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石潭記 資料
小石潭記,唐朝詩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記》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於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譯文
我們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成林的竹子,聽著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砍伐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色的樹,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穿透水面,直射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獃獃的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人互相歡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時隱時現。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互相交錯,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 我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於是記下了所有的景色後離開了。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帶著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18.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19.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形容詞作狀語,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徹:透過。 20.佁然不動:(魚影)靜止獃獃地一動不動。佁(yǐ)然,獃獃的樣子。 21.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 22.往來翕(xī)忽:游來游去動作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3.樂:逗樂。 24.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名詞,不譯,表修飾。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25.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明滅,都是形容詞作名詞,或隱或現之處。斗折:像北斗星一樣曲折。蛇行:像蛇一樣蜿蜒前行。 26.其岸勢犬牙差互:勢:形狀。(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交錯。其:那。 27.不可知:不能夠知道。可:能夠 28.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寂寥:寂靜寥落。悄愴,寂靜的使人感到憂傷。邃,深遠。凄:(使動用法)使……凄涼。寒:(使動用法)使……寒冷。 29.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以,因為。清,凄清,冷清清。 30.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便離開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 31.吳武陵:信州(今重慶奉節一帶)人,唐憲宗元和初進士,因罪貶官永州,與作者交善。 32.同游者:共同遊玩的人。游:遊玩。者:……的人。 33.龔古:作者的朋友。 34.宗玄:作者的堂弟。 35.隸而從者:跟著同去的。 隸:附屬,隨從。而:表修飾。 從:跟隨,動詞。 36.二小生:兩個年輕人。小生:年輕人
一、古今異義
1、小生: 古義:年輕人 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 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 3、聞: 古義:聽到。聞水聲;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 古義:停留。不可久居; 今義:住。 5、可: 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今義:能願動詞,可以 6、布: 古義:映。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 古意: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現在用法的「來」。 今義:允許。 8、佁(yǐ)然: 古義:獃獃的樣子。 今義:痴呆或深思的樣子;
二、一詞多義
1、可:(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水尤清冽; (2)凄清。以其境過清。 4、差:(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 (2)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出現。下見小潭; (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 (2)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7、以 (1)因為。以其境過清; (2)表修飾。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為底。 8、而 (1)不譯,表順接關系。乃記之而去; (2)不譯,表修飾關系。隸而從者; (3)不譯,表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 (2)游覽。同游者。 10、環(1)玉環。如鳴佩環; (2)環繞。竹樹環合。 11、為(1)作為。全石以為底; (2)成為。為岩。
三、特殊句式
倒裝句: 1、如鳴佩環(正確語序:如佩環鳴) 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修辭手法: 1、聞水聲,如鳴佩環。(比喻) 聽到水聲,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擬人) 往來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在與遊人相互嬉戲。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兩岸的地勢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省略句: 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這番景緻」) 於是記下這番景緻便離開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的岸邊」) 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蜿蜒。 3.以其境過清。(省略主語「我」)我因為它的環境過於凄清。
四、寫作特色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2、寓情於景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五、虛詞的用法
而:1.譚西南而望 (表修飾,可以不譯,連詞) 2.乃記之而去 (表承接,連詞) 乃: 乃記之而去 (「於是,就」的意思,副詞) 以:1.卷石底以出 (可不譯,或譯為「而」連詞) 2.以其境過清 (因為) 3.全石以為底 (把) 為:1.全石以為底 (作為) 2.為坻,為嶼,為堪,為岩 (成為)
中心
本文通過寫小石潭及周圍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因被貶官後內心產生的無法排遣的凄苦,憂傷之情。
寫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於山水,並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思想感情,成為後世寫作山水游記的楷模。 此間共寫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記,後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 《小石潭記》中景語即情語,「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處的描寫,情景交融,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問題 。《小石潭記》原題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第29卷(中華書局1974年版) 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異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澗紛至沓來,美不勝收。 《始得西山宴遊記》與《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並稱為《永州八記》。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 柳宗元是我國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於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貶永州司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在此期間,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不久再次被貶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於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天對》《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
㈡ 有一部台灣老電影叫什麼名字,電影里一個富家小男孩愛上了一個比他大十多歲快要結婚的大姐姐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例:《醉翁亭記》最後一句),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唐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
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雲:「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譯文:
近年來孫莘老結識歐陽修,曾經乘機問他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歐陽修)回答說:「沒有其它辦法,只有勤奮讀書而且多動筆,(這樣)自然就會寫好;世人的弊病在於寫的文章太少,又懶於讀書,每寫出一篇,就想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達到(目的)的。(文章)的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現。
【選文】
頃歲(1)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2)以文字問之。雲:「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見之。」
㈢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其中誰是唐朝人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1、韓愈
韓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2、柳宗元
柳宗元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
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3、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4、蘇轍
蘇轍(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號穎濱遺老。與父蘇洵、兄蘇軾並稱「三蘇」。
「轍」者,低調、務實、甘於負重,成人之美,正合厚德載物之意。蘇洵以此字為沉靜厚重的次子名之,是寄望於他不慕榮利、精誠守拙,步步為實、不蹈虛空,用扎扎實實的腳印說話。
5、蘇洵
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應試不舉,經韓琦薦任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佑集》。工於書法,氣韻有餘。
6、王安石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7、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8、曾鞏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嘉祏二年(1057年)進士,官至中書舍人。曾鞏能出名,正是因為他的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
據說他寫的文章一出來,就被人拿去傳抄,不到一個月就流傳天下,讀書人手抄口誦,唯恐落到別人後面。
㈣ 姓王的明星的名字
1、王俊凱
王俊凱,1999年9月21日生於中國重慶,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影視演員、TFBOYS隊長。2010年底成為TF家族練習生一年後其他學員陸續退出,只有王俊凱堅持下來,TF家族因此得以存續。2012年2月,翻唱歌曲《囚鳥》通過網路走進大眾視野。
2、王凱
王凱,1982年8月18日出生於湖北武漢,中國內地男演員、歌手,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03級表演本科班。2005年,出演首部電視劇《寒秋》進入娛樂圈
3、王麗坤
王麗坤(Claudia),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本科班。2004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七劍下天山》,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4、王寶強
王寶強,1984年5月29日出生於河北省邢台市,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王寶強6歲開始練習武術,8歲在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2003年,憑借劇情片《盲井》獲得第4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2004年,因參演馮小剛執導的劇情片《天下無賊》而獲得關注。
5、王菲
王菲(Faye Wong),1969年8月8日出生於北京,中國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中國國家一級演員。1989年,憑借歌曲《仍是舊句子》在香港歌壇出道。
㈤ 百家講壇的講師有那些
《百家講壇》受歡迎的講師有易中天、曾仕強、於丹、紀連海、錢文忠等等、
1、易中天
易中天(Yi Zhongtian),男,漢族,1947年2月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1992年起任教於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2015年4月聲明已經退休。
(5)唐宋八大家電影擴展閱讀:
《百家講壇》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2001年7月9日開播的講座式欄目,欄目宗旨為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選擇觀眾最感興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選題。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強調雅俗共賞,重視傳播互動。
欄目選材廣泛,曾涉及文化、生物、醫學、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現多以文化題材為主,並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具有科普歷史知識及深入點評講解的作用。
百家講壇 網路
㈥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鮮紅嬌嫩,暗指一個白發老者娶一少女為妻。其中「壓」字用得巧妙曖昧。 解釋的非常合理。
拓展資料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辟為通判。後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㈦ 唐宋八大家,初唐四傑,元曲四大家分別是哪些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這些人裡面我最喜歡蘇東坡.最敬佩駱賓王.我看過<王勃之死>這部電影,覺得他是英年早逝,太可惜了.
㈧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高考需要看哪些書
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高考大概應該看這些書
(一)平時應該要通讀的書
1、高中語文課本(最重要,細讀)+高中地理+高中歷史-各個學校的出題人大部分都是基於中學教材,所以要把教材當故事一樣熟悉,不用背知識點,但是要看全看細看延伸。
2、電影史(簡讀),要熟悉一些經典電影以及導演-克莉絲汀·湯普森的《世界電影史》
3、《認識電影》(擴展閱讀)作為電影入門書中的經典之作,用深入淺出的筆觸,告訴我們影視傳播的手法,並逐項解析其復雜的語言系統與要素。
4、影評,這本書的雖然老了一點,但是影評和理論部分都很好,非常專業的影評書籍-《影視作品分析教程(電影分冊)》主編:張浩、馮曉臨 國防工業出版社。
(二)考前可以精讀的書
1、20天突破影視高考
2、文藝常識
3、影視作品分析
4、影視編導專業考前輔導教程
具體可以去咨詢這些專業博客與網站。http://book.bian.org/
http://blog.sina.com.cn/comeart
二、普通高校藝術專業招生考試戲劇與影視學類(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全省統一考試是全國普通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統考主要通過測試考生是否具備一定的藝術欣賞和審美能力,是否具備對影視作品的策劃能力和編導能力,是否具備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選拔出具有一定的影視藝術專業學習潛能的藝術類合格新生。
三、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統考由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組成,筆試包括文藝常識和作品分析2個科目,面試包括自我介紹、讀文評述、編導創意3個科目。專業統考滿分值一般為300分。具體分數分配各個省市和學院有所不同。
四、以湖南省2014年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考試大綱為例,可知道筆試大概要看些什麼書。
1.文學常識
(1)《詩經》中的民歌代表作與中國文學的現實主義源頭
(2)屈原、《楚辭》與中國文學的浪漫主義源頭
(3)《左傳》與編年體史書
(4)司馬遷、《史記》與紀傳體史書
(5)「三曹七子」
(6)唐詩宋詞的重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7)「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
(8)「三言二拍」
(9)中國章回小說與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
(10)魯迅小說和雜文的主要成就
(11)郭沫若的詩歌和歷史劇作品
(12)茅盾、巴金、沈從文、丁玲等的小說代表作
(13)老舍的長篇小說和戲劇作品
(14)曹禺、田漢的戲劇作品
(15)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16)古希臘的神話、史詩和戲劇
(17)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8)巴爾扎克及其《人間喜劇》
(19)普希金及其詩歌作品
(20)托爾斯泰及其長篇小說
(21)高爾基及其文學成就
(22)海明威、卡夫卡的小說代表作
(23)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24)泰戈爾及其文學成就
(25)文學體裁的「三分法」與「四分法」
2.藝術常識
(1)世界三大古老戲劇
(2)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3)南戲與崑曲及其重要劇作
(4)中國古典四大名劇及其藝術成就
(5)李漁及其戲劇理論
(6)四大徽班與京劇的形成、「四功五法」、京劇的行當、京劇四大名旦及京劇藝術的三大美學特徵
(7)重要的地方戲曲劇種及其代表作
(8)戲劇的種類,如悲劇、喜劇、悲喜劇等
(9)戲劇性
(10)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及其代表作
(11)莎士比亞及其四大悲劇作品
(12)三一律
(13)歐洲現代戲劇之父及其四大社會問題劇
(14)契訶夫及其戲劇代表作
(15)世界三大戲劇體系
(16)象徵主義戲劇、表現主義戲劇、存在主義戲劇與荒誕派戲劇及其代表劇作家和他們的重要戲劇作品
(17)美國現代戲劇之父及其戲劇代表作
(18)器樂的分類
(19)器樂作品的演奏形式
(20)聲樂作品的演唱形式
(21)古典音樂及其曲式分類
(22)中國音樂體裁及西方音樂體裁
(23)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肖邦、門德爾松、約翰·施特勞斯、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及其代表作
(24)聶耳、冼星海、陳鋼、賀綠汀、華彥鈞、雷振邦、王洛賓等作曲家及其代表作
(25)電影音樂
(26)民間舞蹈
(27)現代舞
(28)芭蕾舞劇
(29)「文房四寶」、「書法五體
(30)中國繪畫的三大題材
(31)顧愷之、閻立本、吳道子、張萱、周舫、顧閎中、張擇端、齊白石、徐悲鴻、黃永玉等畫家及其代表作
(32)「南宋四家」、「揚州八怪」
(33)工筆畫與寫意畫
(3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藝術家及其代表作
(35)印象畫派的代表畫家及其代表作
(36)米勒、羅丹、列賓、梵高、畢加索等重要畫家及其代表作
3.廣播電視電影常識
(1)廣播的發明
(2)廣播的類型
(3)電視的發明
(4)中國電視史上的第一
(5)電視的類型
(6)電視節目、電視欄目與電視頻道
(7)蒙太奇的概念及其類型
(8)推、拉、搖、移、跟、升降等鏡頭
(9)長鏡頭
(10)遠、全、中、近、特寫等景別
(11)構圖常識
(12)順光、逆光、頂光等不同光線的表現力
(13)拍攝角度
(14)色彩常識
(15)後期製作基本常識
(16)電視分鏡頭劇本、電視文學劇本
(17)電視電影
(18)電影製片、電影導演、電影編劇、電影編輯
(19)主流電影
(20)類型電影
(21)電影院線
(22)電影的發明及中國電影的誕生
(23)格里菲斯與現代電影敘事形式的確立
(24)卓別林的作品及其所反映的喜劇精神
(25)重要電影流派的代表導演及其主要作品
(26)中外電影著名導演及其代表作
(27)重大的國際電影節及中國電影獲獎作品
㈨ 編導聯考要不要才藝展示
編導類的才藝展示都會表演。一)文藝常識
(1)文學部分:
1、中國最古老的文學體裁
2、中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文藝傳統的源頭(人物和作品)
3、奴隸社會藝術的典型代表
4、漢字形體結構發展的幾個階段
5、《詩經》的「六義」(《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和三種表現手法)
6、「六藝」的內容
7、中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8、中國樂府詩的第一個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11、漢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2、田園詩和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13、「建安七子」、「三曹」、「竹林七賢」、
14、《文心雕龍》
15、「初唐四傑」、「唐宋八大家」、「三蘇」
16、「豪放派」與「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7、《春江花月夜》
18、中國文學史上的「詩仙」、「詩聖」、「詩鬼」、「小李杜」的詩歌創作及其代表作
19、明中葉市民文學達到繁榮的標志「三言二拍」
20、中國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共收字49174個。
21、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22、封建世紀末的歷史畫卷
23、清末四大暴露小說
24、「鴛鴦蝴蝶派」
25、魯迅、巴金、聞一多、梁實秋、林語堂
26、王安憶《長恨歌》(小說、話劇、電影)
27、古希臘神話;阿波羅、維納斯、雅典那、狄奧尼索斯
28、《荷馬史詩》、《神曲》;畢達哥拉斯學派與黃金分割
29、《伊索寓言》
30、《一千零一夜》
31、文藝復興及其代表藝術家、代表作品
32、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33、歌德與席勒
34、巴爾扎克、雨果
35、大仲馬、小仲馬
36、安徒生
37、卡夫卡
38、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托爾斯泰
39、馬克?吐溫、傑克?倫敦、海明威
40、諾貝爾文學獎
(2)美術部分
1、「文房四寶」與「書法五體」
2、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及代表作
3、張旭與懷素
4、「顏筋柳骨」;「瘦金體」
5、趙孟睢?∫遂良、歐陽??/p>
6、鄧石如與吳昌碩
7、美術的種類及其特徵
8、中國繪畫的三大題材
9、「畫祖」與「畫聖」
10、《清明上河圖》
11、中國傳統藝術題材「四君子」
12、「金陵八家」與「揚州八怪」
13、嶺南畫派
14、吳昌碩、黃賓虹、徐悲鴻、齊白石、劉海粟、張大千、潘天壽、陸儼少
15、中國南方和北方園林藝術的代表作及其特徵
16、中國佛教的四大石窟
17、中國旅遊標志與中國郵政儲蓄標志的出處
18、「多里安式」、「愛奧尼亞式」、「柯林斯式」
19、古羅馬建築、雕塑的代表作
20、「哥特式藝術」、「巴洛克藝術」、「羅可可藝術」及其風格
21、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
22、「荷蘭畫派」
23、古典主義藝術、浪漫主義藝術、現實主義藝術、印象主義藝術、野獸派藝術、立體主義藝術、表現主義藝術、超現實主義藝術、抽象主義藝術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風格
24、世界古代七大建築奇跡
25、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代表建築風格
26、浮世繪藝術
27、「包豪斯」
28、後現代建築
(3)樂舞與戲劇藝術部分
1、聲樂、器樂的基本分類
2、高胡與京胡;馬頭琴與牛腿琴;三弦與阮;古琴與箏;「冬不拉」與「熱瓦甫」;
3、羌笛;曼陀林;管風琴
4、號子、山歌與小調
5、「花兒」、「信天游」、「牧歌」、「舞歌」、「船歌」、「飛歌」、「堆謝」、「十二卡姆」
6、京韻大鼓、二人轉、山東快書、評彈、快板、三句半、獨角戲、雙簧、相聲
7、江南絲竹與廣東音樂
8、《十面埋伏》與《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與《二泉映月》
9、聶耳與冼星海
10、流行歌曲
11、「藍調音樂」與「爵士音樂」
12、「音樂之父」、「音樂神童」、「樂聖」、「歌曲之王」、「鋼琴詩人」、「歌劇大師」、
13、「圓舞曲之王」、柴可夫斯基
14、古典舞與現代舞、民族舞與民間舞、宮廷舞與芭蕾舞、歌劇
15、秧歌、社火、高蹺、採茶舞、蘆笙舞、孔雀舞、手鼓舞、鍋庄
16、現代舞蹈之母
17、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8、中國與「莎士比亞」齊名的劇作家及代表作
19、南戲與崑曲;中國入選聯合國「人類口頭流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戲曲
20、京劇的主要角色名稱;「四大名旦」
21、蘇州評彈、黃梅戲、越劇、秦腔、川劇、豫劇、晉劇的地域分布及特點
22、關漢卿與湯顯祖;《西廂記》與《牡丹亭》;《琵琶記》與《長生殿》;《桃花扇》
23、「悲劇之父」與「喜劇之父」
2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與布萊希特
25、荒誕派戲劇
26、「三一律」
(4)影視藝術部分
1、電影的誕生;電影與電影藝術的基本特質;「第七藝術」
2、鏡頭、景別、運動、角度、色彩、聲音
3、電影藝術的基本類型
4、電影在中國的第一次放映;《定軍山》
5、中國電影第一:戲曲影片、新聞紀錄片、長故事片、偵探影片;電影刊物、電影學校;電影歌曲、有聲電影、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第一部音樂喜劇片、抗戰影片、人民政權領導下的電影機構及第一部紀錄片、木偶片、彩色戲曲影片、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電影、彩色故事影片、中外合拍的彩色故事片、彩色立體寬銀幕影片
6、中國著名導演及其代表作:鄭正秋、張石川、沈浮、鄭君里、費穆、謝晉、張暖忻、鄭洞天、吳貽弓、黃蜀芹、謝飛、吳天明、李安、徐克、吳宇森
7、「第五代」主要導演及其代表作品
8、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卡通影片、警匪片、電影雜志、彩色影片、紀錄片、第一次影展
9、著名導演及其代表作品:盧米埃爾與愛迪生;弗拉哈迪、格里菲斯、卓別林、愛森斯坦、希區柯克、奇士基耶夫斯基、波蘭斯基、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塔可夫斯基、米哈爾科夫、斯皮爾伯格、阿巴斯、陳英雄
10、電影流派:德國表現主義、法國新浪潮、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真實電影、直接電影、dogma95、好萊塢、寶萊塢、迪斯尼
11、電影頻道、東方電影頻道
12、電視的誕生;「尼普科夫圓盤」
13、廣播、電視與電視藝術、「第九藝術」
14、電視史上的第一:現代意義上的電視機誕生、電視劇、電視實況轉播、彩色電視實驗與彩色電視節目開播、開始播出電視新聞性節目、中國中央電視台成立、中國第一部室內電視劇、中央電視台開始向全國輸送彩色電視信號、中國第一條商業廣告、中國「電視新聞雜志」類欄目、中國首開「說新聞」先河的主持人
15、電視電影
16、韓流、哈日(韓)族
17、益智節目、電視雜志、綜藝類節目、談話類節目與「脫口秀」
18、3g、cc、pk、dv、dvd、mm、mtv、mv、ntsc、dolby、16:9、5.1聲道、mpeg-2、mpeg-4、led
(5)考試方式:
考試以客觀性基礎常識為主,思考性常識為輔,通過靈活多樣的閉卷筆試考核方式(如填空、選擇、判斷、連線、簡答題等),考查學生的基礎素養。
本門課程滿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鍾
(二)命題創作
(1)創作內容
1、事件
故事應由一個或多個具體事件構成。
2、物
構成事件發展的主要角色與次要角色。
注意以下方面:
1.外貌特徵與心理特徵的描述。
2.人物之間的關系。
3.性格的發展。
3、場面
構成事件發展的環境。
注意以下方面:
a.適當介紹時間、地點<
㈩ 《歷史那些事》觀後感
一段不能忘記的歷史-電影《南京》觀後感
1937年的冬天,日本侵略軍的大炮從上海轟到了南京。在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大轟炸之後,日本士兵攻打南京城,並且開始大肆屠殺南京城的老百姓。在南京實行「三光」政策,殺光、燒光、搶光,為了追捕駐城軍人,對只要是手上有老繭的壯年男人進行屠殺;為了打發時間,強奸婦女,最令人發指的是,當時的日本軍人強奸的有10多歲的小女孩,有已婚的婦女,更有60多歲的老嫗!倖存者在講述當時的情景是,不禁淚如雨下。就在南京城的人民們都絕望的時候,由15位外國友人為難民們提供庇護的安全區成立了。他們為了南京人民的安危與日本士兵進行對抗,不顧個人安危。而正是他們15人組成的這個安全區,卻拯救了25萬南京人民。
日本士兵為了追捕南京駐城士兵將大量男性進行集體屠殺。100個綁成一路,到了揚子江邊的時候就10個幫成一堆,一個士兵負責一堆。最開始是用刺刀捅,有的一刀就捅死了,有的捅歪了,就叫喊。整個揚子江邊慘叫連天。30分鍾過去後,日本士兵開始對那些沒捅死的人進行機槍掃射,掃射之後將屍體集中,淋上汽油,然後焚燒。短短的時間內,就殘忍的殺害了40萬南京人民。
在漫長的70年裡,倖存下來的人們,所背負的心理壓力和將這屈辱的歷史告訴後人的責任是非常巨大的。我捫心自問,在經歷了如此的煉獄,在親眼看見親人死在自己面前的歷史後,是否還有勇氣繼續生存下來,是否還有勇氣將自己屈辱、慘痛的經歷告訴後人,為歷史留下證據?又是否能夠在日本人的暴行前像那15位外國友人一樣,勇敢的為南京人民建立安全區,當日本人的刀架到脖子上的那一刻都不曾後悔為中國人民所做的這一切的援助?
不,我不能。
忘記歷史等於背叛。我不知道這是誰說的,但這句話我卻一直難以忘記。看完這部電影,也要我產生的巨大的內疚感,我何德何能,竟可不費吹灰之力過上安逸的生活。每天想的是如何聽好聽的音樂、吃好吃的食物、玩好玩的游戲、買漂亮的衣服,沒錢的時候伸手向父母要就可以,餓了的時候在房間里叫父母做飯就可以。可是我卻在安逸的生活中沉淪了,險些忘記了歷史。而作為一個生活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又應該怎樣做呢?是盲目的抵制日貨?是在互聯網上對當年日本士兵的所作所為進行漫罵?還是對曾經的歷史一笑而過?都不是,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做的便是做好當下應該做的事,搞好學習。雖然像南京大屠殺一樣的殘局在當代社會是不可能再一次重演,可是在文化、經濟、思想等方面,我們現在已經不多不少的受到了外來的侵略。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學習,將來用國內的力量將中國發展壯大,來減少外來的文化侵略對中國的影響。這就是我們沒有忘記歷史最好的證據,也是我們能為我們的祖國所能做的最有力的事了。
因為,不願背叛,所以,選擇銘記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