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電影製作3D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製作3D

發布時間: 2022-10-24 00:11:12

Ⅰ 關於電影的3D製作效果使用什麼軟體來完成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3d建模」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7&zdhhr-11y17r-943861293705633772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3dmodel?type=2&zdhhr-11y17r-943861293705633772

在「3d建模」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Ⅱ 如何自製3d電影


知乎用戶
3D電影就是模仿人的雙眼進行製作的過程,拍攝前期利用雙攝像機、雙鏡頭的3D拍攝設備進行同步錄制,把兩路素材進行分別的處理,最後在3D電影院里利用3D顯示技術(紅藍顯示、偏光、主動快門式顯示)把兩路視頻分別傳輸到人的左右眼睛裡,得到立體圖像。
因為人的雙眼之間大概在6.5公分的差距,所以在拍攝時兩部相機的鏡頭也必須有一定的距離(即軸間距),得到有一定視差的兩幅圖像才能最終有立體效果。現在4K裸眼顯示面板即將被上市,它的出現將把3D的應用拓展到更多行業展示中去。

Ⅲ 3D電影怎麼做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4D電影:

4D影院是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加環境特效模擬模擬而組成的新型影視產品。所謂4D電影,也叫四維電影;即三維的立體電影和周圍環境模擬組成四維空間。觀眾在看立體電影時,順著影視內容的變化,可實時感受到風暴、雷電、下雨、撞擊、噴灑水霧、拍腿等身邊所發生與立體影象對應的事件,4D的座椅具有噴水、噴氣、振動、掃腿等功能,以氣動為動力的。環境模擬模擬是指影院內安裝有下雪、下雨、閃電、煙霧等特效設備,營造一種與影片內容相一致的環境。以上兩類電影都有身臨其境,驚險刺激的效果。這兩項電影既有共性,也有個性。身臨其鏡、驚險刺激、感受科技是它們的共性;一個是在運動中感受刺激、一個是在視覺中感受刺激,這是它們的個性。

Ⅳ 3d電影原理是什麼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

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互補色、開關、柱鏡、狹縫光柵等都是在保證左眼看左圖,右眼看右圖這一基本原理上的幾種屏幕觀看立體的不同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在屏幕上看立體的方式會更多。

(4)電影製作3D擴展閱讀

現在3D電影的成像技術有很多,比如不閃式3D技術、時分法技術、光柵式技術等等,它們都各有優缺點,不過它們最終的實現依靠的原理還是一樣的。

不閃式3D技術利用的是偏光式3D成像;而時分法技術是通過提高屏幕刷新率把圖像按幀一分為二,形成左右眼連續交錯顯示的兩組畫面,然後通過特殊的3D眼鏡使得這兩組畫面分別進入左右雙眼,最終在大腦中合成3D立體圖像。

而光柵式技術是通過光柵屏障來控制光線行進方向,讓左右兩眼接收到不同的影像,從而產生視覺差,最終形成立體顯示效果。

Ⅳ 3D電影畫面是如何製作的

簡單來說,3D電影畫面製作大體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利用雙鏡頭攝影機進行拍攝,另一種是前期2D拍攝加上後期轉制。或者由兩種製作方式共同合作而成。
雙鏡頭攝影機拍攝就是拍攝前期採用雙攝像機、雙鏡頭的3D拍攝設備同步錄制,然後把兩個素材分別處理,最後是在3D電影院里用3D顯示技術,也就是紅藍顯示、偏光、主動快門式顯示等技術,把兩路視頻分別傳輸到人的左右眼睛裡,得到立體圖像,《復聯4》3D版就是以這種技術為主拍攝而成。
另一種則是通過2D電影拍攝完畢,再轉成3D電影。2012年4月4日《泰坦尼克號》以3D版形式再上映,全球票房3.44億美元,總票房變為21.87億美元。據悉,《泰坦尼克號》由2D影片變為3D版耗資巨大,300多名科技人員共耗費60周時間才製作完成,其成本高達1800萬美元,而耗資巨大的2D版本,總投資也不過二億美元。從目前電影市場來看,一部2D大片轉3D,需要藉助專業團隊加專業軟體,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術,製作費用至少要200萬美元起。對於普通的製片方來說,要想做一部成功的3D電影,成本非常之高,投資風險也會加大,很多製片方對此都不敢涉足。

Ⅵ 3D影視後期製作的基本流程與技巧

3D影視後期製作的基本流程與技巧

後期製作對於3D影片至關重要。後期製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它包括哪些具體方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3D影視後期製作的基本流程與技巧,歡迎閱讀。

色彩調節

開始時,左眼需要適應右眼的基本色階。通常,分光鏡或鏡子能輕微影響圖像的顏色,在陰影下更明顯。雙眼需要獲得精確的平衡,這一領域的研究可以為雙眼的適應提供自動化工具。

色彩配光

雙眼獲得平衡後就需要配光調色。系統要麼立即為每隻眼自動使用匹配的配光,要麼該項目不能配光調色而調色師要面臨一個令人頭痛的風險。很多時候,每次只有一隻眼被配光,然後該配光等級被應用在上述位移等級的上面。例如,Scratch中有一個快捷鍵,可以將配光從一隻眼轉移到另一隻,但你無法在立體中配光。

立體調節

首先要調節的是在垂直方向上匹配左右眼。就算把頭傾斜,你的眼睛相對也是固定的,因此所有鏡頭需要核對是否垂直對齊。

盡管現場的團隊非常精確地控制會聚,可以改變順序,而有時水平調節過的場景也需要重新會聚。還有就是,鏡頭本身或許在技術上很完美,卻沒有以會聚的方式與前後的鏡頭剪裁好。會聚可以逐漸變小用以編輯且避免煩人的.會聚跳動。

因為不想讓觀眾的眼睛在遠景與近景間快速的移動太大距離,Tim Baier從一個python腳本中得到一個圖表,這基於一個資料庫,用以在編輯期間更生動地追蹤鏡頭。該圖展現了場景中的遠近物體,如果它們跳動太大,他會羽化會聚與收斂差異,使其靠近一邊的畫面,以此減輕眼疲勞。這也要根據場景的內容及觀眾最可能觀看的主題要點。

創意立體特效

解決技術問題後,導演需要為每個鏡頭的會聚增加戲劇或喜劇效果。

光暈

立體沒有拍攝好的一個原因是鏡頭光暈與燈光。由於鏡頭光暈是基於位置的,最適度的64mm雙眼距離也會使光暈與眼睛不匹配。

立體特效

像照相凹版與繪畫這樣的簡單任務都在3D中變得更加復雜。左右眼的照相凹版必須精確匹配。不能僅僅在雙眼間復制粘貼——基於透視的改變,細節精美的照相凹版工作也是很痛苦的,需要關注到細節部分。

特殊處理

當Real- D變得越來越普及並得到觀眾接受後,該過程中的銀幕可以從雙眼中製作出重影的高光,讀取起來像一個二次位移限制。為解決該問題,專門給REAL D 提供了「ghost-busting 」方式,要從一隻眼睛中精確去除另一種眼睛的明亮高光。

這樣做可以抵消該效果,卻在左眼中留下了奇怪的暗色熱點。對於分光鏡或鏡子立體調節與細微軟化的原因,未經過處理的眼睛用於標識的DVD或電視版本。

3D空間合成

當然,2D技術也可用在3D中,但在合成正確的深度時要進行特殊的考慮。在與3D現場動作合成時,場景中的3D物體通常沒有正確的立體布局。比如,3D小汽車的合成效果要使其看起來在這位演員的正前方,但其視角與大小會使其看起來在3D空間人物後面。同樣的情況發生在綠色屏圖層中。因此,對於圖層與3D立體要給以同樣的關注。

在追蹤場景時,可以根據具有固定關系的攝影機為初始眼睛設定一個軌道,然後根據已知的雙眼間距和會聚移動第二台攝影機並對其實行追蹤。若在拍攝過程中會聚是變化或未知的,對於雙眼則需要兩個立體軌道。

;

Ⅶ 3D電影是如何拍攝和製作出來的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

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

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

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7)電影製作3D擴展閱讀:

3D電影觀看不宜人群

1、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斜視、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眼部手術恢復期的患者。有關專家提醒做過激光近視眼手術的患者在恢復期內不可經常觀看3d電影,在3個星期內最好不要看3d電影。

2、高血壓、心臟病、眩暈症、恐高症者,精神抑鬱或狂躁者。3D電影的畫面內容多為飛行、旋轉、快速切換、穿越起伏的運動場景,對於平時有恐高、暈車症狀的觀眾易產生精神緊張和心理不適,此外3D電影音樂和畫面比較刺激,看後感覺會比較高興,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血壓升高、頭暈、胸悶等不適。

3、高度近視眼患者、遠視眼患者、老年人、有閉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以及「淺前房、窄房角」的觀眾都屬於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不宜觀看3D電影。

眼睛長時間處在光芒較暗環境中,瞳孔擴大,就會使周邊虹膜堆積,房角變的更窄,影響房水循環,導致眼壓升高,誘發閉角型青光眼。另外電影畫面場景驚險刺激,可興奮人體自主神經系統,也可以使瞳孔散大,引起青光眼發作。

Ⅷ 揭秘3D電影是怎麼製作的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Ⅸ 3D電影的畫面和真的一樣,是如何做到的

3D電影的畫面和真的一樣,是如何做到的?

3D電影界面製作大致分成二種方法,一種是立即利用雙鏡頭攝像機開展拍攝,另一種是早期2D拍攝再加上中後期改制。或是由二種製作方法一同協作而成。

由於假如你沒有3D眼鏡得話,看以往的情況下界面是重合的,因此會模模糊糊,要想見到立體式的危害,那樣非常簡單的辦法便是區別左右眼,讓右眼見到左側圖像,左眼見到右側圖像,進而造成立體式的屏幕實際效果。這也是如今3D電影關鍵的特性。

以上就是我的詳細介紹,希望看完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家還有別的意見,可以在下方留言區一起討論。

Ⅹ 3D電影是怎麼實現的立體感是如何產生的

人們看到的世界是3d是的,因為你能真正感受到每個物體的距離、幾何形狀和大小。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計算過程,3D電影原理 3D這部電影通過兩個鏡頭從兩個不同的方向拍攝場景,然後用兩個放映機同時放映兩組膠片,使兩組圖像在屏幕上重疊。通過特殊的3D眼鏡,兩隻眼睛看到不同的圖像,大腦會自動產生三維視覺效果。

顏色實現3D效果會使最終圖像失去一些顏色,看起來非常不真實。所以人們想出了其他方法,除了顏色,還有其他我們無法察覺的區別,比如方向,有些光「橫」還有一些光「豎」是的,雖然這對我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顏色沒有影響,但我們可以製作只能通過水平或垂直光的鏡頭,然後拍攝鏡頭和3D這種鏡片可以讓左右眼看到不同的畫面,產生眼鏡3D效果。不管怎樣,3D電影給了我們一種平面圖像深度的錯覺。雖然這些方法相對簡單,但效果仍然有限。我們只能盯著特定方向的屏幕,而不能全面地觀察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