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g第一部國際獲獎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g第一部國際獲獎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9-02 01:39:55

㈠ 我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項的影片(所有類型都包括)是什麼

《漁光曲》小學時候就學過

㈡ 第一部在國外獲獎的中國電影是哪部

據了解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根據八位抗日女英雄投江故事創作的《中華兒女》



《卧虎藏龍》是第一部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的外語影片,也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亞洲電影。 漁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對孿生子女小猴、小貓。一場暴風雨奪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剛生下的兒女,隻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媽。 這個電影很是經典。

㈢ 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中國第一個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趙一曼》的主演石聯星,該片由東北電影製片廠(今長影)1950年出品。

《趙一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沙蒙執導,石聯星主演,於1950年上映;該片講述了講述了東北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最後英勇獻身的故事。

石聯星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

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1950年至1960年參加北影,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

趙一曼

趙一曼(1905年10月25日 -1936年8月2日),女,漢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今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

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

2009年9月10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趙一曼

㈣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得了榮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㈤ 我國第1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我國第1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叫做漁光曲。

㈥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的電影是什麼

《漁光曲》。

1934年攝制的《漁光曲》,是第一部獲國際獎的中國影片。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在國際上榮獲獎項的影片,則更值得濃墨重彩一書。它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51年攝制的經典黑白故事片《翠崗紅旗》,它的攝制過程和問世前後充滿艱辛、獨創、有趣的元素,許多內幕是鮮為人知的。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基本信息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漁家子弟徐小貓、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繼承人子英之間的悲歡離合,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折射出舊中國各階層人民生活的飄零動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漁光曲

㈦ 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的榮譽影片的是哪個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電影,《歌女紅牡丹》是第一部有聲電影,《風雲兒女》被稱為它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而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是《漁光曲》,它獲得了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的榮譽獎。三大電影節都獲得了演員榮譽。

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開放,人們長久以來的觀影慾望得到了極大的釋放和滿足。最重要的是今年國內出現了很多口碑不錯的電影,為一舉超越北美市場奠定了基礎。相信經過這一次,我們的電影事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㈧ 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影片是

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影片是1935年由王人美主演的影片《漁光曲》。

王人美的表演主要靠直覺,她的藝術感覺好,直覺就比較准。她走上影壇的時候,她青春的氣質應和了當時電影文化的需求。

比起有些人來,如阮玲玉、蝴蝶,她的天分不算最好,但她聰明。同時,她是個不甘服從命運的人,她知道自己的弱點,就努力去彌補,去奮斗,而且說干就干 。

在歌曲《漁光曲》中,王人美的演唱沒有花哨的技巧,但是她凄美的聲線營造出的效果卻很容易打動聽眾的心。

在插曲《鐵蹄下的歌女》中,王人美用一種近似哭腔的嗓音,很好地表現出了歌曲所表現的悲涼凄楚的情緒;同時,她也極為注意演唱技巧,咬字清晰,運氣自如,使這首歌為電影《風雲兒女》增添了光彩。

電影同名主題歌《漁光曲》在片中出現多次。在為影片配樂之初,任光譜寫了一首《漁村之歌》,但是導演認為歌曲的旋律太過優美,與影片的基調有些出入,後特意與任光一起深入漁民的生活,體會漁民內心的疾苦。任光帶著對漁民生活現狀的悲憫與憤怒,創作了這首《漁光曲》 。

㈨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漁光曲》中國首部獲國際電影節的電影。

中國在國際電影節上榮獲獎項的第一部影片,是1934年上映的《漁光曲》。

在1935年的莫斯科電影展覽會上,各國代表分組觀看了參展影片,並有評判委員會詳加評論、評判。評選結果,共有10部電影得獎,其中的一部便是中國選送的《漁光曲》,榮獲相當於第四等的榮譽獎,評判委員會的評語是以其勇敢的現實主義精神,生動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的現實生活。

當中國代表、聯華公司製片人陶伯遜上台接受獎狀時,台上台下熱烈掌聲響起。這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獎項的影片。

《漁光曲》介紹: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1934年6月14日,《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開始公映。這年,上海地區盛夏早來,且是60年來少見的酷熱,氣溫高達39.9度,各式人等觀看《漁光曲》的熱情卻持久如新,連映84天場場爆滿,創國產影片最高上座紀錄,誠如《申報》記載:在盛暑中能如此持久挺拔,的確空前未見,堪稱奇談。

㈩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哪一部

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根據八位抗日女英雄投江故事創作的《中華兒女》。
1934年的《漁光曲》是王人美 的代表作。在影片中,她以真摯的感情、精湛的演技和動人的歌聲,出色地塑造了貧苦的漁家女兒小貓的形象。
影片主題歌也是由她演唱,的確人美歌也美。該片曾獲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這也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1987年,王人美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