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國外引進的第一部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外引進的第一部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8-24 02:40:50

① 從美國引進的第一部電影

亡命天涯 The Fugitive (1993)
導演: 安德魯·戴維斯
編劇: 傑布·斯圖爾特 / 大衛·杜西
主演: 哈里森·福特 / 湯米·李·瓊斯 / 雪拉·渥德 / 朱麗安·摩爾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懸疑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波蘭語 / 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 1994-11-12(中國大陸) / 1993-08-06(美國)
片長: 130 分鍾

② 中國第一部運往海外放映的影片是

差不多在與鄭正秋、張石川拍攝《難夫難妻》的同時,香港的黎民偉與從上海經香港回美國的布拉斯基合作,攝制了短故事片《莊子
% N) C% _& x" ^; D' K \試妻》。這部影片取材於戲曲《蝴蝶夢》中搧墳的一段。由黎北海飾演莊周,黎民偉飾演莊子妻,黎民偉的妻子嚴珊珊飾演使女——這里插一句,當時社會由於封建意識嚴重,戲曲、文明戲中女角都是男人扮演,影戲也是如此。所以嚴珊珊扮演的雖不是重要角色,卻是中國銀幕上的第一位女演員。《莊子試妻》1913年由華美影片公司出品,黑白片,長度為2本,攝影是羅永祥。該片的故事講述莊周死了,他妻子耐不得寂寞,在丈夫屍骨未寒之時便有了新歡。為了使新人高興,莊周妻帶著新情人到莊周的墳墓上騷擾。不料莊周並沒有死,他是為了考驗妻子是否忠貞而詐死。新情人正是莊周假扮。作為嘲笑夫妻之間虛情假意缺少真誠的諷刺喜劇,主題也頗為積極。影片拍成後,據說「觀者萬人空巷」。後來布拉斯基還把這部片子帶回美國放映。中國影片出國,大概也是從這部影片開始的。 6 G0 Q' Z C( X) ~9 Q

4 V% n& i% _6 h; v 黎民偉,原籍廣東新會縣,1893年生於日本,長在香港。據說他9歲時就喜歡拍照片,長大後興趣更濃。黎民偉很愛國,1911年廣州起義失敗後,他受七十二烈士革命精神的激發,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並組織「清平樂」會社,編演宣揚革命的文明新劇。1913年他又組織「人我鏡劇社」。這時黎民偉結識了曾在上海創辦亞細亞影片公司的布拉斯基。兩人經過協商決定合作拍片,由布拉斯基出資和提供必要的設備,利用「人我鏡劇社」的演員和布景,以華美影片公司的名義製片發行,《莊子試妻》是他們合作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唯一一部影片。 . E: `- @, v9 }
& U; _9 v' t' I. y% O4 D
拍完《莊子試妻》後,由於缺乏資金和設備。黎民偉中斷了製片。直到1922年在他兩位兄長黎海山和黎北海的幫助下,集資10萬元,創辦了香港民新製造影畫片公司(後改名民新影片公司),才又開始拍片。。黎民偉拍片有個特點,除了興趣愛好之外,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而不是賺錢。1923年孫中山在廣州發動第二次革命,他來到廣州,提出「電影救國」的口號,准備隨軍拍攝紀錄片。這在當時是個創舉,孫中山先生很贊賞他,下了一道命令 其所到之處都要給以方便。從1923年至1925年,黎民偉攝制了《孫大總統東校場閱兵》、《歡迎鮑羅廷與加倫》、《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大元帥誓師北伐》、《廖仲愷先生為廣東兵工廠青年工人學校開幕》、《孫大元帥出巡廣東東北江記》、《孫中山先生》等多部紀錄片。這些影片不僅在當時起到了重要的宣傳革命的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非常可惜的是,抗日戰爭時期,黎民偉由香港向內地轉移,把底片全部交船托運,半路上船遭日本飛機轟炸,沉到海底了。 $ E3 d$ p6 k" e; z! F5 L" J

4 a; t8 A, y; k2 S 有人稱黎民偉是我國「紀錄片之父」,是很有道理的。

③ 中國引進的第一部外國電影是

解放後第一部譯製片是1948年的蘇聯影片《普通一兵》;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譯製片是1950年的《團的兒子》,原名《小英雄》 新中國第一部引進大片是《亡命天涯》,主演哈里森·福特。

④ 中國電視史上引進的第一部外國電視劇是哪一部

《巧入敵後》是1976年播出的南斯拉夫電視劇,由Aleksandar Djordjevic執導,Pavle Vujisic、德拉甘·尼柯立克、 Vojislav Brajovic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二戰期間南斯拉夫游擊隊與德國佔領軍巧妙周旋的驚險故事。

其影響

《巧入敵後》,1979年11月29日晚,中央電視台播放了南斯拉夫的電視單本劇《巧入敵後》,這是我國播放的第一部外國電視劇。

是中央電視台第一部譯製片,也是新中國第一部譯制電視劇 ,該劇的成功譯制,為中國譯製片事業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也充分展示了中國影視屆翻譯製作的水平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嶄露頭角」。

⑤ 求第一部在中國上映的外國電影

1924年以前,中國上映的外國影片有659部,第一部在中國上映的外國電影已不可考;
解放後第一部譯製片是1948年的蘇聯影片《普通一兵》;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譯製片是1950年的《團的兒子》,原名《小英雄》
新中國第一部引進大片是《亡命天涯》。

⑥ 中國從哪年開始引進國外影片

是1995年,第一部引進美國大片《亡命天涯》

⑦ <邁阿密風雲>是鞏麗被引進的第幾部電影

是今年引進國外大片的唯一一部
如果你說是今年上映的第幾部,那就是今年有兩部,《邁阿密風雲》是第一部

⑧ 進入中國的第一部(外國電影和好萊塢電影)各是什麼

這個無法查閱,當中國開放的時候,初期中國廣電局似乎也不限制每年引進多少影片(現在限制每年只能引進20部在國內映,保護國產電影),所以你說的第一部除非你去問中國國家廣電局的骨灰級人物,他們可能記得第一批,究竟哪個是第一部我想他們也是答不上來的。

⑨ 中國引進的第一部外國電影是哪部電影說出名字.....

普通一兵》是一部表現蘇聯士兵在衛國戰爭中英勇獻身精神的影片。而承擔將其譯製成漢語任務的則是一群完全沒有經驗的門外漢。他們來自東北解放區的各個文藝團體。其中部隊文工團員出身的話劇演員袁乃晨擔當了中國第一部譯製片導演的重任。劇本翻譯是孟廣鈞、徐立群,主要配音演員為群眾演員張玉昆和吳靜。著名演員凌元擔任劇務工作。這些譯製片的開拓者們反復嘗試,甚至想出了很多土方法,終於在8個月後完成了譯制工作。同時,他們也為譯製片積累了最初的經驗 。例如影片中蘇聯紅軍沖鋒時高呼「烏拉」(萬歲),但中文的「萬歲」卻無法與人物的口型吻合。最終,他們想出了用「沖啊」來替代。

⑩ 第一部引進 電影

我國首部引進的票房分帳電影大片,哈里森 福特 主演的!大概是1995年引進的。

◎中文 名 亡命天涯
◎片 名 The Fugitive
◎年 代 1993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劇情/驚悚/動作/犯罪
◎語 言 英語/俄語
◎字 幕 中文
◎IMDB評分 7.7/10 (58,348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6977
◎文件格式 HDRIP-RMVB
◎視頻尺寸 832 x 464
◎文件大小 3CD
◎片 長 130 Min
◎導 演 安德魯 戴維斯 (Andrew Davis)
◎主 演 哈里森 福特 (Harrison Ford) ...... Dr. Richard Kimble
湯米 李 瓊斯 (Tommy Lee Jones) ...... Samuel Gerard
塞拉 沃德 (Sela Ward) ...... Helen Kimble
朱莉安娜 穆爾 (Julianne Moore) ...... Dr. Anne Eastman
喬 潘托里亞諾 (Joe Pantoliano) ...... Cosmo Renfro
安德烈亞斯 凱特蘇拉斯 (Andreas Katsulas) ...... Sykes

◎簡 介

芝加哥著名外科大夫理查德.坎伯被指控謀殺了他的妻子.在押送犯人的途中,警車因意外的事故與列車相撞,理查德從殘骸中死裡逃生.為證實自己的無辜,他決定查找真凶,同時又要避開警官的追捕.真凶窮途末路終落法網,而洗清不白之冤的理查德在心中深深懷念親愛的妻子海倫.

一個是精明的幹探,一個是機智的逃犯,
緊張,激烈,扣人心弦的場面令人目不暇接....

http://search1.btchina.net/btsearch.php?query=&type=2

舊片翻拍是電影界一項經久不廢的副業,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編劇、導演的工作,並且許多老片在翻拍後往往能在思想內涵或電影技術上有很大的進展和突破,能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當然失敗也在所難免,但它仍有許多好處吸引大量製片人在舊題材中找到珍珠。由60年代收視率率很高,十分叫好的電視劇《法網恢恢》翻拍的電影《亡命天涯》就大獲成功。
《亡命天涯》保留了原片的故事情節結構,因此在影片內涵與意義上並沒有什麼突破,它不外乎是宣揚壞人始終要受到懲罰,而善良的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這一道理。它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還應歸屬於影片中首次運用的大規模特技鏡頭,片中囚車沖出路基,不停翻滾,主人公在火車將要撞上囚車的一剎那逃離,碰撞產生出巨大的金屬撕裂聲,爆炸聲,烈火濃煙……這一組鏡頭帶來的起初感和巨大震憾力讓所有觀眾目瞪口呆。在此之前,這種罕見的特技是沒有出現過的,為了拍攝它共動用了16台攝像機,損失了一輛真正的火車和汽車,共耗資150萬美元。僅沖著這一組鏡頭, 看這部影片就已非常值得了。
主演哈里森·福特是以演逃亡者著稱的明星,他是拍動作片的元老,並且往往是親自上馬,實打實干,以至於他身上傷患眾多,經常要帶傷演出,這種敬業精神也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