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子是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子是

發布時間: 2022-11-26 23:47:27

① 如何評價「上海美影廠」中國動漫的崛起能靠它嗎

我覺得“上海美影廠”是不錯的,中國動漫的崛起可以靠它。2017年4月13日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60周年。 事實上,如果不是最近在上海舉辦的美國電影節60周年慶祝活動“六十年不要忘記你的首創精神,一個孩子的前進和未來”,也許更多的人會忘記這樣一個難忘的日子!

走過了一甲子,上海美影廠已經製作了600多部動畫作品,在動畫行業贏得了“中國學校”的美譽。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影視市場競爭,幾代中國動畫師始終在不忘自己的首創精神,發揚過去,開拓未來。 從繁榮到衰落,梅英廠歷經60年風雨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廠,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動畫製片廠之一。原名東北電影製片廠卡通部,1949年成立藝術電影集團,次年遷至上海,隸屬上海電影製片廠。所以我覺得“上海美影廠”是不錯的,中國動漫的崛起可以靠它。

② 幫忙解決中國動畫史 謝謝啦

中國美術電影始於二十年代初,「萬氏兄弟」在上海拍攝了中國最早一批動畫片,其中影響較大的是長片《鐵扇公主》。由於無人投資於1942年後中斷了。四十年代初,錢家駿等在重慶也攝制動畫短片《農家樂》,但也未獲發展。

新中國美術電影於1947年開始攝制,在東北解放區興山鎮先後產生了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和動畫片《瓮中捉鱉》。人民藝術家陳波兒和日本動畫專家方明(持永只仁)等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在人員不足,設備簡陋和條件下完成攝制工作,難能可貴,為新中國美術電影的發展揭開序幕。

1949年專門攝制美術片的機構-美術片組在長春東北電影製片廠成立,漫畫家特偉和畫家靳夕為主要領導人。1950年遷上海,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一部分。隨著人員的不斷擴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特偉任廠長,從建組時十幾人發展到二百多人。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錢家駿、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馬國良、包蕾等一批著名藝術家、文學家先後參加這一工作。從此,美術電影就以上海為基地,迅速繁榮發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長階段,藝術人員的增加,帶來創作的發展。通過製片實踐又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藝術、技術人才,為美術電影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一階段中,攝制了一批優秀影片,如動畫片《好朋友》、《烏鴉為什麼是黑的》、《驕傲的將軍》、木偶片《機智的山羊》、《神筆》等。尤其《驕傲的將軍》和《神筆》,在探索民族風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實驗。在技術方面也有可喜的成就,1953年拍攝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夢》,是首次採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術,1955年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也獲得成功。從此,美術片進入了彩色片時期。

建廠以後到「十年動亂」前(1957-1966)是美術電影鼎盛時期,百花齊放,形式多樣,美術片的藝術特點得到充分發揮,民族風格更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國美術電影歷史上最優秀的作品,在國內外聲譽鵲起。周恩來總理生前指出:美術電影部門在中國電影事業中,是具有獨特風格的比較優秀的部門。1958年增添了一個新的品種-剪紙片,第一部作品《豬八戒吃西瓜》一舉成功。由於它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而受到好評,開辟了發展剪紙片藝術的新路。1960年創造了水墨動畫片,把典雅的中國水墨畫與動畫電影相結合,形成了最有中國特色的藝術風格,《小蝌蚪找媽媽》和《牧笛》這兩部影片因此獲得極大成功。它們以優美的畫面和詩的意境,使動畫藝術進入更高的審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動畫史上的一個創舉,它的成就在國內外引人矚目。

極具中國特色的水墨電影《小蝌蚪找媽媽》

1961年至1964年拍攝的大型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是這一時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把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現於電影銀幕,有豐富的想像力。造型藝術和動畫技巧都達到很高水平。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動的情節,恢宏的場景,表現了中國傣族地區的美麗神話,影片的精湛技巧,標志著木偶片藝術的成熟。剪紙片《金色的海螺》是這一時期剪紙片中最出色的作品,它發揮了鏤刻藝術的特色,使這一古老的民間傳統表達得絢麗多彩。《黃金夢》是一部漫畫風格的動畫片,以粗獷的線條和誇張的形象諷刺一群貪得無厭的富豪,又是一種新的形式。此外,《小鯉魚跳龍門》、《誰唱得最好》、《濟公鬥蟋蟀》、《大獎章》、《人參娃娃》、《沒頭腦和不高興》、《等明天》、《冰上遇險》、《紅軍橋》、《半夜雞叫》、《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這一時期攝制的一批優秀影片。1960年,拍攝的《聰明的鴨子》,是新生的折紙片,這種充滿兒童情趣的紙偶藝術,又成為美術電影家族中新的一員。

中國動畫顛峰之作《大鬧天宮》

為介紹中國美術電影的成就,於1960年舉辦「美術電影展覽會」,先後在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展出,產生廣泛影響,於1960年又到香港展覽,在海外獲得更大聲譽。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1966-1976),美術電影遭受嚴重破壞,極大地影響了這一事業前進的速度。

1977年開始恢復了創作生產。從此,美術電影又進入了一個再度繁榮的新時期。從結束「文化大革命」到1984年的八年時間里,共拍攝了一百多部影片。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和製作技巧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由於實行開放政策,擴大對外交流,使中國美術電影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

1979年為慶祝建國三十年而攝制的《哪吒鬧海》,是一部寬銀幕動畫長片,這部被譽為「色彩鮮艷、風格雅緻,想像豐富」的作品,在國外深受歡迎。它以濃重壯美的表現形式再一次煥發出民族風格的光彩。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種金子)也是一部出色的影片,造型誇張,語言幽默,生動地刻劃了新疆維吾爾民族的一個傳奇人物,後來發展為多集系列片。動畫片《三個和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篇幅雖短,寓意深刻,它既繼承了傳統的藝術形式,又吸收了外國現代的表現手法,是發展民族風格的一次新的嘗試。動畫片《雪孩子》體現出一種高尚的精神;水墨動畫《鹿鈴》抒發了友愛之情,這兩部影片都受到好評。這一時期的剪紙片在美術形式上豐富多彩。《南郭先生》表現了漢代的藝術風格、格調古雅。《猴子撈月》使剪紙片造型產生茸茸的質感,創造了一種新的形式。利用這種形式,又拍攝了水墨畫風格的剪紙片《鷸蚌相爭》,形式優美、內容詼諧,動作細膩生動,豐富了剪紙片的藝術風格。《火童》把裝飾性造型和民族藝術特點熔於一爐,風格奇麗新穎。同一時期的影片中,還有《兩只小孔雀》、《畫廊一夜》、《狐狸打獵人》、《好貓咪咪》、《愚人買鞋》、《黑公雞》、《小鴨呷呷》、《人參果》、《淘氣的金絲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書奇譚》、《兔送信》、《三十六個字》、《西嶽奇童》(上集)、《黑貓警長》等,都是優秀的作品。

《黑貓警長》

《三個和尚》

隨著體制改革,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4年10月調整領導班子,中年導演嚴定憲出任廠長,特偉任顧問。美術片創作隨著改革的步伐繼續前進。兩三年中完成了一批優秀影片,大型動畫片《金猴降妖》,刻劃了感人的猴王孫悟空形象,富於感情色彩;在傳統的民族風格中注入一些抽象繪畫的手法和現代音樂,為民族藝術的發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動畫片《夾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畫的古樸風格。剪紙片《草人》是模擬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形式攝制而成,別具一格。動畫片《女媧補天》用簡練概括的形象表現了人們想像中的上古時代,藝術形式有所創新。此外,《搶枕頭》、《海力布》、《水鹿》、《大掃除》、《網》、《偷東西的驢》、《巫婆、鱷魚和小姑娘》等,都各有特色。近年來,創作上的重點,放在發展系列美術片上。加十三集的剪紙片《葫蘆兄弟》,表現一個荒誕有趣的民間故事。十三集的動畫片《邋遢大王奇遇記》是一個較有想像力的長篇童話。《奇異的蒙古馬》是根據英國作家韓素英的劇作改編拍攝的六集動畫片,表現了一匹野馬的思鄉之情,洋溢著國際間的友誼。《擒魔傳》是一部木偶連續片,把舞台木偶藝術與電影手法結合起來,展現了《封神演義》故事的浩大場面。還有一些影片在准備之中。

20世紀90年代成為中國動畫片生產的轉折時期。

這一時期生產的優秀動畫長片有:《寶蓮燈》(1999)、《熊貓小貝》(1999)、《馬可波羅回香都》(2000);優秀動畫短片有:《鹿與牛》(1990)、《雁陣》(1991)、《醫生與皇帝》(1991)、《抬驢》(1991)、《眉間尺》(1991)、《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1992)、《麻雀選大王》(1992)、《鹿女》(1993)、《音樂船》(2000)等;優秀系列動畫片有:《大盜賊》(1990)、《舒克和貝塔》(1989~1992)、《葫蘆小金剛》(1993)、《藍皮鼠與大臉貓》(1993~1994)、《哭鼻子大王》(1994)、《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1995)、《自古英雄出少年》(1995—1996)、《l的旅程》(1997)、《傻鴨子歐巴兒》(1997)、《學問貓教漢字》(1998)、《海爾兄弟》(1998)、《怎麼來的》(1998)、《西遊記》(1999)、《霹靂貝貝》(1999)、《的篤小和尚》(1999)、《中華傳統美德故事》(2000)等。

中國第一部大量採用電腦技術製作的動畫電影《寶蓮燈》

進入2l世紀,中國的動畫公司、生產企業和動畫片產量持續增長。至2002年全國動畫製作公司(包括相關企業)已有120多家,比上世紀80年代末的20多家,增加了5倍。2001年中國共生產動畫短片7部,系列動畫片42部,總產量約18000分鍾,比2000年增長5000分鍾;2002年共生產53部動畫系列片及短片,總產量共約17300分鍾,接近2001年的水平。

多年被忽視的藝術性動畫電影短片,2001—2002年有一批作品問世。如:《回想》《誰的丈夫離得最遠》《誠信漂流記》《大夢敦煌》《黑貓》《射線》《塘》等。電腦動畫和網路媒體動畫飛速發展。電視系列片《藍貓淘氣3000問》全部通過電腦完成製作,2001年推出的《小虎斑斑》是中國第一部全三維製作的動畫片。各種動漫網站十分活躍,尤其Flash動畫,已在青年學生和動畫愛好者中流行開來。動漫創作和展播活動十分踴躍。動畫教育發展迅猛,到2002年底,開辦動畫專業的高等院校已超過70所,在校學生共約5000餘人。動畫理論研究方興未艾,文章著作層見疊出。

這一時期,動畫片生產仍以系列片為大宗。主要有:《小虎還鄉》《可可、可心一家人》《千千問》《我們的家園》《西西瓜瓜歷險記》《白鴿島》《小將狄青》《我為歌狂》《城市野戰排》《中華上下五千年》,等等。

據統計,從1922年萬氏兄弟生產第一部廣告動畫片起,至2002年,中國共生產動畫片1168部。

此外,從1995年開始,中國的漫畫事業也開始了它的歷程,中國的動漫史終於進入系統發展的階段

③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發展簡史

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宣告成立。由於伶任廠長,鍾敬之任副廠長。1950年,上影拍攝完成了建廠後第一部故事片《農家樂》,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合並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由多家公私合營和私營公司組成)。期間,上影創作了一批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優秀影片,《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雞毛信》、《鐵道游擊隊》、《家》等影片,為新中國電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④ 世界漫畫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著名動畫藝術家、動畫電影「中國學派」創始人之一,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長特偉因呼吸衰竭搶救無效,2010年2月4日13時45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他曾創作了《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等家喻戶曉的動畫精品。中國美術片導演。將中國動畫從學習模仿他國動畫的模式中帶出,水墨動畫片的創造者之一。廣東中山人。特偉原名盛松。生於上海。肄業於上海尚賢中學。1935年後曾專門從事國際時事漫畫工作。1941年由重慶至香港,參與組織新美術會,為《華商報》編輯《新美術周刊》。同時出版《特偉諷刺畫集》和《風雲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返回內地,在桂林、重慶等地參與舉辦《香港的受難》畫展。1944年在雲南參加抗敵演劇第五隊。1945年後在雲南任中學教師。1947年再度去香港,參與組織人間畫會,同時在《群眾周刊》上連載長篇漫畫《大獨裁者》。1949年在長春電影製片廠負責組建美術片組。1950年該組遷至上海,並於1957年建成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任廠長。2作品獎項他的代表作是《好朋友》、《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和《金猴降妖》等。其中《驕傲的將軍》是中國美術片民族化的開端;而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則開辟了一種新的美術片樣式,於1961年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1964年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8年獲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片電影節一等獎,1981年獲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國際兒童和青年節二等獎;《牧笛》1979年獲丹麥顧登塞國際童話電影節金質獎;《金猴降妖》1986年獲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1989年獲美國第屆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動畫故事片一等獎;水墨動畫片《山水情》於1988年獲首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1989年獲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廣播電影電視部1988年優秀影片獎,第一屆莫斯科國際少年兒童電影勇與美獎,保加利亞第六屆瓦爾納國際動畫電影節優秀影片獎;1990年獲加拿大第十四屆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為表彰其美術電影藝術創作的成就,1989年第一屆中國電影節組織委員會授予中國電影節榮譽獎。

⑤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介紹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亦是中國歷史最老的動畫製片廠之一,(動畫、木偶、剪紙、折紙)基地,廠址上海。佔地10611平方米,建有動畫 、剪紙、行政工作樓和木偶攝影棚,是中國攝制美術片的主要基地。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術片組,次年遷到上海隸屬上海電影製片廠。1957年4月正式建廠,設動畫、木偶和剪紙3個製片部門。有兩個下屬企業:中外合資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和集體所有制上海美術電影繪制廠。生產能力為年產14~15部。美術片組階段創作的動畫片《驕傲的將軍》、木偶片《神筆》在探索民族風格方面取得了經驗,建廠後共攝制美術片428部,佔全國美術片產量80%以上。逐漸形成了中國美術片的風格。具有較強的影視動畫片創作、製作和衍生產品研發實力。

⑥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重要人物

特偉是第一任廠長。歷任廠長有嚴定憲、周克勤、常光希、金國平
上海美影廠在發展過程中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有中國美術電影創始人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漫畫家特偉、美術家靳夕、兒童文學家金近等。

⑦ 萬超塵的簡介

1924年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影戲部。1925年進入商務印書館附設的活動影戲部,同年和哥哥籟鳴、古蟾、弟弟滌寰一起繪制我國第一部動畫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參與繪制我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後在上海「聯華」、「明星」、「中制」影片公司繪制國短片。1930年進入上海聯華影業公司,1938年到武漢中國電影製片廠卡通室工作,1946年赴美國考察好萊塢考察彩色動畫技術,參加美國電影工程師協會為會員。1948年回國,1949年入上海電影製片廠。1953年在上影美術片組試製成功關節木偶片《小小英雄》。後又在彩色木偶片《神筆》、《火焰山》中擔任技術指導。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設計製造一台專為動畫影片攝制用的升降設備。1962年起,擔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技術副廠長。歷任上海商務印書館影戲部廣告片美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副廠長。建國後,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導演、副總技師、副廠長、顧問,中國影協第四屆理事。導演的木偶片有《機智的山羊》等。 《雕龍記》1960年獲第二屆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際木偶片電影節銀質獎。擔任技術指導的木偶片《神筆》獲1956年第三屆敘利亞大馬士革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金質獎章和1957年第二屆波蘭華沙國際兒童電影比賽木偶片特別優秀獎。美術片作品有《小小英雄》、《駱駝獻舞》、《機智的山羊》等。

⑧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發展歷史

正式建廠前,美術片組攝制美術片94部。建廠後,1957~1982年攝制美術片 187部、紀錄片9部、共計220部。建廠前攝制的動畫片《驕傲的將軍》、木偶片《神筆》在探索民族風格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對美術片的民族化方向產生了重要影響。1958年,萬古蟾帶領一批青年美術片工作者,吸取中國民間皮影戲和剪紙片的藝術特點,成功地拍攝出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1960年在特偉、錢家駿的指導下,一批青年美術片工作者把具有民族傳統的水墨畫搬上銀幕,攝制了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取得成功。同年,虞哲光以兒童手工折紙為造型手段,拍出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
196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北京、上海等6個城市舉行了美術電影展覽,受到觀眾的歡迎,並得到國家領導人的稱贊。1962年,又在香港展出,受到港澳同胞的熱烈歡迎,1963年,周恩來總理曾贊揚美術電影部門在中國電影事業中,是具有獨特風格、比較優秀的部門。
中國美術片在國際享有盛譽。從東影時期到1985年底共生產美術片275部,有22部獲國內31次獎,有29部獲國外45次獎;木偶片《神筆》和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均5次獲獎。
1980年6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辦了以介紹美術片為主要內容的兒童雙月刊《孫悟空》,發行量最高達40多萬份。 50多年來,《大鬧天宮》、《牧笛》、《三個和尚》、《寶蓮燈》、《大耳朵圖圖》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
美影不斷推出影院動畫片引領電影市場。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嶽奇童〉,票房突破300萬,並受到市委常委、宣傳部王仲偉的贊譽:動畫片有此業績,實屬可喜可賀。望很好總結,並乘勢而上,深化改革,促進轉制,提升原創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風。
2007年美影廠又創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詩影院動畫片〈勇士〉。該片是美影廠繼〈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金猴降妖〉、〈寶蓮燈〉之後又一部動畫長片。全片83分鍾,歷時4年,斥資1500萬人民幣打造而成。國際著名導演呂克.貝松也曾親臨〈勇士〉劇組,被〈勇士〉流暢的線條、創新的三維技術及堅持的民族特色所折服,無比欽佩地感嘆道:〈你們的人物造型是別人畫不出來的!「並表示要做」「牌推銷員」,把〈勇士〉帶到歐洲去。〈勇士〉繼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動畫片獎」、「常州最佳中國長片獎」之後,還獲得了電影屆學術影響很大的「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和「金熊獎」國際動畫作品——最佳影院動畫片獎。
此外,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還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等,又新增動畫卡通藝術長廊,同時美影廠下屬上海美術專修學校是一家為動畫片創作提供專業人才培養的學校,在卡通動漫領域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卡通藝術產品。 1993至1995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全年拍攝動畫片約500分鍾左右,數量上不能滿足播放的需要,而且這500分鍾的動畫片並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場白白拱手讓了人。而動畫片生產數量直線上升,僅僅2000年一年,就完成創歷史紀錄的5000分鍾。到7月10日為止,已經完成劇本6049分鍾,分鏡頭4278分鍾,原動畫2147分鍾,樣片2560分鍾,再創新紀錄指日可待。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畫片加工國。
盡管動畫產業無論從產量和參與的製作單位都處在一個急劇膨脹的時期,但是在其市場運作方面,卻仍然停留在「小兒科」的階段。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市場化的運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鍾的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播出一次只能賣到100元人民幣,成本卻高達30萬元。作為國內老資格的動畫製作單位,該廠2000年全年的銷售額為2279.6萬元。

⑨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什麼時候有的呀因為我看《大鬧天宮》都是1964年出品的。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立於1957年4月。1949年成立美術片組,1950年到上海。
大鬧天宮是名下較出名的,還有黑貓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