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蒙特里安作品
彼埃·蒙德里安,主要作品:《灰色的樹》、《構成A》、《靜物》、《風車》等。
蒙德里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荷蘭風格派創始人。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
出生地在荷蘭的阿姆爾弗特,彼埃·蒙德里安曾在海牙、鹿特丹、羅倫、巴黎和倫敦等十多處地方居住作畫,晚年移居紐約,大幅度擴展創作領域,對建築、工藝和設計產生很大影響。蒙德里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與德士堡等組織"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亦即今日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蒙德里安早年畫過寫實的人物和風景,後來逐漸把樹木的形態簡化成水平與垂直線的純粹抽象構成,從內省的深刻觀感與洞察里,創造普遍的現象秩序與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線美,主張透過直角可以靜觀萬物內部的安寧。
註:彼埃·蒙德里安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出生在荷蘭的阿姆爾弗特,曾在海牙、鹿特丹、羅倫、巴黎和倫敦等十多處地方居住作畫,晚年移居紐約,大幅度擴展創作領域,對建築、工藝和設計產生很大影響。蒙德里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與德士堡等組織「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亦即今日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蒙德里安早年畫過寫實的人物和風景,後來逐漸把樹木的形態簡化成水平與垂直線的純粹抽象構成,從內省的深刻觀感與洞察里,創造普遍的現象秩序與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線美,主張透過直角可以靜觀萬物內部的安寧。
㈡ 急求四位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
先糾正一下,第四個是弗朗西斯.培根,弗蘭西斯·培根是作家。
1。密斯·凡德羅
作品:范斯沃斯住宅 (私人住宅)
非常恰當的體現了工業時代對建築的要求。他的經典設計哲學「少就是多」一直被很多後來的人所追捧。他也是現代玻璃幕牆的締造者。我們知道在歐洲的傳統建築設計里,裝飾是被崇尚的,建築在某種程度上被看成是藝術的一種表達形式。我們看看巴黎的盧浮宮,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還有古羅馬的亞典衛城… 這些作品無一不是建築裝飾的經典範例。應該來說,這種設計傳統在歐洲是根深蒂固的。然而,密斯在他的建築設計里,追求用簡潔的形式來滿足功能的需要。他的這種設計理念是對傳統的一種背離。為什麼他的這種想法會產生呢?我主要想從外部原因上分析一下。大家知道,工業社會的發展不斷需要大量的建築空間來滿足人們生產與生活的需求。而傳統的設計理念和施工方法已經不能滿足這種需要了。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前沿的建築師開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建築新材料、新技術的出現加速了這種尋求解決方法的步伐。比如說,鋼與玻璃在建築上的使用,還有電梯的發明,這些都為現代建築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密斯的建築理念就是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2。蒙特里安·皮特
碼頭和海洋 1914
我們如果仔細地看,的確可以在畫面的正南方看到一個長長的渡頭,一直伸展到海里去。假設我們在黃昏時來到碼頭上看海,在夕陽的金光下,海浪那閃閃的波光,真如圖中的那些縱橫交錯的線條一樣閃爍不定。最後,你被大海包圍了,海的波光吞沒了一切,全世界也不過化成某種「構成」組合一起罷了(後來,連題目也成多餘了。)
百老匯的布吉·伍吉 1942-1943
蒙特里安為了保持其單純的情趣,所採用的顏色也簡化為最簡單的紅、黃、藍三原色。在他眼中,節制就是自由,單純就是豐富。所以在此作品中,蒙特里安取消了慣用的粗黑直、橫線條,單以三原色作排列組合,卻更為繁美豐富。圖中錯綜復雜的黃線,是否跟紐約縱橫的街道如出一徹?<百老匯的布吉伍吉>彷佛就是一幅街道圖,描繪了大城市的繁囂。不可不題的是,題目中的「布吉伍吉」(Boogie-Woogie),是一種爵士舞曲的名字。愛跳舞的蒙特里安,以此比喻了紐約迷人的活力。
3。安東尼奧·高迪
高迪是個瘋狂的建築師,他把巴塞羅那當作自己揮灑的舞台,盡情地放縱他一個個天才的設想,為巴塞羅那,更是為世界留下了格爾公園、米拉之家、巴特略之家、聖家堂等18件不朽的建築傑作。這其中,有17項被西班牙列為國家級文物,3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1926年6月的一個下午,一輛電車撞到了一位乞丐模樣的老人,當天他就去世了,巴塞羅那因此而失去了他們最偉大的建築藝術家——安東尼奧·高迪。
繁復的細節與裝飾是高迪作品最讓人著迷的地方,這樣的姿態似乎與現代建築運動截然相反。在高迪手裡,裝飾不是罪惡,裝飾是建築師天才的顯現。高迪的作品構成了現代建築運動之外的另一條脈絡。雖然他也吸收了哥特、伊斯蘭教、新藝術等各家建築的精華,但他又用自己的想像力將它們改造成為奇異無比的建築結構
4。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在1961年的作品《坐著的女人》就是描繪的一位倫敦酒吧招待Muriel Belcher
弗蘭西斯·培根的繪畫以純粹的形象取代了具象繪畫,從而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找到了第三條道路,拯救了形象在20世紀的命運,在他之前,塞尚已經開始了類似的探索,而從更廣的藝術史角度來講,這一探索可以上溯到古埃及藝術。這一探索的本質,是用一種具有觸摸能力的視覺,取代了純粹的視覺,其間有哥特藝術與巴洛克藝術曾經偶爾達到了這樣的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