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年代,哪一時期才是香港電影最鼎盛的時期
香港電影最鼎盛的時期是80年代和90年代初
在香港電影鼎盛的年代,由於寬松的文化政策,出現的真正意義上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類型片層出不窮,警匪片,動作片,武俠片,喜劇片,賭博片、黑幫片,三級片,僵屍片競相爭艷,並且在世界影壇都處於領先地位,這些類型的片子好像除了香港,其他地區拍的都不怎麼好。
② 哪幾年才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
個人覺得整個九十年代是香港的黃金電影時期。老中青齊聚一堂,本來火的就更火,像成龍、發哥、李連傑、張國榮、梁朝偉、劉德華,後起之秀如周星馳,小時候就是看星爺的各種無厘頭電影長大的。金城武吳彥祖陳冠希,這幾個也是90年代的中流砥柱,主要是顏值方面的~
③ 中國香港電影在發展的初期有何特點
1、趕時間:領銜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幾個片約,檔期有限,所以劇組人員就不眠不休的奮戰趕拍。
2、飛紙仔:導演開拍前只有故事大綱,開機後只能等編劇把當天要拍的劇本傳過來,當年程小東拍攝《倩女幽魂》、劉偉強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雋的「飛紙仔」。
3、第二組制度:由於香港武術指導的經驗豐富、十分專業,王晶這樣的導演經常只專注拍文戲,槍戰武打追逐撞車的場面交由動作指導全權負責,這樣,一部普通的商業片通常之用十幾天就能完成。
④ 說說你覺得香港電影最輝煌是什麼時候,那時的代表作是什麼
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還屬八九十年代那會兒的電影,那會兒電影屬於百花齊放的狀態,一年不知道要產出多少優質的電影作品,可以說什麼類型的電影風格都存在,可以說每一部電影都非常的經典, 當然爛片也存在,但優質的會大於劣質的,港片盛行的年代,也造就了非常多的港星,巔峰鼎盛時期的港片更是非常經典,以至於我們現在看到這些電影,都會覺得百看不厭,有一種濃濃的港片味道,說到香港電影最輝煌時期的代表作,我覺得有幾部電影是一定具有代表性的,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了,這極部電影就是《英雄本色》和《古惑仔》等一系列的電影。
⑤ 為什麼說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
一個地區能夠在影視,歌壇等方面得以繁榮壯大,這與當時的地區經濟是密切相關的,香港也是如此!這里我想分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這個問題:
當然,這其中更離不開香港地區在八九十年代也出現了大量優秀的演員和歌手,比如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張學友、劉德華、黎明等人演唱的歌曲深入人心,填詞人以及作曲家如黃沾、顧嘉輝、盧國沾、許冠傑、林夕等直到現在也被大眾熟悉。
⑥ 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哪一時期才是香港電影最鼎盛的
八十年代,應該是最鼎盛的時期,如果要用10年劃一個界限,我覺的是85年-95年這十年,電影的鼎盛時期,一個是看產量一個是看產出,產量多一定會有精品,高質量的電影一定會夾雜在一堆的爛片中,但是多少爛片喂養出了導演、編劇,看看那幾年的「金像獎」最佳電影角逐,會有懸念,精品多,名導一人一片,明星跨戲2、3部,那是真的繁榮,喜劇、功夫、警匪、黑幫、鬼片等題材,現在變成了香港電影風向標。說到產出,90年代的《古惑仔》一出一個系列,跟現在的漫威電影一樣,李連傑的《黃飛鴻》一個系列,成龍的《警察故事》一個系列,王晶導演的賭片等等,不要說三級片了,這都是大IP啊!對比現在,嘆口氣啊!
⑦ 香港電影是什麼時候掘起的
香港電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復興,而在1949年以後漸趨蓬勃。1949年後大批
中國內地的電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經濟理由紛紛南下,在香港設電影廠,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攝電
影,使香港成為南中國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電影中心。再加上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加坡、馬來西
亞電影勢力過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歐電影文化所帶來的沖擊,遂令香港電影邁向
成熟的雛型。20世紀50-60年代是國、粵語片起飛的時期,其中由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更是粵語
片的盛產期。
20世紀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轉折點,而香港電影也隨著電視的普及化,社會和經濟的發
展,以至香港人心態的轉變而受到種種沖擊,以致70年代的香港電影是趨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跟
20世紀70年代末興起的新浪潮相比,我們會發現到80年代的香港電影由於太過側重劇情堆砌,明
星包裝,因此電影類型單向化,更遑論什麼作者論了。有人認為這時期的電影造就明星、扼殺導
演、編劇的創作,使香港電影走上窮途沒落,加上1989年經濟、影帶市道不發達等種種因素下,
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電影市道滑落。盡管如此,若不以電影質素或創意來衡量,單看票房成績及
投資者的態度,說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電影屬飛黃騰達的時期實在不為過。
所以綜合來講40年代到50年代是崛起,60到70年代是興盛,80年代是巔峰。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⑧ 中國香港電影音樂鼎盛時期
20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圈鼎盛時期
8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當年在整個亞洲乃至全球電影市場上是何等威風!相信彼時的小青年都會有擠在小黑屋裡看錄像的經歷吧!不管你是否影迷,你都會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動:比如說故事的方式、影像與音樂的配合、人類普遍情感的煽動與塑造。這些跨文化吸引力,都是藝術技巧製造出來的。那技巧,就是娛樂的藝術!這段時間,香港電影拍攝得既革命化又商業化、既中規中距又大膽嘗試。當時的電影沒有急於求成,沒有裝模作樣,沒有那麼多電腦技術,沒有那麼多知識硬傷,沒有西方那種不自然的音樂效果和武打設計。對人物能認真刻畫,對歷史背景能對得起歷史,對背景音樂和台詞有考究有底蘊,對外有交流有借鑒。這讓當時的香港電影走在亞洲前面,甚至在世界上也不遑多讓,其繁榮和成績有僅次美國電影業的感覺!難怪有「東方好萊塢」之稱。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圈大體可從以下三個角度闡述:
1、好片高產:
《英雄本色》,上個世紀80年代港台影視文化最讓人無法忽視的顯著標簽。正是它一舉開創了香港江湖片的先河,劇中小馬哥的形象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酷的代表。吳宇森更是憑藉此片風光無限,奠定了他一代宗師的地位.
《黃飛鴻》是徐克的經典得意之作,如果沒有徐克指導此片的問世,相信我們的小李同學至今還在我們祖國大陸出演著一些諸如「少林小子」之類的電影,正是此片成就了他從功夫小子到一代宗師的晉升,自此星途坦盪。《黃飛鴻》的出現,也為徐克的電影武俠世界留下了一抹濃重,成為了華語武俠電影中的里程碑作品。
其他影片介紹在此不多作贅述。
2、導演高產
這個時期出現很多怪才導演,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念,以電影人特有的激情叱詫風雲,推動了香港電影的繁榮。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為他奠定了「一代宗師」的地位,用極為自信的手法讓暴力世界中彌漫出無法言語的浪漫,華麗而控制自如的鏡頭、精練的對白以及舞蹈般的槍戰動作令人為之傾倒。
他的電影捧紅了很多明星,也創造了很多奇跡。他迄今為止的六部作品已經憑借著其極端風格化的視覺影像、富有後現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對都市人群精神氣質的敏銳把握成功地建構了一種獨特的「王家衛式」的電影美學。
憑《英雄本色》、《倩女幽魂 (1987年)》、《黃飛鴻(1991年電影)》等片蜚聲海內外,為香港電影開創了新的時代。在現今香港電影界的幕前幕後人物中,徐克是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其他幾位導演也不作贅述。
3、巨星高產
大家都給他們冠以封號,梅艷芳:拉風的「百變天後」,林青霞:拉風的「亞洲絕色」 ,周潤發:拉風的「影視一哥」,張國榮:拉風的「影壇神話」,王祖賢:拉風的「神秘天後」,張曼玉:拉風的「高貴天後」
⑨ 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哪一時期才是香港電影最鼎盛的時期
8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
無論是劇本;導演;演員都是其他年代無法比擬的。
90年代受經濟蕭條影響,香港的3類電影也達到了一個黃金高峰,例如王晶的部分作品,低俗但觀眾都愛看。
至於70年代只能說香港電影長河的一股功夫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