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第一部使用慢鏡頭的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第一部使用慢鏡頭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7-26 23:06:40

❶ 最早使用停機拍攝,快慢鏡頭的導演是

最早使用停機拍攝快慢鏡頭的導演應該是周星馳吧,好像他經常用這種說法。

❷ 周星馳一部電影,好像是賭聖,進門時候慢鏡頭!

的確是賭聖,樓主可以自己看一下那個電影,記得他穿一身白西裝外面是個黑外套,嘴裡還叼著雪茄

❸ 有哪些經典的電影慢鏡頭

黑客帝國1 躲子彈

❹ 一部美國電影,其中有慢鏡頭是女主穿著裙子在午後的街道上跑,驚起了鴿子,很唯美。

電影《早間主播》


劇照

❺ 有慢鏡頭的動作或者科幻電影

俺知道了,這個電影叫《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美國大片,挺好看的。 《機械公敵》?《機器人》?《寶萊塢機器人之戀》?《未來警察》劉德華演的

❻ 再次跪求電影(帶慢鏡頭)

太多了,不過你要寫論文的話,就給你幾個比較經典的。
張藝謀《英雄》,有無數的慢鏡頭,無名pk長空,無名刺秦王,飛雪日無雙,殘劍pk無名,好多好多。
吳宇森《英雄本色》《碟中諜2》《變臉》等,最著名的就是白鴿慢鏡頭。周潤發那個帥啊。吳宇森電影的慢動作鏡頭都很多,不止上述幾部,樓主可以挑幾部來研究。
《黑客帝國》,算是最喜歡慢鏡頭的影片了吧,無數的高清慢鏡頭,值得研究哦。
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功夫》,看過的人都對裡面的慢鏡頭有印象,這里不多說了。
《指環王》,也用了不少的慢鏡頭,最好的一段就是第一部《魔戒現身》中的戒靈追殺frodo的幾個慢鏡頭。氣勢磅礴,堪稱教科書,用來做電影研究再適合不過了。
《斯巴達300壯士》也很不錯,上面的朋友也說了。
《灌籃高手》動畫片(汗,這部動畫的慢鏡頭是多到變態了)
《一球成名》系列,講述足球運動員的故事,當然少不了球場上的慢鏡頭了,都很不錯的。
《十面埋伏》,和《英雄》類似,張藝謀式的慢動作,而且也是著重渲染慢鏡頭效果的一部電影,二者可以挑一部來研究,也可以合並研究。
《如果愛》《投名狀》陳可辛也是比較喜歡慢動作的導演,他的電影都很有文藝價值,也是寫論文的好題材。
暫時寫到這吧,我是影迷,有空可以多交流。

❼ 中國第一個用慢鏡頭的電影是哪個

天涯海角
----裡面有段慢鏡頭是女的跑男的追,還是男的跑女的追的愛情片,在海南島拍的。

❽ 第一步運用到子彈時間的電影是哪部

早期子彈時間效果的出現甚至早於電影院的出現。埃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曾使用放在賽道上的照相機給賓士的馬拍照。每個相機都由一根橫過賽道綳緊的繩子控制。當馬跑過的時候照相機快門被觸發。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一場由加利福尼亞州長提起的爭論:是否動物的四條腿可以同時離地。後來他把這些照片合成一套原始的動畫,方法是把這些照片放到一個在光源前面旋轉的玻璃盤上。他的動物西洋鏡可能為托馬斯·愛迪生提供了研究並發明電影的靈感。(Hendricks 1961)邁布里奇也從各個角度對動作同時進行拍攝,這樣做一些例如人體如何登台階的研究。在黑客帝國以及其他電影中使用的效果,基本上也是使用同樣的方法拍攝的。當然,因為邁布里奇的研究沒有達到後來發展的深度,所達到的審美效果與黑客帝國並不相同。在子彈時間方面有所成就的可能還有麻省理工的埃哲頓教授Doc Edgerton,他在二十世紀40年代使用高速閃光攝影術捕捉到子彈運動的照片。吳宇森因為常常在電影中使用慢鏡頭效果而知名,例如他拍攝電影英雄本色和辣手神探。這些電影影響了其他媒體例如電腦游戲《英雄本色》(Max Payne)和黑客帝國系列.在出現可以把這種效果應用到現實拍攝的技術出現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子彈時間是一種在動畫片中常見的概念。最早期的例子之一是60年代末日本系列動畫《馬赫GoGoGo》(マッハGoGoGo)的片尾字幕的效果:在主人公Speed從馬赫5賽車上跳下來時,他在半空中靜止,然後攝像機從前面到側面做了一個弧形視角變換效果。第一個使用子彈時間的音樂錄像是比約克的「Army of Me」,1996年由米歇·龔德里導演[1]。在達里奧·阿金圖(Dario Argento)於1996年拍攝的恐怖片《司湯達綜合症》(The Stendhal Syndrome)中,使用CGI以及一顆子彈表現了子彈時間的效果。在1998年BBC紀錄片系列短片《人體漫遊》(Intimate Universe: The Human Body)中Tim Macmillan使用了時間分割表現子彈時間的效果。1994年,Dayton Taylor發明了一種以膠片為基礎的系統叫做TimeTrack,應用在很多電視節目上。[2]這種效果也在1998年在電影《刀鋒戰士》(Blade)和後面的續集《刀鋒戰士II》Blade II上也有使用。子彈時間變得眾人皆知是由電影《黑客帝國》(1999)開始的。約翰·蓋特(John Gaeta)和他的小組擴展了這種效果,採用數字化技術包括修改幀的序列和用CGI加工圖像等。這部電影從頭到尾貫穿了BUF公司領先的視角變換技術,米歇·龔德里的音樂錄像,以及其他的產品,比如The GAP(服飾品牌)。在2003年,在《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和《黑客帝國3:革命》中子彈時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電影中使用了高解析度計算機生成手段,例如虛擬攝影術和全息捕捉術。在黑客帝國三部曲中的虛擬環境是基於最尖端的計算機圖像渲染技術,這種技術首先在1997年Paul Debevec的電影The Campanile Movie中使用,並且由Debevec的早期合作者George Borshukov進行改進。子彈時間「Bullet Time」是黑客帝國的發行商華納兄弟的注冊商標。在此前曾經是英雄本色 (游戲)(Max Payne)的開發商在3D領域的一個注冊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