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石情」什麼意思
金石情是一部電影 基本信息 金石情 首映時間 : 1968-01-20 語言: 國語對白 片種: 黃梅調 地區: 香港 級別: DVD;洲立影視有限公司 物料: 有聲,彩色 內容介紹 潮陽劉員外,一日偕女貞蓮至慈雲寺進香,巧遇上京赴考落難的書生李孝文,他被方丈留於寺內抄寫佛經,員外見他書畫俱佳頗為賞識,表示願資助上京赴考;員外邀孝文至府中一聚,欲試一試他的詩才,而他的詩賦更令員外欣賞,員外也親自和了一首,並有意將他入贅為婿,孝文無可推辭欣然答應,不料貞蓮卻極力反對,經過幾番的試探貞蓮終以身相許……
Ⅱ 《金石情》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金石情》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XSAcohzHjVLPT3H93nJYQ 提取碼:e3dr
《金石情》
導演: 羅維
主演: 凌波、林玉、羅維、歐陽莎菲、丁茜、楊志卿
類型: 劇情、愛情、戲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68-01-20
又名: Forever and Ever
千金小姐劉貞蓮(林玉)不幸身患麻瘋,其父劉員外(羅維)招贅窮書生李孝文(凌波)為婿,意圖賣瘋傳毒。貞蓮將真相和盤托出,孝文感於貞蓮真情,決意回鄉稟明母親,迎接貞蓮返家。劉員外發現貞蓮瘋疾未去,惟恐敗壞家風,一怒將貞蓮鎖入石屋。貞蓮萬念俱灰,竟狂飲毒酒,以圖自盡……
Ⅲ 跪求金石情(1968)凌波,林玉,羅維主演的百度雲資源,可以在線免費播放
《金石情》
鏈接:https://pan..com/s/1NNPf8Jdh2x-FdndX9aEJ9g
導演:羅維
主演:凌波/林玉/羅維/歐陽莎菲/丁茜/楊志卿
類型:劇情/愛情/戲曲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68-01-20
又名:ForeverandEver
該片講述了千金小姐劉貞蓮(林玉)不幸身患麻瘋,其父劉員外(羅維)招贅窮書生李孝文(凌波)為婿,意圖賣瘋傳毒。貞蓮將真相和盤托出,孝文感於貞蓮真情,決意回鄉稟明母親,迎接貞蓮返家。劉員外發現貞蓮瘋疾未去,惟恐敗壞家風,一怒將貞蓮鎖入石屋。貞蓮萬念俱灰,竟狂飲毒酒,以圖自盡。
Ⅳ 請問黃香蓮的詳細檔案,她演過什麼歌戲。還有葉青的詳細檔案
黃香蓮 個人簡介 黃香蓮,女,歌仔戲小生演員。籍貫台灣。血型:A。身高:160cm。期外祖母成立「光賽樂歌仔戲團」,母親綽號阿快為外祖母所收養,父親黃銘傳朋友稱為「大沙仔」。四歲時黃香蓮跟著母親到小明明的劇團客串演出,父親過世後才開始在各地主持活動表演。後被陳聰明挖掘進入電視歌仔戲,民國五十八年參加「中視」電視歌仔戲《三笑姻緣》的演出,改變戲路由旦腳變為生腳自此一炮而紅,七十三年( 1984)被劉鍾元網羅參加「中視歌仔戲團」演出,成為當家小生並擔任製作人。七十九年( 1990 )與弟弟黃復國成立「黃香蓮歌仔戲劇團」,致力於薪傳教學與推廣演出。 劉徹[編輯本段]代表劇目 《新七俠五義》(飾展昭)、《大唐風雲錄》(飾李世民)、《江南四才子》(飾唐伯虎)、《寶貝王爺貴千金》(飾王爺)、《羅通掃北》(飾羅通)、《新寶蓮燈》(飾沉香)、《鄭元和與李亞仙》(飾鄭元和)、《青天難斷》(飾陳世美)、《三笑姻緣》(飾唐伯虎)、《樊江關》(飾薛丁山)、《孟嘗君》(飾孟嘗君)、《前世今生蝴蝶夢》(飾梁山伯)、《漢宮怨》(飾如意)、《綠珠樓》(飾石崇)、《逍遙公子》(飾楚雲煙)、《臭頭皇帝》(飾朱洪武)、《東漢演義》(飾漢平帝劉箕子、漢光帝劉秀)、《新釵頭鳳》(飾陸游)、《大漢春秋》(飾漢武帝劉徹)、《正德皇帝游江南》(飾正德皇帝朱厚燳)、《福氣神爺》(飾秦福氣、宋仁宗趙禎)、《財神闖天關》(飾皇親方琦)、《狸貓換太子》(飾太子趙禎)。 現代裝 [編輯本段]經歷 · 四歲,跟著母親進入小明明的劇團 · 父親五十三歲過世後,黃香蓮才開始在各地表演,因而被電視歌仔戲導演陳聰明所挖掘,正式開始學習歌仔戲的唱腔身段 · 1969 年,第一次參加中視電視歌仔戲的演出,在柳青與王金櫻主演的《三笑姻緣》中演出冬香,《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演出銀心 · 1969 年起,陸續在「中視歌劇團」演出《三笑姻緣》、《節義廉明》與《朱洪武與劉伯溫》等戲 · 1972 年,轉往「台視聯合歌劇團」演出《七俠五義》、《薛仁貴征東》、《西漢演義》與《萬花樓》等戲 · 1980 年,在「華視歌劇團」演出《粉妝樓》、《三門街》與《羅通掃北》等戲 · 1982 年,在「台視歌仔戲團」演出《恩怨情天》、《白衣童子》與《花月正春風》等戲 · 1984 年,被劉鍾元網羅參加「中視歌仔戲團」演出《正德皇帝游江南》、《釵頭鳳》與《漢宮怨》等戲,成為中視獨當一面的當家小生,並擔任製作人身兼數職 · 曾主持台視的午間節目「金舞台」 · 曾演出台視八點檔《倚天屠龍記》中殷素素 · 早期曾和楊麗花到東南亞等地公演歌仔戲與新劇 · 1990 年,與弟弟黃復國成立「黃香蓮歌仔戲劇團」 · 1994 年起,陸續推出《鄭元和與李亞仙》、《青天難斷 — 陳世美與秦香蓮》、《前世今生蝴蝶夢》與《新寶蓮燈》等精緻歌仔戲 · 目前將重心轉移到現代劇場或外台文化場的演出,也致力於歌仔戲薪傳的教育,並應文建會與各地華僑的邀請,前往海外演出以宣揚歌仔戲文化 重要展演或作品發表紀錄 · 1969 年,第一次參加中視電視歌仔戲的演出,在柳青與王金櫻主演的《三笑姻緣》中演出冬香,《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演出銀心 · 1969 年起,陸續在「中視歌劇團」演出《三笑姻緣》、《節義廉明》與《朱洪武與劉伯溫》等戲 · 1972 年,轉往「台視聯合歌劇團」演出《七俠五義》、《薛仁貴征東》、《西漢演義》與《萬花樓》等戲出 · 1980 年,在「華視歌劇團」演出《粉妝樓》、《三門街》與《羅通掃北》等戲 · 1982 年,在「台視歌仔戲團」演出《恩怨情天》、《白衣童子》與《花月正春風》等戲 · 1984 年,被劉鍾元網羅參加「中視歌仔戲團」演出《正德皇帝游江南》、《釵頭鳳》與《漢宮怨》等戲碼 · 曾主持台視的午間節目「金舞台」 · 曾演出台視八點檔《倚天屠龍記》中殷素素 · 1994 年起,陸續推出《鄭元和與李亞仙》、《青天難斷 — 陳世美與秦香蓮》、《前世今生蝴蝶夢》與《新寶蓮燈》等精緻歌仔戲。 [編輯本段]戲劇年表 1980 鄭元和與李亞仙 飾: 鄭吉 1981 情海斷腸花 飾: 書生 (高清俊) 1982 恩怨情天 飾: 紀佳良 1983.4 萬花樓 飾: 端親王 1983.5 虎膽義魄 飾: 姚世安 1983.9 薛仁貴征東 飾: 周青 1983.11 白衣童子 飾: 燕長春 1984.5 梁山伯與祝英台 飾: 四九 1984.6 狸貓換太子 飾: 太子 (宋仁宗) 1984.11 年羹堯與魚翠娘 飾: 雍正 1984.12 花月正春風 飾: 李元 1987 金石情 飾: 李孝文 1987 草莽英雄傳 飾: 林國忠 1988 漢宮怨 飾: 如意 1988 江山美人(正德皇帝游江南)飾: 正德 1989 大漢春秋 飾: 漢武帝 1989 江南四才子 飾: 唐伯虎 1090 釵頭鳳 飾: 陸游 1990 東漢演義 飾: 孝平帝,光武帝 1990 綠珠樓 飾: 石崇 1991.6 羅通掃北 飾: 羅通 1992.12 大唐風雲錄 飾: 李世民 1993 孟嘗君 飾: 田文 1993 寶貝王爺貴千金 飾: 郭欽 1994 逍遙公子 飾: 楚雲煙 1996 財神闖天關 飾: 方琦 1997.3 福氣神爺 飾: 福氣,皇帝 1997 臭頭皇帝 飾: 朱元璋 1998 草鞋狀元郎 飾: 李永德 1994 鄭元和與李亞仙 飾: 鄭元和 1996 陳世美與秦香蓮 飾: 陳世美 1997 前世今生蝴蝶夢 飾: 梁山伯 1998 三笑姻緣(唐伯虎點秋香)飾: 唐伯虎 1998 寶蓮燈 飾: 劉諺昌,沉香 2001 情牽萬里樊江關 飾: 薛丁山 2001 追鳳求凰 葉青 葉青女士出身戲曲世家,自幼學習歌仔戲。1969年,台灣中視開播電視劇歌仔戲,葉青以「花田錯」一劇反串小生,入電視歌仔戲圈。1982年,葉青轉入「華視」,成立「華視葉青歌仔戲團」,主演了30多年的歌仔戲。葉青演出無數,3年以其傑出的成就,獲邀赴紐約領取「亞洲最傑出藝人獎」,另外還多次榮獲「金鍾獎」 , 「終身學習獎」、「華視獎」等台灣重要獎項。2003年7月,在北京接受中央電視台的仔戲走入中央台的第一人 …… 緣起歌仔戲,是結合了閩南鄉土歌謠「錦歌」與「車鼓戲」而逐漸形成的地方劇種,直到現在歌仔戲(歌子戲)仍然是福建閩的戲曲。歌仔戲被先民從閩南帶到台灣,在台灣生根、茁壯,發展出有別於一般地方舞台演出形式的「電視歌仔戲」。台灣「傳承閩南一帶歌謠、戲曲的奇葩。自1962年在電視上首播以來,其間曾引發「兒童逃學,農人廢耕」的盛況,影響了在台時至今日,年長者還能耳熟能詳地吟哦出幾句 《 都馬調 》 ,年輕一輩的也還記得小時候全家人一邊吃晚飯一邊看電視歌仔戲的情景在2003年的初冬,在台灣電視歌仔戲已經度過40載春秋的今日,我們在北京迎來了台灣歌仔戲圈首屈一指的表演藝術士,一起來聊聊台灣電視歌仔戲的流金歲月,以及她從事表演與創作歌仔戲的甘苦談。半生戲緣:璀璨之後的快意人生長達30多年,葉青這個名字一直是台灣歌仔戲的一個代表。但是出生於歌仔戲世家,自幼就接受歌仔戲熏陶的葉青,剛開本和歌仔戲毫無關系 —— 她是拍電影出身的。在閩南語電影盛行的末期,葉青進入電影圈,沒幾年,閩南語電影就開始沒落,機緣,以「花田錯」一劇反串小生一炮而紅,這一次的亮相,註定了她長長的歌仔戲之路。由於家庭的歌仔戲背景,使葉青由電影轉入電視歌仔戲一點也不困難。1米66的修長身材,便讓製作群認定是小生的絕的扮相冷峻飄逸,出塵俊秀、魅力獨具,無論扮演公侯將相、君儒士俠、巧扮娥眉,都有不俗的氣質。在30多年的戲劇生涯里色無數,如何恣意揮灑,她認為不僅要懂得戲文,更要懂得人性,而生活中的閱歷,正是她豐富人生和戲曲的要素。歌仔戲的曲調自由,沒有固定格律,富有強烈的表現力,同樣的曲調,可用不同的感情、節奏去唱,也可以表現不同的情戲,由不同的人表演,就有不同的味道。所以葉青每次在接到劇本之後,就會先分析角色的個性,在不同環境產生的不同反應塑造人物的全新形象。這樣的一份用心,讓葉青在藝術的追求上精益求精,也奠定了她在歌仔戲圈裡不可動搖的地位。盡管享有盛名,私底下的葉青卻是內斂謙和的,她的巨星風范,並非是遙不可及。吃飯的時候她會笑笑地告訴你:我每餐一定要 然我就感覺吃不飽。據說她還有一個「白開水哲學」,就是每一頓飯吃畢,必須用原先吃飯的碗裝滿白開水,喝了這白開水之後飽」。她從來不諱言自己的貧困出身,所以她說:貧困中長大的孩子最能珍惜一點一滴,這也就是聖經上說的:「你當有衣食 [1] [2] [3] [4] 下一頁 《 都馬調 》 唱四海:台灣歌仔戲的流金歲月說起台灣歌仔戲,就不能不提到歌仔戲圈的三大小生。話說當年,台灣只有三個電視台:台視、中視、華視,這三台在名 的領銜下,分別由葉青、楊麗花、黃香蓮鼎足而立,這「三大小生」各自組織班底製作「電視化」的歌仔戲,也就是我們現在劇」。在電視媒體與名角製作的合作之下,歌仔戲在台灣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盛況,三家專屬電視劇團的成立,也意味著電視「商標資產」,足見得其招牌形象與廣告收益是有利可圖的,這對一向不入主流市場的戲曲來說,不啻是一次藝術和商業成功 在這三強鼎立的洪流里,葉青不改穩健嚴謹的態度,維持著每年一檔精緻傳統大戲的製作,以三波改良藝術劇作風格交替呈葉青以其雍容大度、冷峻深情的風格神韻,自上世紀80年代便有「影友聯誼會」的組成;而為了讓觀眾享有新鮮感,在90次幕後製作群與演出團隊的班底,如與編劇陳永明合作 《 陳三五娘 》 ,以傳統「四句念」的說唱道念,取代了當時頗為流行的文本,散發出純朴地道的鄉土歌仔味。傳承與創新,是葉青對歌仔戲的責任也是反饋。用葉青自己的話說:「歌仔戲給我一個個「恩」,所以我對歌仔戲有一份使命感,我想讓歌仔戲傳承下去。」 驀然回首,歌仔戲與電視已經攜手合作了40年的歲月。遠在上世紀60年代台灣文化工業剛起步的時候,歌仔戲就挾著在有限的電視節目時段中攻城掠地、擴張版圖;70年代以勢如破竹的聲勢,掌握了三家電視台的市場命脈;80年代在明星 作人的模式下,確立了各自固定的合作班底;一直到90年代三台名角組團號召鼎足而立 …… 這一路行來,電視歌仔戲走過的風光至極的黃金歲月。雖然現在歌仔戲在台灣已經逐漸淡出熒幕,但是可喜的是在閩南一帶,甚至新加坡、馬來西亞都還有台大戲迷,這也就是葉青說的:潮流是免不了的,但是劇種是不會被消滅掉的。不管什麼劇種都有它的觀眾,有觀眾就是它的價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冉冉紅塵眾知音:我演你看,都是愛戲的人歌仔戲畢竟還是屬於戲曲,電視歌仔戲加入的是電視台商業製作的元素,失去的卻是和觀眾直接面對面所能感受的舞台效戲曲表演者來說,不管電視製作再怎麼精美,還是很難放棄對舞台的懷念和興趣。所以在1992年,葉青為第一屆台北國際藝 舞台歌仔戲,這是藝術節中唯一的台灣本土戲劇節目。為了加強長期演出電視歌仔戲的演員的肢體語言,葉青特地請了三位不同顧問,希望能強化舞台上的肢體動作和傳統戲劇特有的舞蹈美感。後來這出戲演出時,運用許多傳統身段,像是甩發、踱步、霸,都是根據劇情發展所加強的舞台做工身段。葉青回憶說:當最終幕的最後一首七字調樂聲奏起,我唱出「 …… 替天行道斬罪囚」,一劍刺向鐵木花,霎時間劇場掌聲我自劇中人李志堅回神過來,跟著呼出一口氣,望著台下觀眾,一種任重道遠的心情油然而生。在這個冉冉紅塵芸芸眾生,透多素昧平生的朋友,做一場有聲的交流,若說人間有情,歌仔戲就是我萬般心情維系之所在。或許有很多人難以想像,為什麼在歌仔戲沒落了之後,葉青還能繼續擁有廣大的戲迷?而這些戲迷之中,不乏兩鬢蒼蒼的老 上歌仔戲輝煌時代的年輕一輩,甚至還有遠在台灣千里之外,根本聽不懂閩南方言的湖北人、北京人、天津人 … 。這就是戲曲的 人演,有人看,歌仔戲就能一直傳承下去,套用一句葉青的話,「自歌仔戲而生的葉青,要一直扮好戲給愛歌仔戲的朋友看;都是愛戲的人,也都是我的知音。」而這些愛戲的人,就是薪傳歌仔戲的原動力。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後記: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隨著時代潮流的發展,以傳統文化為依託的歌仔戲已經失去當年的輝煌,面臨這個無法抗拒的現實,葉青選擇的是一種豁實這個「現實」,葉青在十幾年前就早有預備,她曾在當紅的時候就毅然從商,並且認為利用經商的錢來支援戲曲的製作,才不談藝術的窘況。經商的觀念一直伴隨著葉青,從旅行社到房地產,再到現在的女媧石藝公司,她在歌仔戲之外找到了自己事業除了現在的固定工作,閑暇時,她也是個快樂的「玩石族」,和石頭接觸十幾年,葉青的定力像石頭一樣越來越深,修養佛教的她說:人生不必太計較,該來的福份,就接受珍惜,該走的就讓它去。像現在她還是一個明星,走在路上很多人會注目圈,但是她提醒自己不要在意,總有一天她會退下來,走在街上無人相識。也許是虔誠禮佛的功力,使得葉青行止之間顯得雲淡人瀟灑自在了許多。對於她全心熱愛的歌仔戲,在大環境的種種限制下,她並不強求演出機會,這幾年反而一直默默地從事歌仔資料整理,截至目前還算小有成就。這個叱吒台灣歌仔戲圈的葉小生,在脫去當紅明星的光環後,在不遠離歌仔戲的氛圍中,甘於活在當下,享受生活。
Ⅳ 鄭一文是誰
鄭一文 筆名山英。女,二級編劇。杭州人,1930年3月8日出生。1950年參加浙江省幹部學校,1951年進浙江省文工團任話劇演員。1953年調寧波市文化館工作,開始業余文藝創作。先後在《浙江文藝》、《浙江文化通訊》發表《老經驗》、《長姑娘》、《三換肩》等小戲及論文《群眾文藝創作的普及與提高》等。1960年發表小戲《三擔桑葉》、《三讓房》、《插秧戰歌》等。後調長興縣越劇團、浙江越劇團任編劇。1978年創作現代大戲《三千三》,由長興縣越劇團演出89場,於1981年獲省現代戲調演劇本二等獎,後由《浙江戲劇叢刊》發表。1982年與人合作編寫現代戲《光榮的減產主任》由浙江越劇二團演出、獲省首屆戲劇節劇本獎,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另編有傳統戲《芙蓉》、《亂世姻緣》、《人鬼團圓》、《金石情》及現代戲《玫瑰霜》、《金貴挑女婿》、《花為媒》、《第三個》等。1987年與人合作據同名小說改編的《桃花灣的娘兒們》由江山婺劇團演出,獲省三屆戲劇節劇本二等獎。同期根據四川清音改編的越劇《壽堂奇案》,由湖州市小百花越劇團演出後改成電視劇,由上海電影局與湖州電視台拍成戲曲片發行至東南亞。撰有《淺談<強盜與尼姑>的改編成就》、《真實自如,朴實無華》、《傳神寫意妙難得》、《展現越劇男女合演之長的一出新戲》等評論文章,發表在《藝術研究》、《戲文》、《浙江日報》等報刊
Ⅵ 求..類似<金石情>,的粵語歌曲.有點戲曲風的.
什麼朝代的歌了???!!!
阿梅《似是故人來》《似水流年》《妖女》《女人花》《心仍是冷》
哥哥的《風再起時》《有誰共鳴》《胭脂扣》《沉默是金》
徐小鳳《風的季節》《順流逆流》《每一步》《天涯歌女》《夜來香》
葉倩文《傷逝》《晚風》《片片楓葉情》《甜言蜜語》
《摘星的晚上》《聽風的歌》《小王子》《願你今夜別離去》《倩影》《一生何求》《漣漪》
現在唱這種風格的還真沒有,李克勤算接近的了《深深深》《舊歡如夢》《天水圍城》,楊千嬅記得唱過《金曲當年情》,《飛女正傳》《水月鏡花》可能還勉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