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第一部電影院的賀歲片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第一部電影院的賀歲片

發布時間: 2022-10-06 09:23:57

❶ 內地第一部賀歲片是由誰執導

內地第一部賀歲片是由馮小剛指導。

馮小剛,1958年3月18日出生於北京市大興區,祖籍湖南省湘潭市,1997年執導中國內地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該片奠定了馮小剛黑色幽默的電影風格。1998年執導的電影《不見不散》成為中國內地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馮小剛的導演風格:

馮小剛擅長商業片,作品風格以京味兒喜劇著稱。他將喜劇精神、世俗精神以及平民精神植入到電影中,為中國電影產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電影範式。馮小剛對於中國電影的貢獻主要在於電影類型、電影產業和電影作為大眾文化的構建上

。作為中國內地的「賀歲片之父」,他讓「賀歲片」這一在特殊檔期上映的電影類型走入大眾的視野,從而豐富了電影作為大眾文化消費品的概念。

作為中國商業電影的一面旗幟,馮小剛不僅創作了一部又一部具有良好市場號召力的電影,而且還形成了一套將線型敘述與喜劇類型結合在一起的商業電影美學體系。

❷ 歷年賀歲片都有哪些動作電影你看過最值得推薦的是哪一部

歷年的賀歲檔動作片有《智取威虎山》、《急先鋒》、《紅海行動》、《十二生肖》、《功夫瑜伽》、《葉問3》等等。每一年的賀歲檔都是很多電影爭相上映的檔期。在舉家團圓、闔家歡樂的時期,賀歲檔是極具票房競爭力的檔期,賀歲檔一般都很能帶動觀眾的消費能力,很多人都會在春節放假的時候和家人去電影院看電影。

另外,這部電影的視覺效果十分震撼,動作設計十分精彩,看得人很是過癮。作為一部商業片,徐克還在電影里巧妙地加入了一些京劇戲曲元素,講述剿匪故事的同時又有帶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色彩。除此之外,徐克利用3D技術生動地還原了楊子榮打虎上山這一經典情節,給觀眾提供了一場視覺盛宴。

❸ 賀歲電影起源從何時開始

賀歲片最早起源並流行於香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每到歲末香港演藝圈內的一些明星都會自發地湊到一起,不計片酬地拍幾部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影片獻給觀眾。這些影片大多以「恭喜發財」、「家有喜事」、「福祿壽喜」等象徵吉祥如意的詞來命名,內容上也基本滿足以下兩點:首先是喜劇,其次有一個相對圓滿的大團圓結局.1995年成龍的《紅番區》是第一部以「賀歲片」的名義引進內地的影片,當年的全國票房收入僅次於好萊塢大片《真實的謊言》。 1998年著名導演馮小剛拍出了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該片獲得當年「百花獎」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項大獎。《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後幾年的賀歲片大戰:投拍的賀歲電影一年多過一年,越來越多的知名導演加入執導賀歲片的行列。其中影響最大、票房最高的要屬1999年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特邀馮小剛赴美拍攝的《不見不散》。

❹ 賀歲檔電影是指什麼

賀歲檔電影是指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初的電影檔期,大約在八九十天左右。業內共識則為從11月20日左右開始一直到春節長假結束,以影片大規模上映為開端。

最初的賀歲檔從12月中下旬延伸至1月上旬,後由於大片扎堆態勢愈演愈烈,使賀歲檔日期一再提前至11月初,並延至新年2月底3月初,橫跨聖誕、元旦、春節、元宵、情人節多個節日。



賀歲檔電影發展

1995年成龍的《紅番區》是第一部以「賀歲片」的名義引進中國內地的影片,當年的票房收入僅次於好萊塢大片《真實的謊言》。1998年著名導演馮小剛拍出了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

該片獲得當年「百花獎」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項大獎。《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後幾年的賀歲片大戰:投拍的賀歲電影一年多過一年,越來越多的知名導演加入執導賀歲片的行列。其中影響最大、票房最高的要屬1999年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特邀馮小剛赴美拍攝的《不見不散》。

❺ 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電影是

《甲方乙方》

賀歲片最早起源並流行於香港,1998年著名導演馮小剛拍出了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

❻ 馮小剛的《甲方乙方》在電影界的地位至今無法撼動,它究竟優秀在哪裡

馮小剛的《甲方乙方》在電影界的地位至今無法撼動是因為這部電影開創了中國內地賀歲片的一個先河,是一個跨越時代的創作作品。馮小剛也是憑借著甲方乙方這部作品為人們所熟知,他原來只是一個草根人物,憑借著自己的一步一步努力才創作出了中國內地第一部真正的賀歲片甲方乙方。之後陸陸續續的才出現了很多的賀歲片電影。現在人們看到這部電影都不是在電影院看到的,而是通過一些電視節目。當時那個時代如果能看上這樣的電影,絕對是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

蛋糕既然做大了,那麼同行的肯定也會想著我們怎麼能夠來一起賺點錢。所以大家也都紛紛的回去製作賀歲片,印象比較深刻的是2000年的時候在春節前後同時可能有四五部喜劇上映,都是賀歲片體系的電影,從此才開始賀歲片的市場。

❼ 誰能知道各年的賀歲片都是什麼電影

你這個問題太籠統了,不好回答阿。

1995-1997年 賀歲片的萌芽

1995年,成龍《紅番區》,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記得超級市場一整面牆被拉開,坐在抽水馬桶上梅艷芳茫然、慌張的神情。

1996年、1997年,成龍乘勝追擊,接連上演《白金龍》與《義膽廚星》,同樣都是票房贏家。

人們在交了8000萬元學費後,學到了一個新名詞——「賀歲片」;同時,成龍的拳腳「打」醒了困惑於低迷票房的內地電影人,由此開始關注賀歲片的獨特魅力。

1997年底-1999年初 馮小剛締造夢想

1997年底,《甲方乙方》——第一部內地電影人獨立攝制的賀歲片亮相北京,導演:馮小剛;演員:葛優、英達、劉蓓、何斌以及馮小剛本人。「好夢一日游」架起了現實與夢想間的橋梁,也為電影人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當年全國票房是3600萬元人民幣。

1998年迎來了內地賀歲片市場的「大紅火」。陳佩斯、溫兆倫主演的《好漢三條半》,馮鞏主演的《沒事偷著樂》,趙本山主演的《男婦女主任》等十餘部賀歲影片都參加了角逐。其中以《沒事偷著樂》900萬元的票房,成為這支角逐隊伍中的佼佼者。但票房冠軍仍然是「馮氏出品」。《不見不散》的全國票房超過《甲方乙方》,高達4000萬元。

一位資深電影評論人指出:「《甲方乙方》的最大貢獻不在於票房,而是它從投資開始,就是完全按照商業模式進行運作。」它有著同時期國產影片所沒有的濃郁商業化元素:觀眾喜歡的明星、簡單的故事、皆大歡喜的內容和大團圓的結局。導演們看到了一個龐大的市場:在春節前的一段時間,是觀眾最願意走進電影院的時間。從此,中國的電影生產也有了工業化製作的印記。

1999年底-2001年初 眾片商隔岸觀火

1999年,賀歲片數量明顯減少。上一年不菲的學費,使得眾製片商對賀歲市場的承受力發生質疑。口碑並不叫好的《沒完沒了》安穩獲勝,全國票房3000萬元,對手只有《相約2000年》《給你道喜了》這幾部實力懸殊的影片。有些反應平平、質量太差的影片,許多省市的電影公司怕賠錢根本就不予引進。

2000年,沾著「千禧」的光,製片商再次爭戰:張藝謀的《幸福時光》全國票房550萬元;《美麗的家》全國票房600萬元;《防守反擊》全國票房600萬元。另外還有如《考試一家親》《大驚小怪》等。馮小剛意外缺席。但在9月中旬早早推出《一聲嘆息》,全國累計1800萬元的票房。諸多導演都想來填補馮小剛退出後的那片空白,但最後他們不得不承認,《一聲嘆息》分去相當一部分的賀歲票房。

馮小剛對賀歲片的品質下過這樣的定義:「把它放在不是賀歲片的檔期仍是很有意思的一部電影,放到賀歲片檔期它就如虎添翼,這樣才行。」專家認為,有些賀歲片,主要是用逗樂取悅觀眾,學了馮小剛的「相聲電影」,卻缺乏馮小剛找「戲料」的能力,根本吊不起觀眾的胃口。馮小剛在中國電影界中的分量,正在逐漸明確起來。

2001年底-2003年初 賀歲片風光不再

2001年,新千年帶來了影壇的新面貌。賀歲片不僅數量多,而且陣容強大。這一次,擋在馮小剛面前的是劉鎮偉導演,王家衛監制,梁朝偉、王菲、趙薇、張震、朱茵主演的《天下無雙》。這一超級豪華兵團還是沒有阻擋住《大腕》,3800萬元,再次獨占該年度賀歲片票房冠軍寶座。

2002年底2003年初的內地賀歲影壇很是冷清和落寞。這一年因為馮小剛准備的《天下無賊》劇本沒通過審查,只好由劉璇的《我的美麗鄉愁》來扛大樑。好在香港片《老鼠愛上貓》《百年好合》《皆大歡喜》給大家製造了一個愉快的賀歲片市場。

雖說有香港大牌導演和演員的加入,但內地賀歲片由「風風火火闖九州」到如今的「門前冷落鞍馬稀」,個中原因值得影視圈裡的人深思。

2003年底-2005年初 賀歲片里的悲喜劇

2003年,馮氏賀歲片《手機》在觀眾中投下了一顆手雷,全國票房突破5000萬元,成為2003年國產電影票房第一位的影片。比下了劉德華、梁朝偉的《無間道3》。另外,《我和爸爸》《玉觀音》《地下鐵》《安娜與武林》等,因檔期擁擠,都是來去匆匆。

2004年,馮小剛為避免與《功夫》撞車,將《天下無賊》提前至12月9日上映。兩周後,周星馳的《功夫》在全國上映,均已沖破億元大關。其他賀歲片,如《一石二鳥》《喜馬拉雅星》《神鵰俠侶》《韓國攻略》自覺退至2005年1月14日以後上映。

05-06年,由於是近期的,就不寫簡介了,相信大家多少都了解點。

《無極》
《霍元甲》
《千里走單騎》
《情癲大聖》
《野蠻秘笈》
《如果·愛》
歐美作品
《斷臂山》
《金剛》
《魔力女戰士》
《納尼亞傳奇》
《斯通家族》
《新搶錢夫妻》

❽ 《甲方乙方》是馮小剛導演的第一部賀歲喜劇片,這部劇的影評如何

以作品為素材。 電影的素材選擇是有特點的。 選擇了商業化的相關題材,即營業者和消費者。 但與大眾的商業化題材電影不同,該片非常貼近百姓生活,以“好夢一日游”(第三產業)為營業目的,可謂契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80年代我國開始發展第三產業,97年左右在黨的中共十五大的號召下我國第三產業迅速發展。 另一方面,“夢游”是一個有創意、嶄新的第三產業,之所以選在97年,是為了宣傳和促進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

馮小剛早年的《甲方乙方》更多地關注人物的生活細節,更接近人性的正視,而不是扭曲地體現人世間的百態。 每一集的結局不僅有感悟,也有升華,最後就像電影里說的“完成別人,陶冶自己”。

❾ 中國賀歲電影的發展歷程

1995年,賀歲片開始進入中國人的生活,然而本土的賀歲電影真正開始在1997年底,第一部內地電影人獨立攝制的賀歲片《甲方乙方》,從此一個大年一個小年地走過了10年……

1995年至1997年:賀歲片的萌芽

1995年,成龍的《紅番區》,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記得:超級市場一整面牆被拉開,坐在抽水馬桶上的梅艷芳一臉茫然、慌張。1996年、1997年,成龍乘勝追擊,接連上演《白金龍》與《義膽廚星》,同樣都是票房贏家。人們在交了8000萬元學費後,學到了一個新名詞———「賀歲片」;同時,成龍的拳腳「打」醒了困惑於低迷票房的內地電影人,由此開始關注賀歲片的獨特魅力。

1997年底至1999年初:馮小剛締造夢想

1997年底,《甲方乙方》———第一部內地電影人獨立攝制的賀歲片亮相北京,導演:馮小剛;演員:葛優、英達、劉蓓、何斌以及馮小剛本人。「好夢一日游」架起了現實與夢想間的橋梁,也為電影人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該片當年全國票房是3600萬元。

1998年迎來了內地賀歲片市場的「大紅火」。陳佩斯、溫兆倫主演的《好漢三條半》,馮鞏主演的《沒事偷著樂》,趙本山主演的《男婦女主任》等十餘部賀歲影片都參加了角逐。《沒事偷著樂》以900萬元的票房,成為這支角逐隊伍中的佼佼者。但票房冠軍仍然是「馮氏出品」,《不見不散》的全國票房超過《甲方乙方》,高達4000萬元。導演們由此看到了一個龐大的市場:在春節前的一段時間,是觀眾最願意走進電影院的時間。1999年底至2001年初:眾片商觀望市場

1999年,賀歲片數量明顯減少。上一年不菲的學費,使得眾多製片商對賀歲市場的承受力發生質疑。口碑並不叫好的《沒完沒了》安穩獲勝,全國票房3000萬元。2000年,沾著「千禧」的光,製片商再次爭戰:張藝謀的《幸福時光》全國票房550萬元、《美麗的家》全國票房600萬元、《防守反擊》全國票房600萬元,另外還有如《考試一家親》、《大驚小怪》等。馮小剛意外缺席,但在9月中旬早早推出《一聲嘆息》,全國累計1800萬元的票房。諸多導演都想來填補馮小剛退出後的那片空白,但最後他們不得不承認,《一聲嘆息》分去了相當一部分的賀歲票房。

2001年底至2003年初:賀歲片走入低谷

2001年,新千年帶來了影壇的新面貌。賀歲片不僅數量多,而且陣容強大。這一次,擋在馮小剛面前的是《天下無雙》,由劉鎮偉導演,王家衛監制,梁朝偉、王菲、趙薇、張震、朱茵主演。這一超級豪華兵團還是沒有阻擋住《大腕》,該片以3800萬元票房再次獨占該年度賀歲片冠軍寶座。

2002年底、2003年初的內地賀歲影壇很是冷清和落寞。這一年因為馮小剛准備的《天下無賊》劇本沒通過審查,只好由劉璇的《我的美麗鄉愁》來扛大樑。好在香港片《老鼠愛上貓》、《百年好合》、《皆大歡喜》給大家製造了一個愉快的賀歲片市場。2003年底至2005年初:賀歲片的新時代

2003年,馮氏賀歲片《手機》在觀眾中投下了一顆手雷,全國票房突破5000萬元,成為2003年國產電影票房第一位的影片。比下了劉德華、梁朝偉的《無間道3》。2004年,馮小剛為避免與《功夫》撞車,將《天下無賊》提前至12月9日上映。兩周後,周星馳的《功夫》在全國上映,兩部大片均已沖破億元大關。除了開懷大笑之外,觀眾在當年的賀歲片中領略到了新電影元素,這預示著賀歲片從「迎合市場」到「引導市場」的一種認知上的飛躍。馮小剛在《天下無賊》里基本刪除了「群口相聲」而增加了「人文關懷」;周星馳在《功夫》里逐漸退居二線,發揚「集體主義」;內地導演在遭遇數次「滑鐵盧」後,開始對自己進行更理性的定位。

2005年底至2006年初:賀歲片進入砸錢時代

今年的賀歲檔,大片雲集,四部賀歲片的首度交手,就是把各自的亮相變成了「燒錢」首映式,這邊1000萬元搞首映演唱會,那邊就花2000萬元,在麗江玉龍雪山腳下請超女和著名歌星搞演唱會,四部大片首映式的最低花費,竟然都在1000萬以上。

其實不僅是這些電影的首映式花錢驚人,其投資更是讓人咋舌。《無極》的投資超過三個億,投資最少的《千里走單騎》也達到6000萬元,而且《千里走單騎》在首映式上的投入也達到2000萬,這樣算下來其投資也將近一億,其他兩部賀歲片的投資也都在一億元以上。聲勢浩大的賀歲片宣傳,一度讓人們以為,投資過一個億,才能進軍中國的賀歲電影市場。

❿ 1997年的《甲方乙方》是內地第一部賀歲片,如何評價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