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天水圍的日電影國語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天水圍的日電影國語

發布時間: 2023-01-15 16:03:01

Ⅰ 天水圍的日與夜的電影劇情

張家安,一個與母親住在天水圍的應屆會考生,他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與母親一起相依為命,比較聽從母親的話,成績也不算優秀但為人很普通。
而張母雖然是單親母親,但從不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將兒子養大,並積極工作——她在一家超級市場的生果檔當售貨員,敬業樂業。在她年少時她把努力工作賺來的錢供兩個弟弟到國外讀書,而與弟弟們之間雖然平時很少來往,但感情深厚。
梁歡,年輕時曾經在市區里賣生果,後來落葉歸根回到天水圍社區,與張母住在同一棟大廈,並與張母之間成為了朋友。
張家安、張母,以及梁歡,就像香港的大部分同一個時代的人一樣,過著平凡而似乎刻板的日常生活,也在那平淡的日子裡折射出淡淡的人情味,流露出天水圍的溫情一面 。

Ⅱ 天水圍的日與夜評價

這是一部淡淡然而又讓人感動、振奮人心的社區生活電影,許鞍華以平實而夾雜著悲憫的手法關注普通人在社區里的日常生活。

影片中的三位主角,剛好就代表著社區里最為普通的三代人。三代人的故事就像是一次的生命輪回(影片似乎暗示著平平凡凡的張家安將會到繁華市區工作,或者辛苦或者悠閑的打拚半輩子然後再回到故居養老),而穿插其間的,不再是《圍·城》式的悲情故事,而是讓人感動的人情。

它幾乎放棄了所有可以誇耀的視聽語言,放棄了所有能夠煽情的段落細節,用最簡單的手法,在展示了香港百姓自己的故事同時,也讓我們感同身受。

電影劇情:

張家安,一個與母親住在天水圍的應屆會考生,他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與母親一起相依為命,比較聽從母親的話,成績也不算優秀但為人很普通。

而張母雖然是單親母親,但從不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將兒子養大,並積極工作——她在一家超級市場的生果檔當售貨員,敬業樂業。在她年少時她把努力工作賺來的錢供兩個弟弟到國外讀書,而與弟弟們之間雖然平時很少來往,但感情深厚。

Ⅲ 天水圍的夜和霧國語版嗎

《天水圍的夜與霧》有國語版

《天水圍的夜與霧》於2009年5月14日上映,以2004年的香港天水圍滅門慘案為藍本拍攝的劇情片,由許鞍華執導,任達華,張靜初,羅慧娟,覃恩美等主演。

香港天水圍發生了一件令人慘不忍睹的血案。丈夫殘忍地殺害了妻子和雙胞胎女兒後自殺。案發後,天水圍的女人們紛紛在電視里看到,死者竟然曾是跟自己一同生活的曉玲(張靜初飾)。

她是四川人在酒樓做服務生,她的丈夫是中年離異靠綜援救濟的無業遊民李森(任達華飾)。李森平日里總擔心妻子紅杏出牆,因此總虐待她,兩人情感早已破裂。

想當年,李森是嫖妓時認識了曉玲,兩人因性生愛,並且她還懷了他的小孩。為此,他跟前妻離婚,陪來到了她的老家——四川,幫岳父家裝修了房子,並正式辦了婚事。

但是,心術不正的李森在此期間強奸了曉玲的妹妹。後來,曉玲產下一對雙胞胎,兩人搬到了天水圍,但迫於經濟壓力,兩人矛盾重生,當曉玲准備獨立時,李森卻開始用變態的手法折磨她。

《天水圍的夜與霧》中,導演亦沒有一味地以所謂「悲天憫人」的態度來作為整個影片的基調。許鞍華大膽使用了大量的閃回倒敘和插敘,影片開始就是滅門慘案的新聞報道;在警察對相關人士取證的時候,又通過不同人的視角回述整個家庭毀滅的過程。

其間也並非通篇的壓抑和絕望,反而在影片中段用插敘,閃回了夫妻兩人相識、相愛、初婚時候的美好回憶,凸顯了整個故事最終的悲劇性。

最後的「滅門」高潮處,許鞍華還使用了停格攝影等特殊效果,來展現整個兇案過程,著實能夠看到她在這樣一個嚴肅的「家庭暴力」題材上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Ⅳ 天水圍的夜與霧完整版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wSOiqx8NiH11Z3sV44a84Q

?pwd=iq9u 提取碼: iq9u

Ⅳ 天水圍三部曲是哪三部

《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天水圍的情與路》。

1、《天水圍的日與夜》

《天水圍的日與夜》是由香港導演許鞍華拍攝,鮑起靜、梁進龍、陳麗雲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天水圍的一對母子的生活故事。本片於2008年3月27日在香港上映。

電影是以人命名的電影,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佣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特殊母子情」。

Ⅵ 求 許鞍華電影 天水圍的日與夜 百度雲資源 要有中字的謝謝

《天水圍的日與夜》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9MyL2Hktzv2Ym0NaROw7uA

提取碼: bb3p

天水圍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原是一條小圍村,1980年代末被港英政府發展成為以住宅為主的新市鎮,但今天它的30萬居民多為底層勞工(其中有諸多新移民及大陸新娘)。由於天水圍發生過多起震驚港媒的倫常慘案,該地被視作「悲情市鎮」,可是其中多數居民平日其實過著與其他港人並無差異的生活,相依為命的貴(鮑起靜)與張家安(梁進龍)母子便是如此。

年紀輕輕便守寡的貴14歲出來做工,先後供兩個弟弟念完大學,如今他們做成富貴人,她依舊是超市女工一名,但是她並不覺上天待她刻薄,每日生活都很樂觀。張家安是乖乖仔,會考完畢沒找暑期工做的他多數時候會呆在家裡睡覺或看電視,外出見朋友、參加活動的時間非常有限。母子一起坐下吃晚飯聊天時,說的也是該買哪家報紙一類再平常不過的話。

與他們住在同一棟樓里的阿婆梁歡(陳麗雲)是新搬來的住戶,她每日過著鬱郁寡歡、斤斤計較的孤獨生活。憑著曾在市區賣過果蔬的經驗,她在貴工作的超市找到份工。起初,她與貴不過是見面點頭之交,且神情相當冷漠,但慢慢地,貴的慷慨與無私融化了她心中的冰山。而貴在了解到她的心結後,給了她更多溫暖,兩人漸漸親如母女。

日子一天天過,張家安亦從母親身上、幾件平常事中了解到生活的多面,舅舅們並沒在心理上疏遠他們母子,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他做好了若是會考成績不理想,便出來做事的准備。

Ⅶ 求天水圍的夜與霧2009年網盤在線觀看資源,任達華主演的

《天水圍的夜與霧 天水圍的夜與霧 2009 》網路網盤資源在線播放

鏈接: https://pan..com/s/1_8L4mVCBRDQLQj2JtEc88Q

?pwd=6yxv 提取碼: 6yxv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張經緯、羅啟銳

主演: 任達華、張靜初、羅慧娟、覃恩美

類型: 劇情、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語言: 粵語、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9-03-22(中國香港)

片長: 122分鍾

又名: Night and Fog

香港天水圍發生了一件令人慘不忍睹的血案。丈夫殘忍地殺害了妻子和雙胞胎女兒後自殺。案發後,天水圍的女人們紛紛在電視里看到,死者竟然曾是跟自己一同生活的曉玲(張靜初 飾),她是四川人在酒樓做服務生,她的丈夫是中年離異靠綜援救濟的無業遊民李森(任達華 飾)。李森平日里總擔心妻子紅杏出牆,因此總虐待她,兩人情感早已破裂。想當年,李森是嫖妓時認識了曉玲,兩人因性生愛,並且她還懷了他的小孩。為此,他跟前妻離婚,陪來到了她的老家——四川,幫岳父家裝修了房子,並正式辦了婚事。但是,心術不正的李森在此期間強奸了曉玲的妹妹。後來,曉玲產下一對雙胞胎,兩人搬到了天水圍,但迫於經濟壓力,兩人矛盾重生,當曉玲准備獨立時,李森卻開始用變態的手法折磨她……

本片是許鞍華導演繼《天水圍的日與夜》後,拍攝的第二部反映「天水圍」的影片。

Ⅷ 香港 | 內地新移民聚居區「天水圍」,都市角落的另一面

香港的西北端,靠近深圳灣的地方,有一座圍城,名叫天水圍。天水圍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

這里原是一條小漁村,有大片大片的魚塘,有養著鱷魚的濕地公園。

20世紀80年代末,這里被發展成為以住宅為主的新市鎮,如今成為了長距離通勤者的棲息地。

天水圍城

從1987年開始,在香港政府的主導下,天水圍發展成為公屋林立的新城鎮。公屋低廉的房價吸引了很多底層勞工和新移民,天水圍人口急劇增長。

可是由於配套的商業設施並不完善,新市鎮並不能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而跨區工作又需負擔高昂交通費用,導致天水圍居民的家庭收入,長年低於全港平均水平。

在新聞報紙上看到的天水圍,大都是與新移民問題、貧困問題、家庭慘劇等有關。頻發的失業、倫常、家暴等問題,讓「悲情城市」成為天水圍最廣為人知的標簽。

林夕曾經寫下這樣一段歌詞,

圍住了的血汗 圍住了的跌宕

圍住了當初的厚望

圍住了的駭浪 圍住了的症狀

圍住了才易碰撞

他的一對父母來又往

跨鄉過岸才住 這么一角

越來越惡

圍住了冰雹 圍住了刻薄

圍住了爭吵的配樂

圍住了升學 圍住了收獲

圍住了便了解何謂罪惡

自成一國 但見他 找尋快樂

然後卻 越來越渴 越來越覺

沒能力去闖出沙漠

這首歌由李克勤主唱,

歌名叫做「天水圍城」。

直到今天,人們說起天水圍的時候,似乎還是離不開「悲情城市」這四個字,好像那裡永遠充斥著無處訴說的悲苦與哀愁。 可天水圍究竟是什麼樣子?只有去過才會真正知道啊!

「下一站,天水圍......Next station, Tin Shui Wai...」

天水圍

西鐵線是天水圍通勤者的生命線,也是從九龍到天水圍最快路線的必由之路。西鐵線沿途都是風景,看風景的心情容易讓人坐過站。一不小心就坐到了屯門站,正好可以換乘新界特有的輕鐵,回天水圍站。

一路上經過綠樹環繞的林蔭,

美好得讓人想起宮崎駿電影里,

那開往天空的夢幻列車。

到達天水圍站,目之所及都是綿延不絕的住宅樓。樓高,密度也高。街道卻有些空曠,車少,行人也少,只有來來往往的小火車,叮咚開過。

天水圍有705、706兩條輕鐵循環線路,沿著循環線上兩根平行的鐵軌一直走下去,幾乎可以到達天水圍的任何地方。

走累了便踏上月台,

目光追隨遠遠駛來的小火車,

隨著距離變近,連車速也變得溫柔。

每一站的月台,

都有人下車,有人上車,

都有不舍的離別和溫暖的相逢。

小火車前行在這條循環線上,

周而復始,穿過紛繁的路口,

連接天水圍的南北。

天水圍的日與夜

其實,之所以想去天水圍看看,也是與一部電影有關。電影名字叫做《天水圍的日與夜》。這部電影斬獲了09年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五個獎項。

如果不是觀看了這部影片,你不會相信沒有任何激烈矛盾沖突,只是平淡地描述普通小人物生活的一部影片能榮獲這么多的殊榮。

某種程度上,這的確是一部過於平淡的電影。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一直都期待著戲劇化的沖突出現,可是從頭至尾,故事都是平凡的瑣碎的日常。從一個夏日的清晨開始,到一個微涼的月夜結束,日復一日,都是母親和兒子,一碗飯,兩碗菜,和幾句家常。

電影的每一個情節似乎都淡到無味, 疊加在一起卻有了動人的力量。 曾經毫無關系的人,在生活中偶遇之後,因為那些釋放著彼此善意的細小關懷,也會產生強烈的情感羈絆。

電影的最後,阿婆將給兒子的金項鏈,和自己為貴姐和家安挑選的金項鏈,一並送給了貴姐。阿婆說——「就算將來我做鬼,我都會保佑安仔讀書好,生生性性。」

在電影的平淡故事裡,許鞍華導演還原了生活的地道,即使在被冠以「悲情城市」名號的天水圍。

「生活,它能有多難呢?」正如電影中的人情味, 有人的地方,再難,也都還有善意和溫暖。

Ⅸ 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的詳細劇情,因為自己沒看過,想了解下內容

天水圍的日與夜 ◎譯 名 天水圍的日與夜
◎片 名 The Way We Are
◎年 代 2008
◎國 家 中國香港
◎類 別 劇情
◎語 言 國語
◎片 長 91mins
◎導 演 許鞍華 Ann Hui
◎主 演 鮑起靜 Hee Ching Paw ... Mrs. Cheung
梁進龍 Jinlong Liang
梁寬 Kuan Liang
陳麗雲 Chen Liyun
◎上映日期: 2008年3月27日 香港

劇情簡介:
張家安,一個與母親住在天水圍的應屆會考生,他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與母親一起相依為命,比較聽從母親的話,成績也不算優秀但為人很普通。
而張母雖然是單親母親,但從不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將兒子養大,並積極工作——她在一家超級市場的生果檔當售貨員,敬業樂業。在她年少時她把努力工作賺來的錢供兩個弟弟到國外讀書,而與弟弟們之間雖然平時很少來往,但感情深厚。
梁歡,年輕時曾經在市區里賣生果,後來落葉歸根回到天水圍社區,與張母住在同一棟大廈,並與張母之間成為了朋友……
張家安、張母,以及梁歡,就像香港的大部分同一個時代的人一樣,過著平凡而似乎刻板的日常生活,也在那平淡的日子裡折射出淡淡的人情味,流露出天水圍的溫情一面……

影片簡評:

這是一部淡淡然而又讓人感動、振奮人心的社區生活電影——以社區為背景的劇情片在八九十年代曾經不少的出現,像爾冬升的《癲佬正傳》、鄭則仕的《何必有我?》、張之亮的《籠民》等都是代表,而去年邱禮濤導演的《性工作者十日談》及羅永昌導演的《每當變幻時》也都是圍繞著社區而展開的故事片,而許鞍華再度的以平實而夾雜著悲憫的手法關注起普通人在社區里的日常生活。
就如片名所說的「天水圍的日與夜」,許鞍華影像關注的焦點是這個曾經一度曾為傳媒爭相報道的「悲情」社區——天水圍,而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時,與《天水圍的日與夜》一起展映的還有劉國昌導演的《圍·城》,同樣是以天水圍為故事背景,但偏向於刻畫這個社區的悲情事件(也即將這個社區的一些社會問題放大其悲劇的一面),而《天水圍的日與夜》里盡管也有單親家庭問題、孤寡老人問題、中學生成長問題(如早戀、孤僻等)等,但在整體上是洋溢著一種很淡的人情味,而顯得比較的溫情。
而影片中的三位主角,剛好就代表著這個社區里最為普通的三代人。兒子張家安代表著年輕的一代,成績普普通通,對未來難免有所想法而同學之間也會出現一些如早戀之類的問題,會考結束後在家等待著放榜,並主要是無聊的躲在家裡打游戲機度日——如此的狀態即使是在內地不少城市裡的中學生之間也是最平常不過的;母親則代表著中年一代的香港人,盡管在日常生活裡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喜怒哀樂早就融解於她的堅強里,她安心而平靜的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並試圖幫助別人,相信明天會更好——就像是很多出生於五六十年代並在七十年代的香港經濟騰飛時期成長的女兒一樣,早早放棄學業出來工作並供養家裡兄弟們讀書,步入中年後則過著人工不高、簡單但自我感到滿足與充實的日常生活;至於代表老年人的是梁歡,她在年輕時前往香港市區的繁華地段賣生果為生,年老之後落葉歸根回到了故土天水圍養老,似乎有些漫不經心的數著日子生活……三代人的故事就像是一次的生命輪回(影片似乎暗示著平平凡凡的張家安將會到繁華市區工作,或者辛苦或者悠閑的打拚半輩子然後再回到故居養老),而穿插其間的,不再是《圍·城》式的悲情故事,而是讓人感動的人情。

幕後花絮:
「男女平等的口號喊了很多年,電影依舊還是男性為主的世界,香港電影近30年來,男人堆里總是默默站著一個目光坦盪的許鞍華——拍片不快,賺不到什麼大錢,但就是願意拍電影。雖然作品成就有高有低,但在香港,甚至在亞洲,幾乎找不出一個女導演可以與之匹敵」,在創刊號的《香港電影》雜志上,如此的介紹了許鞍華這位依然在香港電影圈裡堅持拍片的女導演。而最近,她也獲得了福岡亞洲文化大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這也是對她的藝術生涯的肯定。
生於遼寧省鞍山市的許鞍華,母親是一位日本人,而她自己在中國傳統文化與古典文學方面則深受祖父的影響。她在澳門和香港長大,中學時期就很喜歡看電影,在香港大學獲得英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後,前往倫敦電影學院學習電影專業,返港後一度擔任胡金銓的助理,然後又在電視台任職,後來才在七十年代末執導影片,並先後執導了《瘋劫》、《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等佳作,成為香港電影新浪潮以來最重要的香港女導演。
最近,除了獲得福岡亞洲文化獎之外,她的新片《天水圍的日與夜》將於7月17日在百老匯電影院獨家上映,映期暫定一周。
《天水圍的日與夜》不談城市悲情,以溫情角度描寫天水圍區內境況,攝制隊入區實景拍攝,居民熱情協助兼樂意出鏡。許鞍華眼中的天水圍不見愁雲慘霧,居民安於平淡生活與一眾港人無異。正如許鞍華不拍戲的日子就跟大家一樣,每日去飲杯奶茶,食個菠蘿油(菠蘿包橫向切開夾著一塊厚切的牛油),照顧家中母親,過著平凡不過的規律生活。天水圍連環發生幾宗家庭悲劇,引起全港關注,當過度關心甚至被藉此作噱頭之後,外界的熱情又冷卻下來。許鞍華在天水圍發生遺棄小女兒慘案之前,已想拍關於這里的故事,當她接觸過該區居民,發覺他們並沒報道形容那樣悲,所以決定用寫實手法去描述這里的人與情,不想再標榜「悲情城市」。
許鞍華為搜集數據,由資深社工邵家瑧安排跟隨一位朗區社工入區體察。她對這里的首個印象,是一班拖男帶女學拍短片的可愛主婦。「我當時見到她們每人手拿一部DV攝錄機,跟著社工到處去拍,社工就好像導游帶著全班師奶,第一個感覺很奇怪。再看她們都帶著小朋友在身邊,還有雨遮、萬金油等等大堆行裝一路拍,實在令人很佩服,若你看見也會喜歡她們。我想,這就是天水圍的精神。」
覓男主角一波三折
而許鞍華更邀得久未拍戲的陳玉蓮助陣客串,「私下與陳玉蓮並非好朋友,但我很喜歡她的戲,曾幾次邀她拍片,她都不想拍,這次再找她,她一口就答應,當時她快將要復出,客串拍了一天,我覺得她成熟了很多。」當然正面的電影題材也是打動陳玉蓮肯重返銀幕的原因,許鞍華又找來曾合作的鮑起靜當女主角飾單親母親,倒是物色男主角屢遇波折。「花1個月見過百多個男生都找不到合適人選去演這個中學生,甚至想過用一個TB(Tomboy,男性化的女孩子)去反串。到終於找到了,他又突然失蹤,當時劇組打算另找人選,我愈想愈不忿,索性走上他家找人。」
忽然殺上門的絕妙過程,許鞍華重提起都忍不住笑:「當晚我9點多去到,這個男孩子的媽媽應門,她的樣子好像一個年輕版的我!她見到我也驚訝得說話吞吞吐吐說:『你……你……你就是許鞍華!』當她知道整件事後就解釋因兒子內向欠自信,然後連姨媽都連夜趕來幫忙。男生回來一開門,見全屋女人在等他,當下嚇呆了!」結果集眾人力量,許鞍華成功覓得男主角。三娘勸小男生接戲有別於以往開拍的片種,這次處理生活化寫實題材,許鞍華的拍攝心情比較輕松。但只要有合適的故事,她說也想找張學友梁家輝、劉青雲等巨星開拍大製作。「我不太想返內地拍戲,一開戲起碼要去幾個月,媽媽年紀大,我不放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