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為一的電影生涯
1931年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研究所學習,並參加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及美專劇團。因擅長拉二胡,被挑選為王人美演唱的影片插曲《漁光曲》配樂,這是其第一次接觸電影。
1934年後任藝華影片公司場記,新華影片公司演員、副導演。青年時期的王為一有著廣泛的藝術愛好。1932 年,他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從事油畫創作同時領導美專劇團。這期間,他和劇團的趙丹、徐韜等成為密友。
1932年秋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積極參加劇聯的演出和政治活動,因此被校方開除。他擅長拉二胡,曾為王人美演唱的《漁光曲》配樂。這是他第一次接觸電影工作。
1933年,王為一加入以聶耳為隊長的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隊當演奏員,與
聶耳一同參加中國左翼音樂家聯盟。聶耳本想利用「百代」樂隊進行民族音樂改革,灌錄唱片和對外演出。但半年後,資方卻要他們改學西洋樂器,灌錄舞會樂曲,聶耳憤而辭職,王為一也因支持聶耳而毅然離隊。王為一的父親喜歡電影、戲劇,並且結識鄭正秋、史東山等著名導演。
王為一失業之後,父親懇請史東山對他加以培養,史東山欣然答應,介紹他加入藝華影業公司,擔任場記。1934 年 10 月,由於王為一多年從事進步運動,國民黨反動派准備將其逮捕。王為一在其妹妹舉行的結婚宴會上,巧妙地擺脫了國民黨特務的盯梢乘船離開上海前往香港,到全球影片公司工作。
1935年底,王為一因感到在香港無所作為而回到上海,參加了上海業余劇人協會。1936 年,經史東山介紹,加入新華影業公司,在《狂歡之夜》《夜半歌聲》等影片中擔任角色。史東山很欣賞這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年輕人,在自己導演《青年進行曲》時提拔他為副導演。後因中共地下黨組織決定抽調一批藝術骨幹成立中國第一個規模較大的劇團——業余實驗劇團,王為一中斷了《青年進行曲》的拍攝而重返舞台,參加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月亮上升》、《太平天國》等劇的演出。
1937年抗戰爆發後,王為一積極參加了救亡演劇隊第三隊(後改為抗敵演劇隊一隊),輾轉跋涉,經由南京和長江各埠,到達武漢。在此期間,他編導了具有電影手法的大型活報劇《為自由和平而戰》,激勵廣大軍民的抗日意志,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武漢失陷後,他轉赴重慶,在中國電影製片廠擔任編導。
王為一和趙丹、徐韜、朱今明等深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論的影響嚮往著到莫斯科藝術劇院去學習。1939年夏,他們赴新疆開拓話劇工作,准備從新疆前往蘇聯學習,以期在抗戰後回到上海建立中國戲劇表演體系。不料,他們在新疆竟遭到軍閥盛世才逮捕,過了五年鐵窗生活。在中共地下黨和進步人士的營救下,直到抗戰勝利前夕他們才被釋放,回到重慶,繼續從事進步電影和戲劇活動。
抗戰勝利後,陽翰笙、蔡楚生、史東山等根據周恩來同志的指示,於1946年初回到上海,建立了黨所領導的進步電影基地——聯華影藝社(後合並為昆侖影業公司)。1947年初,王為一作為副導演,協助史東山完成了該公司的第一部影片——《八千里路雲和月》。為了表彰王為一的勞績,史東山特意在片頭字幕中將王為一的名字與自己的名字一起用同一號字並列在同一畫面上。影片以抗戰開始到抗戰勝利初期為背景,歌頌了以女大學生江玲玉、青年音樂家高禮彬為代表的救亡演劇隊員為祖國抗戰而出生入死的崇高精神,表現了他們在抗戰勝利後所經受的痛苦遭遇,揭露了以「接收大員」周家榮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利用抗戰大發「國難財」、「劫收財」的丑惡面目,及時提出了戰後人們最為關切的問題:八年的苦白吃了嗎?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尖銳的現實性而轟動了當時的中國影壇,受到觀眾和輿論界的熱烈贊揚,為戰後進步電影的創作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他和徐韜合作,導演了反映知識婦女反抗束縛,渴望自由——寓意人民要求解放的《關不住的春光》(歐陽予倩編劇)。評論界對影片的兩位新導演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整部影片的拍攝達到了「相當程度的渾成自然」。
1948年冬,解放戰爭迅速發展,白色恐怖日益嚴重。在黨組織的安排下,昆侖影業公司的主要創作領導者陽翰笙、蔡楚生、史東山等撤離上海,南下香港,籌建「南國」等影業公司,以便為「昆侖」准備後撤之路。不久,王為一也離開上海前往南國影業公司工作。
1949年夏,王為一獨立導演了「南國」公司的第一部粵語片——反映華南農民血淚生活及其覺醒和抗爭的《珠江淚》(蔡楚生監制、陳殘雲編劇)。以抗日戰爭勝利後廣東珠江岸邊的農村為背景,通過惡霸地主官仔貴的胡作非為,及大牛一家的遭遇,憤怒地控訴了封建勢力殘害農民的滔天罪行,揭露了國民黨政權的反動本質。在當時處於一片混亂的香港電影界,特別是在粵語片創作相當落後的情況下,《珠江淚》以其嚴肅的創作態度、鮮明的思想性和可貴的藝術成就而博得香港和內地觀眾的熱烈歡迎,被譽為「現實主義的粵語片的一個正確的、堅實的、全新的起點」,是「粵語片裡面的一個革命性的代表作」,「已替粵語電影的創作鋪開一條道路」。
在 1949—1955年全國優秀影片評獎大會上,該片獲得了榮譽獎。南國影業公司停辦後,王為一參加了司馬文森、洪遒、齊聞韶等人主持的、以合作社形式組成的五十年代影業公司。1950年他導演了這個公司的第一部影片——以知識分子為題材的《火鳳凰》。影片借鳳凰經過火的鍛煉,變成羽毛豐滿、光彩奪目的再生鳳凰的含義,表達了進步電影工作者迎接翻天覆地的新時代的喜悅心情。全國解放後不久,五十年代影業公司中的人員紛紛北上,留港的部分電影工作者改組機構,即成立了以此取名的鳳凰影業公司。
1951年,王為一回廣州參加珠江電影製片廠的籌建領導工作,兼任華南文藝學院戲劇部主任。1952年,珠影因故停止籌建,他先後調至北京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此期間,他導演了《山間鈴響馬幫來》、《椰林曲》、《鐵窗烈火》等影片。《鐵窗烈火》取材於解放前上海工人革命斗爭的真實史料,根據王孝和烈士的事跡,塑造了年輕的工人領袖——共產黨員張少華的英雄形象。影片真實地再現了1947年的時代氣氛,歌頌了以張少華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為人民而捨生忘死的崇高精神,揭露了以敵偽社會局長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在崩潰前瘋狂鎮壓人民的丑惡面目。對比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獲得了1958年頒發的全國優秀影片獎。
1958年,他回到再次進行籌建的珠江電影製片廠。次年,投入了與蔡楚生聯合導演《南海潮》的工作。他和蔡楚生一起,滿腔熱情地到富有斗爭歷史的漁港去體驗生活,收集素材;到海南島走訪,選擇外景。按照創作計劃,這部影片分為《漁鄉兒女斗爭史》和《天涯海角恩仇記》兩集。1963年,影片上集完成上映,它通過金喜、阿彩等人的悲歡離合,反映了從大革命到抗日戰爭時期廣東沿海漁民的苦難、覺醒和斗爭,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風格。
1963年,王為一還導演了粵語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珠江電影製片廠與香港鴻圖影業公司聯合攝制)。影片以一座破舊大樓中的七十二家房客的遭遇反映了舊社會的種種不公,諷刺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敗,歌頌了下層人民之間的互相同情和互相幫助。影片不乏喜劇笑料,同時也具有比較嚴肅的寫實風格。1965年,他又導演了兩部喜劇——根據湖南花鼓戲拍攝的《打銅鑼》和《補鍋》。
1966年,在林彪、「四人幫」橫行時期,王為一和其他正直的藝術家一樣橫遭迫害。粉碎「四人幫」以後,王為一以充沛的精力投入新的創作,導演了故事影片《藍天防線》和《一個美國飛行員》。前者以七十年代初尖銳復雜的國內外階級斗爭為背景,描寫東南沿海某城市軍民在國慶前夕粉碎敵人派遣軍用飛機低空潛入進行搔擾破壞的陰謀,歌頌了以指導員楊平為首的解放軍指戰員、民兵英勇搶救台灣漁民的崇高行為。後者表現抗日戰爭時期,一個來華助戰的美國飛行員不幸機毀人落,受到日寇和偽軍的追捕,新四軍游擊戰士和群眾捨生忘死救出飛行員;飛行員的思想也因此而發生變化,分辨了真假朋友,同新四軍戰士和群眾建立了真摯的友誼。影片情節曲折驚險而又富於生活的情趣,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1981年,王為一導演了根據歐陽山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三家巷》。
2012年9月29日,第21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在紹興舉行,王為一獲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Ⅱ 小時候看過不少香港50,60年代的電影,很懷念,誰能告訴我下載地址嗎,萬分感謝
大醉俠/ 五六十年代老電影昆侖山上一棵草(1962) 08-15
香港:雲海玉弓緣(1966) 08-15
曲劇:楊乃武與小白菜(1962) 08-15
香港:西廂記(1965) 08-15
香港:山歌戀 (1964) 08-15
游園驚夢(1956) 08-15
一貫害人道(1952) 08-15
湖南花鼓戲:打銅鑼、補鍋(1965) 07-18
香港:雷雨(1957) 07-18
滬劇:星星之火(1959年) 07-16
鋼琴伴唱《紅燈記》(1968) 07-16
眉戶劇:澗水東流(1961年) 07-16
紅旗歌 (1950) 07-16
鐵窗烈火(1958) 06-19
新的一課(1958年) 06-19
淮上人家(1954年) 06-19
走向新中國(1951年) 06-19
誰是兇手(1956年) 06-15
黃梅戲:女駙馬(1959) 05-27
評劇:小姑賢(1953) 05-27
閩劇:煉印(1955) 05-27
香港:金鷹(1964) 05-27
香港:大地兒女(1967) 05-27
戲曲片:陳三五娘(1957年) 05-27
京劇:洛神(1955) 05-27
香港:三笑(1963) 05-27
越劇:追魚(1959年) 05-24
草原雄鷹(1964年) 02-17
英雄島(1959年) 02-17
香港:畫皮(1965) 02-12
崑曲:十五貫(1956) 10-26
心連心(1958年) 10-26
一件提案[1954] 10-26
青雲曲(1959) 10-26
紅花遍地開(1960) 10-18
春燕展翅(1963) 10-18
霧海夜航(1957) 10-18
帥旗飄飄(1958) 10-18
小白兔(1954) 10-18
十三陵水庫暢想曲(1958) 10-18
母女教師(1957) 10-18
香港:空中小姐(1959) 10-18
鬼話(1951) 10-18
工地青年(1958) 10-18
暑假的禮物(1961) 10-17
春節大聯歡(1956) 09-16
軍歌嘹亮 (1965) 09-13
大浪淘沙(1966年) 09-13
海上神鷹(1959) 09-13
第一列快車(1958) 09-10
風行裡面有
Ⅲ 70後的朋友還記得觀看第一部電影是什麼片名嗎感受如何
雖然我是90後,可是我老爸四叔他們那一輩,也就是叔叔你們70後,在70後眼裡想必周潤發,這個身影不陌生吧,沒錯你已經猜到我要說什麼了
《上海灘》劇中黑色風衣,禮帽的形象想必不陌生吧,那個年代家裡有DVD不對准確的說是VCD,放個電影大家總會扎堆一塊,磕瓜子,喝茶,討論著,這個場面那個場面的,想想想都熱鬧。
《上海灘》是香港無線電視台出品的民國劇,由招振強、譚銳銘等執導,周潤發、趙雅芝、呂良偉等主演。
該劇以民國年間的上海為背景,描述了上海幫會內的人物情仇以及許文強與馮程程之間的愛情故事 。該劇於1980年在香港無線電視首播,1985年被引進中國內地播出 。1990年,香港無線電視舉辦「八十年代十大電視劇集」評選,《上海灘》名列第一位。
再來說一下觀後感吧,當時討論最多的就是許文強和啊娣。
關於許文強到底愛不愛阿娣。我想應該是愛的。結婚是不是報恩。有,但不完全是。他在香港的生活大概是全劇里戀愛腦唯一上線的時候,那對阿娣一系列的撩妹舉動打了觀眾一身血窟窿。其實我覺得這多少是編劇的鍋。也許是因為篇幅所限,上海的筆墨過多地落在各方勢力爾虞我詐上,留給偷得浮生半日閑的談情說愛太少了。但是文程之間偶爾的聊天,又能大概推斷出他倆相處的小片段。其精彩甜蜜的成分絕不比許文強和阿娣少,甚至因為馮程程本身的性格和她開放的思想,估計會更妙趣橫生一些。例如當著前男友面毫不避諱的吻別(心疼陳翰林兩秒鍾)。只是很可惜,沒演。所以,許文強在獨自一人回憶上海時光時,會露出那樣懷念,甜蜜,而遺憾的表情。有些愛情,可遇而不可求,他終究沒有那個幸運。
說到這里是不是腦海里又回憶起來了當時看電影時候的種種回憶。
最近又把這本經典劇作翻出來看。明明已經過去三十年,斑駁的影像,簡陋的布景,和當今時代的作品相比過於落後。可是每一幀膠片,卻一直閃爍在時光的河流里,從不曾褪色。
第一次完整看全劇是十多年前,雖然很是傷心,卻從不曾認真思考過裡面所表現出的人性。如今十多年過去,也許是閱歷變深,再看全劇,滿懷惆悵,久久無法釋懷。
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無論是許文強還是馮程程,他們都在那個時代的漩渦下不斷重復著無可奈何的痛苦。
打銅鑼補鍋,戴手銬的旅客,紅樓夢等等
第一部看的電影是《連體陰》
小學五年級看的,留下的印象可以說是很深刻的了。
和同學看的時候,大夏天的兩個單薄的身影抱在一起瑟瑟發抖。
在小區明媚的陽光里頭,時不時傳來兩個女生驚恐的尖叫,引起一大片人好奇的目光。
現在還記得那電影的情節。
最氣的是,有一次鬼跳出來的時候,同學她妹嫌棄我兩太吵,按下了暫停鍵。
畫面就卡在白衣女鬼血肉模糊的臉上……
嗯,後果是被樓下投訴了。
由於這部恐怖電影,我接下來的兩個月不敢一個人睡,連續一年無法面對鏡子。
又由於這部電影,我哥看《山村老屍》被嚇一驚一乍的時候,我淡定的評論這女鬼的長相一般般。
後來就沒去看過恐怖電影了,不敢作死。
回憶是一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不論出身農村還是城市的70後,相信兒時一定看過好多電影、電視劇。
出生農村80的我,回想兒時看電影的場景,現在都是記憶猶新,尤其是看露天電影,全村幾百人一起歡聚公社禮堂大院,那是多麼熱鬧的事情。
那時候,農村一個隊里只有一兩部黑白電視機,有電視的主人當然是全村人羨慕的對象,因為他是村子裡條件最好的人家。每天晚上,大家一起准時來到,小孩們都圍成扇形坐在電視機底下,大人都站在後排,里三層外三層,屋內沒有地方,只好站在門外或者透過窗戶看,每晚演兩集,有時候為了占個好位置,飯都顧不上吃,早早去搶位置,下面就來介紹這些兒時經典影視劇。
電視劇01、大俠霍元甲
這是83年看的第一部電視劇,也是國家引進的第一部香港電視劇。由黃元申和米雪主演,徐小明導演,該劇描述清末著名武術家霍元甲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他縱橫大江南北,以自己高超的武藝戰勝外國高手,為民爭氣,為國雪恥,大大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當《萬里長城永不倒》片頭歌曲響起,一句「昏睡百年」唱醒多少中國人,許多武打場面,都是實打實的真功夫,大家看的是如痴如醉。
電視劇02、射鵰英雄傳
83版《射鵰英雄傳》,播出時同樣是萬人空巷,看完後我們小孩還都編了順口溜:「射鵰英雄傳,楊康是壞蛋,黃蓉最美麗,郭靖大笨蛋」。這部電視劇聚集了TVB所有明星出演,大家都是本色出演,他們朔造了善良勇敢,大奸大惡的江湖人物,塑造俠骨柔情的武俠精神,這些角色都深入人心,裡面30多位龍套人員,現在都是一線大明星。
電視劇03、上海灘
1985年被大陸引進的《上海灘》,開頭一曲「浪奔、浪流,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頓時讓人熱血澎湃,其中周潤發飾演許文強,趙雅芝飾演馮程程,這一對香港金童玉女成就了這部電視劇,使這部電視劇至今都是無法逾越的經典。
你們的記憶是什麼呢?
70後80後經典的電視劇:我看的第一部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小時候有點幼稚的時候,看《新白娘子傳奇》感受頗多。怪法海多事,怪許仙糊塗,同情媚娘...「千年等一回」那首歌,也算是家喻戶曉。從此白娘子似乎也成了賢妻良母的代名詞,趙雅芝成為了永恆的古典第一美女。原來前世因緣定,莫怪今生總痴情,百年同修初心在,此生終不負卿卿!!!
《甜蜜蜜》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象花兒開在春風里,開在春風里……
每當這段再熟悉不過的音樂在耳畔響起時,我的眼前就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幕畫面:兩個青年男女共坐一輛自行車下班。男的在前面用力地蹬著車,女的則坐在後座上,一邊不經意地前後晃動著雙腿,一邊小聲哼著這首《甜蜜蜜》……這一幕看似平常,但卻又令人莫名心動——不錯,這正是電影《甜蜜蜜》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而那個男子就是黎小軍,女子則是李翹。
他們的故事是從1986年開始。那一年,來自內地的黎小軍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單純的夢想來到了香港。他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而後在麥當勞快餐廳邂逅的那個叫李翹的女服務員,正是之前在來港列車上與他背對而坐、抵頭而眠卻又素未謀面的同車人;而李翹呢,只怕更不會想到,這個在見面之初令自己一心只想從其身上占點便宜、撈點好處的單純男子會成為自己一生中的最愛,而且這樣一段情緣,竟會牽牽扯扯、兜兜轉轉長達十年之久。或許,這就是人們長說的緣分。
然而如果暫時先拋開這所謂的「緣分」不談,只看他二人的感情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相識還是相愛,也無論是分離還是重逢,這一路走來,雖然二人之間分分合合變故不斷,但也不見得有多麼的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他和她,只是紅塵俗世里的一對再普通不過的青年男女,只所以會產生感情,說到底亦不過是因為寂寞。
來到香港這個物慾橫流的現代化大都市的人,無論是單純善良如黎小軍,還是精明現實如李翹,對於未來,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與憧憬,然而在香港的生活並非他們來之前想像中那般容易。
現實的殘酷、競爭的激烈、人情的淡漠、物質的匱乏……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們倍感壓力,且缺乏安全感,甚至有時連明天會怎麼樣都不知道……面對如此復雜的「內憂外患」,人的內心會非常容易感到空虛和寂寞,亦會情不自禁地渴望來自他人的關懷與慰藉。或許正是因為如此,黎小軍與李翹在交往之初時,他才會在明知後者經常占他便宜的情況下,依舊選擇睜隻眼閉隻眼,其目的就是不想失去他這個在香港唯一的一個「朋友」;而李翹亦是如此,雖然她表面上精明堅強,但本質亦不過是一柔弱女子。獨自一人身處異鄉,她甚至比黎小軍更渴望依靠與溫暖,因此兩個孤寂的人在同甘共苦、相濡與沫的過程中越走越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年宵節那天晚上的生意失敗多少成為了二人復雜 情感 迸發的導火索,他們最終發生了關系。
——這算是愛情嗎?或許此時還不能完全算,但情根已在不知不覺中在兩人心裡悄然深種。不過這二人卻一直不肯、不願去面對自己真實的感情,而只是以 「好朋友」的名義繼續保持交往,且互相依靠。究其原因,是他們不甘心因為這樣一段愛情而放棄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黎小軍同志,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為了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我。」——李翹的一句話為他們之前種種矛盾的行為作了最好的詮釋。黎小軍的理想是能接遠在家鄉的未婚妻小婷來港團聚、完婚,而李翹亦時刻謹記自己來香港是為了發大財返鄉鄉蓋屋,並且做一個真正的香港人。道不同,不相為謀。因此在他們分別意識到自己已無法再繼續自欺欺人下去,而兩人的目標又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黯然分手。
他們也想就此斬斷情絲,一切從頭來過。於是他們很長一段時間不再聯絡,身邊也終於有了各自名正言順的愛人……種種努力都嘗試過了,可到頭來,心中想著念著的卻始終還是對方。
終於明白了自己心中的真愛,終於不想再繼續欺騙自己的感情,所以在那夜纏綿過後,他們坦然承認了自己的「失敗」,並勇敢正視自己內心真實 情感 ,對未來均做出了堅定的抉擇。
如果不是因為豹哥突然出事,這個故事或許就該在此圓滿地落下帷幕,但好事從來就多磨,於是碼頭意外一別,咫尺轉眼又成天涯。
李翹的選擇倒也罷了,畢竟在當時的情況下,無論是出於 情感 還是道義,她都無法棄豹哥於不顧;而平時里多少顯得有點窩囊的黎小軍卻在那時卻表現出了一個男人少有的堅持與誠信。無論是碼頭的痴痴等待,還是之後與小婷的毅然離婚,其實都是為了兌現曾在李翹面前許下的諾言。
而後在分離的那些日子裡,即使身處陌生的異國他鄉,無論日子過得有多麼的忙碌,想必黎小軍都不曾忘記那個叫作李翹的女子。因為彼此的生命曾經交集,身體里也滲透了對方的熟悉氣息,記憶深處那段在香港艱難打拚的如煙往事里,有他們曾共同擁有過的最純粹熱切的愛情回憶。
而李翹呢,雖然最愛的人不在身旁,但那種中國傳統女性「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隨遇而安的觀念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果不是豹哥突遭意外,客死異鄉,她應該會心甘情願地跟著那個同黎小軍一樣深愛著她的男人相伴終老。然而命運卻再次跟她開了一個玩笑……
多年以後,歷經滄桑的二人兜兜轉轉,終於因為那首鄧麗君的老調情歌《甜蜜蜜》再次邂逅於異鄉的街頭。當那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時,當那不經意間轉身,四目悄然相接時,電光石火之間,時間彷彿凝滯,一切亦真亦幻,恍如隔世——
熒幕下,不知有多少觀眾曾為這一幕唏噓不已,感慨萬千,然而電影中的有情人雖然終能再度聚首,可現實中的我們呢——要知道,我不是黎小軍,你也不是李翹,即使彼此曾經刻骨銘心地愛過,但一旦放開了對方的手,不會有一首輕飄飄暖洋洋的《甜蜜蜜》讓我們多年後再度邂逅於街頭。
緣,固然妙不可言,但現實中的愛情卻往往沒那麼浪漫。一部《甜蜜蜜》是一場光影交織的甜蜜美夢,夢中不是身是客的我們可以一晌貪歡,但到了夢醒時分時,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本人77年的,印象里看的第一部電影好像是印度的《大篷車》,又好像是國產的《喜盈門》,這個真的記不清了。
這兩部影片都是我很小的時候看的,當時我就是那種在影院里哭鬧的熊孩子,因為根本看不懂(這是後來我媽跟我說的~)。記得上小學之後,不知什麼原因纏著我媽給我買了《大篷車》的小人書(不知道啥是小人書的小盆友可以自行網路),通過這本書我才大概了解了這部電影到底說的是啥。至於《喜盈門》,說實話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它的故事內容~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我是英年早肥,不定期更新影視, 娛樂 及 游戲 資訊。有喜歡的朋友,歡迎大家點擊關注!
露天電影院[捂臉]一般看得最多的是學校,每年夏天五六月至少有2場露天電影。在學校的操場上,穿著短袖短褲看電影。正值盛夏,蚊子特別多,看場電影,被蚊子叮了一身都是紅點點。那時候最喜歡看《少林寺》,那時為了看電影,課後都不休息就為了能做完作業好好看電影。
戴手銬的旅客、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絕對不是少林寺
Ⅳ 小神鷹的個人作品
小神鷹,原名梁錦麟,1939年生,佛山順德杏壇人,國家一級演員、粵劇表演藝術家。他從小跟從父親學戲,也曾得梁蔭棠指點,從行當上講,他受著名粵劇小生呂玉郎影響,素以小生應工,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自成一派,唱腔上剛柔並濟,表演上能文能武,有「玉面金喉」之美譽。《補鍋》、《風雪卑田院》、《周瑜歸天》等作品深受海內外觀眾歡迎,成為小神鷹的代表劇目。
《補鍋》從補鍋仔到補鍋佬1965年,中南區戲劇觀摩演出在廣州舉行,湖南參加調演的就是《打銅鑼》和《補鍋》。當時這兩個摺子戲很獲好評,珠江電影製片廠還拍攝了同名彩色戲曲片。之後這兩部花鼓戲參加了全國調演,各地都紛紛移植成本地劇種,廣東粵劇院也將其改編成粵劇。
廣州有句俗語叫做「補鑊唔見枳」,舊時廣州、佛山等地常有人走街串巷替人補鍋。從俗語可見,補鍋在廣州佛山等地也是常見的職業,所以從花鼓戲改編的《補鍋》一出戲相當本土化,由小神鷹出演主角補鍋仔,同樣一炮而紅。
小戲《補鍋》主要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養豬能手劉大娘,瞧不起補鍋這一行業,她怕女兒嫁給「黑口黑面」的補鍋仔,女兒偏偏找了個補鍋的對象小聰。小神鷹扮演的小聰外形俊朗,唱腔優美,而且台詞琅琅上口,那時候每到演出之時,每當他唱出一句時,台下觀眾都會齊聲應唱。
《風雪卑田院》一出戲連演幾百場
《風雪卑田院》是一出傳統粵劇,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小神鷹扮演戲中的鄭元和,曾經創下連演幾百場的記錄,一出戲能夠連演這么久並非易事,也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風雪卑田院》講述的是傳統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世家公子鄭元和進京應試,迷戀名妓李亞仙,結果豐盛盤纏被鴇母騙盡,淪落街頭。只好以為出喪人家唱輓歌為生。其父鄭公弼上京尋子,路遇元和,怒其玷辱家聲,欲殺於棒下。結果元和為老乞丐張三所救,棲身乞丐們生活的卑田院中,有一天,風雪交加,李亞仙找到鄭元和,共訴衷曲,再續前盟,亞仙傾盡私蓄贖身,與元和雙棲。在這出戲里,小神鷹比較全面地發揮了小生的唱念功夫,唱腔曲折動人,把一個曲折回轉的愛情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
《刁蠻公主》醜行改小武,巧勝野蠻女友
《刁蠻公主戇駙馬》本來是藝術大師馬師曾的首本名劇,講述了皇帝女鳳霞公主與主帥孟飛雄一段愛情故事,西戎北狄借口鳳霞公主嘲笑他們的兩個使臣駝背跛足,而興兵侵犯中原。鳳霞公主聰明秀麗,深為帝後嬌縱,金殿上更是唇槍舌劍自辯,不但折服了兩員俘將,更使孟飛雄傾心,公主亦愛孟飛雄氣宇軒昂,帝後於是許婚。小神鷹在選排這個戲時,別出心裁,加入了不少自己對戲的體會,比如他一改醜行的表演,加入了小武的戲路,只是在某些場合,例如與公主洞房戲,用丑生的表演手段活躍舞台氣氛。小神鷹塑造的孟飛雄一改戇態,而強化了他作為得勝回朝的元帥的英姿,孟飛雄「既威武堅毅,又爽直風趣」使整出戲生動有趣,堪稱粵劇版的《我的野蠻女友》。
《錦傘夫人》現代古裝戲拓新戲路
《錦傘夫人》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嶺南的歷史故事。俚族大首領冼夫人(冼英)是我國南北朝年代嶺南俚族的大首領,她破例與漢宮——高涼太守馮寶聯婚,使俚人世居的高涼山逐漸富庶安寧。誰料高州刺史李陽紇陰謀裂土分疆,利用俚族峒主芒宣的弱點挑起民族矛盾,並企圖拉攏冼英合兵反叛割據嶺南,遭冼英拒絕。後來,李陽紇為迫使冼英屈服,竟將冼英的愛子劫為人質,在緊急關頭,冼英摒去哀思,舍子平叛,穩定了嶺南大局,為堅持民族團結建立了不朽功勛。在這出戲中,小神鷹扮演峒主芒宣,這是一個情感變化相當豐富的角色,從一開始的支持分裂到最後的與冼夫人站在一邊,他在這出大戲中將這個少數民族青年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得相當充分。
Ⅳ 誰知道國產的所有老電影的名字
三四十年代
001哀樂中年(1948)
002八千里路雲和月(1947)
003白衣戰士(1949)
004表(1949)
005長恨天(1942)
006長相思(1946)
007乘龍快婿(1947)
008春(1942)
009春蠶(1933)
010大團圓(1948)
011都市風光(江青主演)(1935)
012二百五小傳(1949)
013風雨江南(1949)
014風雲兒女(1935)
015歌女之歌(1948)
016各有千秋 (1947)
017 孤城烈女(1936)
018光芒萬丈(1949)
019紅樓夢(周璇主演)(1944)
020 花外流鶯(1948)
021 還鄉日記 (1947)
022回到自己隊伍來(1949)
023 混江龍李俊(1940)
024家(1941)
025狼山喋血記(江青主演)(1936)
026浪淘沙 (1936)
027 勞工之愛情(1922)
028麗人行(1949)
029留下他打老蔣吧(1948)
030馬路天使(1937)
031莫負青春(1949)
032 母親(1949)
033母與子(1947)
034木蘭從軍(1939)
035南國之春(1932)
036怕老婆(1929)
037橋(1949)
038 清宮秘史(1948)
039情海重吻(1929)
040秋海棠 (1943)
041如此繁華(1937)
042塞上風雲(1942)
043三毛流浪記 (1949)
044 神女 (1934)
045 生死恨 (1948)
046十字街頭(1937)
047松花江上(1947)
048太太萬歲(1947)
049體育皇後(1934)
050天倫(1935)
051 天堂春夢 (1947)
052 鐵扇公主(1941)
053王老五(江青主演)(1937)
054烏鴉與麻雀(1949)
055無形的戰線(1949)
056武則天 (1939)
057希望在人間(1949)
058小城之春 (1948)
059新舊上海(1936)
060新女性(1934)
061壓歲錢(1935)
062遙遠的愛(1947)
063夜半歌聲(1937)
064一剪梅(1931)
065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
066迎春花(1942)
067游擊進行曲 (1941)
068漁光曲(1934)
069漁家女(1943)
070脂粉市場(1933)
071壯志凌雲(1936) 五十年代! 001白毛女(1950 )
002白求恩大夫(1954)
003寶山之歌 (1958)
004保衛勝利果實(1950)
005暴風中的雄鷹(1957)
006邊寨烽火(1957)
007冰上姐妹 [1959]
008不拘小節的人(1956)
009布穀鳥又叫了 (1958)
010草原晨曲 (1959)
011草原上的人們 (1953)
012長虹號起義(1958年)
013長空比翼(1958)
014朝霞(1959)
015船廠追蹤(1959)
016春風吹到諾敏河 (1954)
017春節大聯歡(1956)
018春雷 (1958)
019大地重光(1950)
020黨的女兒(1958)
021地下航(1959)
022地下尖兵(1957)
023地下少先隊(1959)
024董存瑞(1955)
025渡江偵察記(1954)
026兒女親事(1950)
027方珍珠 (1952)
028飛越天險(1959)
029汾水長流(1956)
030風從東方來(1958)
031風箏(1958)
032鳳凰之歌(1957)
033腐蝕(1950)
034復試 (1957)
035鋼鐵戰士(1950)
036高歌猛進(1950)
037哥哥和妹妹(1956)
038工地青年(1958)
039古剎鍾聲(1958)
040關不住(1956)
041鬼話 (1951)
042貴妃醉酒(1956)
043國慶十點鍾(1956)
044海魂(1957年)
045海上神鷹 (1959)
046海鷹(1959)
047和平保衛者(1950年)
048紅孩子(1958)
049紅色的種子(1958)
050紅霞(1958)
051湖上的斗爭(1955年)
052虎穴追蹤(1956)
053護士日記(1953)
054花好月圓(1958)
055花木蘭(豫劇)(1956)
056畫中人(1958)
057患難之交(1958)
058回民支隊(1959)
059雞毛信(1954)
060激戰前夜(1957)
061寂靜的山林(1957)
062家(1956)
063腳印 (1955)
064今天我休息(1959)
065空中小姐(1959)
066快馬加鞭(1958)
067礦燈(1959)
068蘭蘭和冬冬(1958)
069狼牙山五壯士
我也說一句
024打銅鑼_補鍋(1965)
025大浪淘沙(1962)
026大鬧天宮(1964)
027盜劍(1967)
028地道戰(1965)
029地雷戰(1962)
030東方紅(大型音樂舞蹈史詩)(1966)
031東風第一枝(1960)
032東進序曲(1962)
033獨立大隊(1964)
034渡江探險(1958)
035奪印(1963)
036鄂爾多斯風暴 (1962年)
037飛刀華(1963)
038分水嶺(1964年)
039豐收之後(1964)
040風雪大別山 (1961)
041烽火列車(1960)
042哥倆好(1962)
043**家庭(1960)
044跟蹤追擊(1963)
045耕雲播雨(1960)
046豪俠傳(1969)
047紅河激浪(1963)
048紅花遍地開(1960)
049紅樓夢 (1962)
050紅旗譜 (1960)
051紅日(1963)
052紅色背簍 (1965)
053紅色娘子軍(1961)
054紅珊瑚(1961)
055紅石鍾聲(1965)
056紅鷹展翅(1960年)
057洪湖赤衛隊(1961)
058花為媒(評劇)(1963)
059畫皮(1965)
060槐樹庄(1962)
061慧眼丹心 (1960)
062嘉陵江邊(1960)
063甲午風雲(1962)
064箭桿河邊 (1964)
065金鷹(1964)
066錦上添花(1962)
067景頗姑娘(1965)
068柯山紅日(1960)
069枯木逢春(1961)
070苦菜花(1965)
071昆侖山上一棵草(1962)
072昆侖鐵騎(1960)
073雷鋒(1964)
074李雙雙(1962)
075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
076兩家人(1963)
077燎原(1962)
078烈火中永生(1965)
079林海雪原(1960)
080劉三姐(1960)
081柳毅傳書(越劇)(1962)
082龍馬精神(1965)
083爐火正紅(1962)
084馬蘭花(1960)
085馬戲團的新節目(1961)
086滿意不滿意(1963)
087煤店新工人(1965)
088勐壠沙 (1960)
089秘密圖紙(1965)
090摩雅傣(1960)
091魔術師的奇遇(1962)
092南北和 (1960)
093霓虹燈下的哨兵(1964)
094逆風千里 (1964)
095年青的一代(1965年)
096牛郎織女 (1964)
097農奴(1963)
098怒潮(1963)
099女飛行員 (1966)
100女理發師(1962)
101女跳水隊員(1964)
102七十二家房客(1963)
103七天七夜(1962)
104奇襲(1960)
105千萬不要忘記(1964)
106羌笛頌(1960)
107青年魯班(1964)
108青山戀(1964年)
109青松嶺 (1965)
110情深似海(1960)
111球迷(1963)
112三八線上(1960)
113三進山城(1965)
114三看御妹劉金定(香港)(1962)
115三笑(1964)
116三笑(香港)(1969)
117山村會計 (1965)
118山村姐妹(1965)
119山歌戀 (1964)
120生命的火花(1962)
121十二次列車 (1960)
122暑假的禮物(1961)
123水手長的故事(1963)
124太陽剛剛出山(1960)
125桃花扇(1963)
126特快列車 (1965)
127體育皇後(1961)
128天山的紅花(1964年)
129天天向上(1966)
130鐵道衛士(1960)
131停戰以後(1962)
132突破烏江(1961)
133王老虎搶親(1961)
134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1961)
135溫柔鄉 (1960)
136舞台姐妹(1965)
137西廂記(香港)(1965)
138小兵張嘎(1963)
139小二黑結婚(1964)
140小鈴鐺(1964)
141延安游擊隊(1961)
142雁鴻嶺下 (1966)
143楊門女將(1960)
144楊乃武與小白菜(1962)
145野火春風斗古城(1963)
146野豬林(1963)
147一顆紅心(1965)
148英雄兒女(1964)
149英雄坦克手 (1962)
150英雄小八路(1961)
151雲海玉弓緣(1966)
152雲中落綉鞋(越劇)(1961)
153早春二月 (1963)
154抓壯丁(1963)
155追魂鏢(1968)
156自有後來人(1963年) 七十年代! 001阿夏河的秘密(1976)
002阿勇(1975)
Ⅵ 求打銅鑼(1965)鍾宜諄,李谷一,彭復光主演的高清視頻免費觀看資源
《打銅鑼》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RkZS6_z3lwUfmoT5O2NkMw
導演:王為一
編劇:唐周/徐淑華/李果仁
主演:鍾宜諄/李谷一/彭復光/凌國康/李小嘉
類型:戲曲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片長:85分鍾
又名:補鍋該片講述《補鍋打銅鑼》由《打鋼鑼》、《補鍋》兩劇組成。前者寫收成季節,生產隊派蔡九打鑼通知各戶關好雞鴨,不要放它們出來吃隊里的穀子。林大娘明知故犯,蔡九對之進行教育,使她認識錯誤。後者寫劉大娘對補鍋行業缺乏正確認識,不願將女兒嫁給補鍋匠,後經事實教育,提高了認識。
Ⅶ 66年到73年拍過一些什麼電影
這段時間大陸沒有電影,只有八部樣板戲。
Ⅷ 怎樣才能下到花鼓戲電影《打銅鑼補鍋》
正在發送,請查收採納。衷心祝願聽戲愉快,天天開心,事事如意!
如覺得好,請及時下載,及時採納為滿意答案,進你的知道,進你的提問,一步一步做就行了,一分鍾搞定。謝謝
Ⅸ 李谷一一婚嫁金鐵霖,二婚嫁肖卓能,當初她和金鐵霖是因為什麼離婚的呢
1968年,24歲的李谷一嫁給了28歲的金鐵霖,然而二人一直不能生育,所以兩個人離婚了。
離婚後李谷一嫁給了開國元勛肖勁光之子肖卓能,並生下一女;而金鐵霖則娶了小他20歲的馬秋華,也產下一子。
如今,76歲的李谷一在女兒的陪伴下,已逐漸走出喪夫之痛,生活再度充滿了陽光。只是,有一點小編始終想不明白,她與前夫在一起時,一直不能生育,但二人分開各組家庭後,又雙雙生下了孩子。
那麼,當初的「不育」,問題究竟在哪裡呢?哪個環節出了差錯?您在生活中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Ⅹ 我在百度上找到了一段視頻,叫做:打銅鑼補鍋,我要怎麼下載下來啊,可不可以下載到手機里呢
下載視頻的方法有好幾種..自己電腦上安裝下載軟體.如迅雷或碩鼠都行..用他們直接下載網頁的視頻..下載到手機里..要多做一步轉碼..手機支持播放的格式是mp4和3GP 要把視頻轉換成這兩個格式..碩鼠軟體自己身就攜帶轉換格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