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俄國斯版國語彼得大帝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國斯版國語彼得大帝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5-08 05:09:08

A. 葉皇是什麼電影

《彼得大帝》。

蘇聯電影《彼得大帝》由列寧電影製片廠於1937年出品,由中央電影局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2年譯制。

該片改編自阿·托爾斯泰所著同名小說《彼得大帝》,由俄羅斯功勛藝術家符·彼得洛夫執導,西芒諾夫、契爾卡索夫、塔拉索娃、查羅夫、塔爾哈諾夫、吉勃斯曼等領銜主演。影片展現了沙皇俄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彼得大帝當政初期的事跡。

影片分上下集。上集講1700年俄國為了收復波羅的海,跟瑞典在北方進行了戰爭。俄國戰敗,彼得大帝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改造軍隊,最終打敗了瑞典。之後頂住貴族的反對,進行改革。

下集講瑞典再次進犯,被彼得大帝阻住在波蘭塔伏依地方,雙方激戰,俄軍擊退瑞軍。

B. 沙皇彼得大帝(一世)的名字

彼得大帝是統治俄國的沙皇。他的鼓勵人民和國家效仿西方科學文化的政策,是使俄國變成強國的重要因素。
彼得大帝於1672年6月9日生於莫斯科,是沙皇亞歷克西斯與第二個妻子納塔利·納里希基納的獨生子。他後來成為俄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改革家彼得一世。
當時的俄國是個落後的王國,幾乎在各方面都比西歐落後幾百年,從生活條件看。甚至要落後幾個世紀。那時候,俄國的城市比西歐要少得多,奴隸制在國家中占統治地拉。隨著奴隸合法權益的減少,奴隸的數量不斷增加。由於俄國錯過了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機會,教職人員愚昧無知,文學藝術幾乎不存在,科學知識得不到重視。而當俄國沉睡在中世紀的時候,歐洲的文學和哲學出現了一片興旺繁榮的景象,牛頓關於最有引力的著述已經問世。
為了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彼得一世決定打開大門,去了解西歐。1697年—1698年間,彼得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達考察旅行。這次「彼得大使團」行動中,共有隨員250人,彼得大帝化名米哈伊洛夫。微服私訪使他看到了許多本來不可能看到的事物。考察期間,彼得用4個月的時何學習造船技術。他曾在東印度公司荷蘭船場作船舶木工,也曾在英國皇家造船廠工作過,還在普魯士學習過槍炮製造技術,並參觀了工廠、學校、博物館,直至到英國國會分聽。總之,他盡力學習能夠學到的西方文化、科學、工業和管理技術。
1698年,彼得回到俄國,開始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革,以使俄國變成一個新式的西方國家。為了鼓勵引進西方技術,彼得大帝聘請了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到俄國工作,同時還派出許多青年到西歐學習,他鼓勵發展工業和商業,擴大城鎮的規模。這樣資產階級在數量上增多了,影響也不斷擴大。
在彼得大帝的領導下,俄國建立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艦隊,統一服裝、大炮和新式火槍。採用西方的辦法和手段進行軍事訓練。他還在行政制度上進行多項改革,取消接世襲地位晉升的舊規,代之以按照文官實際表現和才能提升的新制度。
彼得大帝認為東亞教落後,不起作用,他成功地改組了教會,並在對教會加以控制上取得了某些成功。彼得大帝下令建立了宗教性的學校,鼓勵發展科學,改善發展了教育事業,並簡化了俄文字母。在他統治期間,還出版了第一份俄國新聞報刊。此外,彼得還調整了外交政策,這對以後的國外事務產生了重大影響。

C. 《彼得大帝》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彼得大帝》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bSwDiXbhXOzZT_r5ljL0tA

提取碼:1234

書名:彼得大帝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2

內容簡介: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給俄羅斯帝國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1689年彼得一世掌握實權發動改革。時貴仁、韓紅軍編寫的《彼得大帝(1672-1725)》用生動的筆法,簡潔明快的語言,為讀者講述了俄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沙皇之一、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彼得大帝的傳奇一生。

D. 俄羅斯彼得大帝的詳細資料

身份:俄國政治家、軍事家

死於:1725年1月28日(終年53歲)

死因:尿毒症

地點:聖彼得堡

評價: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

彼得大帝的健康狀況本來相當好,但他那超出常人的活動,夜以繼日的工作,過度的貪杯,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晚年的彼得,心力交瘁,變得不愛與人來往而且容易動怒。他常常一個人幾個小時凝然不動地呆坐,也許是在考慮自己為之奮斗終生的事業該交給誰吧。

1724年3月,彼得大帝為皇後葉卡捷琳娜在莫斯科舉行了隆重而庄嚴的女皇加冕儀式。此後,他回到聖彼得堡,忍住病痛,強打精神,起草和審定各種敕令和指示。就在他逝世的前3個星期還擬定了任命維圖斯·白令為堪察加考察隊隊長的命令。這支考察隊在他病逝後啟程並最終發現了亞洲與美洲的界線。

在彼得逝世前幾天,病痛折磨得他不停地叫喊,老遠都能聽見。後來他連喊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重重地呻吟。1月27日早上,彼得忍住劇痛,虔誠地祈禱說:「我希望上帝寬恕我的諸多罪孽,因為我是在力圖為我的人民做好事。」此後他便沉沉地昏睡過去,並於次日早晨6時去世。葉卡捷琳娜在這天正式宣布即女皇位,並下旨將彼得的遺體停放40天,自己每天為他哭靈兩次,以示哀悼。當時的宮廷侍從都感到奇怪:女皇從哪裡來的這么多眼淚?

3月8日,女皇在聖彼得堡保羅大教堂為彼得舉行了葬禮。下葬時,費奧凡·普羅科波維奇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悼詞:「啊,俄羅斯人啊!這是怎麼啦?我們遭逢到什麼?我們眼下看到的是什麼?我們眼下乾的是什麼?我們正在殯葬彼得大帝!」費奧凡·普羅科波維奇用簡練的語言對彼得的政績作了總結。他說:「他離開了我們,但我們已不再是乞丐和貧兒,我們有了無盡的力量和光榮。他把我們俄國改造成了什麼樣子,它便永遠是什麼樣子;他為善良的人們把俄國變成了可愛的國家,它便永遠是可愛的國家;他使敵人對俄國膽戰心驚,敵人便永遠對它膽戰心驚;他在全世界贏得了光榮,光榮便永放光輝。他留給我們的是精神、民政和軍事方面的變革。」

E. 看看俄羅斯世界的電影五百字

俄國1908年始有電影,第一批藝術片出現於1916年,1919年列寧簽署電影國有化法令,這是蘇聯電影事業的開端。
國內戰爭年代占據蘇聯銀幕中心的是新聞紀錄片,主要反映紅軍的英勇戰斗和工農群眾的業績。
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電影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拍攝反映革命歷史和蘇聯現實的新影片。1925年,謝.米.愛森斯坦(1898~1948)導演了無聲影片《戰艦波將金》,歌頌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電影歷史上首次採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被稱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的優秀影片有根據高爾基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母親》、《土地》等。 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出現是電影史上的轉折點,蘇聯的一批作家開始創作電影劇本,作曲家開始為電影譜曲,戲劇演員轉而從影。20年代電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輯、節奏和群眾場面上,30年代則轉向劇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運用語言、音樂、歌唱、音響等表現手法。蘇聯第一批有聲影片中較好的有《迎展計劃》和首次搬上銀幕的古典戲劇名著《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導演的根據富爾曼諾夫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夏伯陽》,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繼該影片後出現了一系列較好的革命歷史影片,有《馬克辛三部曲》、《波羅的海代表》、《肖爾斯》、《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寧的形象連續出現在銀幕上,這是蘇聯電影藝術的一項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和《帶槍的人》等。
20世紀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蘇聯電影在主題、體裁和風格方面趨於多樣化。有描寫歷史活動家的大型史詩影片《彼得大帝》、《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當代生活的《政治委員》、《燦爛的生活》等。此外,還拍攝了一些動畫片、喜劇片、紀錄片和科普片。 衛國戰爭年代用以鼓舞戰鬥士氣的電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間共拍攝了489部新聞紀錄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著名的藝術片有《區委書記》、《她在保衛祖國》、《虹》、《卓婭》等。戰爭年代還創造了文獻紀錄電影形式,紀錄下了從德國法西斯入侵到他們徹底失敗的許多重大事件。這類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戰後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衛軍》、《易北河會師》、《鄉村女教師》、《西伯利亞交響曲》等,反映衛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回顧重要的歷史事件,表達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的嚮往。傳記片在戰後的蘇聯電影片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爾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戰前蘇聯已有彩色片,戰後進一步提高了色彩技術,並在完善立體聲、環幕電影和全景電影技術方面取得進展,1955年蘇聯拍攝了第一批寬銀幕影片,立體影片。
5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拍攝了不少以衛國戰爭為題材的影片,這些影片的思想藝術傾向幾經變化。50年代著重表現下級官兵的戰壕生活;戰爭中人們的悲劇性命運和表現戰時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導演的《士兵之歌》,邦達爾丘克根據肖洛霍夫同名小說自導自演的《一個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導演的《雁南飛》等。60年代以後逐漸轉向表現蘇聯官兵的英雄行為,並把激烈的戰斗和前線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影片著力表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關鍵時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這也是70年代戰爭題材的影片的鮮明特性之一。這方面著名的影片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熱血》等。70年代戰爭片的另一特徵是展現戰爭全景,對反法西斯的歷史進程進行客觀的概述。奧澤羅夫導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詩片,它從蘇、德兩軍統帥寫到普通戰士、從蘇軍開始反攻寫到德軍全軍覆滅,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文獻性故事片。類似的影片還有《圍困》(原著恰科夫斯基、導演葉爾紹夫)。80年代初問世的戰爭片,如《勝利》、《岸》(原著邦達列夫,導演阿洛夫、納烏莫夫)具有更加強烈的政治色彩。他們把過去的戰爭同當代蘇聯的對外政策聯系起來,涉及到諸如戰爭與和平、東西方緩和等重大國際政治問題。另外,根據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他們為祖國而戰》(導演邦達爾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現當代生活的影片題材廣闊、形式多樣,道德題材影片有《湖畔》、《熱愛人》、《紅莓》、《稻草人》、《懷戀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紅莓》展現了一個刑滿釋放人員重新做人卻遭黑社會殺害的經歷,在蘇聯評論界引起了長時間的討論。根據舞台劇改編的電影《辦公室的故事》、《兩個人的車站》受到觀眾的歡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編自導的影片《有這樣一個青年》獲全蘇電影節嘉獎和第16屆威尼斯電影節「聖馬克金獅獎」。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生產題材的影片有《最熱的一個月》、《獎金》等。
蘇聯的電影工作者注重將國內外的文學名著搬上銀幕。蘇聯銀幕上的文學名著優秀影片有科靜采夫導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凱維奇導演的《奧賽羅》、羅沙里導演的《苦難的歷程》、謝.阿.格拉西莫夫導演的《靜靜的頓河》、扎希爾導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亞.培利耶夫導演的《白痴》和《卡拉馬佐夫兄弟》、庫利讓諾夫導演的《罪與罰》等。
戈爾巴喬夫時期放寬了文化限制,電影界發生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⑴出現反對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喬治亞電影製片廠攝制、堅吉茲.阿布拉澤導演的影片《懺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電視紀錄片《再揭露》。⑵重新審查過去發行的影片。蘇聯影協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調查近20年來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導演的《垂死掙扎》等影片。在赫魯曉夫時期曾轟動一時,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於1987年在中央電視台播映。1971年攝制的影片《途中考驗》(根據尤.格爾曼的小說《「祝賀新年」行動》改編,阿.格爾曼導演),1986年開禁。同時,蘇聯政府以個別情節「嚴重失實」為由,把《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等其他9部電影列為禁片,不得在影院、電視台播映。⑶放寬進口電影的標准,過去被嚴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蘇聯導演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的作品《鄉愁》和《犧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開禁了許多影片外,隨著國家對電影監控的取消,出產影片數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繪社會的陰暗面並充斥著暴力與色情。這類影片有《克萊采奏鳴曲》(1987,施維策爾導演),《小維拉》(1988, B.B.皮丘爾導演),《僕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導演),《衰弱綜合症》(1989,穆拉托娃導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維約夫導演)以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產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維奇內導演),《太陽灼人》(1994,米哈爾科夫導演),《高加索的俘虜》(1996,C.博德羅夫導演)。
蘇聯有電影從業人員30萬人,電影製片廠39個,其中拍攝故事片的製片廠19個。蘇聯設有國家電影委員會,負責領導電影事業。1965年成立的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是電影藝術工作者的專業聯合組織。蘇聯從1958年起以舉辦全蘇電影節的形式展映所有製片廠的影片。 蘇聯電影從《戰艦波將金》開始登上國際影壇,30年代以後經常參加戛納、卡洛維伐利、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屢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蘇聯電影在134個國家上映,在世界影壇上享有盛譽。從1959年開始隔年舉行一次莫斯科電影節,放映來自五六十個國家的幾百部影片。80年代,蘇聯每年攝制故事片約150部,電視片約100多部,科普片約1000多部,動畫片約130部。
俄羅斯的電影產業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電影製片廠」、「高爾基兒童與青年中心電影製片廠」、「聯盟木偶電影製片廠」、「中央科學電影製片廠」。在聖彼得堡的有「列寧電影製片廠」、「文獻和科普電影製片廠」、在葉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電影製片廠。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電影業陷入了困境。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的10多年間,俄羅斯電影業發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攝430部電影,而1996年產量僅為26部。近年來影片產量有所回升。進口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占據著俄羅斯的市場。以1995年為例,俄羅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國電影就佔了111部。
近幾年來,俄羅斯大力加強對國產電影的扶植,通過了《電影法》,為發展「民族電影」鋪平了道路。從政府組織機構上也進行了調整:撤銷了主管電影的電影委員會,電影歸文化部管理;政府設專項電影基金;製片廠設備得到更新;電影院逐步改建,採用最新的放映設備;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改為一年一次,並且由政府撥款資助。俄羅斯電影正在逐漸走出困境。
近兩年最新拍攝的《戰爭》、《小狗與流浪兒》、《他妻子的日記》、《布穀鳥》、《情人》、《致艾麗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當代俄羅斯電影的發展水準,反映俄羅斯現代社會和民俗風情。
《西伯利亞理發師》以1885~1905年沙皇俄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凄婉美麗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羅斯各界觀眾的喜愛。該片導演尼.米哈爾科夫拍攝的《太陽灼人》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謝爾蓋.索洛維約夫(1944~)1968年畢業於莫斯科電影學院導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過後一百天》(1973年,獲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救生員》(1979年,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溫柔年華》(2001年)以蘇聯解體前後15年的生活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種種際遇。
近年來,俄羅斯私營電影公司發展迅速,私人資本投資於電影業,完全進行商業化運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羅曼諾夫王朝》(1997年,潘菲羅夫導演)、《小偷》(1997年,巴維爾.朱赫萊導演)、《聾者之國》(1998年,瓦.塔達洛夫斯基導演)、《伏羅希洛夫的槍手》(1999年,斯.加沃羅辛導演)、《寶馬》(2003年,彼.布斯洛夫導演)等。
動作片的數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達尼拉從部隊復員後來到聖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職業殺手,故事在俄美兩國展開,以當代為背景。這是俄羅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動作片模式拍攝的電影。
阿.羅果什金從1995年到2000年這五年中,連續拍了三部以俄羅斯民俗為背景的喜劇片──《民族狩獵的特點》(1995年)、《民族捕魚的特點》(1998年)、《冬日民族狩獵的特徵》(2000年)。
2003年,俄羅斯年輕導演安德烈.茲維亞金采夫的導演處女作《回歸》奪得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回歸》描寫的是一對兄弟如何面對1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突然歸來的故事。這部影片的獲獎對俄羅斯電影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這是40年來俄羅斯電影首次獲此殊榮。此前,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伊萬的童年》和尼.米哈爾科夫的《庫倫》分別於1962年和1991年贏得威尼斯電影節大獎。
近年來,戰爭題材的影片不僅把鏡頭對准50年前的那場大戰,譬如阿.羅果什金的《布穀鳥》(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展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語言不通,最後卻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羅果什金導演)、《戰爭》(2002年,阿.巴蘭巴諾夫導演)以最近的車臣戰爭為背景,直接反映了內戰給人民生活帶來的不幸。
歷史題材的《小牛犢》(2001年,亞.索庫洛夫導演)描述列寧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對列寧的形象進行了全新的詮釋。
故事片《寡頭》(2002年,巴.魯金導演)反映俄羅斯近20年暴富起來的人及其為此付出的高昂代價。
總體而言,近年來隨著經濟情況的改善,俄羅斯電影的數量與質量在不斷提高,電影業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F.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CONQUERORS-PETER THE GREAT》

《大國崛起》
《彼得大帝:人物誌政界風雲系列》

G. 《彼得大帝時代的俄羅斯》簡介

彼得一世(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後世尊稱其為「彼得大帝」,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之子,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俄羅斯沙皇(1682年—1725年)、俄羅斯帝國皇帝(1721年—1725年),著名統帥,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發動改革。作為羅曼諾夫朝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在位期間對俄國推行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羅斯變成一個強國的主要因素。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羅斯最傑出的皇帝。

H. 求蘇聯老電影或者俄國經典電影資源,要原聲不是配音的,因為學俄語所以。。

《俄羅斯方舟》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f4x9

《俄羅斯方舟》是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執導,Sergei Dontsov 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於2002年5月22日在法國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首映。該片講述了一位當代電影人和法國外交官來到1700年前聖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宮殿里,目睹了俄羅斯千百年來風雲變幻的故事。

一名當代電影人與另一個來自19世紀的法國外交官(Sergei Dontsov 飾)發現自己置身於聖彼得堡的一座古老的宮殿中,周圍的人完全看不到他們。兩人結伴在宮殿中徘徊,見證了暴怒的彼得大帝用鞭子抽打他的將軍;凱瑟琳女皇的私人生活;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後的晚餐以及1913年最後一場輝煌盛大的宮廷舞會。短短100分鍾內,親身經歷了俄國200多年的歷史……

本片榮獲2004年阿根廷影展最佳外語片獎、2003年德國相機獎劇情片榮譽獎、2003年西班牙奇幻電影獎最佳男主角(Sergei Dontsov),最佳劇本和最佳導演、2004年尼卡獎最佳美術指導、2003年舊金山影評人協會榮譽獎、2002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視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