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八百電影大背景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八百電影大背景

發布時間: 2022-08-18 22:17:35

1. 八佰電影簡介

該片取材自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在明知毫無援軍的情況下堅守陣地,英勇作戰,以少敵多,和敵人血戰四天四夜,最終用鮮血譜寫出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戰歌。

故事的背景是淞滬會戰中國民黨大部隊已潰敗,退出上海,民黨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殘余部隊據守四平倉庫。

影片中的軍人,以血肉之軀堅守陣地,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粉碎敵人妄圖3個小時拿下陣地的企圖。

關鍵時刻,一個個鐵血男兒,渾身綁滿了手榴彈,一個接一個喊著自己的籍貫和姓名,縱身躍入敵軍陣營,炸毀坦克,保住陣地。

這一幕幕,讓蘇州河對岸租界內的中外人士無不為之動容,也讓觀影者落淚。

2. 台灣版電影《八百壯士》創作背景

敘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國民黨軍隊後撤,率領四八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

女童子軍楊惠敏(林青霞飾)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葯等物資,和國旗,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此部影片的格局手法與《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局限於幾成孤島上海的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數百國民黨軍人與包圍的日軍的陣地戰。

導演根據一些史實,利用四行倉庫周圍有英法租界,蘇州河對面又是國統區,蘇州河兩岸戰爭與和平不同環境造成的戲劇沖突,表現了愛國軍隊抗擊侵略者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熱烈聲援國民黨守軍的時代氣氛

(2)八百電影大背景擴展閱讀:

七十年代前期,對台灣當局來說是一段風雨飄搖的歲月。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其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發表《上海公報》,美國承諾和台灣當局「斷交、廢約、撤軍」。 以這兩件事為契機,新中國迎來了又一個建交高潮。倉皇之下,蔣經國做出了重用「台籍菁英」的決定,而這項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李登輝。

《八百壯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馬的,拍攝過程中得到了蔣經國的大力支持,其要藉助「八百壯士」的「英雄史詩」提振民心士氣,並強調「正統」的動機是不言而喻的。

3.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是什麼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是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奉命退守四行倉庫。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資深外交官、國際法泰斗厲聲教曾撰文揭開了「八百壯士」的歷史真相。文章披露道:「聞名遐邇的』八百壯士『其實遠沒有八百人。所謂的』八百壯士『僅有不到四百人。

八百人的說法是死守四行倉庫的』孤軍『為了起到震懾日軍的效果故意放出來的消息。」《國家人文歷史》亦曾撰文稱,「八百壯士」的實際具體數字為355。

八百壯士最後的結局:

八百壯士進入收容所後,部隊被英軍卸下武器,生活在極差的環境中,開始了四年集中營一般的孤軍生活。雖然沒有被日本人打敗,卻也就此遠離了抗日的正面戰場。在這期間,謝晉元撰寫了《謝晉元日記鈔》詳細記錄下自己的生活。

1938年,隨著孤軍的事跡被各方媒體報道,英租界也成為了上海愛國市民的精神寄託,有很多人經常前往英租界,為孤軍贈送物資,在上海淪陷一周年時,孤軍營更是頂住了各方壓力,在營地升旗以示紀念。

1941年4月,汪偽政權想要誘降謝晉元,並許諾其陸軍總司令的頭銜,被謝晉元嚴厲拒絕。之後,汪精衛收買了四個叛兵;1941年4月24日晨5時,謝晉元和以往一樣,率領官兵早操,上等兵郝鼎誠等四人遲到,謝晉元異常憤怒,進行斥責。

他們四人突然取出匕首及鐵鎬等凶器,蜂擁而上,猛刺謝晉元胸部及頭部。謝多處受傷,流血不止,至6時許悲壯長逝。

4.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管虎執導的戰爭片《八佰》是全球第三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影片已於8月21日正式公映。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抗擊外敵浴血奮戰的故事。《八佰》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導演強調:「戰爭中的人的個體體驗是最重要的,我更關注人。」影片聚焦戰爭中的「小人物」,他們不僅是普通一兵,也是中國人,在殘酷戰爭的面前,每個人都可能會面對驚慌、絕望,但是戰爭也激發了他們的血性,他們用最英勇的行動來抗擊外敵,即使過去70餘年,「八百壯士」也依舊值得記下這濃墨重彩的一筆。

導演管虎給了每個主要人物足夠的戲份空間,所以大部分角色都立體、豐滿、真實。姜武飾演的老鐵一開始外強中干,只知道逃命,但是經過幾場戰斗下來,他經歷了生死,也看到其他戰友的無所畏懼,他被感動了,也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英勇,這樣的人物前後反差巨大,但合情合理,但也必須是發生在戰場這樣的極端環境中。歐豪飾演的端午,這個人物的成長就更有層次,一開始就是個少不更事的人,別說打仗,打架怕是也經過的不多。初入四行倉庫的恐懼不言而喻,但是幾場戰斗下來,以及山東兵(李晨飾)的幫助和影響,端午的血性被喚醒,逐漸成長為一名勇猛的戰士。

5. 八佰歷史背景

電影八佰歷史背景:

一、淞滬會戰爆發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當時中國尚未統一,國內還存在很多軍閥 一個國家居然存在三個政府,此時日軍在上海主動發起攻擊。8月14日南京政府發起反擊,在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候國人同仇敵愾上下一心決心保衛祖國,各路軍閥也都放下昔日的仇恨不再內戰槍口一致對外。

淞滬會戰打的相當慘烈,在此次會戰中中國軍隊前後共投入75萬餘人,包括老蔣的精銳嫡系中央軍 還有各路地方軍閥湘軍桂軍滇軍川軍東北軍西北軍等,日軍海陸空共投入30餘萬人。

二、戰爭失利掩護撤退

戰爭持續三個月由於武器裝備低劣,老蔣指揮不當還有軍閥派系太多不好指揮,地方軍戰鬥力低下等原因,最終以國軍損失30多萬日軍損失5萬多的結果結束戰爭。

在此次戰爭後期老蔣令88師524團留一個營的人留守四行存庫與日軍周旋目的。是營造國際輿論的抱到與支持,想取得英法美的支持援助。

電影八佰就是以這個背景開拍的八佰壯士在四行倉庫堅守四天四夜,最後撤退至英租界。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堅持戰斗的一身肝膽,明知此去不歸,依然身圍炸彈縱身跳下同歸於盡的不回頭,明知此生再難見爹娘妻兒,仍然為國捐軀的一往無前……沒有人願意犧牲,卻有人不得不犧牲。

吾輩當自強,勿忘國恥!

(5)八百電影大背景擴展閱讀

八佰壯士後續

1、撤退英租界

10月30日,大部隊突圍成功。掩護任務完成後,謝晉元接到國軍統帥部命令撤退到上海公共租界。沒有想到的是,孤軍一進入租界,日軍就向租界當局施壓。

結果這只孤軍被英軍繳械,被安置在膠州路的一座廢棄軍營(史稱「孤軍營」)內,由白俄雇傭兵看守。名義上雖不是戰俘,實際上和戰俘一樣失去了所有自由。可嘆這樣一支英勇善戰的威武之師,此時就像一隻被拔了牙的老虎困在鐵籠子里。

2、開辦小作坊支援抗戰

被看押期間,謝晉元教育戰士們要不失軍人精神,加緊操練隨時准備重返戰場殺敵。在上海各界力量的幫助下,孤軍建起了宿舍、廚房、禮堂、球場等生活設施,並且還開辦了制皂、織襪、毛巾等小作坊。所得收入除補貼生活外,全部用於支援抗戰。

1938年8月11日晨,為紀念「八·一三」抗戰一周年,「孤軍營」全體將士破例升起了國旗。此舉遭到租界當局和萬國商團外籍軍隊的干涉和圍攻。為保衛國旗,戰士們赤手空拳與敵肉搏,4人犧牲,100餘人受傷。

當日下午孤軍被送往外灘中央銀行大樓幽禁。為反抗租界當局的暴行,謝晉元發動絕食斗爭,最終在上海愛國同胞的積極聲援下,租界當局被迫做出讓步,將他們送回孤軍營,奉還國旗,撫恤死難壯士,並公開道歉。

3、日偽策劃暗殺了謝晉元

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政權。日偽企圖勸降謝晉元,遂指使汪偽政權的「二號人物」陳公博親赴「孤軍營」勸降,並以偽陸軍總司令這樣的高官要職相誘。結果謝當面將委任狀撕毀,陳公博也被罵得狗血淋頭而逃。

後來,陳公博並不死心,又多次「好言相勸」,謝終不為所動。見謝晉元如此「不識時務」,日偽又策劃了對謝晉元的暗殺行動。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28日,日軍突然攻入「孤軍營」,將手無寸鐵的孤軍340餘人全部俘獲。日軍原打算將其改編為偽軍,遭到毅然拒絕後,又企圖將他們殺害。

不過懾於這支軍隊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日軍最終未敢動手,後將他們分散押解到浙江諸暨、杭州、南京孝陵衛、南洋的新幾內亞等地做苦工。

孤軍的一部分人在日軍非人的苦工奴役中相繼死去,但活下來的人一直沒有停止斗爭。例如,被遣往浙江諸暨的一支孤軍奪取日軍的槍械後,加入了當地抗日游擊隊;1945年日本戰敗,被押到新幾內亞的36名孤軍軍官將負責看押的日軍小隊抓了俘虜。

4、抗戰勝利後

抗戰勝利後,孤軍倖存者從各地陸續返回上海,總計100餘人。他們請回謝晉元的遺孀凌維誠,沿老團長的陵墓四周搭棚居住,誓為老團長守靈。

後來內戰爆發,他們不願捲入內戰,遂解散各謀職業,大部分隱姓埋名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十分艱苦。上海解放後,陳毅市長曾親自為這些孤軍壯士安排工作。

但他們在後來的「四清運動」和「文革」動盪中都受到了沖擊,有一些人遭迫害致死。「文革」結束後,餘下的人都在政府的照顧和善待中頤養天年,壽終正寢。

2010年12月17日,孤軍壯士之一的楊養正老人以96歲高齡在重慶辭世。如今,謝晉元的四百壯士中僅有92歲的楊根奎老人一人尚存人世。

參考資料

網路-謝晉元等八百壯士

6. 《八佰》電影講述的是什麼

電影《八佰》主要是取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淞滬會戰總共歷時三個月,而這場戰役則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主要是講述了88是262旅545團的團長謝晉元帶領了420名壯士你看了30萬日軍的反撲,戰役主要是以四行倉庫為據點,而這場小型戰役只是歷時了4天4夜,戰爭開始之初,謝晉元也是為了壯大聲勢,直接號稱有800人堅守倉庫,所以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八佰》。

其實近幾年來,國內的影片市場上相對來說並不算是特別的低迷,前前後後也是出了非常多的優秀國產影片,而這部作品在上映的時候也算是取得了國際票房冠軍。很多影迷其實希望未來國內的國產影片,拍攝的質量能夠越來越高,如果能夠多出幾部這樣的影片,那麼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

7. 年度最佳的《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年度最佳的《八佰》講述的是根據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為歷史背景,講述了歷史上稱之為“八百壯士”的抗日戰士,奉上峰命堅持守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阻擊日軍四天四夜,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故事。

最後希望能出現更多著這種題材的電影,讓新的一代青年人能夠居安思危,不忘歷史的血汗,激發國民的愛國鬥志和情懷。

8. 八佰這部電影究竟講了怎樣的劇情

《八佰》這部電影其實是非常值得我們一看的,裡面主要講的是淞滬會戰里的最後一戰:四行倉庫的那場戰爭。其實這個電影我們從頭到尾看完之後內心都會非常的難受,想通過什麼方式把它發泄出來卻不知怎麼做。淞滬會戰雖然是我們第一次全面的和日軍的交戰,但是我們真的輸得非常的慘,非常的憋屈。這場戰爭雖然失敗了,但是我們更多的人應該了解這場戰爭,這場戰爭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其實這所謂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沒有什麼非常大的意義,就是為了讓他們拖延時間好讓大部隊可以撤離,其次就是為了能夠讓英國等領事會的人看到我們的決心,讓國際方面給予我們援助,但是最後並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這場戰爭註定是無法勝利的,但是最終他們八百壯士成功守了下來,最後安全撤退,其實他們做的已經很好了,我們應該敬佩他們,牢記歷史,發憤圖強。

9. 《八佰》的歷史背景和原型是怎樣的

等了一年的《八佰》終於上映了,在影院看了提前一周的點映場,說是點映,排片滿滿的,不愧是華誼自家的出品,影片製作考究認真,可以說是自《集結號》以來最好的國產戰爭片。該片上映後,口碑也是非常不錯,豆瓣評分來到了8.1,可以說是一部精品之作。

回來查背景,知道這一幕是歷史史實,那位勇士叫陳樹生。散場回家路上,想到這一幕,又是熱淚盈眶,不禁停下來擦淚,心情久久未平復。

10. 八百講得什麼故事

很顯然,電影《八佰》想表達的是:民族大義和人性光彩。電影表現的抗日戰爭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當時,上海大部分已被日本軍佔領,國軍已撤退,僅留下一個營400多人在四行倉庫抵抗日軍。日軍一個師團有上萬,而且武器精良,士兵戰鬥力強。

賭場伙計阿飛往日流里流氣,此時則像一個俠客,機敏地躲過子彈過了橋。就在他接近倉庫大門時,連中兩槍,身子在血泊中甩出幾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鼓足力氣,把電線輥子扔向受軍......

他們與四行保衛戰犧牲的戰士一起,浴火重生,實現了人性的「涅槃」!電影《八佰》也由此實現了對「弱國悲劇」的超越,具有了民族性和藝術化的品位。

謝謝關注,若您對這一話題感興趣,請分享作者為您奉獻的深度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