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現代性建築的是什麼
中國現代主義建築的先鋒
當我們討論"中國現代主義建築"這一論題時,相信許多人心懷疑慮:"中國是否有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借用了西方現代主義建築的評價標准來衡量中國的情況,至少,第一以"建築大師的傑作"作為衡量尺碼,第二以西方現代主義建築轟轟烈烈發展的歷史作為參照。假如我們打破這種習以為常的西方現代主義建築史觀的思維定勢,不是以西方體系作為參照,轉而將目光放在中國建築發展自身,我們驀然發現,無論在近代還是在當代,中國均有自己的優秀現代主義建築作品,中國也有一條具有自身特點的現代主義建築發展的明晰的軌跡。
一次大戰之後,以格羅皮烏斯及其同事在包豪斯的教學和設計實踐為標志,並以勒•柯布西耶在法國的建築活動為另一標志,在德國、法國、荷蘭乃至俄國,先鋒派們的建築設計實驗導致各種現代建築成果層出不窮,1925年前後,現代建築運動已達到蓬勃發展的勢頭,並經此席捲整個歐洲,同時逐漸影響世界各地,包括亞洲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中國。
1930年前後的中國建築界有兩點史實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漢、青島,以及在日本人侵佔的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地出現了現代建築式樣,或稱"摩登式"、"現代風格"、"萬國式"、"國際式"、藝術裝飾風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為數不多但較純粹的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現代建築文化及思想通過報刊雜志、建築師的交流、建築教育等方式在中國廣為傳播。這說明西方現代建築運動的影響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國,並產生效應,中國近代建築界與世界建築發展保持著某種程度的聯系。
一、現代風格的誕生
作為遠東最大的貿易、金融、工業都市以及對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現代風格的建築最早正是在這里誕生。1929年9月5日,沙遜大廈在上海外灘南京路口落成,由具有雄厚的設計實力,二三十年代稱雄上海的最大設計機構公和洋行(Palmer&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即今香港"巴馬丹拿事務所")設計,大廈10(局部13層),塔頂高77m,平面為A字型。鋼框架結構,頂部設有19m高的金字塔形銅屋頂。從其形式來說,盡管與我們今天從歷史書上看到的世紀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樓--美國芝加哥蒙特格美力公司大樓(Headquarters of Montogomery 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復古主義及折衷主義盛行的上海建成無疑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它體型輪廓線類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漸收縮,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幾何圖案裝飾,整體姿態尚未走出復古式樣,但與周圍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築相比,無論體型、構圖,還是裝飾細部已有大幅度簡化,給人清新挺拔的現代感。沙遜大廈的建成標志著現代思潮的開端,它拉開近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價值的現代建築設計的帷幕。
公和洋行繼沙遜大廈之後,1933年建成河濱公寓,8~10層,平面結合地形成"S"形布局,立而簡潔,1933年及1934年先後建成漢彌登大廈及都城飯店,兩幢建築布局、層數、形式幾乎一樣,塔樓17層,外部處理僅在基座的上沿、頂層壓頂和中央塔樓等部位設局部裝飾;1934年建成峻嶺公寓,平面呈條形五折環狀對稱布局,中部19層,立面以垂直線條處理。這些摩天樓共同的特徵表現為突出建築的體量,只有極少的幾何圖樣裝飾,與沙遜大廈相比,明顯已更具有現代建築風格特徵。作為上海最有影響的設計事務所,公和洋行設計風格的轉變,說明30年代初上海建築界已以現代風格領導設計潮流,公和洋行設計的現代建築的大顯建成,對上海乃至全國建築界具有重要影響。
二、外國建築師對現代風格的追求
1933年,被譽為中國近代新風格先鋒的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設計的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落成,該建築立面處理成橫豎線條交叉構圖形式,採取乳黃色曲面外牆,使用大片玻璃窗及方形玻璃燈柱,室內頂棚及牆面線腳自然流暢,一反復古樣式的繁瑣常態,立刻受到眾人矚目,與沙遜大廈的過渡性特徵不同,它已成近代典型的摩登建築。鄔達克的另一個現代作品國際飯店於次年落成,大樓24層,其中地下2層,地面以上高83.8m,鋼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樓板,它是當時全國也是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並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紀錄達半個世紀。該建築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用地局促,平面布置成工字型,立面採取豎線條劃分,前部15層以上逐層四面收進成階梯狀,造型高聳挺拔,是20年代美國摩天樓的翻版。1935~1937年間設計建成的吳同文住宅更表現出鄔達克對現代建築風俗的追求,這是一座四層鋼筋混凝上結構的小住宅,造型採用了局部回弧形體量,帶形玻璃窗,流線型室外大樓梯及水平陽台,室內設有帶玻璃天頂的日光室、安裝彈簧地板的小餐廳,並設有空調、電梯等先進設備,該小住宅從形式到結構及設施,在某種程度上更具有現代性。
賚安公司(由法國建築師A.Leonard及p.Veysseyre組成)在上海摩登建築的設計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1933年建成的雷米(Eco1e Remi)小學教學樓,完全是一付"國際式"建築的外貌,建築3層,設局部四層作學生活動空廊,平面一字型,教室採光良好,鋼筋混凝上結構,建築立面作橫線條處理,除立面入口旁設有兩個圓形的舷窗外,沒有多餘的裝飾;此外,1935年建成的萬國儲蓄會公寓及道斐南公寓,1936年建成的法租界麥蘭捕房,均是10層或1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立面中部作慣通上下的堅線條處理;兩側作橫線條劃分,顯示出嫻熟的現代建築設計技巧。
1933年哈沙德洋行設計的永安公司新大樓建成,平面呈三角形狀,北部22層,南部8層,鋼框架結構;1934年,英商業廣公司設計的上海百老匯大廈建成,平面呈"ע形狀,22層,鋁鋼框架結構;德和洋行設計的仁濟醫院1932年建成,嘉陵大樓1936年建成;法商營造公司設計的上海回力球場1934年建成,畢卡地公寓1935年建成,外灘法郵大樓1936年建成,這些具有樸素明快現代風格的建築連續不斷的出現,使上海換上了現代城市的時裝。
三、中國建築師的現代建築作品
30年代的中國建築界正是中國建築師的"自立"時期,在這與世界相通的現代建築設計潮流中,中國建築師在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的同時,表現出對現代建築的熱情,此時期從業的主要設計事務所或建築師幾乎都有現代式樣的建築作品。庄俊設計的上海大陸商場1933年建成開張,樓高10層,外部立面只有局部簡潔的紋飾,兩年後設計建成的上海孫克基產婦醫院局部五層,立面中部設豎向體量,兩側帶狀線條劃分,造型式樣已接近"國際式"建築;華蓋建築師事務所,從1932~1947年問的設計作品中有20多項具有明顯的現代風格特徵,其中包括1938年建成的大上海大戲院及恆利銀行、1947年建成的上海浙江第一商業銀行等;基泰工程司設計的上海大新公司1936年建成開業,中央大廳設有當時國內首創的自動挾梯,10層鋼筋混凝上結構,立面只在屋頂欄桿、花架下的掛落處有局部中國武裝飾;範文照是現代建築思想的積極倡導者,其事務所設計的協發公寓(1933年)、巢雅公寓及上海美琪大戲院(1941年)均顯示出現代格調;奚福泉1934年設計建成的上海虹橋療養院建築形式完全符合內部功能要求,沒有任何與結構無關的裝飾,重視功能實用,注意衛生及環境,造型美觀大方,已深得現代主義建築的本質特徵。此外,李景沛設計的上海廣東銀行大樓(1934年)、上海武定路嚴公館,董大酉設計的自宅(1935年),陸謙受、吳景奇設計的上海中國銀行虹口分行(1936年)等作品都對現代風格進行了探求。1934年設計、1936年建成的上海中國銀行大廈是上海外灘唯一一幢中國人為主設計的摩天樓,主樓17層,高約69m,設計人陸謙受完全按功能要求合理組織平面,表現出理性主義的設計思想,立面設計在表現現代建築特徵的同時,局部採用了中國傳統裝飾,東主樓採用變形的四角攢尖屋頂,檐下裝飾有斗拱,檐口及立面接層處,設有荷葉圖飾,這種現代與傳統共處一體的表徵,表現了中國建築師在自立時期矛盾的文化心理。
四、現代建築在近代中國的分布狀態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現代建築的中心城市和前沿陣地,現代風格的建築數量最多,規模最大、質量也最高,這是因為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此時期的上海已成為中國乃至遠東最大的都市,建築業達到極度繁榮的程度,並因此而給建築設計行業帶來了無限的機會,這一時運吸引了一批外國建築師、留過洋的中國建築師以及在海外學習建築專業的中國留學生歸國來到上海從事建築設計,正是這些了解世界的建築師把發源於歐洲而影響世界的現代建築思想帶到當時遠東最繁榮的上海,導致了頗具規模的上海現代建築設計和建造。就在上海掀起現代建築浪潮的同時,國內某些城市也出現了向現代風格過渡的簡化設計趨勢並產生現代建築作品。
在南京,華蓋建築師事務所童寓1932~1933年間設計首都飯店,建築平面根據功能要求結合地形成L形布置,建築造型樸素大方,已完全沒有多餘的裝飾細部,立面真實反映內部使用功能,具有鮮明的功能主義理性思想;過養默設計的首都最高法院雖然立面中部設有塔狀入口,並有豎線條裝飾,某種程度上還帶有新藝術運動建築的特徵,但建築體型已明顯簡潔,裝飾已明顯減少,表現出向純凈的現代建築過渡的設計特徵;此外,楊廷寶1935年設計建成的大華大戲院,李錦沛設計的新都大戲院(1936年),基泰工程司梁衍設計的國際聯歡社(1936年),華蓋童寓1937年設計建成的地質礦產陳列館等建築均表現出造型簡潔新穎、造價經濟實經濟實惠、形式與功能結合、運用新材料新結構等現代建築特性,"這種設計傾向在商業與公共建築中很快得到發展,並逐步形成一種潮流"。
在天津,"進入30年代,新建築運動影響所及,已改變了天津近代建築的面貌,……向現代主義建築過波成為這一時期天津近代建築的主流。渤海大樓(1935)及利華大摟(1936)由法國建築師穆勒(Mu1er)設計,法國俱樂部(1931)及新華信託儲蓄銀行(1934)由華信工程司沈理源設計,中國大戲院(1935)由英國建築師B.C.揚及瑞士建築師陸普(Loup)設計,意租界回力球場(1935)由義大利建築師鮑乃弟(Bonetti)及瑞士建築師凱斯勒(Kess1er)設計,此外,天津仁立毛紡廠(1932~1935),香港大樓(1933)等建築是這一時期天津現代建築的代表作品。
在武漢,自學成才的建築師盧鏞標起初在漢口景明洋行學習建築設計兩年,30年代開業從事建築設計,他的一系列作品如1934年設計1936年建成的四明銀行,1934年設計1935年建成的中國實業銀行,1936年建成的中央信託公司辦公樓,這些作品表現出當時最新式的現代建築意味,"注意內部功能,率先接受歐洲新建築運動的思想,採用西方先進的結構技術,在當時漢口曾引起轟動。"此外,由景明洋行1929年設計的安利英洋行大樓,景明洋行1935年設計1936年建成的大孚銀行大樓等都成為早期漢口現代建築的代表。
在青島,30年代由於遠離戰火,政局相對安定,外國資本大量湧入,民族資本和官僚資本得到了發展,城市建設形成繁榮的局面,建築設計在西洋古典主義、折衷主義以及中國傳統建築復興思想並存的情形下,"西方現代建築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波及青島,出現一些現代主義建築的模仿和探索",一些建築"雖然檐部和主入口仍做些幾何圖形的裝飾,但設計思想已在轉變。開始注重實用與經濟,講究外型體塊和窗洞排列的比例關系,從繁瑣的細部裝飾和柱式中解脫出來,已在步入現代建築行列的進程中",如羅邦傑設計,建於1934年的大陸銀行;陸謙受、吳景奇設計,建於1934年的中國銀行;蘇復軒設計,建於1934年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這類建築設計多出自留洋歸來的上海建築師之子"。此外,還有世少數值得注意的建築,如東海飯店,由上海新瑞和洋行(英)設計,建於1936年,6層鋼筋混凝上結構,建築造型筒凈,是現代主義風格建築的重要代表作品。
在昆明,"現代建築是由部分本地人和更多來自上海等地的外地人引進來的",抗戰前後,沿海和內地建築師、工程師、高級技師紛紛遷入昆明,上海及沿海地區的建築經驗隨之西移應用在昆明,現代建築形式也在昆明大量出現,1939年建成的南屏電影院,1943年建成的安寧溫泉賓誼及浴室,以及誼安大廈等建築是典型的現代建築的代表,此外大量住宅建築的設計也體現出現代建築的基本原則。
在這些城市,現代建築明顯改變了城市面貌,現代建築的設計和建設形成了風潮,除此之外,尚存在著建有零星的現代建築的城市,如古都北京建有梁恩成設計的北京大學地質館(1934年設計1935年建成),以及北京大學女生宿舍(1931~1932年設計,1935年建成);廣州有楊錫宗1935年設計建成的中山大學教員宿舍,鄭枝之1936年設計建成的中山大學理學院天文系館,陳榮枝1936年設計建成的愛群大廈;在煙台有1935年建成的金城電影院,有1938年建成的現名煙台工人療養院建築。
應該說,現代建築僅在中國近代有限的城市中掀起了一陣波瀾,而現代建築的覆蓋面是呈"中心城市上海——受影響較大的城市天津、南京等--只有零星現代建築的城市北京、廣州等",這樣一個遞減的狀態存在。
五、日本建築師在東北的現代建築活動
從20年代中到30年代中,幾乎與以上海為中心的其他受現代建築思潮影響的城市同時期,東北的大城市中也出現了當時流行於日本,被稱作"日本近代式"的現代建築,如沈陽原滿鐵社員俱樂部(1924年設計,1925年建成),沈陽原奉天自動電後交換局(1927年設計,1928年建成),大連原南滿洲電氣株式會社乘合自動車待合所(1930年建成),長春原偽國務院總務廳弘報處(1932年建成),哈爾濱會館(1936年建成),哈爾濱原弘擬會館(1938年建成)等,這些建築與當時盛行的折衷主義風格相比,已具備明顯的現代風格,但它們又都不同程度地帶有早期現代建築的某些特徵,比如原滿鐵建築課設計的滿鐵社員俱樂部雖然平面功能組織及立面造型已表現出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思想,但限於當時當地技術及種種條件,它卻採用了磚結構;原關東廳內務局土木課設計的奉天自動電話交換局,三層鋼筋混凝上結構,立面造型已相當凈化,但建築審美標准並沒有根本改變,立面構圖仍可見三段式劃分,並採取了較密的豎線條處理;吉田友雄設計的哈爾濱會館在檐部及入口部位仍可見一些淺浮雕裝飾。
30年代中期以後,建起了為數不多的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大連火車站1924年由"滿鐵"組織方案設計競賽,太田宗太郎與小林良治的方案中選作為實施方案,1935年開工,1937年建成;三井洋行大樓由1924年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當時在東京開設事務所的松田軍平設計,外觀沒有任何裝飾,顯得樸素簡潔;沈陽原日日新聞奉天支社(1937年設計,1938年建成)由"滿鐵"本社建築課的橫井謙介設計,橫井1905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建築學科,20世紀前半葉在中國東北地區是頗有代表性的日本渡海建築師。
此外,以1931年9月18日為時間界限,當日本人把整個滿洲當作日本擴大了的領上進行大規模殖民建設時,他們在東北各地制訂了具有現代意義的城市規劃方案。偽滿洲國把長春規劃為政治、行政和居住中心,而把沈帕定為工業中心。1932年編制的長春《大新京都市計劃》,以當時日本國內建築界權威人士佐野利器為規劃立案顧問,控制區域200km2,實施面積79km2人口50萬,都市規劃以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為模式,並以埃本那澤•霍華德(E. Howard)的花園城市理論為指導思想;1932年編制沈陽《大奉天都邑計劃》,此規劃按現代主義功能分區的城市現劃思想進行設計,城市用地分為居住、商業、工業及綠地四大類,強調交通、工作、居住與遊憩的城市功能,除了對各區域內建築密度有限制外,還對建築高度作出30m的限高規定。這兩個城市的規劃實踐,說明30年代現代主義的城市規劃思想已被日本人接受並影響到中國的城市建設。
尤其是《大奉天部邑計劃》在中國現代城市規劃史上具有先驅性,同時對於規劃實踐遠遠落後於建築活動的日本本國的建築歷史也有特殊意義。
六、現代建築的風格傾向
當用"現代建築"一詞時,實際上我們建立起一種建築形式風格的概念,"現代建築"有別於當時盛行的具有復古主義思想的折衷主義建築,包括原國民政府竭力推崇的"中國固有式"建築以及集仿西方歷史上各種形式的西洋建築,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簡潔、注重功能、經濟合理,沒有裝飾或少量裝飾的特點而成為時代的新風格。現代建築是在歐洲現代建築運動的影響下,中國特定社會背景及地區環境中產生的新型建築,眾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以及建築師與業主對西方現代建築思想理解程度及角反的差異,導致中國此時期的現代建築從形式及設計思想上來看具有不同的類型。
現代主義建築是這一新風格建築中最具思想深度及時代先進性的令人注目的建築族類,盡管在數量上寥寥無幾,但正是這為數不多的作品使得中國近代建築歷史中現代建築價值觀念的取向更加明確。上海雷米小學(1933年)、上海虹橋療養院(1934年)、上海孫克基產婦醫院(1935年)、北京大學女生宿舍(1935年),是比較早的現代主義建築作品,這四例作品規模雖小,但在設計思想上表現出"體量組合及立面造型追隨內部功能"的基本原則,建築結構選型上,前三者均採用具有建築技術先進性的鋼筋混凝上結構,北大女生宿舍採用磚混結構表現出早期現代主義建築的局限性,這些作品經濟、適用、衛生、簡潔、不求奢華的清新格調傳達了一種即將到來的新建築時代精神;之後建成的南京首都飯店,青島匯泉角東海飯店(1936年),大連火車站(1937年),沈陽原日日新聞奉天支社(1938年),昆明南屏電影院(1939年)等作品則是較大規模的公共建築,南京首都飯店自由輕松的平面布局是順隨地形、最大程度滿足內部使用功能要求的結果,說明建築師已確立功能主義和理性主義思想;大連火車站極為簡潔的建築體型、高度凈化的立面豎窗處理、建築主體與坡道廣場的關系處理,處處為旅客著想的功能安排可以看出建築師在功能主義原則之下,帶有極端性地表現現代主義建築美學觀的動機,整體效果給人以強烈的現代震撼;原日日新聞泰天支社的建築設計注重體型變化組合,立面元素沒有裝飾,由於建築位於道路交叉口,轉角處的塔樓為城市景觀增添了不少色彩,從建築的構圖形式來看,不免讓人看到荷蘭的現代主義大師,W.M.杜多克設計的希爾弗瑟母市政廳的影子。
從復古風格到現代主義,建築形式風格的變化並不是突變和跳躍式的,現代建築的大多數作品風格處於這兩者之間的過渡狀態,從時序上來說,就在現代主義作品出現之前以及出現的同時,這種"中間狀態"的現代建築一直是構成現代風格的主體成分,這說明在近代,中國的現代主義建築仍處於萌芽及先鋒作品時期,而中間狀態的現代建築卻經過了充分盤整和發展成為中國早期現代作品的主體。當現代新風吹來的時候,"西洋復古建築"及"中國固有建築"兩種設計思想首先與現代思潮相結合而形成兩種現代風格,前者表現為體量組合及立面構圖仍追求歷史樣式的均衡、對稱、穩重,建築局部保留西洋圖案裝飾,但整體風格簡潔具有現代感,作品實例如沈陽原奉天自動電話交換局(1928年)、清華大學化學館(1931年)、青島原大陸銀行青島分行(1934年),武漢四明銀行(1936年),哈爾濱會館(1936年)等,這些建築具有古典的骨架、西洋的裝飾及現代的風格,是西洋復古風格向現代主義風格脫胎換骨過程的中間形象。後者則表現為對你的體量,莊重的立面構圖,中國式的局部裝飾,簡潔的現代風格,作品如北京交通銀行(1931)、吉林大學東西教學修(1931年)、南京原首都中央運動場(1933年)、南京中央醫院(1933年)、南京原國民政府外交部(1933年)、上海中國銀行(1936)等,這類作品當時被稱作"簡朴實用式略帶中國色彩",它是"中國固有式"建築思想的新形式,為以"宮殿形式"表現中國固有特色的創作途徑擺脫了困境,這類建築大多由中國建築師設計,集中體現了近代中國建築師具有西洋古典建築文化、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以及現代建築文化三重建築文化觀念的特點,它是這三種建築文化觀的矛盾統一體。
藝術裝飾風格是另一種"中間狀態"的現代建築類型。藝術裝飾風格起源於1925年法國巴黎的"藝術裝飾與現代工業國際博覽會",20年代末流傳到美國形成一種流行的建築風格,同期也傳播到中國成為中國現代建築的一種主流風格。這一風格的建築繼承了義大利未來主義和立體義的某些特徵,追求挺直的幾何造型及光滑的流線形式,注重對稱的構圖、重復的序列、幾何圖案裝飾效果,建築中常用階梯形的體量組合、橫豎線條的構成立面、圓形的舷窗、圓弧形轉角、浮雕裝飾等手法,同時又具有現代建築簡潔明快的時代特徵。上述上海的多數現代建築如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萬國儲蓄會公寓、漢彌爾登大廈、百老匯大廈、大陸商場、大新公司等作品均屬這類藝術裝飾風格。
七、現代主義建築思想的積極倡導者
作為建築師設計實踐結果的建築作品是建築思想最有力的傳播途徑,上述眾多早期現代建築盡管多數處於樣式模仿或僅帶有局限性的詮釋現代主義的基本思想的階段,但對於現代建築風潮的形成,以及設計風氣的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報刊雜志的宣傳、建築教育的傳授,以及建築師本人直接的倡導等等途徑對於現代主義建築理論的廣泛傳播,起到推波助瀾、創造聲勢的作用。
範文照(1893~1979)1921年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1927年在上海開設私人事務所,在起步時期與中國同時期其他建築師一樣,設計思想沒有走出"復古"與"折衷"的歷史局限,但是,30年代初隨著現代主義的西風在上海颳起的時候,範文照立刻領悟到其先進性並進而轉向積極提倡現代主義建築思想。1933年初,範文照建築師事務所加入了一位美籍瑞典裔建築師林朋(CarI Lindbohm),他曾受教於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格羅皮烏斯及賴特等人,竭力倡行"國際式"建築新法,範文照專門召開記者招待會將他介紹給上海建築界,當時的報紙《時事新報》、《申報》對林朋及"國際式"主張以及範文照與林朋的工程設計進行了連續報道;1933年下半年,範文照事務所又加入了一位年輕的台伙建築師伍子昂(1908~1987),他1993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建築學士學位,受到紐約各種新建築思潮的強烈影響,範文照與林朋及伍子昂的合作,說明他確立了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方向。1934年,範文照撰文對自己早年在中山陵設計競賽方案中"摻雜中國格式"的復古手法表示了強烈反省,呼籲"大家來糾正這種錯誤",並提倡與"全然守古"徹底決裂的"全然推新"的現代建築,他甚至提出了"一座房屋應該從內部做到外部來,切不可從外部做到內部去"這一由內而外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想,贊成"首先科學化而後美化"。1935年下半年,範文照周遊歐洲,更加強了他對歐洲現代主義建築的認識,促使他完成了從思想到手法都徹底轉向現代建築。範文照事務所設計的協發公寓(1933年)、集雅公寓、上海美琪大戲院是典型的現代建築作品。範文照的現代建築活動對現代主義思想在近代的傳播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說範文照對現代建築的積極倡導是通過媒體傳播影響了近代建築界的話,那麼另一些現代建築的積極倡導者則是通過他們默默的設計創作及其作品對世人產生重要影響,這就是近代最多產也是現代建築作品最多的建築設計機構華蓋建築師事務所(由趙深、陳植、童寓組成)。華蓋建築師事務所成立於1932年,次年就建成了大上海電影院及上海恆利銀行。大上海電影院"外立面底層入口處用黑色磨光大理石貼面,中部有貫通到頂的8根霓虹燈玻璃柱,內部觀眾廳設計亦採用流線型裝飾,被當時輿論譽為"醒目絕倫"、"匠心獨具的結晶";上海恆利銀行"屋內外採用天然大理石和古色銅料裝飾,外牆面貼深褐色面磚,並以假石面飾作垂直線條處理",當時被稱為"十足德荷兩國最近之作風"。此後又有上海合記公寓、懋華公寓、南京首都飯店(1934年)、浙江興業銀行(1935年)、昆明南屏大戲院(1940年)、上海浙江第一商業銀行大樓(1947年)等一系列現代建築出世。華蓋的三位主要合夥人均畢業於學院派體系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但他們不贊成復古主義,曾"相約摒棄大屋頂",堅定地走向了現代主義的建築之路。
就在華蓋一系列現代建築創作以及範文照現代建築活動的同時,近代中國建築師作為一個群體,實際上多數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對現代建築的擁護及倡導。中國最早的建築留學生、中國建築師學會創始人及會長庄俊(1888~1990)1935年9月在《中國建築》上發表文盂《建築之樣式》對現代建築推崇備至,他認為"摩登式之建築,猶白話體之文也,能普及而又切用",是"順時代需要之趨勢而成功者也",前述上海大陸商場、上海孫克基產婦醫院兩例是他接受現代建築思想、設計風格轉向的力作。
梁思成(1901~1972)1931年進入中國營造學會後,在醉心於中國古建築研究的同時,保持著對新的建築思想的敏感,早在1930年獲首選的《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中就己表露出對"洋灰鐵筋時代"特徵的認識以及對現代建築的基本觀念的理解,他認為在新的時代,"建築式樣大致己無國家地方分別","各建築物功用之不同而異其形式",應"摒除一切無謂的雕飾",並認為"此種新派實用建築亦極適用於中國"。梁思成對現代建築的看法似乎比他同時代的建築師更深一層。此後,在談到"國際式"建築
⑵ 上海租界建築的特點
為遠東最大的貿易、金融、工業都市以及對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現代風格的建築最早正是在這里誕生。1929年9月5日,沙遜大廈在上海外灘南京路口落成,由具有雄厚的設計實力,二三十年代稱雄上海的最大設計機構公和洋行(Palmer&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即今香港"巴馬丹拿事務所")設計,大廈10(局部13層),塔頂高77m,平面為A字型。鋼框架結構,頂部設有19m高的金字塔形銅屋頂。從其形式來說,盡管與我們今天從歷史書上看到的世紀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樓--美國芝加哥蒙特格美力公司大樓(Headquarters of Montogomery 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復古主義及折衷主義盛行的上海建成無疑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它體型輪廓線類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漸收縮,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幾何圖案裝飾,整體姿態尚未走出復古式樣,但與周圍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築相比,無論體型、構圖,還是裝飾細部已有大幅度簡化,給人清新挺拔的現代感。沙遜大廈的建成標志著現代思潮的開端,它拉開近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價值的現代建築設計的帷幕。
公和洋行繼沙遜大廈之後,1933年建成河濱公寓,8~10層,平面結合地形成"S"形布局,立而簡潔,1933年及1934年先後建成漢彌登大廈及都城飯店,兩幢建築布局、層數、形式幾乎一樣,塔樓17層,外部處理僅在基座的上沿、頂層壓頂和中央塔樓等部位設局部裝飾;1934年建成峻嶺公寓,平面呈條形五折環狀對稱布局,中部19層,立面以垂直線條處理。這些摩天樓共同的特徵表現為突出建築的體量,只有極少的幾何圖樣裝飾,與沙遜大廈相比,明顯已更具有現代建築風格特徵。作為上海最有影響的設計事務所,公和洋行設計風格的轉變,說明30年代初上海建築界已以現代風格領導設計潮流,公和洋行設計的現代建築的大顯建成,對上海乃至全國建築界具有重要影響。
二、外國建築師對現代風格的追求
1933年,被譽為中國近代新風格先鋒的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設計的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落成,該建築立面處理成橫豎線條交叉構圖形式,採取乳黃色曲面外牆,使用大片玻璃窗及方形玻璃燈柱,室內頂棚及牆面線腳自然流暢,一反復古樣式的繁瑣常態,立刻受到眾人矚目,與沙遜大廈的過渡性特徵不同,它已成近代典型的摩登建築。鄔達克的另一個現代作品國際飯店於次年落成,大樓24層,其中地下2層,地面以上高83.8m,鋼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樓板,它是當時全國也是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並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紀錄達半個世紀。該建築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用地局促,平面布置成工字型,立面採取豎線條劃分,前部15層以上逐層四面收進成階梯狀,造型高聳挺拔,是20年代美國摩天樓的翻版。1935~1937年間設計建成的吳同文住宅更表現出鄔達克對現代建築風俗的追求,這是一座四層鋼筋混凝上結構的小住宅,造型採用了局部回弧形體量,帶形玻璃窗,流線型室外大樓梯及水平陽台,室內設有帶玻璃天頂的日光室、安裝彈簧地板的小餐廳,並設有空調、電梯等先進設備,該小住宅從形式到結構及設施,在某種程度上更具有現代性。
賚安公司(由法國建築師A.Leonard及p.Veysseyre組成)在上海摩登建築的設計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1933年建成的雷米(Eco1e Remi)小學教學樓,完全是一付"國際式"建築的外貌,建築3層,設局部四層作學生活動空廊,平面一字型,教室採光良好,鋼筋混凝上結構,建築立面作橫線條處理,除立面入口旁設有兩個圓形的舷窗外,沒有多餘的裝飾;此外,1935年建成的萬國儲蓄會公寓及道斐南公寓,1936年建成的法租界麥蘭捕房,均是10層或1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立面中部作慣通上下的堅線條處理;兩側作橫線條劃分,顯示出嫻熟的現代建築設計技巧。
1933年哈沙德洋行設計的永安公司新大樓建成,平面呈三角形狀,北部22層,南部8層,鋼框架結構;1934年,英商業廣公司設計的上海百老匯大廈建成,平面呈"ע形狀,22層,鋁鋼框架結構;德和洋行設計的仁濟醫院1932年建成,嘉陵大樓1936年建成;法商營造公司設計的上海回力球場1934年建成,畢卡地公寓1935年建成,外灘法郵大樓1936年建成,這些具有樸素明快現代風格的建築連續不斷的出現,使上海換上了現代城市的時裝。
⑶ 民國時期上海的高級住宅區有哪些
董家渡天主堂
清咸豐三年(1853年)建成
南市區董家渡路175號
1993年7月14日
聖三-基督堂
黃浦區政府禮堂
清同治八年(1869年)
黃浦區九江路江西中路口
1989年9月25日
楊樹浦水廠
清光緒七年(1881年)
楊浦區楊樹浦路許昌路口
盛宣懷住宅
日本駐滬領事館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徐匯區淮海中路1517號
汾陽路79號住宅
工藝美術研究所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徐匯區汾陽路79號
匯中飯店
和平飯店南樓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9號
徐家匯天主堂
清宣統二年(1910年)
徐匯區蒲西路158號
東方匯理銀行
光大銀行
清宣統三年(1911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9號
上海總會
東風飯店
清宣統三年(1911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號
亞細亞大樓
太平洋保險公司
1915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衛號
先施公司
上海時裝公司、東亞飯店
1917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690號
瑞金二路住宅
瑞金賓館一號樓
1917年
盧灣區瑞金二路18號
蘇聯領事館
俄羅斯領事館
1917年
虹口區黃浦路20號
公共租界工部局
1919年
漢口路193號
匯豐銀行大樓
1923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0~12號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
市郵電管理局
1924年
虹口區北蘇州路276號
--------------------------------------------------------------------------------
大世界
1924年
黃浦區西藏南路1號
嘉道理爵士住宅
市少年宮
1924年
靜安區延安西路64號
尚賢坊
1924年
盧灣區淮海中路350弄
國際禮拜堂
1924年
徐匯區衡山路58號
多倫路250號住宅
1924年
虹口區多倫路250號
新新公司
第一食品商店
1925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720號
怡和洋行
市對外貿易局
1926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7號
宏恩醫院
華東醫院幹部病房樓
1926年
黃浦區延安西路221號
金城銀行大樓
交通銀行
1927年
黃浦區江西中路200號
江海關大樓
1927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1號
沙遜大廈
和平飯店
1928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9號
華懋公寓
錦江賓館北樓
1929年
盧灣區長樂路109號
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
1929年
黃浦區西藏南路123號
--------------------------------------------------------------------------------
南京大戲院
上海音樂廳
1930年
黃浦區延安東路523號
步高里
1930年
盧灣區陝西南路387弄
慕爾堂(沐恩堂)
1930年
黃浦區西藏中路316號
虹橋路2310號住宅
上海置地集團
40年代初
長寧區虹橋路2310號
西僑青年會
體育俱樂部市體委
1932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50號
沙遜別墅
龍柏飯店1號樓
1932年
長寧區虹橋路2409號
汾陽路45號住宅
海關專科學校辦公樓
1932年
徐匯區汾陽路45號
大光明大戲院
大光明電影院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216號
大上海大戲院
大上海電影院
1933年
黃浦區西藏中路520號
華安大樓
金門大酒店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04號
跑馬總會
上海圖書館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325號
國際飯店
1934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70號
大新公司
市百一店
1934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830號
王伯群住宅
長寧區少年宮
1934年
長寧區愚園路1136弄引號
華業公寓
華業大樓
1934年
靜安區陝西北路175號
百老匯大廈
上海大廈
1934年
虹口區北蘇州路2號
--------------------------------------------------------------------------------
新康花園
上方花園
1934年
徐匯區淮海中路1273號
上海市政府
體育學院辦公樓
1935年
楊浦區清源環路650號
江灣體育場
1935年
楊浦區國和路346號
興國路住宅
興國賓館1號樓
1935年
長寧區興國路72號
峻嶺公寓茂名公寓
錦江賓館中、西樓
1935年
盧灣區茂名南路62-125號
佘山天主堂
1935年
松江佘山
馬勒住宅
共青團上海市委
1936年
靜安區陝西南路30號
湧泉坊
1936年
靜安區愚園路395號
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1937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3號
裕華新村
1938年
靜安區富民路182弄
美琪大戲院
美琪影劇院
1941年
靜安區江寧路66號
淮陰路姚宅
西郊賓館4號樓
1948年
長寧區淮陰路200號
修道院公寓
湖南路街道辦事處
1948年
徐匯區復興西路62號
泰安路115號住宅
1948年
長寧區泰安路11弄花園洋房
孫科住宅
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
1948年
長寧區番禺路(延安西路1262號內)
⑷ 上海有哪些著名的建築,要有些年頭的
董家渡天主堂 清咸豐三年(1853年)建成 南市區董家渡路175號
聖三-基督堂 黃浦區政府禮堂 清同治八年(1869年) 黃浦區九江路江西中路口
楊樹浦水廠 光緒七年(1881年) 楊浦區楊樹浦路許昌路口
盛宣懷住宅 日本駐滬領事館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徐匯區淮海中路1517號
汾陽路79號住宅 工藝美術研究所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徐匯區汾陽路79號
匯中飯店 和平飯店南樓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9號
徐家匯天主堂 清宣統二年(1910年) 徐匯區蒲西路158號
東方匯理銀行 光大銀行 清宣統三年(1911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9號
上海總會 東風飯店 清宣統三年(1911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號
亞細亞大樓 太平洋保險公司 1915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衛號
先施公司 上海時裝公司、東亞飯店 1917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690號
瑞金二路住宅 瑞金賓館一號樓 1917年 盧灣區瑞金二路18號
蘇聯領事館 俄羅斯領事館 1917年 虹口區黃浦路20號
公共租界工部局 1919年 漢口路193號
匯豐銀行大樓 1923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0~12號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 市郵電管理局 1924年 虹口區北蘇州路276號
大世界 1924年 黃浦區西藏南路1號
嘉道理爵士住宅 市少年宮 1924年 靜安區延安西路64號
尚賢坊 1924年 盧灣區淮海中路350弄
國際禮拜堂 1924年 徐匯區衡山路58號
多倫路250號住宅 1924年 虹口區多倫路250號
新新公司 第一食品商店 1925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720號
怡和洋行 市對外貿易局 1926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7號
宏恩醫院 華東醫院幹部病房樓 1926年 黃浦區延安西路221號
金城銀行大樓 交通銀行 1927年
黃浦區江西中路200號
江海關大樓
1927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1號
沙遜大廈
和平飯店
1928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9號
華懋公寓
錦江賓館北樓
1929年
盧灣區長樂路109號
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
1929年
黃浦區西藏南路123號
南京大戲院
上海音樂廳
1930年
黃浦區延安東路523號
步高里
1930年
盧灣區陝西南路387弄
慕爾堂(沐恩堂)
1930年
黃浦區西藏中路316號
虹橋路2310號住宅
上海置地集團
40年代初
長寧區虹橋路2310號
西僑青年會
體育俱樂部市體委
1932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50號
沙遜別墅
龍柏飯店1號樓
1932年
長寧區虹橋路2409號
汾陽路45號住宅
海關專科學校辦公樓
1932年
徐匯區汾陽路45號
大光明大戲院
大光明電影院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216號
大上海大戲院
大上海電影院
1933年
黃浦區西藏中路520號
華安大樓
金門大酒店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04號
跑馬總會
上海圖書館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325號
國際飯店
1934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70號
大新公司
市百一店
1934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830號
王伯群住宅
長寧區少年宮
1934年
長寧區愚園路1136弄引號
華業公寓
華業大樓
1934年
靜安區陝西北路175號
百老匯大廈
上海大廈
1934年
虹口區北蘇州路2號
新康花園
上方花園
1934年
徐匯區淮海中路1273號
上海市政府
體育學院辦公樓
1935年
楊浦區清源環路650號
江灣體育場
1935年
楊浦區國和路346號
興國路住宅
興國賓館1號樓
1935年
長寧區興國路72號
峻嶺公寓茂名公寓
錦江賓館中、西樓
1935年
盧灣區茂名南路62-125號
佘山天主堂
1935年
松江佘山
馬勒住宅
共青團上海市委
1936年
靜安區陝西南路30號
湧泉坊
1936年
靜安區愚園路395號
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1937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3號
裕華新村
1938年
靜安區富民路182弄
美琪大戲院
美琪影劇院
1941年
靜安區江寧路66號
淮陰路姚宅
西郊賓館4號樓
1948年
長寧區淮陰路200號
修道院公寓
湖南路街道辦事處
1948年
徐匯區復興西路62號
泰安路115號住宅
1948年
長寧區泰安路11弄花園洋房
孫科住宅
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
1948年
長寧區番禺路(延安西路1262號內)
⑸ 請問上海在人民廣場邊上那個在樓上的電影院叫什麼啊
應該是蘭生影劇院
..是不是站在人民廣場往南看!有個很大的電視在牆上的哪個!
021-63190000
淮海中路8號蘭生大廈4樓、5樓
⑹ 人民廣場附近的電影院
就是上海和平影都和平影都原名和平雙廳電影院,是一座具有60年歷史的知名影院,它的地理位置、軟硬體設施在全國數一數二。建築面積5500多平方米,有5個單廳,共七層,是座集休閑、娛樂、餐飲、觀光為一體的高科技影城。第一層是設計前衛、精緻典雅的圓形大廳,直接與來福士廣場購物中心和快餐店;第二層是個可容納400人的巨幕電影廳,從加拿大引進的IMAX巨型銀幕寬20M(相當於六層住宅樓),高15M(相當於籃球場寬),極巨視覺沖擊力,在上海眾多的影院中獨一無二;此外還有咖啡廳;環境幽雅,是休閑聚會的好去處。第五層是3.5毫米數碼立體聲電影院,聲像效果具佳,可容納觀眾400人;第六層有三個電影小廳,可以容納200多人。層面上有80平方米的觀光透明玻璃圓廳和屋頂花園。影院在西藏中路一側設有兩台進口觀光電梯,可送觀眾直達屋頂的空中花園。一層至兩層設有自動扶梯。建成後的這座高科技影城集休閑、娛樂為一體,是市民消費休閑的理想去處。
和平影都位於市中心人民廣場,毗鄰南京路步行街,是一傢具有六十多年歷史的滬上知名品牌影院,2003年底重建竣工開業。
新開業的和平影都,由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團全資傾力打造,與來福士廣場購物中心相鄰相通,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有5個電影廳,973個座位,是一家集電影、餐飲、購物、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文化娛樂休閑場所。和平影都定位時尚,主流觀眾多為都市白領和時尚年輕一族,現代的硬體設施和時尚化的服務成為上海電影市場一大亮點。
和平影都內設IMAX巨幕影片放映廳,是中國內地獨家商業化營運、可放映DMR2D或3D故事片的巨幕影院,放映設備全部從加拿大引進,銀幕高15米,寬20米,採用70MM15齒孔膠片,畫面清晰度極高,且配以12000瓦的立體聲音響,極具視聽沖擊力。
和平影都開業以來,緊貼電影市場,緊跟觀影潮流,充分發揮IMAX、原版片、夜宵通宵場特色,2004年票房達到1607萬元, 2005年票房2277萬元,在全國影院票房排名第7位,上海名列第2位。
⑺ 為什麼上海法國的歷史建築最多比英國和美國都多是因為上海當時法租界最大嗎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建築是石頭寫成的史書」。
隨著中法文化交流年———「法國年」系列活動的展開,素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在這個春天正被日益濃烈的「法蘭西」氛圍所籠罩。
在上海,許多法式老建築,雖歷經多年,卻仍以完美的姿態掩映在綠樹叢中。長假里,如果你有閑心,不妨借著法國文化年的氣氛,讓自己的目光好好享受一頓正宗法式建築「大餐」,聽聽那些老房子帶來的經典故事。
國泰電影院:老克勒當年追女孩
這座在張愛玲筆下屢屢被寫到的電影院,處在淮海路茂名路拐角上,原名國泰大戲院,於1930年開始建造,次年年底竣工。它佔地面積1559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採用紫醬紅的泰山磚,白色嵌縫,其特色與錦江飯店同出一脈,屬法式建築。
建築內部,富麗堂皇,整個放映大廳無任何立柱,空間顯得異常寬闊,觀眾無論在哪個座位觀看都非常舒適,加之影院冷暖空調及舞台左右兩條豎立的燈柱,場內左右梯式直橫相間的碗盞燈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氣派。
1932年1月1日,國泰電影院正式對外營業,當天登在《申報》上的廣告用語是:富麗宏壯執上海電影院之牛耳,精緻舒適集現代科學之大成。影院起初專映米高梅公司的影片,啟幕當日的上映影片是《靈肉之門》(FreeSoul)。至1933年6月,投資一百多萬元改建後的新大光明電影開幕後,米高梅的片權為大光明所奪,國泰改映華納和哥倫比亞公司的影片。
看電影是當年的時髦活動,用請看電影來追女孩子是當年的「老克勒」們常用手段,國泰因地處霞飛路(今淮海中路)而備受青睞。
上海音樂廳:上海第一家開冷氣的影院
始建於1930年的上海音樂廳,數十年來以其良好的建聲效果和西歐古典風格的建築特色,被譽為「上海的巴黎歌劇院」。上海音樂廳原名南京大戲院,1949年改名為北京電影院,是上海第一家放映外國影片的戲院,當年首映的是美國環球電影公司的歌舞片《百老匯》。1959年,它正式改為上海音樂廳。
1989年被列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保護單位。
當年的南京大戲院是由美商怡怡公司投資、中國設計師範文照先生設計的。範文照曾畢業於聖約翰大學,後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主修建築設計。南京大戲院是中國設計師打造西方古典式建築的一個精美範例。
這座大戲院堪稱當時一流電影院中的佼佼者,巴洛克式建築的立柱、西班牙式的線腳,仿羅馬式的柚木門窗,門廳、樓梯、迴廊等全都使用大理石裝潢。還是上海第一家開放冷氣的影院。
東平路9號:蔣介石題名「愛廬」
位於東平路近衡山路口的這棟樓,曾是蔣介石、宋美齡的新婚洞房舊居,是宋子文送給宋美齡的陪嫁。這幢法式花園洋房,由一座主樓與兩座副樓組成。現在這幢建築及花園已經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一部分。東側副樓是學校的行政辦公樓,主樓東側二樓原是蔣介石、宋美齡的卧室及衛生間,且有一秘密暗道,發生緊急情況時可從暗道直達樓外。現在卧室與衛生間已打通,成了學生們練琴的教室,只有暗道仍然保留。
主樓南面花園的假山石上,鐫刻著蔣介石親筆題寫的「愛廬」兩個大字。蔣介石把廬山牯嶺別墅稱為「美廬」,把杭州西湖的別墅稱做「澄廬」,把上海這所住宅稱做「愛廬」,可見他對這幢洋房的喜愛。
「愛廬」周圍有10多棟花園別墅,都是宋家、孔家和陳立夫、陳果夫留下的,路口上有一棟如今開了酒吧,還有些附屬建築開了店,那裡有現煮的咖啡、瑞士的火鍋、法式大餐、雪茄和葡萄酒,還有被落地窗切割成一條條的陽光。
常德公寓:張愛玲上海故居
張愛玲於上世紀40年代的故居「常德公寓」,日前被掛上銘牌,成為一座名人寓所獲得了保護。
這幢位於常德路195號的法式公寓建築,建於上世紀30年代初,原名愛丁頓公寓。張愛玲曾在這里的605室生活了7年。
1941年底,張愛玲從香港來此居住,正式開始了她的寫作生涯。張愛玲在此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凋》等一系列作品,這里也是她在上海住得最久的公寓。
據常德公寓居民介紹,這些年來,經常有海內外張愛玲迷前來拜謁。很多讀者和遊客因不能上樓在張愛玲寓所小坐、不能感受她當年的生活氣息而感到十分遺憾。不少人只能在常德公寓門前拍個照作紀念。隨著公寓被保護,日後將在樓下張愛玲常去喝咖啡的地方再建一家咖啡館,同時建一條介紹張愛玲生平的畫廊,以給「張迷」們多一點想像和緬懷的空間。
南京西路兄弟樓:永安公司老闆舊宅
位於南京西路1400號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對外事務辦公室(簡稱「外辦」)的辦公樓,與波特曼大酒店相鄰。兩幢風格相近的三層法式建築,當年分別是原上海永安公司老闆郭樂和他的小弟郭順的住宅,人們習慣上把這兩幢樓稱作「兄弟樓」。
郭樂是廣東人,在澳洲某水果批發行任職,而批發行老闆馬彪,就是日後開在永安公司對面的先施公司老闆。郭樂後來從香港到上海,注冊了永安公司,並選址南京東路浙江路口建造了大型百貨公司環球公司,又在對面建造了永安公司。那塊地當年是哈同的地產,郭樂由此與哈同保持了長久的合作關系。在為自己造寓所時,也就從哈同的愛儷園對面時稱夏家宅的地方取得了土地。
兄弟樓的設計交給了公和洋行,他們曾設計、監造了外灘4號聯合大樓和漢口路工部局大樓。「兄弟樓」的外貌頗具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風格。但因業主和營造商都是中國人,所以多少還帶有中國傳統的三間二廂平面。現在,它已被列為上海市近現代優秀保護建築。
崇尚沖突之美
法國建築講究點綴在自然中,並不在乎佔地面積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內在聯系,讓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動空間。不過,有時也有意呈現建築與周圍環境的沖突。因此,法式建築往往不求簡單的協調,而是崇尚沖突之美。
法式建築風格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建築整體方面有著嚴格的把握,善於在細節雕琢上下工夫。比如巴黎拉維萊特公園、蓬皮杜藝術中心、貝聿銘的金字塔以及德方斯,便是這一風格的典型代表。
法式建築十分推崇優雅、高貴和浪漫,它是一種基於對理想情景的考慮,追求建築的詩意、詩境,力求在氣質上給人深度的感染。法式建築是經典的,而不是時尚的,是經過數百年的歷史篩選和時光打磨留存下來的。像巴黎等城市的建築,無不經歷了數百年的建築時代,凝聚了無數偉大建築師的天才與智慧。法式建築的風格在中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甚至更遠。上世紀80年代以來,法式建築風格隨著歐式建築風格在中國由南而北全面復甦,成為樓市的一大景觀。
鏈接
汾陽路法國洋房汾陽路150號的法式洋房,最初由一個法國富商委託當時著名的美國克利建築事務所建造,風格沿襲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特色。
1919年開始設計興建,直到1930年才完工。當時人們稱之為「畢勛路(今汾陽路)的法國洋房」。「畢勛」是當時駐華法國領事的名字。這棟法式洋房,曾是白崇禧的府邸,後來成為上海中國畫院,60年代成為上海越劇院,現在裡面還開了餐廳。
湯公館現四川北路2023弄35號。上世紀20年代建造。為法式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外觀典雅、氣勢恢宏。抗戰後成為湯恩伯寓所。
其他滬上著名法式建築還有瑞金賓館、陝南村、花園飯店、錦江飯店、大公館以及法式園林的代表作品復興公園。
⑻ 黃浦江浦西的建築物有哪些
古典建築群
地址 建成時間 原名 目前使用單位
中山東一路1號 1913年 亞細亞大樓 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
中山東一路2號 1910年 上海總會大樓 東風飯店
中山東一路3號 1922年 有利大樓 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 原中山東一路4號
中山東一路5號 1925年 日清大樓 華夏銀行上海分行
中山東一路6號 1897年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
中山東一路7號 1908年 電報大樓 泰國盤谷銀行上海分行
中山東一路9號 1916年 旗昌洋行大樓 招商局上海分公司
中山東一路10-12號 1923年 匯豐銀行大樓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中山東一路13號 1927年 海關大樓 上海海關
中山東一路14號 1948年 交通銀行大樓 上海市總工會
中山東一路15號 1910年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中山東一路16號 1924年 台灣銀行大樓 招商銀行上海分行
中山東一路17號 1924年 字林大樓 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山東一路18號 1922年 麥加利銀行大樓 外灘十八號
中山東一路19號 1908年 匯中飯店大樓 和平飯店南樓
中山東一路20號 1929年 沙遜大廈 和平飯店北樓
中山東一路23號 1937年 中國銀行大樓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中山東一路24號 1924年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中山東一路26號 1920年 揚子大樓 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
中山東一路27號 1922年 怡和洋行大樓 上海市外貿局等
北京東路2號 1920年 格林郵船大樓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
中山東一路29號 1914年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中山東一路33號 1873年 英國領事館 英國駐滬總領事館
北蘇州路20號 1934年 百老匯大廈 上海大廈飯店
中山東一路1號甲 1907年 外灘天文台
名稱
現名
時期
地點
公布日期
董家渡天主堂
清咸豐三年(1853年)建成
南市區董家渡路175號
1993年7月14日
聖三-基督堂
黃浦區政府禮堂
清同治八年(1869年)
黃浦區九江路江西中路口
1989年9月25日
匯中飯店
和平飯店南樓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9號
東方匯理銀行
光大銀行
清宣統三年(1911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9號
上海總會
東風飯店
清宣統三年(1911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號
亞細亞大樓
太平洋保險公司
1915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衛號
先施公司
上海時裝公司、東亞飯店
1917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690號
永安公司
附:新永安大樓
華聯商廈
華僑商店
1918年
1933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627~635號
公共租界工部局
1919年
漢口路193號
匯豐銀行大樓
1923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0~12號
1989年9月25日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
市郵電管理局
1924年
虹口區北蘇州路276號
大世界
1924年
黃浦區西藏南路1號
嘉道理爵士住宅
市少年宮
1924年
靜安區延安西路64號
新新公司
第一食品商店
1925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720號
怡和洋行
市對外貿易局
1926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7號
宏恩醫院
華東醫院幹部病房樓
1926年
黃浦區延安西路221號
金城銀行大樓
交通銀行
1927年
黃浦區江西中路200號
江海關大樓
1927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1號
沙遜大廈
和平飯店
1928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9號
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
1929年
黃浦區西藏南路123號
南京大戲院
上海音樂廳
1930年
黃浦區延安東路523號
慕爾堂(沐恩堂)
1930年
黃浦區西藏中路316號
1993年7月14日
西僑青年會
體育俱樂部市體委
1932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50號
大光明大戲院
大光明電影院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216號
大上海大戲院
大上海電影院
1933年
黃浦區西藏中路520號
1989年9月25日
華安大樓
金門大酒店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04號
跑馬總會
上海圖書館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325號
國際飯店
1934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70號
大新公司
市百一店
1934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830號
百老匯大廈
上海大廈
1934年
虹口區北蘇州路2號
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1937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3號
http://cache..com/c?m=&p=ce759a4e979d06b706be9b7e44&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