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好看的倫理 電影有哪些
志明與春嬌
春嬌與志明
色戒
愈開心愈墮落
伊莎貝拉
桃姐
心魔
偷窺無罪
維多利亞一號
紅樓春上春
慈禧秘密生活
春光乍泄
夜半歌聲
胭脂扣
色情男女
女歡
出軌的女人
情難自製
美少年之戀
游園驚魂
大佬愛美麗
變臉迷情
野獸之瞳
2. 有沒有像古惑仔那樣香港的砍人電影
香港黑幫片中,吳宇森的《英雄本色》總是被人們記的很深,可《英雄本色》不是教父,卻是引子,是篇章外最漂亮的句子。王晶的《新英雄本色》有了熱血的女人,到了杜琪峰的《真心英雄》,在兩個江湖大豪身邊,更是倒下兩具更鮮艷的女體,黑幫空洞直白,鮮血鮮的熱混,流向不知名的地方,沒處延展,也沒有源頭。杜琪峰為頭領的銀河品牌大肆渲染黑色宿命,黑幫沒有註解,沒有歷史,只是段章,象古龍小說一樣剎那驚艷,那位《暗花》中的老頭子疲憊的上車下車,留給人的只是一個黑幫的背影,沒有王朝。
在杜琪峰傖皇的遊走於風格和商業之中時,在香港電影幾近倒塌之際,劉偉強和麥兆輝重新拾掇黑幫,但劉偉強不在借黑幫去書寫殘酷青春的去拍《古惑仔》,而是讓卧底跌進無間地獄里,《無間道》順理的翻出巨浪。
一波的聲勢,不足於堆砌新歷史,《無間道》前傳和後記正在裝訂成冊,認真敷衍,仿似教父模樣。
《雷洛傳》:探長也江湖——《雷洛傳》有兩部組成,分別是《六億探長》和《父子情仇》。雷洛時期的警方是同黑幫一起合作的,他們和黑幫一樣吃著非法得來的錢,兵賊一家………[進入詳文]
《跛豪》:梟雄生平——做為香港家喻戶曉的一位黑幫傳奇人物,跛豪的江湖之路可以說就是一篇黑幫史詩。電影從跛豪偷渡來港到到耍狠立足,到揚名立萬,到一世風雲,把個人的發家史和時代的社會狀態緊緊的嵌在一起…… [進入詳文]
《上海皇帝》:一個傳奇 ——麥當雄和蕭若元的手筆,比起《跛豪》,《上海皇帝》中的陸月笙(杜月笙)的名氣要大的多。杜月笙可以說是中國黑幫史上最成功的一個老大,所謂亂世出英雄,當杜月笙死在香港,在江湖依舊變幻時,他的風雲早成為談資,因為他生前就已是個傳奇…
《O記三合會檔案》:城寨風雲——《O記三合會檔案》是最好的黑幫史詩故事,風雲變幻,那個曾經的黑幫江湖活靈的在影幕上展現。只是那90分鍾使它不能提升氣勢,只能躺在眾多電影中,被忘記……[進入詳文]
《真心英雄》:史詩片段——銀河的黑幫電影由《一個字頭的誕生》開始,杜琪峰、韋家輝、游達志等人以黑色的冷峻的姿態重整黑幫片,特別是《暗花》、《槍火》更是其代表作,人物在跌盪的不確定性的命運中沉浮,一切顯得那麼迷離……[進入詳文]
《濠江風雲》: 澳門的黑幫老大——《濠江風雲》有一個另外的名字叫《駒哥傳》,描寫的正是在澳門隻手遮天的黑幫老大。據說這部電影的投資者竟然崩牙駒,而影片中任達華飾演的角色就是崩牙駒本人。後來駒哥進了監獄,報章上說的很厲害。[進入詳文]
《無間道》:香港教父?——當《無間道2》和《無間道3》在近年接連而拍峻上映時,《無間道》的全貌出來了,可以說,無論《無間道》還是《無間道2》都是可以獨立成章的電影,卻又巧妙的連系在了一起,它們都給了我們驚艷,既使放到一起並不完美.[進入詳文]
《英雄本色》:借義氣一用——《英雄本色2》里周潤發又活轉了,他在美國竟還有個孿生弟弟。對不起,借您身軀一用,請再死一次。對了,還有那件小馬哥的彈孔裝,吳先生看著那些洞洞還不夠多,或者經費緊張,只好再借您一用,請您再被洞穿N次。 [進入詳文]
《古惑仔》:孩子的江湖——江湖顯得不那麼沉舊,而是幻真的青春用,以江湖的包裝,一切混亂但有序,無論懷舊還是貪新。但江湖還是有楞有角,當鄭伊健、陳小春以偶像用舊式的義氣新鮮的撕殺時,江湖門派間的斗爭、叛變、變遷被著力的鋪敘著,這是一個繁大的氣像,雖然拖沓。……[進入詳文]
《江湖情》&《英雄好漢》:並不快意的恩仇——數百年來,我們給黑幫起了個很漂渺的名字,叫江湖,起身於草莽,漂泊於湖海,有幾人能坐上頭把交椅?笑傲淡定,或者成為黑槍準星的聚交?當宋江跪倒在皇帝腳下時,他身上那梁山的塵土尚未拭靜。當他小心的捧起那杯毒酒時,那一百單八把交椅早已跌碎零落。江湖本無根,聚散總匆匆,入史則為野史,入詩則為閑詩。[進入詳文]
3. 香港喜劇鬼片電影國語
靈幻先生、僵屍家族、回魂夜、開心鬼上錯身、開心鬼1、猛鬼山墳1、返老還童、上天救命、凶貓、表哥到、衛斯理傳奇、小生夢驚魂、天賜良緣、倩女幽魂、鬼新娘、猛鬼差館、魔高一丈、僵屍至尊、我老婆不是人、魔畫情、著牛仔褲的鍾馗、密宗威龍等。
1、表哥到
類型:奇幻、喜劇、恐怖
《表哥到》是洪金寶製作並監制,午馬執導,吳耀漢、鍾鎮濤、黃韻詩、午馬、孟海、馮淬帆、田俊、林正英等人主演的奇幻喜劇電影。影片講述了吳德大(吳耀漢 飾)早年移民英國,以開餐館為生,准備回香港到表弟家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2、回魂夜
類型:喜劇、奇幻、恐怖
《回魂夜》是世界電影製片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劉鎮偉執導,周星馳、莫文蔚、李健仁等主演。 片中主要描述了一個捉鬼大師的神經漢和厲鬼在周旋的事情,從而製造出連場荒謬超現實的笑料。
3、僵屍家族
類型:喜劇、恐怖
《僵屍家族》是由劉觀偉執導,林正英,元彪,李賽鳳,鍾發,樓南光聯合主演的一部恐怖片 。於1986年8月15日在香港上映。影片講述黑市古董商郭敦煌和兩個徒弟發現幾具僵屍,想販賣屍體當古董賺錢,但是後來被僵屍逃跑了的故事
4、倩女幽魂
類型:喜劇、愛情、恐怖
《倩女幽魂》是由徐克監制、程小東導演,張國榮、王祖賢、午馬等主演的古裝愛情片,於1987年7月18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片翻拍自1960年邵氏出品的同名影片,講述了書生寧采臣和女鬼聶小倩之間發生的一段人鬼戀 。
5、我老婆不是人
類型:喜劇、懸疑
《我老婆不是人》是1991年3月21日上映的香港懸疑電影,由陳德森執導,梁家輝、關之琳、胡楓等主演。Tony是一名建築師,暗戀女同事Ellen多年,某夜,Tony在地盤視察,遇惡鬼找Tony為替身,幸女鬼嘉嘉出現,救回Tony一命,混亂中嘉嘉吸入了Tony一口陽氣,兩人變成心意相通。
4. 尋一部香港的經典R級電影
是《強奸終極篇之最後羔羊》。
演 員 :
張家輝 Nick Cheung
朱茵 Athena Chu
勞劍華 Suki Kwan
黃秋生 Anthony Wong Chau-
內容簡介:
王晶(吳毅將)是個外表斯文俊朗兼有學識的富家子,但其實是個變態色魔。他心儀鄰居小嫻(關秀媚)已久,早已在小嫻字中設置多部微型監視系統。小嫻是個女作家,有個當警察的男友亞輝(張家輝)。但與她來往得最密的是三個死黨冰冰(楊梵)、Laura和Natasia,三人經常在小嫻家中過夜。Daniel首先奸殺了冰冰,輝與女探寶文(朱茵)以為是逃獄色魔所為,但料不到真凶卻是近在咫尺。
5. 香港80年代的倫理片悲劇的反應社會現實的電影都有哪些
《星星、月亮、太陽》
夜總會舞女梅出身於一個破碎家庭,繼父對她們母女不好,威迫梅下海伴舞;後梅認識一位銀行經理,與其相愛,但因受不了世俗的壓力,兩人以分手告終。舞女吉吉的丈大虧欠公款入獄,她不惜淪落風塵籌款救夫;丈夫出獄後移情別戀,令她傷心欲絕。舞女波什7 年前的男友從美國返港,要與她結婚;她滿懷高興,誰料其男友要她重操故業,令她好夢成空。
瑪嘉烈表面勢利、刻薄、貪圖金錢,骨子裡卻是古道熱腸;前述3位就是瑪嘉莉旗下的3塊紅牌。在瑪的帶領下她們在歡場中打混,看盡世態炎涼、人生百態。
6. 香港「邵氏電影」指的是什麼
「邵氏」這個名字近兩年來為內地觀眾所熟悉,是因為一系列如《獨臂刀》、《大醉俠》等經典老片經修復以後得以重現,宛如從時空的那頭突然現身,告訴我們邵氏曾經締造了怎樣影響後人的武俠片。在隨碟發行的紀錄片里,有興趣的觀眾可以津津有味地看到邵逸夫坐著車牌號為「6」(象徵著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六)的豪華轎車,一路上經過香港的大街小巷,依然像無數次經過他的電影王國一樣運籌帷幄。還有曾經隨著邵氏的輝煌而紅極一時的女明星凌波、鄭佩佩等回憶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更令無數香港電影人魂牽夢縈的是邵氏坐落於清水灣自成一國的片廠,那可以好幾部戲同時開拍的龐大機構,那不可估量具體價值的道具房,不知如今是否在歲月的灰塵里兀自寂寞。
在香港電影進入史上最低點的「冰河期」時,回顧邵氏數十年歷程也成為一件令人唏噓感慨的事情,而如果能從中獲得些許對當下有所借鑒的經驗,那就是邵氏這個被稱為「活化石」的電影王國跨越時間的力量。但無論如何,邵氏都不是一個有可能再被重現的神話,它所呈現的最為精彩的那部大戲,其實就是自己的歷史。
邵氏旗下擁有許多在六七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女明星,如凌波、樂蒂、林黛、何莉莉、鄭佩佩等,構成了邵氏一道獨特的風景。
商人精明本色獨特家族企業
邵氏兄弟是寧波人,一門四傑,大哥仁傑、二哥仁櫪、三哥仁枚,第四、第五是姊妹早已出嫁,邵逸夫最小,叫仁楞。由於做電影生意要出名,父親不同意。於是另起外號,大哥醉翁、二哥邨人,三哥山客,最小的就起名叫逸夫。邵氏兄弟天生具有經商的精明頭腦,比較知名的事情是邵醉翁力捧陳玉梅的逸事,由於當時「天一」台柱胡蝶被「明星」挖走,邵醉翁發現陳玉梅樸素隨和,便以巨資捧她成為中國電影皇後,陳玉梅成了他的夫人,其他電影公司也永遠不能將她挖走了。所謂長兄如父,邵醉翁集邵老大、總經理、導演於一身,其長袖善舞的精明為兄弟們樹立了榜樣,也為將來可持續發展奠定深厚基礎。
四兄弟中老二任會計,內部掌握財務開支,從源頭上把關,老三和邵逸夫任發行,幾兄弟不僅在公司行政上相互協調,在影片拍攝上也全員出動。公司成立之初,生產的十一部影片,基本上是老大執導;老二、老三獨立或聯合編劇;邵逸夫不僅會編劇還能做攝影。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得來的抽成統統進入家族賬下,公司家長式的管理,最大程度縮短了製作周期,因此使影片具有很強競爭力。當然這必然造成一些影片質量欠佳,也為同行間詬病。
邵氏兄弟分道揚鑣
大家所熟知的「邵氏」包括邵氏兄弟公司(SB)和邵氏父子公司(SS)等,而它們又分別是什麼來頭呢?
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並將之更名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進入50年代後期,由於電懋的成立,香港電影業競爭越發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製作策略已無力招架新挑戰。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縮電影製作的業務,轉而大量收購戲院及從事地產業。
1957年邵逸夫從南洋來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屆五十,因不滿二哥作為,想接掌製片業務,以穩定片源,兄弟倆最終決定在業務上分道揚鑣。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標識與兄長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經營戲院及影片發行,「邵氏兄弟」則主管製片業務。
邵氏稱霸天下二十年
在邵氏字典中「賺錢」永遠是第一位的。於是如何賺錢就看邵逸夫的幾個高招,首先是清水灣開山填土,大興土木建造「邵氏影城」,最終建有大型隔音攝影棚、置景場、辦公大樓及彩色沖印廠、員工宿舍及各種技術室,是遠東最大的片廠。隨著清水灣片廠落成,邵逸夫也打造了一套管理制度,保障片廠可流水作業。從1959年建廠到1979年的20年間是邵氏稱霸天下的時代,尤其是前10年,也是邵氏王國的黃金時代,陣容強大,出片水準高,當時實施的計劃就是———大投資、拍大片、賺大錢。一些高水平的大製作使得與「電懋」的競爭反敗為勝。而如李翰祥、胡金銓、張徹等大導演逐漸組建自己的製作隊伍,演變出不同的派系陣營。邵氏最知道觀眾想看什麼,邵逸夫自18歲開始就直接面對觀眾,哪些影片一定賣錢、哪些影片可能冷門,他都很清楚,可以說他是在觀眾群中成長的,所以貫穿始終的就是「觀眾至上」的傳統。
克己之功和容人之量
作為一位資本家除了善於經商的精明頭腦外,克勤、克儉、表率作用是值得員工敬佩的關鍵所在。邵逸夫的勤奮和毅力非一般人能比,如張徹所說「每天工作16小時,數十年如一日。每天9時上班,上班前練兩個小時氣功,從不間斷。上班時交待各主管工作,都寫好紙條,每人一張,到廠後第一件工作先看導演前一天拍好的毛片,站著看,一邊看一邊做甩手運動。每個月開拍影片劇本、故事,他要親自審閱,自己不看劇本時,由導演或看劇本人向他報告,由他最後裁決。」邵逸夫曾說,他沒有娛樂,看電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娛樂,更是他對員工的教育,他自稱自己是全世界看電影最多的人,80歲以前,每年看六七百部片。
邵逸夫的容人之量是令員工最佩服的地方,他自己每天9時一定到片廠,工作人員遲到可以容忍,開會、試片等,他一定先到,其他人員遲到也不追究。值得一提的是,邵氏的「金牌導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業高峰期離開邵氏到台灣另謀發展,並帶走大批技工好手,幾乎動搖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愛才如命,70年代允諾他重返邵氏,這或許只有邵逸夫能夠做到。
口述:周承人、李以庄夫婦(香港電影歷史資深研究學者,預出版專著《香港電影史》)
采寫/整理:本報記者張悅
■邵氏四大導演
邵氏的歷史,其實是脈絡清晰的:上世紀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創業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黃梅調影片成為邵氏的主打類型;60年代中期往後,在張徹和胡金銓的極力倡導下,邵氏把武俠片帶入了輝煌期,楚原在70年代和古龍合作拍攝的奇詭刀劍武俠片延續著邵氏的輝煌。
李翰祥:開創黃梅調電影
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胡金銓、張徹: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
與李翰祥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起用岳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元的影片。
楚原:最古龍的武俠片導演
楚原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他的《流星。蝴蝶。劍》等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經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現的演員是狄龍,當年,人們習慣地把楚原、古龍和狄龍三人稱為鐵三角。整理:張悅
■現在時
專訪邵氏兄弟公司製作總監黃家禧
給香港一個最大的影視城
香港邵氏兄弟公司的製作總監黃家禧先生表示邵氏正在蓋一個全新的電影拍攝基地,在東南亞、在全世界也是最大的、最先進的影視城,希望給香港電影人一個最好的拍片地方。把它貢獻給明年中國電影100周年,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禮物。
采寫:本報特約記者袁蕾
專訪天映娛樂中國首席代表汪之雄
天映娛樂大打邵氏牌
汪之雄先生向記者介紹說:「邵氏比較完整保存的共有772部,對邵氏這些經典的作品,我們一定會很好地加以利用,對於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可能會以35毫米膠片讓它們重現銀幕,其他的我們也會通過家庭影視產品、收費電視等平台推出。」天映娛樂將繼續每個月發行8部邵氏精彩巨作。
采寫:本報記者張悅
■電影筆記
一面奇妙的招牌
「邵氏」是一面非常奇妙的招牌,無論你是屬於哪一個年齡層的,都會找到屬於自己年代的邵氏記憶。父母的一代,不,那一輩的父親大多忙於工作養家,很少進電影院,倒是不少年輕母親帶著孩子們去看電影,兩個孩子一張票,蠻劃得來的,我就是這樣拖著母親的手,在住處附近的樂都戲院看了很多邵氏電影。
印象中很少看黑白片,大概當時大家都更喜歡那「綜藝體彩色闊銀幕」的biggerthanlife感覺,看完了把銀幕上的千嬌百媚花團錦簇金雕玉砌,都一並打包帶回家去,在一個又一個悠長的下午慢慢消耗著,等待下一次的「盛宴」。
那時候每月一次到報攤購買新鮮出爐的《南國電影》是莫大的喜悅;那時候也沒有電檢三級制,看《獨臂刀》(1967)是跟著哥哥一夥兒去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他的經典邵氏經驗是與同學們瞞著家長去看呂奇導演的「咸片」。
三十來歲的朋友,他們的邵氏回憶並不是封鎖在熱鬧的戲院里,而是在夜半無人亦無私語之時,一部接一部地狂看海外發行的錄影帶,都是些配了英語對白的武俠動作片。
至於二十齣頭的一代,雖然錯過了邵氏的經典,卻也朦朦朧朧地聽過邵氏影城的神話,即使沒有看過「必屬佳片」的「邵氏出品」,卻都認得一年一度出席香港小姐選舉的邵逸夫先生。
邵氏尚未成為歷史,但對邵氏很需要進行研究。不是對任何事物都可進行歷史研究的。這裡面要有一些基本的條件。例如一定的時間跨度,期間有相當的變化和發展,又有可供參考的文獻和材料流傳。此外,研究者和被研究的事物之間最好有足夠的時間距離,對於建立冷靜的觀察和公允的態度來說,這是有幫助的。就此而言,邵氏電影基本上具備了進行歷史研究的條件,畢竟這已是超過七十個年頭、內容繁復多樣的歷程。
邵氏家族的電影事業,從上海到香港,歷時近大半個世紀,不但對本地電影工業影響深遠,在中國電影史上也佔了很重要的一個位置。
□黃愛玲(香港電影資料館研究主任本文節選自《邵氏電影初探》前言)
策劃:本報娛樂新聞部
學術顧問:陳山、郝建、陸弘石
7. 求一部香港懸疑加倫理的電影名稱
你要找的是余文樂 鄧麗欣演的《錯愛》,也叫《塚愛》。
希望採納
8. 香港都有哪些少兒不宜電影
《血戀》。呵呵呵 只要是有這部片子的網站都兒童不宜。
9. 風月片大全 香港經典風月片 電影風月片推薦 邵氏電影風月片有哪些
風流韻事、大軍閥、金瓶雙艷、風月奇譚、金瓶風月、三十年細說從頭、銷魂玉、鬼叫春、軍閥趣史、哈羅床上夜歸人
10. 倫理影片的案例
1921年,拍完香港第一部影片《莊子試妻》(1913)後沉寂數年的黎民偉開始有了大的舉措,他拿出了經商盈利的全部資金,並得到了兩位兄長黎北海和黎海山的資助,籌資5萬港元在香港建成新世界戲院,試圖為今後拍攝的電影找尋穩定的放映途徑。1922年黎民偉又招股集資,加上原有的資金共籌得50萬港元准備建立自己的製片公司。1923年5月14日,黎氏兄弟在香港銅鑼灣成立了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黎民偉任總經理,黎北海任經理,羅永祥任技術主任。關文清被黎民偉聘為顧問,具體指導「香港民新」的影片拍攝。關文清在「香港民新」的主要電影活動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擔任民新演員養成所的教員,培養了香港第一批電影演藝人員。蓋因黎民偉是同盟會成員和他拒絕向港英當局有關部門行賄等原因,在拍攝了一系列紀錄片後,「香港民新」在香港的片場用地仍未得到香港工務局的批復,1924年,「香港民新」只好在廣州西關多寶坊建立片場,准備拍攝故事片,並開設了民新演員養成所,培養演技人才。第一期演員養成所共招收30名學員,由關文清、梁少波、黎北海等人任教,經過短期培訓,全體學員參加了「香港民新」影片的攝制。其二,關文清參與了香港第一部長故事片《胭脂》(1925)的攝制。這部改編自《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的影片開拍於1924年10月,由黎北海編導,羅永祥攝影,黎民偉、林楚楚等主演。因市場需要,影片拍攝成時裝片,即影片中人物不著古裝而全著民初服裝。關文清負責全片的化妝,因為當時只有在美國科班出身的他才懂得如何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