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巔峰期的台灣和香港電影哪個水平更高
在影視和娛樂業方面,香港和台灣一直是比較發達的,在科技沒有這么發達的過去台灣和香港的電影是領先於我們的。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著名導演和國際巨星大多數都是來自於香港和台灣的。那麼,同處巔峰期的台灣和香港電影哪個水平更高?
總結:巔峰期的台灣和香港電影哪個水平更高?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看法,從商業和盈利的角度上來看香港電影要優於台灣電影,如果是從藝術的角度上來看台灣電影又遠超於香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沒有高低之分,你更喜歡哪個呢?
② 為什麼現在香港的影片,無法超越90年代的香港影片
我們無論如何都得承認,曾經的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那時的香港有著「東方好萊塢」的美譽。無論是演員、歌手還是導演、編劇,都非常優秀,而今這一「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原因很多下面簡單說幾個。
現在的香港已經很久沒有出現新的優秀的演員、導演或者編劇了。現在的香港導演圈中還是徐克、吳宇森、王晶等人在苦苦支撐,新人導演幾乎沒有哪個特別出彩的。
像是張國榮、張曼玉這樣的國際巨星更是沒有,甚至連苗頭都看不到,要知道就算是美國好萊塢也是要靠著「巨星效應」支持的,更何況只是「東方好萊塢」呢?
「後繼無人」是香港影視圈至今沒有起色的根本原因,當年的黃金時代一大批優秀的導演受到的思想啟蒙普遍是「新浪潮」,而如今呢?泛濫的充斥的廉價文化下,「娛樂至死」已經越來越明顯,像許鞍華這樣導演還會再有嗎?
近些年的香港電影普遍質量偏低,包括前段時間上映的帶有「原汁原味」香港味道的《妖鈴鈴》也不受觀眾喜愛,徐克的《奇門遁甲》口碑票房雙失敗,吳宇森的《追捕》被集體嘲諷。
現在的香港電影人,唯一還能在大陸保持「節操」的可能也就剩下「大家都欠他一張電影票」的星爺了,但是電影票早晚有還完的一天,以目前星爺電影質量的發展,我認為「還完」的一天越來越近了。
除此之外,現在頻頻曝出的香港影視圈「性丑聞」事件,讓大家看到了香港影視行業最為黑暗的一面,由此可見香港的娛樂圈體制也是存在巨大問題的,這樣的問題也終將成為影視行業發展的最大隱患。
老影人幾乎「江郎才盡」,新的影人又難以出頭,加上體制存在的種種問題。香港電影走向沒落幾乎是必然現象,想要改變,最先要在體制上尋求突破,培養新力量,才能再創輝煌。
③ 沒有了香港電影產業支持,香港地區的收入來源於哪些方面
在最開始的時候,香港經濟的帶動主要是依靠香港的電影產業,因為在當時香港的電影產業為香港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後來香港電影產業逐漸沒落,而香港的經濟也不再單單的依靠電影產業的支持。
除此之外,香港也在逐漸的發展著屬於自己的產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香港地區打拚,以及有很多的公司紛紛在香港地區開設,這些都為香港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支持。
④ 香港十大黑幫電影大揭秘
英雄本色
此片成為當年度最賣座的的電影,周潤發在此片中充分展現了他優秀的表演魅力。影片成功地將江湖兄弟情與親生。兄弟情的矛盾集結在一起,體現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挫折、失敗、懺悔和報復,通過這些人際關系的沖突,影片通過成功的煽情手法使影片更具觀賞性。該片掀起了一股"英雄片狂潮",對香港電影的發展有比較重要的影響。
監獄風雲
盧家輝是一名美術設計師,有良好教育及家庭背景。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盧父的店鋪有滋事分子子干擾,家輝因幫助父親與滋事分子大打出手,混亂中錯手殺人,被判誤殺罪入獄三年。對於盧家輝來說獄中的生活簡直是另一個世界。他為人耿直,不自覺地開罪了獄中的大哥們,受盡苦辱委屈,幸好得到見義勇為的鍾天正幫助,結為患難知己。監獄生活暗無天日,獄警內部黑幕重重,盧家輝與鍾天正最終為正義聯手而戰,冒著危險挑戰不合理的監獄規則
龍虎風雲
本片是發哥第二次獲獎。而這部片子與《英雄本色》不同的是,它不再以武打演技為主,而是描寫一名密探,隱埋身份打入犯罪集團內部,因為經常和這些人一些行動,竟慢慢與頭頭產生了真摯友誼,發展成了相互信賴的真心朋友,最終以友情的力量征服了這些強盜。這部作品的導演是林嶺東,他被認為是香港新電影的重要導演之一,此片被評為香港的黑色幽默作品。
江湖情
阿偉、阿國兄弟倆浪跡香港街頭,投靠了黑社會邦主劑哥。由於阿國得劑哥賞識,引起阿偉妒嫉。另一邦頭朱老大與劑哥不和,趁機買通阿偉下手暗殺劑哥,一場較量,劑哥倖免於難,阿偉倒向朱老大,阿國遠去新加坡另謀生計。幾年後,阿偉羽翼漸豐自立邦主,又設計將劑哥邦派斬盡殺絕,劑哥遭難,孤身亡命新加坡尋找阿國,阿偉步步追殺,將劑哥妻子、兒女慘殺,此刻悲痛,憤恨促使阿國重新出山,隨劑哥返回香港以死相拼,報仇雪恨。
喋血雙雄
《喋血雙雄》是吳宇森平生最完美的作品,他可能畢生都無法超越這部電影的成就。在當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中,《喋血雙雄》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剪接(樊恭榮)兩項獎。在剛剛推出的時候,這部電影被視為完美的商業暴力片,此後十年中,人們對它的評價不斷改變,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它列為本世紀亞洲十大影片之一。
跛豪
一部影片概括了一個時代,那是香港沒有完善法制的時期,黑道猖獗,警匪狼狽為奸。一向不願回首反省歷史的香港人有這樣一個機會重溫歷史,實屬難得,更不要說它還是影射現實。片中雖因商業考慮而穿插了一些娛樂性的噱頭,但導演潘文傑的扎實、流暢的敘事風格及演員鮮活的人物塑造,仍使之成為同類題材影片中開風氣之先的經典之作。片中,呂良偉為表現跛豪的大肚,而增肥數十磅,其敬業精神不亞於羅伯特·德尼羅。
古惑仔
《古惑仔》系列是香港黑幫片中枝節最多、延續最長的一個系列,《古惑仔》構築了一個黑幫世界,甚至一個混混的成長史,在電影中,各色的黑幫事跡雲集其中,這個脈絡還包括同香港澳門甚至日本黑幫的種種聯系.影片多達7部。
龍城歲月
非常明顯,這是一部男性 電影,這是一出講述一個黑幫家族興衰史的史詩製作,杜琪峰在戛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提到,他想講的是黑幫文化,而非一般的打打殺殺。長達104分鍾的《黑社會》里,沒有一聲槍響,黑社會成員更多使用棍棒或刀器,而最後一場阿樂(任達華飾)解決掉大D(梁家輝飾)的激烈殺戮,則是利用手中石塊完成,完全摒棄了以往黑幫片那種「炫」的打法。最後一場阿樂砸死大D的場面,全程只聽見石塊撞擊腦部和阿樂的喘息聲。
旺角卡門
王家衛把自己獨特的影像風格和傳統的香港黑社會動作片結合起來,用抽象視覺和詩意的浪漫感覺帶入到這部影片,從而表現出一種與其他動作片不同的另類風格。人物之間的俠義情感和柔美愛情處理的飄逸而不凝滯,在破碎的故事情節和凌亂的色彩影像之間更加感覺化的處理。這種感性式的電影表現突破了以往香港黑社會動作影片的模式化缺陷,讓人耳目一新。在商業元素中增加的藝術化感覺,成為當年諸多動作片中頗具創意的新式動作電影。
無間道
劉偉強再次拿起黑幫電影里較為常見的邊緣人題材,但卻不是從黑社會與警察對立的表面意義去詮釋。除了槍戰和動作,對特殊環境里人性的畸變著墨甚多。在大量的娛樂元素之外,更有一些發人深思的東西存在。比起黑幫電影里常見的兄弟情義,本片的故事中賦予的潛在精神台詞,可望將香港的黑幫電影帶入新的境界。這也因此成為本片對觀眾的致命吸引力之一。
⑤ 關於老香港黑幫的電影都有哪些
1、英雄本色
香港黑幫電影的代表作。影片充分展現了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開創黑幫英雄片的潮流,小馬哥的形象深入人心《英雄本色》教會我們的不僅是模仿小馬哥戴墨鏡用錢點煙耍帥,還有男人的尊嚴「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2、喋血雙雄
《喋血雙雄》在李修賢與周潤發兩位影帝一警一匪完美的演繹下呈現一場為人酣暢淋漓的江湖義氣,而那教堂的喋血,那槍林彈雨中飛舞的白鴿,更賦予了電影以血色的浪漫,一場喋血紛爭,營造了無數經典
3、縱橫四海
港式喜劇和好萊塢動作片混搭。「再紅紅不過鍾楚紅,再發發不過周潤發」的香港最靚男女組合,加上榮少的風華絕代。吳宇森把張徹的冷兵器換成現代化的真槍荷彈,血漿橫飛的暴力美學卻沒少一分。同性情誼和異性情誼並駕齊驅甚至更勝一籌
4、無間道
《無間道》是香港電影中難得的佳片。它不是一劇照部簡單的靠明星堆積的影片,它的成功更在於與以往的香港警匪片相比有了很大突破。這部電影並不像其他的香港警匪片那樣只依靠英雄出場,而是以精妙的劇情、瀟灑利落的鏡頭剪輯來感染觀眾,用跌宕起伏的情節來表現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
5、天若有情
為什麼這么粗糙的片子會這么感人?為什麼華仔最後載著穿著婚紗的吳倩蓮狂飆鼻血的那場戲,這么多年都會讓人難忘?為什麼其中beyond和羅大佑的配樂與歌曲的旋律至今我還能哼唱?為什麼那時的香港電影,訴說著愛情會讓人有痛徹心扉的感覺?
6、暗花
故事精煉,節奏緊湊,不到最後都不知結局。人物於命運中掙扎,猶如漫天飄零的渺小灰塵,任人擺布;鏡頭語言的精緻調用,更是把宿命感放大至極,好像無論如何掙脫抵抗,都擺脫不了束縛與枷鎖,就像沒有手拿暗花的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暗花
7、一個字頭的誕生
不會買單的黑社會當不成老大,不會開車的黑社會害死人。這樣癲狂混亂又實驗性的港片難得一見,一開場就亮出了視覺效果紛雜的新浪潮本質:戴著手錶的劉青雲認真聽算命,借阿狗面對抉擇的彷徨無措影射北上還是東去的九七回歸。錯斬手指和操場上狐朋狗友指認誰打老婆的場面滑稽解構了所謂江湖道義
8、槍火
《槍火》是杜琪峰獨具匠心的黑色小品,在簡短的時長中,電影干凈利落的塑造了充沛的人物群像,將一個香港黑幫的暗戰呼之欲出,昔日五兄弟間的拔槍對峙,電影結局處將耐人尋味的黑色幽默渲染到了極致,鍛造了這場無出其右的港韻佳作
9、黑社會
本片最厲害的地方是將黑幫拍出了文化,一種延續幾十年的傳承。龍頭棍如同傳國玉璽,是權力和秩序的象徵。杜琪峰在通常出現高潮的地方沒有激化矛盾,讓其波瀾不驚的過去,卻在結尾一片平靜中打的觀眾措手不及,正所謂於無聲處聽驚雷。"古惑仔不用腦,一輩子都是古惑仔"
⑥ 香港為什麼這么發達。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香港電影都很發達了,為什麼那個年代大陸電影就不行呢
最主要還是八九十年,大陸還在用錢去發展,而香港那時候比大陸有錢多了,技術也相對成熟,大陸就沒那麼成熟的技術,所以才不行的
⑦ 中國電影與香港電影比較
內地電影與香港電影融合與發展, 統一地構成中國電影的存在。香港電影與內地中國電影的血脈會通,成為打造中國電影文化訊息及產品品牌、解決當下以至未來電影發展存在問題的基礎和根據。
香港回歸,兩地電影互動與融合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香港電影的繁榮一度歸因於香港影人的勤勉和內地電影市場意識的落後。而回歸之後的市場環境越來越開放,香港電影發展的優勢與競爭力某種意義上受到了削弱。內地電影市場的發展,對香港製造提供了機會,同時也造成了競爭的壓力。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電影的差異越來越小,香港電影的發展方向,需要是在電影產業諸方面同內地做更進一步的整合,尤其是要繼續發揮它和國際接軌的環境和創作上的完全自由、電影人才積累、軟環境方面的天然優勢。香港電影創作代表電影競爭力和創造力程度,這對內地中國電影發展非常重要。這種影響慢慢地發酵並逐步擴大,使得內地電影政策、電影取材與表現逐步開放,內地電影和香港電影的差距也日漸消泯。
內地電影和香港電影縱橫糾葛,香港電影「很中國式的結構」,意義非比尋常,對於整個中國電影說來不是抽象,而是特殊的經驗和生命的形式,具有同源感、具體感和形塑感。香港電影的敘事,源於早期中國電影經驗,然而卻是很特別的敘事與想像,是世俗的、探索自己的外在處境及內心世界的人為的寫真與檢驗。香港電影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有過最為輝煌的時期,但是到9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發展進入發展的困頓期。香港回歸之初,一些電影人對內地電影體制、制度也有不少的擔心,但是,在經過一段迷茫期之後,很多香港電影人絕大多數,都喜歡上了內地,兩地電影開始了多維、深度的合作。CEPA協議(《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簽署,經過爭取,把電影也納入幫助香港經濟復甦、實現兩地共同發展的舉措當中。由此香港電影可以與國產電影享受同等待遇,原來很嚴格的一比一合拍片比例開始放寬,允許有香港內地兩個電影版本,純港產電影不佔進口片配額,不再作為進口片進入內地電影市場,同時,可以到內地投資、拍攝,港資可以成立公司,可以在內地建電影院。而且,合拍片開始大行其道。張藝謀、馮小剛等著名導演的影片的武術指導,往往是香港的影人。香港電影把較為成熟的工業化拍攝模式帶入內地,兩地的資源和人力為合拍片帶來了新的生機,合拍片的票房取得了創紀錄的成功,是不無緣由的。
電影的融合與發展代表信息、思想、技術的交流,因為歷史的交流、融合與對話,尤其是當今的技術、市場的迅速發展,它已經漸漸變成人們的一種潛意識,變成電影人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了解、對話,對於給定的事實狀態、對於中國電影在整體上的豐富與探索,肯定是具有充分的助力的。我們處在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代,內地電影和香港電影交流、融合、對話、共處,中國電影是完全可以出更多的人才、出更多優秀的電影精品、電影經典的
其實你可以問大陸電影和香港電影的比較
⑧ 現在的香港電影越來越差,為什麼
只能說世道變了,沒辦法的事情。
香港電影業起飛其實來自於六七十年代,港英政府剛剛經歷完社會動盪,然後找專家弄了一個報告,發現主要是青年人有不滿,沒辦法賺錢也沒缺乏上升機會,因此在香港大肆開辟娛樂事業,青年不是很多想法、創作么?因此後來香港政府發了3個免費電視牌照,培養從演員到編劇再到工程、道具等人才,當年培養了人才,後來再大力發展電影事業,在政策上予以配合,開綠燈,以前在沒有電視錄像機之前,每逢一些好看的電視劇,真的可以做到「萬人空巷」,整條街都沒有人,跑回去看電視的景象。加上香港其實跟英國制度差不多,有分級制度,很多題材都可以拍,甚至英女王都可以拿來作為題材,比方說最佳拍檔系列,從英女王到美國總統,其實香港電影業曾經一度輝煌。
但是進入90年代,由於VCD技術的成熟,各種盜版橫行,直接打擊票房收入,電影本來就是有種半賭博性質的投資,不一定能收回成本,而後面加上盜版,雖然警方極力打擊盜版,但是做盜版的人還是非常多,從街邊小販再到無人看管的店面(逃避打擊,店裡沒人,就算警察去了也因為抓不到人,頂多充公盜版影碟,盜版影碟成本幾塊錢一張,當年香港人收入可以過萬,無人盜版影碟店附近都有人把守,看誰沒給錢,如果直接拿沒給錢就走出去就會被人找麻煩)。而後來加上網路的普及,別說正版影碟,就算盜版影碟都沒有生存的空間,大家都在網上下載影片,後來雖然立法管理了,但是也只是抓了幾個上傳最多最肆無忌憚的,然後後面就沒再抓,因為確實人太多,比方說BT下載,下載的時候,下載者也會上傳影片,一部影片可能會有幾萬甚至幾十萬香港人在下載並且上傳,香港法律規定只要涉及到上傳未經授權的影片都是違法的,但是確實人太多,不好搞,後來也只是抓那些特別嚴重的,上傳特別多甚至盈利的人。。。
其實最主要還有香港經歷過幾次金融危機,經濟轉型,很多老闆轉去投資房地產、還有遊客生意等等,捨得投資拍電影的人真的不多,加上大環境其實已經變了,整個娛樂事業,以前的電視業,如亞視,都支持不住,被收回牌照,退出免費電視廣播的行列(不過最近又在網路重新開台回歸),現在雖然有3個免費電視牌照,但是市場大環境其實變化很大了,比方說電視台拍攝電視劇也要考慮到將來更內地視頻網站合作,題材也要根據內地規定作出調整,而且大陸市場比香港市場大多了,很多明星坦言在香港當一線明星的收入還不如內地三四線明星的收入,因此很多人才紛紛都到了大陸進行發展了。不過香港電影業還是存在的,畢竟是創意工業,拍攝的題材也是多種多樣的,只不過由於確實大環境改變了,才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
畢竟現在娛樂方式太多,比方說網路電視、視頻網站等,急速轉變,傳統娛樂如電視、電影、電台行業的發展已經不同以前了,所以變化還是很大的,畢竟娛樂事業歸根到底還是要賺錢的,因此越來越多明星、編劇等人才回去大陸發展。甚至說香港有一些電影早在10年前就不在電影院上映,改在網路上映了,總的來說處在一個電子化的大時代,一切都在變化。
⑨ 香港和大陸誰的電影質量好
香港電影近幾年呈現下滑趨勢了,國產電影的產量和質量近幾年有上升趨勢,所以我認為是大陸電影質量好。
香港電影近幾年呈現下滑趨勢了,產量和質量都有下降了,國產電影的產量和質量近幾年有上升趨勢,口碑和票房都在一路升高。上世紀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進入21世紀香港電影逐漸走向沒落,更多的是以警匪槍戰為主,這種既賣座有刺激的電影在試圖延續著香港電影的輝煌。
香港電影更像是一種文化認同,骨子裡我們就認為香港電影是優質的,它代表著當時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如今隨著內地市場的開放和包容,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影人北上,與其說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的好壞,不如放眼整個華語電影的現狀,畢竟作為地域分化香港電影確實存在,但是我們經常口裡所說的真正的香港電影已不復存在。
基本信息
香港的電影發展起步早,而且發展迅速,當初因為避亂,很多人才都移居香港,導致的不僅是香港影視界的發展,還有香港的經濟建設,文化發展,都要比大陸強很多,如邵氏。
而大陸的電影路程比較曲折,起步較晚,而且道路坎坷!而且限制因素比較多,無法做到多樣化發展!這樣看來,大陸電影的確比不上香港電影。
從娛樂的角度來看,香港電影的娛樂性更加強,直說一點你就明白了,香港電影是分級的,而大陸的電影更加正規,稍微有點台詞暗示,就過不了審,或者責令刪改。
但是從前景上看,現在在大陸興起一種電影叫網路電影,這種電影風格更加多樣,不用去過審了,不藉助影院傳播,直接靠著網路流行,只要不是太過分,是沒有人管的。
⑩ 香港有什麼經典電影
《東邪西毒》
一部華語電影聚集了那麼多當時最頂級的天王天後怎麼可能又怎麼可以不經典。整部電影是在一個真實的沙漠中拍攝,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么高的技術可以模擬,但是顯然當時的真實才能成為經典。雖然深處熱情洋溢而又火熱的沙漠,但是拍攝地氛圍卻是低沉壓抑的,甚至可以說是無趣的。王家衛的片子,從來只是適合特定的某一人群看的,如果你不是一個內心充滿文藝自我的,可能不太適合。但這絕對是一部經典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