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香港電影癲狂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電影癲狂

發布時間: 2023-01-16 04:42:13

『壹』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主要演的是什麼

唐伯虎追秋香的故事

周星馳版的唐伯虎給觀眾留下了不少經典的對白,比如把蟑螂稱為「小強」。該片展示了香港電影人顛覆古典題材的超凡想像力。

華府里的每一個人都是笑點。火辣露骨的石榴姐,有勇無謀的莽夫,智障的兩位少爺,刁鑽古怪的華夫人,等等一系列。大家喜歡這部電影嗎?為什麼呢?

『貳』 香港影史上無法超越的那些經典鏡頭

大家好我是一念觀影,很高興在這里為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感覺香港電影史上有很多經典鏡頭。其中最經典的有:

1.成龍電影《我是誰》在這部電影中成龍從21層的鹿特丹通泰大樓一躍而下,沿著玻璃窗滑落,沒有用替身,沒有用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完成的危險動作鏡頭,據說當時沒有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願意為這個動作投保,也是成龍大哥最為金典的一跳。成龍這一跳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壇的地位,至今無人模仿。

2.周潤發電影《英雄本色》。周潤發飾演小馬哥,他是黑道大佬,威武霸氣,甘願為兄弟赴湯蹈火。電影中這個鏡頭真的是經典中的經典,抽煙燒錢,用錢點煙,堪稱香港電影中吸煙最經典鏡頭。

3.張家輝電影《掃毒》張家輝在電影中的那句話,「段坤我吃定了,耶穌也留不住他,我說的!」張家輝電影中的這句經典台詞霸氣外露,堪稱經典。

《無間道》

劉德華:給我個機會,以前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梁朝偉:嗤,好啊,去跟法官說,看他讓不讓你當好人。

劉德華:那就是沒得選咯

梁朝偉:對不起,我是警察。

...

劉德華:誰知道?

《掃毒》

張家輝:阿偉已經死了!你挑的嘛偶像!段坤我吃定了,耶穌也留不住他!我說的!

...(唱)誓要去,入刀山。

《東邪西毒》

段王爺:姑娘,能不能借在下胸部一看。

《喜劇之王》

周星馳: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功夫》

醬爆:包租婆,為什麼突然之間沒水了呢?

純記憶手打,台詞有錯望斧正。

以上

香港的電影,電影有無數的經典鏡頭,最讓我喜歡的五個鏡頭:

5、《古惑仔》給90年代年輕人帶來荷爾蒙的沖擊,讓他們垂手可得地降服年輕的觀眾。但也不可否認,青年是簡單模仿與感染的族群。影響一代年輕人,學習劇中的裝扮、發型、兄弟情義成為熱血青年,江湖成也熱血,敗也熱血。所以青年時期家長、學校、 社會 更好引導人生價值觀。

4、《英雄本色》小馬哥(周潤發飾):我也不想讓人一輩子踩在腳下,活的有出息才行,不能窩囊的白活一世,但是我絕對不會為了出人頭地而逼朋友為我做一些為難的事情。小馬哥對兄弟情義的詮釋,當中的笑容成就了永恆自信。

3、《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張敏飾)一角自然也是不例外的。回頭微微一笑,笑出愛情,笑出命運。成為當時觀眾腦中永不磨滅的記憶,不管電視劇翻拍多少遍,最好看的也是最能得到觀眾們認可的,一定是最初的版本!

2、《賭神》是一部很出名的港片,在塑造周潤發賭神的形象的同時,也有邱淑貞這叼牌的動作。一席性感的紅色連衣裙,加上這個動作,顯得邱淑貞霸氣的同時盡顯自己的嫵媚,而這眼神也讓人牢牢地記下了她。

1、《大話西遊》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80後一代當年欣賞到這部電影給無數年輕男女種下浪漫、忠貞不渝的愛情信仰。

《大話西遊中》中一段經典的鏡頭,牛魔王暗中偷襲,紫霞拚命為悟空擋了一叉,紫霞臨終時對悟空講,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的雲彩來娶我,我猜中了開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紫霞帶著深深向遺憾走了,悟空拉著紫霞的失體久久不願放開,但是頭上的金箍越收越緊,無奈放手,著著紫霞飛向太陽,這是一段凄涼的愛情故事,為什麼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深深感動了我。

電影版的倚天屠龍記,張敏,李連傑,邱淑貞主演,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武俠電影。趙敏這一個鏡頭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是一部關於愛情的影片。影片中,有一個很經典的鏡頭,那就是朱茵對著側臉的周星馳眨眼,那種無辜茫然的表情加上開心笑出媚眼的表情,形成視覺上沖擊美觀,成為無法超越的那個瞬間,也讓朱茵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女神!而這一部影片,也成為了周星馳的觀眾心中最美的電影之一。最後來一張我認為最經典的鏡頭,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賭神》系列的電影,非常的經典!特別是邱淑貞嘴巴叼牌動作,真的是太美了。本來她的就長了一張很美的臉蛋,加上叼牌動作,霸氣中透著嫵媚,但是卻又不是俗不可耐的那種,真的讓人久久無法忘懷。相信當時有不少人都被美哭了。最後一個just kidding

我覺得經典鏡頭有不少的。

首先電影是奇幻的、神秘的、它應該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一項發明,進入了電影,你就進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而作為電影的主要觀感,畫面和鏡頭,則讓觀眾徹底的放下一切,進入了一個未知的世界。

尤其是港產片,盡皆癲狂,盡皆過火,我們是被香港電影浸淫長大的一代,錄像廳里的港片才是最純潔的觀影方式,而在這些香港電影中,有哪些鏡頭令你念念不忘呢?甚稱為經典鏡頭。

舉例兩個讓人心心念念的港片經典瞬間。

第一個就是星爺的作品,可是說,周星弛的電影是我的主要精神食糧,在星爺的電影《大內密探零零發》中,星爺飾演的零零發與劉嘉玲在家裡玩柔道,結果零零發被老婆打斷了手,就這個鏡頭,成為了周星馳電影中關於愛情最美好的描寫之一,另一個是《大話西遊》以及《喜劇之王》,而這份最美好的愛情竟是一個無厘頭的人創作而成。

第二個再就是徐老怪,徐老怪的作品天馬行空,畫面極為出色,《黃飛鴻》中的梯子大戰,《男兒當自強》中的甄子丹李連傑斗棍,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私以為,最為神來之筆的要數老怪在《青蛇》中這個鏡頭,這部電影讓徐克拍的有了一絲妖氣,當許仙跑去追青蛇和白蛇的那場戲,徐老怪竟然把整整條街都塗成了紅色,讓人十分震撼,而這個場景也比用顏色講故事的《英雄》早了十年。

還有好多個就不一一舉例了。

大話西遊里當至尊寶說那段經典台詞的時候,「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是去的時候我才知道後悔莫及,……一萬年」,那段場景最令人難忘,印象最深刻,也最讓人感動。一萬年是未經過愛情人對愛情的嚮往,是經歷過愛情的人對曾經未曾珍惜的追悔莫及。相信每一個人看到這段情節時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或嚮往或悔恨。這場景最讓人感同身受,同一句話卻包含著千千萬萬人的故事。致敬經典

張國榮和王祖賢的,倩女幽魂,還有林青霞的東方不敗

星爺,華仔親吻一幕;華仔,偉仔天台槍戰;伊面,小春兄弟再回相擁;發哥,哥哥,狄龍並肩作戰場面等等

大話西遊,功夫

『叄』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和電視劇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刻,無論是男神周潤發、喜劇之王周星馳,還是女神張曼玉林青霞等等,在那段歲月,香港電影圈涌現出了大批人才與無數經典影片。

美國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著名的香港電影研究專著《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討論的香港電影絕大部分屬於八、九十年代,絕非偶然。只有這個階段的香港電影才是真正有關港人的身份、情感、記憶、經驗、想像的投射,才是其在世界影壇獨樹一幟的形式風格最波瀾壯闊的一次爆發歷程。讓無數港片迷無止境緬懷的香港電影黃金歲月正是於此開端。

美國知名詩人兼影評人 Geoffrey O'Brien 在 1992 年 9
月份的一期《紐約書評》上撰文稱,「香港正在創造這個星球上最喧囂最缺乏反省意識的電影」。這個概括大抵准確,法國電影評論圈自 1960 年代以降最重要的影評人
Serge
Daney,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喜歡香港電影。癲狂,火爆,感性,縱情,這些都是這個階段香港電影最顯見的性格特質。如果要找一位此階段最具影響力、最能代表香港大眾商業電影創作實力的導演,非徐克莫屬。

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幾大浪潮,徐克都是推動浪潮的關鍵人物。他是最早在香港電影界實踐電影特效的人物(《蝶變》)。19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香港電影的兩股重要浪潮,由《英雄本色》開啟的英雄片浪潮、由《倩女幽魂》開創的人鬼片浪潮,徐克本人雖然不是這兩部電影的導演,但項目的始作俑者都是他。

『肆』 不瘋魔不成活,劉青雲的「癲狂」撐起了《神探大戰》,這部電影好不好看呢

《神探大戰》是韋家輝導演的新作。《神探大戰》沿續了傳統港片的風格,敢講,敢演,警匪類題材,暴力美學,善與惡的終極較量。這部電影的節奏很快,要集中注意力看,且有較多暴力血腥的畫面,如果是有孩子的家長,建議不要帶著孩子一起觀看。

又突然在想,既然年輕的神探背地裡可以化身成魔鬼作案,那麼老神探呢?他是否也有可能一邊是破案的神探,一邊可以化身為魔鬼,在不斷布局下誘導他人作惡?那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在故事的邏輯和細節上該如何圓,才能把正義的老神探也變成魔鬼呢?

『伍』 《絕世高手》觀後感

2017電影絕世高手觀後感【1】

盧正雨的這部《絕世高手》處處透射出那種狂歡瘋癲的鬼馬娛樂精神。

當年,《紐約時報》影評人曾對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有過如此的評價:「盡皆過火,盡是癲狂」。或許,當時的這句話並非出於對香港電影的一種褒獎,但是如今看來,早期香港電影中的張狂與縱樂,作品中所包含的獨具匠心的創意卻成為香港電影的一個榮譽標志。其實,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這部《絕世高手》。或許很多人無法接受這部電影,正是因為這部片子顯得有些過火,但也正因為其癲狂,相信很多人會愛上它。

《絕世高手》的癲狂實際上是導演盧正雨未泯童心的一種折射,他將各種腦洞大開的想像力一股腦兒灌輸到這部作品中,無處不在的「四大天王」組合,「湯姆與傑瑞」的名字梗,《同一首歌》、《說句心裡話》等懷舊金曲的亂入,都能夠適時勾起觀眾的童年記憶。

電影的主場景發生在一個叫墮落街的地方,據說,街道名字的靈感來自長沙的墮落街,盧正雨就是希望用這條街還原一代人的童年記憶。所以,觀眾可以看到片中游戲廳、大排檔、檯球廳、理發店等充滿懷舊復古的店鋪琳琅滿目,就像一個世外桃源,隱藏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之中,卻充滿了市井氣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個個都是「絕世高手」。

在表現這些「絕世高手」的時候,盧正雨依然用充滿童心的視角去刻畫,郭采潔飾演的少女小曼看似柔弱,卻是一個有著金剛芭比身材的暴力少女;范偉老師飾演的爺爺,造型百變,醉心於織毛衣;最具顛覆性的角色莫過於蔡國慶老師飾演的大反派,到處給人送365個祝福,卻干盡壞事,直接打破了十幾億觀眾心中建立起來的牢固形象,這種巨大的人物反差非常具有戲劇沖擊力,增強了不少喜劇效果。

《絕世高手》在風格上更接近於漫畫感,無論是從美術置景還是對於鏡頭的設計都發散出一種活潑與張力,從而讓這個關於成人的童話故事顯得更具有說服力。特別是對於美食的表現上,導演更是發揮出二次元想像,大膽的將美食與各種元素混搭,有一種濃郁的鬼馬氣質。柯達飾演的烤肉健將,烤肉的時候在單杠上來迴旋轉、跳躍、閉著眼,利用杠桿對肉的震動,從而烹飪出令人叫絕的美食。而范偉飾演的玉面·黃傑瑞和陳沖飾演的湯母·柯露思PK煮湯的那個段落,更是拍出了武俠片的格調,導演將一個簡單的煮湯比賽具象化,一口大鍋被隔成陰陽太極,兩邊風起雲涌,殺氣騰騰,范偉老師更是化身《七龍珠》中的超級賽亞人,充滿童趣。

《絕世高手》猶如盧正雨的一部鬼馬狂想曲,片中盧小魚一直苦苦追尋的絕世秘籍也只不過是傑瑞與湯姆的「恩愛寶典」。分分鍾就能搞定一頓豐盛料理的倉田保昭,在遇見織得一手好毛衣的范偉老師之後,哪裡想得到在和自己對戰的時候,范偉老師還能抽空打出一條花式如此刁鑽卻又符合大眾審美的毛線褲,還貼心的為他穿上了,最後還不是輸得痛哭流涕,甘拜下風。

2017電影絕世高手觀後感【2】

《絕世高手》的評價可能會兩極分化,喜歡的人會予以極大肯定,不喜歡的會覺得看的非常尷尬。這種兩極分化的評價早年也針對香港無厘頭喜劇。即使是《功夫》,這個可能是周星馳最為人接受的作品,在一些強調電影故事邏輯,人物關系的觀眾看來,可能故事性比較差。而諸如《超級學校霸王》之類的毫無邏輯,僅靠堆咖和耍寶的電影,現在看起來可能真的很尷尬。可香港喜劇就是這么一步步走來的。

香港喜劇電影,最初同好萊塢的喜劇並無二致,經過一系列天才般的創作者添柴加火,最終才走到了香港無厘頭喜劇的集大成者。70年代之前,香港喜劇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以李翰祥作品為代表的,以舊中國為背景的段子喜劇。這些喜劇往往都是歷史上各種笑話單子的混搭,將床上笑話,市井中坑蒙拐騙的段子一段一段講出來,一段三四本(一本十分鍾)左右,跟說書人一樣,講三四段就是一部電影。為了避免這種不連貫,往往將三四個故事放在一個母題之下。第二種是以王晶的父親王天林為代表的香港歌舞青春片。此類電影往往是輕喜劇,為了映襯歌舞片中的熱鬧歡樂氣氛,創造了很多喜劇效果。第三類是家庭倫理喜劇,此種喜劇類型往往是邵氏之前的死對頭電懋公司出品。老闆陸運濤是本土精英,區別於邵氏早前強烈的外來氣質,他始終相信電影應該是教化民眾之物,並非僅僅是娛樂產業。因此強烈關注香港中產市民的生活。這類電影往往模仿好萊塢黃金時期的喜劇,多是室內劇,講述辦公室或者家庭之間的故事。這三種類型中,第二種和第三種,主題較為嚴肅,完全區別於香港黃金時期癲狂搞笑的風格。第一種雖然荒誕無厘頭,但往往主題陳舊,背景和香港脫節,也與日後香港喜劇區別較大。1973年,楚原編劇的《七十二家租客》打破票房紀錄,這部區別於以往三種喜劇類型,演員講粵語,內容紮根於本土的電影,已經預示著新的時期的到來。

70年代許冠文喜劇統治了香港電影。《鬼馬雙星》(1974),《天才與白痴》(1975),《半斤八兩》(1976),《賣身契》(1978),《摩登保鏢》(1981)五部作品局取得當年票房冠軍。現在看來這五部作品已經頗具90年代黃金時期香港喜劇風格的雛形了。區別於李翰祥以一個抽象母題為線索,許冠文的電影,線索成了他和兩個弟弟許冠傑和許冠英三個任務。這種講粵語,融入粵語流行文化(許冠傑的主題曲),故事背景設置在香港本土,人物均是香港底層小市民,經歷的事情都是香港生活中最常見的各種事情,最為重要的是,各種憑借語言、動作、場景設置製作出來的橋段逐漸誇張化,越來越鬼馬,越來越無厘頭,這種風格被80年代的各路群豪集成不斷發揚光大。

1980年,黃百鳴(開心鬼)、麥嘉(光頭佬)、石天(龍四)三人成立「新藝城」公司,自此統治了近乎整個80年代。新藝城成功的秘密在於其集體創作的方式,先由麥嘉決定開拍什麼題材,然後和黃百鳴、石天、徐克、施南生、曾志偉和泰迪羅賓七個人一起討論故事,這種方式也成為「度橋」,即將各種創意,各種橋段用故事穿起來。和七人之力,新藝城推出了數個賣座系類。由和許冠文分家之後的許冠傑和麥嘉主演的《最佳拍檔》系列,將港式喜劇、動作片的橋段融入007的故事裡面,一拍拍了七部,前幾部均票房大賣,小成本的《開心鬼》系列喜劇,以小博大,票房不俗。為了和新藝城的《最佳拍檔》對台,嘉禾合計出來了「五福星系列」,陣容強大,製作精良。兩個系列打了近十年的擂台。84年成立的德寶出品,由高志森炮製的「富貴逼人」系列,84年永盛出品,王晶創作的「精裝追女仔」系列也都取得不俗的票房。縱觀此時的香港喜劇,真稱得上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當時香港電影業正在飛速發展,各類類型片不斷成熟,台灣市場,東南亞市場,甚至歐美市場均十分賣埠。為了拍出更吸引觀眾的作品,各種類型電影不斷更加類型化,吳宇森開創的「英雄片」熱潮,成龍、洪金寶的動作喜劇,無不都越發極致,而喜劇電影更是更加癲狂妄為,為了刺激笑點不斷提高的觀眾,橋段越發密集,姿態更低,更惡俗的橋段不斷刷新下限,各種語言的笑話,動作場景,故事碰撞的不斷誇張,大家相互鬥法似的,都為喜劇這堆火拚命加柴,整個八十年代的喜劇高潮一波接著一波,把整個喜劇的誇張、瘋狂、無厘頭水平不斷拉高,直到90年代,周星馳作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弄潮兒出現,走向了香港無厘頭喜劇的巔峰。

縱觀整個香港喜劇的發展歷史,是一部「小人物」打敗一切的歷史。許冠文早年開始將鏡頭對准社會邊緣的小人物,一局打敗之前的老式喜劇。但許冠文塑造的雖然也是小人物,但他用一種知識分子式的,和小人物保持一定距離的視點,俯視小人物,提煉出小人物的辛酸,表現小人物的可笑。當80年代群豪並起,各路人馬無節操的展示小人物,表達小人物,和小人物保持距離的許冠文被小人物的自居者打敗。90年代,出現了一個本身就是小人物,並且樂於以小人物的姿態去看世界,從諷刺小人物變成小人物的自嘲的周星馳,這時香港無厘頭喜劇走向了他的完全體。這種完全體喜劇不依靠故事,僅僅依靠人物以及密集到讓觀眾無法喘息的「度橋」就足以成功。這種「盡是癲狂,盡皆過火」的做派完全成了一種風格,一種區別於故事邏輯為本,而僅僅依靠人物和各種點子的喜劇電影。此時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能夠在這種人物和點子中找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點做的越好,電影可能越成功。縱觀周星馳早期成功的作品,無一不是有一個故事的把握,但盡管如此,還是避免不了無厘頭喜劇本身的問題。

2017電影絕世高手觀後感【3】

長沙「麓山商業文明街」,江湖人稱「墮落街」。

這條被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和湘江緊緊夾住的狹窄街道,因為緊鄰高校,布滿了小飯館、小旅店、發型屋、雜貨店、網吧和卡拉OK。

它是破敗的,廉價的,也是繁華的,珍貴的。各種矛盾的元素在這里自洽融合,相得益彰。

青春是這里的另一道主菜,提味的佐料,叫作荷爾蒙。

這也是盧正雨的'青春與荷爾蒙。

盧正雨在電影里把「墮落街」變成了「豬籠城寨」,那是周星馳電影《功夫》故事的發生地,一樣有他年少的記憶。窮酸破敗,藏污納垢,卻又卧虎藏龍。

總之,小人物變大英雄的神話,勇斗社會惡勢力的熱血,少年愛情的美好,都可能在這里發生。

電影開場則完全是又一版《食神》,連鏡頭的運用與剪輯切換都是照著史蒂芬周的路數在走。

作為一個星迷,盧正雨對於偶像的致敬是「像素級」的。整部電影拋開表層故事,基本就是把《功夫》重新拍了一遍,墮落街對應豬籠城寨,廚師們與歸隱武術家,潛入殯儀館與潛入精神病院,湯婆與火雲邪神,垂死中兇猛敲擊被打通的任督二脈,甚至這個誤入迷途又終歸拯救世界的小阿飛。

電影里還有《國產凌凌漆》,有《無敵破壞王》,有《大話西遊》,周星馳的影子無所不在。

盧正雨本人的經歷很勵志,草根出身,靠網路電影出頭,然後真的參與偶像的電影,當演員,當編劇,當副導演,終於在這部電影的片頭掛上自己的名字,在院線高規格大規模上映。

或許是蟄伏太久,有太多想要表現和表達的,比起之前在「嘻哈三重奏」里創作的靈巧,以及在「美人魚」中表演的鬆弛,《絕世高手》顯得太心急、太求全、太小心翼翼。

幾乎從電影的第一秒開始,盧正雨就在迫不及待地用盡全力撒笑料抖包袱,一個接一個,速度快得讓人吃不消。好像前一個點還來不及細細咀嚼,後面的段子又洶涌而來。

不一定笑料多就是好。好的喜劇總是要給人回味,這么心急地把一堆梗送到觀眾面前,強往嘴裡塞,只會讓人覺得急躁。所以電影在前半部分的節奏明顯有問題,好不好笑先不論,看得人會覺得累。眼累,心也累。

電影的另一個問題是演員的狀態。浮誇,各種浮誇,以致過於浮誇。周星馳表演也誇張,那就是他的招牌。他帶著的吳孟達或林子聰也浮誇,但他的電影里總有沉得住的角色。以《功夫》為例,男主角浮誇,那麼女主角黃聖依就收了,包租婆基佬裁縫醬爆浮誇,苦力強和油炸佬就得正常點,斧頭幫幫主和田啟文浮誇,梁小龍的火雲邪神就要收斂,這樣有松有緊,有張有弛,電影才會好看。

可《絕世高手》中,盧正雨是浮誇的,孔連順是聲嘶力竭且浮誇的,郭采潔是造型奇怪且浮誇的,范偉是形象多變且浮誇的,楊迪、黃齡、柯達是浮誇的,蔡國慶是尤其浮誇的,好像喜劇表演就只有浮誇這一種方法,而大家都在比賽誰更浮誇。後來陳沖出現還算是壓了場,但那已是後半程,所以為什麼電影前半段節奏和氣氛有問題,也是這個原因。節奏出了問題,連累的還有電影的整體性。最後給人的感覺,就是整部電影都在用段子堆砌,空有皮相,缺乏靈魂。它太像周星馳,又少點周星馳的神韻,最後只覺得是高仿的臨摹佳作,還可以,但離經典差遠了。我其實開始真的沒有太笑,直到倉田保昭出來後才有些找到感覺。

倉田保昭那段是我認為電影最有意思的部分,也是唯一讓我發笑的地方。處女作強迫症,被歪改的「日語歌」,織毛衣,角色狀態的多次轉變以及反差多帶來的喜劇感,盧正雨的靈氣在這其中顯露無遺。

蔡國慶的表現也是讓人驚喜的。與明星本身固有形象反差極大的表演,火力兇猛的自黑,外帶那個操著長沙口音普通話又與劉昊然撞臉的女跟班,出馬就是大隊打手,氣場十足,尖酸惡毒得渾然天成。

四大天王的一再出場也有趣,開始時還覺得多餘,多次亮相後居然也刷出了存在感。除了搞笑,還對劇情推進起到了不小作用。

反倒是楊迪這些個已經小有名氣的笑星,在電影中存在感不強。

電影里,盧正雨的小智慧總是不時乍現,可整部電影還是被撐得太滿。節奏出問題,人物動機的幾次轉化也缺乏說服力,還是對比《功夫》,那場用小木棍敲頭的戲,干凈乾脆,淚中帶笑,而《絕世高手》絮絮叨叨搞半天,還讓人覺得牽強突兀,偶像還是高明得多。

當然一直拿周星馳去比盧正雨並不公平,經歷的差異,環境的變化,加上盧到底還只是個電影新人。作為處女作,《絕世高手》的完成度已經相當不錯。雖然開心麻花,寧浩,徐崢,大鵬都還在為觀眾生產質量不錯的喜劇電影,但周星馳的光芒如此耀眼,他的衣缽,他的風格,終究需要傳承。繼承人不大可能是文章和鄧超,更不可能是吳亦凡,他要能編能導能演,還要有那種無厘頭的調調,盧正雨除了不如偶像帥,其他總也學到了七八分。

我對盧正雨是有很高期待的,所以對《絕世高手》最後難免有點失望,他其實可以做得更好,也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畢竟只是第一部電影,太多想要說的,還不懂得少即是好的道理。我還是要支持這部電影,這算一個不錯的開始,願電影票房大賣,他未來能夠更有底氣更加鬆弛。在周星馳不再那麼周星馳的時候,當墮落街在挖掘機的轟鳴中碎成瓦礫,青春已經不再,我們還有盧小魚可以歡笑與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