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第一家民族電影企業是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第一家民族電影企業是

發布時間: 2022-08-28 16:16:30

Ⅰ <<哦 香雪>> 梗概

1896年

電影傳入中國。8月11日,上海閘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私家花園內的「又一村」在表演的娛樂節目中間穿插放映了由外國人帶入的影片,這是電影在中國放映最早的記錄,距1895年12月28日電影誕生僅半年多時間。當時,中國人把它稱為「西洋影戲」或「電光影戲」,以後統稱為「影戲」。

1897年

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戲報》刊登《觀美國影戲記》一文,詳細記載了在茶園里放映影片的情形和作者的觀後感,這是迄今所見中國最早的電影評論文字。

美國商人雍松(一說為詹姆士•里卡頓)在上海的公共租界茶園內放映自國外輸入的短片電影。此後幾年間來華從事電影放映地還有西班牙商人加侖•白克、安•雷瑪斯等先。他們的放映活動對電影傳入中國產生了重要影響。

1898年

美國愛迪生電影公司派遣一名攝影師來到上海,拍攝了《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兩部短紀錄片,並公開發行放映。

1903年

中國商人林祝三自國外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在北京打磨廠的天樂茶園公開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自己輸入影片在中國放映電影的開始。電影也開始從對外開放的上海傳入中國內地。

1905年

第一部中國電影誕生。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了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它標志著中國電影正式誕生。影片記錄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表演的京劇《定軍山》中「舞刀」等幾個片段,由泰照相館的老闆任慶泰(字景豐)為實際上的導演,照相師劉仲倫擔任攝影,譚鑫培也成為第一位中國電影的演員。

12月,天津法租界內的權仙茶樓因連續上演美國電影,改名為「權仙電戲園」,此後一直以上演電影為主。這應是有記載可查的中國最早的影院。

1906年

上海開始放映露天電影。電影放映場所正逐漸脫離最初的茶樓、菜館。

1907年

北京東長安街上出現了第一家影院——「平安電影公司」,這是一家由外商創辦的影院。

1908年

義大利僑民勞羅在上海拍攝了《上海第一輛電車行駛》、《上海租界各處風景》、《強行剪辮》等短紀錄片。

西班牙商人安·馬雷斯在上海虹口海寧路乍浦路口租借了一溜冰場,搭建起一座可容納250名觀眾的標准電影院,即上海「虹口活動影戲院」。這是上海出現的第一家正式的影院。

1909年

中國出現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在上海建立,位於香港路5號。它是由美國電影商賓傑門•布拉斯基投資創辦的,因而也是外商投資中國最早的電影製片機構。該公司先後在上海拍攝《不幸兒》,在北平拍攝了《西太後》和在香港拍攝了《偷燒鴨》等幾部短片。1912年,布拉斯基將該公司轉讓給上海南洋人壽保險公司經理美國人依什爾。

10月13日,上海出版的《新聞報》上刊登外國商人的廣告——「專門出售影片和放映器材,並兼營廣告業務」。電影器材經營業務首次出現。

1911年

5月,上海城自治公所頒布《取締影戲場條例》,共7條。條例規定,開設影院須申報領取執照,男女觀眾必須分座、不得有淫褻之影片放映等,這是中國最早的電影放映管理條例。

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紀錄片《武漢戰爭》在上海謀得利戲園上映。

1913年

中國人自組的電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該公司由張石川、鄭正秋、杜俊初等人聯合組建,專為承包亞細亞影戲公司的電影編導演業務。在張石川的主持下,新民公司為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難夫難妻》、《腳踏車闖禍》、《活無常》、《店伙失票》、《一夜不安》等近20部短故事片,是中國人第一次成規模地拍攝故事片。1914年,該公司隨亞細亞影戲公司歇業而終結。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問世。影片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亞細亞影戲公司出品,通過敘述一對互不相識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包辦下結婚的經過,描繪了廣東潮州一帶的婚姻習俗。

黎民偉在香港拍攝了短故事片《莊子試妻》。影片取材於明清傳奇《老莊周一枕夢蝴蝶》中「扇墳》一場,描述莊周詐死,化作一個楚國王孫,以試其妻子是否忠貞。這也是香港拍攝的第一部短故事片。

1916年

幻仙影戲公司在上海徐家匯成立。該公司由張石川邀集管海峰等人採取集資方式創辦,公司攝制了表現鴉片毒害中國人的影片《黑籍冤魂》(根據文明戲改編),引起轟動,隨後公司即告解體。

1917年

上海商務印書館開始涉足電影業。該館從一個美國商人手中購進部分攝影器材,在原有的印刷照相部下試辦電影製片業務,並聘請留美學生葉向榮為攝影師,拍攝了《美國紅十字會上海大遊行》等幾部新聞短片。

1918年

商務印書館正式成立「活動影戲部」(一年後更名為「影片部」),開始大規模的電影拍攝活動。這是中國第一家由中國人獨資經營的大型電影企業,成為中國民族電影事業開始的標志。當時其拍攝的電影內容共分為五類:包括風景、時事、教育、新劇和古劇片。

1919年

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偷燒鴨》等一批喜劇短片(時稱為滑稽短片),並帶動了其後喜劇片熱潮第一次在中國的興起。

5月,中國影片製造公司在南通成立。這是繼商務印書館影戲部後又一家由中國民族資本創辦的電影企業。公司拍攝的第一部影片為武打短片《四傑村》。

1920年

商務印書館影片部攝制了由梅蘭芳主演並導演的京劇短片《春香鬧學》和《天女散花》,這是梅蘭芳涉足電影的開始。

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成立。

1921年

2月,中國最早的電影報刊《影戲叢報》在上海創刊。

7月,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問世。影片取材於上海發生的洋行買辦閻瑞生謀財害命,殺死妓女王蓮英的真實事件及據此改編的文明戲,由中國影戲研究社攝制。影片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同時也遭到社會輿論「有傷風化」的批判。

1922年

3月,早期最著名的電影公司「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明星公司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家影響深遠的電影公司,由張石川、鄭正秋、周劍雲等人發起組建。公司並建立了「明星影戲學校」,編輯出版了多種電影刊物;公司的建立成為中國電影工業形成的重要標志。

1月和7月,中國第一批長故事片中的另外兩部《海誓》和《紅粉骷髏》在上海夏令配克影戲院上映。

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喜劇短片《擲果緣》(又名《勞工之愛情》)上映。該片電影化的手法顯示了中國早期喜劇電影的成熟,同時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中國故事片。

江蘇省教育會電影審閱委員會成立。按照該會規定,上海各電影公司出品的影片,均須經過該會審查。

1923年

3月,中國影片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攝制的新聞片《國民外交遊行大會》上映。影片記錄了上海各界市民抗議「日本拒絕廢除與袁世凱簽訂的21條密約、拒絕歸還旅順大連」的示威遊行盛況。

12月,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長故事片《孤兒救祖記》在申江大戲院上映,創下當時最高的賣座紀錄,同時也掀起了國產電影熱。

1924年

1月,大中華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該公司由馮鎮歐創辦,此後又開辦大中華影戲學校,為本公司培養演員。大中華公司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人心》在片頭上首次出現「導演」的稱謂。

5月,由晨社出版的《電影雜志》在上海創刊。這是20年代中期最重要的電影刊物之一。

10月,神州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創辦人為汪煦昌、徐琥等。

百合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該公司由上海影戲研究會負責人朱瘦菊發起、顏料商吳性栽投資創辦。

由旅美僑胞在紐約創辦的長城動畫片製造公司遷來上海,更名為長城畫片公司。

1925年

4月,友聯影片公司成立。創辦人有陳鏗然等。該公司攝制的第一部影片為《秋扇怨》。

5月,由邵氏四兄弟創辦的天一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創辦人為邵醉翁(仁傑)、邵村人、邵仁枚和邵仁楞(逸夫),由邵醉翁任總經理兼導演。公司主張「注重舊道德、舊倫理,發揚中華文明,力避歐化」。

「大中華」和「百合」兩家公司合並,改組為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公司合並後,吳性栽、馮鎮歐任董事,朱瘦菊任總經理。

洪深編寫的電影劇本《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第二十二卷第一至三期上連載,這是中國最早公開發表的電影劇本。

1926年

商務印書館影片部改組為國光影片公司,鮑慶甲任經理,楊小仲任製片主任兼編導。公司存在只一年。

新世界游樂場舉行電影博覽會,有35家影片公司推出本公司的新片參加展映活

Ⅱ 西部電影集團地址

一、西影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西影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由國有資本控股、民營資本參股的股份制電影生產企業。其前身是公司主發起人西安電影製片廠的影視節目製作、生產和發行部分。

二、西影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和股權結構

經陝西省政府(陝政函[2000]91號文件)和國家廣電總局(廣發影字[2000]518號文件)批准,公司於2000年6月22日在陝西省工商管理局登記注冊。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6013.20萬元,股份總額6013.20萬股,凈資產9110萬元。其中,西影廠以資產方式出資5110萬元,占股份公司總股本和凈資產的56.09%,電影系統內國有資本5310萬元,占股份公司總股本和凈資產的58.29%。以上海西域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為首的7家熱愛、支持中國民族電影的民營企業,以貨幣方式出資3800萬元,占股份公司總股本和凈資產的41.71%。
西部電影集團是中國六大電影集團之一,曾以《老井》、《黃土地》、《野山》、《紅高粱》《黑炮事件》、《盜馬賊》、《黃河謠》、《雙旗鎮刀客》等著名電影故事片蜚聲國內外。《美麗的大腳》榮獲電影金雞獎七項提名,四項大獎。

《天地英雄》倍受各界關注,成為2004年廣電總局唯一推薦參加奧斯卡外語片評選的影片。
西部電影集團從單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向現代化集約型管理方式轉變,形成影、視、錄、盤一體化,制、發、放一條龍。並以多種方式與省內外影視製片行業進行合作,以達到將集團做大、做強、做精的目標,使之成為中國西部影視基地和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跨所有制的大型影視企業集團。
西部電影集團有西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西影漢唐傳媒有限公司、西部電影頻道、西安外院西影影視傳媒學院、電視劇製作公司、電影院線公司、物業管理中心等成員單位。目前正在籌建項目有數碼後期製作基地、漢唐明珠影視城等。
西影光輝歷程:
這是一片神氣的土地,這里曾孕育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與輝煌,自周秦而至漢唐,十三朝帝王古都,這里曾演義過無數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傳奇。
這是一座藝術的聖殿,這里曾綻放過華夏藝術最多姿多彩的奇葩,秦漢雄風,盛唐之音,這里曾為我們民族精神和心靈深處留下過最美好,最動人的回憶。
在這里,我們的前人先賢用他們的勤奮和智慧,為我們創造過一個又一個文化和藝術的奇跡;在這里,無數不甘寂寞的後人以其飽滿的熱情和激情,續奏著新時代的藝術華章。
電影,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藝術之一,在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承載著厚重的,古老的文化與文明,中國西安電影製片廠的幾代「西影人」在這里續寫了44年的驕傲與輝煌。

Ⅲ 世界上第一家電影公司是什麼

歐洲最著名的電影公司目前沒有一個很權威的、大家都認可的排名(這點和美國不同,美國是以電影公司幾年一次的綜合票房成績來決定電影公司的排名,而目前排名第一的是哥倫比亞三星電影公司,美國是一個國家,可以很容量得到票房數據,而歐洲這么多國家,票房數據很難統計,因此也就沒有一個權威的排名了) 香港的幾家著名電影公司: 1、寰亞電影 2、英皇電影 3、銀都機構 4、中國星電影 5、美亞電影和天下電影 6、銀河映像 7、澤東電影 8、嘉禾電影 9、東方電影 10、邵氏兄弟電影 美國的十大電影公司 華納兄弟 派拉蒙 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米高梅電影公司 環球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新線 索尼 迪斯尼 夢工廠 答案補充 1、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 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電影製作、發行的民營股份制公司,著名導演張藝擔任該機構藝術總監,如今,北京新畫面影業有限公司拍攝的每一部作品都既擁有廣泛的國際聲譽又有良好的市場號召力,其公司出品影片在國內票房中屢創新高。 董事長:張偉平 2、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 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前身為華誼兄弟廣告公司影視部。2000年3月,太合控股公司與華誼兄弟廣告公司進行機構重組,共同組建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公司。 董事會:王中軍 王中磊 3、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於199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組成。 董事長:韓三平 答案補充 4、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前身是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成立於 1999年,是國內首家獲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頒發「電影發行許可證」的民營公司, 2003年11月 20日,公司與中國保利集團旗下的東方神龍影業公司資金重組,成立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依託保利集團的雄厚背景,公司迅速成長為國內電影發行業的翹楚。 總經理:於冬 5、中國保利華億傳媒 中國保利華億擁有中國最專業、規模最大的業務架構。即兩個內容平台(影視製作、廣告製作)和一個播出平台(旅遊衛視),通過資源的有效整合,最終形成了業務體系頻道作、電視劇製作、影視專業發行、廣告運營演藝經紀服務等。 董事長:董平

Ⅳ 中國第一個發明電影的人是誰

1913年張石川、鄭正秋和杜俊等人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電影公司:新民電影製作公司。創始人是中國人。
張石川、鄭正秋和杜俊等人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電影公司:新民電影製作公司,開創了中國人以公司的名義拍攝電影的歷史。1913年,亞細亞公司出資、發行,新民公司攝制完成了中國第一部故事影片《難夫難妻》。

Ⅳ 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1895年以前

11世紀
科學家們意識到了將一束光透過小孔可以使一個外部的形象在內部顯現出來。

16世紀
雷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概略地描繪出"黑箱"的概念。"黑箱"出現於歐洲文藝復興前的義大利。它是一個類似鏡頭式的暗箱,裡面射出的光線可以在其對面的牆上形成顛倒的影像。

16世紀中葉一17世紀
1、錢巴蒂斯塔·德拉·波爾塔(義大利)通過"黑箱"放映了一組不長的風光圖畫。
2、阿塔內休斯·基歇爾(德國)發明了他的"魔燈"。這是一種通過蠟燭和透鏡放映畫面的方法。

1824年
彼得·馬克·羅熱(英國)向倫敦的皇家協會提交了名為"關於活動物體的視覺留影原理"的報告。

1826年
約翰·艾爾頓·帕里斯博士發明了"幻影轉盤",即在一圓盤上一面畫有鳥籠,一面畫一隻鳥,旋轉時產生"鳥在籠中"的感覺。

19世紀30年代
1、 約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達蓋爾(均為法國)發展了照相製版工藝,使被拍下來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屬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英國)在紙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
1、約瑟夫·普拉圖(比利時)製造出了"詭盤"。這是一隻畫有一系列動作分解圖形的圓盤,圓盤的邊緣有許多齒孔。操作者面對鏡子,把眼睛對准任何一個齒孔,轉動圓盤,可在鏡中看到活動的影像。
2、西蒙·里特·馮·施坦普夫(德國)發明了"圓筒動畫鏡",這是一種與"詭盤"相類似的玩具。

1834年
威廉姆·喬治·霍納(英國)發明了"活動連環畫轉筒"。它在一隻圓筒狀的內環中貼上畫有一系列分解動作的紙片,通過圓筒的旋轉使人看到連續活動的影像。

1839年
達蓋爾(法國)在巴黎展示了銀板照像。

1849年
朗根海姆兄弟在費城試驗成功了玻璃板照像。

1877年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美國)發明了留聲機錄音機。 埃德沃德·穆布里奇(英國)成功地用一組鏡頭拍下了一匹奔馬的分解動作。

1882年
艾蒂安·朱爾斯·馬利(法國)發明了"攝影槍"。

1884年
喬治·伊斯曼(美國)把柯達膠卷投放市場。

1888年
伊斯曼為其在一種賽潞瑤片基上使用的膠片乳劑申請了專利。

1889年
愛迪生實驗室發明了活動電影攝影機。

1891年
愛迪生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它放映出的影像只能通過一個小孔來窺視。

1893年
世界上第一個電影製片廠,愛迪生的"黑瑪麗"製片廠在新奧爾良的新澤西建成。

電影的開始(1895--1913)

1895年
1、奧古斯特和路易斯·盧米埃爾(法國)發明了手提式電影放映機。
2、盧米埃爾兄弟拍攝了他們的第一部影片《工人離開盧米埃爾工廠大門》。
3、伍德維爾·萊瑟姆(美國)發明了電影放映機上的膠片控制裝置,解決了影片膠片在運行時發生畫面跳動的現象。
4、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公開放映了電影。

1896年
1 羅伯特·威廉姆,保羅(英國)在英國為電影放映機(Biosoope)取得專利。
2 「敘事電影之父」喬治·梅里愛(法國)開始攝制「幻術」(特技)電影。在其後來的電影生涯中,他不斷對這一想像的王國進行探索。
3、 4月23日,愛迪生(美國)的放映機(Vitascope)在紐約城中的科斯特和比亞爾音樂廳進行了第一次放映活動。

1900--1905年
布萊頓學校在英國建立。它由一群攝影師組成,他們的試驗顯示了鏡頭之間的相互影響可以傳達出不確定的信息。

1900--1910年
出現了數以百計的根據著名舞台劇改編的短故事片。

1902年
1、梅里愛的《登月旅行記》(法國)問世。該片使他獲得了國際性名聲。
2、埃德溫· S·鮑特的《郵遞員的羅曼史》(美國)表明對於電影敘述方式的基本因素逐漸增長的意識。
3、查爾斯·百代(法國)建立起自己的製片廠--百代電影公司。

1903年
1、鮑特的《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美國)顯示了通過電影的剪輯創造出戲劇性和象徵意義的可能性。
2、鮑特的《火車大劫案》(美國)展示出平行剪輯的效果和西部的魅力。

1905年
1、鎳幣影院在匹茲堡開張。這是美國第一家裝備齊全的電影院。
2、第一本行業刊物《觀看與影片目錄》在美國出版。此時,標準的影片長度為一本。
3、塞西爾·赫普沃斯的《被流浪漢所拯救》(英國)使用了一種連續的銀幕運動的方式作為保持故事連續的方法。
4、中國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定軍山》。該片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記錄了京劇《定軍山》的幾個演出片斷。

1906年
在美國,已經發展到近1000家鎳幣影院。

1907年
1、"藝術電影公司"在法國建立。該公司旨在生產具有文化價值的影片。
2、芝加哥建立了第一個城市電影審查委員會。

1908年
1、埃米爾·科爾在法國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動畫片,與此同時,小斯圖爾特·布萊克頓在美國開創了動畫事業。
2、百代電影公司(法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帝國,它每年出口到美國的影片是美國本土生產影片的兩倍。

1909年
1、35毫米膠片成為國際影片的標准。
2、美國電影工業建立了全國電影審查委員會以對抗州和市政當局干涉電影的企圖。
3、「電影技巧之父」 D. W.格里菲斯拍出了《囤積小麥》(美國)。該片代表了早期拍攝"辯證電影"的努力。
4、溫莎·麥凱拍了《恐龍格蒂耶》,這是美國第一部重要的動畫片。
5、全美已有了 l萬家鎳幣影院。
6、以第一位女演員弗洛倫斯·勞倫斯(《傳記女郎》)在銀幕上使用真實姓名為標志,明星制開始在美國出現。

1911年
1、森圖爾影片公司在好萊塢建立了第一家製片廠。
2、賓西法尼亞建立了第一個州立評判委員會,以檢查電影的道德質量。
3、第一個影迷雜志《電影故事雜志》在美國創刊。
4、格里菲斯的影片《戰爭》(美國)問世。這部紀錄片式的故事影片顯示了導演對電影這一媒介日漸成熟的把握。

1912年
1、卡爾·拉莫爾建立了環球影片公司(美國)。
2、阿道夫·朱克爾建立了名演員製片公司(美國)。
3、思里科·瓜佐尼拍攝了《你往何處去?》(義大利)。這部精心攝制的大場面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井奠定了義大利 電影在史詩性影片上的重要地位。
4、路易斯·梅爾坎頓拍攝了《伊麗莎白女王》(法國)。薩拉·貝納爾出演了這部根據舞台劇拍攝的長50分鍾的影片。

1913年
1、斯特蘭·拉伊拍攝了《布拉哥的學生》(德國)。這部表現主義的幻想片成為神秘恐怖電影的雛形。
2、中國生產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導演張石川、鄭正秋。電影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包辦婚姻中所經歷的 一系列繁文褥節。

成長時期之一(1914--1920)

1914
1、故事片開始成為電影工業的標准產品。
2、第一座大型影院「濱河劇院」在美國紐約開業。
3、W·W·霍金森建立了派拉蒙影片公司(美國)。
4、查爾斯·卓別林在啟斯東的影片中出現。他在一年中拍攝了35部喜劇片,並創造了"小流浪漢"的形象。
5、著名系列片《保琳歷險記》(法國)問世。蹈爾·懷特在片中擔任女主角。
6、喬瓦尼,帕斯德隆納拍攝了《卡比利亞》(義大利)。這部巨片中華美的服裝引起了全世界的喝彩。
7、弗蘭克·鮑威爾的《那兒有一個傻瓜》(美國)問世。西達·巴拉第一次扮演了「盪婦」的角色,從此,「妖婦」一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語言中。
8、麥克·塞納特拍攝了第一部故事片長度的喜劇片《蒂利耶被揭穿了的羅曼史》(美國)。

1915年
1、美國最高法院在互助影片公司與俄亥俄州的法律訴訟中判定:電影媒介不享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中關於保護言論自由的條款。
2、美國「全國電影審查委員會」改名為「全國電影審議委員會」。
3、威廉姆·福克斯建立了福克斯影片公司(美國)。
4、托馬斯·英斯在美國開創了「製片廠制度」。
5、西席· B·第密爾拍攝了《欺騙》(美國)。這是一部精緻的關於犯罪、性和犧牲的影片,並用高調攝影表現了心理 的潛流。
6、格里菲斯拍攝了《一個國家的誕生》(美國),這部紀念碑式的、同時引起激烈爭論的影片長達近3個小時,它使用了 許多以前影片所沒有使用過的方法。

1916年
1、塞繆爾·戈德菲斯和艾德茄·塞爾溫共同建立了戈德溫影片公司(美國)。
2、格里菲斯拍攝了《黨同伐異》(美國)。這部片長超過3小時的影片把四條故事的線索交織在一起,通過復雜的敘事呼 吁著世界的和平與友愛。
3、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拍攝了《死之吻》(瑞典)。他在戲劇性的素材中使用了現代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的閃回來敘 述事情的經過。

1917年
1、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國建立了烏發(UFA)製片廠。
2、卓別林的《安逸街》和《移民》(均為美國)問世。在這兩部影片中,小流浪漢已從最初的漫畫式的形象發展為一個 有著悲喜劇效果的富於人性和社會批判色彩的角色。

1918年
1、格里菲斯拍攝了《世界之心》(英國)。影片在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位主人公的表現中,對德國待一種否定 態度,獲得了成功的宣傳效果,歐內斯特·劉別謙拍攝了《卡門》(德國)。這部由"歐洲豪華電影的大師"攝制的影 片以異國絢麗奢華的服裝和對性關系的暗示引起了國際影壇的關注。
2、美國的第一部動畫故事片,由麥凱執導的《路西塔尼亞的沉沒》問世。
3、上海商務印書館成立"活動影戲部"(後更名為"影片部"),中國開始建立起自己的民族電影事業。

1919年
1、蘇聯電影工業國有化。
2、由瑪莉·壁克馥、查爾斯·卓別林、道格拉斯·范朋克和D. W.格里菲斯聯合創辦的聯美公司成立。
3、成套供片法逐漸推廣。
4、阿貝爾·岡斯於-「歐洲的格里菲斯」拍攝了長達3小時的大型巨片《戰爭與和平》。他在影片中把特技、隱喻性的並 形象和紀錄片片斷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反戰的主題。
5、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美國)成功地利用製片廠的環境創造出一種動人的氣氛。
6、莫里茲·斯蒂勒拍攝了《阿爾納先生的寶藏》(瑞典)。這部史詩般的影片真實地再現了16世紀瑞典的歷史風貌。
7、埃里希·馮·施特羅海姆拍攝了《愚昧的丈夫》(美國)。影片精妙而又坦率地表現了富人之間的三角愛情關系,它 也標志著他導演生涯的開始。
8、羅伯特·維納的《卡里加里博士》問世(德國)。這部恐怖的幻想片以一個瘋醫生的故事探索了表現主義的技巧。

1920年
1、喬·布羅姆特和亨利與傑克·科恩共同建立了 CBC影片銷售公司(哥倫比亞公司的前身)(美國)。
2、列夫·庫里肖夫(蘇聯)在莫斯科建立了他的工作室,並開始探索剪輯技巧。
3、卡爾·鮑澤斯和保爾·威格納拍攝了《泥人哥連》(德國)。影片描寫一個被注入了生命的泥人反對他的創造者的故 事,是有重要影響的表現主義影片。
4、西席·第密爾拍攝《為什麼改變了你的妻子?》(美國),一部精緻的關於兩性沖突的影片。

成長時期之二(1921--1925)

1921年
1、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美國)問世。這是他導演的第一部故事片。該片成為他在商業上最成功的影片。
2、雷克斯·英格拉姆拍攝了《啟示錄四騎士》(美國)。在這部反對戰爭的寓言中,魯道夫·瓦倫蒂諾塑造了一個新型的浪漫偶像,這在當時為他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3、斯特羅海姆拍攝了《愚蠢的竊賊》(美國)。影片以一種現實主義風格的細節描寫,表現了一名美國婦女捲入歐洲上流社會的腐敗和墮落的故事。
4、中國第一批長故事片《閻瑞生》、《紅粉骷髏》和《海誓》問世。

1922年
1、美國有三分之二的州已經或正在制定有關法規,以對電影進行管理。
2、美國電影工業組成了「美國電影製片和發行人組織」,並聘請威爾· H·海斯為主席,以改善好萊塢的形象。
3、羅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美國)問世。這部產生了重要影響的非故事片捕捉了一個愛斯基摩人家庭的生活。
4、弗立茨·朗拍攝了《賭博者馬布斯博士》(德國)。影片描繪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社會的圖景。
5、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攝了《諾斯費拉杜》(德國)。影片在實景中拍攝。這部改編自布萊姆·斯托克的《德拉庫拉》的故事的影片雖然並不忠實於原著,但卻第一次把吸血鬼的形象帶給了電影觀眾。
6、中國第一家較有規模的影業公司「明星影業公司」在上海成立。它標志著中國民族電影開始進入發展階段。
7、吉加·維爾托夫拍攝了紀錄片《電影真理報》(蘇聯)。影片通過剪輯把新拍攝的畫面和影片資料結合在一起,分為23個標題,描繪出蘇聯人民生活的真實景象。

1923年
1、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正式注冊。
2、卓別林完成了《巴黎一婦人》(美國)。影片通過一年輕婦女在被人供養的奢侈生活和真正的愛情之間的選擇,顯示出對於愛情題材出色的處理技巧。
3、雷內·克萊爾拍攝了《瘋狂的雷伊》(法國)。這部短片充分利用了電影這一媒介特技的可能性。
4、詹姆斯·克魯茲的《大篷車》(美國)問世。這部描繪美國西部邊境開拓者生活的史詩性影片引起了眾多的模仿者。 5、西席·第密爾拍攝了《十戒》(美國)。這部賣弄視覺技巧和特技的歷史巨片為導演贏得了好萊塢「第一流人物」的名聲。
6、弗立茨·朗拍攝了《尼伯龍根》(德國)。這部分成兩集的風格鋪張的影片強調了這個德國傳奇中的宿命的色彩。

1924年
1、米特一高德溫一梅耶三家電影公司聯合組成了米高梅電影公司(美國)。
2、CBC影片銷售公司變成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美國)。
3、雷內·克萊爾拍攝了《幕間休息》(法國)。影片運用特技和荒誕的動作對現實進行了嘲諷。
4、約翰·福特拍攝了《鐵騎》(美國)。影片以激動人心的動作場面積令人懷戀的環境描繪在西部史詩片中獨樹一幟。 5、費爾南德·萊熱的《機械的芭蕾》(法國)問世。這部先鋒派短片把機械運動的物體與現實生活的片斷並列在一起。 6、保羅·萊尼拍攝了《蠟像館》(德國)。這部表現主義的幻想片把歷史上三個罪惡人物的故事和一位詩人的夢魘聯在一起。
7、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攝了《最卑賤的人》(德國)。這是一部富於創造性並產生重要影響的影片。它利用想像性畫面的技巧展示了人物的主觀心態。
8、斯特爾海姆拍攝了《貪婪》(美國)。影片通過對物慾橫流世界直率的描繪為美國銀幕帶來一種新的現實主義之風。

1925年
1、卓別林的《淘金者》(美國)問世。當片中的小流浪漢最終找到了愛情、幸福和財富而喪失了自己的個性時,導演所創造的那個悲喜劇的世界獲得了實現。
2、E· A·杜邦拍攝了《雜耍場》(德國)。影片講述了一個嫉妒和謀殺的故事。它以出色的鏡頭運動使主人公痛苦的內心世界得到戲劇化的表現。
3、謝爾蓋·愛森斯坦拍攝了《戰艦波將金號》(蘇聯)。導演所創造的「沖突蒙太奇」理論在這部表現1905年俄國革命的影片中得到了運用。該片對全世界的電影製作者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4、羅伯特·朱利安拍攝了《歌劇院里的幻影》(美國)。朗·錢尼通過這部近10年來最成功的恐怖片爬上了明星寶座。 5、喬治。威廉·帕布斯特拍攝了《沒有歡樂的街》(德國)。這部最沒有浪漫色彩的"街道片"展現了戰後經濟混亂的環境里物質的匱乏和社會的絕望。
6、金·維多拍攝了《大閱兵》(美國)。這部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的影片,描繪了一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年輕人的成熟。

有聲時代之一 (1926-1929)

1926年
1、約翰·格里爾遜在對弗拉哈迪的《莫阿納--一部黃金時代的羅曼史》(美國)的評論中創造了「紀錄片」一詞。
2、艾倫·克羅斯蘭拍攝了《唐磺》(美國)。影片率先使用了維它風音響系統為影片配製了背景音樂。
3、巴斯特·基頓拍攝了《將軍》(美國)。這位「偉大的冷麵人」在影片中把插科打渾與對社會的諷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阿爾伯特·帕克拍攝了《黑海盜》(美國)。該片是第一部全部使用兩色彩色染印法工藝的故事片。
5、弗謝沃洛德·普多夫金的《母親》(蘇聯)問世。影片把個人命運與群眾運動結合起來,並突出表現了在政治背景中人物性格的發展。

1927年
1、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第一次推出了"學院獎"(奧斯卡獎)。
2、由影片發聲的"有聲電影"第一次在故事片長度的影片序幕中出現。
3、艾倫·克羅斯蘭的《爵士歌王》(美國)問世。第一部帶有音樂和部分對話場面的故事片和觀眾見面。它促使整個電影工業向有聲電影沖擊。
4、阿貝爾·岡斯拍攝了《拿破崙》(法國)。這部長度超過4小時的史詩片由於其技藝的精良而受到高度的贊譽--其中包括使用三塊連接在一起的銀幕同時展示四個場面。
5、弗立茨·朗拍攝了《大都會》(德國)。這部在對建築的描繪上充滿生氣的表現主義影片考察了未來的技術社會。在那裡,科學、工業和勞動者互相沖突的目標導致人類走向毀滅的邊緣。
6、茂瑙拍攝了《日出》(德國)。導演運用運動的鏡頭給予這個三角愛情故事以一種抒情的表現。
7、普多夫金拍攝了《聖彼得堡的末日》(蘇聯)。影片表現了主人公在歷史中的成長和加入革命的經歷。
8、沃爾特·魯特曼拍攝了《柏林--一個大城市的交響曲》(德國)。它通過對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的剪輯捕捉住了柏林的「本質」。
9、約瑟夫·馮·斯登堡拍攝了《底層世界》(美國)。它標志著強盜電影的開始。
10、威廉姆·威爾曼拍出了《翼》(美國)。這部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壯觀的空戰場面的影片獲得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並為其增添了光彩。

1928年
1、雷電華公司成立(美國)。
2、薩爾瓦多·達利和路易斯·布努艾爾拍攝了《一條叫安達魯的狗》(法國)。這是法國超現實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影片。
3、瓦爾特·迪斯尼拍攝了《汽船威利號》(美國)。這是第一部配有同步音響的動畫片。
4、卡爾·德萊葉完成了《聖女貞德的受難》(法國)。這部影片主要是用特寫拍攝的。它的碎片式的形象的並列拼貼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5、布賴恩·富瓦拍攝了《紐約之光》(美國)。這是第一部全部有對白的故事片。
6、普多夫金拍攝了《亞洲風暴》(蘇聯)。影片描繪了在一場革命風暴中,一位蒙古牧民領導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統治的斗爭。
7、斯約斯特洛姆拍攝了《風》(美國)。影片描寫了一位拓荒的婦女在新的環境中為生存而奮力掙扎,幾乎被風拖人了瘋狂之中。

1929年
1、電影放映的速度標准被規定為每秒24格。
2、隨著向有聲電影轉變的完成,全美共生產了300多部有聲片。
3、在格里爾遜的領導下,英國的電影工作者開始了一個拍攝與社會密切相關的紀錄片運動的10年。這一運動獲得了國際的名聲,並激發了世界各地的導演們。
4、哈里·博蒙特拍攝了《百老匯歌舞》(美國)。這部「百分之百的全歌、全舞、全對白」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並在好萊塢掀起了歌舞片熱潮。
5、亞歷山大·杜甫仁科拍攝了《兵工廠》(蘇聯)。影片以充滿詩意的情調對烏克蘭人民不可摧毀的革命精神進行了歌頌。
6、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拍攝了《訛詐》(英國)。這部英國的第一部有聲片在創造銀幕的懸念中,展示出對音響與畫面的關系敏銳的認識。
7、約瑟夫·桑特利和羅伯特。弗洛里拍攝了《椰子》(美國)。這第一部馬克斯兄弟的影片為銀幕喜劇增添了一種新的荒誕色彩。
8、維爾托夫拍攝了《帶著攝影機的人》(蘇聯)。這是一部生動的關於俄國城市生活的影片,它以對鏡頭和剪輯富於活力的運用表現出具有哲理的主題。
9、金·維多拍攝了《哈利路亞!》(美國)。第一部全部由黑人演出的有聲片

Ⅵ 中國最大的電影公司是什麼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英語: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簡稱中影集團,英文縮寫CFGC,成立於1999年2月,是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組成。中影集團擁有全資分子公司15個,主要控股、參股公司近30個,1個電影頻道,總資產28億元。中影集團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而且是中國產量最大的電影公司

Ⅶ 誰能告訴我中國電影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中國電影發展史有4個階段。

1、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

2、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

(7)第一家民族電影企業是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部電影介紹

《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影片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影片《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Ⅷ 中國第一家電影公司成立在什麼時候如題 謝謝了

中國的第一家電影製作公司是1909年由外國人創辦的。這一年,來自美國的商人本傑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投資創辦了一家電影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這也成為建立在中國的第一家電影攝制公司。 亞細亞成立後,先後在上海和香港拍攝了幾部短片。如《西太後》、《不幸兒》、《瓦盆伸冤》、《偷燒鴨》等,但卻沒有在市場上獲得成功。隨後辛亥革命爆發,公司也難以經營下去。布拉斯基便將公司和全部器材轉讓給在上海的南洋保險公司經理伊什爾和另一個美國人薩弗。 1913年,易手後的亞細亞再度准備投入電影的拍攝。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國的觀眾,他們特地聘請了在美化洋行工作,並懂英語的抄寫員張石川擔任顧問。張石川雖然對電影所知寥寥,但卻興趣盎然。他請來了喜歡戲劇的好友鄭正秋和另一位朋友杜峻初,三人經過商議,索性合作成立了一家叫「新民」的公司,承包了亞細亞影戲公司攝制電影的全部工作。拍攝資金和影片發行則由亞細亞負責。 1913年,有幾位文明戲的半職業演員來到上海,亞西亞公司便聘請他們做演員,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影片由鄭正秋擔任編劇,並與張石川一起承擔了導演工作。此後,亞細亞還攝制過中國早期一批重要的紀錄片,如關於辛亥革命二次戰爭的《上海戰爭》,記錄了革命軍攻打上海製造局和吳淞炮台的情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膠片停止進口,亞細亞公司因無法拍片而告結束。 除亞細亞外,完全由中國人自己開辦的電影製作公司是1916年張石川和幾個朋友聯合創辦的「幻仙影片公司」。但這家公司只拍了一部影片《黑籍冤魂》,便因資金困難而宣告結束了。此後,由中國的民族資本投資拍攝電影的公司是著名的商務印書館。 1917年,商務印書館從一個外國人手裡低價買進了一批電影器材,決定在圖書出版之外,兼營電影業,這是中國自己投資拍攝電影較有規模的開端。 商務印書館在原有的印刷照相部下設立了電影拍攝業務,拍攝了《美國紅十字會上海大遊行》等幾部新聞片。1918年,商務印書館在照相部之外正式成立了「活動影戲部」,開始了大規模的電影拍攝活動。當時它的拍攝內容包括風景、時事、教育、新劇、古劇共五類影片。其中風景片主要拍攝全國各地名勝古跡;時事片即新聞片,記錄了上海的社會生活;教育片主要介紹教育方面的情況和科學文化知識;新劇片的題材分為滑稽短片、警世影片、神怪武打三類;古劇片主要拍攝了梅蘭芳主演的《春香鬧學》和《天女散花》片段。 1920年,商務的活動影戲部更名為「影片部」,在管內搭建了一個較大的攝影棚,並購買了一批新的器材。這時,商務印書館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製片能力,甚至開始拍攝長故事片,如1923年的《大義滅親》等,但在經營上卻漸漸不佳,最終由董事會決定將其剝離,成立了獨立的「國光影片公司」。該公司只生存了一年即無聲無息了。不過,從「亞細亞」到「商務」,應該說是中國電影企業從外資協助到自我投資邁出的第一步。

Ⅸ 誰知道中國電影發展的歷史

電影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在成功發展過程中,它不斷地吸取著文學、戲劇、繪畫、音樂、舞蹈、雕塑、建築、攝影等各種藝術的成就與經驗。電影又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後的產物。高度的綜合性和生產上的高度技術要求,規定著電影藝術不同於其他藝術的許多特點。 電影是一種最年輕的藝術,也是一種成長得最迅速的藝術。在一個短短的發展時期里,它不僅鞏固地確立了自己作為一種藝術的地位,而且正如列寧和斯大林所說的那樣,成為了一切藝術中「最重要的」和「最大眾化的」一種藝術。 電影的歷史發展,雖然有它自己的特殊規律,但是歸根結底,它也仍然是社會階級斗爭的一種特殊反映,所以它也不能脫離這個一般的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世界電影的歷史發展和中國電影的歷史發展,都不斷地證明著毛澤東同志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論斷的正確。
中國電影發展史(1896-1949)
這個世界有了光,然後有了影。電影是一種能夠將光影關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現代發明。有人認為,如果要談電影,就要上溯到我國漢代出現的燈影戲及之後出現的皮影戲。但是,真正有意義的電影,不是發明自中國,而是科技發達的近代歐洲。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咖啡館放映成功之後,正式標志著電影時代的來臨。 既然中國與電影的發明無緣,那中國電影發展就由電影放映開始。1896年,盧米爾兄弟僱用了二十個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電影。就是這樣,電影這種擁有藝術和商品雙重價值的文化產品,在西方商人擴大市場商業策略推動下,傳入了中國。隨後,很多歐美商人見中國的放映業有利可圖,紛紛來華投資。他們經營放映業,修建及發展連鎖式影院,甚至在中國建立電影企業,攝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京劇老旦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的部份場面。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她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趙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近三年來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標志著第三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Ⅹ 20世紀30年代三大影片公司主要指

20世紀30年代三大影片公司主要指的是天一影片公司、聯華影業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1、天一影片公司

天一影片公司是中國電影製片機構,由邵氏兄弟(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於1925年6月在上海虹口橫浜橋成立,專門從事影片的攝制與發行。

邵醉翁任總經理兼導演,二弟邵邨人負責製片兼編劇。三弟邵仁枚、六弟邵逸夫負責去新加坡、馬來亞開拓南洋市場。

2、聯華影業公司

聯華影業公司是1930年由羅明佑主持合並華北電影公司、民新影片公司、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和上海影戲公司等多家公司而成立的。

聯華公司成立後,借鑒好萊塢的製片管理經驗,採取獨立製片的管理方式,即內部各廠自籌拍攝電影,激發了合作各方的積極性。隨著日軍入侵,公司開始攝制抗日題材的影片。

後來聯華公司開始在有聲電影的製作上與歐美一爭長短,於是加大投入,訂購收音機,培訓有聲片製作人。1935年,其發行的《漁光曲》在莫斯科國際電影博覽會上獲得榮譽獎,成為首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電影。

3、明星影片公司

1922年3月中旬,張石川在上海貴州路上創立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製片公司之一。1923年其製作的《孤兒救祖記》在商業和藝術上的成功,奠定了明星公司的基礎,標志著國產影片至此開始逐漸走入正軌。

1936年的明星公司已經居中國電影工業之翹楚。以較快時間內拍攝了《狂流》﹑《春蠶》﹑ 等一批以反帝反封建為主題的影片﹐成為左翼電影運動的基本陣地。

中國電影產業最初的發展: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電影誕生的第二年,1896年電影現身於上海開始,中國本土的電影業便從商業放映起步了。

在經過蹣跚學步的萌芽期之後,到上世紀20年代,已經開始向私營化的產業發展,當時社會的資本環境與行業內的准備日漸成熟,民族工商業獲得了空前的機遇得以迅猛發展,個人/社會資本,更准確地說是「游資」的逐漸充盈,使得很多資本家們投資的目標開始瞄準電影這一新興行業。

在這個行業里,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正在豐滿,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

在技術上,初期設備使用和攝制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

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志,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電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