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看3D電影會有種模糊感
應該是不習慣,還有視角不佳,你是第一次看吧,這是正常的,多看幾次,找到看3D的規律就好多了。
Ⅱ 為什麼去電影院看3D的時候畫面有點看不清(帶了3D眼睛)
首先是光的問題,眼鏡會濾去一部分光,看到的變暗了;然後是3D立體會有聚焦的問題,有景深,對好焦的地方就會看得很清楚,沒對好的就不清楚。其實跟人眼看東西是一樣的,你看清楚近處的東西時,其他地方就感覺只有個影,很虛
Ⅲ 為什麼我看3D電影效果不明顯
人以左右眼看同樣的對象,兩眼所見角度不同,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前後、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立體電影的原理即為以兩台攝影機仿照人眼睛的視角同時拍攝,在放映時亦以兩台放影機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銀幕上,以供左右眼觀看,從而產生立體效果 ,
估計是3D電影拍得不好,大部分3D電影只是部分3D有的地方並沒有3D
Ⅳ 在3d電影院里用手機拍下來可以看嗎有多模糊
不可以的
本人就是影院工作人員
第一,3D電影的放映需要放映機3D電影的專用通道,然後通過外設的信號發射裝置或者光源轉換裝置發射3D眼鏡,觀眾通過3D眼鏡獲得3D效果,而不僅僅是將3D影像用攝像機拍下來就能捕捉到得。是無法實現3D效果的
第二,影院影像是放映機發光將影像投到銀幕上,因為拍攝的焦點是光源,所以攝像機拍下來的效果會與現實差別很大。這就如同你拿相機去拍攝亮著的燈泡,效果和實際差距很大一個道理
第三,影院是不允許觀眾偷排影片的,巡場員工發現會制止你的
Ⅳ 為什麼3d電影觀看距離太近就有些模糊了
在搞清楚3D立體原理之前我們先了解什麼是「真3D」: 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景像是一種具有層次、深度的立體影像。一般我們所謂3D游戲或電影,實際上並非真正的3D;因為屏幕先天即是2D,並且拍攝電影也是使用單鏡頭的攝影機,所以就算用3D技術製作的動畫電影,輸出到顯示屏也是平面的,我們稱呼這種3D為「平面3D」。讓我們先做個簡單的實驗,首先伸出您的一根手指頭,並凝視這根手指,然後閉上右眼、張開左眼;再來張開右眼、閉上左眼,仔細觀察左、右眼所見是否有些不同?這個不同即為「視差(parallax)」。立體3D的技術即是要將這個「視差」持續在屏幕上表現出來。因此為使觀賞者得以觀看真正立體,每個眼睛所看到景物必須與另一眼稍有不同。事實上,這種不同讓我們的眼睛具有判斷事物的縱深感,也就是真正3D空間的Z軸,再來做一個實驗,我們先閉上一隻眼睛,拿起兩支鉛筆,試圖將這兩支鉛筆筆頭對接,我們會發現這樣做比較困難,因為單眼無法判斷縱深感,我們無法確定兩支筆的前後距離,此時如果你睜開雙眼會發現這樣做非常容易,因為兩眼的不同位置觀看事物可以判斷出縱深感,這樣Z軸的感覺就能體現出來了。 從上面的文字我們基本上知道了真正3D是怎樣形成的,說的簡單一些,就是我們的肉眼的左右眼睛看到的物體因為存在位置不同而不同,所以,我們要體驗真正3D圖像就必須模擬出這個環境,就是要讓我們的眼鏡左右眼看到的內容不同。 近景的時候,眼睛無法在超短時間內調矩,所以會產生模糊。 請採納~
Ⅵ 為什麼,3D全景拍照,拍出來的不清楚
你說的全景相機嗎,現在像素高的還需要是單反拍攝後期拼接
Ⅶ 電影院播放的3D電影,用攝影機拍下來後戴眼鏡看,還能看出3D效果嗎
別聽那個人瞎jb亂說,紅藍3d只是根據顏色不同,一隻鏡片過濾一種顏色達到兩隻眼看到不同畫面的效果,片源只是兩個顏色疊加,直接屏攝帶上紅藍眼鏡看是有效果的,因為顏色信息不可能錄不全。
而如果是偏振3d就不好弄了,簡單的說就是投影的時候不是兩個不同的顏色,而是兩個不同方向的偏振光,而偏振鏡片你可以想像成百葉窗,比如百葉窗打開20度的時候你從縫里往外看,和打開40度的時候往外看,看到的風景是不一樣的,角度挑的好的話看到的風景可能完全不重疊,偏振眼鏡就相當於兩個眼睛各裝一個不同角度的百葉窗,而你用相機直接錄的話相當於你不是從縫里看,而是正對著百葉窗看,所以理論上說你可以在相機前面放上偏振鏡同一位置角度什麼的,左右眼分別錄一次然後自己合成3d片源
Ⅷ 3D電影為什麼屏幕亮度比較低,比較模糊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在眼鏡式3D技術中,我們又可以細分出三種主要的類型:色差式、被動偏光式、主動快門式,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色分法、光分法和時分法。
色差式3D技術,英文為Anaglyphic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動式紅-藍(或者紅-綠、紅-青)濾色3D眼鏡。這種技術歷史最為悠久,成像原理簡單,實現成本相當低廉,眼鏡成本僅為幾塊錢,但是3D畫面效果也是最差的。色差式3D先由旋轉的濾光輪分出光譜信息,使用不同顏色的濾光片進行畫面濾光,使得一個圖片能產生出兩幅圖像,人的每隻眼睛都看見不同的圖像。這樣的方法容易使畫面邊緣產生偏色。
由於效果較差,色差式3D技術沒有廣泛使用。
被動偏光式3D技術
偏光式3D技術也叫偏振式3D技術,英文為Polarization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動式偏光眼鏡。偏光式3D技術的圖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鏡成本也不算太高,目前比較多電影院採用的也是該類技術,不過對顯示設備的亮度要求較高。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線有「振動方向」的原理來分解原始圖像的,先通過把一副圖像分割為奇數行和偶數行配合4/1偏光膜將奇數行和偶數行畫面分別以左旋圓偏振光和右旋圓偏振光進行透射,然後3D眼鏡左右分別採用不同偏振旋轉方向的偏光鏡片,這樣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隔行顯示的2組畫面,再經過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目前在偏光式3D系統中還分為分時變偏振和分光偏振兩種,電影市場中較為主流的有RealD 3D就是採用的分時變偏振技術,這個技術杜絕了普通分光偏振技術導致2D畫面清晰度降低(PR Film 黑條現象)和3D畫面效果隔行顯示只能達到1080線的一半高度的弊端。通過偏光完美呈現了全高清畫質。但是這項技術還尚未在市面上的電視產品中使用,只在電影院內採用。市面在售的偏光產品都是分光偏光產品,在圖象清晰度和3D效果上都存在一定缺陷。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請點擊【我回答下】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相互支持,相互幫助,O(∩_∩)O謝謝~
同求資源者請滑鼠放在我賬號上點擊【求助知友】按鈕jzq0511 ,向我提問~
如果收到求助會第一時間幫大家解答(*^__^*) ~
〓來自知道團隊【數理化夢之隊】〓
Ⅸ 在電影院看3D電影,戴3D眼鏡,畫質很模糊,為什麼會這樣
電影院3D設備的左右眼反了。
或者3D設備出問題了,反正是電影院的原因,聯系工作人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