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MAX3D比普通3D好在哪
我覺得數字IMAX 3D比普通3D看起來好很多不是因為3D效果要好,主要是因為IMAX銀幕尺寸大,亮度夠(這點很影響觀感),音效好(低頻足,音量大,我感覺甚至比杜比全景聲給普通觀眾帶來的震撼強),色彩好。所以IMAX 3D比普通雙機3D體驗好很多。至於數字IMAX投到大屏幕上清晰度下降,上下有黑邊不能全屏(好像也有能全屏的),是因為數字IMAX電影大都是2k拍攝,形變寬銀幕畫幅,通過DMR轉制而來的,所以在激光IMAX沒有普及的情況下,這點遺憾還是沒有辦法彌補。至於IMAX版《地心引力》的3D效果,我覺得也沒有很好,只是IMAX屏幕會充滿整個視野,非常適合表現這種題材,所以比其他版本3D要震撼許多。其實現在商業3D電影的效果都沒有達到讓你能「進入」電影的。(阿凡達沒看過3D的不知道什麼情況)3D效果好的電影也不是所有鏡頭的3D效果都出色。有技術上的原因。而且除開商業考慮,3D這種表現形式對於電影創作肯定不是必要的,如果是必要的,那麼未來3D也不只是提供視覺奇觀這么簡單。IMAX的魅力不只是3D效果,而且我覺得現階段膠片IMAX 2D才是IMAX的精髓。(腦補黑暗騎士開頭搶銀行,和黑暗騎士崛起開場的劫機)IMAX攝影機拍攝的膠片IMAX 3D科教片,才是真正的如IMAX宣傳的image maximum和crystal clear。(雖然我也沒有看過)我覺得觀影的極致體驗應該是4k激光IMAX(以後應該不會有膠片IMAX了)+杜比全景聲。不知道會不會有這種影院和片源。
B. 為什麼我覺得現在的3d電影的3d效果大不如以前。以前看阿凡達,變形金剛等電影,3d效果很好,有身臨
當然不一樣了,因為《阿凡達》是卡梅倫用3D攝影機拍攝出來的,每一幀的畫面都是3D攝影機拍出來的,其他電影大部分都是後期製作的,而且只是某些場景加入了3D轉制效果,一台3D攝影機的價格就高達好幾百萬美金,《阿凡達》的製片成本高達3億美金,總成本高達5億美金,被載入吉尼斯紀錄,是全球歷史上製片成本和總成本最高的電影,《阿凡達》的CG原文件為1PB大小,就是100萬GB,卡梅倫當年采購了500塊2的硬碟才裝下這些CG文件,其他任何電影都遠遠比不上《阿凡達》的3D和CG特效
C. 為什麼現在的3D電影跟最早出現的立體電影效果不一樣,甚至相差懸殊。
3d電影和立體電影的感覺是不一樣的。3d電影的感覺是身臨其境,比如說我看到的攻殼機動隊,有很多街道的鏡頭,給我的感覺是我彷彿來到了這個地方。立體電影的感覺是裡面的人或者是動物來到你的面前,比如說快樂的動物園,給我的感覺是裡面的小動物在你面前,感覺伸手就能抓到。
D. 為什麼現在的3D電影立體感比不上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立體電影
立體電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方向同時拍攝下景物的像,製成電影膠片;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把用兩個攝影機拍下的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體電影,就要在每架電影機前裝一塊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兩架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用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眼睛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像直接觀看那樣產生立體感覺,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3d動畫(電影),片面的說就是三維的,針對咱們以往看過的2d動畫而言,明白??
2d是二維的,空間來講只有x,y兩個軸,平面的
3d多出一軸,x,y,z三軸,是立體的,我們就生活在三維世界裡,所謂3d動畫就是盡量還原其真實感,空間感,像最終幻想,和你說的冰河時代,都是3d也就是三維的動畫,真實感就很強
E. 你如何評價現在電影院里的電影全都是3D的這件事
我覺得這樣子挺好的,因為現在電影大多都是科幻,或者是玄幻,這樣做成3d的,看起來效果也比較好,而且觀眾也比較喜歡看,我覺得3d更是一種體驗感,我自己還挺喜歡看3d電影的。
F. 3D電影跟我們過去的立體電影有什麼區別
3D電影就是立體電影,和過去沒多大區別。現在影院主要用的是分時快門技術的眼鏡。紅藍分色的是100年前的技術了,現在主要是愛好者自己製作3D圖像的時候喜歡用。
還有一種是偏振眼鏡,一般來說是XY軸的光偏向,但現在已經有了旋轉的圓偏振技術了。
G. 4D電影有嗎比3D多了些什麼效果
4D影院是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加環境特效模擬模擬而組成的新型影視產品。所謂4D電影,也叫四維電影;即三維的立體電影和周圍環境模擬組成四維空間。4D電影是將震動、吹風、噴水、煙霧、氣泡、氣味、布景,人物表演等特技效果引入3D(即立體電影)影片中。形成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這是當今流行的4D電影。 實際上這是一個偽概念,1D(一維)指的是只有長或寬,2D是指有長和寬,3D是指有長寬高,4D則是指帶
4D電影(20張)有時間維度的3D,所以這里的4D是一個偽概念。比如我們就生存在三維空間(3D),時間與空間是整體,不能分割。也有說我們處於四維,空間三維,時間一維。時間軸上每一點都是一個三維的場景組成,這才構成世界。所以這是偽概念。實際上我們所玩的3D游戲只是在平面表現空間,實際意義只能說是2D,而真正的3D是全息投影。
編輯本段簡介
4D電影也叫四維電影,由三維立體電影和周圍的環境模擬組成的四維空間,它是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加環境特效、模擬模擬而組成的新型影視產品,通過給觀眾以電影內容聯動的物理刺激,來增強臨場感的效果。當觀眾在看立體電影時,順著影視內容的變化,可實時感受到風暴、雷電、下雨、撞擊、噴灑水霧、拍腿等身邊所發生與立體影象對應的事件,4D的座椅是具有噴水、噴氣、振動、掃腿 4D電影院
等功能的,以氣動為動力的。環境模擬模擬是指影院內安裝有下雪、下雨、閃電、煙霧等特效設備,營造一種與影片內容相一致的環境。以上兩類電影都有身臨其境,驚險刺激的效果。這兩項電影既有共性,也有個性。身臨其鏡、驚險刺激、感受科技是它們的共性;一個是在運動中感受刺激、一個是在視覺中感受刺激,這是它們的個性。
編輯本段發展
4D電影,是立體電影和特技影院結合的產物。隨著三維軟體在國內越來越廣泛的應用,4D電影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運用三維軟體製作立體電影有其獨特的優勢,如三維場景本身就具有立體特性,與立體成像相關的各種參數非常容易在軟體環境中調節等。 4D影院最早出現在美國,如著名的蜘蛛俠、飛躍加州、T2等項目,都廣泛採用了4D電影的形式。近年來,隨著三維軟體廣泛運用於立體電影的製作,4D電影在國內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畫面效果和現場特技的製作水平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先後在深圳、北京、上海、大連、成都、長春、濟南等地出現了幾十家4D影院。這些影院大都出現在各種主題公園(樂園)、科普場所中,深受觀眾和遊客的喜愛。 運用三維軟體製作立體電影有其獨特的優勢,如三維場景本身就具有立體特性,與立體成像相關的各種參數非常容易在軟體環境中調節等。所以,計算機三維技術應用於影視行業後,很快就出現了三維立體電影,如大家俗稱的3D電影、4D電影。美國迪士尼樂園中的蜘蛛俠(SpiderMan),更是解決了「三維立體跟蹤渲染」技術,使畫面中的立體場景能夠根據遊客的運動軌跡自動地轉換透視關系,能夠適時地保持虛景(三維畫面)和實景(現場布景)一致和連續的透視關系,大大提高了畫面的真實感。
H. 為什麼感覺國內3D電影沒有立體感只是把畫面放大!而外國3D立體震撼感強很多呢
國內是不注重觀影效果,音箱都垃圾,沒有讓你聲臨其境。
去融創看看飛躍江蘇的體驗就知道了,以後吧影院做成這樣的,3d效果非常棒
I. 3D電影越來越多,觀眾的觀影體驗越來越好,3D電影的原理是什麼
3D電影的原理是利用兩個鏡頭,像人的眼睛一樣,對場景進行雙重觀察。通過兩台放映機,圖像顯示兩個視點,使兩個略有不同的圖像顯示在屏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會重疊,有些模糊,要看到立體圖像,就要採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邊的圖像,在右眼只看到右邊的圖像。首先,我們應該了解3D電影的原理和特點。
從原理上解釋,紅藍立體電影一般是左眼看紅,右眼看藍,畫面也是紅藍錯位。用初中物理知識就可以解釋,紅色鏡頭只有紅光可以通過,藍色鏡頭只有藍光可以通過;這樣一來,左眼的鏡頭過濾掉畫面中的藍色部分,只看到紅色部分,而右眼過濾掉紅色部分,只看到藍色部分,這樣左右眼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畫面,形成立體印象。3D不能在普通電腦或電視上播放,因為電影院製作的圖片是由兩台投影儀投射出來的,它利用了光線的 "振動方向 "原理。通過特殊的偏振式3D眼鏡,不同的圖像可以被我們的左眼和右眼接收,從而達到3D效果。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J. 我想知道,為什麼同樣是後期轉製成3D的電影,動畫片的3D效果會轉製得比真人電影3D效果好呢
動畫3D是純建模或者動態捕捉的 電影3D一般其實都是後期轉制的 也叫2.9D 就是個嘲諷詞 目前為止除了阿凡達是純3D電影以為 其它都是2.9D的 至於你說的那個是不是一左一右兩個角度 確實有可能 甚至有時候會多角度製作 然後在合成背景的時候去除掉多餘的部分 就為了達到最真實的效果讓人看起來很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