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霸王別姬》為什麼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
《霸王別姬》被認為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主要是因為這部電影製作非常精良,甚至可以與當初的許多外國大片相媲美。並且表達的方式非常特別,獨具想法,敘事方式讓人印象深刻。
再看電影中的角色,其實每一個角色都是具有魅力的。甚至是一些小角色,也是有靈魂的。就別去袁四爺,他一直對程蝶衣有著愛慕的心。但是他的這種愛慕又不是因為他是同性戀,而是因為他覺得程蝶衣有著雌雄莫辨的魅力,他的美可以說是超越性別的。後來程蝶衣被他人告上法庭,也是袁四爺一個人為此到處奔波。但是袁四爺最後的結局也是讓人唏噓的,他可以說並沒有什麼很大的過錯,卻被各方人所怨恨,將情緒宣洩到他身上。
『貳』 《霸王別姬》可以說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為什麼會這么說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這部一出世即被奉為經典的《霸王別姬》特別值得重新懷戀。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縱然記憶抹不去,愛與恨都還在心裡。1993.5.24這一天,《霸王別姬》獲得了第4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是中國電影史的唯一一次,更配得上無數贊譽聲名。
各種不同階層的人物,他們都在各自的時代里騰達,又在另一個時代里倒塌。一幫人創造了一個新時代,又用某種方式讓另一幫人不舒服,即便現在也是如此。這部電影里,人和時代,無縫連接在一起了
『叄』 為什麼中國電影的巔峰是90年代
90年代的中國電影,剛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屬於剛剛起步的階段,投資幾乎沒有,市場更是一片蕭條。
可就在這一時期,出道即巔峰的中國影人居然大爆發,令世界為之驚艷!
活著,霸王別姬,黃土地,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作品先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葛優加冕戛納影帝,霸王別姬攜金棕櫚成就了張國榮的巔峰,藝術成就簡直掉渣。更別提萬人空巷的《少林寺》盛況了。
但進入市場化時代後,條件大為改善,終於有了投資和院線化市場的中國電影卻忽然失去了靈魂,爛片鱗次櫛比,層出不窮,幾位大導演似乎在一夜間集體忽然江郎才盡,我們怎麼能想像得到;拍出巨作《活著》和令人不忍直視的《三槍》的居然是一個張藝謀!
恕我閱片量少,《英雄》之後我能想到可與上述巨作相提並論的僅有兩部:鬼子來了,1942
中國電影的巔峰為何如此短暫?難道僅僅是審查制度的問題?
「當我們拍出《活著》《霸王別姬》的時候我是很高興的,我以為我們終於起步了,但沒想到,那就是我們的終點。」----蘆葦
『肆』 中國優秀電影的高峰是哪幾部
生活不易,壓力山大,如果你也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何不看幾部勵志電影,看到電影主人公積極面對生活奮斗的心,你也會正能量爆棚,滿血復活。中國的優秀電影數不勝數,下面分享幾部高峰之作,值得一看的電影,具體看看吧~
『伍』 中國電影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是哪年到哪年
「30年代電影」從1932年左翼電影運動興起,到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前的五六年裡,這是電影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
『陸』 《霸王別姬》為什麼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
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是巔峰,霸王別姬93年內地一度被禁,直到總設計師批示後才解禁,93年內地票房4000多萬人民幣,全球票房3000萬美元,在票房方面是當年華語電影的年度冠軍,獎項方面就不多說了,獲獎無數,口碑也不說了,至今豆瓣第一高分國產片,霸王別姬唯一的短板是傳播度和重播度觀影人次不夠普及,其它方面無可挑剔!
『柒』 動畫中中國第一個巔峰時期為什麼是開創一個時期又是關閉一個時期
主要的原因是:文革
1957-1965年是中國動畫片第一個繁榮時期。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使中國有了第一家獨立攝制美術片的專業廠。在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指引下,藝術家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中國動畫片生產進入繁榮昌盛的發展時期。產量上升,在藝術上和技術質量上都達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國際電影節獲獎,形成了被世界公認的中國動畫學派。
這一時期,生產出享譽世界的經典大片《大鬧天宮》(上下集,1961、1964)。新片種不斷問世:
1958年,第一部中國風格的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試製成功;
1960年,創作出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
1961年,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誕生,為世界動畫影壇增添了最能代表華夏風范的新片種;
1963年,又拍出水墨動畫片《牧笛》,用水墨表現人物、家畜和山水,擴大了水墨動畫片的表現領域。此外,題材多樣化,也是這一時期動畫片生產的一大特點。
但是,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1967年、1969年和1970、 1971年這4年時間全國的動畫片生產廠家都「停產鬧革命」。因此,也是一個關閉時期。這些都和我國的歷史發展是分不開的。
直到後來。1972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率先恢復生產,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從1978年底開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年代。這一時期,是20世紀中國動畫片最繁榮的年代,之後就進入了發展階段,持續至今。
『捌』 誰能告訴我中國電影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中國電影發展史有4個階段。
1、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
2、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
(8)中國電影的第一個巔峰期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部電影介紹
《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影片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影片《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玖』 第一部中國電影大片是什麼電影
中國內地第一部商業大片——《英雄》。2002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上映了一部電影,可能誰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被永久地載入電影史冊。
《英雄》做到了中國電影的數項第一。它是第一部在中國本土打敗進口片的國產電影,也是第一部打破以前計劃經濟遺留下來不合理的票房分配製度的國產電影,同時更是第一部在北美市場打敗好萊塢電影的中國電影。
本來以為是美好的開始,沒想到這居然就是巔峰,至今《英雄》仍然是海外票房最高的內地電影。
『拾』 中國電影電視發展歷史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19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114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上世紀20年代,已經開始向私營化的產業發展,當時社會的資本環境與行業內的准備日漸成熟,民族工商業獲得了空前的機遇得以迅猛發展,個人/社會資本,更准確地說是「游資」的逐漸充盈,使得很多資本家們投資的目標開始瞄準電影這一新興行業。在這個行業里,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正在豐滿,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在技術上,初期設備使用和攝制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志,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1937年後,上海電影業因時局波動而變化,以「明星」消亡、「聯華」解體、「天一」南遷為標志,老影業逐步消亡。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黃金歲月和產業蓬勃時期在抗戰炮火聲中戛然而止。1945年抗戰勝利,憋了一肚子勁兒的電影人拍出了一批以《小城之春》為代表的傑作。1949年2月,經過短期的籌備,在建國前夕的4月上旬,電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隸屬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袁牧之任局長。電影局成立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建立國家電影製片廠。1950年,列寧和斯大林同志說著一口東北味兒普通話的蘇聯片《列寧在十月》上映。從此配音譯製片變成中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21世紀後,對於電影業市場化的確定和認知,已經在全行業達成了思想的統一,但客觀上講這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1993年,10部「分賬大片」的引進和1999年中美談判結束,中國加入WTO開始進入倒計時,這兩大事件都著實給尚處於懵懂之中的中國電影業上了「市場」的一課。與狼共舞,是中國電影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在與國際接軌的不斷磨合中,才能漸漸地觸摸到市場的脈搏。「打破橫向的區域界限,打破行業割裂狀態,在大市場、大規模、全方位和全行業的基礎上,進行縱向資產聯營,進而重組市場,實現符合電影發展規律的新格局。」2001年,隨著市場觀念的深入人心,「院線制」的建設規劃被提上議程,12月18日出台了《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經過2002、2003兩年的強力推動,到了2004年,「中國已建成的36條電影院線,加入影院已經達到1188家,銀幕數為2396塊,比院線成立初期增加了316家影院和815塊銀幕。票房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影院有5家,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達到了15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