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3d電影的眼鏡原理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d電影的眼鏡原理

發布時間: 2022-09-06 17:48:51

『壹』 立體電影眼鏡的原理

光具有波粒二像性,立體電影眼鏡是根據光的波動性製成的。更確切的說是由偏振光所至。

光可以看作是由一些微小的波構成的。這些波可以在任何一個平面上振動。在一個特定的光束中,有些波可以上下振動,有些波左右振動,有些波則沿對角方向振動。它們的振動方向可能均勻地分布在所有各個方向上,沒有一個振動平面占優勢或者在光波中比其他平面佔有更大的份額——普通的太陽光或電燈泡的光都是這樣。

可是,現在讓我們設想光穿過一塊透明的晶體。晶體是由排成規整的行列和平面的原子或原子團構成的。因此,光波會發現,當它的振動平面恰巧能塞進兩個原子平面之間時,它就很容易通過這塊晶體。要是它的振動平面與原子的平面成一個角度,它就會撞在原子上,因此,光波就要消耗很多能量方能繼續振動下去。這樣的光會局部或全部被吸收掉。

你可以用下面的辦法想到這是一種什麼景象:試想像你把一根繩子的一頭拴在鄰居院子里的樹上,另一頭拿在你手裡。再假定繩子是從籬笆的兩根竹子的正當中穿過去的。好了,如果你現在拿繩子上下波動,這些波就會從兩根竹子之間通過,並從你的手傳到那棵樹上。這時,那座籬笆對你的波來說是「透明的」。但是,要是你讓繩子左右波動,繩子就會撞在兩根竹子上,波就不會通過籬笆了。

有些晶體能夠強迫光波把所有能量分成兩束分離的光線。這時振動平面就不再均勻分布了。在其中的一個光束中,所有的波都在一個特定的平面上振動;而在另一個光束中,所有的波都在與第一束光的平面成直角的平面上振動:不可能出現任何對角方向的振動。

當光波被迫在某一特定的平面上振動時,我們就說這樣的光是「面偏振光」,或簡單地稱它為「偏振光」。而朝著所有各個方向振動的普通光都是「非偏振光」。西方國家把偏振光稱為「極化光」。

為什麼叫做「極化光」呢?當這種現象在1908年第一次定名時,那個發明這個名稱的法國工程師馬呂斯關於光的本性有一個錯誤的理論。他認為,光是由一些象磁鐵那樣有南北極的粒子組成的。他想,那種從晶體中穿過的光,可能是南北極的方向全部相同。這種想法後來被證明是錯的,但那個名稱卻已被人們牢牢地記住,無法再改變了。

當一塊晶體產生偏振平面各不相同的兩束光時,這兩束光具有稍稍不同的性質。它們在通過晶體時所受到的偏折的大小可能不一樣。因此,我們可以想法設計出一塊晶體,讓它把一束光完全反射掉,而只讓另一束光全部通過它。

在利用某些晶體時只有一束光能通過,是因為另一束光被吸收掉而轉化為熱。偏振眼鏡片(它是在塑料中嵌入許多細小的這類晶體)就是以上述方式吸收掉許多光,由於這種鏡片著色,吸收掉的光就更多了。這種鏡片就是這樣消除眩目的強光的。

當偏振光通過含有某種不對稱分子的溶液時,它的振動平面會被扭轉一個角度。化學家根據這種扭轉的方向和角度的大小,就能夠對這種分子的真實結構作出許多推斷,特別是對於有機化合物的分子更是如此。正因為這樣,偏振光對於化學理論來說,一直是極其重要的。

自然光在兩種各向同性媒質分界面上反射、折射時,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部分偏振光。反射光中垂直振動多於平行振動,折射光中平行振動多於垂直振動。

『貳』 3d眼鏡的原理是什麼

1、出現較早的色差眼鏡,一般是一邊紅色,另一邊是藍色或綠色,另有其他顏色。

2、偏振光眼鏡利用偏振原理,兩個鏡片會過濾掉不適合的光線,令影像能夠傳送給正確的眼球。

3、液晶快門眼鏡是利用視覺暫留方式,左右鏡片利用電子控制液晶交替遮擋左右眼球。同樣,顯示原件需要梅花間竹切換左右眼影像。

觀看立體電影時,觀眾需要戴上一副眼鏡,鏡片是一對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其原理是平時我們只有用兩隻眼鏡看物體才能產生立體感,如果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同時攝下電影場景的像,製成正片。

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用振動方向互相垂直的兩種線偏振光重疊地放映到銀幕上,人眼通過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眼睛只能看到相應獨立的一個圖像,就會像直接觀看時那樣產生立體的感覺。

優點和缺點

與立體圖像相比,偏光 3D 眼鏡的使用產生的全彩色圖像觀看起來更加舒適,並且不受雙目競爭的影響。

這需要顯著增加費用:即使是低成本的偏光眼鏡,其成本通常也比可比較的紅青色濾光片高出 50%,雖然立體 3-D 薄膜可以列印在一行薄膜上,但偏光薄膜通常是通過使用兩台投影儀的特殊設置完成的。

使用多台投影儀也會引發同步問題,並且同步性差的電影會否定使用極化帶來的任何增加的舒適度。這個問題被 1980 年代標準的許多單條偏振系統解決了。

特別是自 1950 年代以來流行的線性偏振方案,使用線性偏振意味著任何類型的舒適觀看都需要水平頭。任何向側面傾斜頭部的努力都會導致偏振失敗、重影以及雙眼同時看到兩個圖像。圓偏振已經緩解了這個問題,允許觀眾稍微傾斜他們的頭(盡管眼睛平面和原始相機平面之間的任何偏移仍然會干擾深度感知)。

『叄』 3D眼鏡是什麼原理

3D眼鏡採用了當今最先進的「時分法」,通過3D眼鏡與顯示器同步的信號來實現。

當顯示器輸出左眼圖像時,左眼鏡片為透光狀態,而右眼為不透光狀態,而在顯示器輸出右眼圖像時,右眼鏡片透光而左眼不透光,這樣兩隻眼鏡就看到了不同的游戲畫面,達到欺騙眼睛的目的。

以這樣地頻繁切換來使雙眼分別獲得有細微差別的圖像,經過大腦計算從而生成一幅3D立體圖像。 3D眼鏡在設計上採用了精良的光學部件,與被動式眼鏡相比,可實現每一隻眼睛雙倍解析度以及很寬的視角。


(3)3d電影的眼鏡原理擴展閱讀:

3D眼鏡的缺點

1、主動快門式3D眼鏡需要配備電池,使用成本及持續使用時間上要受到電池電量的限制。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小型電子設備所產生的電磁輻射為非電離輻射,目前尚無任何臨床數據說明其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2、畫面閃爍的問題,3D眼鏡閃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主動快門式3D眼鏡,3D眼鏡左右兩側開閉的頻率均為50/60Hz,也就是說兩個鏡片每秒鍾各要開合50/60次,即使是如此快速,用戶眼鏡仍然是可以感覺得到,如果長時間觀看,眼球的負擔將會增加。

3、亮度大打折扣,帶上這種加入黑膜的3D眼鏡以後,每隻眼睛實際上只能得到一半的光,因此主動式快門看出去,就好像戴了墨鏡看電視一樣,並且眼睛很容易疲勞。

『肆』 3d眼鏡原理是什麼

目前市場上的3D眼鏡主要有色差式、偏光式、時分式三種:
1、色差式又稱互補色,大家常見紅藍,紅綠等有色鏡片類的都是色差式的3D眼鏡。
色差式可以稱為分色立體成像技術,是用兩台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製在同一副畫面中。用肉眼觀看的話會呈現模糊的重影圖像,只有通過對應的紅藍等立體眼鏡才可以看到立體效果,就是對色彩進行紅色和藍色的過濾,形成視差,此時兩隻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腦中重疊就會呈現出3D立體效果。
原理:左放映機的畫面通過紅色鏡片(左眼),拍攝時剔除掉的紅色像素自動還原,從而產生真實色彩的畫面,當它通過藍色鏡片(右眼)時大部分被過濾掉,只留下非常昏暗的畫面,這就很容易被人腦忽略掉;反之亦然,右放映機拍攝到的畫面通過藍色鏡片(右眼),拍攝時剔除掉的藍色像素自動還原,產生另一角度的真實色彩畫面,當它通過紅色鏡片(左眼)時大部分被過濾掉,只留下昏暗畫面,人眼傳遞給大腦後被自動過濾。
2、偏光式
偏光式3D技術也叫偏振式3D技術,英文為Polarization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動式偏光眼鏡。偏光式3D技術的圖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鏡成本也不算太高,目前比較多電影院採用的也是該類技術,不過對顯示設備的亮度要求較高。
偏光式3D眼鏡可以分為圓偏振式3D眼鏡和線偏式3D眼鏡兩種,圓偏振式的效果比線偏振式的更好,更真實。
原理:立體感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左右眼看到的畫面不同,左右眼位置不同所以畫面會有一些差異。拍攝立體圖像時就是用2個鏡頭一左一右。然後左邊鏡頭的影像經過一個橫偏振片過濾,得到橫偏振光,右邊鏡頭的影像經過一個縱偏振片過濾,得到縱偏振光。立體眼鏡的左眼和右眼分別裝上橫偏振片和縱偏振片,橫偏振光只能通過橫偏振片,縱偏振光只能通過縱偏振片。這樣就保證了左邊相機拍攝的東西只能進入左眼,右邊相機拍攝到的東西只能進入右眼,於是乎就立體了 。
3、時分式又稱主動快門式3D眼鏡,是一種新式的視頻眼鏡,屬於頭戴虛擬顯示器的一種。快門式3D眼鏡又稱為眼鏡式顯示器、隨身影院。
快門式3D技術可以為家庭用戶提供高品質的3D顯示效果,這種技術的實現需要一付主動式LCD快門眼鏡,交替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圖象以至於你的大腦將兩幅圖像融合成一體來實現,從而產生了單幅圖像的3D深度感。
原理:
根據人眼對影像頻率的刷新時間來實現的,通過提高畫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達到120Hz)左眼和右眼各60Hz的快速刷新圖象才會讓人對圖象不會產生抖動感,並且保持與2D視像相同的幀數,觀眾的兩隻眼睛看到快速切換的不同畫面,並且在大腦中產生錯覺,便觀看到立體影像。

『伍』 看3d電影為什麼要戴一種特殊的眼鏡,是什麼原理

通常來說
日常生活中你是用
兩隻眼睛
來觀察周圍具有空間立體感的外界景物的。3D電影就是利用雙眼
立體視覺
原理,使
觀眾
能從
銀幕
上獲得三維空間感
視覺
影像
的電影。它不同於一般普通電影在放映時只有影像的
平面
感覺。
而3D
眼鏡
製作
有著多重形式
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
偏光
眼鏡法。它以
人眼
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
電影攝影機
,分別代表人的左、
右眼
,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
視差

電影畫面
。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
電影放映機
,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
偏振
軸互成90度的
偏振鏡
。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
畫面
投放在
金屬
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
雙影
。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
偏光鏡
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
左眼
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
視網膜
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3D電影的眼鏡是什麼原理

人的兩眼之間大約有6厘米的距離,所以在觀看除了正前方的物體外,兩隻眼睛必然有角度的不同,這個差別在大腦中就能自動形成上下、左右、前後、遠近的區別,從而產生立體視覺。所以如果能製作出同一場景、影像的不同側面(僅有微小的視差)讓雙眼各看一邊,那麼在大腦中就能自動形成這一場景的立體影像。而
3D電影的拍攝、製作和放映,就是模擬人眼觀察景物的過程。它在拍攝時用兩個電影攝影機,按人眼兩瞳之間的距離(約65mm)拍攝同一景物,從而得到的不同角度的畫幅(左、右眼圖像),放映時再將圖像同時放映到銀幕上,這時銀幕上會出現重疊交錯的兩個影像。觀眾在看3D電影時,只要戴上「立體眼鏡」,就可以讓左眼看到左圖像,右眼看到右圖像,此時在大腦中就會自動復現為觸手可及立體影像。
這就是3D的原理,不知你想知道的是不是這個
http://..com/question/136452355.html

『柒』 3D眼鏡的原理是怎樣的

通過3D眼鏡與顯示器同步的信號來實現。當顯示器輸出左眼圖像時,兩隻眼鏡就看到了不同的游戲畫面,達到欺騙眼睛的目的。以這樣地頻繁切換來使雙眼分別獲得有細微差別的圖像,經過大腦計算從而生成一幅3D立體圖像。 3D眼鏡在設計上採用了精良的光學部件,與被動式眼鏡相比,可實現每一隻眼睛雙倍解析度以及很寬的視角。

『捌』 3D眼鏡的原理是什麼

3D眼鏡需要配合3D電影才有用的,看普通電影沒有用。
首先說明一下,光是可以偏振處理的,處理過的光具有偏振方向(光本身的方向是不變的),但我們看起來還是原來的光。
然後有一種鏡片,叫偏振鏡片,他也有偏振方向,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可以通過,不同的光不可以通過。
3D電影拍攝的時候,是在不同角度(差不多是雙眼分開的角度)放兩台攝像機一起拍攝,放映的時候兩組畫面經過不同偏振方向的處理後,投射到銀幕上。
如果這時候你不帶3D眼鏡,你看上去是兩組畫面模糊在一起。如果帶上3D眼鏡,因為偏振鏡片的過濾,左右眼看到的是不同畫面,跟我們用眼鏡看到真實物品時一樣。大腦根據計算就會產生立體的感覺。

『玖』 3D電影的原理3D眼鏡的原理

立體電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方向同時拍攝下景物的像,製成電影膠片。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把用兩個攝影機拍下的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體電影,就要在每架電影機前裝一塊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兩架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用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
眼睛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像直接觀看那樣產生立體感覺。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在電影院中,佩戴立體眼鏡是為了給不同的眼睛送去不同的圖像,這和View-Master視鏡是一樣的。銀幕實際上顯示著兩幅圖像,而立體眼鏡會讓其中一幅進入一隻眼睛,而另一幅進入另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