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電影史的日本電影史-第四期(1945~1960):
戰後及走向國際
日本投降後,電影法雖已廢除,而嚴格的檢查制度依然存在,只不過是由美軍佔領當局取代了政府的檢查。受到戰爭和佔領狀態切身教育的日本有良心的電影藝術家,為了保衛民族民主權利,提出了電影民主化的要求,1946年,木下惠介和黑澤明首先分別拍出具有民主思想的影片《大曾根家的早晨》和《無愧於我們的青春》。這兩部影片的劇本都是出自在戰爭期間遭到迫害的久板榮二郎之手。與此同時,在法西斯黑暗時代積極從事學生運動的今井正,也根據山形雄策和八住利雄的劇本拍出了《民眾之敵》,在民主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作為組織上的保證,各電影製片廠相繼成立了工會,不僅提出提高工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在經營管理和拍片方面的民主權利。然而,美國佔領者和電影壟斷資本是絕對不允許民主勢力有所發展的。1948年,東寶公司以整頓為名,准備解僱1200名職工,將企業中的共產黨員及傾向進步的人士清洗出去。這一企圖遭到東寶工會的反對,全體職工舉行大罷工,並得到進步文化團體的支持。罷工持續了195日,最後在美國佔領軍的指使下,出動大批裝備有飛機、坦克和機槍的軍隊,包圍了東寶工會作為斗爭據點的砧村製片廠,進行鎮壓。這次大罷工以20名工會幹部自動退出東寶公司而告結束,其中包括製片人伊藤武郎、導演山本薩夫、龜井文夫、楠田清、劇作家山形雄策等。工會方面終於爭取到使裁減人員止於最小限度。
戰後,日本獨立製片運動蓬勃興起,50年代中期為鼎盛時期。上述退出東寶的山本薩夫等一批藝術家,創辦了新星電影社;為了尋求創作自由而離開松竹公司的吉村公三郎和新藤兼人組織了近代電影協會。這兩個組織成為戰後獨立製片的先驅,拍攝了一系列被稱為社會派的現實主義電影。主要有:今井正的《不,我們要活下去》(1951)、《回聲學校》(1952)、《濁流》(1953)、《這里有泉水》(1955)、《暗無天日》(1956)、《阿菊與阿勇》(1959);山本薩夫的《真空地帶》(1952)、《沒有太陽的街》(1954)、《板車之歌》(1959);家城已代治的《雲飄天涯》(1953)、《姊妹》(1955)、《異母兄弟》(1959);關川秀雄的《聽,冤魂的呼聲》(1950)、《廣島》(1953);龜井文夫的《活下去總是好的》(1956);吉村公三郎的《黎明前》(1953);新藤兼人的《原子彈下的孤兒》(1952)、《縮影》(1953);山村聰的《蟹工船》(1953)。及至50年代末期,日本的電影市場完全由東寶、松竹、大映、東映、日活、新東寶六大公司所壟斷,獨立製片拍出的影片面臨無法與觀眾見面的困境,經濟上損失嚴重,整個獨立製片運動瀕於絕境。一些具有才華的藝術家重新被大公司所吸收。
羅生門
日本投降之後,由於社會動盪和物資匱乏,電影的質量提高緩慢,直至1949年才逐漸走上復興的道路。盡管大公司對於攝制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採取排斥態度、熱衷於大量拍制純娛樂影片,但也不能完全置作品的藝術性於不顧。小津安二郎的《晚春》、吉村公三郎的《正午的圓舞曲》、木下惠介的《破鼓》、今井正的《綠色的山脈》,均攝於1949年。尤其是《破鼓》一片以諷刺喜劇的樣式,為日本電影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此外,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1950)在1951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從此,日本電影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重視。繼《羅生門》之後,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1953)、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1952)和《雨月物語》(1953),也分別在戛納或威尼斯電影節上得獎,為日本電影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1951年,木下惠介導演的《卡門歸鄉》是日本第一部彩色電影。
1949年以後約10年間,日本電影最明顯的傾向是文藝片的復興和描寫社會問題的作品增多。成瀨巳喜男的《閃電》(1952)、《兄妹》(1953)、《浮雲》(1955)、《粗暴》(1957)被譽為文藝片的佳作。同時,六大公司也迫於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不得不約請一批有成就的編導人員拍攝一些有意義的藝術作品。如小津安二郎的《麥秋》(1951)、《東京物語》(1953)、《彼岸花》(1958);溝口健二的《近松物語》(1954);黑澤明的《活下去》(1952)、《七個武士》(1954)、《蛛網宮堡》(1957);木下惠介的《日本的悲劇》(1953)、《二十四隻眼睛》(1954)、《山節考》(1958);吉村公三郎的《夜之河》(1956);今井正的《重逢以前》(1950);市川昆的《胡塗先生》(又譯《阿普》,1953)、《燒毀》(1958);五所平之助的《煙囪林立的地方》(1953);豐田四郎的《夫妻善哉》(1955)等等,均獲得很高的評價。因此,電影評論家們認為,這些影片加上獨立製片的一系列具有進步意義的影片,形成了日本戰後10年電影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1956)還出現了太陽族電影,主要作品有:《太陽的季節》、《處刑的房間》、《瘋狂的果實》等。此類作品都是根據青年作家石原慎太郎的小說改編,描寫一批「太陽族」(戰後中產階級家庭出生的青年)的流氓生活,他們既沒有明確的理想,也沒有起碼的道德觀念,只有無目的的反抗和對一切都表示不滿的無政府主義的行動。影片的中心內容不外乎是表現「性和暴力」。這些影片對青年一代產生的不好影響受到了嚴厲的輿論譴責。因此,風行一時的「太陽族電影」很快便衰敗下去。當然,它的暴露社會問題的影響在以後的某些作品中仍被保留下來。
⑵ 日本第一部動漫劇場版是什麼時候
日本第一部長篇動畫《白蛇傳》 作者: 藪下泰司 來源: 視覺同盟 時間: 2008年5月30日 白蛇傳(1958) 導演 藪下泰司 監制 大川博 製片公司 東映動畫 劇情 許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救了白娘娘,白娘娘為了感恩,便幻化成人形與許仙相會,並因此與許仙相戀相愛。許仙為了追白娘娘而掉落崖底,因而性命危急,白娘娘為了救許仙而把自己的妖術全然消失以求取救許仙的靈葯,從此白娘娘便為普通人了。許仙終於平安無事的醒了,大家都好高興,許仙與白娘娘終於突破一切難關,苦盡甘來廝守一生。 1958年東映動畫製作並公映了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白蛇傳》,故事以我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藍本,當時在日本本土和海外都得到很好的評價。這不僅是「東映動畫」第一部的彩色動畫電影,而且亦是對日後日本動漫影響最為深遠的動畫電影。亦正是這一年,正在東京修讀高中的宮崎俊觀看了這部電影,這個平時只會在家中塗鴉的少年亦正是在這個時候立意進入動漫創作的領域。該片發行到東南亞,並獲得第一屆威尼斯兒童電影節特別獎。 白蛇傳(日語原標題:白蛇伝、美國英語標題:Panda and the Magic Serpent、國際英語標題:The White Snake Enchantress)為以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蛇傳』為題材。在製作本作前,日本並沒有製作長篇動畫電影的體系,因此工作人員們從研究他國的動畫、動畫師的養成、開發拍攝動畫用的器材等開始著手,約花費2年的歲月作成本片。 電影《白蛇傳》是一部由日本最大的動畫製作公司——「東映動畫」拍攝的動畫電影。全片時長75分鍾。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部以「白蛇傳」為題材的動畫片。雖說由中國最古老的神話傳說改編而成。但由於融入了日本的民族特色,改動之處也很多。 東映動畫 1956年「東映動畫」在日本成立伊始,在社長大川博的帶領下,全體的社員就為日本的動漫事業了打開新的一頁。 1958年日本影史上第一部長篇彩色電影動畫「白蛇傳」在日本正式公映,這不僅是「東映動畫」第一部的彩色動畫電影,而且亦是對日後日本動漫影響最為深遠的動畫電影。亦正是這一年,正在東京修讀高中的宮崎俊觀看了這部電影,這個平時只會在家中塗鴉的少年亦正是在這個時候立意進入動漫創作的領域。數年之後,宮崎俊如願進入「東映動畫」工作,第一部參與製作的作品就是「汪汪忠臣藏」,接著就是「格利佛宇宙旅行」,再之後的「太陽王子-荷魯斯大冒險」更令宮崎俊得到名監制高田勛的賞識,從此佳作不斷推出,為日後成立的「吉卜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⑶ 有誰知道日本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本能寺會戰》(1908,牧野省三執導)為日本第一部由解說員站在銀幕旁用舞台腔敘述劇情的無聲影片。牧野省三因此被稱為「日本電影之父」,
⑷ 日本第一部卡通片是什麼啊
下川凹夫製作的《芋川椋三玄關.一番之卷> (1917)被認為是日本的第一部動畫片,也有一說是北山清太郎的<猿蟹和戰》(1917)或幸內純一的<堝凹內名刁》(1917)
電影誕生於1895年的法國,1896年起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在全世界放映,日本也不例外,然而最早的卡通片輸入,卻是1909年美國片《變形的奶嘴》,隔年的法國卡通《凸坊新畫帳》在日本引起注意。《凸坊新畫帳》的大受歡迎,便勾起一些人的民族意識,認為"外國能為什麼日本不能",他們決心製作日本人的卡通。其中下川凹夫(1892-1973)1917年完成日本第一部卡通。
三人來自三家不同的公司,各有一套製作卡通漫畫的理論,年齡也差不多,對日本卡通確有啟蒙的貢獻,所以姑且把他們三人合稱"日本卡通之父"。初期的挫折。日本的卡通片受到迪斯尼有音效卡通的影響,幾乎無法還擊。1931年9.18事變後,戰爭已籠罩全日本。日本軍部決定用電影來教化皇民。這個改變使得雪上加霜走頭無路的動畫電影有了一線生機。1944年有《河豚一族的潛艇》《桃太郎.海上神兵》,其中由政岡憲三、瀨尾光世師徒聯手為海軍製作的《桃太郎.海上神兵》,聽說這部動畫是受了中國動畫《鐵扇公主》的刺激而製作的,我們藉由一位看過《桃太郎.海上神兵》當年只有17歲青年的觀點來當我們的結論吧!這位青年正是主控著戰後日本動畫界的鬼才——手冢治蟲(1928-1989)先生.他看完電影後感激的流淚,下定決心著一生中一定要拍一部好片。手冢治蟲在1964年東京新聞的連載《我的人生戰場》中這樣寫著。
《白雪公主》1942,迪斯尼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2戰ing,所以傳入日本是1950年後。
《鐵扇公主》1941,(萬氏兄弟)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咱們被佔領ing,傳入日本是1941或1942年。
《桃太郎.海上神兵》1943,日本第一部動畫長片,37分鍾。
1963年 日本國產第一部TV動畫片《鐵臂阿童木》(黑白)在富士電視台播放,《街頭故事》獲藝術節獎勵獎、每日電影觀摩演出大藤信郎獎、藍綬帶教育文化電影獎(亞洲電影節)。
1966年 日本國產第一部彩色TV動畫《森林大帝》獲電視記者會特別獎。同年雜志《COMIC》創刊,開始連載《火鳥》。
⑸ 1、日本第一部獲得世界電影節大獎的影片是( ),由日本最負盛名的( )導演
日本第一部獲得世界電影節大獎的影片是《羅生門》,由日本最負盛名的(黑澤明 )導演.
⑹ 日本才出來的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是極道鮮師電影版》嗎? 簡介:2009年夏,《極道鮮師電影版》正式登陸大銀幕續寫傳奇。製作方表示,這是《極道鮮師》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電影,它將為整個系列畫上一個華麗的句號。 黑道家庭出身的熱血教師山口久美子已經當了七年高中教師。一年前她來到赤銅學園任教,如今剛剛送走了畢業班,又迎腐來了新升上來的一班學生。新的三年級D班依然問題不斷,這些學生桀驁不馴,根本不把她這個班主任放在眼裡。久美子在黑銀學園教過的學生小田切龍來赤銅進行教育實習令她又驚又喜。久美子以為龍是受了自己的影響才想當老師的,其實龍只是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就隨隨便便地參加了大學組織的實習。然而當龍看到小久美的執著和熱情時,不由得回憶起了自己的高中時代。三年級D班的高杉憐太得罪了暴走族,導致暴走族開摩托車闖進學園引起大亂。久美子全力庇護自己的學生,校長猿渡五郎放出話說:「如果你班裡的學生再出亂子,就請你自動辭職。」憐太不想欠老師的情,一個人跑去暴走族基地解決事端。已經畢業的學生風間廉突然因為涉嫌販毒被警察追捕,如今行蹤不明。久美子不顧猿渡的阻止,和緒方大和等畢業生一同四處尋找。在廉的事件背後有著驚人的內幕……電影版的演員陣容超級豪華,圍繞仲間由紀惠,出演電視劇的人氣演員們集結到了一起。除了飾演小田切龍的龜梨和也,還有小栗旬、成宮寬貴、石垣佑磨、速水重道、小池徹平、小出惠介、高木雄也、三浦春馬、石黑英雄等極道迷們所熟悉眾多畢業生。此外,玉森裕太、賀來賢人、入江甚儀、森崎文、落合扶樹等新面孔的加盟也為影片帶來了清新之氣。如此星光閃耀的養眼演員陣算得上是空前絕後。[關閉詳細]
⑺ 第一部在中國上映的日本電影是什麼
東京愛情故事
⑻ 日本在中國放映第一部電影名字叫什麼
【高倉健電影】《追捕》文革後登陸中國的第一部外國電影,曾引起巨大轟動。
⑼ 日本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日本第一部真正的有聲電影是五所平之助導演的《太太和妻子》(1931年)。
此後,被認為是有聲電影初期代表作的影片是田具隆的《春天和少女》、稻垣浩的《青空旅行》、島津保次郎的《暴風雨中的處女》和衣笠貞之助的《忠臣譜》。在《忠臣譜》中,衣笠貞之助具體運用了愛森斯坦的「視覺、聽覺對位」理論,成功地採用了畫面與聲音的蒙太奇手法。
(9)日本第一部新電影擴展閱讀:
由於有聲電影的出現,日本電影界出現了東寶、松竹和1942年根據「電影新體制」而創辦的大映公司之間的競爭,形成鼎立局面。
這一時期最初五六年間,是日本電影藝術收獲最多的「經典時代」。其中《浪華悲歌》、《青樓姊妹》屬「女性影片」,被視為這一時期現實主義作品的高峰。影片《土》,是第一部接觸到封建剝削制度的現實主義的農民電影。
⑽ 日本第一部採用3D技術的電影的名字
《海猿3》 日本拍攝的第一部真人3D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