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敦刻爾克電影故事原型是什麼 敦刻爾克大撤退真實歷史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語:Dunkirk Evacuation,法語: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西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雖然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此次撤離,標志著英國勢力撤出歐洲大陸,西歐除英國、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區落入德國之手。
納粹德國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西歐。當時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擁有147個師,300多萬軍隊,兵力與德國實力相當。但法國戰略呆板保守,且動員較為遲緩,只把希望寄託在他們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上,對德國宣而不戰。在德法邊境上,只有小規模的互射,沒有進行大的戰役,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戰爭」。
然而,德軍沒有攻打馬奇諾防線,他們首先攻打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並繞過馬奇諾防線從色當一帶渡河入法國。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不久又踏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1940年5月21日,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為海上退路。
形勢萬分危急,敦刻爾克港口是個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目標。如果四十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在德國炮火的強烈襲擊下,後果不堪設想。
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他們的計劃是力爭撤離三萬人。這支雜牌船隊就在這樣危險的情形下,在一個星期左右時間里,救出了三十三萬五千人。
⑵ 《敦刻爾克大撤退》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敦刻爾克大撤退》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17J_Q9fBkDfZVzYSM2gsgw
《敦刻爾克大撤退 Dunkirk》
導演: 無
編劇: 無、尼爾·麥凱、Lisa Osborne
主演: 提摩西·道爾頓、西蒙·拉塞爾·比爾、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類型: 劇情、紀錄片、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4-02-18(英國)
片長: 180分鍾
「三小時的苦難、絕望、英雄事跡與溷亂」…星期日時報英國在1940年5月極度瀕臨輸掉二次大戰,當在法國的英軍被擊敗到海岸地帶,英國的命懸而未決達十天之久…英國遠征軍企圖拯救被圍困在敦克爾克的四十萬大軍,儼然是史上最重大的海路撤退行動之一。當希特勒的軍隊出乎意料地從比利時 突圍,英國遠征軍隨即發現退路被切斷且被居優勢的德軍包圍。如果希特勒趁勝追擊,或是如果英國當時的新首相邱吉爾,聽從哈里法克斯爵士以及那些想要居中調停的人,戰爭將會立刻結束。反之,在這場軍事史上最輝煌的救援行動中,英國在十天之內成功撤出33萬8千人。節目對於代號」發電機行動」闡述獨特的觀點,以及透視整起行動的經過。真人實事配上檔桉影片、地圖與評述,以被圍官兵、奉命前往援救的人以及未被救出的人的角度,忠實重現震撼人心的故事。
⑶ 敦刻爾克行動和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部片嗎
不是,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部紀錄片。最近的敦刻爾克是諾蘭導演的電影,強推。
⑷ 敦刻爾克大行動和敦刻爾克是同一部電影嗎
不是的,完全是兩個電影
《敦刻爾克》是由辛克匹影業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業發行的戰爭懸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湯姆·哈迪、肯尼思·布拉納、馬克·里朗斯、哈里·斯泰爾斯、希里安·墨菲、菲恩·懷特海德等領銜主演。
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
本片於2017年7月21日在美國上映,9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敦刻爾克大撤退
2004年提摩西·道爾頓主演電影
1940年被德軍逼到敦刻爾克海岸的英法聯軍在重圍之下撤出大多數,實為軍事奇跡。
⑸ 敦刻爾克電影中為什麼最後那個飛行員不跳傘
因為錯過了跳傘的時機。
最後那個飛行員為了給岸上的士兵提供空中掩護,飛機一直盤旋在上空,直到沒有油料。
這個時候,高度不夠了,他沒辦法跳傘,並且他的飛機沒油了,只能迫降,迫降的時候,又要手動打開起落架,因此迫降到了德軍控制的灘頭,導致被捕。
劇情:
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
在陸地上,英國士兵湯米(芬恩·懷特海德飾)和亞歷克斯(哈里·斯泰爾斯飾)試圖逃離海灘,在轟炸中倖存;
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馬克·里朗斯飾)和他兒子及兒子朋友喬治(巴里·基奧漢飾)離開英國,想盡自己的力量在敦刻爾克拯救一些士兵,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希里安·墨菲飾);
在天空上,皇家空軍戰斗機飛行員法瑞爾(湯姆·哈迪飾)和柯林斯(傑克·勞登飾)駕駛噴火戰機試圖擊落正在轟炸敦刻爾克海灘的德國戰機。
⑹ 電影《敦刻爾克》主要講了什麼,海陸空戰爭有什麼歷史背景
作為反響一直很不錯的戰爭題材影片,《敦刻爾克》一經播出,就以高賣座率和高口碑呈現了雙贏之勢。其實,這部電影比較特別,影片里並沒有常規戰就爭片中的特定情節,它將重點放在戰爭所帶來的感覺,以及處於戰爭中人的感受。整體來看,《敦刻爾克》設置懸念很足,值得觀眾賞析!
在影片中,每一個人的感受都會被放大化,在鏡頭下被注視,反復放大。
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兩個士兵抬頭傷兵走過了長長的海灘,在開船之前,通過一條木板擠上了船。這個過程是緩慢的,讓觀眾都會有一種凝滯感。而這恰恰就是這部影片所刻畫的節奏與旋律,通過畫面和音效製造深入觀眾內心的視聽感受。
⑺ 電影《敦刻爾克》主講了什麼呀
電影《敦刻爾克》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在陸地上,英國士兵湯米(芬恩·懷特海德飾)和亞歷克斯(哈里·斯泰爾斯飾)試圖逃離海灘,在轟炸中倖存。
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馬克·里朗斯飾)和他兒子及兒子朋友喬治(巴里·基奧漢飾)離開英國,想盡自己的力量在敦刻爾克拯救一些士兵,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希里安·墨菲飾);在天空上,皇家空軍戰斗機飛行員法瑞爾(湯姆·哈迪飾)和柯林斯(傑克·勞登飾)駕駛噴火戰機試圖擊落正在轟炸敦刻爾克海灘的德國戰機。
影片評價:
該片用細節而不是英雄主義來打動觀眾,是一部飽含藝術的商業電影。全片場面壯觀但不空洞,其出色之處不僅在於其雄心與精美的拍攝,更在於編劇兼導演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在其情感細節中注入的很多心思。
該片沒有渲染暴力血腥的戰爭場面,以及刻意煽情等戰爭片套路。將焦點凝聚在心理變化和動作刻畫上,步步為營地加強緊張感。也沒有太多渲染個人英雄主義的主角視角,而是用全景式的畫面,紀錄式的鏡頭,真實呈現戰爭中命懸一線的群像。
⑻ 關於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有哪些
《敦刻爾克大撤退》《贖罪》
⑼ 敦刻爾克講的什麼故事 敦刻爾克歷史背景
英法盟軍在反擊失敗後,強化了敦刻爾克,從而足以延緩德軍包圍做出撤離。此外,德國最高統帥部在空軍總司令影響下,決定推遲進攻英法盟軍:因為空軍總司令認為,他們可以通過飛機投擲炸彈來阻止撤退和消滅英法盟軍。
在電影中,Tommy被德國軍隊趕到了海灘上,看到成千上位戰友站在海岸線旁邊。此時英國撤退面臨的問題就是,缺少運走士兵所需的可用船隻。
第二段敘事是三名RAF飛行員,他們負責護航敦刻爾克撤退任務。在電影中,地面上的人經常提到英國海軍和空軍沒有援助的情況,但英國首相更關心保留剩餘資源,從而能抵禦未來可能發生的德國軍隊入侵,不願意為成功撤退提供必要資源。初步撤退預計僅能救援3萬人。
第三段敘事是三名英國平民乘坐的小型私人遊艇,這是成千上萬駛往敦刻爾克,為撤退行動服務船中的一隻。無論是電影還是現實,這些船大多用於把人從海岸線運輸到停泊在英吉利海峽的大船上去,這是因為海岸線遭遇空襲破壞,大船無法安全入港停泊。
這些小船依然會面臨德國轟炸和海軍打擊的威脅,但它們毫無疑問是敦刻爾克撤退計劃的轉折點,使得30萬人(原計劃人數的十倍)撤退成功。電影《敦刻爾克》的三段敘事都是以歷史為基礎,並帶來了一些小的創新,但對普通觀眾來講,這並不應該是一種消遣。
《敦刻爾克》將撤退行動縮小到了三段敘事,但「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和失誤,讓盟軍在戰爭中早早陷入災難性失敗,導致歐洲西部因德國閃電戰的壓倒性力量,不可避免的走入衰落。
盡管有上千士兵在敦刻爾克地區周圍不斷的戰斗,但電影卻並未走出沙灘。在臭名昭著的帕拉迪絲大屠殺(Paradis Massacre)中,涉及到97名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被德國軍隊包圍,僅有2人最終倖存了下來。戰後,下達該命令的德國指揮官Fritz Knochlein被絞死。
另一個疏忽是對敦刻爾克平民的影響(雖然電影開始已處於戰爭時刻),由於害怕德國的轟炸和迫近的包圍,數以百萬計平民已經逃亡了。當敦刻爾克戰役於1940年6月4日結束時,大量英國供給品被留給了德國軍隊,數千名英國人的法國和比利時盟軍成為了囚徒。
英國軍隊的撤退,帶走了相當多英國對法國防線的支持。6月14日,巴黎被德國佔領,隨後法國和德國簽署了停戰協議。在政府遷往法國西南部後,總理保羅·雷諾提出了類似「敦刻爾克」的撤退行動,法國軍隊可遷都北非殖民地繼續與英國聯盟堅持抗德。但由於法國和德國簽署停戰協議,這一想法被法國政府放棄了。
對英國而言,「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次奇跡般地突破,一個鼓舞全國人民團結到一起的小小勝利。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其著名演講《我們要戰斗(We Shall Fight)》中稱其為「敦刻爾克精神」,該演講也堪稱二戰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講話。而直到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敦刻爾克大撤退四年之後,數百萬盟軍才通過諾曼底登陸,與德國一決雌雄。
《敦刻爾克》完全忽略了比利時、法國和德國的視角,只關注了英國撤離時的絕望。在《敦刻爾克》電影中,一個最令人困惑和不安的時刻包括了一名法國士兵,他似乎隱喻了英國腐敗的態度,以及敦刻爾克對整個法國的影響。
電影《敦刻爾克》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意在描述非常私人的,英國人在撤退高潮時的動機、經驗、態度和犧牲。電影做了一些小創新,主要是形勢范圍和英國皇家空軍的場景,其中包含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的一個特殊時刻看起來有點牽強。
不過電影《敦刻爾克》非常好的將觀眾籠罩到混亂、絕望和隔離氣氛中;展示了缺乏希望情況下人類精神令人震驚的靈活性。「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現代史最重要的生存故事之一,電影展示出的感情,和悲劇真相一樣值得尊敬:至少在規模縮小的范圍內,它為自己勾畫了輪廓。
在此前出爐的影評中,《敦刻爾克》爛番茄新鮮度為97%,Metacritic均分高達96分,IGN更是給予了9.5分的高分好評。IGN評價稱,《敦刻爾克》沒有刻意渲染戰爭的恐怖,而是通過較小規模的人員行動、震耳欲聾的沖突場景成功地向觀眾們全面展示了世界大戰的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