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環繞立體聲
英文名稱:Surround sound
環繞立體聲的概述
[編輯本段]
所謂環繞立體聲,通常是與雙聲道立體聲相比,系指聲音好像把聽者包圍起來的一種重放方式。這種方式所產生的重放聲場,除了保留著原信號的聲源方向感外,還伴隨產生圍繞感和擴展感(聲音離開聽者擴散或有混響的感覺)的音響效果。在聆聽環繞立體聲時,聆聽者能夠區分出來自前後左右的聲音,即環繞立體聲可使空間聲源由線擴展到整個水平面乃至垂直面,因此可以逼真地再現演出廳的空間混響過程,具有更為動人的臨場感。如果與大屏幕的電視或電影的圖像結合起來,使視覺和聽覺同時作用,則這種臨場感就更逼真,更生動,因而更具感染力。
環繞立體聲的分類
[編輯本段]
日本電子機械工業會(EIAJ)在1985年制定的技術標准(STC-020)中,將環繞立體聲系統分為兩種:一種是僅有聲音音響的A(Au-dio)環繞立體聲(音響環繞立體聲)系統,另一種是把音響(Audio)和圖像(Vedio)組合在一起的AV環繞立體聲(音像並存型環繞立體聲)系統。
環繞立體聲的對比
[編輯本段]
1、立體聲(streo)具有方向感、展開感的聲音。立體聲是由直達聲、混響聲和有效反射聲相互作用的結果。
所謂直達聲指的是聲音在向各方向擴散時,從音源直接到達視聽者耳朵的聲音,而反射聲指的是從周圍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
電視伴音中的立體聲,其信號源可以從接收立體聲電視廣播或從外接的音頻輸入端子中獲得,然後用左、右兩路獨立的放音通道進行立體聲重放,並由分別安裝在電視機左右兩側的揚聲器發聲,它所建立的聲場,是在兩揚聲器之間的平面上,觀眾在觀看電視時,只有置身於這個平面,才能感覺出聲音的立體感,但缺乏臨場感。
2、環繞立體聲音(surround sound)與一般的立體聲不同,環繞立體聲音所產生的聲場,不僅讓人感受到音源的方向感,且伴有一種被聲音所圍繞所包圍以及聲源向四周遠離擴散的感覺。環繞立體聲的功能,增強了聲音的縱深感、臨場感和空間感,使視聽者不僅能夠感受來自前、後、左、右的聲源發出的聲音,而且感受到自己周圍的整個空間,都被這些聲源所產生的空間聲場所包圍,從而營造出一種置身於歌廳、影劇院的音響效果。
3、3D環繞立體聲
3D環繞聲與目前流行的家庭影院環繞聲(如杜比定向邏輯環繞和杜比AC一3)同屬音頻定位技術的范疇,它也能使聽音者產生聲音來自周圍的環繞感覺,但它的主要用途和基本原理與後者存在著較大的差別。
3D環繞立體聲與杜比環繞聲相比較,其主要特點是:
(1)對聲源沒有要求。 3D環繞聲對音源沒有嚴格要求,無需編碼,可對任何雙聲道立體聲音源進行處理,某些類型的3D環繞聲(如SRS環繞聲)也可處理單聲道和杜比環繞聲音源。它不需裝備5~7聲道功放及音箱,僅用原有的雙聲道功放及音箱即可實現3D環繞聲,可大幅度節省成本。
(2)適合小空間、近距離欣賞。 3D環繞聲對音箱擺位及播放空間要求不高,可在近距離聆聽或在狹小空間內聆聽,特別適用於多媒體電腦、汽車音響、隨身聽及我國城鄉居住面積狹小的情況。
(3)對音響軟硬體要求不高,而且接線簡單,使用方便。在諸如錄像機、LD與VCD影碟機、CD唱機、 LP電唱機、多媒體電腦、電視機。功放、收音調諧器中均可得到應用。
(4)互動式與移動式環繞聲。 3D環繞聲配合多媒體電腦或電子游戲機,可方便地實現互動式環繞聲,即允許用戶經常性地改變聲音的類型和順序。
環繞立體聲的形成
[編輯本段]
(一)四聲道環繞立體聲系統
所謂四聲道系統,是指原聲信號不加任何改變地傳送和重放。在四聲道環繞立體聲系統中,將四個傳聲器分別放置在聲源的前、後、左、右四個方向上進行四聲道聲源采樣,然後,通過四聲道傳輸,分別送到置於視聽者前、後、左、右的四個揚聲器上,以重現環繞聲音響效果。這種方案因傳輸通道過多,沒有應用在電視機電路中。
(二)模擬環繞聲系統
模擬環繞聲系統採用特定的環繞聲處理電路,對立體聲的兩路信號進行加工處理,根據人耳聽覺生理上的兩大特點,即掩蔽效應和哈斯效應,利用電子電路模擬出一個環繞聲場,並用多個揚聲器進行放音,營造出豐富的三維空間音響效果,使視聽者產生極強的臨場感。
所謂掩蔽效應,指的是一個較響的聲音,往往會掩蓋住同時出現的另一個較輕的聲音,尤其是當這兩個聲音在相同的頻率范圍內時,掩蔽效應更為明顯。
而哈斯效應是指當直達聲和混響聲到達人耳的時間差在一定范圍內時,人耳就感覺到直達聲和混響聲已融為一體,很難再將它們區別,只是響度有所增加而已。混響聲是由牆壁等障礙物經過復雜的反射才聽到的聲波。
根據人耳聽覺生理上的這兩大效應,可以推斷出這樣兩個結論:其一,如果有來自同一音源的直達聲和混響聲,那麼,較輕的混響聲往往被較響的直達聲所掩蓋,人耳察覺不到混響聲的存在。但如果混響聲到達人耳時,在時間上與直達聲延遲較大,人耳就會感覺到直達聲的存在,並確定其位置。其二,對那些延遲時間較長,且與原聲源不相關的混響聲,人耳不僅能察覺出它的存在,而且能逼真地提供距離感,認為它來自周圍的空間。
目前,多數大屏幕彩色電視機的環繞聲處理電路,正是根據上述原理,採用模擬環繞聲技術,將立體聲左右兩路信號,經專用的環繞聲處理器,進行延遲、移相等處理,再通過環繞聲揚聲器發聲,來模擬環繞聲效果。
彩色電視機中專門用於形成環繞立體聲的集成塊有模擬式延遲混響集成塊和數字式延遲混響集成塊。
1.模擬式延遲混響電路
模擬式延遲混響電路是由電荷耦合器件即BBD器件,在時鍾脈沖信號的作用下,實現對音頻信號的延遲的。BBD器件內部集成了一千多個場效應管和與之對應的電容器,各場效應管的導通或截止由時鍾脈沖控制。當時鍾脈沖為正脈沖時,第一級場效應管導通,輸入的音頻信號電流通過場效應管對電容C1充電,將音頻信號電平轉換為相應的電荷儲存在電容器C1中,隨後,時鍾脈沖又使第二級場效應管導通,前級C1中存儲的電荷通過場效應管2對C2充電,這樣依次傳遞,在信號的輸出端,便把輸入的音頻信號延遲了NT時間(N為傳遞次數,T為時鍾脈沖的周期)。對一塊專用集成塊而言,傳遞次數已定,則模擬式延遲混響電路的延遲時間取決於時鍾振盪器的頻率,其頻率越高,延遲時間越短。
2.數字式延遲混響電路
數字式延遲混響電路主要由控制邏輯電路、A/D和D/A變換器、隨機存儲器等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將待延遲的模擬音頻信號,在控制邏輯電路控制下,經A/D變換器變換成數字信號,並以串列數據形式存入隨機存儲器中。存放一段時間後,仍在控制邏輯電路的控制下,按順序取出串列數據,數據在存儲器中存放時間的設定,便是音頻信號的延遲時間。經延遲後的數字音頻信號,再經D/A轉換電路,還原成延遲後的模擬音頻信號輸出。
(三)編解碼環繞聲系統
編解碼環繞聲系統是將原多聲道采樣信號,經過特定的編碼技術,變成兩聲道信號進行傳送,在接收端重放時,再通過解碼器還原出原聲道的信息,經多隻揚聲器放音,形成環繞立體聲場。杜比環繞聲系統可謂是這類編解碼環繞聲系統的代表,它將原聲場信息,歸結為左、右、中、環繞聲音四路信息,然後通過編碼使之合成為雙聲道信息進行傳送,接收端經杜比解碼器解碼,再還原出四聲道信號進行重放。
環繞立體聲系統
[編輯本段]
隨著SBLive!、MX300等一系列高階PCI音效卡的問世,支持多聲道揚聲器輸出已成為個人電腦音頻系統的全新標志。諸如EAX、A3D之類的全新三維音效標准日漸走紅,也帶動了高檔PCI音效卡和多點式音響系統的銷售。面對多聲道音頻系統的誘惑,我們如何正確的選擇和搭配,正是筆者在這里要與大家交流的。
選擇多聲道環繞音頻系統的理由
最早的電腦音效卡只能提供單聲道的輸出信號,這顯然不能表現出聲場的定位和變化,效果欠佳。隨著技術的發展,立體聲技術的運用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缺陷。音頻信號在錄制過程中被分別分配在兩個獨立的聲道,使聽眾獲得比較真實的回放效果。16位、立體聲也成為了當時音效卡最為基本的音頻指標,並且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近年來,支持多揚聲器輸出的PCI音效卡開始逐漸面向市場。98年CREATIVE出品的SB Live!、SBLive!VALUE更是成為了其中的典範。而多點式的有源音箱系統也隨之熱銷起來,從4.1聲道、5.1聲道發展到了最新的7.1聲道。
那麼與傳統立體聲回放想比,多聲道環繞立體聲有哪些優勢呢?首先就整體效果而言,您可以獲得來自多個不同方向的聲音環繞,聽眾被包圍在整個聲場之中,通過一些虛擬的音效模擬技術可以獲得身臨各種不同環境的聽覺感受。其次,在游戲中我們可獲得更為臨場的娛樂體驗,通過多聲道技術和EAX、A3D的軟體支持,用戶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游戲中各類聲音效果的定位和變化。第三、環繞立體聲可以為用戶營造出一個更加出色的家庭影院系統,隨著DVD影碟的日漸普及它將為我們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多聲道環繞聲將為給我們帶來豐富的聽覺享受和音響效果。總之環繞立體聲技術可以模擬出一個近乎真實的聲音環境,給聽眾以全新的感受。
支持三維環繞立體聲的音效卡
要在個人電腦上享受環繞立體聲首先需要一塊真正支持多揚聲器輸出的音效卡,在如今的中高檔產品中擁有這一功能的音效卡很容易找到。而要將多聲道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支持三維音效擴展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就將現今市場上完全支持這兩項功能的產品羅列出來,並作簡要評述。
1.CREATIVE公司的產品
CREATIVE是音效卡界的領頭羊,在其產品線中以下PCI音效卡提供了多揚聲器的輸出支持——SBPCI64、128、512和SB Live!系列。SBPCI64可通過軟體模擬4音箱,需要DirectSound3D的支持,某些環境下環繞箱不能出聲。後部輸出與LINE IN共用一個插口。雖然支持EAX環境音效擴展,但效果一般。而PCI128與PCI64採用同一晶元,但後改為獨立控制,三維定位效果與PCI64相差不大。SB PCI512和SBLive!系列使用的都是EMU10K1晶元,完全支持4路揚聲器輸出,而且SBLive!完整版可以通過數字I/O字卡的協助實現8音箱的環繞,效果極為出色。加上它們都完全支持EAX,可通過軟體對各種音頻流進行實時控制,游戲效果也非常震撼。
2.DIAMOND公司的產品
唯一可在中高端音效卡市場與CREATIVE份一杯羹的只有DIAMOND,其生產的MX200和MX300是SBLive!系列最大的對手。MX200採用Freedom 5600晶元,支持A3D1.0規范;MX300採用AurealAU8830晶元,支持A3D2.0規范,兩者都可接駁4音箱。A3D是與EAX齊名的三維音效API,雖然用一對音箱就可以實現環繞效果,但4揚聲器將給它帶來更為真實的表現力。
3.其他產品
在其他中小廠商的產品中也不乏優秀的產品。
台灣大眾電腦集團的下屬企業「新眾」最近推出的一款PCI音效卡產品——GoldenMelodyHi-five。其採用ESS的1978晶元,支持EAX音效和Z軸強化,同時提供多聲道支持,而且低音揚聲器可被獨立接入和控制,非常獨特。
新加坡Aztech公司是全球第2大音效卡製造廠商,其推出的PCI368DSP使用的是VLSI的QsoundThunderbird VT21702晶元。它兼容A3D1.0和4路揚聲器輸出。另一款產品PCI288-Q3DII,帶有SPDIF連接器,也提供了多聲道支持。
YAMAHA公司繼推出YMF-724晶元並大獲成功之後,新近推出了功能更為強大的YMF-744晶元。這款晶元支持包括EAX、A3D和DS3D在內的多種三維音效標准,同時也支持4音箱輸出和SPDIF IN/OUT功能,使得744晶元在游戲、MIDI和DVD音效方面都會有不小的優勢。最先使用744晶元的音效卡產品是啟亨公司的嗆紅辣椒64 4.1,在9、10月份可以在市場上露面。
在低價市場中使用CMI8738晶元的PCI音效卡也可以實現環繞立體聲,並獲得A3D1.0的支持。新近老牌顯卡生產廠家「麗台」推出的一款4Xsound就是使用這一晶元的。當然還有其他一些產品,由於篇幅關系就不多復述了。
多點式環繞音箱系統簡評
有了一款不錯的音效卡,接下來就是選擇音箱了。如今市場上多點式環繞音箱是以CREATIVE的品牌為主,主流產品包括FPS和DTT兩個系列。
1.FPS系列
FPS是「FourPointSurround的簡稱,現今主要有1000和2000兩種款式。FPS1000就是紅及一時的PC Work4.1。它是一款典型的四點式環繞系統,由四個衛星小音箱和一個低音炮構成。每個環繞衛星喇叭的功率為3.5W,低音炮的功率為10W,雖然不算很大,但家庭使用已經足夠了。FPS1000外形小巧,環繞效果出色。但其缺點也比較明顯,譬如其中音效果較差,功率偏弱,以至不適合欣賞音樂,另外它的抗干擾能力也顯不足。當然作為電腦音箱,它可以給我們提供一流的游戲音響效果,這一點是最為可貴的。
新近問世不久的FPS2000Digital則是1000型的改良,「外形更酷、功率更大、效果更好」是我對它的評價。無論是低音炮還是衛星音箱,FPS2000都比前作大了一號,且顏色由原來的白色改為黑色,功率也隨之變為:低音炮25W,衛星音箱7W,提升值都在兩倍以上。而且它還提供了Digital DIN數碼輸入介面,可與SBLIVE!字卡上提供的DigitalDIN數碼輸出相連,以獲得數字式的音質與效果。就實際試聽效果而言,FPS2000確實有較大的進步。由於功率的增大,低音部分雄渾而不混濁,高音部分清脆而不嘈雜,中音表現也要大大好於FPS1000。無論是游戲效果、音樂欣賞還是影碟音效都非常出色。與SB LIVE!完整版配合使用,更可獲得清晰而優質的數字聲音。如果SBLIVE!VALUE的用戶想要享受DigitalDIN數碼輸出的威力,只有去額外購買一款字卡了。
2.DTT系列
DTT的全稱是「DesktopTheater」,意為「桌面影院」。與FPS系列最大的區別在於DTT系列提供了一整套DVD杜比環繞音效的支持。1998年9月CREATIVE發布的Desktop Theater5.1是此系列的第一款產品。其實它的結構組合就是「PCWORKS4.1+中置音箱+杜比音效解碼放大器。在實際的DVD音效體驗中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5.1聲道與杜比AC-3的驚人效果,它們提供了一流的聲音環繞效果和音效變化體驗。當然Desktop Theater5.1在提供杜比AC-3音效的同時,其游戲三維音效表現能力也是不弱的,同時也存在著與PCWORKS4.1相似的弱點:中低音效果欠佳,功率太小。
與FPS2000在4.1聲道領域的地位相似,CREATIVE最新發布的DTT2500則是DesktopTheater 5.1系統的換代產品,代表了當今最為領先的數字音頻科技,它基於FPS2000,同樣支持DigitalDIN,同時提供了比FPS2000更為強勁的低音炮單元。DTT2500使DVD音效回放在個人電腦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也價格不斐。
在國內市場,除了CREATIVE的產品,台灣的爵士音箱也有4.1、5.1聲道的產品。爵士在台灣地區非常知名,近年來打入大陸市場,為各種品牌電腦作OEM,聯想、方正等都用過它們的音箱。最近他們進入零售市場,用戶們不妨留意。國內有源音箱製造業的老牌廠商,潤寶、愛德發等也在加緊研製多聲道音箱系統,不久也將上市。
選購與搭配的策略
每一個用戶對電腦多媒體的要求不盡相同。有些朋友對音效卡和音響的要求只是發得出聲音即可,而有的用戶對這方面則要求較高,想要擁有環繞音頻系統。無論想法如何都是無可厚非的,關鍵在於選購時要注意音效卡與音箱的搭配。尤其在選擇高檔產品時,一時的失誤很可能造成經濟上損失和效果上缺陷,下面筆者就結合不同的用途和價格定位,來簡單的介紹一下環繞音頻系統的選購與搭配技巧。
如果您是游戲發燒友,有以下三種不同價位的消費方案:
1.手頭比較緊但又想體驗環繞立體聲及游戲三維音效的用戶,筆者推薦CREATIVESBPCI64和FPS1000這套組合,這是最為廉價的環繞聲系統。PCI64音效卡信噪比非常高,售價卻不足300元;FPS1000價格也日漸走低,市價600元左右,這樣兩者合一不到千元,相對而言比較超值。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效果也非常不錯了。
2.如果您有2000元以上的預算則可考慮SBLIVE!VALUE加FPS2000D這套組合,現在市場價格約2400元左右。由於SB LIVE!VALUE沒有數字式字卡,所以FPS2000的DigitalDIN數碼輸入介面不能被利用,需改為模擬輸入,待日後還可以增加字卡系統,升級到數字音頻系統。
3.如果您是數字環繞音頻系統忠實發燒友,那麼就請您選擇SBLIVE!完整版+FPS2000D這套超級組合吧!它給你帶來的是真正的數字聲音。當然總體價格也高達3600元左右,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PCDVD用戶當然要考慮5.1聲道的音響系統。SBLive!VALUE+DesktopTheater5.1是較廉價的組合,高端用戶則可選擇SB Live!與DTT2500搭配使用,效果極佳。
大家可能有這樣的疑問:為何音效卡都推薦SBLive!系列?原因在於CREATIVE的產品擁有一流的兼容性和品質保證,而且經過比較後筆者覺得其三維音效在各種產品中比較出挑,所以選擇了它。當然其他音效卡也各有特色,只要擁有多聲道支持,同樣可以營造出環繞效果。另外,在多點式音響選擇中,也可以同時購買兩對相同型號的國產木質立體聲有源音箱,分別與音效卡相連,同樣是非常不錯的方案。優質的木質音箱在音樂回放效果方面有很大優勢。品牌中潤寶-輕騎兵和漫步者等都可以考慮。
2. 電影院看3D電影,杜比全景聲廳,激光廳,IMAX3D,DTXS臨境音,MX4D廳,這些有什麼區別
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IMAX主要是針對畫面,而杜比全景主要是針對音效。下面來分別介紹一下:
激光廳是以激光作為光源,普通廳是以疝氣燈泡作為光源;RGB激光所能表現的色彩范圍更廣、亮度值更高,所以激光廳畫面更絢麗多彩、清晰度、亮度更高;尤其是3D電影效果更好。
所以激光廳用來放3D電影效果非常好。
杜比全景聲廳是由杜比實驗室研發,於2012年4月24日發布的全新影院音頻平台。它突破了傳統意義上5.1、7.1聲道的概念,能夠結合影片內容,呈現出動態的聲音效果。更真實的營造出由遠及近的音效;配合頂棚加設音箱,實現聲場包圍,展現更多聲音細節,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
MX4D動感特效影廳 是一種由美國MEDIA MATION公司開發的具有革命性意義的4D影院技術。與傳統的放映技術相比,MX4D技術通過座椅的運動及擬真特效帶領觀眾進入「真實」的電影場景,「親身」體驗影片劇情,令電影體驗不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看」(視覺)和「聽」(聽覺)。
DTS 成立於1993年,總部設於美國加州Calabasas,分公司分布於美國、英國、愛爾蘭、法國、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於2002年入駐中國。從最初聲名卓著的多聲道音頻技術先鋒,DTS現已發展為藍光的必備音頻標准之一。並在電影數字傳輸和與其他各種互聯網相關的消費電子平台上獲得了廣泛的應用。DTS公司一直致力於通過其先進的音頻技術創造數字娛樂,通過DTS公司一系列技術,消費者可以通過DTS設備,如家庭影院、DVD播放器、電視、機頂盒、高清媒體播放器、汽車音響系統、智能手機、環繞聲音樂軟體等聆聽美妙的數字音頻。
拓展資料:
立體電影是一種電影,1953年5月24日立體電影首次出現,好萊塢推出了一種電影。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像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那樣,發現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後面。從而為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
3. 電影院里的那些聲音制式有哪些
電影製作放映中的多聲道環繞聲已經推廣,基本形成以杜比SR・D、 DTS、SDDS三種聲音制式為主的格局,這三種制式與以前的模擬立體聲相比音質好、失真度小、聲音清楚、動態范圍大、臨場感強等,並各具特長。
4. 要怎麼調才能實現3D環繞立體聲
只需要將第一張圖中的3D環繞調到最大就可以了
5. 音響上常說的立體聲,環繞聲特點是什麼與普通的聲音有什麼區別
立體聲,就是指具有立體感的聲音。自然界發出的聲音是立體聲,但我們如果把這些立體聲經記錄、放大等處理後而重放時,所有的聲音都從一個揚聲器放出來,這種重放聲(與原聲源相比)就不是立體的了。這時由於各種聲音都從同一個揚聲器發出,原來的空間感(特別是聲群的空間分布感)也消失了。這種重放聲稱為單聲。如果從記錄到重放整個系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原發生的空間感(不可能完全恢復),那麼,這種具有一定程度的方位層次等空間分布特性的重放聲,稱為音響技術中的立體聲。
環繞聲,就是在重放中能把原信號中各聲源的方向再現,使欣賞者有一種被來自不同方向的聲音包圍的感覺。環繞聲是立體聲的一種。普通的立體聲是平面立體聲,電影院或家庭影院僅僅在聽眾的前方設置「左
-右」雙聲道或「左-中-右」三聲道,隨聲聽領域僅僅在聽眾的左右設置雙聲道;而環繞聲,屬於球面立體聲,至少要有三個聲道,並且聽眾必須處於各聲道的發聲點包圍之中。在環繞聲中,除了聽眾前方「左-中-右」三聲道外,其它的聲道一般都被叫做環繞聲道,但是在7.1以上聲道環繞聲中,左中和右中聲道不被稱為環繞聲道。
讓音響品質更好的方法有很多.根據你聽音樂的要求,購置合適的功放機和音響。重視低音,高音和中音的配置是不同的,具體的還是向音響店的專業人士咨詢一下比較好。畢竟,音響的放置也跟你的房間擺設有關系。
6. 所謂的環繞3d立體音效是怎樣實現的
如果是專業的音頻從業者可以考慮買更專業的人頭錄音設備,如果是只想嘗試一下,不妨試試森聲的lifelike VR錄音耳機,小巧便攜,最重要的是,能讓人頭錄音走出室外了!!!以前的人頭錄音設備比較昂貴、體型大、操作不是特別便捷森聲這一款是iPhone耳機介面,用起來炒雞方便的。
將森聲Lifelike VR錄音耳機和森聲多功能數字轉接盒相連,插入iPhone,無需專門下載任何app, 即插即用,使用iPhone自帶的視頻(或音頻)錄制軟體就可錄制全景聲內容。
Lifelike VR錄音耳機採用真正的人頭進行錄音,雙耳錄音的實現能收錄真實空間的聲場,無損的人耳錄音,錄制出臨場感十足的全景聲效果。音樂人可輕松打造「3D超立體環繞聽覺」,給聽眾有空間感的音樂體驗,完全的身臨其境。
7. 電影院的3D音效怎麼搞出來的
這個,只要多幾個音響就能有這個效果了.不需要什麼昂貴的東西把.現在的耳機不是也有這個效果嗎? 電腦揚聲器也行.應該只要播放軟體支持3D處理就行把
8. 電影院的超級音效是如何煉成的
電影誕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經過從無聲、單聲道到多聲道立體聲的技術改進,從普通銀幕發展到大幕、球幕、環幕等。在世界電影放映史上曾產生過3次大的危機。一直以來,改善電影院的視聽環境是增強電影放映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影院中觀眾所接收的聲音信息的質量,不僅取決於影片自身及還音系統質量的優劣,還取決於電影院聲學特性的好壞。在片源和還音系統相同的條件下,對影廳的控制就成為各個影院改善觀眾廳視聽環境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電影蓬勃發展,而相對地電影院的趨勢式逐漸趨向小型化和多廳化;小型化的電影院的一般觀眾廳容納在300-500座以下,且均已不設樓座。而多廳化的情況則集中在整棟建築物內部,有時廳與廳之間相鄰接,難免雜訊相互干擾的問題相對突顯,建築設計時就需要謹慎應對處理。
對於觀眾而言,選擇一家電影院,除了考慮影片的播出方式——如平面或三維IMAX形式,其次就是電影院的音效如何了。
電影院的銀幕可以做得很大,使觀眾在很遠也能看清楚。揚聲器的功率也不受聲回輸的限制,也可以音量調整到很響亮;如此觀眾廳可以很長,但是長度超過40米以上,會造成視聽不同步的缺陷。再擇如果揚聲器功率使用過大,前後座位的聲級差會更加懸殊。
來自未經聲學處理後牆的長延遲反射聲(主要對前區座位),很容易產生明顯回聲,使對白清晰度嚴重受損,這是常見的聲學缺陷。可以在後牆加裝傾斜的板牆,使來自揚聲器的直達聲部分反射給後座聽眾。務使揚聲器發出的直達聲與任何反射面的第一次強反射聲之間的初始延遲時間的間隙不超過40微秒,它相當於直達聲和反射聲的傳播路程差13.7米。觀眾廳內如果要保留一些反射面時,頂棚中央區乃是優選界面。
從視線方面來考慮,電影院座位應以環繞銀幕成弧形排列為宜,結果後牆也順著成為弧形;而銀幕後面的揚聲器總是指向觀眾廳的後牆,如此就更會對前座引起強烈反射聲,甚至產生聲聚焦現象,形成的回聲干擾特別嚴重。因此電影院的後牆一般還是處理強吸聲為宜。
平行側牆之間會產生顫動回聲,但電影院的背景雜訊較音樂廳為高,因為時有笑聲、嘁嘁細語聲,所以只要不是十分強烈的反射表面,這些顫動迴音的干擾程度並不太明顯。為控制電影院的混響時間,側牆必須做吸聲處理,有利於消除顫動迴音。
為了使全場聽眾都有較為均勻的直接聲,前後的聲級差不致過大,揚聲器的位置應該放置在銀幕高度2/3以上;同時利用揚聲器的指向特性,主軸射向後牆,以便利用揚聲器軸向聲級最高的特點,彌補隨著距離作反平方衰減的損失。這樣使聲束覆蓋區均勻一些,以便調節前後排座位聲級的差異。實驗得知揚聲器主軸對著前面觀眾席,前後排相差10dB-12dB,而對著後牆則前後差可縮減為5dB左右。但是如此將會使後牆反射更強烈,更需要做強吸聲處理。如果揚聲器主軸射向2/3的後座,可以減少後牆強反射的威脅,但是前後排的聲級差異會稍微大些。
銀幕後面的強吸聲處理,可以消除後牆反射聲對直達聲的干擾,同時也減少這個空間的混響而提高言語清晰度,對多聲道立體聲電影院,則更有利於聲像定位。
電影院的聲音是錄音重放,其衰減過程比較特殊,它不僅體現出觀眾廳的衰減過程,而且包括錄音棚中錄下的衰減過程,或是電子調音加工過程中所帶來的衰減過程。
為了便於控制混響,電影院的每座容積在4 m3左右。作為專用電影院雖然沒有舞台空間,但銀幕到第一排座位之間必須保持相當距離,而使用寬銀幕時,這個距離更大。因此在這個空區的地面上最好鋪設地毯,減少反射和加強聲源定位。銀幕有一定的設置高度,如此觀眾廳的每座平均容積會比4 m3大些,這時只有加強界面吸聲處理。另外電影院的滿座率因為影片關系的變化很大,所以要採用吸聲較大的軟墊式座椅,俾使人多或人少的不同佔用座席的電影院內部的總吸聲量,都能保持穩定不致差異過大。人造皮革座椅吸聲較差,不易滿足此種要求。這些都是保持觀眾廳內有較短響時間的控制因素。
放映立體聲電影效果影片的觀眾廳,為使來自各個聲道的聲音保持明確的方向感,電影院廳內混響時間比普通單聲道的廳堂要求更短一些。
由於電影廳混響時間很短,聲音在廳堂內傳播有點像半自由場,所以靠近揚聲器的前排可能太響,而後排又會太輕;因此把揚聲器盡量提高,使揚聲器高音頭剛好放到銀幕上部邊緣處的高度,並利用揚聲器高頻指向性對著後牆來緩和廳內前響後輕的這種矛盾。由於人爾對於垂直方向的敏感度較差,所以不會有聲音和影像分離的感覺。有人嘗試把高音揚聲器升高到銀幕之上,聆聽感覺還不錯,只是對於最前面的幾排會聽出定位偏高。揚聲器掛高之後,可以使掠入射聽眾席所帶來的低頻衰減低谷消除,從而也相當於提高聽眾席中後區的低頻響應。
人耳對水平面上聲源定位是十分敏感的,所以在布置銀幕後面揚聲器時要特別注意。通常使用三聲道揚聲器時,中置的一組揚聲器放在中央是毫無疑問的,而左右兩組則分別放在銀幕左右邊線之內約為幕幅寬度六分之一寬的位置。如果是五聲道揚聲器時,兩側揚聲器約為寬幅約十分之一寬的位置。其第二和第四組揚聲器則分別與相鄰揚聲器距離幕幅寬度五分之一寬的位置。有時尤其在狹長電影院內,為了加強中區和後區的立體聲效果,還可以把揚聲器間距布置得更大一些。
有時為了加強低音效果,把低音揚聲器前的障板連接起來,高音揚聲器則露出在上面。這時就要考慮大面積障板表面作高頻吸聲處理,以減少電影廳縱軸上的反射。注意揚聲器切勿與建築障板有任何聯接,以免產生不應有的強迫振動雜聲。
在特別小型的電影院廳中,有時可把揚聲器完全嵌入牆體內部,此時要考慮檢修時出入的方便。當時寬銀幕立體聲電影已經日趨普及。為了增加某些情景的臨場效果,觀眾廳還設有一套環繞式揚聲器,布置在兩側牆的後三分之二部位及後牆上。它們一般不少於12個揚聲器,兩側和後牆各4個揚聲器。寬的後牆可適當增加一些,揚聲器數量增多,聲場可以均勻一些,而且不讓聽眾感到環繞聲來自某一個揚聲器,以獲得置身其境的效果。再則環繞揚聲器的單只功率不會很大,但總的聲功率應與一個主聲道的聲功率相近,如果個數太少就會影響環繞感的氣氛。
環繞揚聲器的高度一般至少3-4米,並作15度向下傾斜,以照顧中區聽眾。否則邊座聽眾會特別注意到環繞聲來自最近一個揚聲器,而破壞整體環繞感氣氛。為了達到均勻覆蓋聽眾席的效果,這種非強方向的小揚聲器要使用得很多。揚聲器垂直輻射角-3 dB處,應與聽眾席靠牆邊線相接。
在眾多的立體聲電影院中常見的觀眾廳平面體形主要有矩形、扇形、鍾形等,剖面體形主要有一層懸挑式樓座、一層懸挑後退式樓座和無樓座等模式。由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扇形和鍾形的STI均值無明顯差異,矩形的STI均值比其它兩種體形稍低。三種平面體形在頻率1000Hz的SPL值在觀眾席分布都比較均勻,由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扇形和鍾形的SPL均值無明顯差異,矩形的SPL均值和其它兩種體形有顯著區別,且平均聲壓級值也最高。
一層懸挑式樓座體形和一層懸挑後退式樓座體形的整個觀眾席STI均值無顯著差異,無樓座體形整個觀眾席的STI 均值和另兩種體形有區別,均值稍低。三種體形全部觀眾席的SPL均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對於有樓座的觀眾廳,給安裝環繞揚聲器帶來很大困難,尤其在眺台下的聽眾席。所以正規電影院廳不推薦採用跳台方式,而採用坡式布置。
銀幕畫面要對上口型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此時眼睛(以及畫面)會欺騙耳朵的聲源定位能力。當然有時耳朵也會欺騙眼睛,聲音會使人感到固定光點似乎在移動,因此畫面上某處出現講者嘴唇方向。所以多年來電影系統中的所有對白只錄在中置揚聲器的聲軌上。
現在流行多廳式電影院,房屋隔聲更顯重要。相鄰兩廳之間的隔聲量要求很高,一個分離的雙層牆可達到此要求。如有可能設置走到隔離,頂棚和牆面均用吸聲處理,這樣方式最為理想。如果兩廳式上下迭加構造方式,則樓板的空氣聲和固體撞擊聲(例如翻動座墊)隔絕都很重要;理想措施式浮築式樓板再加上彈簧吊鉤的頂棚。
THX系統曾按不同條件提出隔聲推薦值,相當於美國隔聲曲線指數達到STC-70的牆體構造。所以在隔牆設計上需要仔細考慮,尤其在低頻段困難更大。另外在電影廳與休息廳之間也要處理隔聲問題,採用類似聲閘的雙道門吸聲處理走道,除了阻絕雜訊侵入內廳,另也可使觀眾進出較暗電影廳之前後,適當調整眼睛適應過程,防止門扉開關的漏光干擾。
電影院的超級音質不只在主動方面的揚聲器的等級,對於被動方面的建築聲環境的預先規劃設計與裝飾處理,更是保證電影院觀眾的視覺與聽覺的多重感官享受。
(作者:杜銘秋;同濟大學建築聲學博士)
9. 3 D環繞音效體驗 如何
三層式環繞聲音箱的布局,而這些上層環繞聲道能夠令我們的大腦產生一個自然的三維空間聲音體驗,從而達到3D環繞聲音響效果的目的。
比如:我們在觀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時,海上的飛鳥從主角頭上飛來飛去,觀眾閉上眼睛都能感受到他們從左到右的飛行軌跡,效果還是相當明顯的。
如今你想體驗這樣的3D環繞音效不用單獨購買專業音響產品,只需要購買TCL的S12金標劇院電視,其不但具有安橋HiFi前置音響,30W輸出功率,還擁有DTS Virtual·X音效,杜比解碼,Q音質引擎Pro技術。聲音更加清淅、透徹,還對高低音進行了最為適當的優化提升,而且在沉浸感方面的打造上,「虛擬環繞」的效果讓整個游戲體驗的沉浸感更加強烈。如此多重的音效提升,也為玩家營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錯覺,特別是對於那些以第一人稱視角為主的主機游戲來說,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