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
世界電影簡史
1895~1910
● 12月28日盧米埃在巴黎大咖啡廳放映自製的十部影片(1895)
● 第一家專映有聲電影的「留聲影院」在法國成立(1900)
● 柏格森之喜劇論文《論笑》發表(1900)
● 維他公司vitagraph成立(1900)
● 愛德溫.波特的《美國消防員生活》採用復雜的戶外拍攝鏡頭,並以溶的手法連接鏡頭,開啟之後劇情片的拍攝手法(1902)
● 四月,美國第一家長期放映電影的戲院「電化劇場」在洛杉磯開幕,由湯瑪斯.陶利創立
(1902)
● 傳記公司開始在室內攝影棚使用人工燈光(1903)
● 美國第一家「五分錢戲院」在匹茲堡設立(1905)
● 愛彌兒.考爾正試探動畫影片的可能性(1905)
● 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臉的步驟》,由詹姆士.史都華.布萊頓製作完成(1906)
● 李狄佛斯特發明的音管,指出電子聲音擴音的可能性(1906)
● 澳洲的第一部警匪片《大盜凱利的故事》完成,長度約一小時(1906)
● 此年估計每周約有八千萬美國人光顧五分錢戲院(當時美國人口約一億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錢戲院(1907)
● 葛理菲斯到傳記公司工作,因為影片生場量大,於是發展出分工模式,使得電影導演首度由不懂機器的人來擔任(1907)
● 美國「國家檢查局」成立(1907)
● 法國開始製作舞台式的藝術電影(1907)
● 愛迪生合組「電影專利公司」,授權拍攝、發行與放映電影(1908)
● 「火車大劫案」導演愛德溫.波特與愛迪生公司決裂,愛迪生公司不久後停止拍片。至此初始電影漸被劇情片取代(1909)
● 卡爾.德蘭姆利用IMP公司旗下的女演員:法倫絲.羅蘭斯的假死亡消息,造成明星風潮
(1910)
● 葛理菲斯率領公司的演員與工作人員到洛杉磯定居,許多電影公司相繼搬到加洲的好萊塢地方發展(1910)
重要作品: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1900/梅里葉/法國/黑白
《美國消防員的生活》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第一部西部片的誕生。
《靈犬救主記》Rescued by Rover
1905/西希.赫普渥斯/英國/黑白
開創在屏幕上說故事的技巧,是葛里菲斯之前剪輯最巧妙的作品。
《鷹巢歷險記》The Eagle's Nest
1908/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內容描述營救被老鷹捉去的嬰兒的過程,葛里菲斯演出並在此片中學習到導演的技巧。
1911~1920
● 華納兄弟開始製作電影(1912)
● 第一本電影雜志《影劇》在美國問世(1912)
● 賽納特的基斯東公司成立(1912)
● 阿道夫.索克成立「名人公司」(1912)
● 威廉.福斯成立「票房誘力公司」(1912)
● 賽納特製作第一部美國喜劇長片《泰莉的傷心羅曼史》,使卓別林踏上明星之路(1912)
● 美國「環球公司」成立(1912)
● 葛理菲斯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1913)
● 西席.地米爾為了拍攝《番妻記》至加州,以每月七十五元租下好萊塢谷場(1913)
● 達達沙赫.法蘭克完成第一部印度電影,器材則全部由英國進口(1913)
● 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華戲院「河濱戲院」建於百老匯(1914)
● 霍金遜成立派拉蒙公司(1914)
● ●貝拉斯哥的燈光技術師布克蘭至好萊塢(1914)
● 梅里葉拍完他的最後一部電影(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許多國家管制敵國電影進口,間接為本國電影保留了發展空間(1914)
● 卡爾.蘭姆建立宏大的環球攝影城(1915)
● 「電影專利公司」被法院宣判違反托拉斯法,宣布倒閉(1915)
● 葛理菲斯,英斯與賽納特成立鐵三角影業公司(1915)
● 「票房誘力公司」改名為「福斯公司」(1915)
● 1915~1917之間確立了好萊塢的經濟模式(1915)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雨果.孟斯特堡寫下《電影劇-心理的研究》(1916)
● 艾倫.瑞在《萬神殿》中改良貝拉斯哥式布景(1916)
● 卓別林至轉至「互助公司」發展(1916)
● 德國政府成立「烏發製片公司」,開始拍攝戰爭宣傳影片,以壓制國內的反戰聲浪
(1918)
還有很多,具體見:參考資料
『貳』 有沒有一些和元宇宙概念類似的電影推薦
1. 頭號玩家
2045年,處於混亂和崩潰邊緣的現實世界令人失望,人們將救贖的希望寄託於「綠洲」,一個由鬼才詹姆斯·哈利迪(馬克·里朗斯飾)一手打造的虛擬游戲宇宙。人們只要戴上VR設備,就可以進入這個與現實形成強烈反差的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有繁華的都市,形象各異、光彩照人的玩家,而不同次元的影視游戲中的經典角色也可以在這里齊聚。就算你在現實中是一個掙扎在社會邊緣的失敗者,在「綠洲」里也依然可以成為超級英雄,再遙遠的夢想都變得觸手可及。哈利迪彌留之際,宣布將巨額財產和「綠洲」的所有權留給第一個闖過三道謎題,找出他在游戲中藏匿彩蛋的人,自此引發了一場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
2. 少數派報告
電影講述了2054年的華盛頓特區,謀殺已經消失了。未來是可以預知的,而罪犯在實施犯罪前就已受到了懲罰。司法部內的專職精英們----預防犯罪小組負責破譯所有犯罪的證據----從間接的意象到時間、地點和其它的細節,這些證據都由「預測人」負責解析。他們是三個超自然的人,在預測謀殺想像方面還從未失過手。
3. 阿凡達
該片主要講述人類穿上阿凡達的軀殼,飛到遙遠的星球潘多拉開采資源。受傷後以輪椅代步的前海軍傑克,自願接受實驗並以他的阿凡達來到潘多拉。在結識了當地納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後,傑克在一場人類與潘多拉軍民的戰爭中陷入兩難。
4. 鋼鐵俠
在鋼鐵俠中,億萬富翁實業家托尼·斯塔克被綁架,並被指示製造一種毀滅性的武器,他扭轉了綁架者的局面。創造鋼鐵俠套裝後,斯塔克帶著他的創作回到美國,在那裡他改進了套裝用於幫助打擊犯罪份子和恐怖份子。同時,個人助理讓他能夠在拯救世界的同時在 AR 和 VR 中進行創作。
5. 無敵破壞王
無敵破壞王(約翰·C·賴利 John C. Reilly 配音)生活在一個80年代出品的低精度游戲中。他的設定身份是一個反派,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游戲《快手阿修》中大搞破壞,其後由玩家操作的英雄人物快手阿修(傑克·麥克布瑞爾 Jack McBrayer 配音) 會及時趕到進行修補,贏得獎牌,包攬一切榮耀。身為反派,破壞王厭倦了自己的生活,眼看阿修被勝利者的光環圍繞,自己卻日復一日在無趣中過活,他終於決定改變。單純的他以為只要自己也能得到一枚獎牌,就可以擺脫反派的身份,於是某日在游戲廳歇業後,破壞王偷偷離開了自己的游戲,前去闖盪其他電子游戲的世界。
6. #恐怖
#HORROR是一部關於六位年輕女性的生活的電影,山姆、吉雷吉、索菲亞、弗朗西斯卡、貓和伊娃由我們年輕的女星合唱團飾演。他們的世界是金錢、成功、輕松和腐朽的世界。這是一部關於網路欺凌的恐怖電影。這部電影是一個整體的洞察,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承受的壓力,這個世界越來越依賴於社交媒體平台提供的推廣和關注,但防止欺凌。以及父母在控制孩子使用互聯網和欺凌方面必須發揮的作用,在社會中扮演了如此可怕的角色。這些年輕女子在一座玻璃豪宅里講述這個故事,裡面擺滿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藝術品,彷彿她們住在一個當代博物館里,裡面收藏著烏爾斯·菲舍爾、羅布·普魯伊特、丹·科倫、弗朗茨·韋斯特、史蒂文·希勒的作品。
7. 致命錄像帶3:病毒
在警察在洛杉磯街頭追捕之後,V/H/S: Viral 鼓勵一群青少年拍攝視頻,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將要發生的可怕事件。V/H/S: Viral 展示了直播恐怖事件的惡劣影響及其對互聯網和物理領域的影響。雖然這部恐怖電影是虛構的,但它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即過度分享是存在於類似元宇宙領域中的「病毒」。
8. Smart House
在競賽中贏得完全計算機化的智能房屋後,Coopers 會見了 PAT(個人應用技術),後者幫助確保電器和房屋順利運行。為了在母親去世後阻止父親約會,Ben 他們的智能家居 PAT 編程更加具有母愛。但是 PAT 開始對家庭進行極端控制。Smart House 結合了對家庭自動化的擔憂,以及我們自己的 Amazon Alexa 語音功能是產品的當前功能。PAT 討論了是誰控制誰?科技,還是人?
9. Her
Her 的故事始於西奧多,他以寫私人信件為生,婚姻結束後他心碎了。他對一個新的操作系統著迷,並遇到了「薩曼莎」。雖然他們開始只是朋友,但感情很快就發展變質了。西奧多與計算機模擬的關系展示了我們與技術的互動如何對現實生活產生影響,比如宇宙中的關系——並展示了人工智慧可以變得多麼強大。
10.電子世界爭霸戰
也許這是最早出現在電影中的 「元宇宙」,凱文·弗林(傑夫·布里吉斯 Jeff Bridges 飾)是個天才程序員,然而曾經開發的一款游戲軟體被前同事盜取,為了證實那是自己的作品,凱文試圖進入前同事公司的主控程序MCP,卻發現其已經強大到隨意控制其他程序。凱文求助於同事艾倫(布魯斯·巴克林納 Bruce Boxleitner 飾),後者設計了一款鉗制MCP的程序Tron,不想MCP察覺了凱文的動作,將他吸進程序空間,變成一個掌控之下的小程序。在MCP空間內,凱文需要保住性命,更要找到破解方法回到現實…… 《電子世界爭霸戰》是史上第一部賽博空間題材電影。
11. 黑客帝國
黑客帝國系列講述了 Neo(「The One」)在與 Matrix 的壓迫性計算機霸主作戰時的冒險經歷,Matrix 將虛擬現實,人類都連接在一起,講述了從搖籃到墳墓的一系列故事。
The Matrix涵蓋了很多領域——它探討了大量哲學問題(最著名的是洞穴寓言和體驗機)以及失控的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技術可能帶來的潛在未來。
12.末世紀暴潮
1999年12月30日的洛杉磯陷入一片混亂,雖然警察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但各種惡性案件還是接連發生。倫尼是當地一名卸任警探,對這個人吃人的大都市有著透徹的了解。為了生活,只要有報酬的事他都做,但唯有殺人不幹。但命運偏與他為難:為他做事的姑娘艾麗絲被謀殺,而且殺人者故意栽贓陷害他。眼下,只有馬斯和麥克斯可以信賴。他們齊心協力要制服這個變態殺手...
這部科幻動作片的創意來自大名鼎鼎的詹姆斯.卡梅倫,由他和傑伊.科克斯編寫劇本,他們希望能創造出一個真實可信的人物,讓觀眾能與其同呼吸共命運,同時也關注我們大家在世紀末共同面對的問題。
13. 超體
《超體》是一部由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執導,斯嘉麗·約翰遜、摩根·弗里曼、崔岷植主演的科幻動作片,於2014年7月25日在北美上映。《超體》講述一個年輕女人被迫變成毒販,然後這種毒品傾入她自己身體,反而給了她超於常人的力量:包括心靈感應、瞬間吸收知識等技能,讓其成為一名無所不能的「女超人」。
14. 銀翼殺手2049
《銀翼殺手2049》根據菲利普·K·迪克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編,故事背景設定在《銀翼殺手》30年後,講述了在人類與復制人共生的2049年,兩個種族之間的矛盾升級,新一代銀翼殺手K尋找到已銷聲匿跡多年的前銀翼殺手,並聯手再次制止了人類與復制人的命運之戰。
電影中所塑造的未來場景可能離我們更近,第一次看的時候比較震撼,這是我們的未來?
如果大家還有更多推薦,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叄』 VR電影,正在路上
文/韓瀅
編輯/李信
眼下,元宇宙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關鍵詞,似乎和元宇宙沾邊的行業都有可能成為風口上的「豬」。
曾經短暫火熱過的VR電影便再次趕上了風口。
近期,據投資界報道,北京當紅齊天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當紅齊天)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包括小米關聯公司瀚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其他智能 科技 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據當紅齊天官網顯示,知名導演張藝謀為聯合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更是公司第六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84%。除此之外,據官網介紹,當紅齊天是一家集「XR內容製作+載具研發+數字運營整體解決方案及產品落地」於一體的文化 科技 公司。
不難看出,這是一家和VR技術息息相關的公司。 眾所周知,VR作為在前幾年爆火的概念經歷了企業入局、高潮、倒閉後,陷入了行業的低谷期。而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又讓VR行業看到了「生」的希望。畢竟在行業人士看來,VR技術是讓元宇宙成為現實的最重要技術之一。
依靠VR技術,當紅齊天從吸引張藝謀的加入,到獲得小米的投資,也給市場釋放出一個信號:在沉寂了七年後,VR電影或許出現了重生的機會。
疫情「黑天鵝」事件後,電影行業正經歷漫長的寒冬期,市場更關心的是此次重生的VR電影能否落地,又能否給電影行業帶來新的機會?
元宇宙效應下,VR電影撕開了「重生」的口子。
近期,小米投資了一家名為當紅齊天的公司,攪動了沉寂已久的VR電影市場。
據連線Insight查閱發現,從2015年成立至今,當紅齊天共獲得了六輪融資,且背後的投資團隊堪稱豪華。 除了此次入局的小米,英特爾亞太、建銀國際、聯想創投均在其投資團隊之列。 而事實上,此次已經是小米繼今年10月份後,第二次投資當紅齊天。
當紅齊天能夠吸引眾多資本入局,得益於背後的創始團隊。 連線Insight查閱資料發現,當紅齊天的多位創始人都有電影、晚會等相關從業經驗。除了知名導演張藝謀擔任當紅齊天的聯合創始人和藝術總監外,從當紅齊天官網可以看到,其創始人齊笑曾擔任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畫卷》的製作人,聯合創始人王磊擔任過《鬼吹燈-尋龍訣》《龍門飛甲》等電影的視覺特效監制。
在VR相關業務上,當紅齊天也有很多次嘗試。成立的第二年,當紅齊天發布了VR品牌SoReal,並宣布推出VR線下體驗產品,這也成為當紅齊天在VR產業的最大布局。
當紅齊天創始人齊笑曾向36氪表示,「SoReal煥真」想要打造「VR 版環球影城」。每個場館會以一部電影為主題,融合VR 游戲 、互動藝術展、 科技 舞台秀、機器人咖啡等元素,形成綜合性 科技 娛樂 體驗館。
前不久,當紅齊天還與藍色游標合作,用5G+XR技術重建了北京石景山首鋼園,這被看作是當紅齊天進入元宇宙的首次嘗試。 據當紅齊天官網介紹,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華北最大虛擬現實體驗中心。
截止目前,上海迪士尼小鎮SoReal 5G XR超體空間、北京首鋼「1號高爐」SoReal 5G XR超體空間、廣西柳州祥雲SoReal 5G XR螺樂園等項目,都是當紅齊天落地或在規劃中的項目。
不僅是當紅齊天,據天眼查顯示,和VR電影有關的企業達到了344家,大眾電影製片廠、暴風影音旗下VR頭顯魔鏡等企業都有入局。
此外,製作過國內首檔8K大型人文紀錄片《絲路中國行》的未來媒體,也是一家VR內容開發商,在成立之初便獲得網路投資。更早之前,黑螞蟻推出的VR網劇《色狼別鬧》,累計點擊量超過2000萬,隨後製作方黑螞蟻獲得華安資本千萬級融資,首輪融資估值過億元。
元宇宙的風口無疑重燃了VR電影的熱情。
事實上,業界普遍認為VR/AR是進入元宇宙的切口,以VR技術為基礎、腦機介面建立虛擬世界的連接已經初具雛形。這也意味著,VR技術將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而隨著VR技術火起來的VR電影也將出現新的商機。
所謂VR,就是虛擬現實技術,即用計算機模擬的技術模擬或重現生活中的場景。
而VR電影正是和VR技術相伴而生的。2018年,賈樟柯、張藝謀已經介入到VR電影的內容製作中。彼時,《烈山氏》等三部國產VR影像成品入圍了當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按著目前VR電影的劃分來看,可以分為互動式VR電影和非互動式VR電影。 所謂非互動式的VR電影,指的主要是提前由全景攝像機拍攝好的影片,觀眾坐著通過VR頭顯便可以直接觀看。而互動式的VR電影,觀眾需要在觀看時站起來,在一個空間里走動,扮演電影中的角色,與其他人互動,沉浸感更強。
「這類VR影片,既像影片,又像電影,它比電影多了 游戲 元素,比 游戲 多了電影場景。」VR 游戲 研發公司基因互動CEO謝飛在接受VR價值論采訪時表示。
但當互動式電影興起後,關於 游戲 和VR電影的界定變得愈發模糊。 眼下,在VR電影中,沒有交互,就是純影視;而交互過多,就變成了 游戲 。如何平衡作品的交互性幾乎是所有創作者都在考慮的問題。
當VR電影與 游戲 的界定模糊時,VR電影與VR沉浸式 娛樂 館的區分也不明顯。「第一代VR導演」邵晴曾向36氪坦言,「很多人把 VR 當成一種類似游樂園里的體驗,把一種高緯度的、未來的、次世代的東西變low了。」
從這點看,VR電影對消費者心智的培養也成為VR電影難成為現實的重要原因。
在這個不成熟的市場中,用不成熟的VR設備製作VR電影更是是難上加難。毫無疑問,VR電影若想成為現實,技術是必須要邁過的門檻。
以當紅齊天為例,其在VR技術上有過很多嘗試。 當紅齊天與北京移動成立了5G實驗室;此外,還與英特爾聯合研發定製化VR邊緣計算渲染伺服器,將計算效率提升了120%,能耗降低了40%,成本降低了45%,以滿足VR 游戲 所需的高強度計算負載需求。
據了解,當紅齊天集團還與中國科學學院中科 科技 培訓中心達成戰略合作,成立XR學院。同時,齊笑在接受36氪采訪時表示,VR 作為光學動捕技術已經被應用到電影行業中,所以當紅齊天請來了科幻電影《阿凡達》視效總監等,用了一年進行技術研發。
更重要的是,盈利是VR電影的終極目的。如果最終無法實現盈利,那VR電影註定無法成為現實。 眾所周知,影視行業商業化有所謂的「二八定律」,即20%是靠商業化和衍生,80%靠版權。
但這似乎並不適用於VR電影。邵晴曾向36氪坦言,2017年時,他規劃的盈利模式是,讓VR電影像傳統電影那樣登陸影院,進行票房分成。具體而言,觀眾買票去VR影院,就像領取3D眼鏡那樣領取VR頭顯,然後在體驗結束後歸還設備。也就是說「以短期租賃的途徑獲得觀影體驗」。但事實可能是,VR電影微薄的票房分成覆蓋不了投入成本。
總體來看,消費者心智尚未形成、技術設備處於初級階段、商業化模式難尋等問題都阻擋著VR電影的落地之路。
不可否認,當紅齊天、黑螞蟻等公司已經表明VR電影在技術層面的可能性。在今年9月份舉辦的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有來自21個國家的37部VR敘事作品入圍VR單元。
值得一提的是,元宇宙的風口或許也會給VR電影帶來新機會。
首先來看,元宇宙想要落地,VR技術是重要的突破口。 而隨著大量資金、人才湧入元宇宙,VR技術的提升也是必然趨勢,在技術的提升下,VR電影可以順勢降低製作成本,並提高內容質量。
另一方面,元宇宙的出現也為VR電影開辟了更大的市場。 而更廣闊的市場意味著廣闊的受眾,進而將帶來盈利能力的提升,這也是VR電影實現長期盈利並成為現實的重要原因。同時,資本的進入也將為VR電影成為現實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
如今,在元宇宙的風口下,資本與政策加持,以及觀眾日益增加的視聽交互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VR電影或許會迎來新機遇。
VR電影的此次「回潮」,恰逢電影行業的寒冬降臨。
疫情之下,在多次反復的歇業、重啟中,電影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在很多重要的電影檔期中,電影行業整體表現都不及從前。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年端午檔總票房超4.6億元,遠不如2019年的7.85億元。而總票房達43.87億元的國慶檔中,雖然超過去年同期的39.67億元,但也不及2019年同期的44.66億元,仍有不少電影人擔心這是疫情之下的「曇花一現」。
自救、調整成為疫情之下電影行業的關鍵詞。如今,電影業需要新的商業模式來進行「自救」。 VR電影借著元宇宙的勢頭,或許會成為電影業發力的重點。
具體來看,如果VR電影成功落地,觀眾便可以通過穿戴設備,居家觀看VR電影。這樣以來,既減少了疫情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又為電影業帶來盈利收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模式下,VR電影很依賴於整個市場消費習慣的養成。當很多觀眾還分不清 游戲 、沉浸式 娛樂 館等形式與VR電影的區別時,想要讓觀眾像看傳統電影一樣觀看VR電影,並不容易。
與此同時,市場上的VR設備魚龍混雜,也容易影響到消費者對VR電影的印象,進而影響對VR電影產業的消費。而連線Insight在北京的多家電影院看到,一些電影院僅在影院大廳設置了VR自助站,多以VR 游戲 體驗為主。邵晴也曾向36氪指出,即便是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合格的VR影院數量非常少。
將電影行業延伸到長視頻領域,一些玩家也試圖通過VR電影來拯救長期虧損的現狀,愛奇藝則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從2016年布局VR業務開始,愛奇藝不僅將VR技術融入內容製作中,還推出VR硬體設備。綜藝衍生內容《偶像練習生之VR戀之物語》、VR影片《神探蒲松齡VR》都是愛奇藝在VR領域的嘗試。除此之外,騰訊2015年騰訊投資數字 娛樂 公司原力動畫後,開始開發與Oculus Rift搭配使用的虛擬現實電影。另一家流媒體平台優酷推出了VR版平台,及適配VR眼鏡。
現實情況是,如今VR電影、VR 游戲 等並沒有在這些長視頻平台掀起太大的水花,更談不上拯救虧損的長視頻平台。
與此同時,VR電影能否被觀眾長期買賬也是一個未知數。 這一點,可以在3D電影的發展軌跡上略窺一二。
2010年,《阿凡達》在內地狂攬13億票房後,中國電影行業迎來了3D電影的「春天」。一時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霍比特人》等3D電影給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但在十幾年後的今天,今年10月份上映的《沙丘》3D版本卻遭受了觀眾的抵制。「2D的創作語言不適合3D」「156分鍾超長待機眩暈感引不適」等負面評論層出不窮。
強烈的對比下,可以明顯看出由於技術、設備、電影時長等問題,3D電影已經從井噴式爆發走向了觀眾不買賬的怪圈。
需要明白的是,3D電影的發展瓶頸也是VR電影今後需要注意的問題。首先從硬體上看,頭顯硬體方面,在目前的技術里,VR呈現的畫面解析度、解析度等都影響著觀眾的體驗,VR眼睛戴久後,難免會出現眩暈等反應。其次,在VR電影本身的製作上,內容畫質粗糙、劇情過於簡單,或許也很難給觀眾帶來更好的體驗。
換句話說,從目前的技術上看,VR電影想給觀眾帶來穩定、長期的沉浸感體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VR電影或許會成為未來電影產業的重要分支,如何活下去是VR行業發展的關鍵,而所有的問題最終都指向商業化。
在當前硬體設備價格高昂,優秀的內容過於稀少的情況下,VR硬體的用戶數量與內容帶來的流量,都不足以讓內容生產者 探索 出明晰的盈利模式。
高昂的技術投入和設備成本、盈利困難、VR電影還未有代表作出現……種種因素加在一起,VR電影未有起色並不難理解。
關於VR電影的概念,目前市場上並沒有統一,大批內容創作者尚處於盲人摸象的階段。或許直到一部有影響力的作品出現,VR電影才會被明確定義。
『肆』 盜走達芬奇
條子嫌疑犯「尤利安」--波利斯·席克(Borys Szyc)
波蘭男星波利斯·席克(Borys Szyc)曾追隨過國際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參與奧斯卡電影《戰地琴人》的演出。才27歲的他,就演過不少各種類型的電影,也多次獲波蘭電影獎的肯定。《盜走達芬奇》是波利斯·席克第一次和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合作的電影,尤利斯·馬休斯基主要是看上了他極強的可塑性,邀他演出劇中這個原本是個賊「改行」當警察的「尤利安」。 波利斯·席克果然表現亮眼,還一展他可以邊抓賊、邊泡馬子的可愛演技。
還有一些別的資料。
大家看看喲!
片名:VINCI
譯名:盜走達芬奇
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Juliusz Machulski
主演:羅伯特·維凱威茲Robert Wieckiewicz
波利斯·席克Borys Szyc
卡蜜拉·芭爾Kamila Baar
揚·馬休斯基Jan Machulski
類型:劇情/犯罪/懸疑/警匪片
片長:111分鍾
國家:波蘭
上映日期:2008年1月10日
發行: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盜走達芬奇》
2008年1月11日 09:35
鼎鼎大名的「大盜舒瑪」在監獄里加入了國際竊畫集團。他才剛被假釋,這個集團馬上給了他一份「工作」,要他將全世界「客戶」夢寐以求、價值連城的曠世巨作達芬奇的《抱銀鼠的女子》給弄到手。這畫是波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剛在日本展覽完畢,現正在返回波蘭的路上,並受到警方極嚴密的保護。
為了獲取巨額天價的報酬,舒瑪於是尋求已改行當警察的老盟友尤利安挺力相助,想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盜走「達芬奇」。他們於是商請了"繪畫大師"哈根和他甚具復制天分的孫女瑪妲,繪制了一幅可亂真的仿製品……但此時頗具正義感的尤利安,卻希望"達芬奇"能永遠留在波蘭……
導演簡介
《盜走達芬奇》是波蘭金獅獎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Juliusz Machulski)的最新代表作,他從一幅達芬奇的名畫著手,卻帶出了波蘭電影近年來僅見的票房奇跡。
現年50歲的馬休斯基是波蘭新電影的靈魂人物之一,畢業於波蘭的電影學院。尤利斯馬休斯基出生自演藝世家,父親揚·馬休斯基(Jan Machulski)、母親海琳娜·馬休絲嘉(Halina Machulska)都是波蘭電影界的大明星。馬休斯基初入電影界時是從演戲開始的,後來便很快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不但寫劇本,還同時當上了導演。馬休斯基在波蘭得獎無數,其中包括波蘭電影界的最高榮譽"金獅獎"。1988年起,馬休斯基更開始跨足製片,他擔任波蘭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斑馬電影的藝術總監,帶動無數波蘭新電影的誕生,近來他更將波蘭新電影推向國際,不但電影連連在影展上獲得大獎,馬休斯基的成績更是令人刮目相看。非常鼓勵年輕人投入電影工作的馬休斯基,自己更以身作則,平均1-2年就會有一部作品誕生,並以鬥智和喜劇見長,《盜走達芬奇》就是馬休斯基最登峰造極的新作。
導演有話講
我的新片《盜走達芬奇》是描述克拉科札托里斯基博物館收藏的李奧納多·達芬奇名作《抱銀鼠的女子》遭竊的故事。我把它拍得很緊張刺激,我相信這個甚具張力的劇情充滿了高度的幽默感和豐富面。為了增加劇情的可信度,好讓觀眾更能融入,我於是決定啟用新人做為本片的主角。
偷竊藝術品絕對是門大學問,更是門高超的藝術。我曾在報上讀到關於1911年巴黎羅浮宮《蒙娜麗莎》遭竊的報導,報導中並語帶保留地說,我們現在羅浮宮所看到的這幅名畫,極有可能是出自天才之手的作品。這帶給了我極震撼的創作靈感。
《盜走達芬奇》在波蘭上映長達三個多月,總計超過了34萬人次的觀眾看過。我期待大家和波蘭觀眾一樣地喜歡這部電影,享受一下《盜走達芬奇》的樂趣啰!
關於主演
頭號嫌疑犯「大盜舒瑪」--羅伯特·維凱威茲(Robert Wieckiewicz)
現年37歲的波蘭男星羅伯特·維凱威茲,是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的老班底,和他合作過多部電影。渾身散發著熟男性感的羅伯特·維凱威茲,在《盜走達芬奇》飾演「大盜舒瑪」,剛出獄的他馬上就接了一個大Case:有人指名要買《抱銀鼠的女子》。這任務對舒瑪而言當然不是難事,難就難在有太多人在打這幅畫的腦筋了。他得一邊偷畫,又得一邊防止畫被偷。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當然不會便宜了這位波蘭的性感男星,還讓他在他的豪宅內脫得一絲不掛、全裸入鏡呢!
條子嫌疑犯「尤利安」--波利斯·席克(Borys Szyc)
波蘭男星波利斯·席克(Borys Szyc)曾追隨過國際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參與奧斯卡電影《戰地琴人》的演出。才27歲的他,就演過不少各種類型的電影,也多次獲波蘭電影獎的肯定。《盜走達芬奇》是波利斯·席克第一次和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合作的電影,尤利斯·馬休斯基主要是看上了他極強的可塑性,邀他演出劇中這個原本是個賊「改行」當警察的「尤利安」。波利斯·席克果然表現亮眼,還一展他可以邊抓賊、邊泡馬子的可愛演技。
復制嫌疑犯「瑪妲」--卡蜜拉·芭爾( Kamila Baar)
波蘭女星卡蜜拉·芭爾( Kamila Baar )是波蘭影壇新崛起的明星,《盜走達芬奇》是她的第一部電影。卡蜜拉出身於劇場界,《哈姆雷特》即為她的代表作,在克拉科相當轟動。長相甜美的卡蜜拉是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特別為《盜走達芬奇》所發掘的演員,因為他看中她是那種讓男人很難設防的女人--清純甜美又帶點慧黠,更重要的是,浸淫古典文學多時的卡蜜拉,渾身充滿了藝術家的高雅氣質。卡蜜拉·芭爾在《盜走達芬奇》中飾演一位復制名畫的高手,她愛錢、現實卻又很可愛,當她跟「尤利安」合作來盜制《抱銀鼠的女子》時,她一方面想撈錢、一方面又想談戀愛……她押寶果然快狠准,終於「人財兩得」--除了賺了一大票錢外,還附贈了一個好男人!
大師嫌疑「哈根」--揚·馬休斯基(Jan Machulski)
揚·馬休斯基是波蘭的老牌明星,名字很眼熟……沒錯!他就是《盜走達芬奇》波蘭金獅獎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的父親。現年77歲的揚·馬休斯基從二次大戰時期開始演戲,戲齡已長達50多年。揚·馬休斯基從沒停止過演戲,即使如此高齡都保持每年拍一部電影,讓波蘭電影協會都不得不肅然起敬,前年還頒給他特別獎以示敬意。這么愛演戲的老先生,自然內舉不避親、不能錯過自己兒子執導的電影啰!揚·馬休斯基在《盜走達芬奇》飾演一位大師級的畫家,因擅長模仿名畫而引來「大盜舒瑪」登門造訪,希望能為他復制一幅。然而大師深知這幅達芬奇名畫對波蘭的重要,於是暗中展開了另一番對策……老先生演技神准,令人折服,也讓這部電影更添閃耀光采。
◎中文 名 盜走達芬奇
◎片 名 Vinci
◎年 代 2004
◎國 家 波蘭
◎類 別 犯罪/喜劇
◎語 言 波蘭語
◎字 幕 中文/英文
◎IMDB評分 7.2/10 (251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25622
◎片 長 108 Min
◎導 演 Juliusz Machulski
◎主 演 Robert Wieckiewicz .... Robert "Cuma" Cuminski
Borys Szyc .... Julian
Mieczyslaw Grabka .... Gruby
Marcin Dorocinski .... Wilk
Kamila Baar .... Magda (as Kamilla Baar)
Jacek Król .... Werbus
Jan Machulski .... Tadeusz Hagen
Józef Paleczka .... Jailer
Jerzy Gralek .... Doctor Wiaderny
Mariola Pajaczkowska .... Nurse
Lukasz Simlat .... Kudra
Karina Seweryn .... Museum guide
Halina Labonarska .... Helena Antonczyk, Museum Director
Piotr Kazimierski .... Grzegorz Zylewski
Andrzej Glazer .... Talaj
◎簡 介
鼎鼎大名的大盜舒瑪在監獄里加入了國際竊畫集團。他剛被假釋,這個集團馬上就給了他一份「工作",要他將全世界客戶夢寐以求、價值連城的曠世巨作達芬奇的《抱銀鼠的女子》給弄到手。這幅畫是波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剛在日本展覽完畢,現正在返回波蘭的路上,並受到警方極嚴密的保護。為了獲取巨額的報酬,舒瑪於是尋求已改行當警察的老盟友尤利安挺力相助,想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盜走名畫。他們於是商請了繪畫大師哈根和他很具復制天分的孫女瑪妲,繪制了一幅幾可亂真的仿製品。但此時頗具正義感的尤利安,卻希望名畫能永遠留在波蘭……
幕後花絮
《盜走達芬奇》(VINCI)全片在波蘭南部美麗的歷史名城克拉科(Krakow)拍攝,電影中的「主角」達芬奇的名作【抱銀鼠的女子】,就珍藏在該市最具盛名的札托里斯基博物館(Czartoryski Museum)內,與巴黎羅浮宮的【蒙娜麗莎】、米蘭葛拉吉埃修道院的【最後的晚餐】等達芬奇名畫齊名於世。這幅精美肖像畫【抱銀鼠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中的女子,傳說是1485年時米蘭公爵盧多維哥.史弗薩最寵愛的情婦切奇莉亞.加勒蘭妮。達芬奇不但描繪出氣質高貴沉靜的她,也為她懷中毛色光潤、生動逼真的寵物銀鼠注入了生命。倍受觀眾喜愛的波蘭名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Juliusz Machulski),就以此畫作為他的創作靈感,並加上了精彩絕倫的劇情,再次展現他最擅長的鬥智喜劇電影。《盜走達芬奇》在波蘭上映時,擊敗了眾家好萊塢大片而異軍突起,並連續雙周勇奪票房總冠軍,之後更榮獲了波蘭奧斯卡的最佳劇本大獎,風光至極!
片名:VINCI
譯名:盜走達芬奇
導演:Juliusz Machulski尤利斯·馬休斯基
編劇:Juliusz Machulski尤利斯·馬休斯基
主演:Robert Wieckiewicz羅伯特·維凱威茲
Borys Szyc 波利斯·席克
Kamila Baar卡蜜拉·芭爾
Jan Machulski揚·馬休斯基
國家:波蘭
語言:波蘭語
片長:111分鍾
類型:劇情/犯罪/懸疑/警匪片
製作公司:Studio Filmowe Zebra[pl]
發行: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新民網·晚報晨訊】(記者 周銘)曾經榮獲「波蘭電影戲院協會」銀電影票獎、「波蘭奧斯卡」最佳劇本大獎等諸多獎項的影片《盜走達芬奇》將作為今年的第一部海外影片,同時也是今年賀歲檔的第一部海外影片在中國上映。
《盜走達芬奇》講述鼎鼎大名的大盜舒瑪在監獄里加入了國際竊畫集團。他剛被假釋,這個集團馬上給了他一份「工作」,要他將全世界「客戶」夢寐以求、價值連城的曠世巨作達芬奇的《抱銀鼠的女子》給弄到手……在《盜走達芬奇》中讓犯罪分子們費盡心機的作品《抱銀鼠的女子》是達芬奇三大傑作之一,一直被收藏在波蘭克拉科的札托里斯基博物館內。因為她比羅浮宮的名畫《蒙娜麗莎》早誕生了十多年,因此被人戲稱為「蒙娜麗莎的姐姐」。
《盜走達芬奇》的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從一幅達芬奇的名畫著手,卻帶出了波蘭電影近年來僅見的票房奇跡。尤利斯·馬休斯基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道:「《盜走達芬奇》是描述克拉科札托里斯基博物館收藏的達芬奇名作《抱銀鼠的女子》遭竊的故事。我把它拍得很緊張刺激,我相信這個甚具張力的劇情充滿了高度的幽默感和豐富面。為了增加劇情的可信度,好讓觀眾更能融入,我於是決定啟用新人做為本片的主角。偷竊藝術品絕對是門大學問,更是門高超的藝術。我曾在報上讀到關於 1911 年巴黎羅浮宮《蒙娜麗莎》遭竊的報導,報導中並語帶保留地說,我們現在羅浮宮所看到的這幅名畫,極有可能是出自天才之手的作品。這帶給了我極震撼的創作靈感。《盜走達芬奇》在波蘭上映長達三個多月,總計超過了 34 萬人次的觀眾看過。我期待大家和波蘭觀眾一樣地喜歡這部電影,享受一下《盜走達芬奇》的樂趣。」
電影《盜走達芬奇》簡介
◎中文 名 盜走達芬奇
◎片 名 Vinci
◎年 代 2004
◎國 家 波蘭
◎類 別 犯罪/喜劇
◎語 言 波蘭語
◎導 演 Juliusz Machulski
◎主 演 Robert Wieckiewicz .... Robert "Cuma" Cuminski
Borys Szyc .... Julian
Mieczyslaw Grabka .... Gruby
Marcin Dorocinski .... Wilk
Kamila Baar .... Magda (as Kamilla Baar)
Jacek Król .... Werbus
Jan Machulski .... Tadeusz Hagen
Józef Paleczka .... Jailer
Jerzy Gralek .... Doctor Wiaderny
Mariola Pajaczkowska .... Nurse
Lukasz Simlat .... Kudra
Karina Seweryn .... Museum guide
Halina Labonarska .... Helena Antonczyk, Museum Director
Piotr Kazimierski .... Grzegorz Zylewski
Andrzej Glazer .... Talaj
電影《盜走達芬奇》劇情介紹
鼎鼎大名的大盜舒瑪在監獄里加入了國際竊畫集團。他剛被假釋,這個集團馬上就給了他一份「工作",要他將全世界客戶夢寐以求、價值連城的曠世巨作達芬奇的《抱銀鼠的女子》給弄到手。這幅畫是波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剛在日本展覽完畢,現正在返回波蘭的路上,並受到警方極嚴密的保護。為了獲取巨額的報酬,舒瑪於是尋求已改行當警察的老盟友尤利安挺力相助,想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盜走名畫。他們於是商請了繪畫大師哈根和他很具復制天分的孫女瑪妲,繪制了一幅幾可亂真的仿製品。但此時頗具正義感的尤利安,卻希望名畫能永遠留在波蘭……
『伍』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朗德海花園場景》。
是由路易斯·李·普林斯(Louis Le Prince)執導,阿道夫·李·普林斯、莎拉·惠特利約瑟夫·惠特利、哈里特·哈特利,主演的黑白無聲紀錄短片。該片拍攝於1888年,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該片記錄了一群人在花園里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5)第一部ar電影擴展閱讀:
1888年10月,普林斯以賽璐璐膠片和單鏡頭照相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態影像作品《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此片不到三秒鍾的影像記錄了四個人在花園做著滑稽的動作。此片曾在位於利茲市的普林斯岳父母家的工廠與庄園放映過,但並未有公共放映。
影片令「死亡」成為可討論的議題——短片拍攝十天後,片中人物之一莎拉·惠特利便去世,而普林斯本人也於1890年9月在第戎到巴黎的火車旅行途中神秘失蹤,屍身和行李杳無蹤跡,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宗謎案。
影片傳達更為直觀的情感,如果文字成就著一種歷史的源於,它充滿著冷靜現實的記錄。黑白電影成為了人們表達情感的路。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為生活帶來了另一段色彩的浪漫,黑膠碟的經典,記錄著聲音,一段可以代表經典的音符,黑白電影交織著生活的真實,曾經的黑白沉睡在CD架間,也許它不會被擺放在最顯然和唾手可得的地方,但永遠不會被色彩所取代。
『陸』 如何評價電影《天空之眼》
本片是Alan Rickman的遺作,目前口碑不錯。但是不知為何在發行上乏力。很多地方都只有少數院線放映,有一些國家甚至給了R的分級。其實除去極少數暴力鏡頭,影片可以說是老少皆宜。隔壁影評都是以需要用殺人的方式救人這樣的道德困境角度解讀。不過個人覺得劇本野心很大,編劇試圖表達的東西有很多。本文希望提供不同的解讀角度。
首先對於一部基於英國人編寫的劇本的英國電影,講述了由英國指揮的反恐行動,標題Eye in the sky,從字面上理解指的卻是兩名美國空軍飛行員操縱的由美國生產的無人機(根據某網路,只有美國、以色列、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我大天朝生產過戰斗型無人機)。這次行動里美國提供了武器裝備和飛行員,還有判斷任務是否完成的面部識別辨屍員。肯亞提供了監視鳥、監視蟲子和出生入死救苦救難的(CIA)特工。那麼英國呢,除去海倫米勒飾演的上校,恕我直言,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全是嘴炮。
嘴炮五人組里包括AR飾演的將軍,總檢察長,女政治顧問,外交部長和遠在新加坡的外交大臣。當中從頭至尾觀點一直堅定的有兩位,堅決要求行動的將軍和堅決反對行動的顧問。將軍和上校一樣對戰術目標的執念強到可以不惜代價,將一切參數量話以獲取有利條件,但他甚至更加激進,從開始的談話中就暗示希望這個行動最好能夠擊斃恐怖分子,對要把TA們帶回國受審的計劃不以為然。所以在整個過程中一直對部長施加壓力,逼他做出決定。片尾和顧問說,你今天目睹的確實可怕,但是跟自殺襲擊現場的可怕比起來差遠了。這句話解釋了他的道德選擇。而顧問則不認同以可能發生的自殺襲擊作為謀殺的理由,這個決定不應該由一個人承擔,應該由議會批准,甚至首相都沒有越過議會的權力。顧問這個職位決定了她沒有決策權,開始的時候觀眾會覺得,不論事情以何種方式收尾她都不用背鍋。所以她可以站在自己的道德考量上說發表觀點。但是之後她提出了一個propaganda war (宣傳的戰爭)更為重要的說法 (下文細表),一語說服了嘴炮組的兩名騎牆派。這也非常符合她身為政治顧問應當要具有的戰略眼光。
騎牆派一號總檢察長一開始是將軍唯一同盟,嘴炮反恐。但是等到上校自己的法律顧問要求請示總檢察長給(甩)予(鍋)法(的)律(來)批(了)準的時候,他的口風180度轉向,表示了明確拒絕。被顧問一席話打動之後立刻說自己反對行動。最後聽聞死亡率預測達到了45%新低,再次勉強改口。騎牆派二號外交部長是現場嘴炮組里擁有決策權的人。所有人都在等他的決定。於是他從頭到尾沒有表示過觀點。對於其他人的意見,他既不明確支持也不明確反對,最終乾脆請示遠在新加坡的騎牆派三號外交大臣,大臣傾向於行動派,原因他在同顧問的辯論中提到了:到時候是誰上電視跟大家解釋為什麼我們沒有及時阻止這次襲擊。隨後被顧問改變看法,大概是因為意識到了如果有平民傷亡,他還是得要上電視跟大家解釋(倒霉催的)。中間兩次甩鍋,一次給美國的外交部長,一次給了首相。首相在電影里並未出現,只是通過秘書傳達了一句話:要減少傷亡。這一句廢話,真的很有yes prime minister的風范。
對於意見始終無法統一的嘴炮組,將軍一直試圖將其歸咎為軍人和政治家之間的差異。將軍說:我以為我們軍人就是要打擊目標,安撫和善後是你們負責的事情。部長:哪有這么簡單的。確實沒有那麼簡單,嘴炮組中能夠從頭至尾堅定自己道德選擇的是兩個不需要最後拍板事後也不需要承擔責任的人。騎牆派無一不是根據自己背上的鍋調整自己的意見。不考慮當時當地的情境空談個人層面上的道德困境是沒有意義的,此時的困境已經不再是殺1個人可以救80個人的問題,而是站在那個小女孩或者是恐怖襲擊的潛在受害者的立場做決定 vs 自己需要承擔多少責任。參與決策的人害怕擔責,首要考慮的是明哲保身,以至於造成了這種層層推諉意見無法統一的局面。寫到這里不禁要佩服小布希敢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撒謊領鍋的勇氣。
BTW,有趣的是電影里的美國人表現出了相反的對比,兩位政治家建議趕緊行動,也許是因為不需要自己決策的反恐打擊自然普大喜奔。兩位操縱無人機的士兵猶豫不決。這兩位新兵一位剛畢業一位到任6個月從沒炸過大活人,還很不巧的對小女孩產生了好感。
實上電影的後半部分討論不再是個人意義上的困境,而是顧問提出的政治困境-炸死恐怖分子挽救80條生命vs 輸掉宣傳戰爭。宣傳為什麼重要,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 電影里有一句台詞給出了答案:一個油管視屏都有可能會引發革命。媒體宣傳(propaganda)的本質是引發大眾進行以情緒為主導的思維方式,先以情緒下結論再用邏輯為自己的結論尋找證據。而最擾亂理性思維的情緒是恐懼,憎惡和同情心。這次行動有兩種假設結局,第一是小女孩被炸死的照片的上了報紙,讀者對索馬里平民產生同情,並開始質疑反恐戰爭。第二種是自殺襲擊的現場照上了報紙,讀者對恐怖分子恐懼並深惡痛絕。這些情緒對恐怖方和反恐方期望的戰略目標都會產生關鍵影響。而你永遠也無法像報紙頭條里的血腥照片那樣跟民眾解釋那些被成功阻止的恐怖襲擊會造成怎樣的危害。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難民政策可以因為一張伏屍海灘的小男孩的照片改變。諷刺的是,這種思維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政治家們最為恐懼的恰好是自己多年喂養出來的以情緒為食一點就爆的民眾,隨時都有可能被反咬一口。
如果從更深一層的意思去理解標題天空之眼,那麼它可以暗指基督教里的上帝以一顆漂浮在天空的被光芒環繞的眼睛注視著人類 (1元美鈔的背面就印了一個)。如此一來操控室里那兩名新兵就不是天空之眼,上校和嘴炮五人組才是。憑借網路和高科技,TA們和上帝一樣全知全能,策劃著別人的生死。上帝可以說是因為他愛著世人。但是當這些人做出決定的時候,憑借的是什麼樣的准則心懷的是什麼樣的目的,我想,這應該是本片希望引起的反思吧。
『柒』 有沒有一部科幻電影能夠超越《星際穿越》,如果有請介紹給我
說實話,沒有。
星際穿越最好看的地方並不在於劇情,深度。而是一種讓人無法否定的畫面真實感,這種真實感在所有科幻電影中獨一無二。
縱觀其他星際影片,一看就是特效營造,不論做的有多真,都有藝術渲染的成分,以及特效成分。
而星際穿越,宇宙中每一個細節都是實打實的復刻。冰冷的黑暗宇宙,閃耀的恆星光線,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就如真的漂流在宇宙中,觀眾也有和電影人物一起經歷這場宇宙穿越的真實感覺。試問地球上的人,誰不想親眼看看宇宙呢?而這部電影就有那種讓人親身經歷宇宙的感覺。
另外在真實感強烈的基礎上,還加入了現實中我們從未見過的奇觀場景,特別是那個已經淪為了黑洞的恆星。盡管是奇觀場景,同樣做的極具真實感。
首先上結論,《星際穿越》是近幾年為數不過的科幻巨作,在科學的框架構上講了一個震撼的故事。無論視覺特效、劇情、演技等都非常棒,堪稱近幾年來為數不多的硬核科幻大片!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科幻電影之一,以下推薦的幾部電影也都是經典科幻,超越不敢保證,但每一部都是精品!
首先第一:《盜夢空間》
和《星際穿越》一樣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竊取記憶、植入記憶,一重重的夢境,到底哪一層才是真?」我覺得這一部同樣站在了星際穿越的高度。喜歡科幻劇的朋友對克里斯托弗·諾蘭一定不會陌生,「諾蘭出品,必屬精品」,由他執導的《追隨》、《記憶碎片》、《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等等,都是非常優秀的劇作。
第二:《普羅米修斯》
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講述了一隊科學家進行的一場驚悚的探險之旅,在那裡他們將要發現困擾人類的終極生命之謎。
第三:《黑客帝國三部曲》
這一部也不用介紹了,科幻電影里里程碑的意義的劇作,影片共三部,為《黑客帝國》、《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看似現實的世界是真實的嗎?還是只是計算機植入的記憶?虛擬與現實,哪一個才是真實?
這是我覺得站在《星際穿越》的高度上最為推薦的三部電影。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優秀的科幻片,比如:《楚門的世界》、《彗星來的那一夜》、《異次元駭客》、《人工智慧》、《蝴蝶效應》、《火星救援》、《銀翼殺手》、《雲圖》、《地心引力》、《源代碼》、《環太平洋》、《時間規劃局》等等,都很值得一看。篇幅有限,就不多做介紹。
更多美劇電影 娛樂 資訊,歡迎關注「孢子資訊」,每天還有爆笑段子!
挺多的。《星際穿越》是一部綜合素質很高的電影,然而,它的內核很空虛,無論是深度,宣揚的價值觀,還是影片本身的影響,都非常一般。就先列舉三類我心中覺得超越《星際穿越》的電影。
一,《黑客帝國》三部曲。無論是從影片的深度還是從後世的影響,《黑客帝國》是《星際穿越》遠遠無法比擬的。子彈時間,紅藍葯片,綠色濾鏡,角色含義…甚至是最後錫安是真實還是虛擬都存在巨大討論空間。《黑客帝國》留給我們無數的經典,而且這還只是1999年上映的電影。再看一下《星際穿越》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二,《阿凡達》。《阿凡達》講述的是要愛護外星球生物的故事,可能比較普通,但是它使用的3D放映技術開創了一個時代,讓觀眾有了全新的視覺體驗。而《星際穿越》,又帶來了什麼影響深遠的技術?
三,《流浪地球》。國產佳作吹一百遍都不為過,更何況這種帶有全新價值觀:人類自救的電影。背景同為茫茫宇宙,《流浪地球》立意更恢宏,價值觀更貼近實際。它是一部完全不落俗套的電影,一部開創嶄新局面的電影。《星際穿越》的老內核,真的落伍了。
可能還有更深刻的電影,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我不知道為什麼把星際穿越抬的這么高。好像他是西方科幻的頂端一樣。崇洋媚外也要有個度好不好。首先這個TM的只是一個幾十年前的科幻小說改編的,漏洞百出,毫無真的科學在裡面。可以說充滿了宗教幻想和不現實的東西。其實如果我說嚴重點,TM的這個電影和流浪地球比半斤八兩,甚至可以說不如流浪地球好看精彩有實際操作點。流浪地球是有幾率可以辦到的,星際穿越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操作和推敲。首先在那個星球上的引力問題就可以吐槽千萬遍,還有TM的人進入什麼黑洞屁事沒有,還有什麼時間穿越這種科學幻想。說實話,我並不怎麼喜歡這電影,他甚至不如好萊塢上世紀的科幻電影好看有深度。他除了給我留下一大堆吐槽的漏洞別無其他。
《星際穿越》我看過,確實很不錯,很科幻。是2014年上映的,目前豆瓣評分9.3,看這個分數真的很高,估計很多的人會因為這個高分數去看這個科幻片吧?
那麼有沒有哪部科幻片超過他的呢?以我多年看科幻片的感受,在我個人來看,有,而且還不少。我推薦一部我最喜歡的科幻科幻大作——《黑客帝國》。《黑客帝國》有三部,每一部都是非常的精彩,我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並說明為什麼我覺得他超越星際。
從時間上,《黑客帝國》第一部上映與1999年,這個時間,在中國很多地方還是住在那種泥屋子裡,家裡只有一台黑白電視,甚至連電腦是什麼樣子,電腦是什麼都不一定知道。但是,《黑客帝國》就拍出了如此有腦洞的未來智能將會取代人類,人類將會被機器奴役。那個時候,機器人、智能的概念大部分人還不清楚吧?但是這部劇拍了出來。
從空間上,《黑客帝國》非常的宏大,場面非常的宏大,特別是男主從養胎倉里救出來的時候,你會被周圍的環境震驚——竟然如此宏大的器械世界!!人類世界和虛擬世界是那麼的像,然後你會突然的發現,這不就是現在說的AR么?
從打鬥上,《黑客帝國》融合了中國武術,西方武術,槍戰,飛機大炮,等等精彩絕倫的鏡頭。打不死的病毒人,看透一切的先知,從夕陽走出的老人是誰?你不僅會被精彩的鏡頭吸引住,還會被隱藏的迷吸引。
真的很精彩!
再次看了【朱庇特崛起】做一下適當修訂
我眼中科幻電影排名:
1.《三體》:宇宙文明秩序
2. 《The Matrix》:真實與虛擬世界
3. 《普羅米修斯》:人類起源
4.《朱庇特崛起》:宇宙文明秩序與人類起源
5. 《I,robot》:AI
6. 《盜夢空間》:夢境
7.《x戰警1》:文明中的物種秩序
8.《瑞迪克》:宇宙秩序與奇觀
9.《第三類接觸》:靈魂歸宿
星際穿越是科幻小白最喜歡的片子。因為這部影片顛覆了他們的世界觀。然而對於科幻老饕來說完全是不過癮,甚至覺得有點無聊。我是在上映後看了很多影評之後終於決定花點錢去電影院看看這個片子到底有多麼優秀。看完後實際上是有點失望的,這大概是一部可以作為基礎硬科幻的普及電影,因為全程沒有高潮和震撼,幾乎沒有深度和內涵。不過還是欣喜有這么一部片子可以提高大多數人對真正科幻片的認知,從而不會把超人鋼鐵俠復聯一類的也歸納到科幻片中,可有個前提是,別以為看懂了星際穿越就覺得自己很牛。
星際穿越是按照現有的天文物理學理論作為基礎來創作的,大多數的設定和現有已知的天文物理基本吻合,雖然正不正確誰也不清楚,只能說這些理論迄今為止還可以說是正確的。正是因為如此,影片就顯得特別無聊,硬傷不提,畢竟是科學大牛坐鎮,但是他也無法解決觀賞性和真實性之間的平衡,有的地方雖然很扯但是也沒辦法,只能告訴小白們,這個情況大概就是我們拍的這個樣子,畢竟影片時間有限,具體是啥樣你們自行腦補。如果它能夠說明主角是如何在高維空間里定位到過去的自己那就有點牛逼了,因為高維空間里的數據量大到什麼程度呢?大概是相當於在銀河系裡找到你丟失的一隻拖鞋。這個估計科學大牛也無法做出解釋。
作為科普類的科幻電影,星際算是一個里程碑,但完全撐不起神作這一稱號。我心目中的硬科幻神作分別是太空漫遊,銀翼殺手系列,黑客帝國三部曲,還有一些諸如此類的衍生作品。至於變形金剛之流那就算了吧!
的確星際穿越在近幾年的科幻電影中算是最為出色的,無論是特效,人的感情,故事情節方面都達到了巔峰的存在,但是不可以以偏概全,我個人覺得在其他科幻題材方面,還是有許多經典電影值得一看的,比如《2001太空漫遊》,這部被公認了作為科幻片里程碑的電影,仔細體會,切身實際的站在電影上映時間的1968年看這部作品,你絕對會發現他的偉大之處,還有《人工智慧》,這部上映於2001年的片子,對人工智慧會引發的問題做出了深刻的思考,這也絕對會是本世紀人類所要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以及《月球》,這部有些冷門的片子,也是探討了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克隆人是人嗎?人類以人類的 情感 束縛克隆人為人類工作,這這真的是人道的嗎,其實經典的科幻作品還有很多很多,諸如《黑客帝國》系列,《異形》系列,《十二隻猴子》,《E.T.》等等,這些與星際穿越不是一個年代的作品,卻能夠拍出當今 社會 即將要面臨的問題,這不就是一部科幻電影的最大成功么,科幻的意義是什麼,不只是人類的想像力的一種表達,更是推動了 科技 的發展,文化的進步,以上提到的作品大家都可以看一看
星際穿越給我印象最深是在那個全是水的星球度過了幾個小時,然後回來非常已經20多年,看到兒子女兒的一直長大的攝像,真的感覺既感動但又是真實的,因為相對論,重力不一樣,時間不一樣,真實感概萬千,那時候真的自己代入了角色去太空 探索 ,回來看到下一代比自己老真不知道什麼心情
沒有,星際穿越是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捌』 漫威電影宇宙第一階段
漫威電影宇宙系列 電影是一個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系列,根據漫威漫畫出版物中的角色改編。這些電影自2007年開始製作,至今漫威影業已經上映了24部電影,還有幾部電影正在拍攝當中。按照漫威影視公司的劃分,漫威系列電影被分成了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十分精彩紛呈、波瀾壯闊,代表著一段時間內漫威影業的從低估走向高潮的艱辛歷程。今天我就從漫威宇宙的第一階段說起。
漫威影業從2008-2012年的六部影片作為其計劃的第一階段。2008年漫威借《鋼鐵俠》拉開了其「第一階段」的序幕,到《復仇者聯盟1》為止,六部影片輾轉派拉蒙、環球以及迪士尼三家好萊塢片商,以總計10億美元的成本換回了高達37.4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第一部電影:《鋼鐵俠》
出品年份:2008,漫威第一階段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整個漫威電影宇宙系列的首作。
托尼‧斯塔克是 一位企業家兼天才發明家, 經歷了危及生命的襲擊後,身價億萬的實業家托尼斯塔克不得不造出一件強力的裝甲來保護自己,最終他決定用這種技術來對抗邪惡。
第二部電影:《無敵浩克》
出品年份:2008,這是整個漫威電影宇宙中的第二部主要電影,也是第一階段的第二部。
一場伽馬射線實驗的失敗,輻射的副作用使班納博士陷入麻煩,也因此被政府的部隊所追捕。同時,一個士兵接受了同樣的技術變成了憎惡。
第三部電影:《鋼鐵俠2》
出品年份:2010,《鋼鐵俠》的續作,漫威電影宇宙第一階段的第三部作品。
托尼·斯塔克的雙面身份,裝甲超級英雄,和億萬富翁發明家,使他面臨來自政府和公眾的雙重壓力,要求他把這種技術交給部隊,這也招來了瘋狂的俄國天才科學家的追殺。
第四部電影:《雷神》
出品年份:2011,《雷神》(Thor)是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科幻動作電影,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四部電影。由肯尼思·布拉納執導,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湯姆·希德勒斯頓,娜塔麗·波特曼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強大且驕傲的阿斯加德神托爾被驅逐到了人類居住的地球,在這里他必須要學會人性,最終也尋到了愛情。
第五部電影:《美國隊長》
出品年份:2011,漫威電影宇宙的第五部主要作品,同時也是第一階段的第五部作品。史蒂芬·羅傑斯最早被認為不適合在軍隊服役,於是自願加入了機密研究項目,這使他變成了美國隊長,一個致力於保護美國精神的超級英雄。
第六部電影:《復仇者聯盟》
出品年份:2012,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科幻動作電影,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六部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階段的收官作品。主要講述了面臨來自洛基及其同盟的安全威脅,尼克·弗瑞代表神盾局召集了一個超級英雄團隊來拯救這次地球災難。
漫威宇宙第一階段的意義:
第一階段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一個部分,也被稱作復仇者集結。這是漫威用來介紹一個全新主要宇宙的一組電影,同時,電影宇宙中的的核心角色,如鋼鐵俠,雷神,美國隊長,綠巨人,黑寡婦,鷹眼,以及關鍵的組織,神盾局和海德拉,也在這一部分中亮相。如果漫威沒有在第一階段成功地塑造鋼鐵俠,雷神和美國隊長,那麼《復仇者聯盟》並不會像如今這樣,受到世界各地粉絲們地熱捧。漫威最受喜愛的這三位英雄人物,他們的演員都在第一階段中,成功地扮演了各自的角色。再加上綠巨人,黑寡婦以及神射手鷹眼的加入,復仇者聯盟的成員不僅壯大而且每個英雄們都開始產生了交集。
這一部分中的多數電影關注於宇宙魔方,一個後來被確定是六顆無限寶石之一的外星造物。其最後一部電影《復仇者聯盟》,反派洛基和滅霸聯合偷走宇宙魔方並征服地球,引發了復仇者聯盟的建立。
『玖』 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 彩色影片、紀錄片、第一次影展
1935年,世界歷史上第一部彩色電影問世:馬摩里安在他執導的《浮華世界》中首次使用了彩色技術。
1895年,法國人盧米埃爾放映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世界第一部"紀錄片"--《工廠大門》。
1922年,美國人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完成並公映,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記錄片。
1932年,世界上的第一個影展--威尼斯影展誕生,主要的首獎是金獅獎。
『拾』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答:
《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該片拍攝於1888年,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是由路易斯·李·普林斯(Louis Le Prince)執導,阿道夫·李·普林斯(Adolphe Le Prince)、莎拉·惠特利(Sarah Whitley)、約瑟夫·惠特利(Joseph Whitley)、哈里特·哈特利【Harriet Hartley ,注:一說是安妮·哈特利(Annie Hartley),未確認】主演的黑白無聲紀錄短片。
拓展資料:
1888年10月,普林斯以賽璐璐膠片和單鏡頭照相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態影像作品《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此片不到三秒鍾的影像記錄了四個人在花園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朗德海花園場景》是世界上第一部(賽璐璐膠片)電影,每秒10-12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