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世界80、90年代至今香港警匪電影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任何影視作品講究的就是矛盾沖突,矛盾沖突越巧妙,越出乎意料,就劇本來說就越厲害。有一個故事叫做「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里的矛盾沖突就十分密集以及的當。警匪片的劇本應該屬於好寫的,因為警和匪就是天生的矛盾。警匪片出現的比較多的還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早期的以成龍的《警察故事》《A計劃》等等,屬於走動作喜劇一類的,背負的東西很少,非常單純,警察的工作就是維護社會治安,就是懲罰惡勢力,只不過在其中加一些阻力就好。
但是我小的時候對香港的印象感覺是治安差,想像一下吧,古惑仔系列電影描寫的就是江湖仇殺,當然這是比較出名的了,還有很多記不上名字的,完全是各大黑社會你方唱罷我登場,我在裡面看不到警察,有隻怕也是無力的呻吟。我感覺這種作品想說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要勢力足夠大就可以在大街上橫著走。包括周潤發90年代初的電影,有的裡面他是警察,有的不是,但是這種片子我很反感,感覺警察並沒有在堅持一個底線,或者是擁有一個信念,或許吳宇森這個叫做暴力美學,但是遺憾的是,我沒有感到美。
再說說成龍大哥的《新警察故事》,近些年的優秀警匪片它他算一個,故事架構很老套,好像美國的片子,警察要被停職才能破案,但是片中最大的亮點有兩個。一個是反派BOSS不是什麼大毒梟,什麼金三角的頭目,而是一群家庭背景很好,很有實力,卻誤入歧途的青年人。二是成龍不再所向披靡,他也會彷徨,也會「老」,也會無助,這樣就把影片的內涵說的非常深了。反派人物更年輕,更聰明。其實成龍被停職本身很老套,但是他跪在地下央求他們不要剪斷繩子時那種悲涼的眼神是非常打動人心的,恕我筆拙,只能表達到這個程度。
近些年警匪片的暴力鏡頭少很多了,可能是審片嚴格造成的吧。實際上《天下無賊》不是警匪片,原著中提到了形形色色的賊,對於警察卻筆墨甚少,當然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當搬上熒屏時就不得不加大警察的戲份,這樣造在影片中警察起的作用也很大,感覺反而沒有以前的好。
至於《無間道》則是把卧底推向了一個高潮,把本來很老套的素材演繹得非常好,警匪的身份以及價值觀的沖突給人震撼,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拍攝明暗分得不是很清楚,正是為了體現出黑白正邪不分明的一種混沌狀態,討論的問題其實挺深刻的。
以上是評價,最後說說我對警匪片的感覺,當然了,小的時候印象中好人永遠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警和匪永遠是沖突對立的,當時的影片也是那樣,當時國內的影片壞人那模樣就能瞧出來,就好比朱時茂和陳佩斯。後來慢慢有了亦正亦邪,大概有了卧底,或者是大量驚險刺激的場面。可以說各種各樣的素材都被挖掘過,甚至卧底都可以被周星馳排成喜劇片。警匪片中能夠挖掘的東西還是不少,畢竟現在科技比十幾二十多年前要強多了,希望能夠看到一些高科技幫助破案在影片中有所體現,最近看了TVB的《法證先鋒》感覺很有趣,完全通過證據來破案,了解了很多知識,不過像007似的就算了吧,呵呵,不過影片最重要的還是對人生的把握,很難提出對未來前景的展望,畢竟充滿了變數,還是希望未來的警匪片能有上佳的表現。
『貳』 電影《除暴》講述了什麼故事
電影《除暴》是根據常德安鄉張君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張君團伙系列搶劫殺人案,被稱為新世紀第一案,真實的事件遠比故事情節更為凶惡狠毒,他的惡行導致在那個年代我們家鄉人到外地打工都被人排斥。電影中對90年代場景的刻畫,還原非常逼真,讓人彷彿重回那個年代,整體劇情緊湊不拖沓,是一部質量上乘的警匪大片,堪稱2020年最好看的電影。
《除暴》深度還原了對那個年代的記憶,老版的人民幣、群眾、警察和銀行工作人員的服裝、車輛、澡堂子,甚至連死刑犯上刑場綁的那種繩索,綁的方式,都達到了期待的效果。原型張君在重慶被抓,早已槍決。
影片節奏很快,開始就以搶劫一家金店開始,王千源當的是名人民警察叫鍾誠。吳彥祖是反派也就是搶劫犯老鷹叫張隼,他反偵察能力很強,人民警察鍾誠抓了他四年,而這四年就是這部電影的敘事線,以張隼為首的悍匪團隊,在四年中和鍾誠團隊鬥智斗勇。裡面好像有四次槍戰,每次槍戰都很緊張都有警察犧牲,每一次老鷹的逃跑,都給鍾誠很大的壓力,他也為此進過醫院,但是又怎麼呢就像他說的那樣的「咬死你不放」四年了,最後終於在張隼的老家將他抓獲,裡面穿插了整部影片中唯一的打戲,在澡堂中身體碰撞在瓷磚上沉悶的聲音,最後張隼被鍾誠制服。鍾誠對張隼說到:一根繩子就足夠了,這根繩子是張隼打開銀行保險箱的方法,可後來卻成為綁在自己身上的「死刑犯的標志」。能看出這部影片響應了國家掃黑除惡的口號,歌頌了以人民利益為核心的忠誠人民警察形象。
『叄』 高手提供二十世紀百大香港電影
1985-2005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
http://www.mtime.com/my/1079435/blog/1199647/
雖然不是百大電影,但可以提供個參考,希望有幫助。
『肆』 誰知道一些非常經典的港台武俠片,在張國榮、王祖賢、林青霞那個年代的。越多越好。
《白發魔女 》、《六指琴魔》、《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碧血劍》、《刀劍笑》、《太極張三豐》、《黃飛鴻》系列、《新流星蝴蝶劍》、《水滸傳之英雄本色》、《倩女幽魂》1、2、3、《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功夫皇帝方世玉》、《方世玉2》、《新少林五祖》、《倚天屠龍之魔教教主》、《新龍門客棧》、《東邪西毒》
以上都是復制的, 不謝。其實自己去搜就知道了。
再補充點:
NO.1
《笑傲江湖》(1990)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徐克一個人的王朝,無數凄絕的故事經由徐克手中,演變為今時今日的驚世之作,本片更是徐克導演生涯里的一個顛峰。本片改編自金庸的同名武俠小說,描繪出一個俠義沉淪人心貪婪的江湖,更是隱隱暗喻時政。劍走偏鋒的氣勢,形形色色的人物,絕頂武學的爭奪。徐克的江湖,金庸的江湖,陰險詭詐的江湖,盡在血腥殺戮之中。
NO.2
《戰神傳說》(1990)
其實這部電影比之以上的影片未必就遜色,即使是劉德華、鍾鎮濤、梅艷芳和張曼玉等演員陣容也當得豪華二字,卻始終不能廣為人知,看來人要講命運,電影也需要講運氣的。如果真要為之找個理由,我想應該是該片實在太憂傷了,憂傷得讓人不得不忘記它才能擺脫這股異樣情緒。影片講的是一個王子王位被篡奪,其後被人追殺的復國過程。
NO.3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1992)
徐克,一個永遠都能給人驚喜的名字,彷彿只要他輕輕撫摩山羊鬍便可以隨時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奇思妙想。他總是不安現狀,喜歡跳來跳出搞新鮮,所以有了《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所以有了影迷們最熱烈的尊敬。金庸無疑是幸運的,若沒有徐克,他的《笑傲江湖》不可能會被幾乎完美的搬上銀幕。觀眾無疑也是幸運的,若沒有徐克,就不會有思緒縱橫無阻的經典影片。
NO.4
《新龍門客棧》(1992)
影片堪稱經典中的經典,顛峰上的顛峰。雖然是翻拍經典,可是影片走的卻是新派武俠路線,反而更顯得新穎。明朝東廠太監隻手遮天,肆意濫殺忠良,故事就這樣開始了。東廠大太監曹少欽利用兩個小孩設下圈套,務求要把手握重兵的周淮安捉拿到手,周淮安則必須救出孩子並安全逃走。雙方一路追逐撕殺,齊聚龍門客棧這家黑店……
NO.5
《黃飛鴻》(1991)
徐克,又見徐克(實際上,香港90年代的武俠名片大部分是他兼職的),也許到了我們老朽不堪的時候也無法忘記徐克,沒有他就不會有新派武俠,沒有他就不會有完全超乎想像極限的動作場面,沒有他,就沒有人可以在銀幕完美的上演江湖傳說。黃飛鴻,香港歷史上曾經拍過數十部關於他的電影,徐克還能做什麼?如果徐克只是庸才人才,自然是無計可施,但他是『鬼才』。所以,黃飛鴻的故事在被拍濫了之後,再一次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獨一無二的民族英雄和武學宗師。
NO.6
《東邪西毒》(1994)
如果說王家衛的烙印是另類加小資,那麼這部影片就是最邪氣最另類的作品。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居然還是一部武俠電影。如果真要在王家衛作品裡選擇最能代表他,同時也是最好的作品,我一定會選本片。王家衛埋首沉溺在自己的宇宙(張曼玉所言),喃喃呢語的人物,扭曲變形的鏡頭,彌漫頹廢凄絕氣息的畫面,一成不變的旁白,恍惚飄渺和神經質的強烈到無法抑制的個人風格。就好象白鴿,教堂、雙槍、噴瀉的子彈是吳宇森最真切的寫照一樣,這些極具風格的特徵,都是王家衛賴以成名,並且令人們沉醉其中的東西。
NO.7
《刀》(1995)
常說《槍火》的片名取得很妙,直接點出槍火無情人間有情的主題,絕無半點修飾。本片片名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一為有情,一為無情,堪稱絕配。刀乃不詳凶器,一把刀也許會招來殺身之獲,一把刀能殺死很多人,一把刀同樣也能幫助人報仇雪恨。只是刀雖沾滿血腥和戾氣,卻始終是握在人的手中才能傷人。徐克在影片里描寫出的是一個徹底混亂的江湖,一個沒有道義沒有俠義的江湖,所擁有的僅僅是血與火的交融。在這個另類的江湖裡,人人自私自利殘暴無情猶如野獸,不講道理只講實力,即便是一個女人也會無故挑撥別人自相殘殺來取樂。
NO.8
《風雲雄霸天下》(1998)
由小說改編的武俠電影隨手抓就有一大把,可是由漫畫改編的……本片之前似乎還沒有過,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就好比好萊塢第一個把科幻漫畫搬上大銀幕的人。劉偉強作為香港著名商業大導,除了《無間道》系列和《古惑仔》系列外,恐怕也惟有本片堪可拿得出手去見人。有人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會有一定的收獲,誠然,劉偉強第一個吃掉漫畫改編成武俠電影的螃蟹,對於他這種勇氣,觀眾毫不吝嗇的掏出口袋裡的鈔票作為獎勵,結果本片狂收四千多萬票房,穩居當年票房冠軍寶座。
NO.9
《卧虎藏龍》(2000)
很有趣,這部影片在西方的口碑絕佳,甚至還摘取了奧斯卡外語片的桂冠。可是在東方,尤其是在中國,卻被不少人認為並非想像中的好。說到底還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作怪。李安是一位非常有儒雅氣息的導演,對西方文化的理解也頗為精深,在他的作品裡我們隨處可見東西方文化的沖突與差別。而本片恰恰是李安對兩地文化進行大融合的結果,雖然蘊藏部分中國文化特色,總體而言還是與中國人印象里習慣的武俠世界大有不同之處,當然得不到什麼好話。
NO.10
《英雄》(2002)
為了夢圓奧斯卡,張藝謀野心勃勃的企圖照搬李安的成功經驗,憑著中國頂尖導演的身份搞到資金,把東亞最傑出的幕後精英一網打盡,史無前例拍起商業電影。盡管《英雄》口碑非常之差,卻有兩億五千萬票房做代替品,張藝謀照樣會睡覺都笑得合不攏嘴。更何況本片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候選名單,盡管沒有拿獎,卻也不能小窺。
補充:
80年代
四虎將~~~~關德興的
大醉俠~~~~新武俠電影中的經典
獨臂刀~~~~~個人最喜歡 張徹的經典之作
火燒紅蓮寺~~~~~不知道樓主還記不記得
少林寺~~~~~~大家最熟悉的了 風靡一時
碟變~~~~~徐克 徐老怪的
天涯明月刀 射鵰英雄轉 70年代 26. 刺 馬(1973)*
27. 瀛台泣血(1975)
30. 乾隆下揚州(1978)*
31. 三少爺的劍(1977)*
33. 大哥成(1975)
36. 方世玉與洪熙官(1974)
39. 我愛金龜婿(1971)
41. 十二金牌(1970)
42. 小雜種(1973)
43. 蛇殺手(1974)*
45. 一樂也(1973)*
46. 猩猩王(1977)
48. 愛 奴(1972)*
50. 娃娃夫人(1971)
53. 蝙蝠傳奇(1978)*
54. 壁 虎(1972)
58. 哪 吒(1974)*
59. 拳 擊(1971)*
60. 少林寺(1976)*
61. 大刀王五(1973)
62. 少林三十六房(1978)*
64. 鑽石艷盜(1971)
71. 酒 簾(1976)
74. 憤怒青年(1973)
76. 毒 女 (1973)*
78. 風流韻事(1973)*
80. 捉鼠記(1974)
81. 啞巴與新娘(1971)
84. 報 仇(1970)*
86. 中國超人(1975)
88. 油鬼子(1976)
89. 女人面面觀(1974)*
90. 金瓶雙艷(1974)*
95. 面 具(1974)*
99. 夕陽戀人(1971)
102. 龍虎會風雲(1973-沒此片資料)
104. 白玉老虎(1977)*
105. 女校春色(1970)
109. 水滸傳(1972)*
110. 扭計祖宗陳夢吉(1975)
114. 死 囚(1976)*
115. 盪寇志(1975)*
116. 大劫案(1975)
117. 警 察(1973)
120. 茅山僵屍拳(1979)*
121. 殺 絕(1978)
123. 香港奇案(1976)
124. 十字鎖喉手(1978)*
126. 女殺手(1971)
127. 兒女是我們的(1970)
129. 仙女下凡(1971)
130. 賭王大騙局(1976)
131. 蕭十一郎(1978)*
132. 影子神鞭(1970)
135. 女集中營 (1973)*
136. 鐵頭皇帝(1967)
137. 軍閥趣史 (1979)*
138. 五毒天羅(1976)
140. 紅粉煞星(1976)*
141. 純 愛(1978)
142. 馬永貞(1972)*
144. 年輕人(1972)*
145. 陳夢吉計破脂粉陣(1975)
146. 五 毒(1978)
147. 南少林與北少林(1978)
148. 長發姑娘(1975)*
149. 丹麥嬌娃(1973)*
151. 太極拳(1974)
152. 絕不低頭(1977)*
152. 降頭(1975)
153. 殺機(1970)
154. 風月奇譚(1972)*
155. 新不了情(1970)
156. 多情劍客無情劍(1977)*
157. 少林五祖(1974)*
160. 噴火美人魚(1970
162. 玉女嬉春(1971)
164. 七面人(1975) *
168. 唐人街小子(1977)
169. 小樓殘夢(1979)
171. 洪熙官(1977)
173. 玉女親情(1970)
178. 叛逆(1973)*
179. 朱門怨(1974)
180. 後生(1975)*
181. 瘋猴(1979)*
183. 血滴子(1975)
184. 聲色犬馬(1974)*
185. 香港73(1974)
186. 血芙蓉(1977)*
188. 遺產五億圓(1970)
190. 捉姦趣事(1975)*
192. 老夫子(1976
193. 血灑天牢(1971)
196. 鬼新娘(1971)
197. 清宮大刺殺(1977)*
198. 螳螂(1978)*
199. 老夫子奇趣錄(1978)
200. 怪人怪事(1974)*
202. 那個不多情(1970)
203. 陸阿采與黃飛鴻(1976)
204. 應召名冊(1977)*
207. 女子公寓(1970)
211. 早熟(1974)
212. 拈花惹草(1976)*
215. 騙財騙色(1976)
219. 新獨臂刀(1971)*
222. 陸小鳳傳奇之一綉花大盜(1978)
224. 鬼眼(1974)
227. 香港式偷情(1973)
228. 鬼屋麗人(1970)
231. 神打(1975)*
234. 雙俠(1971)*
237. 龍虎鬥(1970)*
239. 新啼笑因緣(1975)
242. 殘缺(1978)*
248. 射鵰英雄傳(1977)*
251. 方世玉與胡惠干(1976)*
252. 射鵰英雄傳續集(1978)*
253. 吉祥賭坊(1972)
262. 雙喜臨門(1970)
264. 鍾馗娘子(1971)
267. 天下第一拳(1972)
272. 吸毒者(1974)*
273. 亡命徒(1972)
275. 鷹王(1971)*
276. 小煞星(1970)*
277. 天龍八部(1977)
278. 同居(1975)
280. 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
281. 港澳傳奇(1974)
293. 八國聯軍(1975)
294. 中華丈夫(1978)*
295. 阿牛入城記(1974)
其實在我心目中,新龍門客棧才是香港武俠電影的NO.1。
『伍』 從《使徒行者2》《掃毒2》到《追龍2》,現在的香港電影為何只剩警匪片
因為香港是一座資本程度極深的城市,香港影視圈非常遵循市場化的那一套,電影市場上什麼最賺錢,這群香港電影人也就扎堆去拍什麼電影。
2010年過後,香港電影原本擅長的四大商業類型大片。前面三種類型大片由於拍得太多,太爛太廢,相繼被成長起來的內地觀眾拋棄過後,香港電影圈不得已只能拍警匪大片了。
當等到內地市場已經發展起來,成龍等香港電影人回歸的時候,連同甄子丹等人都一起老了,內地電影圈又沒能培養出新的動作明星和電影類型。
但是,相反美國好萊塢從香港動作電影那裡學到關鍵技術,結合美國最強大的電影工業,用《諜影重重》《王牌特工》,漫威超級英雄等等電影,革新定義了新時代動作電影模式。
亞洲的韓國電影用同樣的模式走出一條路子。
香港動作片就在內部危機和外部競爭情況下衰落了。
『陸』 哪些粵語電影讓你最為喜愛
我最喜歡的粵語電影莫過於《大話西遊》系列,最早看到時候自己不過是個十來歲的毛頭小子,再次看的時候已經是個二十齣頭的人。誰的生活不是充滿無奈,有許多人說星爺的電影是無厘頭的搞笑,可是反過來看看,電影里的那個角色不是真實的我們。
在這個二十齣頭的年紀,自己的生活還沒有穩定,不敢給對方過多的承諾。也有許多人被困在愛情里,白晶晶和紫霞,到底誰才是自己深愛的人。睡著了以後真的會說夢話嗎,我又會叫誰的名字呢?
『柒』 求一部大概九十年代的香港抗日電影
親恩國仇
導演:庄胤建/景江: 演員:張豐毅/劉錫明/張建利/吳珊珊
劇情概述
1915年日本政府和袁世凱政府秘密簽訂了陰謀滅亡中國「二十一條」但條約簽訂不久便被美國情報機關特務韋約翰搶走從此日、美、中三方展開了一場爭奪「密約」秘密戰竊賊四兄妹——志文、志武、志英、志傑其乾爹胡政操縱下也捲入了這場爭斗一天夜晚四兄妹潛入美軍情報大樓但一無所獲胡政非常奇怪幾天後胡政讓四離京去上海避風們住進一家事先有人預定好房間飯店接頭人琪琪位姑娘只和志文單獨聯系夜晚四兄妹來到舞廳們發現袁世凱政府要員凌文彪和女兒凌芷珊也這里少頃凌芷珊…
『捌』 香港電影的表演痕跡是不是太重了一些
其實香港電影給我的感覺可以分成3階層,
就是在70年代以前一個,這時間香港電影多數為武打電影,就是看起來沒打中,但聲音比什麼都強的,那時候的的香港電影演員比較不講文戲,劇情套路,一集片從頭到為有8成是打鬥場面,但劇情又有幽默之處,也算是功夫笑片的黃金時代。這時候就會讓人看起來比較僵硬,無法引人入戲。
80~90年代,這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大多數經典之作都是出自這年代。這時候的香港電影開始重視文戲(在黃飛鴻系列電影可以看出),喜劇片也是這時代的一大特色(周星馳的系列電影就是代表作),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香港電影似乎讓人覺得它開始走向衰落,講得出的經典也寥寥可數,戲路風格也偏向於愛情片居多,隨人說文戲可以考驗一個演員的實力,但是泛濫的商業化電影,新興偶像派演員的泛濫,是香港電影衰落的重要因素。
PS:其實香港演員(資深的)的表演已經是行業的典範了,比起韓國的演員靠誇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完成表演,日本的演員對心理戲份的刻意描畫,他們是比較好的。
我是看香港戲長大的,如果想多了解一下香港的電影你可以看看下面幾部電影:
金枝玉葉1,2(張國榮,袁詠儀)
黃飛鴻系列
周星馳系列
最佳拍檔系列(許冠傑,麥加)
偷偷愛著你(梁朝偉,邱淑貞)
『玖』 香港電影沒落了嗎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興起於70年代,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達到鼎盛,在當時世界電影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世界電影只要看兩極,一個是代表西方的好萊塢,另一個就是代表東方的香港。
但是到了9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就開始衰落了,從之前年產量幾百部影片,到後來的不足50部,一下子從天堂回到石器時代,縱觀個中原因復雜。有人說是回歸後才導致港產片衰落的,個人認為港片衰落與香港回歸中國沒有半毛錢關系,回歸後香港文化與教育各方面都沒受到大陸多少影響,看看如今的「港」就知道了。
在當時,97年的亞太金融風暴重創香港,電影行業受此影響也極大,但這也不能是衰落的主因。可以用事例看到,韓國電影娛樂業與印度電影的崛起正在之個時期前後,難道韓國與印度沒受當時金融風暴影響嗎?其實韓國當時所受的創傷比香港更重,這個時期韓國電影娛樂能崛起正是由於有政府的大力推動與支持,香港電影衰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香港當局的政策太寬鬆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沒有重視電影行業的轉型與引導,最終沒有跟上時代變化而衰落。
在當時香港電影已經到了題材枯竭綜合期,以前那些金庸古龍等名人名著,黃賭黑等等都被拍了個遍,自然題材與新意就會越來越越少,再加之金融風暴的重創,投資人拍電影沒人看,然後沒人看電影投資就會變少,惡性循環,這個時候政策都沒有去引導創新,還是一味在「炒冷飯",那自然就是由市場與資金去決定香港電影的興衰了,不過可惜的是香港電影輝煌從此不再了。
當一個人在生病初時沒有得到重視與治療,待它到了癌症晚期你再去救就意義不大了,香港電影就是這這樣一個真實寫照。
若問香港電影何時雄風再起?那就要它投胎重頭來過了,在當時成龍周潤發等明星的當打之年都沒有續寫輝煌成功,如今若再論,何其之難?人才斷檔就是最大的短板,連香港TVB這家「明星大學」如今都揭不鍋了,港片復興,路漫漫長。
『拾』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老導演不思轉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沖擊的問題等。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