟弘二死在中國戰場之後,他沖著肖南發泄對中國人的憤恨時,肖南不反抗呢?片子最初他們在喝酒時,北野雄控訴著多少日本平民死於原子彈轟炸時,肖南用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大屠殺等反駁了他呀。而這時他卻沉默不語了呢?是體恤北野雄失去親人之痛?抑或是他不知道弘二死亡的真正原因,所以不能枉加評斷?也許後者是對的吧,我無從知道。但以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我處在那個境況下,我可以容忍對方打擊我,但是絕不容忍他因此而對中國人的污衊。
最後致謝:首先,感謝松哥,如果我不是松迷,我可能不會過多地關注此片,更可能不會這樣迫切地想一次再次地走進電影院觀看此片,反映那個年代的片子不少,而真正有啟示性或者說有價值的並不是很多,所以我感謝松哥讓我真正地溶到了此片中,去體會它,感受它。其次,感謝高導,在那樣艱難的境況下,背負著那麼多的包袱依然堅持完成此片的拍攝,因此我們才能夠看到此部歷史還原的宏篇大作,讓我更深層次地了解那段歷史,提醒現在和未來。
《東京審判》確實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和收藏的影片,希望大家都能到影院看看,同時也希望發行的四個半小時的版本可以令整部片更加完整,彌補一些我的遺憾.
『陸』 東京大審判的內容簡介
以審判二戰的日本戰犯為題材的《東京大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等11個國家的法官對28名甲級戰犯長達2年的審判過程。
《東京審判》無論就故事的流暢度和書本的結構來講,都十分精妙,而它對日本人的刻畫也遵循了客觀、人性化的描寫,沒有順著偏激的民族主義的觀念走向一味泄憤的地步。
『柒』 讀《東京大審判》有感
《東京審判》——國人必看,東京大審判讀後感1。為什麼?沖著它的名字,想著它的內容,就足以讓我、讓很多國人涌現出一種莫名的憤恨和愛國的沖動。就在前半個小時,我還在電影院里默默的體會著這部電影。現在,在剛回到家的第一時間,我沒有做任何事,只是打開電腦,開始記錄我的感受和思考。這是值得留下的記憶。總體來說,這是一部讓我比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時候,幾個主角義憤和激情的演說辭讓我對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親身坐在電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時候,整個過程卻只有一種木漂於水的輕浮感。明知道這些歷史足以讓人的心感到壓抑和刺痛,但是這些歷史的負重卻堵塞在咽喉處,缺少一種毀滅性的打擊力量,讓這些負重瞬間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澱——然而,沒有!!!整個過程中,感受不到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主義以及其伴隨的殺戮、血腥給人帶來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國對歷史事件激辯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惡受到懲罰以及和平得以彰顯的快感和激動。 總而言之,缺乏——震撼力。影片是從中國法官梅汝?H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將整個庭審過程中的一些節點作為重點,還穿插了中國記者和日本記者之間的戀情,某些日本人的覺悟,某些日本青年對戰爭的曲解、對中國的仇恨心態以及報復行為,日本老兵在戰爭後留下的陰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戰爭中響應國家號召被侮辱後的恐懼等等。印象比較深的重點情節:一是庭審剛開始時梅汝?H對審判座次的據理力爭;一是兩醉酒日本人被美國司機開槍打死的情景;一是溥儀的作證;一是美國法官對東條英機的盤問,以及東條英機最後死硬承認如果可能還會將侵略戰爭繼續進行的丑惡嘴臉;一是日本老闆娘被子彈打死時的情景;最後是對死刑進行投票的情節。然而,讓我不太滿意的恰恰就是這些重點情節。這些情節並沒有深化和細膩,無法讓人將感情投入,甚至是我這個滿懷激憤、時刻准備投入情緒的觀眾都無法將感情沉澱下去。整個影片中其實時刻都存在爆發點,況且有劉松仁和曾江這兩個老牌的實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擔心他們無法將這些情緒表達出來。然而,不知是編劇的原因還是導演的原因,這些情緒激動的演員卻在闡述一些空洞的說辭,完全沒有力度。這就好像朝你打過來一個大拳頭,讓你顫抖,讓你恐懼,但是打到身上卻沒有想像得那麼痛。不知道是否導演的角度太過客觀,卻又極力的想用情緒來煽動觀眾,以至於在影片的拍攝中產生一種情緒上的矛盾。整個影片中貫穿的真實的歷史膠片,以及不斷出現的字幕,使得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讓人有一種被人搔你癢癢但是又無法發笑的難受感覺。似想爆發,卻如鯁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來。還有一點也存在著失誤,那就是整個情緒的導線都是集中在中國法官身上。中國法官力爭座次問題,中國法官說服大家贊同死刑,似乎整個的審判都是中國人在主導,都是中國人在利用大多數的權力來對日本進行鎮壓和報復。這樣容易誤導觀念,誤導情緒。在演員方面:首先,溥儀的出場應該是一個爆發點。在這個情節上,應該是讓溥儀用平靜而朴實的語氣訴說讓別人氣憤和窩心的事實,但是溥儀的表現更像是在做秀,有很著跡的偽君子的圓滑和無賴;其次,「小偷」和尚的回憶,情緒激憤是對的,但是他回憶的`內容還無法讓別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顫栗,應該換個內容並且繼續細膩;再次,美國律師對東條英機的盤問是很不錯的一個部分,有情緒也有內容;還有就是那個日本辯護律師,讓他的辯護詞更為卑鄙和狡猾一點,也許效果會更好……類似的小角色還有很多,但是都有一個總體上的毛病——沒有細膩和深化,只是粗線條的描繪和表演者的沖動肯定是無法讓人有情感上的共鳴。不過,這些的表演者實力還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現都比較到位。而且,這些演員從外形到氣質和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比較符合,在選角上沒有太大的參差,可以表揚。
從始至終我都是懷揣著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看完《東京審判》!《東京審判》的結尾在我看來像是點球大戰,誰也不知道11名法官會不會把球踢「飛」;更像是兩個人的PK,只不過PK對象是「同意死刑」和「反對死刑」!而最後的投票結果也是非常驚心動迫的:6比5,微弱票數決定對甲級戰犯處於死刑,讀後感《東京大審判讀後感1》。我們不知道來自民主國家的11名法官把自己寶貴的一票投給了誰,代表中國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梅汝璈法官也不知道。對於發動侵略戰爭的策劃者、組織者理應處於絞刑,但是我們不能說那5位法官沒有仁義道德,因為他們是一個國家的代表,他們代表了自己國家在這個戰爭上的立場和利益。我想到了最近比較流行的「殺人」游戲,甲是警察,夜裡已經驗過乙是匪徒。投票的時候,甲「跳警」,指出乙是匪徒,說服平民把匪徒乙投出局,但是乙硬死不承認,平民則持有自己的觀點。在東京審判中,梅汝璈先生顯然扮演了警察的角色,東條英機等日本戰犯是匪徒,另外10名法官則扮演平民角色。東條英機他們的罪行很明顯,就像在「殺人」游戲中,警察已經驗過他們的身份,就是匪徒,但是法官問訊時,東條英機、板垣真四郎等戰犯卻異口同聲說道「我無罪」,這是無視國際法律、無視人道主義的軍國主義表現。在審判過程中,東條英機、板垣真四郎等說,「我們出於同情和友誼」,「我們是熱愛和平的日本人」,「我們是自衛戰爭,不違反國際法的戰爭」,「日本沒有侵略滿洲的任何行為」。
最讓人氣氛的是,東條英機居然說道,「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是正確的,我們還會繼續發動戰爭」,每一個中國人聽了這句話後,只會更加激起對日本人的仇恨和對東條英機的憎恨,所以可以理解我們的國民直到今天為什麼還擁有如此高的反日情緒。中國人沒有錯,我們的反日情緒全部是日本人帶來的。當然,我個人是反對激進的愛國主義的!
東京審判也出現了搞笑的情景,也是處在審判的結尾量刑時,到底是否對甲級戰犯處於死刑,本來是法律問題,居然討論到文明與宗教的問題,討論佛的問題,這更說明了11名法官內心的利益沖突。還好,最後還是同意對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處於死刑。雖然,這個結果來得太漫長太驚心。東京審判歷時兩年多,經過817次庭審,終告結束!這部電影的基調總體來說是嚴肅、低調、充滿仇恨的,但是影片中的小酒館卻洋溢著一種歡快、和諧的氣氛,熱情的老闆娘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這里,各國的法官喝酒、聊天、唱歌、跳舞,完全沒有遠東國際法庭里的英森和冷淡。但是,這個歡快的小酒館也沒能堅持在最後,因為一個狂熱的日本愛國分子的不理智行為,扼殺了這片凈土。悲哀!
我還想談《東京審判》的導演高群書,這部電影是他負債500萬拍攝的。我不敢用「拷問某些國人的良知」這樣的字眼,我覺得自己沒資格。我只是以一個電影愛好者的身份置疑中國的電影投資者和同情高導演的悲劇。
當我看完影片後,我覺得高導演的500萬是可以賺回來的,因為每一個愛國的人都應該區看一看《東京審判》!另外,影片的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銜接有不連貫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斷裂的跡象。比如對東條英機審判的那個場景,鏡頭對准了東條英機的頭頂處,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後下一個畫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國律師的臉上,如果從頭頂處往下推進,再緩慢過渡到律師的臉上,效果會很好。不知道導演怎麼會有這么大的疏漏,顯然監制和剪切的工作沒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夠。總而言之,鄙人認為這部影片原本應該拍得比現在的更精彩,演員的表現總體上還是不錯的,音效也還是有分量的,畫面還算精緻;但是劇本顯然沒有寫到位,該入的不入,該出的倒是出的很開;導演、監制、剪切也有很大的欠缺。整部片子看下來,真的很平靜,還會有一種很窩囊的感覺。不過,這部影片的意義以及本意還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電影這樣的宣傳手段將歷史的真相揭露到國際社會面前。不過類似作品的後繼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劇本的深度和力度問題,不要再浪費這些優秀的實力演員。最後,考慮到配音的不真實性,鄙人覺得還是再重看一遍原聲片比較好,也許沒有加工過的聲音會比配音後的更有震撼力。
『捌』 哪裡有《東京審判》在線觀看和《東京審判》下載
http://hua.118g.com/film/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簽署投降書,明確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全部條款。1946年1月19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
盟軍最高統帥部經同盟國授權成立。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飛抵
東京。東京的中國同仁及朋友為梅汝璈舉行歡迎宴會。席間,顧毓秀鄭重地獻送了一把寶劍,梅汝璈心潮澎湃,感到使命的
重大……
《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他以一個記者的敏感以及對現實國際利益的透徹了解預感
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不無擔憂:梅汝璈這位多年從事教學和法院工作的學者型專家,能否順利完成全國人民託付的艱巨歷史使命?
這里有,挺流暢的,希望你用得上
『玖』 影片<東京審判>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反日情緒如此高漲的今天,又加上幾乎遺忘了所學過的歷史,我在對待日本的態度上,有時候難免有些困惑。《東京審判》再現了日本投降後,遠東軍事法庭審判 28名甲級戰犯的過程,喚起了我一些記憶,也幫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節的合理性,演員的演技,一部電影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已經可以讓人致敬了。
回來以後網路了一些當時的史料,影片中梅汝傲關於座次的爭取,及法庭上關於皇姑屯、南京大屠殺等訴因的辯論,基本都是真實的,看得人熱血沸騰;影片中另一條線索是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其中兄弟姐妹四個在戰爭的影響下,命運各有不同,卻都以悲劇收場。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雖然僅僅只有六十年,但當時的一切在時間的這邊慢慢的變淡,很少再有人提及。但用看電影的方式重溫歷史,總能喚醒心裡沉睡的一些東西。戰爭的年代,百姓的身上留下的是災難帶來的累累傷痕,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而戰爭的始作俑者雖然被處以極刑,卻無法彌補已經發生的一切,這樣想來,無比悲哀,所慶幸的是我還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雖然一些自由被禁錮著,但起碼的尊嚴還能夠保持。
梅汝傲說的好:「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在影片的開頭,看見日本人拿著酒瓶辱罵著中國人,雖然被槍擊,但他們倒下以後,我們所受的屈辱也並未消失,聯想起最近「流氓老外」事件,迪斯尼國民素質受指責新聞,還是老話,只有每個人都努力工作,做好份內事,國家強大了,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可惜,這樣做的人不在多數,所以,多一些《東京審判》這樣的片子,讓更多的人記住歷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評論《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國人必看。為什麼?沖著它的名字,想著它的內容,就足以讓我、讓很多國人涌現出一種莫名的憤恨和愛國的沖動。就在前半個小時,我還在電影院里默默的體會著這部電影。現在,在剛回到家的第一時間,我沒有做任何事,只是打開電腦,開始記錄我的感受和思考。這是值得留下的記憶。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讓我比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時候,幾個主角義憤和激情的演說辭讓我對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親身坐在電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時候,整個過程卻只有一種木漂於水的輕浮感。明知道這些歷史足以讓人的心感到壓抑和刺痛,但是這些歷史的負重卻堵塞在咽喉處,缺少一種毀滅性的打擊力量,讓這些負重瞬間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澱——然而,沒有!!!整個過程中,感受不到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主義以及其伴隨的殺戮、血腥給人帶來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國對歷史事件激辯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惡受到懲罰以及和平得以彰顯的快感和激動。
總而言之,缺乏——震撼力。
影片是從中國法官梅汝?H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將整個庭審過程中的一些節點作為重點,還穿插了中國記者和日本記者之間的戀情,某些日本人的覺悟,某些日本青年對戰爭的曲解、對中國的仇恨心態以及報復行為,日本老兵在戰爭後留下的陰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戰爭中響應國家號召被侮辱後的恐懼等等。
印象比較深的重點情節:一是庭審剛開始時梅汝?H對審判座次的據理力爭;一是兩醉酒日本人被美國司機開槍打死的情景;一是溥儀的作證;一是美國法官對東條英機的盤問,以及東條英機最後死硬承認如果可能還會將侵略戰爭繼續進行的丑惡嘴臉;一是日本老闆娘被子彈打死時的情景;最後是對死刑進行投票的情節。
然而,讓我不太滿意的恰恰就是這些重點情節。這些情節並沒有深化和細膩,無法讓人將感情投入,甚至是我這個滿懷激憤、時刻准備投入情緒的觀眾都無法將感情沉澱下去。整個影片中其實時刻都存在爆發點,況且有劉松仁和曾江這兩個老牌的實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擔心他們無法將這些情緒表達出來。然而,不知是編劇的原因還是導演的原因,這些情緒激動的演員卻在闡述一些空洞的說辭,完全沒有力度。這就好像朝你打過來一個大拳頭,讓你顫抖,讓你恐懼,但是打到身上卻沒有想像得那麼痛。
不知道是否導演的角度太過客觀,卻又極力的想用情緒來煽動觀眾,以至於在影片的拍攝中產生一種情緒上的矛盾。整個影片中貫穿的真實的歷史膠片,以及不斷出現的字幕,使得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讓人有一種被人搔你癢癢但是又無法發笑的難受感覺。似想爆發,卻如鯁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來。
還有一點也存在著失誤,那就是整個情緒的導線都是集中在中國法官身上。中國法官力爭座次問題,中國法官說服大家贊同死刑,似乎整個的審判都是中國人在主導,都是中國人在利用大多數的權力來對日本進行鎮壓和報復。這樣容易誤導觀念,誤導情緒。
在演員方面:首先,溥儀的出場應該是一個爆發點。在這個情節上,應該是讓溥儀用平靜而朴實的語氣訴說讓別人氣憤和窩心的事實,但是溥儀的表現更像是在做秀,有很著跡的偽君子的圓滑和無賴;其次,「小偷」和尚的回憶,情緒激憤是對的,但是他回憶的內容還無法讓別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顫栗,應該換個內容並且繼續細膩;再次,美國律師對東條英機的盤問是很不錯的一個部分,有情緒也有內容;還有就是那個日本辯護律師,讓他的辯護詞更為卑鄙和狡猾一點,也許效果會更好……類似的小角色還有很多,但是都有一個總體上的毛病——沒有細膩和深化,只是粗線條的描繪和表演者的沖動肯定是無法讓人有情感上的共鳴。
不過,這些的表演者實力還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現都比較到位。而且,這些演員從外形到氣質和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比較符合,在選角上沒有太大的參差,可以表揚。
另外,影片的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銜接有不連貫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斷裂的跡象。比如對東條英機審判的那個場景,鏡頭對准了東條英機的頭頂處,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後下一個畫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國律師的臉上,如果從頭頂處往下推進,再緩慢過渡到律師的臉上,效果會很好。不知道導演怎麼會有這么大的疏漏,顯然監制和剪切的工作沒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夠。
總而言之,鄙人認為這部影片原本應該拍得比現在的更精彩,演員的表現總體上還是不錯的,音效也還是有分量的,畫面還算精緻;但是劇本顯然沒有寫到位,該入的不入,該出的倒是出的很開;導演、監制、剪切也有很大的欠缺。整部片子看下來,真的很平靜,還會有一種很窩囊的感覺。不過,這部影片的意義以及本意還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電影這樣的宣傳手段將歷史的真相揭露到國際社會面前。不過類似作品的後繼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劇本的深度和力度問題,不要再浪費這些優秀的實力演員。
最後,考慮到配音的不真實性,鄙人覺得還是再重看一遍原聲片比較好,也許沒有加工過的聲音會比配音後的更有震撼力。
東京審判,一九四六年五月三日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長達兩年多的國際審判。而今年,這件歷史事件再一次的引發了熱潮,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東京審判》。而在本周二下午,我們學校組織全體師生一起去電影院觀看《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國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的那段歷史。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庭,持續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歷時兩年零七個月,最終把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送上絞刑架。
這部戲的很多鏡頭都讓我難以忘懷。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開頭,是因為法官的座次問題,梅汝敖堅持一定要按日本簽定投降書的順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為這關乎中國的尊嚴,這是一個中國人的堅持,這是一個中國法官的堅持,錚錚鐵骨,義正詞嚴,最終,法庭長只能對梅汝敖說:you win……。還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很深:
「中國會因為有你這樣的鬥士而自豪!」
「我不是鬥士,我是法官,中國的法官」
這短短的兩句話讓我震撼,它表達了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自信,讓我為中國有這樣的一個法官而感動。
第二次讓我震撼的是當進入判決階段時,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和一句極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來」,濃重的壓抑,激昂的鬥志充斥了熒屏,一個砰然摔碎的水杯,一個不大的投票箱,梅汝璈慷慨激昂的講話,緊揪住了我的心。盡管早已經知道了答案,但我依然不知所措。 「NO」「NO」「YES」「NO」「NO」「YES」「NO」,我的心已經開始發涼了,失望,不,絕望已經開始浮現於眼前,11個法官如果按這個頻率出現,中國將沒有任何的機會,「YES」「YES」「YES」「YES」,MY GOD!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有一刻我會喜歡英語。漫天的烏雲突然消散了,心裡別提多敞亮了,真有撥雲見日,花開月明之感。痛快!他又贏得了勝利,他用對戰爭犯的正確判處,告慰了了百萬被屠殺的中國國民的亡魂。
這部電影提醒國人勿忘國恥家恨,真實比好看更重要,在法庭上的論戰的撼人心魄。身體里流著中國鮮血的我,絕不會忘記。就像英達說的那樣:「人家都沒有忘記我們就更不能忘記了。」這部片值得我們銘記心頭,一次次的觀看。
自從千禧年以後,中國電影就沒了骨氣和血性,讓人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悲觀。歷數這些年來的所謂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無極》、都是空洞的卡通式的江湖臆想。《少林足球》、《功夫》則是一種觸景生情的吶喊和宣洩,《卧虎藏龍》、《花樣年華》更不行,華麗的情調只能從單一角度解讀中國的文化,卻不能注入真正的民族精神。
直到今年,《東京審判》的到來讓人看到了一點希望,這是一部真正用心去描述歷史的電影,同時也是代表所有中國人發出的一聲怒吼,絕不能允許日本人要抵毀真相、顛倒黑白!東京審判已經過去整整六十年了,日本右翼份子一直在試圖篡改歷史,抵賴曾經的侵略罪行,修改教科書歪曲侵略真相否認南京大屠殺、為戰爭元兇立靖國神社、厚顏無恥地申請「入常」……面對這樣赤裸裸的反動行為,作為中國人,我們怎能無動於衷?
還好,《東京審判》站了出來捍衛直相,狠狠地抽了日本人一個嘴巴,鐵證如山,面對正義的審判,日本右翼的信口雌黃只能是螞蟻撼樹,徒勞無功。
多年來,日本文藝界一直都不缺少懷有狼子野心的人,《山本五十六》、《啊!海軍》這種明晃晃地為戰爭狂人樹碑立傳的右翼電影並不可怕,我們要警醒的東西還有很多,如當年在東京大審判期間,黑澤明拍攝《我於青春無悔》來表達反動思想,審判結束後又用《羅生門》暗示每個證人都是各執一詞,沒有絕對正確的一方,結尾處更是用偽裝的善良把軍國主義思想寄託在日本下一代的兒童身上,無恥到了極點。
還有在日本組建自衛隊期間,黑澤明又假借《七武士》來為自衛隊搖旗吶喊,七個武士保護村莊的故事用意路人皆知,其間借用大量細節來宣揚護衛隊的精神。其實,黑澤明的大部分影片,如《活人的記錄》、《亂》、《紅鬍子》中都流露出不同程度的法西斯傾向,雖然這些影片的藝術成就很高,但是這種為軍國主義甘當走狗的作風不由人不鄙視!
日本另一位反動大導演是小津安二郎,這個曾經入侵中國的三流軍官,負傷回國後絕口不提戰爭的罪惡,以鼓吹社會和諧和家庭美景揚名世界影壇,一生竭力為日本政府粉飾太平。還有拍攝過《壬生義士傳》的瀧田洋二郎和宮崎駿等大師級導演都是軍國主義藝術家的代表。
當時在日本國內,堅持反戰態度的大島諸、今村昌平等導演的影壇地位是低於黑澤明和小津安二郎的,歸根結底,是因為日本政府一直在扶持右翼電影的發展。在那個大師如雲的年代裡,黑澤明在奧斯卡的影響力很大來源於政府的強力支持,而後來的今村昌平能在戛納兩度摘下金棕櫚,憑的就完全是實力了。
日本影人在為軍國主義的重新抬頭在無恥造勢,中國影人絕不能再沉默下去。除了抵制日貨,反對日本入常,我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高群書和他的《東京審判》已經開始行動了,應該不會比《羅生門》拍的更漂亮,也不會比《七武士》的場面更宏大,但是它講的是一件每一個中國人應該知道並牢記的事,我們都應該去認真地看它,愛護它,讓它流傳下去……
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家園能保持純凈和美麗,也為了我們的孩子能挺胸抬頭地面對外國人,我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我們需要的是《東京審判》。
『拾』 《東京審判(2006)》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東京審判(2006)》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vkd5pde85f82dwrURQgChw
《東京審判(2006)》
導演: 高群書
編劇: 唐灝、張思濤、張弛、胡坤
主演: 劉松仁、朱孝天、曾江、謝君豪、林熙蕾、英達、曾志偉
類型: 劇情、歷史、戰爭、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英語、日語、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6-09-01(中國大陸)
片長: 111分鍾
又名: 遠東國際大審判、The Tokyo Trial
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當時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璈(劉松仁 飾)為首的中國法官在3月20日飛抵東京。《大公報》記者肖南(朱孝天 飾)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戰前相愛的戀人和田芳子(林熙蕾 飾)與他相 會。在宴會上,肖南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動和歡欣,卻預感到此行必定多艱難。
審判終於開庭了,中國代表團遭受到了種種困難和挫折,整個法庭不贊成死刑的人居然佔多數。面對各國法官們的偏見與刁難,中國法官和檢察官們與他們鬥智斗勇,克服了對美國法律不了解的種種不利因素,在庭審辯論中取得了上風。最終法庭是否能將東條英機等臭名昭著的戰犯送上絞刑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