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凡達作為第一部在國內上映的3D電影,都有哪些成就
自春節以來,內地的單日票房冠軍已被《你好,李煥英》佔用。接下來幾周的幾家醫院的新電影,無論是《貓和老鼠》還是《尋龍傳說》,它是平的,它總是無法搖晃李華玲的一天。票房冠軍職位。
最初,3月內的內地醫院線是如此平坦。
結果,超大件即將到來。
這是重新映射版本《阿凡達》。
在《阿凡達》的末尾,有更多的牛x?
《阿凡達》從這個消息中仔細突然突然,並在周五正式發布,沒有一周。
11年後,我們將重點關注《阿凡達》,除了該技術仍未落後。
相反,更多的關注將會擔心,它會覺得這樣一個故事是很多熟悉的陰影。然而,人們仍然有一個情緒化,切割,並且有幾個興奮和血液沸騰的時刻。在最終分析中,它是一位高級常規。
當然,這幾年也是各種各樣的變化,讓我們甚至想看到它。
那些在電影中發言的人和自然關系,尊重自然和敬畏,具有自然的通信,能量流動。
包括你只是借用自然和獵物的能量,最後你離開了這個世界,也將能源留給大自然。
無盡,自然循環的概念仍然相當。
最後,隨著《阿凡達》的重新繪曲,我也可以重新找到一年的大量電影記憶,非常好。
因此,圖像與記憶混合。看著那些圖像,很多記憶都來了。
最新消息是《指環王》 Trilog也仍然存在,它是一個4K版本。
沒有偶然,它應該在4月份發布。
坦率地說,如果感情。我的《指環王》的感受可能遠遠超過《阿凡達》.是否是行動者,地塊,場景,特別是大軍隊的戰斗,這是一個美妙,華麗的,並擊中腸道。
那時,我真的不得不住在電影院里。
㈡ 動畫產業市場調研報告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瓶頸
1.原創能力不足
動漫作為一種流行藝術推廣到大眾生活中並不成功,還只是局限在一種「小眾」藝術中。
因為種種的原因,國內的動漫企業都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課題,基於目前國內動漫市場的不成熟,產業鏈的不完善,完全靠原創動畫維持生計的動漫企業幾乎沒有,一些較有知名度的比較大的動漫企業基本上都是依靠國外加工來維持基本的生存,而一些中小型的動漫企業甚至動漫工作室都是靠這些大公司的「外包」來維持生存,而往往正是這樣的中小型動漫企業和工作室因為其體制簡單,結構合理,「體態輕盈」,才有更大的熱忱和願望去提升中國的原創動漫水平,但是也正是因為其能量不足,後續疲弱,導致很多優秀的創意和策劃胎死腹中。這樣就導致了一種惡性循環,大型的動漫企業有能力而因為要維持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而不願去做原創而局限在加工階段,而有意向去做原創的動漫企業因為能力不足,資金匱乏而做不出真正的原創從而只能投向加工來維持生存,始終無法掙脫加工的桎梏來開創自己的原創產品從而發展中國自己的民族文化。
2.觀念意識落後
動漫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始終擺脫不了社會意識的強烈影響,不但老把動漫視作教育工具,還局限於為青少年創作。
很多人依然停留在「動漫就是給小孩看的動畫片」的階段,把動漫產品當作一種教育產品而不是一種消費產品,過分的強調了動漫產品的思想性,而忽略了其娛樂性帶來的潛力巨大的商品價值。認為去關注這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就是玩物喪志。動漫產品是不是「玩物」且不必討論,而「喪志」和是否「玩物」之間根本就沒有必然的聯系。
動漫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具有文化產品的一切特點和優勢,可以向各個領域進行滲透。動漫應該是文化的表現工具,它應該服務於民族文化的發展戰略,它應該成為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巨大助力,其表現的內容合適與否,和動漫產業本身無關,動漫更不是讓孩子「玩物喪志」的洪水猛獸。時代在不斷發展,動漫產業的內容合適與否,不應該由社會固有的意識來左右,而是由市場,由其是否服從於民族文化發展的潮流來決定。
3.盜版
盜版嚴重,極大的影響了創作的熱情。
動漫產品普遍製作周期長,資金投入大,特別是原創動漫,一個優秀的原創動漫產品往往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前期策劃,而資金投入動輒百萬甚至千萬,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後,往往因為盜版的猖獗而導致幾年的努力付諸流水。正是這一點,導致力大量的動漫企業不敢輕易的投入原創動漫市場。
4.機制不完善
競爭機制不完善、市場動作能力不大。因為動漫產業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行業運作模式都是處於摸索階段,資金投入和收益之間缺乏合理有效的評測手段。政策和市場運作不能緊密的結合起來,出現政府有意扶持卻不知從何入手,政府機構不了解動漫市場的運作情況,而實際參與到市場運作的企業因為不能第一時間得到相關政策的解讀信息,而在市場盲目打轉到情況。
不過,我們可喜的看到,隨著政府對動漫產業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相關扶持政策的不斷出台,動漫協會的成立,動漫產業論壇的不斷開辦,政府和企業正越來越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做一個形象的比喻,政府就像火車的鐵軌和調度,負責政策的指引和總體的控制協調,動漫協會就像火車頭,動漫企業就像各節車廂,整個動漫產業就在動漫協會的牽頭下,在政府的扶持指引和控制協調下,不斷提速。
5.人才匱乏
中國動漫人才缺口較大,去年就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動畫人才缺15萬人」。動漫從業人員的匱乏也直接導致了原創動漫無法發展。
這是第七篇·你一篇篇看吧·
㈢ 電影的需求與價格分析
北美市場是全球電影市場的核心區域,2020年雖受疫情影響較大,但對全球電影市場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北美作為全球電影行業的風向標,對北美地區的分析能一定程度上反應全球的市場情況。
需求:
——2020年美國觀影人次驟降81%
在觀影人次方面,2011-2019年美國電影觀影人次總體維持在13億次左右,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美國的總觀影人次僅有2.4億人次,較2019年下降了81%。
2020全球范圍內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的電影行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電影的上映數量與觀影人次均有大幅度下滑。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㈣ 電影業的發展需要什麼因素的推動
一、製片、發行、放映業之間的矛盾突出
眾所周知,中國電影業的改革已進入關鍵時期,電影體制改革進入攻關階段,已經觸及到原有的利益分配和權力格局改變的關鍵時期。近年來,電影製片、發行、放映業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在某種意義上,電影業已成為整個文化產業改革的先行者,但是,改革的進程並不順利,離電影業發展的需要還有較大的距離。業內有識之士已認識到,中國電影發展正面臨著體制尚不完善,良性機制還沒形成,投資方式有待優化,中介體制梗阻不少,優秀節目依然短缺,捐稅負擔仍是過重,競爭還很不平等等問題。
這諸多矛盾未能解決,主要的問題在於,對電影的管理還是處於有待於進一步規范的狀態,電影市場依然是無序和雜亂。此前,中國電影行業一直以影片發行為紐帶來貫穿整個行業,但由於各級發行公司是按照行政區域設置的,各級發行、放映單位分別屬於各級政府管轄,這不可避免形成了不同的隸屬關系,特別是利益機制。行政區域和電影企業的自我利益保護機制阻礙了電影市場機制的良性運行。比如,市、縣電影行業的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現狀一直在嚴重製約著電影事業的發展和電影經濟的正常發展。這些狀況的集中表現就是最近的發行商與院線分賬比例的矛盾,
上月,中影、博納、星美、光線、華誼五大電影發行公司向院線發出通知,要求賀歲檔9部電影分賬比例不低於45%。大家都知道,電影票房的分賬,就是製片公司、院線公司、發行公司、影院一起分凈票房,即在總票房扣除電影專項基金和稅費後的票房收入之後進行分賬。通常,凈票房占總票房的9成多,參與分賬的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共同分享凈票房的大約43%,院線和影院分凈票房的57%。這回,製片方和發行方主動出擊了,要求分賬比例提高2%。上述5家公司,是既製作又發行,他們要求從院線那邊多爭得兩個百分點。說來,這也是有點道理,原來是鼓勵電影下游發展,支持影院建設,可是現在電影銀幕躍進式進展,上游製片、發行行業有些困難,想多掙得2%,假設中國電影年票房為150億,2%是3億元,對於重點電影企業來說,也不算多。
可是,在下游院線看來,這百分之二,是被白搶去的,你盈利,我損失,對於票房較好的影院而言,損傷不大,而對於一些經營不容易的影院來說,是夠嗆,除非轉嫁給觀眾,而久而久之,更是困難。雙方爭執不停,在觀眾看來,電影業為何不把蛋糕做大,大家多分點,為何這么急著分錢呢?
還好,上月25日,華誼兄弟公司全國30條主力院線就《一九四二》、《十二生肖》、《西遊降魔篇》等3部影片達成階梯式分賬協議,廣東省電影公司總經理趙軍作為院線方代表宣布,萬達、新影聯、上海聯等全國30條主力院線與華誼兄弟展開全新合作,華誼與院線實行階梯式分成:3億元票房以內按43∶57分成,超過3億元票房的部分按照45∶55分成,超過8億元票房的部分按照47∶53分成。星美影業總經理覃宏也宣布,《王的盛宴》將按照首周43∶57,次周41∶59,再次周39∶61的比例與院線進行分賬。
不難看出,這種階梯式分賬是適應市場機制的發展趨勢的,這也標志著中國電影的分賬新方式正在往適應市場機制的成熟方向發展。這也有利於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的市場化進程。製片、發行、放映業的矛盾以適應市場機制的方向,得到暫時較好的解決,這是可喜的。
片方與院線利益之爭的矛盾雖然在嘗試著協商解決,但這一矛盾反映出近年來國內電影市場的悖論:少數影片盈利而多數影片不盈利,而多數影院盈利,其矛盾的深刻原因不在於分賬比例的切割,而在於中國電影市場發展長期處於依靠產品驅動而獲利的單一模式中,這迫切需要行業各方建立共同交流溝通的平台,行業協會該發揮應有的作用,以便科協規范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二、社會資金進入電影業與當前市場機制較不完善的影業在資本與產業的對接上存在突出問題
從2010年開始,一些國產大片在票房上的巨大成功,推動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突破了100億元,中國電影產業展現了迅猛發展的趨勢,這給影業界人士和電影產業投資者帶來驚喜、振奮和投資熱情,在製片、院線、電影植入廣告和貼片廣告、發行與營銷、網路視頻等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更是喚起了影業投資人的巨大興趣。隨之,影業投資基金也迅速興起。可以說,電影投資基金對於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必然的產物,社會資本通過專業化團隊運作,投資於高風險、高回報的電影產業,這將是資本和產業對接的最佳發展模式之一。這幾年,中國的影視基金逐漸興起,2009年一壹影視投資基金成立,2010年匯力影視投資基金、星空大地文化傳媒基金等也相繼成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正在設立或計劃設立的影視產業投資基金多達十餘只。影視投資基金的介入無疑將給中國電影產業帶來巨大影響,而電影企業的融資和上市更是大大加快資本影響影業的進程,當一批既熟悉影業的運作又有著嫻熟的資本技能的專業人士攜帶大量社會資金進入電影業時,他們是將資金投向哪裡呢?當然,是投向能帶來利潤最大化的電影企業。
但是,我國的電影體制原本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當時的主要考慮的是政治宣傳和教育效果,而不是商業利潤,1993年,電影業進行面向市場的行業機制改革,打破了電影業壟斷的局面,但是,當時業界各方面准備不足,初期改革曾造成電影市場的無序和混亂,後來,行業機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至今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原來藉助體制優勢的一些大公司,雖然經過改制,但仍占據著優勢,在競爭上占上風;一些發展較快,較早積累了大資源的電影公司也佔有優勢;一些有國際聲譽和影響力的大牌導演藉助於外國資本及老道的商業化運作,用超常的炒作來保證和獲取高票房收入;發達省份、大城市、大院線、大影院、大影片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這些優勢公司、大牌導演、大城市、大院線、大影院等自然成了投資資金的主要流向,資本投向這些機構,獲利大。同時,資本的投入又強化了這些機構的更大影響力。而二級電影公司、二線導演、二線城市等很難吸引大資本的投入,只能進行低成本的製作,而低成本影片幾乎不大可能進入主流電影院線。中國電影家協會《2012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我國電影故事片產量為558部,雖然從總體上看,電影投融資呈現較熱的態勢,但有近300部電影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下,在技術、導演、演員、場景、服飾等方面很難上檔次,優勢很難體現,電影質量偏低,所以大多數影片在市場上很難取得成功,有的根本無法進入市場,據說有一半以上的影片製片投資無法收回,這種狀態,造成了目前國內電影投融資領域相當突出的「虛火」現象。這顯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電影業的健康發展趨向。這說明,當下中國電影以及中國電影產業化的運作模式,依然存在著體制、機制以及電影市場本身的結構性矛盾,在業界市場機制還較不完善的狀態下,電影在製作、發行和放映方面都存在兩極分化現象。而且,這種兩極分化現象還造成整個行業呈現出一種畸形的繁榮,每年有五百部電影在拍,大家都在爭搶導演、演員、編劇、製片人,甚至攝影、副導演等,大公司先聲奪人,但奪的老是那些人,業界嚴重缺少創新機制。很明顯,當前電影數量的增長和質量的提高不相匹配,在數量增長的同時,缺少質量的提高,這不可避免出現了很多影片的粗糙化、非專業化。
所以,務必大力推進體制改革,創造條件促成平等的競爭機制,出台相應的政策,為二線企業、二線導演、二級院線、中小城市等積極創造環境和條件,調動電影資源對電影產業政策的傾斜,吸引更多的資本力量投入到這些二級、二線的方面,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社會資金進入電影業與當前市場機制較不完善的影業在資本與產業的對接上存在的突出問題,使中國電影產業更健康優化地發展。
三、電影技術迅猛發展的應用與電影內容所表現的精神高度形成突出的反差
隨著國家逐步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電影技術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3D立體技術、電影特效、後期製作、4K放映技術等創新技術逐漸應用於國內電影產業中。膠片影片攝制、洗印加工技術質量穩步提高;在影片的技術質量方面,採用SRD數字立體聲的影片如今已佔總數的50%左右,採用SR模擬立體聲的影片約占總數的36%,採用單聲道的影片數量繼續減少;在拷貝技術方面,多數送審拷貝達到了標准拷貝的技術要求。電影技術的研發和科研成果快速增加,創新水平穩步提高。隨著電影數字化的快速發展,電影產生了新的市場應用空間,藉助數字技術,電影多媒體、新媒體市場正逐步得到深度開發,在傳統城市影院、電視、家庭音像之外,社區、農村流動放映,特種電影放映,以及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等形式的商業細分應用模式開始出現。影院設計及裝修施工、影院放映機、功放音箱、銀幕、座椅、裝飾材料、流動放映伺服器等設備、設施,其水準也不斷提高。顯然,中國電影進入了高技術時期。
但是,從整體上看,中國電影在迅速提高技術,畫面、音效日益精美化的同時,卻無法掩飾電影對精神層面的追求正停步不前,甚至水準在下降。電影對文化精神的追求很難令人滿意,甚至被認為在日益墮落。有人說,近10年的中國電影,無論是大片還是藝術片,大多數都和現實越來越遠,失去其精神高度。還有人說,中國近幾年的電影有較嚴重的景觀化趨勢,導演熱衷於讓人們用旅遊的方式看電影,引導人們看電影中的奇異景觀,而不關心電影所表現的文化和精神,這是影業市場化之後中國電影面臨的大危機。
電影是需要有文化精神的,謝晉導演曾說:「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同時也應該是一個思想家,應該通過他的影片對一些社會問題發言。」而當下,忙著以精美畫面和大型炒作來吸引觀眾進影院的導演們,習慣於戲說,不習慣於思考,所拍攝的影片缺少精神,缺乏文化,缺乏對深刻人性的思考。其實,觀眾對於一部電影,不僅要求能感受到視聽奇觀,而且也要求有審美文化因素,要求表現文化精神的高度。正如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先生所說的:「中國電影必須要攀登精神高度,這是中國電影無論是大片還是中小影片當中都不可或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或者是一個非常基本的條件。」在張先生看來,當前電影,「往往是以娛樂的形式出現,因此它就讓一切的公共內容、一切的文化內容都披上了娛樂的外衣,於是文化內容和精神生活成為了娛樂的附屬品或者附屬物。」張先生強調:在復雜的急劇變化的時代氛圍中,中國電影要建立精神坐標,尋找精神高度。他說,「如果我們普遍性地、規模化地都去放逐精神,降低高度,普遍化地去遠離心靈,尤其是遠離在復雜的急劇變化的社會形態當中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對中國電影的前途我們將會感到一片茫然。」
說得非常好,電影光有高技術而沒有精神高度,光有精美畫面而沒有文化內涵,即使有高票房,也只能是「虛火」上升,不能算是健康發展,這就不能怪觀眾會對電影提出各種尖銳的批評和嚴厲的挑剔,如果電影的精神因素甚至還達不到觀眾審美精神的品位,能不受觀眾的指責嗎?能稱為是電影的健康發展嗎?
不久前,著名編劇王興東在接受專訪時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認為中國當下影視圈「重導演、重明星、輕視編劇」的現象已經使業界嘗到了苦果。在他看來,中國電影很難打開國際市場,就在於原創不行。很多導演、製片商,「掛羊頭賣老鼠肉」,拿了編劇創作的劇本,卻不按照劇本去拍攝。他認為,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影視市場首輪競爭就是內容的競爭,核心就是原創的競爭。
其實,對編劇的不重視正是當前中國電影忽視精神高度的突出表現,而對編劇的輕視,又進一步加劇了電影內容和精神的膚淺、貧乏,這種狀況亟待改變。
還好,現在情況開始有所變化,據說,廣電總局正准備拿出兩千萬元扶持電影劇本。中國作協成立影視委員會,將把電影劇本納入評獎,這是一個制度上的改善,拓展了對原創的支持力度。王興東先生希望能推進劇本評獎,並細分為最佳原創和最佳改編。
當前,繼續採取措施,盡快改變中國電影缺乏精神高度的狀況,正如張宏森副局長所強調的:電影業界要「檢點自身,清醒自我」,「在中國電影當中去樹立攀登精神高度的信心、勇氣和力量,這迫於眉睫,勢在必行。」
㈤ 2009到2015年底,國內每年數字電影屏幕(含3D)數量是多少塊其中每年3D屏幕是多少塊 是
截至2014年底全球電影屏幕數量達到142,000塊,較上年同期增長15%。當中北美市場數量為43265塊,EMEA地區數量為40424塊,亞太市場數量為47349塊,拉美市場數量為11177塊。
2015年全球電影屏幕數量分布圖:塊
資料來源:美國電影協會
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影放映銀幕市場深度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在全球近14.2萬塊電影熒幕中,數字電影屏幕(含3D)數量為127800塊,佔比為90%。其中3D電影屏幕數量為64905塊,占數字電影屏幕總量的50.7%。
2010-2014年全球數字電影屏幕數量統計:塊
資料來源:美國電影協會
2009-2013年全球3D電影屏幕數量分區域統計(塊)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4
% of digital
U.S./Canada
8,505
13,860
14,734
15,782
16,146
39%
EMEA
3,487
11,769
13,964
15,813
16,888
46%
Asia Pacific
4,661
8,596
14,219
17,726
27,559
70%
Latin America
1,104
2,119
2,629
3,748
4,312
45%
Total
22,385
36,344
45,546
53,069
64,905
51%
㈥ 電影技術發展對電影的影響
觀影人次擴張,電影票房規模逐年增加
2012年,中國電影觀影人次為4.6億人次,放映場次為2020.6萬次,2015年,電影觀影人次首次突破10億人次,放映場次超過5400萬次,2018年,電影觀影人次為17.2人次,2019年觀影人次為17.3億次,基本保持穩定發展。
5G技術帶來全行業的顛覆
在技術維度,電影的發展和繼續存在實際上都依賴技術發展和進步。從照相到攝像,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字,從2D到3D,這些電影劃時代的進步都依賴技術革新和進步。5G技術的核心是「高速度」和「廣互聯」,這必將深刻影響電影的製作、發行和傳播。
在藝術維度,在5G技術的影響下,電影畫面的清晰度、電影影像的奇觀感、電影欣賞的互動感將加強,電影將變得更加「好看」和「好玩」。導演予安元表示,未來,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欣賞者,而可以通過VR等設備去體驗電影。
在傳播維度,在5G技術的影響下,網路速度再次提升,更快的速度必然帶來更優質的用戶體驗,卡頓和延遲減少,電影宣傳中大量的影音資料也將得到更快更廣泛的傳播。「電影的全球化傳播將增加更多路徑和可能性,電影產業的跨國、跨城市、跨公司合作將變得更加常態化。
在發行維度,電影宣發及廣告渠道將變得更加多元且高效,且可以根據片子受眾特點及不同地域等因素採用分眾發行或分線發行的方式。既可以豐富片源供給,也利於充分釋放每一部影片的潛力。日漸成熟的大數據、雲計算技術,讓所有的行業都向用戶需求傾斜,也即看到每個用戶的差異性,更有效率地推薦信息。目前,各大購票APP推送的內容是一樣的,這對於挖掘潛在觀影群體顯然是不利的,5G時代,有了更強大的數據支持,電影的私人訂制也將提上日程,過去叫好不叫座的低成本文藝電影,將有可能會被推送給更多精準定位的消費人群。
在製作維度,製作成本降低。以動畫電影為例,傳統的動畫製作模式更多是採用集中的方式去製作和渲染,而5G之後,可以做到高度計算、高度存儲,不僅製作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使得分布式跨領域協同製作成為可能。
比如5G+4k/8k拍攝,將實現實時拍攝、實時傳輸、雲上渲染、雲上製作,達到遠程處理、多點共制,有效提高電影拍攝效率及效果;5G+VR/AR將充分滿足影視娛樂行業的服務新要求;如5G+無人機航拍這樣一項業務,都可能開創影視製作/娛樂體驗空域經濟。
在產業維度,5G技術對於中國電影產業參與全球競爭是一次重大機遇。如果中國相關部門和電影從業人員能充分利用中國在5G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優勢,大力發展電影產業,重視新技術在電影產業各環節的應用,必將促進中國電影全球競爭力的提升。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㈦ 中國電影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目錄
隨著電影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電影企業資本運作日趨頻繁,渠道擴張日益加速,國內優秀的電影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電影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電影產業中的翹楚!
本報告利用前瞻資訊長期對電影產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全面而准確的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分析了電影產業背景及發展環境;國內外電影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電影製片業、發行業和放映業的發展分析;不同類型電影市場分析;電影產業消費者行為分析;新媒體對電影產業的影響分析;電影海外推廣及國際合作分析;電影產業主要企業經營情況以及電影產業投融資現狀和投資建議;同時,佐之以全行業近年來全面詳實的一手連續性市場數據,讓您全面、准確地把握整個電影產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第1章: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環境分析
1.1 電影產業綜述
1.1.1 電影產業定義
1.1.2 電影產業產業鏈分析
1.1.3 電影產業研究對象分析
1.2 電影行業相關政策環境分析
1.2.1 電影行業政策點評
1.2.2 電影行業政策趨勢分析
(1)國家對中國電影產業的扶持力度還將加大
(2)行業將逐漸趨於規范,國家對內容製作和影視從業人員的監督趨嚴
(3)推動兩岸影視交流合作,電影國際化是趨勢
第2章:國際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1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1.1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概況
2.1.2 全球電影票房收入規模
(1)全球電影票房收入規模
(2)全球電影票房地區分布
2.1.3 全球主要國家票房排行
2.1.4 全球主要市場平均觀影次數
2.2 美國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2.1 美國電影產業政策環境
(1)政府監管
(2)分級制度
2.2.2 北美電影票房收入
(1)北美電影票房總收入
(2)北美3D電影票房收入
2.2.3 北美電影觀影人次及平均票價
(1)北美觀影人次
(2)北美平均票價
2.2.4 美國電影產業發展模式
(1)電影融資模式
(2)電影製作模式
(3)電影發行模式
(4)電影放映模式
第3章: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3.1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3.1.1 電影產業發展歷程
(1)第一輪產業發展時期(1922年-1945年)
(2)第二輪產業發展時期(1945年-1976年)
(3)第三輪產業發展時期(改革開放至今)
3.1.2 電影產業特徵分析
3.1.3 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十大事件
3.1.4 中國電影產業存在問題
(1)我國電影拍攝成本投入存在演員片酬過高的問題
(2)我國電影行業產業鏈處於垂直壟斷狀態
(3)電影市場不成熟
3.2 中國電影產業經營情況分析
3.2.1 影片產量規模分析
3.2.2 放映設施規模分析
(1)電影院線規模
(2)電影銀幕規模
3.2.3 電影票房總額分析
3.2.4 電影產業營收來源分析
(1)國內票房營收來源
(2)海外銷售及票房來源
(3)國內非票房收入
3.2.5 電影平均票價
3.2.6 電影觀影人次
3.2.7 觀影效率分析
3.2.8 電影票房排行榜
(1)票房總體排名
(2)票房過億影片
3.3 中國農村電影市場發展分析
3.3.1 農村電影市場發展現狀
——更詳細目錄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㈧ 為什麼電影票那麼貴
近日,電影局向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發出《關於進一步規范電影市場票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主要矛頭直指所謂的會員票、團體票,對現行的周二半價日和工作日的上午陽光場並未限制。
如果《意見》的徵求稿能獲通過,並在各地得到確切的落實,那麼對影院的團體包場會產生一定影響。以上海為例,目前許多影院的包場價格,尤其是非熱門電影的團體票價格都在7折以下。至於有的影院推出的會員制所執行的價格體系,也通常在7折以下,但其中尚有變通的空間。不過,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團購網站這一塊的業務,以目前上海平均團購電影票價30元左右的價格而言,它們都在受限之列。不過,該人士指出,由於絕大多數影院對團購行為都「既愛其客流,又怒其低價」,如果作為行業行為來迫使團購提價的話,歡迎度肯定無需擔憂。
對於周二半價日和周一至周五上午票價半價,《意見》是採取了鼓勵態度。另外,《意見》也鼓勵影院、院線開展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不過正價7折的底線卻不容突破。從目前的低價票可達的三四折回升到7折,對觀眾而言幾乎是支出翻番。和本報接近的一些院線和影院人士表示,對其影響需要實際觀察,目前還不能憑空作出判斷。
㈨ 中國最早的3D電影是那一年
中國第一部3D電影是《定軍山》,在1905年,不過那時候大多數人連電影都沒看過,更不用說3D電影了,所以其實3D電影並不普及。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
《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影片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上映,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影片《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劇情簡介
《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漢中,並派大將夏侯淵、張郃等留守,駐兵定軍山和天盪山各隘口。
劉備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將進兵漢中,老將黃忠打敗了駐守天盪山的張郃後,又奮勇取定軍山,經法正指點,奪得定軍山以西的擋箭牌山的山頭,居高臨下,直取夏侯淵,夏侯淵措手不及,被黃忠腰斬,從而奪得了定軍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定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