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莎士比亞《暴風雨》故事梗概
該劇講述米蘭公爵普洛斯彼羅被弟弟安東尼奧篡奪了爵位,隻身攜帶襁褓中的獨生女米蘭達逃到一個荒島,並依靠魔法成了島的主人。
後來,他製造了一場暴風雨,把經過附近的那不勒斯國王和王子斐迪南及陪同的安東尼奧等人的船隻弄到荒島,又用魔法促成了王子與米蘭達的婚姻。結局是普洛斯彼羅恢復了爵位,寬恕了敵人,返回家園。
《暴風雨》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晚期創作的一部戲劇,是一部傳奇劇,該劇大約寫於1611年,於1611年末首演,1623年第一次正式出版。
(1)莎士比亞暴風雨電影第一部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暴風雨》是時代的產物。莎士比亞所生活的英國,資木主義方興未艾,正在全方位施展拳腳;文藝復興如火如荼,人文主義者熱衷於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新思想,整個國家正走向中興。
這種時代的印記不能不反映在作品中,這種平等的思想己經擺脫了中世紀的思想栓桔,從人文主義角度對人類進行了歌頌在《暴風雨》里,普洛斯彼羅非但沒有嫉恨、報復奪取他的爵位,反而設法使自己的女兒米蘭達與仇人的兒子斐迪南相識、相戀,結成連理。
這種基督徒式的寬容精神映射出作家晚年的心態。他想化解仇恨,以德報怨,博愛世界,而這一切,當從年輕人開始,不要讓仇怨繼續下去。
2. 莎士比亞《暴風雨》語錄
《暴風雨》是莎士比亞的最後一部完整的傑作。歌頌了純真的愛情、友誼和人與人之間的親善關系。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暴風雨》語錄,希望你會喜歡。
莎士比亞暴風雨語錄
1、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你勇於面對抬起頭來,就會發現,分數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
2、我是一個傻子,聽見了衷心喜歡的話就流起淚來。
3、『讓我們不要把過去的不幸重壓在我們的記憶上。』
(let unot burden our remembrancewith a heavinesthat'gone.)
4、啊 暴風雨
不可思議
把美好的事
破壞無疑
5、『這真讓人像墮入五里霧中一樣!這種事情一定有一個超自然的勢力在那指揮著。』
(thiiastrange a maze ae'er men trod; and there iin thibusinesmore than nature waever conct of.)
6、還以為人生全由人控制
一覺醒來才發現一切隨陽光消失
7、再委屈,不過是一段插曲。
8、暴風雨不可理喻
9、『不久我們有了空暇,我便可以向您解答這種種奇跡,是你理解這一切的發生未嘗不是可能的事。現在請高興起來,把什麼事都往好的方面想吧。』
(at pick'd leisure, which shall be shortly, single i'll resolve you, which to you shall seem probable, of everthese happen'd accidents; till when, be cheerful and think of each thing well.)
10、一個魔鬼,一個天生的魔鬼,教養也改變不過他的天性來。
11、說謊的人自己相信自己的欺騙。
12、啊,那呼號的聲音一直打進了我的心坎。
13、可憐的人們,他們死了要是我是一個有權力的神,我一定叫海沉進地中,
14、不讓它把這只好船和它所載的人們一起這樣吞沒了!
莎士比亞經典語錄
1、心上的瑕疵是真的污垢,無情的人才是殘廢之徒。善即是美;但美麗的奸惡是魔鬼雕就紋彩的空櫝。
2、“愛”和炭相同。燒起來,得沒法叫它冷卻。
3、愛如亘古時期的燈塔,它定睛望著遠方,卻不為所動。
4、充實的思想不在於言語的美麗,而在於它引以為自豪的內容。
5、對待嬌弱的自己,你是那麼殘忍。
6、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7、地獄和黑夜正醞釀成這空前的罪惡,它必須向世界顯露它的面目。
8、點燃了的火炬不是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們的美德應該超過自己照亮別人,否則等於沒用。
9、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就是他的教養、品位、地位的最真實的寫照。
10、不過是做作出來的悲哀,只有表面,沒有真心。
11、貓兒不在家,老鼠放心耍。
12、收起你們明晃晃的劍,它們沾了露水會生銹的。
13、最芬芳的花蕾中有蛀蟲,最聰明人的心裡,才會有蛀蝕心靈的愛情。
14、誠實比起腐敗會給你贏得更多的好處。
15、那些自負才情的人,實際上往往是些傻瓜。我知道我自己沒有才情,因此也許可以算作聰明人。
16、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依然是芳香的。
17、生命的時間是短促的;但是即使生命隨著時鍾的指針飛馳,到了一小時就要宣告結束,要卑賤地消磨這段短時間卻也嫌太長。
18、看見了海岸線才淹死,那是雙倍的凄慘。
19、有時候我們會變成引誘自己的惡魔,因為過於相信自己脆弱易變的定力,而陷入身敗名裂的地步。
20、像空氣一樣輕的小事,對於一個嫉妒的人,也會變成天書一樣堅強的確證;也許這就可以引起一場是非。
21、我把這世界不過看作一個世界,每一個人必須在這舞台上扮演一個角色,我扮演的是一個悲哀的角色。
22、她面頰上的光暈會掩蓋星星的明亮,如同燈火在白晝下黯然失色。
23、如果為著這次通報的消息,我能得到一些酬謝,我的代價也一定不小;但我的目的是要增加我的痛苦,使我能再一次聆接他的音容。
24、是活,還是不活,這是個問題。
25、縱然我們彼此相憐,誰都是愛莫能助,正像地獄底的幽魂盼不到天堂的幸福。
26、如果送禮的人不是出於真心,再貴重的禮物也會失去它的價值。
27、誰個情人不是一見就鍾情?
28、道德和才藝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巨富的財產盪毀,而道德和才藝卻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朽的神明。
29、當一個人愛他的國家的時候,他的國家才會尊重他。
30、如果這是個錯誤,而我真的有錯,那就當我從未寫過,也從未有人真正愛過。
莎士比亞個人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對他的一切現在還都有許多疑問,在沒有確證之前,我們仍然沿用大家熟知的這個被稱作莎士比亞的人。他讀書時就卓爾不凡,可能當過教師,對詩歌和戲劇都感興趣,在劇院干過許多行當,大概在1590年固定於倫敦的一家劇院當演員和寫劇本。莎士比亞早期的創作中已顯示出他人文主義思想,對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對愛情、對金錢、對人性和對社會的貧富等都有鮮明的描寫。
據說,莎士比亞留下來的劇本有37部,包括歷史劇、悲劇和喜劇,當然不能簡單的這樣劃分。著名的劇本有《亨利四世》、《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暴風雨》、《李爾王》和《麥克白》等;有大概154首十四行詩。
莎士比亞的成就有目共睹,所獲得的世界性的贊譽不勝枚舉,對世界文學的影響巨大,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各種文藝形式有很多很多。莎士比亞於1616年4月23日去世,而他出生在1564年的4月23日;也就在1616年4月23日這一天,隔海相望的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也去世了;而遙遠的東方中國在1616年7月29日同樣失去了大戲劇家湯顯祖。
猜你喜歡:
1. 外國名著經典語錄精選
2. 暴風雨的句子
3. 莎士比亞愛情語錄精選
4. 微商勵志的經典語錄
5. 幾經挫折終於成功的名人語錄
3. 地獄空盪盪,魔鬼在人間出自哪裡
「地獄空盪盪,魔鬼在人間」出自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的《暴風雨》。《暴風雨》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晚期創作的一部戲劇,是一部傳奇劇,該劇大約寫於1611年,於1611年末首演,1623年第一次正式出版。
《暴風雨》該劇講述米蘭公爵普洛斯彼羅被弟弟安東尼奧篡奪了爵位,隻身攜帶襁褓中的獨生女米蘭達逃到一個荒島,並依靠魔法成了島的主人。後來,他製造了一場暴風雨,把經過附近的那不勒斯國王和王子斐迪南及陪同的安東尼奧等人的船隻弄到荒島,又用魔法促成了王子與米蘭達的婚姻。結局是普洛斯彼羅恢復了爵位,寬恕了敵人,返回家園。
全劇充滿詩意與平和寧靜的氣息,玄妙的幻想、瑰麗的描寫、生動的形象、詩意的背景。
創作背景:
《暴風雨》是時代的產物。莎士比亞所生活的英國,資本主義方興未艾,正在全方位施展拳腳;文藝復興如火如荼,人文主義者熱衷於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新思想,整個國家正走向中興。這種時代的印記不能不反映在作品中,這種平等的思想已經擺脫了中世紀的思想栓桔,從人文主義角度對人類進行了歌頌在《暴風雨》里,普洛斯彼羅非但沒有嫉恨、報復奪取他的爵位,反而設法使自己的女兒米蘭達與仇人的兒子斐迪南相識、相戀,結成連理,這種基督徒式的寬容精神映射出作家晚年的心態。他想化解仇恨,以德報怨,博愛世界,而這一切,當從年輕人開始,不要讓仇怨繼續下去。《暴風雨》大約寫於1611年,於1611年末首演,1623年第一次正式出版。
4. 《暴風雨》是誰的作品
喬爾喬內的名畫《暴風雨》
【畫作名稱】《暴風雨》
【創作者】喬爾喬內(Giorgione)(義大利)
【創作年代】不詳
【類別】畫布油畫
【風格】文藝復興
【題材】風景
【規格】 82×73公分
【材質】畫布、油彩
【存藏處】威尼斯學院畫廊藏
【作品賞析】畫中描繪一位吉卜賽裸女和孩子,還有一個士兵,據經 X光透視在士兵的位置上原來是在水池沐浴的裸女。畫家著意描繪暴風雨來臨前的瞬間情景,在烏雲密布的天空中,一道閃電掠過天空,畫家相當准確地捕捉住稍縱即逝的閃電,具有真實感。畫中風景充滿畫面已成為主體藝術形象,而人物降到陪襯地位,預示風景畫從此獨立的趨勢。
喬爾喬內僅用一個著衣的男人去取代原來的裸體女像,便增加了此畫心理層面的緊張感,也加強了風景畫中所表現出來的予取予取詭譎氣氛,更別說畫中象徵著希望破滅的斷柱所帶來的不安。
觀賞者的目光被畫面布局引導著,越過了人物形象,順著河流往前移動,停留在電閃雷鳴的天空中;若將人物從畫中刪除,也絲毫不會削弱畫面的張力。這種險惡、神秘、閃動著奇形怪狀亮光的上空和四周青藍色的風景,展示了喬爾喬內繪畫的「新方法」。瓦薩利形容這種方法為「只用色彩作畫」,形成了標準的威尼斯畫派的繪畫風格。這顯示了他對色彩的非凡敏感度,以及與大自然之間不同尋常的融洽關系,這在當時是非常獨特的,也是西方藝術中第一次出現的手法。
5. 評價下莎士比亞的《暴風雨》
《暴風雨》
——詩的遺囑
莎士比亞的最後一部傑作中,有著神話般的幻想,充滿了傳奇色彩,用 大自然的風景和神奇變化來化解人世的糾葛。在表達了對人生的樂觀精神的 同時,莎士比亞也有意識地向自己的戲劇創作生涯告別。
《暴風雨》一劇描寫米蘭公爵普洛士彼羅爵位失而復得的經歷。他在任 的時候,喜歡關起門來讀書,修身養性,把政事託付給他弟弟安東尼奧。安 東尼奧對權力起了狂妄的野心,勾結那不勒斯國王,徹底奪取了政權。他下 令把普洛士彼羅和他女兒米蘭達放在一條小船上,既無帆篷,又無桅檣,也 不帶補給,任其漂流,實際上是想殺害他們。幸虧一個好心腸的大臣貢柴羅 在船上放了些食物和衣服,使他們得以存活。更使普洛士彼羅高興的是,還 帶上了他那些寶貴的書籍,憑著這些書籍,他可以運用多年研究所掌握的法 術。他們父女來到一個荒島上,普洛士彼羅憑借魔法,制服了妖怪,並召集 了一批精靈為自己服務,為首的叫愛麗兒,生性愛淘氣,極勤快,呼風喚雨 樣樣來得。
這一天,那不勒斯國王和安東尼奧等人在海上航行,普洛士彼羅發現後 即命精靈們興風作浪,使他們紛紛落水,但不致於喪命。然後將那不勒斯王 的兒子費迪南單獨引領到自己所居洞前。王子見了米蘭達覺得象見了天仙, 米蘭達因為一生只見過父親那長著胡須的蒼老的面貌,乍見費迪南英俊的面 容和灑脫的儀表,不禁連聲贊美。兩個人相愛了。對於國王、安東尼奧一幫 人,普洛士彼羅也並不加害他們,只想讓他們嘗嘗苦難的滋味。他派愛麗兒 去領他們,當他們餓得要死的時候,在他們面前安排一桌豐盛的酒席,待他 們剛要下嘴,酒席倏地消失。愛麗兒又變成一個鳥身女面的東西跟他們說話, 敘述他們是如何殘忍地把普洛士彼羅趕出米蘭,又如何把他們父女倆扔到海 里淹死,說現在該懲罰他們了。那些人聽了都很後悔。普洛士彼羅知道他們 已經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就會見了他們。他先迎接隊伍中的老臣貢柴羅,感 謝他的救命之恩。然後饒恕了那些犯罪的人。大家歡歡喜喜,為一對天造地 設的戀人祝福。普洛士彼羅收起了自己的魔法,他要回米蘭去安度晚年。
這雖然是個傳奇色彩很濃的故事,但它有很真實的生活依據。現實的罪 惡使公爵父女有了不幸的遭遇。殘酷的政治是不講仁慈的。有了那不勒斯王 和安東尼奧,他的悲劇命運實際上很難倖免,但他居然生存下來並藉助超自 然的手段最終取得勝利。這樣一來,他在海島上的生活就沒有顯出什麼悲劇 色彩,不悲哀也不悲壯,而是靜謐的田園式的憩息。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 他象個天神,勘破自然人生的奧秘,掌握自己和周圍許多人的命運。這是莎 士比亞晚期創作思想的體現。喜劇式的結局表明作者對人們之間的和解、對 人類道德的進步和美好未來的信心。至於如何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如何 處理現實中的丑惡面,在悲劇如 《哈姆萊特》中,主人公要挺身而出,把罪 惡掃清,而現在莎士比亞賦予主人公的不是悲劇英雄所有的反抗精神,而是 大度寬容的品質,解決矛盾的辦法是忍讓、等待和開導。
普洛士彼羅並不是一個政治家,而是一個淵博的學者,他把書本看得比 一個公國還寶貴。他不願走出書齋,同世俗的人們打交道。他缺乏治國的經 驗,對人情也並不很通達,就把安東尼奧視為心腹,托以國事,結果他給人 的極大信任得到的報酬只是同樣大的欺詐。當然流放到海島上以後,他對現實社會有了較清醒的認識,說安東尼奧為了野心忘了憐憫和人的天性,是個 大奸大惡的人。但他的態度是忍耐和隨遇而安,而不是牙眼相報: 「雖然他 們給我這樣大的迫害,使我痛心切齒,但是我寧願壓伏我的憤恨而聽從我的 更高尚的理性;道德的行動較之仇恨的行動高貴得多。」當他用神奇的力量 將這些人置於自己控制之下時,他很快與他們和好: 「要是他們已經悔過, 我的唯一的目的也就達到終點,不再對他們更有一點怨恨。」這或者可以理 解為,公爵深信人性本善,弟弟一時受塵世慾念的蒙蔽,終會迷途知返。但 我們更可以說,這是因為莎士比亞對社會矛盾已沒有以往那樣的心力去對 待,他採取了息事寧人的態度,用非常手段將問題解決了事。許多人都說, 這出戲是莎士比亞 「詩的遺囑」。戲劇創作二十多年,悲悲喜喜、轟轟烈烈, 嘗遍人生五味,繪出生活七彩,他要休息了,他要在暴風雨過後享受平靜美 艷的夕照。其時,他已在家鄉買下一座宅子名叫 「新地」,他將要回去與家 人團聚。所以在這出戲的結尾,普洛士彼羅就把他的魔杖埋在地下 (這支魔 杖多象莎士比亞那如椽巨筆),說今後不再搞這些法術了,他說:
……我們的狂歡已經終止了。我們的這一些演員們,我曾經告 訴過你,原是一群精靈;他們都已化成淡煙而消散了。如同這虛無 縹緲的幻景一樣,入雲的樓閣、瑰偉的宮殿、庄嚴的廟堂,甚至地 球自身,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將同樣消散,就象這一場幻景, 連一點煙雲的影子都不曾留下。構成我們的料子也就是那夢幻的料 子,我們的短暫的一生,前後都環繞在酣睡之中。……我將略作散 步,安定安定我焦躁的心境。
這不是說普洛士羅對人生失望和厭倦了,更不是說莎士比亞的心緒已灰色、 冷漠。莎士比亞之退出戲劇界,如果神秘一點說,正象蘇軾形容自己的文章 時說的,行其所當行,止其所不可不止。行雲流水,一任自然,不是勉強做 作的事。雖然他是傑出的天才,然而天才自有其限制。天才的成功恰恰在於 他知道了自己的限制。莎士比亞參透了自然的奧秘,深通宇宙起伏消長的信 息,在似乎是壯年的時候就停止了寫作。後人都有理由認為他還可以寫出許 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現有的劇作就足夠了!氣勢恢宏, 包羅萬象,這是多麼珍貴的遺產啊。而且他那麼游刃有餘,一點也不吃力, 不急躁,這後一件尤其令人艷羨,這是巨人的風采!
他根本不會悲觀。怎麼可能呢?回想他自己創作如許多的珍品,他得感 謝上帝和生活給他的豐厚的賜予。他應該對人類抱有比別人更堅定的信心。 也就是在 《暴風雨》一劇中,象以前許多劇中一樣,作者多次抒發對人的贊 美,還有那與人類同在的愛情,永遠新鮮可愛,令人沉醉。米蘭達看到費迪 南的一剎那,她驚呆了: 「那是什麼?一個精靈嗎?啊,上帝,它是怎樣向 著四周瞧望啊!相信我的話,父親,它生得這樣美!……我簡直要說他是個 神;因為我從來不曾見過宇宙中有這樣出色的人物。」她愛上了他。愛情純 真美好。米蘭達的贊美正是莎士比亞信心的表露:人是完美的。人的身體象 一座殿堂,不會容留邪惡,要是邪惡的精神佔有這么美好的一所宅屋,善良 的美德也必定會努力住進去的。
偉大的人文主義者,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戲劇詩人莎士比亞,以他的 全部作品,完美地表達了這種信念。
6. 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哪一年的
(1608~1613)
傾向於妥協和幻想的悲喜劇或傳奇劇。 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劇或傳奇劇《泰爾親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 》、《暴風雨》。這些作品多寫失散、團聚、誣陷、昭雪。盡管仍然堅持人文主義理想,對黑暗現實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決主要靠魔法、幻想、機緣巧合和偶然事件,並以宣揚寬恕、容忍、妥協、和解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