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神州7號資料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舟七號飛船全長9.19米,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七載人飛船重達12噸。長征2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整體高達58.3米。
軌道艙——作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艙,以及用於出艙時的氣閘艙。配有泄復壓控制、艙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內部有航天員生活設施。軌道艙頂部裝配有一顆伴飛小衛星和5個復壓氣瓶。無留軌功能。
返回艙——用於航天員返回地球的艙段,與軌道艙相連。裝有用以降落的降落傘和反推力火箭,實行軟著陸。
推進艙——裝有推進系統,以及一部分的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系統,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板。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宣布:2008年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屆時中國的航天員將首次出艙來進行太空行走。
翟志剛出艙作業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由長征2號F火箭發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點30分,景海鵬留守返回艙,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分別穿著中國製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俄羅斯出品的「海鷹」艙外航天服進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兼任氣閘艙的軌道艙。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劉伯明的頭部手部部分出艙),實現了中國歷史上宇航員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航天員送上太空並進行太空行走的國家。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
從神舟七號開始,中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征2號F火箭擔任。
載人航天火箭系統總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於「神舟六號」著陸後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可能將會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後到2008年。與「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不同的是,「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艙外航天服和氣閘艙。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閘艙和艙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戚發軔院士認為,「神七」必須在神舟六號的基礎上解決兩個比較大的問題。現在航天員有一個密封艙,在這個艙里穿航天服。離開這個艙就沒有了空氣,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須能供給氧氣。第二是沒有溫度控制時,航天服能保證他正常的溫度,所以這個航天服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密封艙。出艙得具備這幾個條件。飛船上要有一個氣閘艙,人穿好航天服進去,把門關上,把外面的門打開出去。假如沒有氣閘艙,那麼一打開門氣就放光了,因此要有一個氣閘艙。「我只是說兩個主要的,作為航天員有一個艙外的航天服,作為我們的飛船來講,必須得有一個氣閘艙,要保證原來的艙里一定有一個大氣壓。」
「神舟七號」攻克氣閘艙等核心技術難關,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加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裡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裡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後航天員在水池裡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慶偉表示,神舟七號飛船,不是神舟六號的簡單重復,突破許多關鍵技術。用於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針對前幾發火箭的飛行情況,科研人員將這枚火箭進行局部改進,來進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還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攝像頭。
神舟七號在2008年9月25日升空。而26、27日兩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適合出艙的時間,2名航天員會進入軌道艙。由於航天服非常重,要另外一個人幫助才可以穿上。出艙活動時,航天員身上將會連接著2條生命線。航天服是以俄式航天服為基礎研發的,提供氧氣、壓力、電源和通訊等設備,出艙以後航天員身邊還會有攝像鏡頭,全程直播。是中國航天科技當中一個突破。
[編輯本段]飛行任務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飛船運行期間,1名航天員著中國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出艙進行艙外活動,回收在艙外裝載的試驗樣品裝置。
按計劃,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運行在高度約343公里的近圓軌道。
航天員出艙活動完成後,飛船將釋放一顆伴隨衛星。還將進行「天鏈一號」衛星數據中繼續試驗。
神舟七號飛船完成預定飛行任務後,將返回內蒙古中部地區的主著陸場。
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
點火第120秒火箭拋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一二級分離;第200秒整流罩分離;第500秒三級火箭關機;
第583秒飛船與火箭分離;隨後飛船正常進入預定軌道,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
9月27日04:03 啟動變軌控製程序,04:04 完成變軌。航天員出艙在飛船進入軌道運行,環繞地球超過五圈之後進行翟志剛出艙活動揮動五星紅旗。
16:35 經過劉伯明,景海鵬的幫助下,航天員翟志剛打開艙門,開始出艙活動,翟志剛首先探出頭,並向艙外默認的閉路鏡頭揮手,之後全身走出艙外。劉伯明也把頭探出機艙外,交給翟志剛一面小型五星紅旗。翟志剛接過五星紅旗,向鏡頭揮動片刻。隨後翟志剛取回艙外裝載的固體潤滑實驗試驗樣品。16:58 航天員成功完成艙外活動,返回軌道艙內。17:01 軌道艙艙門關閉。
火警誤報
在航天員出艙五分鍾左右時神舟七號曾經報告「儀表顯示,軌道艙火災」,後經證實,是誤報。
19:30 神舟七號釋放伴飛小衛星
9月28日16:54 飛船進入正常返回軌道;17:16 飛船返回中國上空;17:25 太空船離開「黑障區」,並且打開主傘。
17:36 成功著陸;18:22 航天員自主出艙。
[編輯本段]發射條件
無降水、地面風速小於每秒8米、水平能見度大於20公里;
發射前8小時至發射後1小時,場區30公里至40公里范圍內無雷電活動;
船箭發射所經過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風速小於每秒70米。
「神五」、「神六」和 「嫦娥一號」的發射時間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號」的發射將提前到9月底升空。有關專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較適合發射窗口,但因「神七」將執行太空行走任務,9月底升空時的太陽夾角更適合太空人出艙活動,能令飛船在最短時間內見到太陽,保證太空人出艙作業時有陽光。
Ⅱ 神舟7號具體內容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
神舟七號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8分鍾。
未來幾年內我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實行「三步走」計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工程總體室主任王忠貴向記者揭示了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在未來幾年內的「三步走」計劃:「神舟七號」飛船將於2008年升空,它肩負的使命是實現航天員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間,「神舟八號」飛船將帶著一項更重要的任務升空,在太空中完成交會對接;而航天技術發展的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間站。
「神七」費用低於「神六」
「神六」的成功,很多人都關注地問,它到底花了多少錢?對此,王慶仁透露說,「『神六』我們的總花費是9億元人民幣,其中,『神六』宇航服造價就3000萬。」王慶仁表示,中國絕對是用有限的投資來取得更好的效果的,「所以擺在中國航天人面前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就是用有限的經費取得世界上比較公認的成果。」
對於「神七」費用的問題,王慶仁向記者透露:『神七』的花費應該少於『神六』。因為我們『神舟』系列航天技術的主體研製工作已經完成,所以『神七』是在已有基礎上的研製,花銷會相應少很多。」
就在一個月前,首部反映載人航天工程的電視劇《神舟》在全國熱播,但是看完這部電視劇的專家們卻是有點無奈,王慶仁說,「我們幾個同事是在一起看的,看完之後我們都笑了,因為裡面的錯誤真是讓我們很無奈,我們只有苦笑。舉個最簡單的錯誤吧,就像裡面的一個女主角,一直把『航空』和『航天』的概念混在一起說,前者指的是飛機,而後者才應該是我們說的『航空航天飛船』,也就是現在大眾所說的『神六』之類,從這里我們看到其實他們對航空事業的不理解,而很多時候我覺得現在的中國人常常做事情一窩蜂,什麼火追什麼,很多人看《神舟》電視劇也像追星一樣,但很快就會冷下來,這也是一個輿論的引導問題,我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冷靜地看待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
編輯本段【發射條件】
《3》載人飛船系統
載人飛船構造:
1,軌道艙呈圓桶形狀,是航天員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軌道艙調整了艙內布局設計以便安裝應用系統設備及航天員食品和飲用水裝置。軌道艙的後端底部設有艙門,航天員通過這個艙門可以進入返回艙。軌道艙外部兩側裝有兩個像鳥兒翅膀一樣的太陽電池翼,軌道艙所需要的電能就是由這兩個電池翼提供的。
2,返回艙是載人飛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艙段,飛船起飛、上升到入軌及返回著陸時,航天員都在返回艙內。神舟六號的返回艙形狀像鍾,其艙門與軌道艙相連,航天員通過這個艙門,可以進入軌道艙。返回艙是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艙內安裝了航天員的座椅。飛船在起飛、上升和返回地面時,航天員躺在座椅上的。返回艙內還安裝了飛行中需要航天員監視和操作的儀器設備,航天員通過這些儀表可以隨時判斷、了解飛船的工作情況,還可以在必要時人工干預飛船的系統和設備的工作。
3,推進艙形狀也是圓柱形的,艙內安裝推進系統發動機和推進劑,其使命是為飛船提供姿態高速和進行軌道維持所需的動力,飛船電源、環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統的一部分設備也安裝在這里。推進艙外部兩側也安裝了兩個太陽電池翼,為飛船提供所需的電能。
載人飛船的軌道艙和返回艙都是密封的艙段,艙內與外界完全隔絕,內部安裝的環境和生命保障系統,將為航天員提供一個與地球環境一樣的舒適生活環境。另外,還安裝了供著陸用的主、備兩具降落傘。返回艙側壁上開設了兩個圓形窗口,一個用於航天員觀察窗外的情景,另一個供航天員操作光學瞄準鏡觀察地面駕駛飛船。
《4》運載火箭系統
神舟七號使用長征2F火箭進入太空。專家一致認為,火箭功能及性能滿足工程總體和飛行任務要求;產品技術狀態受控,研製質量良好,出現的質量問題已經全部歸零或有不影響飛行任務的明確結論;完成了規定的可靠性安全性項目試驗,各項准備工作滿足載人航天飛行產品出廠放行准則的要求。
長征2F火箭整裝待發
長征2F運載火箭主要技術指標:
火箭的可靠性為0.97,安全性為0.997:0.97的可靠性就是說100次發射里,只有3次火箭可能出現問題;0.9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現1000次問題里,可能有3次會危及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這是載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為0.91到0.93,沒有安全性要求。
火箭起飛重量為479噸:火箭加上飛船重量約44噸,其它的都是液體推進劑。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體,比人體含水量還大。水通常占人體的60%到70%。
飛船重量為8噸多,占船箭組合體起飛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東西送入軌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神舟六號飛船比神舟五號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因此發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不少。
火箭芯級直徑為3.35米:古羅馬人使用兩匹馬拉的車,車輪在石板路上磨出兩道溝。由於車輪寬窄不一樣,路上留下了不同寬窄的溝。後來他們想把輪距統一起來,就把兩匹並排的馬屁股當成標准,即1.435米,後來英國人修鐵路也把鐵軌軌距定為1.435米,並被各國沿用。按照這個軌距修建的鐵路,能夠運輸的貨物最寬為3.72米,去掉車廂外殼,只剩下3.35米。因此,用標准鐵路進行運輸的火箭最大直徑只能達到3.35米。
火箭入軌點速度為每秒7.5公里:這個速度是音速的22倍。我們通常說的「十里長街」,是指北京建國門至復興門的距離,長6.7公里。每秒7.5公里的速度,相當於1秒鍾內從長安街東頭跑到西頭。
火箭軌道近地200公里,遠地350公里:地球半徑6400公里,火箭軌道與地球的距離,僅為地球半徑的幾十分之一。如果站在地球外面看,飛船就像貼著地面在飛行。
《5》發射場系統
載人航天發射場的基本任務是,為運載火箭、飛船、有效載荷提供滿足技術要求的轉載、總裝、測試及運輸設施;為航天員提供發射前的生活、醫監、醫保和訓練設施;為載人飛船發射提供全套地面設施;組織、指揮、實施載人飛船的測試、發射及飛行上升段的指揮、調度、監控、顯示和通信;組織、指揮、實施待發段和上升段的應急救生;完成運載火箭上升段的跟蹤測量和安全控制;為航天指揮控制中心提供有關參數和圖像;提供載人航天發射區的後勤服務保障。
酒泉發射場建在戈壁沙漠的綠洲上,西依山,東臨河,是當年聶榮臻元帥親自挑選的一塊風水寶地。至今,一提起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許多人都會以是在酒泉。其實酒泉發射中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這里距離酒泉還有210公里。當時以「酒泉」命名,一是因為當時各國導彈衛星發射場起名時均避開真實地址,二是發射場地處茫漠戈壁,很難選一個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與發射中心距離最近,且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城市。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隨著任務的變化,發射場在神七任務中不僅要為艙外航天服提供測試環境和技術保障,還要重新制定測試和發射流程,把艙外航天服與飛船的聯試、艙外航天服與火箭的聯試等納入測試流程。
《6》測控通信系統
在「神舟」飛船七大系統中,測控與通信至關重要。打個比方,航天器好比是風箏,測控站和分布在三大洋的遠洋測量船就是牽住風箏的那一根線,地面的控制系統就像放風箏的人,測控與通信總體方案設計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載人航天工程的成敗。
、 當運載火箭發射和載人飛船上天飛行以及返回時,需要靠測控通信系統保持天地之間的經常性聯系,完成飛船遙測參數和電視圖像的接收處理,對飛船運行和軌道艙留軌工作的測控管理。這個測控通信系統由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陸上地面測控站和海上遠望號遠洋航天測量船隊組成,執行飛船軌道測量、遙控、遙測、火箭安全控制,航天員逃逸控制任務額。
我國航天器測控系統已經形成了以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為中樞,以十多個固定台站、活動測控站和遠望號測量船為骨乾的現代化綜合測控網。在載人航天工程中,我國的飛船測控系統使用了統一S波段系統,通過同一套發射機和天線系統、接收設備發送或接收遙測和遙控信號以及話音和電視信號。探月的號角吹響後,我國的航天測控網又開始建設探月測控系統,月球探測二期工程將建設35米口徑天線深空測控網,提高我國深空測控的能力。未來我國還將進一步加強深空測控領域的國際合作。
全文摘要如下:
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的到來,我們滿懷豪情、滿懷喜悅,13億中國人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中國航天員走出飛船艙門邁進太空的第一步,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個全新的開始。
標志著一個全新的開始
從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首訪太空到2005年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攜手問天,6年的歷程鐫刻下了中國人6次完美的腳步,是中國航天事業6次新突破。從發射、返回、測控、環境控制……各個關鍵技術環節難關一一被攻克,見證的是中國航天人前進中發展、探索中追求的不懈腳步。
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這一時刻必將被歷史所銘記。
這邁向太空的「第一步」,將讓中國人無比榮耀和自豪。曾幾何時,新中國還是那樣的「一窮二白」,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甚至連火柴和煤油都要依賴進口。誰又能想到,在短短的數十年時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歷史將記錄下,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不會忘記38年前的4月24日,一曲悠揚的《東方紅》樂曲從深邃而神秘的太空傳來,劃破夜空,回盪大地。也不會忘記,當楊利偉走出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的時候,中國,一躍成為國際「太空俱樂部」的第三位成員。這足以讓中國人為之自豪,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持續高速發展跨出最堅實的一步。
預示著國家民族的未來
航天事業的發展,考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也是一個國家在高新科技領域能否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它充分表明國家科技力量在發展和推動航空航天技術中起到的至關重要作用,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也預示著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與未來。
如今,恰逢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來的改革發展成果有目共睹:經濟日新月異、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國家富足,人民普遍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神舟七號飛船的發射升空,將是改革開放成果的又一次生動見證,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又一偉大成就,是我國高技術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這個榮耀的時刻,億萬中華兒女理應為偉大的祖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留下的「第一步」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大步,是踐行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的必然結果。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航天員邁向太空的「第一步」,將引領一個時代,開辟一個新世紀。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飛船於今晨實現變軌,中國航天員「太空第一步」有望於27日下午邁出
【《財經網》專稿/記者 於達維】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神舟七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200秒後,飛船整流罩分離;583秒後,在200公里高空完成船箭分離。20分鍾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宣布「神舟七號」飛船已經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圓滿成功。這是長征系列火箭連續第67次成功發射。
「神舟七號」飛船在進入遠地點347公里、近地點200公里的橢圓軌道後,沿著這條軌道飛行了五圈(每圈約90分鍾);今天早上凌晨4點,飛船在成功變軌之後,進入343公里近圓軌道。
根據計劃,當飛船完成第27圈運行的時候,兩名航天員將進入軌道艙,關閉返回艙艙門。
按照每圈約90分鍾計算,兩名航天員將於入軌後約40.5小時,即27日下午2時左右進入軌道艙,關閉返回艙艙門。然後將進行約三小時的出艙准備,這一過程中飛船將飛行兩圈。
大約在27日下午5時左右航天員開始出艙行走,整個太空行走預計全程大約30分鍾。
神舟飛船總指揮袁家軍在發射成功後接受采訪時也透露,出艙活動將在27日下午進行。
根據目前的普遍估計,翟志剛和劉伯明將共同進入軌道艙,而景海鵬則將留守返回艙。
其中翟志剛將身著國產「飛天」艙外航天服,劉伯明將身著俄制「海鷹」航天服。出於中國專家的考慮,由於此次任務的最重要部分是突破出艙技術,將派遣身著國產航天服的翟志剛完成出艙任務。
在艙外,航天員將藉助艙外活動扶手、栓系固定裝置等沿軌道艙外壁移動,並取回艙外的固體潤滑材料試驗樣品。然後用CCD立體相機近距離為「神舟七號」拍照,此外航天員還進行擰螺釘、設備安裝等模擬操作。
25日,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除出艙活動外,「神舟七號」還承擔著其他三項任務,包括在太空中進行固體潤滑材料和太陽能電池極板艙外暴露試驗,釋放圍繞軌道艙進行伴隨飛行的小衛星以及「天鏈一號」太空中繼終端的試驗。
「天鏈一號」將為中國地面測控人員增加50%的天空覆蓋,建立陸海空天一體的測控網,並進而為載人航天今後從事交會對接等對測控覆蓋要求更高的活動奠定更好的基礎。
與「神舟六號」飛行相比,「神舟七號」的飛行手冊從三本增加到七本,航天員要進行的操作單元從幾百項增加到一千多項,而每個操作單元還包含數十個步驟和上百個動作。
在「神舟七號」起飛前,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建啟在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時說,國外航天員出艙前一般來說是在升空72小時後,以使宇航員適應空間失重狀態。但「神舟七號」任務宇航員升空第二天就要出艙,因此「神舟七號」對航天員的要求特別高,航天員的水平和能力將決定這次出艙的成敗。
編輯本段【神七伴飛小衛星】
核心提示:針對「神七」任務中釋放伴飛小衛星是否有潛在的軍事意圖的提問,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顧逸東在發布會上回應稱。中國下階段將開展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當中一項關鍵性的「神七」伴飛小衛星示意圖技術。這個小衛星將為交會對接提供一些經驗、打下一些基礎。
針對「神七」任務中釋放伴飛小衛星是否有潛在的軍事意圖的提問,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顧逸東在發布會上進行了回應。
顧逸東首先表示,作為神七載人航天應用方面的一項新技術試驗——伴隨飛行的試驗,到現在為止進行得還是非常成功的。我們相信在今後載人航天工程當中伴隨衛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顧逸東介紹,開展伴隨衛星的試驗,一方面是為以後的應用開拓一個新途徑。小衛星的伴隨,比如說空間站或者空間實驗室,可以延伸大的飛行器的功能。此外,伴飛衛星的試驗又可以對大的飛行器,比如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進行服務,比如觀測外表檢查可能的損傷,來對大飛行器進行服務。
顧逸東還表示,中國下階段將開展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當中一項關鍵性的技術。這個小衛星將為交會對接提供一些經驗、打下一些基礎,包括地面系統對兩個飛行器的軌道控制進行指揮、組織以及軌道預報等基礎性的工作,對交會對接是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的。
針對「神七」任務中釋放伴飛小衛星是否有潛在的軍事意圖的提問。顧逸東介紹,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和德國合作,也釋放了一個伴飛衛星,對和平號空間站進行檢查和診斷,進行繞飛實驗。美國的太空梭航天員曾經用手釋放過微小衛星,同時用搭載筒來釋放科學實驗的小衛星。去年,日本的月球探測衛星釋放了兩個伴飛衛星。
安全返回是載人航天的最後一個環節,它也不容易,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就是在返回時失事的。對於神舟號飛船來講,返回時要闖過四道「鬼門關」:
一是調姿關,使飛船從運行姿態調整到返回姿態,其中包括讓軌道艙與返回艙-推進艙分離。
二是過載關,飛船高速進入大氣層時會產生巨大的沖擊過載,就像飛機撞山一般,所以必須使過載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圍內。其方法是通過開動推進艙的火箭發動機產生制動來降低飛船的速度。
三是火焰關,飛船返回時與大氣層的劇烈摩擦會產生幾千度的高溫,因此必須有先進的防熱措施,否則鋼筋鐵骨也要化成灰燼。返回艙在再入大氣層時,要使其用特製防熱材料做的艙底保持向前,從而保證它在與空氣劇烈摩擦所產生的高溫高壓下,艙內溫度正常。
四是著陸關,返回艙下降到稠密大氣層後,回收,控制系統開始工作,打開降落傘,進一步減速;著地前,著陸緩沖裝置開始工作,使返回艙以很低的速度(2~3 米/秒以下)實現軟著陸,保證航天員安全無恙。這最後一關極為重要,否則功虧一簣,前功盡棄。蘇聯1艘聯盟飛船就曾因為在過最後一關時,降落傘的傘繩被纏繞住,傘打不開,返回艙以極高的速度沖向地面,致使船毀人亡。另外,要保證其落點精度,以便及時發現營救。蘇聯一艘飛船曾因落點精度差,結果營救人員一時找不到,被困在冰天雪地的森林中的航天員差點凍死。
Ⅲ 長江七號在電影為兒子帶來了什麼
中文名:長江7號/長江七號
Cháng Jiāng Qī Hào/Chang Jiang Qi Hao
英 文 名:CJ7/A Hope
影片類型:家庭 / 科幻 / 喜劇/情感
片長:110分鍾(DVD版)
對白語言:粵語 國語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級別:Taiwan:GP
製作成本:2000萬美元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上映日期:2008年1月30日[編輯本段]出品發行
出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 [中國]
星輝海外有限公司 Star Overseas[香港]
廣東中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春秋鴻文化投資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出品人/總製片人
韓三平 周星馳
出品人
郭子龍 劉 岩 於 冬
總監制
姜 濤 崔寶珠 周厚揚 楊向陽 單東炳
監制
張恂 谷德昭 趙春花 李彬 張浩
總策劃
史東明 楊楚賢 劉 岩 於 東
策劃
彭鳴宇 王雅琳 馬文軍 孫景春 孫 晨
導演
周星馳 Stephen Chow
編劇
周星馳 Stephen Chow 谷德昭 曾謹昌 邵麗瓊 馮志強 林 逢
主演
周星馳 Stephen Chow
內地發行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音樂指導
黃英華
動作指導
谷軒昭 袁信義
視覺效果總監
黃宏顯 黃宏達
視覺效果顧問
羅偉豪
剪接
林安兒
服裝指導
吳里璐
美術總監
黃銳民
攝影指導
潘恆生
DVD產品參數
·配音語言:普通話
·字幕語言:中文
·碟數:1
·屏幕比例:2.35:1
·音頻編碼:中文:數字杜比2.0/中文:數字杜比5.1
·格式:有字幕的
·區域:全區
·DVD面數:1
·DVD層數:1
·條形碼:9787880834079
·ISRC:CNA 08 08 0001-0/V.J9
·ISBN:9787880834079
·製作公司、製片公司、影片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凱世紀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春秋鴻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保利博納發 地有限公司
·片長:87 分
·出版社:北京北影錄音錄像公司
·包裝:簡裝版
·包裝高:0.61 厘米
·包裝長度:19.61 厘米
·包裝重:40.82 克
·包裝寬度:13.59 厘米
·介質:DVD
·色彩:彩色
·視頻編碼:變形寬銀幕[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演員
周星馳Stephen Chow—飾 周鐵
徐 嬌Jiao Xu—飾 周小狄
張雨綺Yuqi Zhang—飾 袁老師
子聰Chi Chung Lam—飾 工頭
馮勉恆Min Hun Fung —飾 體育老師
黃 蕾Lei Lee —飾 陳俊生(蛋撻頭)
李尚正Shangzheng Lee —飾 曹老師
姚文雪Wenxue Yao —飾 暴龍
韓永華Yonghua Han—飾 美嬌
胡倩琳---飾 小芬[編輯本段]製作團隊
特技製作
萬寬電腦藝術設計有限公司 [香港]
製作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 [中國]
星輝海外有限公司 Star Overseas [香港][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周星馳在片中扮演一個窮困潦倒的父親,和兒子居住在寧波大馬路邊的一棟破舊房屋裡。
為了讓兒子過上好生活,父親到建築工地打工,雖然家裡窮但還是供兒子上貴族學校。父親買不起價值昂貴的玩具「長江1號」給兒子,但不忍就此放棄,機緣巧合,他在垃圾堆里撿到了一個很奇怪的東西,於是准備當做玩具送給兒子。沒想到這個玩具竟然是和外星人聯系的通訊器。長江七號(那個「玩具」)像有魔力似的,可以令蘋果變新鮮,還可以修電風扇。一段時間後,兒子周小狄與七仔成為了好朋友。小狄還在學校中幸運地遇到了美麗善良的袁老師(張雨綺飾),她為他們不舍不棄的父子情所感動,還總是幫助關心著小狄。後來學校里的富家子弟也和小狄和好成為朋友。而周鐵在工作中不幸意外去世了,小狄與老師都悲痛萬分。多虧七仔拼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周鐵救活,自己卻失去了生命。最後一切都宛如新生,老爸周鐵喜歡上了袁老師,並開始追求她;而七仔竟然也帶回了一群夥伴。
影片插曲《七仔》
歌詞:
7仔 7仔 大家都愛你
抱著你永遠不放棄
7仔 7仔 聰明的東西
我我我就是要對你說
oh baby 我愛你
你來自外星讓人感覺稀奇
珍珠的眼睛 多笑的甜蜜
全身的熱力 一道美麗
相信每個人都愛你
7仔 7仔 你真的神奇
狂風飄卻被你吸引
7仔 7仔 永遠在心裡
我我我只要對你說
oh baby 我愛你
多麼想天地只有我和你
只是我們的 不適合你
我要盡全力 就撐下去
地冷冷又慶幸無力
7仔 7仔 大家都愛你
抱著你永遠不放棄
7仔 7仔 聰明的東西
我我我只要對你說
oh baby 我愛你
7仔 7仔 7仔
oh baby 我愛你
7仔 7仔 7仔
oh baby 我愛你
7仔 7仔 大家都愛你
抱著你永遠不放棄
7仔 7仔 聰明的東西
我我我只要對你說
oh baby 我愛你
7仔 7仔 大家都愛你
抱著你永遠不放棄
7仔 7仔 聰明的東西
我我我只要對你說
oh baby 我愛你
7仔 7仔 7仔
oh baby 我愛你
7仔 7仔 7仔
oh baby 我愛你[編輯本段]星爺介紹
基本上故事的結構不是很復雜,其實就是一個很窮的一個小孩子,他的爸爸沒有錢,即使買一個很普通的玩具,他也沒有這個能力,但是有一天他的爸爸從垃圾堆裡面拿到一個東西,然後再把他當成玩具送給他的孩子,但是這個東西原來是從外太空來的東西,最後是非常厲害的,其實基本上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長江7號》是一部充滿溫情並帶有科幻色彩的喜動作劇片。此片是周星馳繼2004年《功夫》後,蟄伏三年的心血之作,影片由中影集團老總韓三平和周星馳出任總製片人。除此之外,周星馳還擔任影片的出品人、監制、編劇、導演及主演。這部電影構思靈感來源於神舟載人飛船,有科幻、喜劇和溫情三個部分。該片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廣東中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春秋鴻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共同投資2000萬美元攝制。[編輯本段]周星馳20年進化論
從20年前的首部作品到如今的《長江7號》,香港電影圈人氣最旺的「異類」周星馳,憑借一己之力,將原本只是星星之火難登大雅之堂的香港「無厘頭」電影升華為一種文化現象。如今,周星馳以溫情父愛和笑聲回歸,用笑中有淚的《長江7號》再次闡明了自己的電影精神——簡單、歡笑、感動。
從影20年,周星馳如同打不死的「小強」一般不斷進化,以草根精神滋養著無厘頭氣質——即使卑微也永懷理想。於是,他成了大時代的小人物,小市民的大偶像。20年中,53歲的發哥還是發哥,47歲的華仔依然是華仔,而45歲的周星馳已經從「星仔」變成了「星爺」。稱呼的變化,並非因他滿頭華發,更重要的是觀眾對他奮斗與執著的贊嘆。
他是《射鵰英雄傳》里一出場就死掉的「宋兵甲」,他是《英雄本色》里小馬哥復仇打死的第一個小嘍啰……出道之初的艱辛酸苦與無奈尷尬,周星馳絲毫不忌諱,並用一部《喜劇之王》進行了全面回顧,自嘲地稱自己是「那個死跑龍套的」。而周星馳的進化也並非一帆風順,回顧他的作品,水平參差不齊,只要票房一滑坡,就有人炮轟其無厘頭表演走入死胡同。每遇危機,銀幕上張揚的周星馳嘴上不承認,暗地裡卻一直不斷進化自己的作品:其喜劇風格從誇張到內斂,從搞笑到溫情,從肢體語言到進入人物內心,叫人忍俊不禁,笑中有淚。
周星馳始終以一個小人物的角色征服觀眾,他所表現的「小人物成長史」讓觀眾感到親切,在這些角色身上,觀眾可以找到自己。周星馳扮演的小人物呈現出典型的市井小人物特徵,但樂觀,充滿理想,即使親眼看著自己的夢想被擊得粉碎,也不會放棄,他會再次爬起來,繼續努力證明自己並非痴人說夢。笑中帶淚,悲喜交加,正是周星馳之所以成為周星馳的原因。「人無理想和咸魚有什麼區別?」在搞笑之外,小人物的勵志精神契合了大時代的主流價值。
《長江7號》的這次進化,有周星馳敏銳的商業嗅覺,更有自己人到中年的感悟。他的搭檔林子聰認為:「《長江7號》很大的突破是——這個故事很家庭化,以前他的電影里家庭是很少出現的概念,雖然這個家庭很小。」田啟文則認為,這種變化很正常,「人總會變大,也會做父親」。周星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小孩子是自己一直想觸碰的題材,這個心願已經存在良久。當這一次周星馳首次以父親的形象坦然地面對自己的過去時,也讓那些還不願意長大的影迷學會用微笑和溫情面對現實生活。所以,這次觀眾的期待和周星馳的心願在《長江7號》中能夠得以完美地對接。
三年磨一劍的周星馳,正式交出了他的作品《長江七號》。人家是幾年積累出一部電影,作為觀眾的我們,也不應該看無准備之電影。雖然我們之前已經不吝筆墨地報道了這部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但我們還是有必要再最後梳理一下這部電影的幾個關鍵詞,這樣才好讓觀眾在看電影前的最後時刻做好一切准備工作,這些准備工作包括上唱片店購買很可能已經絕版的老唱片、從碟架上翻出積了N層灰塵的老電影等等。[編輯本段]一號星女郎:徐嬌
片中飾演:小狄
徐嬌是典型的人小鬼大
因為長相酷似周星馳的童年,當時只有9歲的寧波小女孩徐嬌成為萬千人中的幸運兒,剪短頭發變成了周星馳在《長江七號》中的兒子小狄,其在影片中的戲份之重,甚至超過周星馳本人。由於徐嬌可愛又懂事,而且能吃苦——據稱她每天都是全劇組起得最早的一個,在《長江七號》拍攝過程中,周星馳對徐嬌感情日深,後來乾脆認她做「乾女兒」。徐嬌對星爺也十分親近,兩人常在片場打打鬧鬧。周星馳多次公開誇獎徐嬌,稱之為「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童星」。因此,星輝公司與徐嬌簽訂了8年的合約,徐嬌也由此成為「星女郎」中年紀最小的一位。為了不埋沒徐嬌的天分,周星馳還打算以「資優生」計劃申請她赴港讀書,而且全包學費和生活費。[編輯本段]二號星女郎:張雨綺
片中飾演:袁老師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學校的張雨綺,是周星馳遍布全國范圍「選角」過程中秘密誕生的翹楚。在《長江七號》中,張雨綺扮演一位溫柔善良的老師,對學生徐嬌呵護備至,也與周星馳之間產生了一份微妙的情愫。而為廣大八卦愛好者們津津樂道的,恐怕還是張雨綺在拍戲之外的各種傳聞:開機發布會走光露底、割雙眼皮差點被換角、全身抽脂近20處、整容變成宋慧喬……盡管《長江七號》還未上映,張雨綺已然接拍了周星馳投資、馮德倫導演的《跳出去》,並擔任了柴崎幸主演的日本影片《功夫少女》的女二號,這個未滿20歲的山東姑娘星途堪稱一片大好。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張雨綺和周星馳之間頗多矛盾,或許她會步黃聖依的後塵,過河就拆星爺的橋呢?
第二關鍵詞:《Sunny》
周星馳以往電影中,對音樂的運用堪稱一絕,他對音樂的使用,不僅非常符合劇情的需要,而且基本上實行了拿來主義,這一次也不例外。《長江七號》的主題曲居然是一首20世紀80年代Bonny M樂隊的迪斯科名曲《Sunny》!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去大一點的唱片店搜尋他們的老唱片,運氣好的話,你就能提前感受到《長江七號》里的主題曲!
第三關鍵詞:致敬
很多天才都有病,周星馳的病是喜歡在電影里向大師致敬。這一次在《長江七號》中,他延續了這一稱不上光榮的傳統,而且致敬的對象已經擴大到自己的身上——據悉在片中有向他上一部電影《功夫》致敬的鏡頭!自己向自己致敬的周星馳雖然還暫時沒有成為大師,可是他無疑在潛意識里已經把自己放在了大師的位置上。
第四關鍵詞:長江七號
如同皇後大道上無皇宮的道理一樣,長江七號也和長江沒什麼關系,它是一隻狗,而且是外星狗,更是周星馳自己參與設計的一隻狗,而真正的原因是對他第一條自己花錢買的狗BUBU和現在的這條Chocolate的一種紀念。有關已故的BUBU的影像,我們可以在《唐伯虎點秋香》里看到,那隻出現在後花園里的,把鞏俐等一干美女嚇得抱頭鼠竄的大狗,就是BUBU啦!
第五關鍵詞:龍套
周星馳電影中的重要殺手鐧之一,就是他的那些金牌龍套。吳孟達這樣的配角還沒資格被稱為龍套,真正的龍套,是只在電影里露一下臉,但卻對整個劇情產生重大影響的神秘人物,像《功夫》里的那個拿蔥的大嬸,《喜劇之王》里的柳飄飄口中的「極品」八兩金,而周星馳也在電影中為龍套正名:請不要叫我死跑龍套的!在《長江七號》中,其實最大的懸念不是周星馳最後生死如何,而是哪一個出場的龍套會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人物。[編輯本段]幕後故事
《長江7號》最難忘的三個月 酸甜苦辣俱全
最專業的一次:動用天文望遠鏡
萬里國際學校是周星馳最信賴的大本營。裡面紅外線監控,工作人員審查;外面保安把守,公安巡邏。即使是這樣的銅牆鐵壁,記者還是拍到了周星馳在校園後門說戲、赤膊跑步等珍貴畫面。這些畫面要歸功於一架高倍的天文望遠鏡。因為當時找的拍攝點是與萬里國際毗鄰的蛟川書院,離拍攝地點有400多米距離,這可不是一般的相機能做到的。幸好從市青少年宮借了一架高倍天文望遠鏡。有了天文望遠鏡的幫助,遠在天邊的星星都近在咫尺,更不用說400米開外的「星爺」了。可惜天文望遠鏡目鏡要和相機鏡頭對焦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剛把望遠鏡的焦距調好相機的焦距不對了,相機焦距對瞭望遠鏡的又走樣了。半小時下來,眼睛酸了,頭暈了,連胃也開始犯酸。原來對焦久了也會「暈鏡」。
最恐怖的一次:江北木材廠拍「飛碟」
白天跟蹤還算好的,最可怕的是郊外的夜戲。聽說江北木材廠的夜戲會亮「飛碟」,傍晚時分記者就趕往木材廠。到了江北才知道那到處都是木材廠。步行一個多小時才找到片場,當時天已經全黑。深秋晚上江風吹在臉上身上一陣陣發冷。冷點累點倒無所謂,可惡的是飛碟一直躲在雜物堆里,任憑圍觀的人千呼萬喚都不出來。實在冷得厲害,記者只好暫時撤離到街邊找了個暖和的地方喝口熱湯。晚上10點,當記者再次來到片場時,圍觀的人所剩無幾,飛碟也露出半邊臉。正高興呢,摸黑找隱蔽的地方,突然從木材堆里躥出幾條大狗,張口就叫。幸好躲閃及時,沒有傷到也沒有被劇組發現。更幸好的是及時抓拍到飛碟上天的珍貴瞬間,總算不辱使命。
最尷尬的一次:溜進產房拍周星馳
在寧大附屬醫院拍攝的是周星馳「因公殉職」的夜戲。把醫院走了個遍,發現最佳拍攝觀察地點竟是婦產科的一個病房。更巧的是這間病房正好空著,來不及細想就摸黑安營紮寨。剛端起相機,突然進來兩個人,開了房間的燈。強光刺得眼睛都睜不開,定睛一看原來是兩個年輕護士。看到這樣的場景護士也呆住了,「你們是?」「噓」,記者趕緊示意,指了指相機,「記者」。護士望瞭望窗外,看了看相機,好像什麼都明白了,也用食指放在嘴唇上「噓」了一聲,還把燈關了,然後悄悄退了出去。後來,護士告訴記者,當時記者駐扎的病房警示鈴突然響起來,還以為有產婦需要幫忙,所以趕過來看看,想不到這「產婦」竟是記者。[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周星馳,又回來了,在他的故鄉寧波,一部名為《長江7號》的影片已投入拍攝近一個月,這部被媒體稱為「科幻」的電影其實成全了現代人的一個童話。當內地三位大導演都對古裝武俠大片投去注目禮時,另一種大片終於來到,包裹在科幻背景下的成年人童話,正在來臨。一雙破舊的解放鞋,一條看起來很久沒洗過的深藍色背帶褲,再加上一件皺巴巴的灰色西服,鬍子頭發都有些斑白的周星馳以這個造型,演繹一個流落城市街頭的流浪漢,當然你也可以把他看做一個「格格不入」的外星來客。
此前報道說《長江7號》的英文名字就是「A Hope」,一個希望,一個周星馳的希望,或者中國大片的另外一種希望。
流浪漢:寧波危房的拾荒者
周星馳在影片中扮演一位流浪漢,身著一套簡直「撿垃圾」款式的衣服,那雙堪稱絕版的「解放鞋」甚至可與《少林足球》中的那雙「足球鞋」相比,而外套顯然是撿來的二手貨,那件沒有里子的破西裝,實在好似一個「玩笑」。穿著這樣一套行頭的周星馳竟然就在寧波的「銀泰商廈」門口開始「逛街」了。
這位流浪漢其實就住在不遠處的一個小樓上,那是一片工地,所有的房子都拆遷了,孤零零地就剩下一座三層的樓。所有的外牆都已傾倒,只剩下可以遮擋風雨的斷壁殘垣。周星馳在戲里有家愛兒子,在戲外他對這孩子毫無辦法,好動的孩子經常爬高上低,然而除了叫他小心之外,星爺也沒有其他辦法。
「女」兒子:和爸爸尋找到「寶貝」
劇中那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流浪漢,卻依然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愛意。那個孩子短發,身體羸弱,穿著同樣破舊的衣服,和一雙明顯是撿來的前後開口的大人皮鞋。雖然是窮人的孩子,但也很活潑愛玩,並一直羨慕有個玩具,當然這對於爸爸似乎太難了。但「買不起」可以撿,逛了半天商場毫無收獲的流浪漢最終在一個垃圾桶中發現了「寶貝」。
這個孩子眉目清秀,並且和「爸爸」周星馳有幾分神似,古靈精怪卻弱不禁風。然而「他」卻是個女兒身,這個女孩子似乎對自己的表演非常滿意,並贊嘆出四個字「不可思議」。
外星人:「寶貝」是他們的重要裝置
撿來的「寶貝」不僅是兒子的玩具,更是外星人的一個裝置,一個屬於未來世界的裝置。在日本動畫《機器貓》里,你就可以把「叮當」和「寶貝」聯系在一起,而周星馳也非常喜歡這部動畫片。「寶貝」的到來完全顛覆了流浪漢父子的生活。
在另一邊,外星人正在浩瀚的宇宙中焦急地尋找自己的裝置,並且不要給人類帶來麻煩,於是外星人就不時造訪流浪漢父子,希望能取回裝置,那是他們的寶貝。於是這出父子之愛的戲就得以繼續上演了。
星女郎:周星馳不會炒掉她
星女郎的故事最近「走熱」了。據說因一個小小的雙眼皮手術,周星馳幾乎要把她「炒掉」。寧波的不少市民都見過了周星馳新挑選的這個上海女孩。張雨綺前幾天還和周星馳及劇組的其他人一起吃飯,飯桌上關系非常融洽,雖然張雨綺的戲分事實上還並未完全展開,但也一直和劇組住在寧波。周星馳從未想過要「炒」她,甚至還安排了不少新片給她,據說在完成這部戲之後,她將在不少電影中露臉,成為黃聖依之後星輝公司全力力捧的對象。
大導演:用高科技武裝出來
當《少林足球》、《功夫》等影片慢慢改變了周星馳一向的「爆笑」印記後,越來越成熟的他正嘗試一種類似於《ET》的題材,帶有漫畫、童話和科幻色彩,要表達自己對「親情」的理解。
周星馳蹲在寧波鬧市的街頭,里里外外圍了上百人,他就那麼蹲著,很自若也很嚴肅。為了滿足自導自演的要求,他甚至裝備了「一部手機」,這部「手機」事實上就足夠「未來科技」了,它是一個無線的監視器,事實上,兩部攝影機的圖像直接傳到了作為演員的導演面前,自己的位置、機位和鏡頭他直接就能看到。「大導演」周星馳就這樣確保了自己能夠准確掌握自己的電影。
好場面:以外星技術鍛造
接下來的戲將在三棟還在建設的高樓工地繼續。當人們對在竹林間飛舞的俠客「膩味」時,超重力的未來鏡頭將源於「外星」技術。在寧波的萬里國際學校,就曾經有外星人飄然落下水池的精彩表現,而新的樓宇間也將上演周星馳的「分行」鏡頭,32樓的「高度」確保了這種視覺效果的驚人。
並非所有的視覺效果都是俠客能完成的,我們只能期待出現《ET》中那充滿想像力的驚人畫面——月光安靜地灑向大地,孩子們的自行車騰空而起。周星馳「童話」式大片中何嘗不能出現這樣的場景呢?
有市場:星爺本來就是票房保證
周星馳本來就是票房的保證,當《少林足球》和《功夫》延續他的成功後,我們也就不會對《長江7號》的票房抱有任何懷疑。幾天前投資方的代表,中影集團領導韓三平悄然來到寧波給周星馳打氣,並很有信心地告訴周星馳,下個月影片票房的保底、貼片廣告的保底、碟片版權的保底都能簽好。周星馳聽後,突然幽默了:「什麼還要下個月?」
周星馳正在製作各種不同的大片形式,而從《卧虎藏龍》開始的武俠大片,也正在漸漸走向「冷門」。這時,其它形式的電影正在不斷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顯然已經有足夠的市場擺在周星馳前面。
一個不同的角度
電影《長江7號》拍攝尚未過半,卻已經吸引了媒體足夠的目光,周星馳的名字顯然是關鍵。而這全新的題材卻更透露出另外一種美,雖然披上了科幻的外衣,戴上「外星人」的皇冠,但卻實實在在想繼續訴說小人物的命運,很多影片的參與者都表示這部電影事實上並無所謂外星的故事,而是一個城市童話,內容凸顯了偉大的父子之愛。
這是完全風味不同的另外一種風格,中國並非只有武俠故事,並非只有仗劍行走的俠客才能詮釋東方浪漫主義,也絕不是林間的凌波微步才能造就銀幕上的視覺奇觀。我們更需要其他不一樣的東西,那些可以瘋狂搞笑、或者驚奇悚動,或者就編一個屬於小人物與外星人的故事。穿得破破的周星馳已經拍了一部很不同的《功夫》,但並沒繼續下去,他覺得換一個題材也不錯,於是有了《長江7號》。周星馳電影來源於另外一個全新的角度。
花絮:
周星馳表示,影片之所以取名《長江7號》,是因為構思靈感來源於「神州」載人飛船,「全片中火箭和外星人佔了很大一部分內容,帶有科幻色彩,還會出現很多不可思議的全新角色。在這部影片里,特技會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本片在寧波郊外的一所國際小學開機,一向對拍片嚴格保密的星爺,一如既往地動用了人們所能想到的「星級」戒備:學校啟動紅外線警報監控,當地警察帶領學校的校警在各處密布哨點,無關人員無法進入拍攝學校。
周星馳上海宣傳《長江7號》回憶童年窮苦生活
剛剛結束了在北京的宣傳,2008年1月25日下午,周星馳帶著他的《長江7號》來到了上海,一起前來的還有新任「星女郎」張雨綺、小演員徐嬌以及林子聰。
在電影中,周星馳演繹了一位窮苦的父親帶著他的兒子一起生活。周星馳透露,其實他童年的生活也並不富裕,過得也是清貧的生活。不過這樣的生活環境讓他學會了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如何靠一個人的力量把事情做成功,這對他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節儉的周星馳平時一直以自行車代步,他說:「騎自行車是我一直以來的習慣,如果開車出去還要想著怎麼停車,但自行車就真的很方便。」
《長江7號》
春節前最後一部華語大片《長江7號》將在明天上映,在《功夫》上映三年後,「無厘頭大師」周星馳的這部科幻片令萬千「星迷」期待不已。然而,從前絕對男主角的周星馳,這次淪為小孩和狗的綠葉;從前的招牌菜無厘頭風格,這次轉為以溫情和催淚唱主角。在你走進電影院前,你可以把以前對周星馳的印象盡情抹掉,繼徐克、吳宇森、馮小剛等導演轉型之後,影迷心目中的周星星將會變成一個「周新新」。
Ⅳ 周星馳的《神舟7號愛地球》什麼時候在電影院放映
7月9日。
Ⅳ 神舟七號的資料
神州七號是中國航天的重要階段,現在神舟七號運載火箭已經開始研製,按照計劃是在2008年實現發射。屆時,神舟七號將重點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太空行走)技術。
原訂2007年發射,但由於部件的技術問題被推遲了半年,計劃2008年發射。
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仍然是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此前這種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目前新一枚運載火箭元器件的采購與生產已經展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這一次他們將採用質量更高的元器件。針對前幾枚火箭的飛行情況,科研人員還將對這枚火箭進行局部改進,來進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們還考慮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攝像頭,使火箭的工作狀態更直觀。
從神舟七號開始,我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征二號F型火箭擔任。荊木春表示,十一五期間,他們要把載人航天二期工作基本完成,最後完成有人的交會對接工作,預計還有五六枚火箭的發射任務。
與神五、神六不同的是,「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門閘。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門閘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目前,『神舟』七號的其他部件都差不多了,只有宇航服還要攻關,宇航服的研究進度決定了神七進度。」黃春平又補充說,「不過,中國完全有能力解決。」
為了適應真空的環境,「神舟」七號宇航服從氣密、通信、排泄、通訊、電源、活動關節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較大提高。
Ⅵ 神舟7號的故事
神舟號飛船是由中國研製的一種衛星式宇宙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構成,總長8.86米,總重7790公斤。神舟號火箭是由長征2F火箭送入低軌道的。 結構 推進艙 飛船的推進艙位於飛船後部,外形為圓筒狀,裝有4台主發動機和平移發動機,兩側裝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陣。推進艙主要用於飛船的姿態控制、變軌和制動。 返回艙 飛船的返回艙位於飛船中部,外形呈大鈍頭倒錐體,直徑2.5米,空間約6立方米,可容納3名航天員,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間最大的飛船。飛船的返回艙外形按照部分升力體設計,飛船採用升力式再入方式。飛船採用圓頂降落傘回收方案,降落傘面積12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降落傘。 軌道艙 飛船的軌道艙位於飛船前端,外形呈兩端帶有錐角的圓柱形,兩側裝有[太陽能電池]]陣、太陽敏感器、天線和對接機構。軌道艙是宇航員在軌飛行期間的生活艙、試驗艙和貨艙。軌道艙具有留軌能力,可繼續在軌工作半年以上。上次發射的軌道艙可以同與下一個飛船進行交會對接,這樣就節省了交會對接的發射次數,降低了載人航天計劃的總體費用。 飛船的附加段主要用於飛船交會對接,一般根據飛行任務內容決定是否需要附加段。 已執行任務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發射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6艘系列飛船,其中神舟五號、六號實際載人。 - [[神舟一號(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測試飛行,成功實現天地往返。 - 神舟二號(2001年1月9日)-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行試驗的主要目的是,對工程總體和各系統從發射到運行、返回、留軌的全過程進行考核,檢驗總體技術方案和各系統技術方案的正確性與匹配性,取得與載人飛行有關的數據和科學實驗數據。 - 神舟三號(2002年3月25日)-飛行試驗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統冗餘、飛船應急救生、自主應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這次任務載有模擬宇航員。 - 神舟四號(2002年12月29日)-無人狀態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飛行試驗。飛行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確保航天員絕對安全,進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飛船、測控系統的可靠性。 - 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首次成功載人飛行。承載宇航員楊利偉圍繞地球十四圈。 - 神舟六號(2005年10月12日)—首次進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飛行,承載的宇航員是費俊龍和聶海勝。 計劃中的任務 中國科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載人飛船工程應用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空間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及技術實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應用系統的目標是大力推進和發 展我國空間科學與空間應用技術,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有重要價值的貢獻,同時為今後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打下基矗。 其中,「對地觀測任務」是以與國際同步發展先進空間遙感器及開拓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為目的,確定了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器、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包括微波高度計、輻射計和散射計)、地球環境監測和遙感應用研究等在軌實驗和應用任務。地球環境監測包括太陽常數監測、太陽和地球紫外輻射監測以及地球輻射收支探測。遙感器應用研究為我國遙感應用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開展成像光譜技術和微波遙感技術在海洋、陸地和大氣方面的應用研究和應用示範。 「空間科學研究」安排了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包括空間材料科學項目,微重力流體物理研究項目),還有空間天文項目、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任務,目標是全面提高我國空間科學水平。「空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製了多種空間實驗設備,開展空間生物學效應研究、空間蛋白質結晶、空間細胞培養、空間細胞電融合以及空間蛋白質和生物大分子分離純化等研究;「空間材料科學研究」研製多工位晶體生長爐和晶體生長觀測裝置,開展二元和三元半導體光電子材料、透明氧化物晶體、金屬和合金等材料研究和空間生長,研究空間晶體生長動力學;「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研究可以建立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發布長期、中期、短期空間環境預報和警報,進行效應預測,保障航天員、載人航天器和空間設備安全。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裡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裡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後航天員在水池裡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專家稱,「神舟七號」將具備航天員太空行走的幾項必備條件。首先,會提供航天員在艙外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和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艙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熱屏蔽、氣密、保壓、通風、調溫等多種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靈活,頭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艙背包有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其控制系統配有的噴氣裝置使航天員可以藉此控制行走方向。據悉,航天服和背包構造復雜,技術難度大,造價昂貴,美國生產的一套航天服約為150萬美元。第三當然是必須擁有技術操作熟練、身體健康、心理素質穩定的航天員。
Ⅶ 神舟七號觀後感
鷹擊長空,白虹貫日,我們只能見諸銀屏;神箭洞天,回聲轟隆,地處沿海的我們也許覺不出那震動,但我們的內心卻同樣震撼。時光飛逝,晚霞紅,歸帆去棹,天幕中,宇航員,十年磨劍拭鋒;歲月流金,山煙翠,星河鷺起,銀河裡,神行者,今日天馬行空
9月25日晚,神舟七號發射升空,在這又一歷史時刻,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這是我國航天史上首次實施太空行走,必將成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又一個里程碑。
從1999年「神一」到今天的「神七」,記錄了中國航天事業幾代人薪火相傳的前進腳印,激勵著我們大學生振興中華科技文化實力的民族進取心,共同推進世界航空事業壯大的雄心壯志。雖然作為一個醫學生,但是仍舊可以在自己的領域為祖國的的發展與振興做出貢獻。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神七」的太空遨遊,歷數著中國譜寫自我文明進步與向世界學習的堅定決心。
古老而浪漫的神話故事「嫦娥飛天」不知在多少中國人的心中播下過漫遊太空的美麗夢想。隨著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隨著「神一」到「神六」的順利升空,中國人這一世世代代的夢想正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著。
2008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百年奧運夢想實現的一年,「神舟七號」宇宙飛船的升空又將作為人類太空求索的新起點,向全世界展示這千年古國不可磨滅的魅力。此次神七的發射,中國航天員將歷史性地出艙太空漫步,這是整個人類航天史的進步與勝利,也預示著人類終將把美麗的祝福帶給深邃的宇宙。
五年前,「神五」圓了中國人飛天夢;三年前,「神六」巡天遙看一千河;今天,「神七」太空邁新步。真可謂一步一個奇跡,一步一次飛躍!
「神七」飛天,攀登了我國載人航天科學探索的新高度,實現了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進行了空間材料科學實驗,釋放伴飛小衛星……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二步首次重要飛行,對於我國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關鍵技術,進一步推動載人航天事業向更高水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神七」飛天,再次顯示了我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我國經濟從一度瀕於崩潰的邊緣發展到總量躍居至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水平。正是這一比較雄厚的經濟實力,為「神七」的騰飛搭建了寬闊的平台。
「神七」飛天,再次凸顯了我國科技創新的實力。航天科技事業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據專家介紹,「神七」在技術上有新的突破與創新。例如,在尚無可借鑒的經驗的情況下,創新性地設計並研製了同時具備鎖緊及解鎖功能的試驗裝置。飛船應用系統固體潤滑材料空間試驗項目是我國首次由航天員在飛船艙外開展的空間材料試驗項目,該項目的圓滿完成將成為我國空間材料研究,特別是潤滑材料研究領域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空間潤滑材料研究跨上一個新台階,是科學發展觀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神七」飛天,再次顯示了我國人民,特別是航天人團結拼搏的無窮偉力。
「神七」飛天,是向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是開辟人類生存發展空間的一次新探索,是促進科學技術全面進步的新起點……對於提高科技實力、國防實力乃至國際地位方面的作用十分重大。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指出:「追求的對象就是我們謂之幸福的東西。人和自然都服從於同樣的規律。」(《神聖家族》)一個民族、一個人只要堅持不懈地追求,就能達到既定目的。沒有強烈地不斷地追求,也就無所謂幸福的未來。不能不說,「神七」飛天成功,這是人類追求「太空文明」的又一次重大有益的探索。
文明是一種社會進步,其本質就是創造,是人們突破思想禁區,克服發展惰性,推進科學發展的那種努力。事實再一次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使中國以全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真是:
「改革開放展宏圖,「太空文明」譜新章!」
Ⅷ 周星馳演的神州七號電影名叫什麼
長江7號,由周星馳執導,周星馳、徐嬌、張雨綺、林子聰主演,影評通過一個科幻童話,來凸顯父子之愛的充滿溫情並帶有科幻色彩的喜劇動作劇片
Ⅸ 神舟7號的資料
觀看神舟7號發射成功感想體會作文評價論文觀後感:神舟七號,帶著夢想起飛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載著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載著中華民族沖擊太空新高度的夢想,飛上太空。
這是神舟飛船第七次飛入太空,也是中國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繼楊利偉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費俊龍和聶海勝進入軌道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之後,今天,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中國航天員的金秋之行,肩負著全新的歷史性使命——按照計劃,他們將在此次太空飛行中,實現出艙行走。
中國人,將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跡——這一看不見的足跡,必將作為最難忘的前進步伐,永載中華民族的記憶之中。
夢想有多遠,前行的步伐就能邁多遠。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起飛,從神舟五號一人一天飛行到神舟六號兩人多天飛行,在實現了一系列從夢想到現實的突破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又一次邁到了一個重大的跨越關口。
實現太空行走,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航天大國,都是歷史性的一步。
正是航天員出艙維修,使科學家們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4月發射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提供的寶貴資源,而設計壽命5年的「和平號空間站」超期服役10年,開展科學試驗16500餘項的奇跡,更是與航天員不斷的出艙維修密不可分……實現太空行走,在任何國家的載人航天歷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著航天員可以自主出艙來維修價值高昂的航天器,建設和組裝空間站。
現在正在建設的國際空間站,就需要航天員在太空的參與。而人類「重返月球」和更遠的深空探測中,航天員空間行走更是必不可少。
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難度高、風險性大,無論技術攻關、產品研製、航天員訓練,還是任務組織指揮,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正因如此,自1965年3月18日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首次踏足太空,43度春秋過去,世界上依然只有美、俄兩國擁有完整的出艙行走技術和經驗。
然而,正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所說的一樣,在實現千年飛天夢想之路上大步前進的中華民族,有勇氣來迎接這樣的挑戰。
如果此次航天員出艙行走順利,下一步的神舟飛行就將進行航天器交會對接試驗,然後,就是開展具有一定應用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的空間實驗室的研製,再往後,就是長期有人值守的空間站……。
現實的輝煌,從來始於偉大的夢想。從漁船、計程車上的GPS全球定位導航儀到幾乎家家都有的衛星廣播電視,從氣象預報、信息網路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廣泛應用「太空文明」所帶來成果的時代
太空,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高度資源、微重力資源、超高真空資源、無限的能源和物質資源,而且為我們提供了廣袤無垠的空間資源,甚至能夠為我們開拓出無窮的生存空間,為我們創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是,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和開發才剛剛起步。即使我們順利實現了出艙行走的歷史性突破,無垠的宇宙依然有無數的奧秘等待著我們破譯。
光榮與夢想始終緊緊相連。作為最早產生飛天夢想的民族,還在餓著肚子的時候,就曾把「兩彈一星」的夢想變成了輝煌的現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輪空間探索熱潮已然興起的今天,中華民族用自己的飛天智慧造福人類的時代已經到來。
神舟七號,預祝你圓夢而歸。
Ⅹ 《神舟七號呢就叫神七,青春一號就叫。。。》什麼電影香港的
叫做紅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