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電影開頭紐約開年第一年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開頭紐約開年第一年

發布時間: 2022-10-05 21:23:51

A. 我想找一部印度勵志電影

歐,我知道,叫 印度電影〈紐約〉《紐約》講述的是一個友情平衡了一座常被描述為世界中心的城市的更大生活背景的當代故事。Omar(Neil Nitin Mukesh飾)有生以來第一次出國,而透過他美國朋友Sam(John Abraham飾)和Maya(Katrina Kaif飾)的眼光,他很快地了解並且愛上了美國。

但是有一天他們周圍的世界改變了......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世界上再大的事件也只是報紙上的新聞頭條但是這些事件卻可以永遠地改變我們的命運。《紐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三個年輕朋友的美好的生活被在超出他們控制范圍的大事件完全顛倒了。

在這個時候Roshan(Irrfan飾)出現了,這位FBI密探針對一系列使這三個朋友陷入這個危險、毛骨悚然猶如「過山車」的情境中的騷亂事件展開行動。

B. 美國紐約電影節的特色

按章程規定,電影節不舉行比賽,也不發獎。
1996年開始紐約電影節開辟了一個電影前衛短片展,專門放映最新的先鋒派電影,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前衛短片展。

C. 一部電影有紐約的7個字叫什麼名字

紐約的亞歷山大 (2004)

導演: 尤瑟夫·夏因 Youssef Chahine
主演: Mahmoud Hemida / Ahmed Yehia
類型: 劇情 / 愛情 / 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埃及
語言: 阿拉伯語 / 英語
上映日期: 2004-07-07

紐約的亞歷山大的劇情簡介 · · · · · ·
影片講述了一個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一個來自埃及的留學生耶亞和金吉爾在美國相愛了。可是世事無常,命運無情地讓這對痴心的戀人天隔一方,50年過去了耶亞和金吉爾都還深愛著對方,而且讓耶亞驚喜的是,他竟然在很多年前已經和金吉爾有了一個孩子。然而出生在美國的兒子無法接受自己的父親是個阿拉伯人這個現實……

D. 紐約電影節的介紹

紐約電影節(New York Film Festival)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一樣,是世界電影的盛事。1963年舉行首屆。每年9月至10月舉行,為期半個月左右,號稱最前衛的電影展,它是全球重要電影節的尾聲,該綜合性國際電影節之主旨是對世界各地優秀電影的藝術成就給予正確評價,加強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的經驗交流,發現新人才,獎勵有價值的新影片,促使這些新影片在電影院作商業性的發行放映。按章程規定,電影節不舉行比賽,也不發獎。1996年開始紐約電影節開辟了一個電影前衛短片展,專門放映最新的先鋒派電影,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前衛短片展。

E. 從伍迪艾倫說起,我們用五部電影還原完整的紐約

紐約有太多你知道的故事,金剛、蜘蛛俠、華爾街和帝國大廈電梯里的遇見,也有更多你不知道的事。和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城市一樣,紐約的資本性很好的把每一部分都處理妥當,五大分區突出的屬性就是最好的證明。

曼哈頓

1979年《曼哈頓》作為伍迪艾倫自己最不喜歡的一部電影,在商業上獲得了巨大成功,這部以曼哈頓為背景的故事,從一開始就糾結不清,同性戀前妻,未成年女友,好友的妻子等復雜的劇情加上伍迪艾倫話癆特質的敘事風格,成為了曼哈頓光鮮亮麗外表下錯綜復雜本質的完美解答,曾經獲得過的希望,可能是你下一個迷惘。

曼哈頓又稱紐約郡,是紐約市的象徵,被形容為整個美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也是聯合國總部大樓的所在地。它地處曼哈頓島,面積57.91平方公里,從北到南可大概分成上城 (Uptown)、中城(Midtown)和下城(Downtown)。

「下城」(downtown)一般指中心商務區或鬧市區,特指南部第23或14街以南地區,下曼哈頓的 華爾街 是世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高達1.2兆的本地生產總值,並擁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它的房地產市場也是全世界最昂貴之一,許多跨國企業也在此設立總部。除此之外還有市政府、華爾街、世界貿易中心原址等著名建築。

時代廣場

「中城」是新的中城商業區,是曼哈頓兩個商業區之一,另一個是「下城」的金融區。 中城區以櫛比鱗次的商業大樓為主,高度現代化的都市設計,讓數以百萬的人們在此工作、休閑、消費毫無阻礙。有這樣的說法:錯過了中城區,就等於錯過了半個紐約。因為這里坐落著紐約的圖騰——以洛克菲勒為中心的摩天大樓建築群,美國現代商業文明的象徵。還有 「世界的十字路口」--時代廣場 以及以香水聞名的第五大道。而在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園西大道之間的就是著名的紐約中央公園了

中央公園一角

「上城」的最北部叫做「上曼哈頓」地區(Upper Manhattan)。由於距中城較遠,此地區不及其他地方熱鬧,經常被視為和南布魯克林一般的偏僻遠郊。但也有林肯中心和57街這樣文藝氣息濃厚的藝術集結地,所以上城區有被稱為 曼哈頓藝術舞台 。

像伍迪艾倫自己在電影里說的那樣:就像他所熱愛的城市那樣,他是一個堅強而又浪漫的人。我愛這一點。紐約是他的故鄉,而且它將永遠是……就能夠表達身處曼哈頓的人對於曼哈頓的感情了。

布朗克斯

電影《布朗克斯的故事》劇照

1993年羅伯特德羅尼拍攝了《布朗克斯的故事》,他扮演的公交車司機平平凡凡,只希望兒子能夠平安長大,但生活在20世紀的布朗克斯里,兒子總是嚮往能夠鉗制傲嬌富人的黑社會,這也就是真實布朗克斯的故事。

yogi berra 洋基隊傳奇人物

布朗克斯區(The Bronx,亦譯為勃朗市、布朗士)是紐約五個區中最北面的一個,擁有最多公園用地,著名的美國職棒大聯盟 紐約洋基隊 的主場乃位於此。這區居民主要以非洲和拉丁美洲後裔居民為主,是紐約市有名的貧民區,犯罪率在全國乃數一數二。1970至1980年代時布朗克斯區住宅區常發生縱火案,直到1990年代初紐約市政府大力打擊後才有所改善。

布朗克斯區擁有多姿多彩的文化與景觀。該區東北部的 佩勒姆灣公園 佔地2700多英畝(10.92平 方公里), 是本市最大的公園 。園內的果園海灘(查德灣)沿長島海灣(長島聲音)舒展其美麗身姿,是受人喜愛的避暑勝地。沿海的另一道風景是紐約市島(市 島),置身於這個歷史悠久的海港社區,感覺似乎並不在美國最大的城市,而更像是在一個漁村。

該區還是 嘻哈樂的誕生地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紐約洋基隊的主場地,該隊曾26次獲得世界冠軍。目前,新的洋基體育場(洋基球場)正在 建設之中並將於2009年賽季建成。

帕利塞德峭壁

覓食的遊客應該試試以 正宗義大利風味聞名的亞瑟大道 (阿瑟大街)。其它 的標志性景點還包括布朗克斯動物園(布朗克斯動物園),紐約植物園(紐約植物園)以及波浪小丘(波山),透過這個著名的公共花園及文化中心可以俯瞰哈德遜河及帕利塞德峭壁(海逸)。大廣場街(大廣場)上還有布朗克斯藝術博物館(布朗克斯藝術博物館),這座經過改造的猶太教堂收藏有亞洲,非洲及拉美藝術家的作品。

現實縮影在電影里,布朗克斯好像也知道,一直在和自己做抗爭,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終究沒有絕對的答案。

布魯克林

電影《布魯克林有棵樹》劇照,弗蘭西和爸爸

《布魯克林有棵樹》這部翻拍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很真實的體現了當時的布魯克林,故事裡的弗蘭西,生活的環境,常去的雜貨店,就讀的公立學校,種族歧視都是當時布魯克林的印記。而弗蘭西自主頑強的個性也簡直是布魯克林整座城的氣質。

布魯克林大橋

布魯克林區是美國紐約州紐約市五大區中,人口 最多的一區 ﹙有250萬居民﹚。位於美國東北部,紐約曼哈頓島的東南邊。如該區是一所城市,單以人口比較,會是美國第四大城。它也是紐約州人口最多的區。布魯克林區一開始只有6個荷蘭移民小村莊建在東河邊,並有 小荷蘭 的稱呼。在1664年成為紐約屬地的一部份。1898年正式劃入紐約市,成為五大區之一。原名是荷蘭文Breukelen。此命名早於同名的荷蘭布根市。

由於這里曾為黑人等少數民族聚居區,加之美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受教育程度低、就業困難和種族主義的歧視,這里 曾是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地區 ,被一些人視為混亂、骯臟、罪惡的原住地,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情況已有極大改觀。環境變美了,人口素質也明顯提高, 現在的布魯克林大部地區街道布局像棋盤那樣工整有序 ;許多街名用數字命名,所以你如果迷了路,找起來也不會很難。

布魯克林一角

對許多布魯克林人來說,布魯克林就是紐約。連口語也被說是 布魯克林英語 。更有人說,典型紐約客銳利難纏和活力拚勁的語言,假如不是在布魯克林出生,亦肯定是在這個社區中熏陶出來的。政界人士和當地民權領袖愛說,美國人中,每七個便有一個的根可追溯到這兒;布魯克林是傑出人士和諾貝爾獎主的搖籃。

不管這話是真是假,布魯克林名人輩出,當地的人物、名勝和傳說啟發產生的電影、電視和書本對美國文化貢獻良多。如NBA球星邁克爾·喬丹、好萊塢電影名導伍迪·艾倫、拳王泰森、脫口秀名嘴拉里· 金等都是在這兒長大的。

Junior's

本森赫區橫貫東西的86街,在18至23大道之間,當中間隔著五條以海灣命名的小街(Bay Street), 這個地段交通便捷,人氣旺盛,天天像趕集般熱鬧。高架地鐵下,密集的商家,提供從名牌精品到廉價折扣貨物,蔬菜水果、餐飲小吃、衣著時尚、鞋帽眼鏡、金銀 珠寶、花卉禮品、傢具燈飾、葯品雜貨、……,包羅萬象、雅俗共賞。

由於多民族自由經營,異國情調俯拾皆是;中國小超市、飯店以及港式西餅茶餐廳從無到有, 不斷涌現,規模當然遠不及唐人街,但給附近華人帶來了極大便利,也很受洋顧客的歡迎,生意普遍紅火。如果懶得去曼哈頓,這里也盡夠逛游的。

布魯克林區著名的地標為 布魯克林大橋 。此外,全美最著名的起士蛋糕店「Junior's」也位於布魯克林。

Junior's 蛋糕

弗蘭西最後在生活的圈子裡脫穎而出,就像布魯克林在總是在和逆境抗爭,要成為優秀的個體,城市發展的精神似乎是真的能夠影響到生活在這里的人,於是布魯克林也成為擁有許多優秀人才誕生的地方。

皇後區

電影《Chop Shop》劇照

從《Chop Shop》里Alejandro在拆車廠里翻湧過的失望和希望你只能看到皇後區的一部分,也許是因為同樣生活在皇後區,Ale生活這塊地方沒有北邊富人區舒適愜意的風景,而是和布魯克林交界處的臟亂掙扎。

法拉盛地標

皇後區是紐約市五個行政區當中面積最大的一區 ,超過220萬人口裡有很多不同種群,皇後區處在布魯克林和長島富人區之間,生活質量和水平也是承接兩端的一個過程體現。在皇後區偏北的地方,環境優美,聚集了很多高貴住宅。而皇後區最美的地方就是 法拉盛 了。

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坐落於紐約市皇後區,也被稱為「法拉盛草坪公園」、「法拉盛草原公園」,建立於1939年,佔地1255英畝,為紐約市第二大園林公園。作為紐約市的一大公共公園,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娛樂設施齊全,已經成為知名的休閑娛樂公園。

佩勒姆灣公園

法拉盛周邊其實有很多不錯的地方,比如法拉盛灣的遊艇碼頭,因為和法拉盛隔了一條河,雖然和法拉盛近在尺側,但因為沒有公共交通到達,所以去遊玩的人不多,其實這里鬧中取靜,風景宜人,除了可以跑步騎自行車,還可以釣魚釣螃蟹,特殊的日子還可以約親朋好友到船餐廳吃飯,甚至包船出海,再無聊的時候,也可以坐在長椅看拉瓜迪亞機場的航班起降發呆。

法拉盛墓園

除此之外,法拉盛凱辛娜公園也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如果你想對法拉盛的歷史做進一步的研究,那麼位於46大道和164街的法拉盛墓園,非常值得一游。

因為看得見美好就在身邊,所以義無反顧選擇勇往直前,想要擺脫困境,就只能日夜兼程。或許這座城市總有缺點,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里也有仍人嚮往的無限美好。

瑞奇蒙

電影《State Island》海報

電影《Staten Island》是呂克貝松監制的一部描寫迫於曼哈頓壓力之下生活在瑞奇蒙的黑幫首領想要名留青史的黑色幽默電影,Parmie 作為黑手黨首領,卻一直聲稱要保護好島上的森林,影片中其他人物也有其表面下另一個個性,平靜但卻有別的瘋狂想法。和現實地理位置一樣,瑞奇蒙處在曼哈頓下方,也沒有曼哈頓的繁華,卻總能看著曼哈頓閃耀的光芒。

瑞奇蒙海邊

瑞奇蒙(Richmond)又稱 斯坦頓島 (Staten Island),位於曼哈頓西南,它與其它各區被紐約灣給隔開,與新澤西州之間也被狹長的水道隔離。大部分海岸瀕大西洋,島南北長21公里,東西寬11公里,面積約為150平方公里,這里是紐約市中人口最為稀少的恬靜住宅區,多數居民為荷蘭後裔。

紐約郡和曼哈頓區的邊界相同,為紐約市的下屬,此郡下沒有進一步的政治區域劃分。面積包括整個曼哈頓島(Manhattan Island),被東河(East River)、哈林河(Harlem River)與哈德遜河(Hudson River)環繞。也包括一些小島,如羅斯福島(Roosevelt Island,以前叫做Welfare島,再之前叫做(Blackwell島)、吳丹島(U Thant Island,官方名字為Belmont島)以及北美大陸的一小部分(Marble Hill),和布朗克斯區接壤。

斯坦頓島遊艇

你可以乘坐 斯坦頓島渡輪 ,在水上好好欣賞這座城市,它的航線連接曼哈頓炮台公園的南碼頭與史泰登島的聖喬治渡輪碼頭,30分鍾的行程中,你可以看到自由女神在離曼哈頓3公里的自由島上屹立,而且從1997年開始,渡輪就已經停止收費了,免費的渡輪美三十分鍾一班,並 365天24小時運行 。

如果不能像月亮一樣閃耀,至少要像星星一樣永存。不能做出最有價值的事,但要盡力實現每一個可能。這可能也是瑞奇蒙在最初能夠成為紐約一部分的原因。

F. 關於紐約的電影

吸引法則、紐約時刻、名揚四海、一百萬、曼哈頓謀殺案、百老匯上空的子彈、紐約黑幫、教父等
祝你在美國玩得愉快

G. 找一部美國老電影

紐約黑幫電影海報目錄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幕後製作
精彩花絮
精彩對白
穿幫鏡頭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紐約黑幫
原片名:Gangs of New York
影片類型:劇情 / 犯罪 / 歷史
片長:167分鍾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索尼動態數字立體聲(SDDS )、多音軌環繞聲(DTS)、
製作成本:$97,000,000(估計)
拍攝日期:2000年9月18日 - 2001年4月12日
製作周期: 2000年8月30日 -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20日(美國)
發行:米拉麥克斯/試金石聯合出品
評級:
Rated R for intense strong violence, sexuality/nudity and language.
級別:
Germany:16 / Iceland:16 / Sweden:15 / Brazil:14 / Peru:14 / USA:R / Australia:MA / France:-12 / Hong Kong:IIB / Ireland:18 / Norway:18 / Singapore:NC-16 / Spain:18 / UK:18 / South Korea:18 / Netherlands:16 / Singapore:R / Argentina:16 / Canada:18A / Singapore:M18 / Portugal:M/16 / Switzerland:16 / Greece:K-17 / Finland:K-15 / Philippines:R-18 / Israel:PG
主要演職人員:
導演:馬丁·斯科西斯(Martin Scorsese)
編劇:傑伊·考克斯(Jay Cocks)
斯蒂文·澤里安(Steven Zaillian)
肯尼斯·羅納根 (Kenneth Lonergan)
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
卡梅隆·迪亞茲(Cameron Diaz)
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Lewis)
連恩·尼森(Liam Neeson)
亨利·托馬斯(Henry Thomas)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愛爾蘭及義大利黑幫如何在紐約落地生根並且爭食地盤的故事,時間設定在1846到1863年間。阿姆斯特朗(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是愛爾蘭移民的黑幫組織「死兔黨」首領瓦龍之子,在其父親被謀殺後,他展開對土生幫主「屠夫比爾」(丹尼爾·戴·劉易斯)的復仇行動。為了完成復仇大業,他選擇了暫時的忍耐和偽裝。他加入了「屠夫比爾」的幫派,再次過起了黑幫生活,但這一次他擁戴的卻是自己的殺父仇人。
接著,阿姆斯特朗得到了女賊珍妮-埃弗迪恩(卡梅倫-迪亞茲飾)的幫助,逐漸找到了接近「屠夫比爾」的機會,但越是接近他的內心,越是矛盾迷茫。他看清楚了「屠夫比爾」的所有罪行,他同情那些受害的人,但他卻發現就算是將這個人殺死,外來移民和所有受迫害的人也不可能過上安穩日子,因為「屠夫比爾」所代表的不僅他個人和一個幫派,這個流氓政官身後有強大的政治援助。於是一個單純的為父報仇的目的,導致了一場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集體反抗。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黑幫史詩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早在30年前就萌發了拍攝《紐約黑幫》的靈感,而當時的他剛剛涉身影壇不久,還是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1970年,代人照看房屋的斯科塞斯在書架上發現了赫伯特·阿斯伯瑞於1928年出版的小說《紐約黑幫》,這部小說後來成為Cult經典,曾被紐約人競相傳閱。斯科塞斯回憶說:"小說的標題躍然眼前,我迫不及待的把小說從書架上拿下來,一天之內便一氣呵成。"
在久遠的年代背景下,小說生動的描繪出紐約黑社會的犯罪傳奇和種種見聞,雖然看上去頗有幾分日後《發條橘子》的意境,但畢竟這是真實的美國歷史,並且最終催生出現代黑手黨和美國黑幫,實為影響深遠的黑道聖經。另外,小說還揭示出紐約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奸惡之徒、明爭暗鬥和陰謀詭計,一個國家第一次發覺了街頭黨的巨大能量。
斯科塞斯曾在"小義大利"區度過童年,小說中的情節喚起了他的相關記憶。他說:"小說包括了所有老紐約城的傳聞和我對那個時期的印象,可以說,這部電影凝聚著我對紐約城長久以來的愛和迷戀。"
在當年的紐約,外來移民不得不在夾縫中求生,為了生計鋌而走險,而城市的掌權者卻凌駕於法律之上,斯科塞斯著迷於這種時代縮影,希望借本片向美國經典史詩電影致敬,讓世人看到年輕移民如何在無助和恐懼中攜手抗爭現實、追求夢想。
在談到影片故事的歷史背景時,斯科塞斯說:"在19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馬鈴薯飢荒期間,紐約遭遇了大批來自愛爾蘭的移民,在高峰時,每周有15000多名移民抵達紐約港。他們窮困潦倒,沒有工作,而且大多數人只會講蓋爾語。當地人辱罵這些移民,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美國人。"
斯科塞斯找到了編劇傑伊·考克斯,將小說推薦給後者。考克斯說:"我一直對那段時期的犯罪和黑幫很著迷,因為我的祖父曾是紐約警察,他保存著很多警局公報,儼然是犯罪和黑幫的發展簡史。在電影界,那段時期就像未經開墾的處女地,多數人對此都一無所知。馬丁對我說,這部電影好比是火星上的西部片,這句話讓我思考了很長時間。"很快,考克斯開始著手劇本,他不但深入研究了相關歷史,甚至還從布魯斯·斯普林斯汀的歌詞中獲得了靈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影片主人公的激烈沖突外,斯科塞斯和考克斯還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嘗試,即展現出美國南北戰爭中的紐約。影片中所描寫的貧窮、緊張的種族關系和各種沖突已然將紐約城變成了火葯桶。斯科塞斯解釋說:"1863年在紐約發生的一系列徵兵暴動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暴動,整個暴動長達四天四夜,直接導致內戰戰火蔓延到紐約。林肯總統頒布的徵兵法令要求所有壯年男性必須應征入伍,除非支付300美元才能免除兵役。這種嚴重不公平的徵兵制度點燃了貧困階層的怒火,數萬人在街頭燒殺搶掠。暴動第二天,徵兵法令暫停,第一支北方軍部隊進城鎮壓暴動,這一切將成為影片高潮段落的背景。"
斯科塞斯的金字招牌
在斯科塞斯看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有朝一日會成為羅伯特·德尼羅、艾爾·帕西諾和達斯汀·霍夫曼式的實力派巨星,斯科塞斯一直關注著迪卡普里奧的作品,而且對他的表演贊賞有加。同樣,迪卡普里奧也對斯科塞斯仰慕已久,因有幸擔綱本片而激動萬分。他說:"我16歲時就聽說了《紐約黑幫》的故事,下定決心要爭取同馬丁合作,17歲時,為了能和他走得更近,我曾更換多家經紀公司。"
在《紐約黑幫》投拍之前,影片劇本曾被很多好萊塢製片商拒之門外。確定迪卡普里奧擔綱主演之後,影片劇本出現在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聯合主席哈維·韋恩斯坦的辦公桌上,對韋恩斯坦來說,《紐約黑幫》不僅僅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能與斯科塞斯合作是他長久以來的夢想,這部電影終於讓他如願以償。
在出演1997年的《因愛之名》之後,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劉易斯已經息影數年,似乎對重返大銀幕了無興趣。為了說服戴-劉易斯加盟本片,斯科塞斯和韋恩斯坦邀請他到著名的Harlem飯店共進晚餐。斯科塞斯的號召力果然不同凡響,戴-劉易斯不但同意擔綱,而且承認他之所以會結束當時的半退休狀態,完全是因為多年來對斯科塞斯的欽佩。
關於拍攝
拍攝本片最艱巨的挑戰莫過於重現紐約城在久遠年代的風貌,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一隊考古學家剛剛從曼哈頓地下挖掘出大量影片中"五街頂"(Five Points)的各種生活器具,影片劇組由此得以借用85萬件真實道具,從餐具、內衣到兒童玩具應有盡有。令人惋惜的是,在影片拍攝結束後不久,這些文物全都因9·11慘劇而不復存在。
片中老紐約的建築和街道全部在義大利羅馬的Cinecittá Studios搭建和拍攝,為進一步挖掘老紐約的細節,斯科塞斯聘請著名小說《Low Life》的作者呂克·桑特擔任影片技術顧問,桑特一直對老紐約的窮街陋巷和邊緣人群很感興趣,長達5年的研究讓他對此駕輕就熟。
本片是攝影師邁克爾·包豪斯同斯科塞斯的第六次合作,兩人對畫面光線的運用可謂煞費苦心。包豪斯回憶說:"在開拍前,馬丁曾讓我借鑒繪畫大師倫勃朗的光線哲學。我們想讓影片中的光源簡潔明了,通常都是蠟燭、火把或者火堆。在那個年代,由於電燈尚未問世,於是點火照明產生的煙霧隨處可見。我在拍攝中很少使用濾鏡,因為煙霧的存在和光線陰暗。"
對21世紀的觀眾來說,也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片中的打鬥風格和動作有些古怪,但影片故事發生的年代確實如此。為了讓表演更加真實和忠於19世紀60年代,斯科塞斯請來特技協調人喬治·艾圭拉和拳擊顧問多米尼克·范登堡教給演員正規的站姿和動作。
在拍攝徵兵暴動的場景時,由於涉及演員和場面眾多,影片副導演維克·阿姆斯特朗也扛起了攝影機,負責拍攝一些細節,如破碎的窗子、急匆匆的腳步和不停射擊的士兵等等。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在斯科塞斯和拳擊顧問的指導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丹尼爾·戴·劉易斯曾用數月時間完善各自身手。
·片中愛爾蘭黑幫"Dead Rabbits"的名字源於蓋爾語中的"dod ráibéid",意為暴躁易怒的大塊頭。
·片中的屠夫比爾源自當時的紐約本地人比爾·普爾(Bill Poole),普爾曾為屠夫,後來成為職業拳手。
·為更好的塑造角色,扮演屠夫比爾的丹尼爾·戴-劉易斯曾跟隨一名屠夫學習屠宰手藝。
·片中有台詞的角色多達100個,背景演員的工時總計超過22000小時。除了部分義大利人之外,劇組還招募了很多在當地駐扎的美軍士兵作臨時演員。
·影片拍攝共耗時137天。
·為了讓老紐約背景下的人物能夠字正腔圓,劇組請來方言教練Tim Monich教授演員19世紀曼哈頓方言和當時各種黑道行話。
·在影片拍攝期間,喬治·盧卡斯曾造訪義大利片場,他告訴斯科塞斯,片場布景完全可以利用電腦生成。
·影片原定於1980或1981年拍攝,但由於1980年的《天堂之門》遭遇票房慘敗,製片方開始對歷史題材作品心有餘悸,於是擱置了本片的拍攝計劃。
·在影片拍攝期間,丹尼爾·戴·劉易斯一直用片中方言進行交談。
·在70年代末,斯科塞斯曾希望由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或羅伯特·德尼羅扮演阿姆斯特丹。
·羅伯特·德尼羅和威廉·達福曾為扮演屠夫比爾的最初人選。
·在拍攝一場動作戲時,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曾打傷丹尼爾·戴·劉易斯的鼻子,盡管負傷在身,但戴-劉易斯仍堅持拍攝。
·影片原配樂由作曲家埃爾默·伯恩斯坦完成,丹尼爾·戴·劉易斯還曾藉助他的配樂來體會角色。
·馬丁·斯科塞斯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曾為支付拍攝經費而自降片酬。
·影片拍攝預算原定為8300萬美元,後來升至9700萬。
·海瑟·格拉漢姆、莫妮卡·波特、米娜·蘇瓦麗、梅蘭妮·林斯基、凡妮莎·肖、克里斯蒂娜·里奇和克萊爾·弗蘭妮都曾希望扮演珍妮。
·影片原定在2001年聖誕節上映,後來映期被推遲一年。
·斯科塞斯曾僱用一名義大利神偷向卡梅隆·迪亞茨傳授扒竊技巧。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您將面對屠殺。我們一樣的料,有血有肉,有組織,有器官。我愛與豬一起工作。人肉就是豬肉,再自然不過了。
·美國是在街道中誕生的(America Was Born In The Streets)。
[編輯本段]穿幫鏡頭
·阿姆斯特丹臉上的傷疤時有時無。
·一名消防員穿著現代消防褲。

H. 這是哪部電影對加35分

紐約時刻

劇情簡介:兩姐妹逐夢紐約

今天是個很特別的日子,簡·瑞恩(瑪麗-凱特·奧爾森飾)要從家鄉長島前往紐約,她要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一場演講比賽。成績優異的簡,因為經濟比較拮據,所以她想贏得這場比賽,那樣的話,她就可以獲得著名學府牛津大學的獎學金了。

同時,簡有個性格反叛的妹妹羅克茜(艾什莉·奧爾森飾),她也想跟隨姐姐去紐約。討厭上學愛好唱歌的羅克茜,希望能夠暫時逃脫學校,追求她的歌星夢想。羅克茜聽說在曼哈頓A&R搖滾樂隊,將會舉行一場簡單的音樂會。她立刻就想趕去那兒,到演唱會後台一睹仰慕已久的搖滾歌星,並送上自己錄的歌唱樣帶。

雖然簡和羅克茜之間性格極少共同點,兩個人的想法也是如隔天壤,她們還是很不情願地一起踏上了「大蘋果」(紐約)之旅。可是,很快,一些在路上意外發生的事,徹底地打破了她們小計劃,甚至差點錯過了簡重要的演講比賽,最終令她們陷進了一個陰暗的地方,那裡到處是黑人銷售盜版的音樂CD。

簡和羅克茜因為這次意外,竟莫名奇妙地被一個警察(尤金·列維飾)和一個歹徒(安迪·瑞切特飾)追趕,她們拚命逃跑,從唐人街逃到了黑人住宅區哈里姆(Harlem)。有趣的是,姐妹倆在逃跑的路上,還遭遇了她們意想不到的愛情,她們分別與一個迷人的議員兒子(賈德·帕達里克飾)和一個英俊的自行車郵遞員(雷利·史密斯飾)戀愛了。

看來,如果簡還不改變計劃,抓緊時間趕去參加演講比賽的話,她就只能和獎學金說再見了,而羅克茜繼續叛逆流浪的話,她也遲早會被趕出高中校門。這對已經開始「變壞」的姐妹,能否在她們的紐約時刻里,改變她們各自的生活呢?

幕後故事:十七歲雙胞胎姐妹

講述兩姊妹叛逆之旅的《紐約時刻》,幕後班底幾乎也是一群厲害事業女人,這似乎才符合影片女性喜劇的特色。「瑪麗-凱特和艾什莉·奧爾森都有成為喜劇超級明星的潛力」,影片監制丹妮絲?蒂諾薇說,她曾經監制過《剪刀手愛德華》(DwardScissorhands)等影片,還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甚至把今年海莉?貝瑞的《貓女》也收歸她的公司製作。

你怎麼也不會想到,飾演片中兩位高中女生簡和羅克茜的演員是雙胞胎;哦,或許你大概能看出一點來,不過你還會想到她們今年只有17歲嗎?OK,即使這還是被你看出來了,那麼你能再想到她們兩姊妹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成功製作了14部電視電影嗎?更厲害的是,你能想像出她們還創下了世界著名的Olsen雙胞胎品牌,業務涉及童裝、服飾、出版、唱片,今年的銷售量就高達10億美元嗎?

這對美麗的奧爾森(Olsen)雙胞胎姐妹,的確是好萊塢頂瓜瓜的天才少女,十七歲就取得了許多人一生都無法夢想的成功。奧爾森姐妹倆1986年6月13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她們最早開始表演生涯是9個月大的時候,出現在電視系列劇《FullHouse》。

她們在電視里的形象一夜之間吸引了所有的電視觀眾,很快,根據她們形象製作的書籍、玩偶等也一時熱銷,到1995年她們9歲時又開始成立唱片公司,並開始在音樂電影里出演主角,2004年她們製作了擔任主演的首部電影《紐約時刻》。現在,奧爾森兩姐妹還是住在加利福尼亞,和母親、哥哥特倫特和妹妹莉芝住在一起。

角色談:釀造一杯青春的雞尾酒

《紐約時刻》里的簡和羅克茜也是對雙胞胎姐妹,本來有個幸福的家庭,但在10歲那年母親去世後厄運就降臨到了她們頭上。拮據的生活造成了兩姐妹迥異的性格,姐姐簡勤奮好學,希望能上大學然後進入上層社會;妹妹羅克茜性格叛逆,經常逃學渴望有朝一日成為萬人追捧的演唱明星。

「她們的關系很不融洽」,飾演姐姐簡的瑪麗-凱特說,「她們覺得彼此之間對任何一件事業,都決不會有共同的語言。」「簡和羅克茜試著聊聊天,談談紐約的旅行時,她們竟感覺兩人之間很尷尬,因為很多年都沒有很好的交談過了」,飾演妹妹羅克茜的艾什莉說。

這對雙胞胎姐妹,羅克茜比較像一般的十幾歲女孩,叛逆而爛漫。簡則有點像個母親的角色,她努力讀書、勤奮工作,目的是想照顧好妹妹。相反,羅克茜卻在長島的高中校園里,攪起陣陣渾水,很快就成了個搗蛋明星。

在決定瑪麗-凱特和艾什莉誰演簡誰演羅克茜時,艾什莉說:「你很少看過像我這么大的女孩,去演家庭困難的角色吧?我覺得這實在有點困難,所以要是我來演簡的話,那肯定會讓人覺得不像。」簡這個角色,有點像是被家庭的拮據壓抑著,所以她才會比羅克茜乖巧勤奮。

不知是不是為了弄點搞笑的效果,在電影里飾演歹徒的瑞切特將會說上幾句普通話,「我照著拼音說這些中國話」,瑞切特說,「如果過了一會你叫我再說一次,我肯定說不上來,不到5分鍾我就忘光了。嘻,其實我也不知道我說的中國話是什麼意思。」

點評:適合小美眉與戀愛人士觀看

「電影塞滿了一段段乖僻的情節,故事講述得非常漂亮,奧爾森兩姐妹的表演讓人感覺非常舒服。」《好萊塢報道》的影評人柯克·哈尼科特(KirkHoneycutt)這樣評介《紐約時刻》。

影片講述雙胞胎在紐約的故事,她們在異地的驚險逃亡,以及邂逅的浪漫愛情,還有許多小場景令人捧腹大笑,的確夠吸引小美眉的喜歡了,正在談戀愛的少男少女牽手觀看也非常合適。

《紐約時刻》被定為PG級(13歲以上皆可觀看的),很顯然看中的就是青少年觀眾,也可以說這是部比較純粹的青春片,有少少性誘惑卻絕無半點涉及性的場景。看過電影的觀眾普遍看好奧爾森姐妹倆的表演,兩個少女玩足紐約,調皮里有叛逆的性感。如果是幾個小女生一起看這片子,肯定會享受到1個半小時的開心旅行。

除了適合女生和戀愛人士外,這部片子對其他的人來說,就沒多大看頭了。情節比較老套了,那些搞笑的段子也多在美國電影里見過,真是到了見怪不怪程度的那種笑料。另外,影迷熟悉的尤金·列維,在本片里出演一個蹩腳的警察,演得木訥冷板也有點令人討厭。

I. 求以紐約為背景的電影名單

紐約黑幫
一個多世紀前的紐約,腐敗政客用見不得人的齷齪手段爭奪著這個城市的官方領導權;而在曼哈頓島五分區、包里區、天堂廣場一帶,愛爾蘭移民的黑幫組織「死兔黨」和「本地黨」則明目張膽地以武力爭奪著地盤和一切可以佔有的東西……「死兔黨」的老幫主普瑞斯特·維倫(連恩·尼森)被「本地人黨」的頭兒、「屠夫」比爾·普爾(丹尼爾·戴-劉易斯)幹掉,死者年輕的兒子阿姆斯特丹·維倫(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繼承了首領的位置。當然,他上任後的第一樁「買賣」就是殺死比爾替父親報仇。然而,幫派之間歷時數年的爭斗使得其間的孰是孰非已經糾纏不清,「屠夫」比爾又真的是個冷血兇殘、殺人不眨眼的屠夫,這些都讓阿姆斯特丹的復仇計劃困難重重。結識女賊珍妮·埃佛迪安(卡梅倫·迪雅茲)似乎讓事情出現了轉機,她的幫助給了阿姆斯特丹新的希望,而且兩人在互相的合作、利用中漸漸墜入了愛河——誰知道這對於復仇之路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J. 誰知道這樣一部電影 是科幻片來的 片名叫《紐約....》 後面2個字忘記了

《科洛弗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