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找一部關於狙擊手的電影
最隱蔽的狙擊手!你能找出來幾張?超過3張,說明你也有狙擊手的潛力!
身為軍人,在戰場上要時刻保持警惕,狙擊手是最難防範的,當你無法及時察覺到的時候,很容易喪命!

右邊第二顆樹旁邊,你看到了嗎?
試試看,你找到了幾張呢?
Ⅱ 《拯救大兵瑞恩》米上尉帶領他的隊員攻打德軍機槍陣地時,為什麼不讓那個狙擊手在遠處狙擊呢而是沖鋒
其實,我也覺得米勒上尉的戰術有問題,
但是實際上,當時美國陸軍還不如海軍那樣,並不重視狙擊手的培養和作用。因為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叢林里和日軍混戰,比較重視。
在戰爭末期,美國陸軍的狙擊手學校就隨著眾多兵工廠取消訂單一樣解散了,直到朝鮮戰爭時期才受重視。
就現在在戰術看來,德軍的陣地上的永備性工事已經是半摧毀狀態,德軍使用沙包圍繞的陣工事,四周非常開闊,這樣利於機槍火力的發揮,同時利於狙擊手封鎖陣地。
如圖1,
圖2、3上,阿邦通過狙擊鏡,可以看到完整的德軍陣地,這樣也不存在角度問題,狙擊手無法瞄準。
我們就應該讓其他人假裝沖鋒,吸引德軍機槍手射擊,再讓狙擊手解決機槍手,壓制德軍火力
但是在當時而言,持狙擊槍的傑克遜只不過是個精確射手而已。
與其相信狙擊手的能力,還不如相信手雷
一切都是當時的戰術思想決定的,並不能怪米勒上尉的決策不正確,只能怪他有時代的限制性
Ⅲ 比機槍手還厲害的弓箭手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電影《羅賓漢起源》
有圖有真相
Ⅳ 蘇聯電影故事是一架飛機每天轟炸一個士兵
蘇聯老電影《再生》?
1942年的白海,一艘滿載傷員的蘇軍運輸船被德軍戰機擊沉,船上人員除了一名剛成為機槍副射手的19歲新兵外全部遇難。而新兵之所以未被擊殺,只因一架德軍戰機瞄準器出了故障……此後七天七夜,受傷的新兵艱難地行進在冰封的海面上,鍥而不舍的德軍飛行員三番五次追殺未果,最後竟被再次受傷的新兵一槍擊中操縱系統,被迫滑向蘇軍防區……。
Ⅳ 如何評價朝鮮戰爭及其影響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歌,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一跨,背後是197653名烈士的犧牲。
犧牲的烈士里,有孫占元、黃繼光、邱少雲這樣我們熟知的名字,但更多的是無名英雄。
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身後的祖國,也用他們的犧牲累積出了勝利,為中國贏得了幾十年平穩的發展空間。
他們的故事,值得被銘記。
1957年公映的《上甘嶺》,是第一部表現志願軍抗美援朝的經典影片。
這部64年前的電影,用124分鍾的時間,為我們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慘烈的一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的前世今生。
01 血肉築長城的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取材自「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發生在板門店談判過程中。
1952年10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單方面宣布中止板門店談判。
美方的談判代表狂妄地叫囂著「讓飛機、大炮去辯論吧!」
之後,美方對志願軍發起了代號為「攤牌行動」的大規模打擊。
上甘嶺戰役的勝負對整場談判至關重要,但難度也有目共睹。
一組數字說明問題:
美軍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
而志願軍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
是為了祖國不怕犧牲的精氣神!
美軍在強大兵力和武器的支持下狂轟濫炸,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成了一片焦土。
面對美軍的瘋狂進攻,志願軍以血肉築長城。雙方鏖戰的43天中,僅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捨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之多!
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成就了最後的勝利,雙方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讓美軍乖乖回到談判桌前。
後來,毛澤東主席了解到了上甘嶺戰役的情況,他親自指示有關方面將其拍成電影,這才有了《上甘嶺》一片。
02 以小見大的電影《上甘嶺》
電影《上甘嶺》對上甘嶺戰役做了藝術化處理,以八連連長張忠發和他帶領志願軍為主體,以小見大,講述了志願軍與敵人浴血奮戰的故事。
影片基本還原了上甘嶺戰役的三個階段:美軍的進攻與地面爭奪;坑道斗爭;志願軍的反擊作戰。
地面爭奪階段,戰況激烈時,敵人一個上午瘋狂進攻達二十三次,志願軍戰士用生命和鮮血堅守每一寸土地。
與張忠發的八連交接陣地時,眼睛受傷的七連指導員孟德貴指著身邊的土地說:「東西長五百公尺,南北寬不到300公尺,現在一寸也不少,交給你了。」
守護每一寸陣地,絕不言棄是他們的使命,也是他們的榮譽。
因為心中有信仰,面對敵人的不斷轟炸、敵強我弱的力量懸殊,哪怕只剩一個人,志願軍戰士也毫不退縮。
所以,當同志們拿命換來的陣地丟失,士兵退入坑道後,他們會覺得退縮可恥,說:「這樣活著比死還難受。」
正是一份對國對家的使命感,讓他們熬到了反攻時刻。
坑道里並不比正面迎敵輕松,尤其是缺水考驗著每一個人。
最困難的時候,他們只能靠望梅止渴的故事、想一想家鄉汁多又甜的蜜桔、小時候游泳嗆的滿肚子水緩解。
當炊事員老王給連長送來兩個蘋果,連長給受傷的指導員,指導員和其他傷員又堅持給連長。
最後,全部人分食了兩個蘋果。為了給坑道的戰士送補給,後援同志要穿過一道又一道的封鎖線,不知道有多少人倒在路上,又是巨大的犧牲!
在犧牲與鋼鐵般的意志的支撐下,志願軍終於迎來了反攻的機會,拿回丟失的陣地,讓美國談判代表乖乖回到了談判桌。
影片雖然有不少大場面的鏡頭,以突出戰斗慘烈為主,但依舊用細節刻畫出了鮮明的志願軍形象。
八連連長張忠發,打仗的時候愛要水喝,因為是機關槍射手出身,聽到機關槍響就手癢癢。他作戰英勇、不怕犧牲、愛護官兵,是軍官的代表。
張忠發的通訊員楊德才,年僅18歲,愛講連長的英勇事跡,身上總是掛著滿滿兩壺水,隨時給連長過癮。
他有一個英雄夢,反擊沖鋒的關鍵時刻,他在身體多處槍傷的情況下,依舊堅持作戰並捨身炸了敵人的軍事據點,成了真正的大英雄。
他是一個個黃繼光、孫占元的縮影。
女衛生員王蘭,起初因為性別刻板印象,每一個連長都不願她留在部隊「添亂」,但當她和戰士們一起困在坑道之後,終於用吃苦耐勞的精神改變了張忠發的偏見。
她代表著每一位為戰爭做出貢獻的女性。
整部電影以點帶面,立體表現了抗美援朝中的軍官與戰士、前線與後方、男人與女人的形象。
Ⅵ 槍械盤點:電影《戰狼》都有哪些著名的外國槍械
QBU88式在50米的距離上,其精度可以保證打中一元硬幣大小的目標,熟練的射手甚至可以打斷牙簽。在100米的距離上,其散布圓直徑不超過30毫米,可以確保射中敵人的眼睛,在200米的距離上,稍經訓練的射手就可以將靶桿逐節打斷;雖然在遠距離上散布有所增大,但在600米內,訓練有素的射手還是可以確保首發命中敵人頭部,其精度就是與「百步穿楊」相比還要高出許多。
M136AT4火箭筒屬於預裝彈、射擊後拋棄的一次性使用武器,採用無後坐力炮發射原理。火箭筒包括火箭筒、鋁合金金文杜里噴管、擊發機構、簡易機械瞄準具、肩托、背帶和前後保護密封蓋等。簡易機械瞄準具由山字形準星和可調的同心內外環照門組成,也可使用微光瞄準鏡和光電火控系統。
P226是一種單/雙動擊發的半自動手槍,最初只有的9×19mm口徑型,從1996年開始推出了新的·40 S&W和·357 SIG口徑的型號。進入21世紀之後,美軍常規部隊使用的M9手槍逐漸達到了使用期限。而特種部隊早就開始選用其他的手槍,海軍特種部隊開始使用P226手槍。
92式手槍 是為了代替原裝備的54式手槍而研製的。該槍分為5.8mm和9mm兩種口徑。92式手槍性能比之於以往大幅度提高,尤其注重人機工效設計。與國外同類手槍相比,該槍雖然在工藝和壽命上還有差距,但卻很適合中國人的手形。
美國陸軍型號稱為M134型速射機槍,7.62毫米彈葯速射機槍(minigun)用途廣泛,美國空軍型號稱為GAU-2 B/A型,美國海軍型號稱為GAU-17/A型。目前,這種速射機槍最高射速高達6,000發/每分鍾。
95式自動步槍簡稱95式。95式自動步槍是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208研究所研製的突擊步槍,主設計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朵英賢,屬於95式槍族一部分,為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式步槍之一。
AK-47屬於突擊步槍,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步槍相比,槍身短小、射程較短,適合較近距離的戰斗。採用氣動式自動原理,導氣管位於槍管上方,通過活塞推動槍機動作,回轉式閉鎖槍機。世界十大名槍之首。
中國56-1式沖鋒槍,該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回轉式剛性閉鎖,擊錘回轉式擊發結構,由發射機構控制擊錘,實現半自動和全自動射擊。
M82A1幾乎在主要西方國家的軍隊中都有使用,包括美軍特種部隊。美軍昵稱「輕50」以其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等優良性能,幾乎在12.7毫米狙擊步槍市場上占據了統治地位,該槍已裝備了數十個國家的軍警部隊。
Ⅶ 終結者2中施瓦辛格在大樓里對警車亂掃時用的槍是什麼槍
叫加特林轉管機槍
幾乎每一種美國飛機都用這種機槍A-10火神機槍F-18/16/15全部有裝備
加特林機槍是由美國人理查�6�1喬登�6�1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在1860年代設計的手動型多管機關槍,是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它把6根槍管並列安裝在一個旋轉的圓筒上,手柄每轉動一圈,各槍管依次完成裝彈、射擊、退殼等動作。加特林機槍可謂手動機槍的顛蜂之作,它的出現成為槍械史一次重要轉折,對近現代兵器和軍事思想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19世紀末期,它是歐洲各國控制並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經過改進後的加特林機槍射速最高曾達到每分鍾1200發,這在1882年是個驚人的數字。但它也存在一個問題:它的最大弱點是射手在戰場上由於激動和殺紅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會發瘋似得把手柄轉動的越練越快,造成機槍卡殼或爆膛。 正因為如此,在20世紀初,隨著馬克沁機槍的發明,加特林機槍迅速的沒落。 隨著機電技術的發展,可以利用電動機控制槍管的轉速,從而解決這種機槍的弱點。所以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或車(機、艦)載機槍上,以求得高射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軍M134型速射機槍。 M134機槍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越南戰爭期間研製的、以「火神」20毫米機炮為基礎的6管航空機槍,主要裝備在直升機上,也可作為機械化步兵的車載武器,主要用途是殺傷集結有生目標和防空等。;因為它發射的是7.62毫米步槍彈,也稱其為「Minigun」,直譯似乎應是「迷你槍」。可是,它的射速高達6000發/分,是普通機槍的整整10倍,正如好萊塢電影里所說的「在這挺機槍的掃射下,沒有一種生物可以生還」。而「gun」的英文原意也指火炮,所以把它叫作「迷你炮」應當更為貼切。 看過美國電影《我們曾經是士兵》的讀者肯定對這種武器的巨大威力印象深刻:轉瞬之間,一支嚴陣以待的部隊就被僅僅一架直升機上的「Minigun」打得屍橫遍野,慘不忍睹。說它是炮,確實一點也不過分。 M134機槍射速極高,可靠性同樣十分出色,由於使用外部電源驅動槍管轉動,並完成供彈、擊發、抽殼等動作,因此不受槍彈發火性能的影響,少數啞彈對其沒有任何影響,可以不間斷地持續射擊,可靠性為20萬發,最低壽命150萬發。尤為可貴的是,如此兇猛的機槍卻不比普通機槍重多少,只有16公斤左右。施瓦辛格扮演的「未來戰士」不就是把它端在手裡開火的嗎。同口徑的 M60通用機槍重10.5公斤, M2 H B12.7毫米機槍更是重達38.2公斤,又都是單管,火力根本無法與 M134相提並論。 M134還有一種發射5.56毫米槍彈的改型——— M214「Microgun」機槍,僅重10.2公斤,帶1000發彈時的全重38.6公斤,單兵即可攜行,射速不減,被美軍特種部隊廣泛使用。 現在的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Ⅷ 大家認為最最搞笑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我覺得我們從小到大看過很多很多的電影,很多搞笑的片段都還歷歷在目,我今天來談一下搞笑的電影。一部就是電影《甲方乙方》。這個本地賀歲片的開山祖師馮小剛厥後拍過良多片子,其中也包含笑劇片,但我以為這部電影在他的笑劇片中可排首位。
1997年的《捕鼠記》,電影整體偏昏暗的色調,但是全程都是笑點哦!電影一開始就是一群人撐著黑雨傘,故事的主人翁就稱哥哥和弟弟好了,兩個人抬著父親的棺木下葬就發生了讓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弟弟一激動,棺木的扶手就斷了,然後棺木就在台階上自由向下滑動,父親的遺體在顛簸中飛了出來,剛好有個下水口在修,就掉了進去。接下來,兄弟二人來到父親生前的毛線工廠聽律師公布遺產。父親的遺言是希望兩個人像股繩一樣團結在一起管理好工廠。結果除了老舊的工廠,一座不值錢的房子,一個陶瓷蛋,好多把勺子和半盒雪茄,什麼都沒有哥哥很失望直接走了。
Ⅸ 求一部電影名,裡面出現一把狙擊槍,要用釘固定在地上
大概是巴雷特的M82A1吧···
Ⅹ 有什麼好看的狙擊類的戰爭片神槍手用狙擊槍的
狙擊生死線(Shooter) 是一部2007年美國電影,改編自1993年史蒂芬·杭特小說《Point of Impact》,由安東尼·法奎執導。本片是由馬克·瓦爾伯格主演的動作驚悚片。一個狙擊手在執行任務中被上級出賣痛失好友後離開的軍隊獨自居住在阿肯色州的郊外。但是他卻總是身不由己,陷入了困境之中,遭到全國追捕。無奈之中,他開始了反擊的復仇……該片在2007年3月23日於北美上映,DVD則是在同年6月26日上架,並且攻佔銷售排行榜。
狙擊生死線精彩海報電影名:狙擊生死線別名:狙擊手/神射手/生死狙擊導 演:安托萬·富卡選角導演:Mali Finn主 演:馬克·沃爾伯格羅拉·邁特拉丹尼·格洛弗上 映:
2007年03月16日地 區:美國語 言:英語顏 色:彩色類 型:動作片原著作者:史蒂芬·亨特製片:羅倫佐·迪·邦納凡圖拉、艾力克·豪森、里克·基德尼攝影:小彼得·曼茲發行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劇情劇照編輯本段故事梗概退伍後的鮑勃·李·斯萬格在阿肯色州偏僻的某處,留起絡腮胡的鮑勃·李·斯萬劇照(13張)格(馬克·沃爾伯格)過著隱居的寧靜生活。直到一天,一隊人馬找上門來。原來斯萬格本是數一數二的神射狙擊手,因為一次在衣索比亞的行動失敗,被上級出賣放棄救援,導致他的搭檔葬身異國,本來就厭倦了冰冷槍械生涯的他,毅然決定退隱山林消失蹤跡。 前來「探訪」的正是斯萬格曾經的上司約翰遜上校(丹尼·格洛弗)。據情報局密探消息,總統的下一次重要街頭演講中,恐怖分子很可能會有所行動,當局惟有希冀藉助斯萬格的非凡狙擊經驗,在暗處確保總統的人身安全。礙不過昔日上司的懇求,斯萬格應允接受了這最後的任務。 然而,這任務本就是危險重重的「陷阱」!總統演講當天,潛伏在對面大樓監視的斯萬格,不僅沒辦法保護政府高官,還冷不防背後中了冷槍,當場跌落窗檯。雖然憑超強能力僥幸逃生,但斯萬格發現自己已經稀里糊塗地被當作刺殺總統的疑犯通緝!遭人陷害成了替罪羊,還被迫到處逃亡,落難天涯的斯萬格決定重拾狙擊,開始反擊復仇!編輯本段影片評價影片改編自史蒂芬·亨特的小說《著陸點》,書中寫道的主人公鮑勃,是一個因為任務失敗而留下心理陰影的老兵。這個人物的原形是曾經參加過越南戰爭的頗具傳奇色彩的美軍狙擊手卡洛斯·哈斯考克,此人曾在參戰期間狙殺了83個敵人。當然書中關於刺殺總統的一系列故事都是作者自己的創作。由於《著陸點》在1993年出版,看起來像是受到了1991年的《刺殺肯尼迪》的極大影響。在《刺殺肯尼迪》中,奧利弗·斯通將嫌疑犯奧斯瓦爾德塑造成了一個「國家級大陰謀」的替罪羊,和本片主人公斯瓦格的處境非常類似。不過斯通的作品是站在反戰立場上的政治驚悚片。而這部《狙擊生死線》顯然是一部依靠製造各種噱頭來撐門面的商業味道濃重的動作類型片。況且,從劇情看來,
《狙擊生死線》與去年的那部邁克爾·道格拉斯主演的《一級戒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以一位被陷害為刺殺總統的「爺們兒」亡命天涯尋找真凶為自己翻案為主線。不知,如今的觀眾們能否經得起「審美疲勞」的嚴峻考驗。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正當紅的猛男馬克·沃爾伯格顯然要比老道格拉斯人緣好得多。該片的票房相信也不會出現令人大跌眼鏡的局面。本片出現了諸多槍械,包括M4 SPOMOD卡賓槍、M40A3栓動式狙擊步槍、麥克米蘭TAC-50栓動式狙擊步槍、雷明頓M700警用狙擊步槍、M203榴彈發射器、M9自動手槍(貝雷塔92FS美軍版)、貝雷塔92FS自動手槍、格洛克23自動手槍、瓦爾特P99自動手槍、溫徹斯特M1870杠桿栓動霰彈槍、勃朗寧M2HB重機槍等槍械,令軍事迷們大飽眼福。 格洛克23手槍[1]編輯本段劇中出現的狙擊槍及介紹巴雷特M82A1狙擊步槍,M21狙擊步槍,M200狙擊步槍,M40A3栓動式狙擊步槍。本片出現了諸多槍械,包括M4 SOPMOD卡賓槍、M40A3栓動式狙擊步槍、麥克米蘭TAC-50栓動式狙擊步槍、雷明頓M700警用狙擊步槍、M203榴彈發射器、M9自動手槍(貝雷塔92FS美軍版)、貝雷塔92FS自動手槍、格洛克23自動手槍、瓦爾特P99自動手槍、溫徹斯特M1870杠桿栓動霰彈槍、勃朗寧M2HB重機槍等槍械,令軍事迷們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