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像獎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影評【1】
一念無明
生命本身所具備的根本迷惑。
一念是意味生命,無明是意味根本的迷惑,由此而生起一切的煩惱。
——《佛教哲學大詞典》第四○五頁
如同名字,電影講的就是在香港壓力滿溢的城市裡,人對生命的迷惑。
電影開頭阿東走進那間小小的房間,和父親那段對話,兩人演技足夠,足足幾分鍾的長鏡頭的對白和表現力還讓我邊笑邊想,這么長的鏡頭這么悶的對白,只拍16天就完成一部電影,這兩個人還是厲害。
後來故事步步揭開,不留情面的打罵羞辱,和心有預期也讓人難掩震驚的滿地緩緩流過的血水。
很難相信金馬獎最佳女配金燕玲,只拍攝1天就可以有足夠的情緒讓人跟著歇斯底里,讓人親見失手弒母的痛感,讓人感受親人之間的愛極與恨極。然後這部電影讓我感受的,是生而為人的深深孤獨。
阿東的父親常年為生計奔波勞碌,說到從前做長途司機的時候語氣里藏不住驕傲,可是還是以最悲痛和無奈的方式失去了愛的人,以最無力的方式失去了兩個兒子的依賴,開車的時候尿進塑料瓶,獨自在昏暗的光線下看不符合年齡看起來可笑的書,卻認真看對抗抑鬱的方法,小心的買飯買巧克力,被兒子背起來慌張的說鞋子掉了,卑微到塵埃里,哪裡再有一絲一毫的驕傲。可是哪裡可以埋怨他人,面對兒子的指責,只能痛苦萬分的痛恨自己。
阿東的媽媽整日沉浸在過去那個讀過書、受盡家人寵愛又有很多人追的回憶幻象之中,晃神發現自己只是一個無法自理,全身疼痛到難以忍耐,沒人關愛的老人罷了。她會不斷的回憶曾經的選擇,如果當年沒有嫁給這個丈夫就好了,如果當初跟兒子去美國就好了,於是更加痛恨面前的一切。阿東在的時候還能有一個宣洩的出口,可是夜深人靜,獨自痛到喊出聲來,聲音大到鄰居投訴,卻沒辦法緩解也無人來。那種難以忍受和刻骨的痛,一定非常非常孤獨。
Jenny可以微笑著高唱贊歌,可是崩潰大哭的時候,那張扭曲的臉上何曾有一點點寬恕與原諒的影子。終於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擁有安身之處的瞬間,離自己29歲結婚,30歲要小孩,擁有家庭的夢想近在咫尺的瞬間,滿懷期待,細細計算著、規劃著衛生間門後的空間可不可以放洗衣機的安穩瞬間,轉眼就灰飛煙滅。念一句“阿門”,也難抵這命運光臨。
皈依宗教來尋找安寧,坐席上微笑的說著“阿門”的人,又有幾個真的能放下過去,原諒曾讓自己夢想破滅的人?在這里的宗教讓人可笑,雖然人們想找一個出口,想尋求一種精神力量,不過是種勉強的掩護。
電視機里冷靜的新聞播報著朋友的決絕告別,阿東的眼神一點點變化,這種感覺連身邊最關懷他的父親都絲毫沒有察覺。Jenny自然也無從察覺。
社會家托夫勒談過“即當人們所處的整個社會突然轉化為人們始料不及的新社會時,人們將會發生什麼變化。”托夫勒在對“未來的沖擊”指出:“我們可以把未來解釋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這種痛苦是由於人類機體的生理適應系統和決策過程負擔過重而引起的。總而言之,未來沖擊就是對人類過度刺激的反應。”
盡管托夫勒的觀點是一種典型的悲觀論,但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益發展的社會對生命個體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強烈刺激與沖擊,過度的負擔使社會化中的人逐步喪失社會賦予個人的身份與功能。這種沖擊難以通過與人交流而分擔,只能獨自承受。
到這里,阿東的所有情感關系都一一斷裂。
巧克力具有抑制憂郁、使人產生欣快感的作用,豐富的苯乙胺,一種能對人的情緒調節發揮重要作用的物質。很多醫生甚至把巧克力作為抗輕微憂鬱症的天然葯物。
可是拚命的吃掉巧克力,拚命吞掉一大口一大口的巧克力,深深的苦痛也難以消除。
最後 巧克力 宗教 高薪工作 醫生 鄰居 公司的同事 親人 理想
到頭來都不能給我們一點點溫暖。這世上消除痛苦有很多很多種減輕方法,每件事都有很多解決途徑。心情不好就可以吃巧克力,可以與朋友傾訴,可以去看醫生,可以尋求一個信仰皈依,可以在愛的人那裡吃一頓豐盛的晚餐,可以躲進家人的圍繞之中。
可是這些情感關系,這些解決途徑,在這部電影里都一擊即碎,到頭來還是孤獨,還是孤身一人奔跑在夜裡的小巷,還是一個人在天台看著錯綜復雜的城市輪廓,還是躺在狹窄的床上看著空空的天花板流淚。醫生死板的宣讀疾病的判定,同事在婚宴上也只是八卦,鄰居只是關心自己,是人冷漠嗎,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救贖無法從旁人那裡得到,也許旁人也有著想從身一躍放棄人生的苦痛,沒力氣向你伸出手。也許親人有著更多的壓力責任,再站起來已經痛苦萬分,再難借你一雙肩膀依靠。
就連天台的植物都已經盡數枯萎,還好導演最後還是留下了一線希望,率真的孩子總是在電影里有著特別的意象符號。 在主人公面臨崩潰的邊緣,這個戴厚眼鏡的孩子隔著牆壁講小王子的故事,留下一絲安慰。然而這個故事也是暗藏玄機,這個故事不也是說盡了人類的孤獨寂寞與一生流浪的命運。
最後的親人最後的無言擁抱,像是與昨天和解。可這個天台的擁抱,鏡頭拉遠,畫面中只有這對面目難說情緒的父子,溫暖卻還是孤獨。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影評【2】
最近看了幾部“恐怖片”,肯尼斯羅納根的《海邊的曼徹斯特》,邁克爾哈內克的《愛》和香港導演黃進的《一念無明》。它們讓我想起新世相一篇文章,《明天很可能不會更好。承認這一點是我活下去的方法|一個女孩從23歲起怎樣面對痛苦》。從23歲開始面對60%燒傷,兩年來,她最希望的是能像正常人一樣蹲下如廁。
《海邊的曼徹斯特》里,錢德勒家的弟弟李在家鄉是一個“名人”,這個垂頭喪氣的男人是家鄉人眼裡的喪門星,男人還好,女人完全不待見他,不願與他共事,那位對女兒的性趣嚴防死守的單身媽媽倒是對他有興趣,他卻完全喪失了基本的撩妹技能,變成了榆木疙瘩。這一切只因他的一次酒後疏忽,讓自己家的房子著火了,三個孩子沒了,妻子也與他離了婚。原本避走他鄉,隱忍沉默的他因為哥哥的去世必須回去照顧大侄子,在回到傷心地後,前妻向他傾訴對他的歉意,他卻哭得稀里嘩啦地逃走了。最後安頓好侄子,他依舊回到了原來的城市,選擇像以前一樣,做一名打黑工的物管打雜人員。
哈代的《無名的裘德》里,在極度貧困和絕望中,長子和兩個弱妹幼弟一同上吊而死,裘德和自己摯愛的女友淑不得不分手。哈代描述了淑的精神崩潰,她回到了自己背叛的舊生活,因為痛苦已經將原來那個精神獨立的她殺死了。很少有人會從這樣絕望到底的痛苦深淵里回來,有時候,承認和極度痛苦的宿命無法和解或許是最有效的和解。
《愛》是更深的恐懼,兩個相愛的人一起面對步步逼近的死亡,如何有尊嚴的死去?作家瓊瑤最近公布了自己尊嚴死的遺囑《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不插管,不搶救,希望自然快速地死去。安妮的狀況更糟糕,如同漸凍人症一樣,處於漫長惡化的過程中,苟延殘喘的安妮已經完全喪失了自我照顧的能力。喬治眼看著愛人飽受病痛折磨而無能為力,盡管安樂死已經很早就成為人類討論的話題,但涉及到每個個人,永遠存在天人交戰的痛苦和爭議,喬治最後選擇用枕頭捂死安妮,他替安妮在尊嚴死和苟延殘喘之間做出了殘酷的選擇,安妮或許還沒有下決心離世,但對喬治來說,這就是對安妮的愛,愛她就是要讓她有尊嚴地活著。邁克爾哈內克只是將他所感受到的真實和恐懼用鏡頭呈現出來,不做任何美化和升華。
《一念無明》里,證券公司職員阿東失手將卧病在床多年的媽媽殺死,這起悖逆人倫的殺人事件卻因為阿東的躁鬱症只是獲得了一年的救治而無任何法律的懲罰,阿東被往返省港的貨櫃車老司機父親接回自己租住的僅容一人轉身的上下鋪劏房,阿東努力融入新生活,卻接連遭遇好友自殺,前未婚妻在他的舊傷口上再補一刀,躁鬱症再次爆發,這次輪到父親像阿東當年以一己之力照顧母親一樣,他選擇陪伴在兒子身邊,不離不棄。
看《一念無明》的時候剛好關注到一個新聞,無線真人秀節目《有樓萬事足》,港女Seasun說出震撼全城的金句:“有樓先有高潮,沒樓咪白撞……”如今國內一線城市房價飆升,廣州推出單身狗限購一套的奇葩政策,在《一念無明》里,房子是隱藏在故事中的主角。
一開始,男主阿東與女友供著一套小小的房子,已到談婚論嫁的階段。阿東為了盡快還房貸,激進地借了大筆錢炒股,炒股失敗又面臨母親的抑鬱和躁狂,直接導致了人倫悲劇的發生。女友在阿東出院後終於主動現身,原因是因為銀行要求她買下阿東的房貸,她快供不下去了。痛苦的她自稱最近獲得了很多的助力,她帶阿東來到教會,並在宣講台上痛陳自己的經歷,她哭成淚人地控訴阿東給她帶來的痛苦,她說即使是這樣,她還是要寬恕他,但這種寬恕比直接唾棄還令人難受,看清自己和自己所造成的罪孽是痛苦的,一年的治療並沒有將過去的經歷抹去,那些葯丸和黑巧克力提升的幸福感並不能救贖阿東,那些舊傷疤就像23歲女孩在彩色派對上遭遇粉塵爆炸一樣不可逆轉,女友的一番話直接關閉了阿東回到中產夢想舊時光的通道,他意識到之前對母親的照顧和容忍里飽含的怨恨,那時候的他和現在的女友並無不同。他不再有動力上進,他無法面對自己……
這因果的輪回源自何處?那位因為丈夫兒子遠離自己而痛苦不堪,完全喪失生活勇氣的母親或許是一切悲劇的源頭,對自己婚姻過高的期許,不滿足的厭世以及完全失去改變生活的能力,這是一切悲劇的源頭。阿東的孝順和擔當里有一種自我道德滿足的驕傲,父親和弟弟都不管母親,他卻要管到底,不將母親託付給養老院近乎偏執,屎尿完全不能自理的母親對阿東貼身照顧未嘗不視為一種羞恥,毫無顧忌地肆意發泄人性之惡只因彼此之間喪失了最起碼的人與人之間的分寸和距離。這在中國式的親情關系裡並非少見,“太過粘稠的關系,容易導致失去發展的自由,生命力也會吞噬在其中。”
值得參考的是安藤桃子的《0.5毫米》,一部探討臨終關懷的題材,將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和關懷歸結於提升0.5毫米的高度,如果每個人都在心靈的維度上高出平均水平0.5毫米,或許很多人倫的悲劇就不會再發生,而這0.5毫米是普通人與超越凡俗的聖母的差別。
最早的人類是生活在大自然里,後來進入了洞穴,一個只適合一個人居住的狹小洞穴如果擠進了兩個人,就會有令人難測的人倫悲劇發生,對於最後接納兒子共同生活的父親而言,如果兩人空間繼續如此逼仄,會不會再次發生阿東式的人倫慘劇其實很難預料。
《一念無明》或許還可以解讀出更深的寓意,那位認為自己嫁人不淑的母親之於香港的象徵意義頗為類似,而阿東墜落的中產夢更像是現實香港的寫照。作為一部投資200萬的處女作,這部電影融合了是枝裕和的`生活流和《香港製造》《天水圍的夜與霧》開啟的香港寫實流的傳統,教會宣講的那段戲尤其精彩,貌似救贖實則雪上加霜,成為了壓死阿東的最後一根稻草。余文樂的無薪酬出演令人刮目相看,就像當年郭富城出演《父子》一樣,令人眼前一亮。《一念無明》並非完美之作,對於中國式人情社會、親情關系的反思值得更深入探討,母子部分的相愛相殺表現不夠充分,母親的塑造過於表面化,但是這部作品就像黑暗裡的光,照出了香港電影新的可能和未來,作為一匹黑馬橫掃2017年度香港金像獎八項提名絕非偶然。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影評【3】
導演確實有點壞,他把余文樂飾演的男主角,放在了一個非常極端的人生位置上。
母親腿腳不好,又情緒躁鬱,父親又從香港跑去大陸,很少回來,弟弟逃跑去了美國,根本不想理家裡的爛攤子。
照顧母親端屎端尿、還要被母親罵是撲街仔(混蛋),全都都要他一個人來承受。這還不算,他做金融的,借了朋友幾百萬去炒股,還虧掉了,人家追著他還債。
內憂外患之下的他,失手殺了母親,雖然法院判定他是精神躁鬱症,無罪釋放進了精神病院,他沒有受到法律制裁,卻受到了了“弒母”的自我內心譴責,和周遭人群白眼和偷笑他是“他是青山出來的(青山是香港精神病院所在地,香港口語里說青山出來的,就等於說某人是精神病,類似於廣州人說芳村出來的,類似於東北人說四平出來的)”,還有隻懂得給你喂葯的機械而蒼白的精神病治療系統。
雖然電影中出現了許多和精神病相關的元素,精神病院,精神病葯物,精神病家屬互助,影片最後也打出了對躁鬱症等精神病人應該關切的話,但觀影之後的我始終覺得,這部電影講述的內核其實並不是精神病,而是原生家庭的原罪問題。
導演自己也是矛盾的,他通過余文樂飾演的精神病患者,反觀其他人的冷漠和無情,甚至父親都要枕頭底下藏著錘子來防備精神病的兒子,導演似乎想通過這些說明,他或許並不是真的精神病,他是被原生家庭逼得,換了誰遇上那樣的家庭,也會被逼瘋,這是吃多少葯,都治不了的病。
心理學上總會說到一個詞:沉沒成本。就是那些你在過去和未來都無法改變的成本。比如你遇到一個渣男,你想和他分手,可是想想在一起所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你又捨不得,這就是典型的沉沒成本。但是如果你不離開這個渣男,他就會繼續禍害你,你的沉沒成本會變得更高,所以對於沉沒成本,只有一個選擇,不惜一切代價,切割。
但是有個問題出現了,假如沉沒成本對應的人,是個渣男,還好辦,分手就是了。可假如是你的家庭呢,你的父親母親,你的兒子呢?
就像片中余文樂的弟弟一樣,避走美國,與原生家庭的一切亂七八糟進行了冷酷無情地徹底切割,當父親走投無路打電話給他時,他只說,多少錢都可以給你,但我絕不會回去。曾志偉飾演的父親很生氣,難道把一切推給別人,就可以了嗎?
片中無論是精神病醫生,家屬,還是片尾的話,都在說,家人的支持對精神病患者最重要,可是對於片中余文樂這個家庭來說,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家人並沒有在支持中讓一切變得更好,余文樂因為留下來照顧母親,而最終躁鬱症,父親因為回來照顧余文樂,也走投無路。似乎唯一沒有被原生家庭拖累的,就是那個白眼狼遠走美國的弟弟,但他至少最大程度上,保證了這個家庭,還有一個人,可以正常地生活。
拒絕把母親送到老人院,精神病院,卻讓家人一個接一個地在這種根本無法改善的沉沒成本中越陷越深,人生盡毀,真的就是人性的光輝和親情的偉大了嗎?
或許未必。
把精神病院、老人院的絕對妖魔化,在明知“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情況下,把照顧老人、病人的重擔獨自承擔,而無法顧全自己的人生,從而讓整個家庭失去未來和陷入困頓,並不是一種值得贊許的英雄行為。我不得不說,公眾號上教你的“遠離原生家庭”的話,是對的。
每個人都有過上正常生活的權力,要更多地放開別人,無論他是病人,還是,你是病人。
『貳』 電影裡面有個叫劏房波的是什麼電影
剩者為王
地區:
中國大陸
主演:
舒淇 彭於晏 潘虹 金士傑 邢佳棟 郝蕾 熊黛林
導演:
落落
類型:
愛情
『叄』 TVB裡面的警察,家裡都是百平米的房子,是因為劇情需要嗎
不是劇情需要而是劇組需要,劇情當然是越貼近現實越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但是也得看實際拍攝的時候需要怎麼樣的一個空間,不能為了貼近現實導致拍攝無法進行。
TVB的劇貌似也就只有林峰和佘詩曼的那部《使徒行者》還湊合,其他的都沒啥好東西了。
『肆』 跪求香港愛情故事2020年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羅天宇主演的
《香港愛情故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j1Fq4GVyhN9VwO1AiCiAqA
暖男設計師陳子朗(羅天宇飾)與理想主義女友邱凱琪(龔嘉欣飾),是香港典型因土地問題而被迫流離浪盪的情侶。子朗兩位妹妹陳子欣(王敏奕飾)和陳子婷(游嘉欣飾)性格極端,攝影師子欣沉淪於藝術家紀家希(謝東閔飾)的失樂園;品學兼優的大學女神子婷,愛之初體驗以現實先行,兩姊妹各有戀事。子朗、凱琪為覓安樂窩打拚,新婚後居於百多呎的劏房,除了要面對空間不足的生活磨擦外,還要處理雙方父母的暮年感情危機!小兩口排除萬難,置業美夢卻一夜變噩夢,為了一層樓竟忘記如何好好戀愛……
『伍』 跪求好心人分享2019年上映的由黃淑儀主演的婚姻合夥人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婚姻合夥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91A-QJlpOvI0PMQl8gmOQ
郎朝勇、貝競枝由合作經營劏房到開設地產代理公司,再由最佳拍檔結成夫婦,成為在公在私的合夥人。然而對自小單打獨斗的競枝來說,經營一個家庭比一盤生意來得冒險,事關這意味她要包容朝勇的全家-自卑的小叔朝仁、戀上花花公子邢呇的小姑朝信等。還好朝勇深愛競枝,不惜替她頂罪入獄。公司危機涌現,競枝不想朝勇出獄後一無所有,利用女兒設計投靠前男友邢呇。只是競枝貪念氾濫,最終拆夥收場!愛得真、恨得深,兩人從此反目成仇
『陸』 求一部香港電影:西謊極落的百度網盤資源(粵語),有獎勵
《西謊極落》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tWSPwhQITLQNy_VWEFk7g
《西謊極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艙》是吳漢邦、吳兆麟執導的喜劇片,由周柏豪、林敏驄、蔡瀚億、林盛斌、張繼聰領銜主演,於2017年9月7日上映。該片根據向西春上春樹的小說《西謊極落》改編,講述了一群住在「太空艙」的「廢青、廢中、廢佬」為著心中的理想生活,在一個又一個謊話之中掙扎求生存的故事。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柒』 求一個三個小故事的恐怖片片名。應該是香港的
鬼網 (2018)
第一個故事《好鄰居》,劏房美女,居然變成一個百合的故事
第二個故事,《二重身》,關於紋身
第三個故事,《冤有頭》。直播探險靈異荒宅
『捌』 2017年放映的香港電影有哪些
《一念無明》(上映日期:3月9日)
還記得香港新導演黃進在金馬台上向編劇女友陳楚珩說:「劇本是電影的靈魂,而你就是我的靈魂」。《一念無明》是27歲的黃進首部執導作品,他憑此拿下第53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金燕玲則獲得「最佳女配角」。余文樂脫胎演出不再扮型,飾演剛離開精神病院,患有躁鬱症的兒子,學**跟父親修補關系,二人在劏房困獸斗。而飾演余文樂未婚妻的方皓玟也是非常值得關注,超水平演技。
『玖』 沒見過香港的「棺材房」 你都不知道自己住得是別墅
你對香港的印象是什麼?
繁華似錦的國際大都市,摩天大樓
名門貴族的港劇,蘭桂坊
名貴跑車?名牌潮牌,高檔餐廳?
在網路裡面香港的介紹是這樣的
香港是國際和亞太地區重要的
航運樞紐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
連續21年經濟自由度指數位居世界首位
香港素以 優良治安、自由經濟 、
和 健全的法律制度 等而聞名於世
素有「東方之珠」、「美食 天堂 」和「購物 天堂 」等美譽
也是 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 之一。
(香港富人區)
但在香港繁華璀璨的背後,
有些現實,也讓人不忍觸碰。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
在香港,租金最高的不是中環
不是淺水灣豪宅
而是全港十八區里最窮的
——深水埗
隱藏在深水埗街頭巷尾黑暗裡的
是被稱為籠屋,劏房,棺材房的住所
這里每尺(約 0.09 平方米)
最高租金可達 300 港幣
有大約 20 萬香港居民
每日生活在這種「房子」里
是陽光也無法照亮的地方
真正的蝸居意思大概也不過如此
結束了一天的奔波與辛苦
這些居民回到的是這樣的「家」
劏房
指的是廚房、卧室、客廳三合一
面積通常 小於 8㎡
租金約合人民幣2500~4000/月
劏:意為割
劏房一般是指住房單位
被切割分為很小的一部分
租給多個家庭,類似內地的群租房
近20萬人居住在劏房裡
人均居住面積5.7平方米
僅比懲教署監獄囚倉
人均標准多27%
這就是無數人嚮往繁榮的香港
我們港劇上看到奢靡精緻的香港
雙層床,小 沙發 ,冰箱
洗衣機和小桌子
這些日常生活物品令本就狹小的空間
顯得十分擁擠,每月4500元港幣
(約人民幣4000元)
居住在劏房裡的一家四口
姐姐和弟弟趴在床上寫作業
下面是他們的爸爸媽媽
公寓內的廁所和廚房連在一起
令人感到無比壓抑
而且香港還有大約
4萬名兒童長期生活在
這樣糟糕的環境里
在獲得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多個獎項的電影《一念無明》中
曾志偉扮演的父親和
他患有躁鬱症的兒子就住在劏房裡
《一念無明》場景
在劏房拍了十幾天的戲
曾志偉對媒體說:住在劏房裡
「怎樣豁達的人慢慢都會受不了
(戲里)我已經很幸運,房間有窗
很多房間連窗子都沒有。」
棺材房
面積小於4㎡,最小的不過1.4㎡
只能放下一張床,人只能躺著
租金約合人民幣1600~3200每月
當橫向的空間已經無法再發展
房東們的眼睛投向了縱向空間
棺材房就是這樣演變出來
在油麻地、深水埗、觀塘
有些人每晚都睡在 " 棺材 " 里
在原有的板間房的基礎上
以 " 井 " 字形上下分割
改裝成六間小房
每間房約 1.5 平方米
租金約每月 1500 -2000港幣
由於位置狹小
進入房間後只能直挺挺躺著
像躺在棺材裡一樣,便得名 " 棺材房 "
甚至連棺材都不如,因為在這里
每晚 " 躺屍 " 時你連腿都綳不直…
棺材房的租客各不相同
唯一相同的
是大家都負擔不起
一個可以站起來的房間
只好過著「螻蟻」的日子
在這里,完全顛覆了家的概念
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蜷縮在
這張小小的床上進行
攝影師 Benny Lam
體驗真實的「棺材房」
他們說:我還沒死
就已經有了四塊棺材板!
籠屋
樓頂搭的建築被叫做「天台屋」
價格比較便宜
壞處是下雨漏水、夏天悶熱
工業、商業大廈房間改成的民居
被稱為「大廈屋」
租金便宜且有電梯,但易被查處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住所叫 「籠屋」
籠屋最早出現在1950年代
它是移民的臨時住宿
一張張鐵絲包起來的床位
變成了可以居住的籠屋
它們大多存在於深水埗的危樓中
住在鐵籠里的居民,被稱為 「籠民」
一個70平米的屋子裡
放著數十個三層的鐵籠
裡面住的人高達200多人
空氣里都是煙草、汗水
和老房子的氣味
「籠屋」分布在深水步的舊大樓里
居民一般是新移民的或老人
聯合國都曾斥責住在籠屋裡
是對人類尊嚴的極度侮辱!
籠民們自嘲
有個地方遮雨就算好的
談何做人的尊嚴
香港很多窮人申請公屋三年仍不行
籠屋是一種特殊的居住現象
居住者都不是無家可歸
只是用最低的租金來租一個床位
避免風吹雨淋,沒地落腳
據說有租客在 「籠屋」 居住了40多年
最近幾年籠屋的租金直線上升
幾年前還是1500港幣
現在已經飆到2800港幣
大多數的籠屋居住者
只能依靠一點點綜援金過日子
香港是世界上最繁華城市之一
擁有奢侈品牌LV專櫃店的數目
比巴黎還多!但仍有人
居於小小的壓抑的籠屋中
廁所房
早前網上流傳著
一張租屋廣告的相片
每個月租金2200港幣
租住位於唐樓,上面是床下面是廁
上格床大約0.76米寬
而床下就是馬桶廁所
提到香港房價
單價似乎也並不驚人
郊區大約一萬出頭
市區也不過四五萬而已
似乎和北上廣深等城市相當
可再仔細一看
單價的單位竟然是平方尺
沒錯,1平方米等於9平方尺
在單價上乘以9
才是內地人通常概念里的價格
買房?別說這輩子,下輩子無望!
圖片及參考來源:往返,港真故事,Benny Lam,Kin Cheung
夜幕下
中環的寫字樓與普通老百姓的屋子
共存
就像這個貧富差距極端的香港
對於香港「棺材房」
BBC紀錄片做的相關采訪報道
夜空中
霓虹燈,五光十色很漂亮
很多人到香港走一圈
路過中環、尖沙咀
就以為香港就是這樣
皆是錦衣玉食奢靡精緻
只有自己經歷過才會感同身受
和周圍的一切共同存在過
才能懂什麼是「酸,澀,苦」
而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城中村,三合板隔開的出租屋. . .
有時候我們總認為別人都過得很好
覺得別人的人生肯定比自己好
但是 「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還有很多
黑暗的角落,你想過嗎?你很幸福」
『拾』 終於上了!《麥路人》這部良心港片,賺足眼淚
上周末,和奇遇觀影團的小夥伴們一起看了 《麥路人》 提前點映。
不僅因為兩位主演郭富城、楊千嬅是很多人的兒時偶像,題材本身也很吸引。
記得2017年,一篇名為 《24點後不是快餐店》 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作者拍了一組北京午夜之後,寄宿在快餐店裡形形色色的人的照片,第一次,將這個群體呈現在公眾視野。
這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夜不歸宿,把24小時快餐店當成了自己的家。若是你在午夜後去過這些地方點餐,你一定也見過這些人。
他們總是安安靜靜地蜷縮在快餐店黑暗的角落裡,伏在桌子上,靜待天明。
這群人我們視而不見,習以為常,很少有人去問關於他們的故事。
那篇熱帖第一次把鏡頭對准了他們,去詢問他們的故事。
他們中,有的人是「頸椎斷了3根骨頭的看貨人」,有的是「進京求醫的姐妹」,當然,也有的人僅僅是不想歸家,失戀了,只想找一個不被打擾的地方,安安靜靜地呆著。
可以說,每一個夜晚的快餐店,都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
後來,大家才發現,不獨北上廣深有一群這樣的人,在香港、台北,同樣有這樣的人。
他們一般被當地人稱之為「 麥睡族 」(McSleepers),或「 麥路人 」。
如今,終於有一部純正的港片,把鏡頭對准這個群體,挖掘這個題材,焉能不期待?
越是光鮮的城市,背後的平凡人的故事,才越動人。
如果你在晚上九點後流連過香港的街頭,你會發現這個繁忙的超級國際都會的夜晚,其實是很安靜的。
仍在寫字樓加班的人躲在辦公室里,撐起了中環摩天大樓的璀璨;大街上都是急急忙忙趕路回家的上班族,一臉倦容,沒有人會停留。
除了蘭桂坊這樣的酒吧區擠滿了放縱的人,食肆、小店陸續打烊。
只有那些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仍燈火通明,這些快餐店一般不會趕客,於是,它便天然成為無處可去的人們借宿一宵的好地方。
通常,大家能從衣飾上辨認出這些人大致的身份和財務狀況——
譬如 口 水祥 (張達明飾演),瘦弱單薄的身軀,衣服總是臟臟的,帽子戴得歪歪的,眼神永遠不知望向哪兒。落魄人,就長這樣。
他平常靠在街頭擺攤賣畫為生,你知道,在香港這種腳步匆忙的地方,除了遊客哪會有人停留光顧,所以口水祥經常是有上餐沒下餐。
又譬如 深仔 (顧定軒飾演),你總是會在快餐店見到這樣不歸家的少年,他們通常獨來獨往,從不與人交流。
每個夜晚,他們躲在快餐店的角落,眼神疲憊,但永遠不放下手機,一遍又一遍地打 游戲 。
這種問題少年一般是因為家庭問題而出走,深仔也不例外,這個失業少年因為整天在家不務正業,與家人沖突,離家出走。
單親媽媽曉妍 (劉雅瑟飾演)因為老公意外離世,她要獨自撫養一個小孩,同時還要替爛賭的婆婆還高利貸,每天總是出沒於各種茶餐廳的後巷幫忙洗碗打工還債,夜裡,就帶著小孩借宿在快餐店。
只有三個人是例外的。
中年人 阿博 (郭富城飾演),他彷彿不屬於上述這個群體,穿著一身舊西裝、背著一個大書包,如若不是他落魄的神情、須根滿面、疲憊的面容,你還真是很難看得出,其實他也是一名流浪漢。
但你能感覺得出,他的與眾不同。
他能用流利的英文幫單親媽媽給 社會 福利署寫申請信,還能憑借熟絡的 社會 關系,幫各種流浪友找工作。
毫無疑問,他是這群人的中心。
等 伯 (萬梓良飾演)也很與眾不同。他長期窩在快餐店,不是因為沒有錢。
他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前事:妻子早些年意外去世,從此他的神志變得有點恍惚,他每天晚上都坐在同一個位置,對著空位思念亡妻。
在廟街「艷陽天」歌舞廳唱歌的 秋紅 (楊千嬅飾),則是另一個例外,她因為和阿博有著剪不斷的情緣,也加入到這群人中。
但說到底,她也是一個「麥路人」。廟街早已香火式微,往時這個亞洲最著名的夜市,如今已沒有人習慣去聽街頭賣唱。秋紅也面臨著失業的危機。
這群人,因緣際會在快餐店相匯,沒有血緣關系,只是「同是天涯淪落人」,因此與彼此產生了友情。
人們這才留意到,這群近乎「隱身」在快餐店的人的存在,因為這群人也很識趣,每每總是隱藏在店鋪的陰暗角落,盡量不去打擾別人。
香港人稱這個群體叫「 麥睡族 」或「 麥難民 」,後來又有了更善意的名字,叫「 麥路人 」。
經過調查,五年過去了,這個群體沒有消失,反而加入的數字在上升。
眾所周知,香港是全球租金最貴的地方,尤其在油尖旺、銅鑼環一帶,更是寸土尺金。辦公室租金貴,住宅更貴,甚至,一間十平方不到的地方被間隔成多個小單間,俗稱「劏房」,且租金相對於部分人的收入來說,也不算便宜。
於是,一部分低收入連「劏房」都租不起的人,順理成章只能流連在快餐店。
經過香港的社工團體調查,有接近一半的受訪者其實是有正職或兼職的,這頗顛覆大家的認知。
但無論是像阿博或等伯這樣還算有點錢的,還是像口水祥這樣三餐不繼的,寄宿在快餐店的人,原因都是「省錢」和「舒服」。
大型的快餐店其實也知道這個群體的存在,不過他們持比較開放的態度,也默許這群人在店內留宿。
於是加入這個「麥路人」一族的,越來越多。
太陽再光輝也有黑點,每個大都市光鮮的背後,都有著無數不為人知傷心的故事。
香港亦然。即使在經濟騰飛的20世紀80年代,各種 社會 問題亦層出不窮。
港產片一向有著人文關懷的傳統,如1982年黎大煒執導 《靚妹仔》 ,講述離家出走的未成年少女的故事(俗稱「老泥妹」),這部電影不但大膽採用當時還是默默無聞的素人作為主演,題材上可謂驚世駭俗,第一次把 社會 不光彩的一面展現在觀眾面前,這部電影開創了香港寫實電影的先河,也成為了港片經典。
即使在港片產量不斷下降、港產片式微的今天,香港的電影人們,依然拍出了《麥路人》這樣的有 社會 責任感的電影,是值得鼓勵的。
這次的《麥路人》,港媒用了「群星拱照」的大字標題來形容。從另一面反映出,電影市道越是艱難,香港的電影人們越是團結。
導演黃慶勛是個「老新人」了,20年來,他一直是大導演鄭保瑞的副導演,《麥路人》是他首部獨立執導作品,作為處女作,即選擇嚴肅的 社會 議題,勇氣可嘉,他亦憑此片入圍今年金像獎的最佳新導演獎。
身為金馬、金像雙料影帝的郭富城,僅憑故事大綱就立即答應出演。
這一次,郭富城的角色可謂與他超級明星的形象有雲泥之別,你很難想像,他會去演一個流浪漢。
就連導演黃慶勛也說,「有時在現場看到衣衫襤褸、須根滿面、一臉愁容瑟縮一旁的他,真的很難想像就是平時官仔骨骨、風流倜儻的郭天王。」
至於一眾配角們,張達明、萬梓良、鮑起靜,也都是港片的經典老戲骨,每個角色著墨不多,但都完整而生動。
《麥路人》並不是一部要賣「慘」的電影,盡管悲劇的劇情無處不在。
主角阿博和許多香港人一樣,有著光鮮的往事。他曾是金融才俊,但因為在操作過程中犯錯,鋃鐺入獄,人生從此被改變。
但正如他在片中的造型一樣,他像是把來快餐店幫助大家當作上班一樣,用他過往所學的知識和經驗,試圖帶領「難友」們走出困境。
秋紅的身上,則彷彿濃縮了香港夜生活的起起落落。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她唱歌的廟街「艷陽天」真有此地,是至今為數不多仍在營業的傳統歌舞廳。
前年英國搖滾巨星賈維斯·卡克 (Jarvis Cocker)趁在港演出期間,特意前來尋訪此地,感受一下昔日廟街的風情。
選擇楊千嬅出演這個角色,大概也是看中她身上那種港女的硬朗氣質。
時代在變,歌廳式微,秋紅並不氣餒,有得唱就繼續唱,沒法唱下去,便轉行、力所能及扶助他人。
一個城市自有它的故事,故事總有高潮低潮,起承轉合,但城市中的人,最要緊的,是不要失去心氣。人在,燈在,這城市便仍有生氣。
《麥路人》去年入選了澳門國際電影節和東京國際電影節,今年金像獎九項提名,張達明更是一舉拿下最佳男配。因為疫情耽誤,現在終於能上院線了。
如果你還愛港片,值得你去支持一下這部良心製作的電影。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