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兩大惡霸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兩大惡霸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2-16 03:04:35

『壹』 流氓電影有哪些名字

1、古惑仔

《古惑仔》是最佳拍檔電影公司出品的香港黑幫題材系列電影,正傳電影由劉偉強執導,鄭伊健、陳小春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牛佬同名漫畫,《古惑仔》改編自三日刊精修同名彩漫的經典故事,講述了洪興成員陳浩南、山雞、大天二等人出生入死,涉及兄弟情義、友情歲月、刻骨愛情的故事。

『貳』 香港賭片的前世今生(一)

「為什麼大家總是說『吃、喝、嫖、賭』,為什麼不說『賭、嫖、喝、吃』?」

「因為賭最厲害,不管你怎麼吃,怎麼喝,怎麼嫖,一下子都不會光的,可是一賭起來很可能一下子就輸光了。」

「一輸光了,就吃也沒得吃了,喝也沒得喝了,嫖也沒得嫖了。」

                                ——古龍:《三少爺的劍》

賭片作為香港商業電影的一個類型,在上世紀最後十年,曾經風行一時,大行其道,更在票房上取得無數成功。這些影片以影壇偶像為主角,故事情節奇特,牌技花樣炫目,騙術千術奇思妙想,故事充滿娛樂性;尤其是許多賭片的高潮,集中在影片結尾「show-hand」決勝負的那場戲,情勢逆轉,跌宕起伏,局外有局、套中有套,主角光環籠罩,金錢美女在握,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贏得最後勝利,深受大眾追捧。可惜,高潮來的快,去的更快,只不過了十餘年的發展,賭片互相抄襲、情節雷同、缺乏新意,粗製濫造,隨著整個港片的式微,賭片這一香港電影獨有類型更為沒落。近年來,賭片偶有拍攝,即使是《澳門風雲》系列也取得一些票房成功,但整體仍是酒瓶裝新酒,賣弄情懷,靠明星大雜燴圈錢罷了。

1. 起源

所謂十賭九騙,千賭一家,香港賭片的起源也得從騙說起。

清宣統元年(1909年)出版的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清·雷君曜撰繪圖騙術奇談四卷》全篇皆為各種騙術,按小說體形式述說,每集里收一騙局,所收甚多,至為奇特。

1971年,香港大導演李翰祥結束台灣苦悶生涯,轉赴香港,重整旗鼓,以新國聯的名義繼續拍片,風格驟然由古雅敦重、諧趣怡然的古典大導演轉為爾虞我詐、諷俗嫉世的寓言家,將從《騙術奇談四卷》汲取的「營養水分」構思一些小品片段組織成以"騙"為主題的集錦片《 騙術奇譚 》。《 騙術奇譚 》中,李翰祥採用了兩位街頭賣藝的說書人串起整部戲,將市井風貌、坊間笑談、性感調情共治於小品化敘事,開始影射現代城市的功利主義,揭示現代人的不擇手段和物慾橫流,表露香港人面臨一種急速暴富形勢下,迥然迷惘和不適應的心態,公映後大受歡迎,與《唐山大兄》、《新獨臂刀》等武俠、動作片躋身年度票房榜前十行列。其後兩年,李翰祥在大興風月片的基礎上,以騙錢騙色為主題,博採各類民間騙術段子,雜合70年代香港要素,分別於1972年和1973年分別推出《騙術大觀》和《騙術奇中奇》,同樣票房斐然,成就騙術三部曲。

在李翰祥在台灣成立國聯公司時,曾網羅了一位人才——張曾澤(1931年生,籍貫山東青島,畢業於政工幹校(現在的政治作戰學院)影劇系,香港賭片的開創者)。張曾澤在台期間,曾執導 瓊瑤 小說改編的《 菟絲花 》,一炮而紅。1970年,張曾澤拍出自己代表作《 路客與刀客 》,並贏得當年 金馬獎 優秀劇情片、最佳導演等獎項。在李翰祥離台後,張曾澤以《 路客與刀客 》被邵逸夫賞識,邀請赴港加盟邵氏簽下了六部片約。1972年,作為曾經翰祥助手的張曾澤執導了由聲名日隆的邵氏小生岳華和美艷女星 何莉莉 主演的賭片《 吉祥賭坊 》,在李小龍《精武門》、《猛龍過江》和許冠文《大軍閥》等大製作的競爭下,凈收百萬票房,年度票房榜排在第13位,超過了排在21位的《騙術大觀》,一時被捧為「邵氏新貴」。 《吉祥賭坊》本質上還是以賭為背景的邵氏動作片。講述軍閥混戰年代,何莉莉與岳華飾演一對青梅竹馬的情侶,吉祥賭坊掌管人何莉莉下嫁岳華。期間,其它地方惡霸豪強勾結官府也開設賭坊,誘使賭徒沉迷其中,結果家破人亡。兩人幡然醒悟,認識到賭博對人的毒害作用,宣布停業,誰料卻惹禍上身。岳華發奮練就一手精湛的賭術,決心以賭制賭,面對的賭坊一幫有權有勢的惡勢力,終於在一場浴血戰斗中,慷慨捐軀,用兩人的鮮血使眾多賭徒猛醒。

《吉祥賭坊》是張曾澤在邵氏票房最為成功的戲,但相傳張在邵氏待得並不愉快,一方面他與邵逸夫商定的水滸題材,特別是心愛的《大名府》那一段,被張徹一句「水滸任何橋段別人都不能動」全然霸走,只能舍棄《水滸傳》改拍《吉祥賭坊》;另一方面邵氏倉促為戲,工廠化模式,只看重效益的勢利做派,讓張曾澤有些理想撞上現實的落差。同時,《吉祥賭坊》拍攝之際,張徹不但挖走了張的副導演午馬(張曾澤不懂粵語,午馬任其副導演兼翻譯),同時還拉走岳華去演個大反派,讓張曾澤有被挖牆角的痛感。這也造成張曾澤完成六部片約後毅然返台。

1975年,張曾澤邵氏片約的最後兩部《惡霸》和《大老千》陸續上映,與《吉祥賭坊》合稱張曾澤賭片三部曲。《惡霸》由李修賢、谷峰、胡錦、鄭康業(葉德嫻前夫)、樊梅生(樊少皇老爸)主演,講述偵緝隊長李修賢帶領鄭康業、樊梅生兩大助手,設計對付開設賭場、走私毒品的谷峰。《大老千》是邵氏時期花費張曾澤最多心血的一部社會寫實片,從73年開始策劃直到75年才上映,張導掌握了大量賭場老千行騙的資料,並向此「行」前輩請較,因而把老千行騙的萬般手法揭示等十分清楚透徹,構成了影片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影片難得以女性為主角,邵氏艷星陳萍以一位奇特美艷的交際女郎形象,施展美色誘惑代父報仇,方式出其入勝。《大老千》片中有很多花招,情節緊湊刺激,還有許多神奇令人難以置信的千術。張曾澤說:「我收集了很多方面的資料,並且也訪問了許多內行人,希望能把老千行騙的陰謀揭示出來,一則可以增強影片的娛樂色彩,另外也許可以給人提高警覺。」(摘至《香港影壇》第93期)此外,需要提到的是,張曾澤賭片三部曲,三部編劇都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可以說倪匡和張曾澤都是香港賭片的拓荒者。

此後,張曾澤再未涉獵賭片,返台後於1977年拍攝個人代表作《 筧橋英烈傳 》,於7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40周年上映,與《 八百壯士 》、《 英烈千秋 》、《梅花》並稱台北的四大抗戰片,張曾澤也因此獲第十四屆 金馬獎 優秀劇情片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等諸多獎項,躋身一代名導行列。

在香港賭片尚處剛剛萌芽之際,地球另一端的好萊塢一出手就達到賭片高峰。1973年12月25日,影片《騙中騙》在 美國 上映,講述利用騙局報仇的故事。影片由美國影視地位卓著的 保羅·紐曼 和 羅伯特·雷德福 。《騙中騙》是兩位大明星即《虎豹小霸王》席捲全球後的又一次成功合作,影片最終也獲得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在內的七項大獎,可見受歡迎程度。

《騙中騙》採取了小節式的結構,用幕劇拍攝手法,分為七環:賭徒、圈套、下餌、設套、賭馬、出擊、上鉤,整個故事便如行雲流水,任意自然。 羅伯特·雷德福 飾演的虎克原本是一個爛賭無品的騙子,為了給搭檔路德報仇,同時也是給自己解套,找到最優秀的失意落魄的亨利•康夫( 保羅·紐曼 飾演),兩個人招募眾多人手、設下一個豪華錯綜復雜的賭局。當年第一次觀影結束後,第一感覺讓人感覺無比暢快,深為編劇的巧妙構思所折服。

《騙中騙》在全球的成功,極大的啟發了香港邵氏名導程剛的思路,據此創作了經典的《賭王大騙局》,一舉奠定了賭片以兩方仇怨展開大賭局的劇情基構。該片被很多人認為是香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賭片,同時也奠定了程剛作為賭片奠基者的江湖地位。

程剛,1924年4月4日在安徽壽縣出生,十三歲與家人失散,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一度在孤兒院生活(後在賭片《流氓千王》,又名《三山五嶽》中,描述一小段主人公在孤兒院的生活),在大陸曾經干過圖書館門童,因對話劇和電影深感興趣,通過圖書館涉獵了有關書籍,也為以後從編劇入門奠定基礎,1938年參加新安履行劇團,在各地演出話劇宣傳抗日,1942年在重慶加入中藝劇團,戰後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美術設計,1948年首次編寫話劇劇本《空庭夜雨》。1949年移居香港開始電影編劇工作,此後歷年寫過粵語、國語、閩南語電影劇本300百部(從小學輟學到編劇300部,絕對的天才!)。1951年就開始執導生涯,先後指導《斷腸母子心》、《春到人間》等電影,1963年正式加入邵氏公司擔任編劇,為李翰祥、胡金栓等編寫劇本,後兼任副導演,到1968年才再次獨立導演電影《神刀》。1970年程剛執導的《十二金牌》獲得第九屆金馬獎優秀劇情片獎,並斬獲年度票房榜榜眼位置,開始受到邵氏重用。其後,邵氏投資四百萬巨資,耗時兩年,動員邵氏旗下頂尖女演員,於1972年拍攝完成程剛代表作《十四女英豪》(此片以楊門女將為背景)。

此片是程剛的才華與心血結晶,戰爭場面浩大、群打或單打設計精妙,特效驚險精彩,其時,當時不到17歲的名導 程小東 (程剛之子),在該片中擔任副武指和武師,開啟職業生涯。上映後,影片再次票房大賣,僅次於如日中天李小龍的《猛龍過江》、《精武門》和許冠文的《大軍閥》排在1972年票房榜第四,同時再次獲得第十一屆金馬優秀獎劇情片獎和最佳導演獎,一時風光無限。1974年,程剛編導取材於香港著名三狼案的巔峰之作《天網》(另外本案於1989年再次搬上銀幕,命名為《 三狼奇案 》,由 鄭則士 、 梁家輝 及 徐錦江 主演)。影片從節奏、張力到人物刻畫和犯案過程的都體現了真實感,再次排在年度票房榜榜眼位置。

與張徹、李翰祥等邵氏名導數量可觀、質量參差不齊相比,程剛可謂部部精心。隨著程剛電影屢獲成功,追求完美、不愛跟風且親自編寫劇本的程剛的拍片速度相比別的邵氏導演卻越來越慢,票房雖高成本也高,許多演員喜歡拍程剛的電影,但也顧慮影響收入。受《騙中騙》啟發,程剛很早就啟動《賭王大騙局》前期工作,前後足足拍了三年,可以說是程剛耗時最多的一部電影,拍攝時真正在片場用了90多個工作日,也遠超邵氏一般影片40個工作日的時間,初始也拍了兩部影片的長度。據記者采訪程剛,排的慢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當時劇本和賭片的題材未受到重視,屢次修改都無法通過製片,另一方面,演員顧慮收入,在組織人力上也耗費功夫,再加上程剛負氣別人說他拍的慢,賭氣故意慢著拍,導致《賭王大騙局》上映時已經到了1976年底了。(根據《南國電影》1976年第225期程剛采訪錄)

《賭王大騙局》講述的是,沙通(宗華)是中國千年以來千王家族沙家傳人,因師父被靠出千起家的彭天石(陳觀泰)挖瞎雙目陷害入獄,求助沙家老爺子,召集沙氏家族男女老少,以老千千老千、騙子騙騙子的手段對付彭天石為師父報仇,同時順便將彭天石搜刮錢財用於慈善(此景橋段在《賭俠》中再現)。影片從一開始就進入高潮,扣人心弦、布局巧妙、步步深入,借鑒採用了《騙中騙》小節式的結構,同樣用幕劇拍攝手法,共分了六個回合:術中術、騙中騙、千中千、錯中錯、計中計和王中王,精彩展示宗華和陳觀泰的鬥法,片中展示了賭術千術,聽聲判點,過目不忘,快手換牌等,極具新意,最後一場投注千萬的大賭局和煙盒換牌戲法也運用得相當出彩。整部影片劇情結構完整,關系錯綜復雜,人物眾多,節奏絲毫不亂,以現在的眼光看來,仍稱得上精彩。

可惜的是,這部程剛的精心之作,1976年年底前上映後碰上許冠文巔峰之作《半斤八兩》,導致票房平平,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千賭片在《賭王大騙局》後未能馬上興起來。

時間很快到了1977年,香港娛樂圈爆發「銀雞案」,多名艷星涉及賣淫遭警方傳話,轟動港城。邵氏聞風而動,邵逸夫欽點程剛指導此熱門題材,考慮程導一向慢工慢活,容易超支超時,又委派楚原、孫仲兩大名導協助,當年即完成上映了叫好又叫座的《應召名冊》,再次躋身票房十強,程剛聲威再次大震。盡管如此,程剛在一向講究工業化、經濟利益為第一的邵氏也面臨「高高掛起」和「閑來無事」的窘境,邵逸夫也根本不擔心被挖牆腳,因為別的公司也沒財力能夠承受的起程剛的「慢工細活」。身處巔峰之際的程剛苦悶於「英雄無用武之地」,陷入短暫的沉靜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程剛後來身患中風埋下了伏筆,但關於程剛和《賭王大騙局》的故事還遠未結束。(未完待續)

『叄』 戰狼2中惡霸真實原型

《戰狼2》沒有原型,也不是真實故事改變的,不過確實很好看,一朝是戰狼,終身是戰狼:永不褪色的軍魂。
《戰狼Ⅱ》是吳京執導的動作軍事電影,由吳京、弗蘭克·格里羅、吳剛、張翰、盧靖姍、淳於珊珊、丁海峰等主演。
被開除軍籍的冷鋒(吳京飾演)本是因找殺害龍小雲的兇手(余男飾演)來到非洲,但是卻突然被捲入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因為國家之間政治立場的關系,中國軍隊無法在非洲實行武裝行動撤離華僑。而作為退伍老兵的冷鋒無法忘記曾經為軍人的使命。
本來可以安全撤離的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淪陷區,孤身一人帶領身陷屠殺中的同胞和難民,展開生死逃亡。隨著斗爭的持續,體內的狼性逐漸復甦,最終闖入戰亂區域,為同胞而戰斗。

相關信息
《戰狼Ⅱ》是一部愛國主義旗幟高高飄揚的大片,冷鋒再有虎膽,若無強大的國家機器作龍威,再怎麼隻身犯險,也無非是個人英雄主義在抖威風。該片好就好在,在槍林彈雨中,在一幕幕刺激眼球、震動耳膜的視聽奇觀里,儼然是個體和集體在相親相愛,在深情相擁。
《戰狼Ⅱ》引發了觀影熱潮,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用陽光心態看待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中國。這部電影的熱映如同中國軍人形象與國家實力在國際社會的一次「路演」。透過這場「路演」,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一日為戰狼,終身為戰狼」的錚錚鐵骨。

『肆』 惡霸欺負百姓,正好路過一個絕世高手,他噴口水就能要他們的命這部電影叫什麼名

1971年電影《童 子 功》
凌以其擅長的女扮男裝,演俠士甘素凡,為替師父報仇,與浪俠(凌雲)連手對付仗恃「童 子 功」絕招橫行江湖之武林惡魔(魯平)。導演郭南宏通過驚險,緊張的場面,充分暴露敗類的野心及猙 獰 嘴 臉,並頌揚兩位青 年俠 士不畏強 暴的精神,讓全片充滿懾人心魄的魅力。

『伍』 兩個少女在菜市場勇斗惡霸的泰國電影叫什麼名字

《勁辣沙拉》?

『陸』 一部歐美黑幫電影,用倒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小流氓幹掉老大變成老大

電影名《美國往事》

  1. 該劇由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麗莎白·麥戈文、塔斯黛·韋爾德等人主演。

  2. 該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面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

  3. 該劇是一部由瑟吉歐·萊昂執導的劇情片,於1984年2月在美國上映。

『柒』 惡霸當街欺負小孩,貨郎教訓惡霸是什麼電影呀

這個是1987年電影

八卦蓮花掌

『捌』 惡霸劉文彩周扒皮南霸天黃世仁中,誰才是真實存在過的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在新中國解放初期,隨著對封建社會階級的推翻,以及一些電影文學作品的廣泛傳播。一些刻畫的人物形象也被深深烙印在百姓腦中,例如《白毛女》的喜兒、《沙家浜》中的阿慶嫂、《紅燈記》里的李玉和等等家喻戶曉的人物,伴隨著露天電影的普及影響著一代人的成長。

而與此同時也有一群反面人物深入人心,其中以地主階級的「四大惡霸」黃世仁、周扒皮、南霸天、劉文彩最為出名,不管彼時的群眾層面文化普及度多高,也不管當年信息傳播速度多有限,這四大惡霸的作惡多端的故事就這樣靠著影視作品為主的口口相傳可謂是達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地步,甚至一直影響到了後世。

我們從小聽父母講述著他們的故事,講述這些惡霸如何剝削農民百姓,普通百姓又是如何與他們抗爭到底,最後又是如何將這些惡霸繩之於法的。



百姓對於劉文彩本人印象是深惡痛絕,一提起他就咬牙切齒。劉的宅院還被作為控保建築保留至今,成為愛國愛黨主題教育活動學習中心。

可以說劉文彩成了新中國最出名的大惡霸,他的故事讓很多人義憤填膺,也讓很多人對於那種不畏強權推翻惡勢力統治的精神感到佩服和敬仰。

小結:

由此可見,這些經典人物角色大部分來自那個年代文學創作或借鑒。取決於當時的時代背景,為了迎合當時百姓從傳統時代剛解放的思想觀念,培養人民的反抗惡勢力意識,所以創造一系列經典的壞人影響。目的在於加深人民群眾能翻身、當家作主的心態,同時也督促百姓對於黑暗勢力要勇於反抗、勇於搏鬥的精神。

在我們現在觀念看來,這些「惡人形象」非常具有時代氣息,首先他們是家纏萬貫的地主階層,而普通百姓都是為其勞作為其服務的對象。

其次,他們都是在當地橫行霸道,剝削百姓的惡勢力。最後他們都是反革命的分子。故事的開始他們都是以統治百姓,耀武揚威的形象示人,讓讀者對其憎恨。而故事的結尾他們通常是被俘虜或是被批鬥,讓人感覺大快人心。同時,也深明大義告誡統治階級階層或是地主階層一意孤行的反對共產黨絕不會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