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講解關於南大1997碎屍案
關於南大碎屍案的一點想法
首先聲明,我不是警察,之所以又談起這樁懸了十幾年的無頭案,完全是出於個人對這起案件的一點興趣。之前也看過網上關於這起案件的一些討論,但說實話,其中大多是在講故事,基本沒什麼有價值的線索。因而在這種情況下,我也只能憑借自己的猜測胡亂發表一些看法,目的和大多數人一樣,都希望真凶早日歸案,被害人的冤魂能早日得到安息。也歡迎各位一起來討論。
就目前來看,網上爭論最多的,無非是犯罪嫌疑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或者說,從事什麼職業。有醫生說、屠夫說、廚師說,等等等等,理由不外乎「刀功精湛」。對於嫌疑人的職業,我先不談自己的觀點,單就目前所知的情況,被害人的屍體被切成一千多片,內臟被煮過,並被整齊地疊好,包括衣物也被整齊地疊好,可見嫌疑人很強的心理素質,同時可能懂得醫學知識。如此看來,嫌疑人的文化程度較高,應當受過高等教育,至少其個人素質要高於普通的初高中文化者。試想,一個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大老粗,憑借什麼能吸引一個在校女大學生的注意?且又有什麼能力做到殺人後冷靜地分屍?所以我認為,嫌疑人是屠夫、廚師,或者鍋爐工的可能性都很小,因為這幾種職業的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及素質普遍不高;至於醫生,只能說有可能性,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可用於推理的證據。
但問題是,嫌疑人的作案手法真的與職業有關嗎?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嫌疑人所從事的職業根本與「切肉」無關,但他又具備相關的知識,比方說,利用業余時間自習了解剖學,香港電影《羔羊醫生》很多人都看過吧?電影的情節就取材於曾經發生的「雨夜屠夫」案,其案犯林過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個人認為,這種假設的可能性比較大。
犯罪嫌疑人是怎樣把被害人殺害並分屍的呢?是在街上偶遇被害人並將其強行帶回住所再實施作案?不可能,因為這種情況,嫌疑人與被害人之間並不熟悉,被害人必然會激烈反抗,即便是成功將其帶回住所,殺人後再分屍,也沒有必要將屍體切成一千多片,甚至連內臟和衣物都整齊地疊放好,或者說,沒有一種原因會導致嫌疑人這樣做,所以,偶遇的說法基本可以排除。既然不是偶遇,那麼嫌疑人與被害人之間應當是熟悉的,至少是認識的。是什麼能夠使兩人認識並熟悉呢?我的觀點是——相同的愛好。被害人性格孤僻,平時很少與同學交流,但這並不代表她就沒有愛好。或許正是由於被害人的愛好與大多數人不同,才會導致她不與同學交流,而當被害人遇到一個與她愛好相同的人之後,她的心情會是怎樣?一定是非常高興,並且很樂於對這個人敞開心扉,對於嫌疑人來說,被害人身上也必然有能夠吸引他的地方,這些應當是使兩人互相熟悉的主要原因。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愛好呢?我先不說,來說點別的。
南大周圍,包括小粉橋、青島路、陶谷新村、甚至延伸到漢口西路、陰陽營一帶,集中了我市的三所名牌大學——南大、南師大、河海。我一直認為,這里是南京文化氣息最濃的地方,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同感?這里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地有品味,包括那些做生意的商人,南京最早賣打口碟的就在這里。這里的種種完全不同於城南或下關的市井小巷,也不同於新街口等商業區,這里之所以有它獨特的地方,主要就是因為文化。這樣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當然願意在此居住,也包括犯罪嫌疑人。接著我想說說打口碟,這種CD的內容多是一些國內不常見的歐美流行音樂、鄉村音樂,更多的則是搖滾樂、重金屬,甚至那些極端音樂。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聽搖滾樂或重金屬甚至極端音樂的人,個性一定十分張揚,裝扮也一定奇形怪狀,其實不然,聽這類音樂的人,恰恰多是那種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外表也很普通很低調的,尤其是聽重金屬和極端音樂的。這類人現在仍然比較少,在當時恐怕就更少了。想想看,96年的時候大多數人在聽什麼?又有幾個人明白什麼叫死亡、哥特?也許有人會問:你說的共同愛好就是指音樂?沒錯,可能性非常大。我們不妨再做個假設,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沒有任何線索,因此以下只是我的主觀猜測,如果各位覺得我是在胡說八道,那就權當聽故事好了:被害人剛入學不久,一次在校門口逛街的時候偶然接觸到了打口碟,她立刻就被那些以前從未聽過的音樂所吸引了,但在當時,CD還比較少見,而一款普通的CD隨身聽對於她這個窮學生來說也是奢侈品,用現在的話說,她很郁悶。就在這個時候,犯罪嫌疑人出現了,他主動向被害人介紹這些音樂,當他了解到被害人沒有聽這些CD的條件後,更是主動地邀請被害人去他的住處,因為在他家裡,也許有一款效果非常好的音響。嫌疑人成熟穩重的外表、文質彬彬的氣質、優雅的談吐,取得了被害人的信任,於是,他們認識了,並很快成為了朋友,他們經常出入嫌疑人的住所,他們聽音樂,談心得,幾乎無所不聊。在嫌疑人的面前,被害人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健談,她覺得自己喜歡這個男人,而嫌疑人似乎也被這個女孩身上的某種東西所吸引。後來發生的事,我不敢妄加猜測,也許他們相愛了,甚至發生了性關系。
但是被害人並不知道,她已經離死不遠了。也許是她的外表,或是氣質、又或是穿著打扮勾起了嫌疑人對往事的回憶,一段發生在童年或少年時期的並不美好的回憶,激起了他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念頭——殺死被害人。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將心愛的女人永遠留在身邊,盡管他可能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他覺得被害人太像童年時的「她」了,她們的共同之處太多太多,有時他甚至會覺得她就是「她」。嫌疑人開始不可自拔。每當與被害人相處的時候,嫌疑人總是能夠回憶起「她」,回憶起「她」給他帶來的快樂,當然,也有傷痛。
根據以往的變態犯罪的案例,這類犯罪嫌疑人的童年或少年時期基本上都經歷過一件或數件對他們身體乃至心理造成傷害的事件,這類事件則在他們心靈上留下了陰影,從而導致了後來的犯罪。本案中嫌疑人過去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我們無從查證,但有一點,事件本身一定對他的傷害很大,且主要是心理上。
對於嫌疑人來說,被害人像極了「她」,他愛被害人,所以要把她永遠地留在身邊,但首先,他要為她「贖罪」。
作案過程我無法做出具體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嫌疑人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看著被害人的身體像切羊肉似的被切成了一片一片,嫌疑人感到,她的罪贖清了,但這肉體依然污穢,必須丟棄,只有靈魂,才是永遠潔凈的,只要被害人的靈魂能和他在一起,他就滿足了。
現在,我們可以給嫌疑人簡單地畫個像:犯罪嫌疑人,男性,案發時年齡在30歲至40歲之間,亦有可能在30歲以下,相貌端正,氣質成熟穩重,性格內向,為人謙和,單身,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素質較高,喜歡聽音樂,亦有可能愛好文學,住在南大附近,獨居,懂得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但沒有人知道。
最後再強調一下,以上分析,只是基於沒有任何線索的情況下做出的主觀猜測,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如果各位覺得我說得不對,歡迎做出更正和補充,如果公安機關一直沒有停止對此案的調查,也希望這些能夠對他們的偵查工作提供一點點幫助。
天涯來吧,匿名可直接回復;登陸後發主貼回復均可直接上傳圖,一次五張,不限大小
⑵ 電影《神探大戰》正在熱映中,這部電影講述了哪些案件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宗大案件,大案件里包括了十宗小案件:香港魔警案,吳若甫綁架案,王德輝綁架案,湄公河慘案,一家四口滅門慘案,南大碎屍案,南京母女謀殺案,未成年人兇殺案,刺馬案,閻瑞生案。
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罪案事件。
這部影片都是真實的罪案故事,還有大多取材於現實中的犯罪案件。在精巧的犯案與追凶的設定里,影片是以節奏很快的方式在跟進,觀眾大多評論抓真凶的畫面里,節奏都是很快,而給觀眾的投入感更是很強烈!每一件案件都有一件案件原型,雖然挺殘酷,但是還原案件事實也是必須的過程!
這部影片挺精彩了,值得去觀看。
⑶ 「南大碎屍案」:南大學生無故被殺,屍體被切片煮熟後拋屍,後來怎樣
一提到「南大碎屍案」,想必很多人都曉得。「南大碎屍案」又叫「刁愛青案」,1996年1月,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的學生刁愛青在一次出走後新奇失蹤,再被發現時,屍體曾經被人切成兩千多片煮熟後拋屍。2021年4月「刁愛青案」再次登上熱搜,這起引發了人們長達25年關注之久的案件到底是怎樣回事?
後來關於「南大碎屍案」的猜想不斷也沒有斷過,但是一直也沒能抓到兇手。2016年,「南大碎屍案」過了20年追訴期,南京警方稱無論過去多久都會清查到底。
⑷ 回顧著名懸案:南大碎屍案,中國十大懸案之一,眾多小說的原型,後來怎樣
1996年1月10日的晚上,剛剛下過雪,天氣異常寒冷,一個清潔工在清理垃圾箱時發現了一個黑色的塑料袋。裡面是切得整整齊齊的熟肉片。
當時,家裡的肉並不富裕也很值錢,清潔工貪婪的以為那是豬肉,便帶回家去打掃,沒想到竟洗掉了三塊手指。
2016年,該案件的公訴期限為20年,即使在20年之後,兇手被抓獲後也無法追究刑事責任。這起案件再次在網上引發熱議,猜測此案可能會懸案,警方也不會進行進一步調查。
然而,公安部刑偵局不同於一些網民,在其微博上表示,刁愛青遺體殘破案將永遠追查到底。
在對這一事件的討論中,最著名的是黑團事件。
對案件的深度分析,尖銳的語言,以及對案件證據的確證,讓人不禁質疑這個人是不是了解案件的人。
最後,該帖子被刪除,警方證實,帖子中的內容只是個人臆測,沒有實際證據,隨後此事得到解決。但是關於南大碎屍案的猜測從未停止過。
⑸ 轟動全國的碎屍案
南大碎屍案:
又稱南京「1·19」碎屍案、刁愛青案,案發於1996年1月19日,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受害人為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一年級女學生刁愛青。受害人遺體碎片在其失蹤9天後,也就是當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潔工在南京華僑路發現。兇手為消滅作案痕跡,將其屍體加熱至熟,並切割成2000片以上。案發後,南京市公安部門內運用警力進行大規模搜查,但至今仍未找到兇手。
2016年1月19日,網傳今天是「南京大學碎屍案」20年追訴期的最後一天,但很快,在1月20日下午,公安部刑偵局在官方微博「辟謠」:「南大碎屍案」將依照刑法規定繼續追查。
案情經過:
死者刁愛青,女,生於1976年3月,遇害時為南京大學鼓樓校區信息管理系現代秘書與微機應用專業成人教育脫產班專科一年級學生,在鼓樓校區學習和生活,遇害時不滿20歲。她住在鼓樓校區南園四舍,該宿舍樓當時人員復雜,流動性大。其父刁日昌,住在江蘇省姜堰市沈高鎮刁舍村四組。
刁愛青是一個從農村剛剛來到南京僅百日左右的年輕少女,很難說有什麼仇家,亦或是情敵,也並沒有多少積蓄,因此兇手的動機受到了廣泛猜測。在廣為流傳的《關於南大碎屍案的一點想法》一文中,作者黑彌撒猜測死者是在重金屬搖滾、甚至某種宗教儀式中被殺害的。然而,許多人表示質疑,他們認為碎屍僅僅是兇手為了毀滅可能的線索與證據,而且兇手一定是擅長屠宰、烹飪或者是醫術的人。
據刁愛青生前的好友回憶,她個子高約1.65米,身材適中,長相普通。短發,單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視,看書寫字時會戴上眼鏡。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顆痣,如菜籽般大小。說起話來,嗓音稍啞,語速偏快。一個細節是,這個字跡娟秀的女孩,有時候會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復雜化為「刁愛卿」。
1996年1月10日夜間,刁愛青吃完晚飯出走,據稱是由於當時同宿舍女生違反學校規定使用電器,導致擔任宿舍長的刁愛青也受到處罰後,心情不佳賭氣外出散心,此後再未回到宿舍。死者離開時,鋪平了自己的被子,似乎表明死者一開始並無外出打算。目擊者最後看見死者的地點是青島路,死者當時身穿紅色外套。
1996年1月19日,一場大雪之後,刁愛青的屍體被發現。一名打掃衛生的婦女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華僑路撿到一個提包,包中裝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後來她在清洗肉片時發現有3根手指混在其中,隨即報案。之後屍體另外的部分在水佐崗路和龍王山被發現,均被包在提包以及一條床單之中。屍體在煮熟後,估計總共被切成了2,000多片,刀工十分精細,碼放整齊,可見兇手的殘忍與超強的心理素質。
⑹ 20年前的南大碎屍案是怎麼回事
1、沒有破案。 2、南大碎屍案南京,又稱「1·19」碎屍案、刁愛青案,案發於1996年1月19日,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受害人為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一年級女學生刁愛青。受害人遺體碎片在其失蹤9天後,也就是當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潔工在南京華僑路
⑺ 死亡通知單之宿命的作者簡介
周浩暉,中國時事推理小說創始人,1977年出生於江蘇揚州,清華大學工科碩士,現任教於華北科技學院環境工程系。國內著名推理懸疑小說作家。2005年網路bbs推理小說大賽,其第一篇以羅飛為主角的長篇小說《凶畫》獲得第一名;此後又接連推出同屬該系列的《鬼望坡》和《恐怖谷》,在網路及雜志發表時,受到讀者的熱烈追捧。2007年中國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煙花三月》編劇,同名數字電影已攝制完成並在CCTV-6播出。2007年吳鎮宇、葉璇主演懸疑恐怖大片《異冢》原創編劇。2008年開始著手創作「刑警羅飛系列」最為重磅的《死亡通知單》三部曲,誓將羅飛這個角色塑造為華文推理小說中的經典神探。2009年《死亡通知單》《凶畫》《鬼望坡》相繼出版,贏得讀者的熱烈追捧。其中,《死亡通知單之宿命(下)》是以南京「1·19」碎屍案(又稱南大碎屍案、刁愛青案)為原型創作的,其作品在騰訊視頻獨家錄制獨播獲得觀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