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那些票房大賣的電影真的賺錢么
票房只是一個方面,關鍵看投資多少,電影票房大約是實際投資額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1-2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3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㈡ 出品人和投資商是一回事嗎
出品人和投資商是一回事。
1、出品方即投資方,主要是指電影的出資方,它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個人。出品方負責影片製作前的市場調查,比如類似影片的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等等。出品方作為投資人是整部影片票房收益和版權收益的主要受益人。
2、發行方,電影拍攝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到影院去放映,發行方負責影片的宣傳、排檔期、購買廣告、跟院線簽約等,最後影片賣出票房,會分4%-6%的票房收益給發行方作為代理費用。
3、監制,就是監督影片的製作,也相當於是製片人,監制的主要作用就是負責維護出品方的利益的,協調出品方和製片方的關系。一些很受信賴的大導演都會同時監制多部影片。
4、院線,是一個管理公司,旗下有很多加盟的電影城,院線將影片和宣傳品發放到各個影院,負責電影的排片指導和影院的廣告位銷售等。他們的收入是按全年票房的2%-5%。影片放映完了,除了交稅費,60%的票房作為影院的收入,剩餘部分作為出品方和投資人的回報。
5、聯合出品是因為現在電影行業的發展速度突飛猛進,競爭也是愈加激烈,很少有靠一家公司來投資某部電影的,所以很多電影都是幾家公司同時參與出品和發行,這樣既相互整合了影視資源,又增加了電影高票房的成功率。
(2)電影票房大賣出品方最受益嗎擴展閱讀:
一般商業電影的製作,大致可分三個步驟:
1、前期拍攝工作,包括構思、故事撰寫、拍攝大綱、導演簽約、預算準備、劇本撰寫、拍攝地點、選角、製作團隊成員確定等。
2、拍攝應在導演的指導下進行,並由執行製片人就費用、拍攝進度和所有行政事宜進行監督。
3、拍攝後期工作,包括剪輯、配音、配樂、字幕設計、預告片製作和電影前期宣傳。
在拍攝過程中,導演需要有一個詳細的拍攝計劃,並制定拍攝順序,以便在不斷變化的燈光和演員主導的壓力下取得快速的進展。
在鏡頭和鏡頭的選擇、燈光的安排、剪輯和音樂的安排上,工作人員和導演要緊密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電影是一個群體的創作,也是導演在各種壓力下隱藏自己的視覺的藝術作品。
對私人製作的限制較少,製作方法由電影的類型(實驗電影、故事片或紀錄片)決定。或一份詳細的亞鏡清單,根據事先的拍攝意圖,盡可能地節省膠卷;還是無休止地尋找令人滿意的鏡頭,然後由編輯階段後明確上下文。這類電影最符合個人的創作慾望,更具有陶冶心靈、增強情感的功能。
參考資料:網路-電影製作
㈢ 國家扶持電影行業迅速發展,一部電影最大的收益方是誰
受益方就是投資人啊。
影視投資是近些年潛力最大能在影視行業獲利的重要部分之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影視市場越來越火熱,電影票房持續走高,國家對於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節節高升,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尤其是18年2月電影票房一舉打破世界單月最高紀錄100億,2017年度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500億元,2018年度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609億,中國電影票房已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長,增長速度超百分子50%,目前行業進10年 中最穩最快的高速發展行業.
四、分紅模式一部電影上映以後,一位投資者究竟可以分到多少錢?相信這是很多投資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電影公映結束後,影片背後投資方因此獲得怎樣的回報,這離不開兩大要素,一是票房收入,二是電影投資成本。其中,票房是進行票片分賬的基本要素。附電影票房分賬原則:0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0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03.電影院級院線為57%,而電影出品及資金投資入方大致收益為票房收入的33%—42%。
㈣ 請問一部電影的「出品方」「投資方」「發行方」分別是什麼意思他們分別負責什麼
電影的出品方即投資方,主要是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發行方就是電影拍好了需要向市場上推廣和宣傳的,以下是出品方和發行方具體的介紹:
影片的投資方,又稱出品方。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這部電影的版權、相應收益、周邊權益等都歸投資方所有,最主要的是票房的分成也是歸投資方所有。
2.發行方的工作就是去做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雖然這一部分很多是中數代簽)。還有體力活,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這些工作都是專業活,一邊製片公司不做(製片公司有發行業務的除外,當然大的製片公司現在都有發行業務)。發行方就做這些工作,賺票房分賬的錢,最後片子賣完了,投資方應得部分裡面,分一部分給發行方作為代理費。
聯合出品則是表示有多個出品人,出品人表示只有一個出品人。
出品和發行也是不一樣的,出品指的是電影的製作和投資,影片完成後,製片公司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發行指的是將影片推向市場的公司
一部電影的過程大概是:策劃-劇本-籌備-拍攝-後期-發行-上映。但其中過程中有很多重疊,比如發行有時候甚至從劇本或籌備就開始了。其中的XX方很多,大概在這幾個過程中,有的只是某個過程細分的工作單位。
拓展資料:一部電影還有重要的一個人物——製片人
製片人是代表出品人負責具體的電影、電視劇項目策劃、生產、發行等一系列經營活動的負責人,是影片生產的主持者、投資者或其代理人,是決定一個項目成敗的關鍵人物。從尋找適合的劇本開始,之後確認導演、主要的演員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員,接著去找投資人或者電影公司哪裡尋找投資,隨後才能開始拍攝影視劇。發掘了劇本,對影視劇做了初步的構想,提供了影視劇開發和製作的環境和資源,甚至是選擇導演。因此,製片人保留有對影視劇的最後的審判權。
今天起,電影管理工作劃入中共中央宣傳部 - 中國電影網
㈤ 一部電影的導演,製片人,出品人,編劇誰的地位高誰聽誰的電影票房大賣後誰得到更多經濟利益
在一部電影中沒有地位最高的人員,但是演員聽導演的,導演聽編劇的,更多利益的是出品人
㈥ 電影票房的收入都是導演賺的嗎
按照中國電影的票房分賬慣例,100元的票房,5元錢是要上繳的電影基金,上稅3.3元,剩下的91.7元,影院拿走47元,院線拿13元,製片方和發行商拿剩下的31.7元。
北美票房中,發行商可得約55%。導演收入有的是只拿片酬,有的另外加分紅。 望採納,謝謝。
㈦ 為什麼面向大眾投資者開放版權投資,電影收益真的有那麼高嗎
我覺得,這個是看個人而言的,而且對於一部影片的投資並不是意味著所有的電影只要進入電影院都能夠收獲到相應的成本,以及收回自己所投資的金額的。但是現在電影行業也對一些大眾的投資者開辟,也就意味著個人也可以投資一些電影,並且在最終分紅時就可以收取一些紅利,如果投資正確,那麼在最後的時候,他的投資成本就會翻倍,這也意味著對於一些懂得投資的人來說,這也是他們能夠獲得金錢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我覺得對於這些大眾投資人來說,在想要投資作出投資的決定之前,還是需要弄清市場的走向以及觀眾的審美水平,這是最重要的,而且我覺得,這種高回報或者說高額的投資,這也伴隨著高風險的概率。
㈧ 最近電影投資成熱門,那麼在電影影視投資中誰的獲益最大
當然是投資方的錢賺的最多,其次是導演,然後才是演員。這樣排序是因為一部電影的製作,首先是要找投資方,如果沒有人願意投資你拍的電影,你就沒錢開拍。畢竟在電影拍攝過程中需要很多的道具,這也要花錢。而且拍電影也要請工作人員和演員,這些都是一大筆的開銷。特別是科幻電影投資最多,很難找到投資人願意投錢給一個風險很高的科幻電影,畢竟很可能會賠錢。
但是最後電影上映以後,反響很好,除開電影的製作成本,他個人凈賺十多億,實在是讓大家眼紅。不過這都是他應該得到的,他的付出得到認可。還有今年暑假檔上映的《哪吒》,也收獲了很高的票房,投資方還不是很出名的,但因為眼光好,賺了很多。
㈨ 電影票房如何分紅,像戰狼這么高的票房誰受益最多
由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電影投資中來,大家都比較關心電影的票房是如何分紅的?像《戰狼2》的票房是56億,投資者是不是就能分到56億呢?並不是的,具體如何分賬如下:
總票房劃分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
㈩ 鄧超新片大賺,為何說最大的贏家是吳京
一部電影的從編劇,到拍攝,到最後成為影院上映的成品是需要很多很多人和很多很多精力去拍攝的,並不是說這部電影是我們看到的主演飾演的,就是主演的功勞最大。一部電影到成型是很負責的,首先,要編劇把劇本寫好,根據劇本的內容,導演進行指導拍攝。還要選景。還有找投資方,還要去布置場地,還要去購買道具等等。
而且吳京作為投資方,擔當的風險也是很大的,因為這部電影沒有上映之前,大家都不知道票房怎麼樣,都不知道觀眾是不是喜歡這部電影,通俗點說,這部電影投資了一個億,能不能把這一個億的票房給他賺回來這都是未知的,所以,投資方分紅最多,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