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院放映3D電影,究竟用的是什麼原理
3D電影,這里的D指dimension,就是維度的意思,2D則表示二維,如果用一個坐標軸表示一個維度的話,那麼兩個相互交叉的坐標軸就會組成一個二維平面。同樣的,在二維平面上再增加一個坐標軸的話,那麼就會形成三維立體空間。3D電影就是讓我們所看見的物體延伸出屏幕一樣,在我們的眼前呈現出立體的效果。那麼,明明只是一個平面的幕布,它是如何在我們的眼前展示出三維效果,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呢?
上圖中上面那棵樹離我們更近,但是樹比較小,而下面這棵樹更大,距離更遠。於是問題來了,上下兩種情況中,樹在我們眼睛中成的像卻是一樣大,因此,上下兩種情況,我們眼睛中所感受到圖像的視錐細胞所佔的面積是一樣大的,兩者並沒有區別,於是,我們會認為我們所看見的事物是一模一樣的,空間位置也是一樣,這種錯覺會使我們無法分辨物體的實際距離與大小,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看見的物體小是因為它真的小還是因為距離遠導致的。
② 乘著富士W1之風 揭開3D相機的神秘面紗
"關於3D相機我想說的是:"稀罕不稀罕
、
"我們的眼睛是如何看到3D圖像的
、
"富士W1的3D玄機
、
"3D成像DIY
、
"有困惑也有展望
"【IT168評測中心】
皮克斯公司的3D電影《飛屋環游記》在今年暑假檔大熱,無數人在影院一手爆米花一手可樂地感受身臨其境的立體沖擊,我們也在笨重的3D眼鏡背後被情節引誘的哭笑不止。與普通的平面電影比起來,3D電影的立體視覺沖擊讓所有人久久沉溺其中。趁著這股3D的熱潮,富士膠片公司推出了首款3D成像的數碼相機。
3D電影《飛屋環游記》
在數碼影像記錄的歷史上,富士3D相機可謂是第一個。富士REAL 3D W1之所以能夠拍得跟呈現出3D影像考的是它一左一右同時工作的兩枚鏡頭跟獨特的3D成像LCD顯示屏。
點擊查看富士REAL 3D W1評測文章
所謂3D其實是英語Three-Dimensional(三維圖形)的簡稱,我們都知道點是一維的、線與面是二維的而空間是三維,所謂三維成像便是像我們生活的這個空間一般具有立體縱深的成像。我們平常的影像記錄形式都是2D的也就是平面的,雖然3DMAX等軟體的應用可以幫助我們在平面空間內構造3D模型,但這一模型也僅僅只是利用了人眼對於空間感知的經驗性而製造出的類似3D的2D圖形。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與2D圖像相伴走過了太長的旅途,但是3D成像也並不至於生澀遙遠,其實3D就在我們生活的近處,這篇小文章,筆者想要和大家一起走近3D,揭開神秘的3D成像面紗。
"稀罕嗎?3D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80後都還記得小時候每到過節同學之間會互贈的小卡片嗎,有一陣兒流行過的立體賀卡,製作者用刻刀將紙板上的圖形刻制出來,只要一打開卡片,利用九十度的折角,那些圖形就能躍出紙外、栩栩如生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立體卡片
人眼對於空間感知的經驗告訴我們,高光的地方便是凸起,陰影的地方便是凹陷,近大遠小、近疏遠密等等。利用這一點,加之人們豐富的想像與表現力,我們常常看到平坦的馬路一夜之間變成懸崖火海,這是被稱為街頭立體繪畫的街頭藝術。九十年代末風靡的三維立體畫也是利用了人眼對於空間感知的種種經驗,整合左右眼看到的圖案,讓你從一幅平面的圖案中看到立體的影像。
街頭立體繪畫
三維立體畫(你看得見畫中立體的玫瑰嗎?)
其實,沖破平面記錄的藩籬這是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在追求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出現的“紅藍眼鏡”、多鏡頭獲取圖像的照相機、三維立體圖冊以及利用立體光柵的立體成像卡片等等。
"你如何能看到3D圖像
"
我們的肉眼是如何感知我們所存在的這個立體空間的呢?靠的就是視差,我們人的兩眼大約有5到6厘米的間距,它們從不同視角觀察畫面,而大腦融合了兩圖影像從而形成三維立體圖像,也正是兩幅圖的差異讓我們得以辨別一個物體離我們的遠近。早年數學家歐幾里得就已經發現了人類之所以能洞察立體空間,就是因為左右眼看到事物的差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雙眼視差,即立體成像的基本原理。
視差讓我們雙眼捕獲不同的圖像並在腦中完成合成
而為什麼說我們之前看到的圖片電影等都是2D圖像呢。關鍵在於記錄圖像的相機與記錄影像的攝影機大多是一個鏡頭工作的。就如同我們蒙住一隻眼睛看世界,由於失去了雙眼視差,我們無法感知一個物體離我們的遠近。做一個小試驗,將一支筆放在離你不遠的地方,筆尖朝上,然後蒙住一隻眼睛只用一隻眼睛看,伸手去摸筆尖,你會發現我們無法像平常使用雙眼時那樣准確的定位並觸摸到筆尖。失去了“雙眼”的差異性定位,我們的相機與攝像機得到的畫面便失去了立體縱深的感覺,從而被局限在一張平面的屏幕之內。
我們看到的立體畫是由一張圖片加上豎條塑料膜組成的
而小時候我們經常玩的立體畫兒會有一楞一楞的豎條塑料膜,這個透明塑料蒙版的作用便在於折射光,將底部圖畫上的圖像一幅送進我們的左眼,而另一幅送進我們的右眼。這樣我們就能看到立體的圖像出現在小卡紙上。這也是如今3D顯示屏的最原始的原理。
我們說富士W1之所以能3D靠的是雙鏡頭雙CCD,其實多鏡頭相機從來都不缺乏於我們的視野內。從早年致力於立體成像的菲林型雙鏡頭立體相機,到前幾年噱頭大於本質的柯達雙鏡頭相機,再到濫俗於大街小巷的LOMO相機。人們似乎在這樣一個信息、影像極具膨脹的世界裡麻木而低沉,大家需要的是更加醒目刺激、更加創意直觀、更加吸引眼球的東西。在這個時候,富士W1應運而生。
早期的雙鏡頭立體成像相機
柯達雙鏡頭相機,但作用並不在於立體成像
雙格LOMO相機用以在一張圖片中呈現兩幅畫面並不做合成
用以專業用途的多鏡頭立體相機,造價昂貴
歷數我們身邊的“多眼”物件兒,這次也總算是從概念走向了實質,同時從專業領域走向了普羅大眾。首先富士W1基於數碼成像,它獨特的3D顯示屏能夠讓我們即時觀賞3D圖片,而不至於樂趣感滯後,更加貼近市場的價格也是讓我們頗為欣喜的。
"富士W1是怎樣帶給我們立體的世界的
像富士W1 這樣裸眼觀看3D效果的產品才初出市場。以往的3D圖像都必須佩帶專業的眼鏡來進行觀看,否則看到的只是一片糊糊的東西。
這是因為什麼呢?3D電影的拍攝是使用兩台攝影機讓其兩枚鏡頭之間的距離恰似人眼,並同時記錄下兩條影片,後期根據特殊方法進行合成。而我們在觀看的時候,3D眼鏡的功用便是分開我們常規用眼的視覺交叉,而是讓左眼睛只接受左側攝影機記錄的圖像而右眼只能接受來自右側攝影機記錄的圖像。進而通過大腦的合成就能完成3D的感官體驗了。
在3D影院中人們必須佩戴專業的眼鏡才能看清屏幕上的3D圖像
這樣需要特殊器材的3D觀賞在一段時間內還是賺足了噱頭,大量的驚悚3D電影曾經讓許多人在電影院的座椅上毛骨悚然。不過這樣的觀看方式多少讓我們覺得負擔,於是富士W1裸眼3D顯示屏的出現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富士W1能讓我們裸眼觀看3D圖像(點此查看大圖
)
富士W1的雙鏡頭雙CCD就好像我們的眼睛,從兩個位置收集圖像,最終在相機內部整合,並呈現於特殊的3D顯示屏上。顯示屏上獨特的“視差柵欄系統”將不同的圖像分離並對應我們眼睛的距離分別投射給我們的左右眼。這樣我們的大腦就能整合兩張圖像並在腦中形成立體的成像效果。
富士W1的“視差柵欄系統”讓我們雙眼分別看見不同的圖像
"3D成像DIY
其實3D成像並不是一門諱莫如深的技術,我們也可以自製3D相機或者在電腦上自製3D圖片。
遵循3D相機的原理,我們可以用兩部相機模擬雙眼的位置,並對同一對象同時觸發快門,將得到的圖像做簡單的GIF處理,就能得到立體感極強的動態圖片。或者用一部相機面對同一對象基於一定程度的位移兩次觸發快門。
模擬3D成像 GIF格式
模擬3D成像 GIF格式
"使用中的困惑
在試用了富士3D相機W1之後不少人抱怨,2.8英寸的3D顯示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的3D顯像效果,看久了還會覺得頭暈眼花。與影院中3D電影的觀看不同,小巧的顯示屏並無法帶給我們完全深陷的視覺體驗,觀看途中的跳脫感還是十分明顯。另外,用戶還可以選購富士同期發布的數碼相框FinePix REAL 3D V1,擁有8英寸的3D顯示屏,同樣採用了“視差柵欄系統”的數碼相框,用模擬視差的方法准確地將光引導給右眼和左眼,讓觀賞者只用肉眼就能觀看3D圖像,更加逼真跟生動。另外,用戶還可以選擇富士專門的沖印店來將拍攝到的3D照片表現在特殊的相紙上,同樣觀賞3D效果。
富士W1的2.8英寸3D顯示屏(點此查看大圖
)
3D影院一般採用大屏幕設計
另外,用3D顯示屏觀看立體圖像並不會像有些人觀看3D電影那樣出現嚴重的頭暈現象。觀看3D電影時大屏幕跟頻繁的畫面切換讓觀看者有極其逼真的“陷入感”。隨著鏡頭的運動眼睛不停的向大腦傳送“運動”的訊號,而大腦卻未同期收到肌肉運動的訊號,此時人的大腦產生“知覺錯亂”的矛盾,耳內的前庭器的平衡感也被打亂,便會出現惡心等不適。而3D相機的靜態圖片觀賞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但是在使用過程是我們還是要注意,一出現不適立即停止使用。
對於初入市場的富士3D相機W1來說,在控噪方面的欠缺還是影響了無論2D還是3D照片的成像質量。但是如同LOMO相機一樣的玩樂屬性佔大多數,加之“首款”的噱頭,又使富士W1超越了常規意義的畫質表現而存在。那麼別太過嚴苛地在富士W1的成像質量上較真兒了吧,數碼3D這條路它走了第一步,我們該有更多對於數碼3D的遐想與期待。不得不說3D世界真的是奇妙而多彩啊。
③ 有些電影院寫著4D影院,什麼是4D效果啊!空間只聽說過3D啊!
4D影院從傳統的3D影院基礎上發展而來,相比較於其他類型影院,具有主題突出、科技含量高、效果逼真,4D效果是指觀眾在觀看4D影片時能夠獲得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全方位感受。
相關介紹:
4D影院定義以4D動感座椅(或平台)作為主要標准,根據功能又可分為:4D影院(非立體),4D立體影院(立體),4D動感影院
4D電影更強調娛樂性,更注重的是特效技術的展現,而去傳統影院的人更追求故事情節、人物塑造等方面,所以這是兩個不同的觀眾群體。
(3)3d電影院風力效果擴展閱讀
4D影院最早出現在美國,如著名的蜘蛛俠、飛躍加州、T2等項目,都廣泛採用了4D電影的形式。近年來,隨著三維軟體廣泛運用於立體電影的製作,4D電影在國內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畫面效果和現場特技的製作水平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4D,實際上這是一個偽概念,1D(一維)指的是只有長或寬,2D是指有長和寬,3D是指有長寬高,4D則是指帶有時間維度的3D。比如我們就生存在三維空間(3D),時間與空間是整體,不能分割。也有說我們處於四維,空間三維,時間一維。
時間軸上每一點都是一個三維的場景組成,這才構成世界。所以這是偽概念。實際上我們所玩的3D游戲只是在平面表現空間,實際意義只能說是2D,而真正的3D是全息投影。
④ 看3D電影的效果是什麼樣的
和2D沒區別 但是 某些場景會有視覺拉伸的立體效果 如同身臨其境的感覺。一個很簡單的設備和比較誇張的視覺效果 , 第一次看會很新奇 但是很累。 要現場體驗類似感覺就在馬路上的人行橫道蹲著看人家車牌。。這樣就是4D效果了。。。。。。。。。。。。
⑤ 3D電影有什麼效果
3D電影能呈現出「立體效果」
2D和3D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2D僅僅只能看一個平面,而3D則能感受到一個空間的存在。而動畫人物近在眼前是一種叫「IMAX 3D」的技術(巨幕電影),要比3D更加的科技感,在3D基礎上加上IMAX,這樣IMAX 3D裡面的立體人物就對焦清晰,立體感很強。出現的畫面更加的真實。
3D立體電影的製作中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
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
(5)3d電影院風力效果擴展閱讀:
3D電影不適宜人群
1、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斜視、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眼部手術恢復期的患者。
2、高血壓、心臟病、眩暈症、恐高症者,精神抑鬱或狂躁者。3D電影的畫面內容多為飛行、旋轉、快速切換、穿越起伏的運動場景,對於有恐高、暈車症狀的觀眾易產生精神緊張和心理不適,此外3D電影音樂和畫面比較刺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血壓升高、頭暈、胸悶等不適。
3、高度近視眼患者、遠視眼患者、老年人、有閉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以及「淺前房、窄房角」的觀眾都屬於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不宜觀看3D電影。
⑥ 大家都看過3D電影了吧,立體效果怎麼樣
樓主啊,我感覺你真的有點OUT了呢,3D電影立體效果很突出的,裡面人物場景就在自己眼前一樣,特別有真實感。當然了,3D電影要用3D顯示器看才會很好看,不然的話就和普通電影就一樣了!我上個月買了一台不閃式3D顯示器,效果非常好,看3D電影的感覺跟在電影院看的感覺是一樣的,太震撼了!有的時候電影會拍上月球的場面,感覺自己就在月球上一樣,想想這樣的場景,那是多麼的刺激啊!這款3D顯示器真的能讓我們的視覺和聽覺來一次空前的顛覆,試過的都知道!!!
⑦ 電影院看3D電影,杜比全景聲廳,激光廳,IMAX3D,DTXS臨境音,MX4D廳,這些有什麼區別
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IMAX主要是針對畫面,而杜比全景主要是針對音效。下面來分別介紹一下:
激光廳是以激光作為光源,普通廳是以疝氣燈泡作為光源;RGB激光所能表現的色彩范圍更廣、亮度值更高,所以激光廳畫面更絢麗多彩、清晰度、亮度更高;尤其是3D電影效果更好。
所以激光廳用來放3D電影效果非常好。
杜比全景聲廳是由杜比實驗室研發,於2012年4月24日發布的全新影院音頻平台。它突破了傳統意義上5.1、7.1聲道的概念,能夠結合影片內容,呈現出動態的聲音效果。更真實的營造出由遠及近的音效;配合頂棚加設音箱,實現聲場包圍,展現更多聲音細節,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
MX4D動感特效影廳 是一種由美國MEDIA MATION公司開發的具有革命性意義的4D影院技術。與傳統的放映技術相比,MX4D技術通過座椅的運動及擬真特效帶領觀眾進入「真實」的電影場景,「親身」體驗影片劇情,令電影體驗不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看」(視覺)和「聽」(聽覺)。
DTS 成立於1993年,總部設於美國加州Calabasas,分公司分布於美國、英國、愛爾蘭、法國、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於2002年入駐中國。從最初聲名卓著的多聲道音頻技術先鋒,DTS現已發展為藍光的必備音頻標准之一。並在電影數字傳輸和與其他各種互聯網相關的消費電子平台上獲得了廣泛的應用。DTS公司一直致力於通過其先進的音頻技術創造數字娛樂,通過DTS公司一系列技術,消費者可以通過DTS設備,如家庭影院、DVD播放器、電視、機頂盒、高清媒體播放器、汽車音響系統、智能手機、環繞聲音樂軟體等聆聽美妙的數字音頻。
拓展資料:
立體電影是一種電影,1953年5月24日立體電影首次出現,好萊塢推出了一種電影。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像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那樣,發現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後面。從而為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
⑧ 請問3D電影廳,3Dimax,Do巨幕,激光廳,全景聲廳,哪種最好都各自有什麼特點
1、3D影院是國際上新興的特種影院,具有主體突出、科技含量高、效果逼真等特點。觀眾在體驗過程中可以真實感受到影片中的各種物件撲面而來,彷彿置身於影片的環境中,感受高新技術帶來的新奇體驗。
立體放映系統由立體影片和立體放映設備組成,立體影片通常採用數字電影特技技術製作,通過計算機相關軟體建模、渲染,所生成的立體影片能夠達到一般攝像機難以達到的機位和拍攝角度。
表現內容也多是由於高溫、高壓、高危或不在同一空間等一般攝像機無法拍攝的事件。
2、IMAX(指Image Maximum「最大圖像」)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底片更大和更高解析度的電影放映系統。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72.6 x 52.8英尺),但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IMAX是大格式及需在特定場館播放的圖像展示系統中最為成功的。
眾多IMAX系統中,有一種適合在傾斜的天文館圓頂播放的IMAX系統,稱為全天域電影。IMAX-3D則是IMAX立體影片的放映技術,IMAX3D使用兩盤IMAX專用的15/70膠片,一盤膠片對應一隻眼睛。
通過偏振過濾眼鏡或紅外同步系統配合電子眼鏡以提供兩個單獨的圖像。結合IMAX巨幕,IMAX3D能夠產生逼真的全視野立體效果。
3、巨幕廳和激光廳根本就是兩碼事,沒有可比性。巨幕廳是指屏幕很巨大,而激光廳是指用激光放映機放映的影廳。
4、巨幕廳,顧名思義,相比普通電影銀幕,這張類似於把一個籃球場豎起來的銀幕更為巨大,並且呈一點點彎曲,以充分擴展觀眾的外圍視野。
5、激光廳,指用激光放映機放映的影廳,如果拆分開講,就是與常規的標准廳相比,亮度明亮,因為激光光源中的三色激光可以達到7.5萬流明,播放3d時,不會感覺灰暗。
從技術展現上來說,激光放映機的畫質,其他放映技術沒得比的。因為從視覺空間上的超清加上視覺色彩上的超飽和,導致了畫質飆升了幾個層次。
6、激光巨幕較傳統影院在亮度、色彩飽和度、圖像灰度級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而採用4K(4096×2160)技術的RGB激光放映設備也比IMAX的2K(2048×1080)放映設備清晰度提高了整整4倍,能夠真正實現超高清、全色和真三維的高保真圖像顯示。
激光巨幕故名是有激光放映和巨幕兩部分組成的,據了解,應該還有其他的技術部分共同組成。國內目前激光巨幕影廳比較少,這一品牌將成為未來影院發展的重要競爭力。
電影廳的選擇
1、追求高解析度高畫質的推薦去激光IMAX或RealD 6FL認證廳
2、追求音質的推薦去杜比影院(但它畫質其實也是一流的)
3、追求實惠的去CGS中國巨幕
4、追求新奇的去4DX廳
⑨ 3D電影在影院的效果為什麼那麼差
其實3D電影的效果除了跟電影院的設備有關還得根據電影來說 有些電影本身沒有3D的 只是後期才做的3D 不是所有的3D電影效果都特別的好 不像是那些專門看3D效果而做的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