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3D電影畫面是如何製作的
簡單來說,3D電影畫面製作大體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利用雙鏡頭攝影機進行拍攝,另一種是前期2D拍攝加上後期轉制。或者由兩種製作方式共同合作而成。
雙鏡頭攝影機拍攝就是拍攝前期採用雙攝像機、雙鏡頭的3D拍攝設備同步錄制,然後把兩個素材分別處理,最後是在3D電影院里用3D顯示技術,也就是紅藍顯示、偏光、主動快門式顯示等技術,把兩路視頻分別傳輸到人的左右眼睛裡,得到立體圖像,《復聯4》3D版就是以這種技術為主拍攝而成。
另一種則是通過2D電影拍攝完畢,再轉成3D電影。2012年4月4日《泰坦尼克號》以3D版形式再上映,全球票房3.44億美元,總票房變為21.87億美元。據悉,《泰坦尼克號》由2D影片變為3D版耗資巨大,300多名科技人員共耗費60周時間才製作完成,其成本高達1800萬美元,而耗資巨大的2D版本,總投資也不過二億美元。從目前電影市場來看,一部2D大片轉3D,需要藉助專業團隊加專業軟體,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術,製作費用至少要200萬美元起。對於普通的製片方來說,要想做一部成功的3D電影,成本非常之高,投資風險也會加大,很多製片方對此都不敢涉足。
Ⅱ 3d電影上下格式和左右格式的區別
1、單幅畫面尺寸
左右半寬3D影像,單幅畫面為960X1080,在快門式顯示設備上物理顯示單幅畫面為960X1080,整幅畫面為1920X1080,整幅畫面上吻合,高度方面也剛好,但單幅畫面上寬度方面解析度有不足;
上下半高3D影像,單幅畫面為1920X540,顯卡輸出整幅畫面解析度為1920X1080,在快門式顯示設備上物理顯示單幅畫面為1920X540,整幅畫面為1920X1080,整幅畫面上吻合,寬度方面也剛好,但單幅畫面上高度方面解析度有不足。
2、適用對象不同
左右格式的更適合用快門式3D技術;上下格式的更適合用偏光式3D技術。
3、觀看方法不同
左右格式觀看方式:使用3D立體電視/投影機等專用3D立體播放設備;立體觀屏鏡觀看;在stereoscopicPlayer中以紅藍格式輸出,然後用紅藍眼鏡看,就是需要買副紅藍眼鏡。
上下格式觀看方式:使用3D立體電視/投影機等專用3D立體播放設備。
4、在沒有3D立體功能的播放設備上播放效果
左右格式,在沒有3D立體功能的播放設備上播放出來是一個畫面,垂直從正中間分成兩半,看上去是由左右兩幅並排的幾乎相同的畫面組成的。
上下格式,在沒有3D立體功能的播放設備上播放出來是一個畫面,水平從正中間分成兩半,看上去是由上下兩幅排列的幾乎相同的畫面組成的。
5、人眼感知區別
左右半寬與上下半高的在快門式顯示設備上單幅都沒滿足全高清顯示,都某個方向上損失了一半的解析度像素,但人眼對高度方向的圖像損失更敏感,所以左右半寬比上下半高使人感覺上更好一點。
Ⅲ 3D與IMAX電影拍攝方式與傳統拍攝方式有何不同
IMAX專用的膠片是傳統的35毫米膠片的10倍,是標準的70毫米膠片的3倍,結合獨特的IMAX放映技術後具有極佳的畫面清晰度。另外,其拍攝成本是用35毫米膠片的四倍。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Ⅳ 3D電影的顯示方式有什麼區別
對於你的問題:
1、3D分為眼鏡式和裸眼式,顧名思義,眼鏡式的要戴特殊的眼鏡來觀看3D顯示,裸眼式則不需要戴這種眼鏡。
2、眼鏡式:
->
紅藍濾色片:早期的
3D
顯示採用的方式,分別投射出經紅色濾光與藍色濾光的畫面,利用不同顏色的影像重疊,使觀看者配戴紅藍眼鏡來分離過濾重疊影像,看到3D效果。
->
快門式:用正常播放速度的兩倍的頻率輪流播放左右眼畫面,達到顯示立體畫面的效果。
->
偏光式:將左右眼要看到的圖像以奇偶列形成顯示圖像,再由一些特殊的膜之類的東西將其轉換成相互垂直的偏振光,觀看者通過偏光眼鏡看到立體效果。
3、現在的3D電視,眼鏡式的和裸眼式都有。
4、不知道你說的左右式是什麼意思,但是一般3D都是根據人的左右眼看到的畫面不同,再經由大腦實現立體畫面,3D顯示都是根據這個原理來做的。
5、需要3D顯示屏幕,及3D片源,就能在3D電視上看3D畫面。
Ⅳ 3D電影分哪幾種
3D 電影就是立體電影 - 技術種類分為:光分法現在有不少影院都擁有3D立體放映廳,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來播放兩個攝影機拍下的電影,在屏幕上就會同步出現兩組有差別的圖像。 在放映機的前面會有一個偏振片,兩台放映機前的偏振片方向相互垂直,這個時候使用肉眼看屏幕只能看到模糊不清的重疊畫面。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偏振眼鏡來觀看,鏡片的偏振方向同樣是互相垂直,每隻眼睛都只能看到對應的畫面,這樣雙眼看到不同的內容在頭腦中就會形成立體的影像。 塑料的3D眼鏡優勢: 1.立體效果不錯; 2.適合人數較多的放映場合; 缺點: 1.畫面會有重影出現; 2.觀看角度受到限制; 3.長時間觀看會感覺到疲倦,偏振眼鏡佩戴不夠舒適; 4.立體放映廳造價較高,也有一些影院的放映廳出於成本考慮不使用金屬幕布,影響觀看效果; 5.個人家庭影院實現難度大,成本高。 色分法分色技術是另一種3D立體成像技術,現在也比較成熟,有紅藍、綠紅、綜紫三種主要模式,但採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色分法會將兩個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製在同一副畫面中。這樣視頻在放映是僅憑肉眼觀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過對應的紅藍等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以紅藍眼鏡為例,紅色鏡片下只能看到紅色的影像,藍色鏡片只能看到藍色的影像,兩隻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腦中重疊呈現出3D立體效果。 2007 年,Dolby公司開發出Dolby 3D系統,色分技術才重新熱起來。藉助放在放映機前的濾光片將投影機射出的光線分成紅綠藍三原色光,並分別投影到屏幕上。通過濾光眼鏡來分別接收這些光譜的高頻部分和低頻部分,同樣可以實現立體效果。該技術比傳統色分技術好得多。最重要的是,放映機裝上濾光片就可以放映3D電影,而取下濾光片,還可以放映傳統電影。 《阿凡達》首映禮上,採用的就是Dolby 3D+IMAX。 隨Nvidia顯卡附贈的紅藍眼睛優勢: 1.放映設備沒有特別的要求,無需額外的投入; 2.立體眼鏡造價很低,甚至可以手工完成; 不足: 1.極易出現重影,畫面不清晰; 2.立體效果有些不足; 3.觀眾的眼睛容易疲勞。 時分法時分法是NVIDIA現在主推的一項應用,需要顯示器和3D眼鏡的配合來實現3D立體效果。 時分法所採用的立體眼鏡構造最為復雜,當然成本也最高。兩個鏡片都採用電子控制,可以根據顯示器的輸出情況進行狀態的切換,鏡片的透光、不透光切換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對應的畫面(透光狀態下),雙眼看到不同的畫面就能夠達到立體成像的效果。 時分法所採用的同步工具,同時帶有景深調整的功能。 時分法需要進行頻繁的畫面切換,也就需要顯示器可以提供足夠快的刷新速度,才能避免畫面的閃爍,NVIDIA對於支持3D立體幻鏡的顯示器都要求提供120Hz的刷新速度,這樣才能保證切換的雙眼畫面達到基本的60Hz,從而保證顯示效果。當然,高於120Hz的刷新率會獲得更好的效果,畫面閃爍情況也會越少。 優勢: 1.立體效果明顯,畫面閃爍不明顯; 2.色彩、亮度表現相對更好; 不足: 1.顯示器、眼鏡加顯卡需要搭配使用; 2.成本不低,普及難度較大。 快門式缺點: 一:眼鏡的問題,首先眼鏡是需要配備電池的,但是眼鏡必須要帶著才能欣賞電視節目,那麼電池產生電流的同時發射出來的電磁波產生輻射,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 二:畫面閃爍的問題,3D眼鏡閃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主動快門式3D眼鏡,目前3D眼鏡左右兩側開閉的頻率均為50/60Hz,也就是說兩個鏡片每秒各要開合50/60次,即使是如此快速,用戶眼鏡仍然是可以感覺得到,如果長時間觀看,眼球的負擔將會增加。 三:亮度大大折扣,帶上這種加入黑膜的3D眼鏡以後,每隻眼睛實際上只能得到一半的光,因此主動式快門看出去,就好像戴了墨鏡看電視一樣,並且眼鏡很容易疲勞。 不閃式不閃式3D電視方式是最接近我們實際感受立體感,最自然的方式。如同在電影院里享受生龍活虎的3D影像,能夠同時看兩個影像把分離左側影像和右側影像的特殊薄膜貼在3D電視表面和眼鏡上。通過電視分離左右影像後同時送往眼鏡,通過眼鏡的過濾,把分離左右影像後送到各個眼睛,大腦再把這兩個影像合成讓人感受3D立體感。 優勢: 一:沒有閃爍,能體現讓眼睛非常舒適的3D影像。不閃式3D沒有電力驅動,可舒適佩戴眼鏡並且全然沒有閃爍感。因此可以盡情享受讓眼睛非常舒適的3D影像。看實際測量閃爍程度的數據就能知道數據幾乎是零,不會有頭暈的狀態出現。 二:可視角度廣,觀看不閃式3D電視時只要是在推薦距離內,在任何角度觀看,它的畫面效果、色彩表現力都不打折扣,可以在沒有角度限制的情況下去享受完美震撼的3D影像。 三:能夠用輕便舒適的眼鏡享受3D影像。不閃式3D眼鏡輕便、價格合理,還可以使用夾套眼鏡讓配戴眼鏡的人也能舒服使用。 四:體現沒有重疊畫面的3D影像。畫面重疊現象是因為右側影像進入左側眼睛或左側影像進入右側眼睛而發生的。不閃式3D所使用的特殊薄膜分離左右影像後體現3D影像,所以不會發生畫面重疊現象享受好像看到活生生的真實物體的立體影像。通過實際測量畫面重疊的數據就能知道不閃式3D的重疊數據是人無法感知的水平。 五:體現沒有畫面拖拉現象的高清晰3D影像。不閃式3D能夠體現1秒鍾240張3D合成影像。所以在相同的時間里,不閃式3D能表現更多的畫面情報而體現沒有拖拉的高清晰立體影像。所以不閃式3D也被稱作世界唯一的240赫茲3D電視。
Ⅵ 【3D電影】紅藍格式與左右格式的區別
1、搭配的眼鏡不一
紅藍格式搭配的眼鏡是紅藍眼鏡或紅綠眼鏡,是分離左右眼的方式之一,利用的是紅色鏡片只能透過紅光,綠色鏡片只能透過綠光的特性,將左右眼進行了分離;左右格式搭配的眼鏡是偏振眼鏡。
2、定義不一
紅藍格式電影是通過不同顏色的眼鏡過濾不同的顏色而看到不同的影像;左右格式是3D立體電影的一種存儲方式,和拍攝方式,播放設備無關。
紅藍格式圖片:
3、所屬的電影不一
紅藍格式的3D電影是屬於偏振3D立體電影的一種;左右格式的3D電影是屬於雙色3D立體電影的一種。
4、效果不一
紅藍格式就是用立體播放器播放出來後的影片,一般是紅藍或紅綠。左右格式就是一個視頻在左,一個視頻在右。通過立體播放器左右疊加後產生立體效果。
5、優缺點不一
紅藍格式的優點是價格低廉,製作容易,其缺點是圖片顏色會嚴重丟失;左右格式的優點是圖片顏色清晰效果好,其缺點是價格昂貴,製作復雜。
Ⅶ 3D電影的製作和一般電影有什麼不同
3D,通常就是用Maya,或者3DMAX來進行的影視製作,普通影視製作採用拍攝為主要素材收集方式,他們之間就是素材收集的方式不同,後期的工作都差不多。當然,介於技術問題,兩者的流程也不相同,對於從業人員的技術、分工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原則上來說,學習3D影視比較偏技術性,普通影視更偏創作性。
3D電影,三維立體電影。是使用一種立體鏡視覺顯示系統,再制畫面將左右眼平面投影影像立體顯現成像,令觀眾對影像產生立體深度。技術上,通常採用兩台攝影機擺設,同步拍攝影像,取得主體左右側體的立體感。觀看時,觀眾的視覺皮層會自動對圖像結合為單一三維影像畫面。現代電腦技術已能夠不採用傳統雙機"拍攝",使用CGI電腦特效製作三維電影。欣賞時需要配戴合適的立體眼鏡。
Ⅷ 關於3D電影分左右、上下、紅藍等格式,請問有什麼區別
1、意思不一
左右格式:是3D立體電影的一種存儲方式。
上下格式:是3D立體電影的一種存儲方式。
紅藍格式:指一般左眼紅色鏡片右眼藍色,左右眼看到不同畫面而產生立體感。
2、搭配的眼鏡不一左右格式:搭配的眼鏡是偏振眼鏡。
上下格式:搭配的眼鏡是偏振眼鏡。
紅藍格式:搭配的眼鏡是紅藍眼鏡或紅綠眼鏡。
3、效果不一
左右格式:垂直從正中間分成兩半,一個視頻在左,一個視頻在右。
上下格式:水平從正中間分成兩半。
紅藍格式:用立體播放器播放出來後的影片,一般是紅藍或紅綠。
左右格式:
4、類別不一
左右格式:屬於雙色3D立體電影的一種。
上下格式:屬於雙色3D立體電影的一種。
紅藍格式:屬於偏振3D立體電影的一種。
5、難易不一
左右格式:價格昂貴,製作復雜。
上下格式:價格昂貴,製作復雜。
紅藍格式:價格低廉,製作容易。
Ⅸ 關於3D電影分左右、上下、紅藍等格式,請問有什麼區別那種畫質好
3D視頻一般使用最多的是左右格式,這種格式有兩個優點,一是可以直接用3D觀屏鏡觀看,二是後期剪輯時比較方便。這種格式有個缺點,就是把左右素材擠在一起,播放時水平解析度只有素材的一半了,例如兩個1920*1080的高清素材把它們兩個各壓縮50%,結果播放時就成了960*1080了,實際上由於電視機的隔行掃描只有960*540了,所以這種格式也稱為半寬3D視頻。
上下格式的3D電影水平的解析度沒有損失,但是垂直解析度照樣損失一半,而且這種格式無法用觀屏鏡直接觀看,後期剪輯時也覺得別扭所以用的少。
紅藍格式是為了觀看方便,不僅是視頻,3D圖像也可以用紅藍格式,這種格式很容易從左右格式轉化而來,優點是紅藍眼鏡非常便宜,觀看時也不需要調整距離和對焦,幾個人可以同時觀看,缺點是亮度低累眼睛顏色也有損失。
Ⅹ 3d電影格式分類
3D電影的類型有:空分法、不閃式、互補色、時分法、光柵式、普氏立體、觀屏鏡、全息式、快門式。
1、空分法:電影院中普遍採用。一般用偏振眼鏡觀看,也有用光譜眼鏡的。
2、不閃式:不閃式3D 電視方式是最接近我們實際感受立體感, 不閃式3D的特點:有關視角方面,在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不閃式3D全然不成問題。比如,除了在一米以內站著、坐著或者用非常不正常的姿勢觀看電視以外,在3D電視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沒有任何問題的。
唯一缺點是播放1080p時只有540p,也就是畫質減半,導致效果不明顯。
3、互補色:是另一種3D立體成像技術,有紅藍、紅綠等多種模式,但採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4、時分法:時分法需要顯示器和3D開關眼鏡的配合來實現3D立體效果。時分法所採用的立體眼鏡構造有些復雜,當然成本也高些。應用得最為廣泛,資源相對較多
5、光柵式:為了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接收電視立體節目,我國自己製造出了光柵式的立體電視機,但光柵式也有缺點,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體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電視上清晰度稍高,但這樣一來,價格也就上去了,想克服這個缺點就是要技術進步。
6、普氏立體:這是一戰後的一位老兵發現的一種看立體的方式(國內叫過全真立體),這項立體電視技術與原有各種制式的電視設備兼容,其原理是在拍攝立體節目時,讓攝像機向左或向右勻速移動,主要是運動立體的效果。
觀眾看節目時,戴上一付對應左移或右移的特製眼鏡,這種眼鏡的鏡片一個是透明的,另一個是半透明的,成本低廉,如果不戴眼鏡和看普通電視沒有區別。這項技術面臨淘汰的原因是左移與右移所拍的片子與觀看帶的眼鏡容易混淆,造成立體效果不明顯,而其兼容性好的特點又被過度炒作,八十年代起,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幾起幾落。
7、觀屏鏡:以前專用於看立體相機拍的圖片對,圖片對一般左右呈現。缺點:看圖像或電影時最多隻能是屏幕一半大小;優點:非常清晰。
8、全息式:在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是立體的,不用立體眼鏡。價格是貴得出奇,只在科技館有展示。
9、快門式:該類型眼鏡安裝有電池,在使用時打開開關使用,效果較光柵式有明顯提升。
(10)3d電影的不同方式擴展閱讀:
4D電影和3D電影的不同:4D動感影院是相對3D立體影院而言的,就是在3D立體影院基礎上,加上觀眾周邊環境的各種特效和專業動感座椅。
環境特效一般是指閃電模擬/下雨模擬/降雪模擬/煙霧模擬/泡泡模擬/降熱水滴/振動/噴霧模擬/噴氣/噴霧/掃腿/耳風/耳音/刮風等其中的多項。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這就是當今十分流行的4D動感影院。
由於4D影院中電影情節結合各種特技效果發展,所以觀眾在觀看4D影片時能夠獲得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全方位感受。
4D影院的發展非常迅猛,4D影院的表現形式也根據人們不斷提高的娛樂需求有了很大的發展,平面銀幕方式的4D影院正受到環幕方式的沖擊,而新型特技座椅配合動感平台,又使4D影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在進入21世紀後,大直徑、多畫面的柱面4D影院逐漸成為主流。尤其是柱面銀幕4D影院的出現,各種動感平台,旋轉平台,軌道車也根據劇情進入影院,成為當今發展最為迅猛的4D影院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