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關於泰山的神話的電影國語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關於泰山的神話的電影國語

發布時間: 2023-01-10 14:47:47

⑴ 關於泰山國外電影

森林王子
The Jungle Book (1994)

導演: 斯蒂芬·索莫斯
編劇: Mark Geldman / Ron Yanover / Ronald Yanover
主演: 賈森·斯科特·李 / 琳娜·海蒂 / 加利·艾爾維斯
類型: 愛情 / 家庭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4-12-25
片長: 111分鍾
又名: 小泰山 / 森林之王

哦,兩道題都是你問的?還真是巧

⑵ 關於泰山的電影

81年版電影《人猿泰山》

泰山電影最早出現於1917年,也是最忠實埃德加·賴斯·巴勒斯原著的版本。1929年推出15集影片,雖然仍是默片,但第一次採用了泰山的吼叫。1932年的《人猿泰山》 (Tarzan the Ape Man)是第一部有關泰山的有聲片,也是約翰尼·魏斯繆勒和莫琳·歐薩利文經典組合的開端,至1948年共拍了12部泰山片(歐薩利文參與了前面六部)。新近的真人版是1998年的《泰山和失去的城市》(Tarzan and Lost City),由《星河戰隊》的男主角卡斯帕·凡迪恩和《情人》的女主角珍·馬奇主演.
之前的版本已很難找到。

⑶ 關於泰山的神話傳說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攔住山,背靠五松亭,在這里可遙望十八盤,南天門,只見兩山對峙,萬仞中鳥道百折,雲蒸霞蔚,迷離耳目衣袂之間,松濤陣陣,傳千谷萬壑不絕。

在這里還可以下望雲步橋,只見水流潺潺,陡然入澗,瀑水懸流,濺花瀉珠,風響水鳴,萬籟俱寂,風景之秀麗之清幽以言表。

據說,秦始皇做皇帝時,發現東南有天子氣,唯恐別人奪了他的皇帝寶座,就帶了大隊人馬,從京都咸陽出發,浩浩盪盪來到泰山封禪,一是想藉此報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風,以便懾服天下。

忽然,天氣驟變,烏雲從山頭滾下,頓時天昏地暗,風雨雷電一齊襲來。始皇措手不及,見前面有一棵松樹,高達數丈,枝葉繁茂,樹冠如棚,風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樹下避雨,隨行人員早亂了套,鑽洞的鑽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會兒,風飄雲散,雨過天晴,始皇因在樹下,未遭風雨侵襲,為賞松樹遮雨之功,始皇當即封它為「五大夫」。

聖旨剛下,就聽到樹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統,你不以社稷為重,大興土木,修阿房宮,築驪山墓,大增賦稅,亂派徭役,無德無仁無禮,妄受帝命,憑什麼亂封左右」

始皇聞聽此言,又想起剛才忽遇大雨,感到實在晦氣,據說,在萬曆三十年,由於泰山蛟龍騰起,山洪瀑發,秦松被水沖走,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時補載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還有一棵裊裊亭亭的松樹,一枝長長的樹干斜向下伸展著,好像殷殷熱情的泰山在企盼著海內外賓朋的到來,許多年輕的情侶,更是將她作為忠貞不渝的愛情象徵,在樹下留影,因為她向上凝聚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陽洞附近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親相愛,樂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採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復了健康。

他們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麗,又一次,一位石匠來他們家避雨,他們傾其所有,熱情款待,石匠為了感謝他們的盛情,一夜之間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盤道,引來了大批的遊人,使他們夫妻大開眼界,後來,丈夫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麗,決心出到外面學習技藝。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兩年,三年,卻遲遲不聞歸期,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年輕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著,執蓍地期待著,企盼著丈夫的歸來。

有一天, 她的丈夫終於回來了,見妻子變成了一棵松樹,悲痛異常,於是在樹下築了一間石屋,日夜守護著他的妻子,把對妻子滿腔的愛,都獻給了泰山,為妝扮泰山,建設泰山,為來泰山的遊玩的客人,做了許多的好事。

3、飛來石

在御帳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傳,宋真宗帶領千人萬馬來泰山封禪,行至雲步橋上,只見重重山疊翠,白雲壓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飛瀉,猶如銀河倒懸,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霽之清秀,置身澗底,捕捉玉珠瓊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後依萬古青山,好不消遙自在。

文武大臣們跑這跑那,忙得不亦樂乎。正巧,這時泰山神黃飛虎巡遊從此經過,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這個無能的昏君,名為到泰山封禪,實則是遊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誠,趕快轟他下山。

於是山神作法,將身邊一塊巨石朝真宗滾來。真宗這時正賞樂觀景,忽聽有聲如雷貫耳,回頭一看,見一塊大石壓頂而來,嚇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喲,我的媽,趕快救駕」此刻哪裡還有人應聲,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萬歲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來接駕的。」

真宗聞言,果見大石聳立,像在對自己施禮,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經地說「奴才,一塊碎石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

我乃真龍天子,是元君派來接迎的,我怎能會橫遭此禍?」話雖這樣說,此時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趕快起駕上山了。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便將此石取名為「接駕石」,把真宗憩過的石坪取名為「御帳坪」。

4、望夫山

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個東岳廟會,有一對新婚夫婦來泰山進香,企盼婚後能豐衣足食,來年生個大胖小子。兩個人沉醉在新婚的歡樂之中,一路上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來到了對松山附近的盤道。正當他們興沖沖地攀登十八盤的時候,想據為已有。

只見他使了個眼色,隨從的差役便心領神會,上前來調戲她。新郎官見有人調戲自己的妻子,便奮不顧身地沖上前去保護自己的妻子。身單力薄的新郎官,哪裡是那些彪悍差役們的對手。

幾個差役一起動手,一陣拳打腳踢,就連推帶擁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溝下摔死了。那差役回頭對新娘子喜皮笑臉地說「我們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後定有你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說著就連拉帶扯地把她一塊帶上了山頂。

那公子遊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裡像抹了蜜一樣甜。他興致勃勃地來到山頂,對差役們說:「這泰山是歷代皇帝老兒祭天祭地的地方,我與娘子在這里拜天地,結為夫妻是再好不過了。」說著就要與那娘子成親。那娘子此時已悲痛至極,欲哭無淚。

只見她不卑不亢地說「要成親也可以,只是剛才慌亂之中,我連句話都末來得及對夫君說,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聽她如此說,倒以為那娘子同意與他成親,就答應了她。

只見那娘子從容地整理了一下頭上的亂發,不慌不忙地走上山頭,凝視著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連的差役不注意,對著山谷大喊一聲:「夫君,等一等,我隨你來了」說著便縱身跳下懸崖,以身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忠貞節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個山頭取名叫「望夫山」。

5、岱廟天貺殿泰山眾神壁畫

人人都知道「泰山的神全」,真是大廟小廟遍地皆是。神仙的名目也十分繁多,上起天老爺,下至土地爺,真是無奇不有。這么多的神仙都集中在泰山上下,這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在很古的時候,江西龍虎山下,出了一個真命天子,是玉皇大帝任命的,他下凡後,取名叫白氏郎。白氏郎長大後,就到隔河的東村去上學。

他每天早晚過河,都有一個白鬍子老頭,恭順地自願來背他。時間長了,白氏郎母親就覺著奇怪,問兒子:「你為什麼過河不濕鞋,腳不涼呢?」白氏郎告訴她說:「每天有個老頭兒背著我過河。」母親聽後,就告訴白氏郎說:「明天你問問老頭為什麼背你過河。」

第二天早晨過河時,白氏郎詳細地詢問了老頭,老頭說:「我皇陛下,你是真命天子,天帝派我來給你當差,二十年後你就是一朝人王地主了。」

白氏郎回家洋洋得意地說給母親聽,母親興奮得不得了,就天天盼兒子做皇上。她每天在灶下做飯的時候,就用燒火棒敲著灶王爺的神像念誦:「灶王爺你聽著:要是俺兒當了皇上,俺是有仇的報仇,有冤的報冤。」一天三頓飯,她就敲著灶王爺說三次。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了,向玉皇報告人間善惡,他如實地將白氏郎母親的言行向玉帝做了報告。玉皇大帝不相信,灶王說:「天爺爺,我一天挨三次敲,若不信看看小神頭上的疙瘩。」說著,他伸著頭用手指給玉帝看。

這下玉皇可生氣了,認為真要叫白氏郎坐了天下,他母親這個做法還了得嗎?就命令雷公電母,到明年六月六日,下凡到江西龍虎山,抽掉白氏郎的龍筋。

第二天早晨,白氏郎又去上學,來到了河邊。那個背他過河的老頭說:「我就背你這一次了,以後我就不來應差了,因為你以後不能再做皇帝了。」白氏郎很驚奇,就問他為了什麼?老頭兒就將灶王爺向玉皇大帝告狀的事說了一遍。

白氏郎嚇壞了,他懇求老頭給他個解救的辦法。老頭囑咐他,明年六月六,若有暴雨急雷,切記住:「緊閉嘴,咬緊牙,雖然龍筋被抽,不能再成人主,還可留個金口玉牙,說句話還有靈驗。

千萬不可忘記。」白氏郎最後問老頭是誰,好銘記他的恩德,老頭說:「我乃玉皇駕前,太白真人是也。」

第二年的六月六,雷公電母奉玉帝之命,來抽白氏郎的龍筋。這一天,白氏郎按照太白金星的囑咐,閉緊了嘴,咬緊了牙。一陣急驟的雷電後,白氏郎軟癱在地上,他用力地保住了他的金口玉牙。

白氏郎身體康復後,恨透了灶王爺,心想:我還金口玉牙有靈驗,說了算數,他找來一個葫蘆,想把灶王裝到葫蘆里,叫他永遠不能出來。於是,他就手拿葫蘆頭,來到灶王的神像前,大聲喊道:「灶王毛神,裝進葫蘆。」就見一道火光,就把灶王爺裝進去了。白氏郎就蓋上了葫蘆塞。

白氏郎一看,他的金口玉牙真靈驗,就想:天下這些小毛神,都不是好東西,他發誓要把這些小毛神通通都裝起來,也好消除被抽筋的憤恨。

於是他便從江西一路北上,隨走隨裝,江南所有的神仙,都無一逃漏。後來,他聽說泰山老奶奶有道業,又很靈,他就又發狠,再把泰山老奶奶也裝起來。

白氏郎一上泰山,老奶奶就掐算好了,她也做了一番巧妙的安排。六月的泰山,在太陽的曝曬下,燥熱極了,溪流里乾涸得連一點水都沒有。白氏郎背著他裝神的大葫蘆,艱難地在山路上行走著,口渴舌燥,嗓子眼裡都快要冒煙了。

在這時,突然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嬤嬤,提著一桶水,從山下走來。白氏郎見了水,怎麼能不喝呢?他向前施禮,要求老媽媽給他口水喝;老媽媽因泰山天熱缺水,不給他喝。他再三苦苦哀求,老媽媽說:「你要喝水,必須給我磕頭,叫我三聲親娘才行。」

白氏郎果真趴在地上,磕了個響頭,大聲喊了三聲親娘,就趴在水桶上喝了個飽。老嬤嬤說:「白氏郎你喝了我的水,可別忘了我是你娘啊!」白氏郎再三道謝滿口應承。

喝足了水,白氏郎有勁了,一口氣就上泰山頂,要到碧霞宮去裝泰山老奶奶。當他走到神座前,拔開葫蘆塞要裝神的時候,就聽神座上的碧霞元君喊道:「白氏郎,白氏郎,你忘恩負義喪天良,拿著葫蘆來裝你娘。」

白氏郎抬頭一看,神位上坐的正是那個他磕頭叫娘給他水的老嬤嬤。若真裝了她,不就的是忘恩負義了嗎?他又生氣,又懊悔,就把手裡的裝神葫蘆向地上一摔,摔了個粉粉爛碎。

那些被裝的神,這才見到了光明,解除了羈困,爬起身來,向泰山上下,四面八方逃走了。這些逃神,在泰山上一個個都安上了位置,所以,到今天泰山的神,才多才全哩!

⑷ 有關泰山的神話故事

泰山的神話故事有:五大夫松、望人松、飛來石、望夫山、仙人橋。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攔住山,背靠五松亭,在這里可遙望十八盤,南天門,只見兩山對峙,萬仞中鳥道百折,雲蒸霞蔚,迷離耳目衣袂之間,松濤陣陣,傳千谷萬壑不絕。

在這里還可以下望雲步橋,只見水流潺潺,陡然入澗,瀑水懸流,濺花瀉珠,風響水鳴,萬籟俱寂,風景之秀麗之清幽以言表。

據說,秦始皇做皇帝時,發現東南有天子氣,唯恐別人奪了他的皇帝寶座,就帶了大隊人馬,從京都咸陽出發,浩浩盪盪來到泰山封禪,一是想藉此報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風,以便懾服天下。

忽然,天氣驟變,烏雲從山頭滾下,頓時天昏地暗,風雨雷電一齊襲來。始皇措手不及,見前面有一棵松樹,高達數丈,枝葉繁茂,樹冠如棚,風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樹下避雨,隨行人員早亂了套,鑽洞的鑽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會兒,風飄雲散,雨過天晴,始皇因在樹下,未遭風雨侵襲,為賞松樹遮雨之功,始皇當即封它為「五大夫」。

聖旨剛下,就聽到樹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統,你不以社稷為重,大興土木,修阿房宮,築驪山墓,大增賦稅,亂派徭役,無德無仁無禮,妄受帝命,憑什麼亂封左右」始皇聞聽此言,又想起剛才忽遇大雨,感到實在晦氣,據說,在萬曆三十年,由於泰山蛟龍騰起,山洪瀑發,秦松被水沖走,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時補載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還有一棵裊裊亭亭的松樹,一枝長長的樹干斜向下伸展著,好像殷殷熱情的泰山在企盼著海內外賓朋的到來,許多年輕的情侶,更是將她作為忠貞不渝的愛情象徵,在樹下留影,因為她向上凝聚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陽洞附近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親相愛,樂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採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復了健康。

他們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麗,又一次,一位石匠來他們家避雨,他們傾其所有,熱情款待,石匠為了感謝他們的盛情,一夜之間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盤道,引來了大批的遊人,使他們夫妻大開眼界,後來,丈夫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麗,決心出到外面學習技藝。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兩年,三年,卻遲遲不聞歸期,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年輕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著,執蓍地期待著,企盼著丈夫的歸來。

有一天, 她的丈夫終於回來了,見妻子變成了一棵松樹,悲痛異常,於是在樹下築了一間石屋,日夜守護著他的妻子,把對妻子滿腔的愛,都獻給了泰山,為妝扮泰山,建設泰山,為來泰山的遊玩的客人,做了許多的好事。

3.飛來石

在御帳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傳,宋真宗帶領千人萬馬來泰山封禪,行至雲步橋上,只見重重山疊翠,白雲壓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飛瀉,猶如銀河倒懸,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霽之清秀,置身澗底,捕捉玉珠瓊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後依萬古青山,好不消遙自在。

文武大臣們跑這跑那,忙得不亦樂乎。正巧,這時泰山神黃飛虎巡遊從此經過,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這個無能的昏君,名為到泰山封禪,實則是遊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誠,趕快轟他下山。

於是山神作法,將身邊一塊巨石朝真宗滾來。真宗這時正賞樂觀景,忽聽有聲如雷貫耳,回頭一看,見一塊大石壓頂而來,嚇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喲,我的媽,趕快救駕」此刻哪裡還有人應聲,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萬歲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來接駕的。」

真宗聞言,果見大石聳立,像在對自己施禮,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經地說「奴才,一塊碎石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

我乃真龍天子,是元君派來接迎的,我怎能會橫遭此禍?」話雖這樣說,此時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趕快起駕上山了。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便將此石取名為「接駕石」,把真宗憩過的石坪取名為「御帳坪」。

4.望夫山

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個東岳廟會,有一對新婚夫婦來泰山進香,企盼婚後能豐衣足食,來年生個大胖小子。兩個人沉醉在新婚的歡樂之中,一路上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來到了對松山附近的盤道。正當他們興沖沖地攀登十八盤的時候,想據為已有。

只見他使了個眼色,隨從的差役便心領神會,上前來調戲她。新郎官見有人調戲自己的妻子,便奮不顧身地沖上前去保護自己的妻子。身單力薄的新郎官,哪裡是那些彪悍差役們的對手。

幾個差役一起動手,一陣拳打腳踢,就連推帶擁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溝下摔死了。那差役回頭對新娘子喜皮笑臉地說「我們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後定有你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說著就連拉帶扯地把她一塊帶上了山頂。

那公子遊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裡像抹了蜜一樣甜。他興致勃勃地來到山頂,對差役們說:「這泰山是歷代皇帝老兒祭天祭地的地方,我與娘子在這里拜天地,結為夫妻是再好不過了。」說著就要與那娘子成親。那娘子此時已悲痛至極,欲哭無淚。

只見她不卑不亢地說「要成親也可以,只是剛才慌亂之中,我連句話都末來得及對夫君說,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聽她如此說,倒以為那娘子同意與他成親,就答應了她。

只見那娘子從容地整理了一下頭上的亂發,不慌不忙地走上山頭,凝視著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連的差役不注意,對著山谷大喊一聲:「夫君,等一等,我隨你來了」說著便縱身跳下懸崖,以身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忠貞節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個山頭取名叫「望夫山」。

5.仙人橋

相傳,呂洞賓因三戲白牡丹觸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時三刻就要斬首,呂洞濱整天消遙自在,這樣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罷甘休?便想盡千方百計躲過這一關。呂洞賓想來想去,想到了梁灝身上,梁灝是文曲星上凡,呂洞賓找到梁灝,說明來意,向梁灝說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場高中。」

梁灝見是散仙呂洞賓,便開口問道:「如何相救」呂洞賓說「倒也不難,到了那天,不管是風狂雷緊,還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緊筆管不停地寫,千萬不要鬆手。否則,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見了。」

梁灝聽說不過如此,,便欣然應諾。是日,和風麗日,哪裡有什麼風呀雷的,梁灝以為呂洞賓又耍什麼鬼把戲騙人,誰知不一會,天空滾雲翻墨,狂風大作,地動山,電閃雷鳴,彷彿就要天崩地裂,梁灝謹記呂洞濱之言。

梁灝抬頭,才發現窗外已風住雷止,麗日當空了,呂洞賓見他洋洋灑灑寫了幾十頁,忙道:「憑梁兄這般才華,明年我保你中頭名狀元。」說完便飄然而去。第二年,梁灝半信半疑地進京趕考,果然中了頭名狀元。

皇帝見他年事已高便賜給他許多金銀財物,讓他衣錦還鄉了。梁灝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頭名狀元,就給碧霞元君親自掛抱進香。這天梁灝在山頂還完願,聽到遠處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禮,問道「先師為何端坐在此」。

「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隨你前往?」「只要你跟我從橋上走過就行了。」梁灝若大一把年紀,怎能爬得上這懸崖峭壁,再說就是爬上去,還不摔到谷底碎戶萬段,便婉言辭謝了。無奈,呂洞賓只好一人從橋上飛走了。

(4)關於泰山的神話的電影國語擴展閱讀: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⑸ 關於泰山的神話傳說

神話 故事 是處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蠻荒時代的人們憑借幻想支配自然、征服自然而創作的,是人類最早的藝術文學作品,是人類文學的先河。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泰山的神話 傳說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泰山的神話傳說篇一:仙人橋
在碧霞祠東南,有兩崖陡立,相隔丈許,澗深數丈,非正午不見日月,兩崖之間三石相連,懸於半空,風吹欲傾,純屬造化之奇巧,非神仙不能過,故名“仙人橋”。不過,現在有許多年輕人,攀上攀下,留影於此,已不再是“非飛仙不能度了”。

相傳,呂洞賓因三戲白牡丹觸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時三刻就要斬首,呂洞濱整天消遙自在,這樣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罷甘休?便想盡千方百計躲過這一關。呂洞賓想來想去,想到了梁灝身上,梁灝是文曲星上凡,考場上屢試不第,今年八十二還不曾中得半個秀才,他那尺把粗的筆管,從來不被人注意,倒是個藏身的好地方,於是,呂洞賓便急急忙忙奔梁灝。呂洞賓找到梁灝,說明來意,向梁灝說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場高中。”梁灝見是散仙呂洞賓,便開口問道:“如何相救”呂洞賓說“倒也不難,到了那天,不管是風狂雷緊,還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緊筆管不停地寫,千萬不要鬆手。否則,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見了。”梁灝聽說不過如此,,便欣然應諾。是日,和風麗日,哪裡有什麼風呀雷的,梁灝以為呂洞賓又耍什麼鬼把戲騙人,誰知不一會,天空滾雲翻墨,狂風大作,地動山,電閃雷鳴,彷彿就要天崩地裂,梁灝謹記呂洞濱之言,緊握筆管大書特書。午時三刻已過,梁灝還在大收不止,只聽背後有人言曰,謝梁兄救命之恩,容當後報。梁灝抬頭,才發現窗外已風住雷止,麗日當空了,呂洞賓見他洋洋灑灑寫了幾十頁,忙道:“憑梁兄這般才華,明年我保你中頭名狀元。”說完便飄然而去。第二年,梁灝半信半疑地進京趕考,果然中了頭名狀元。皇帝見他年事已高便賜給他許多金銀財物,讓他衣錦還鄉了。梁灝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頭名狀元,就給碧霞元君親自掛抱進香。這天梁灝在山頂還完願,聽到遠處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禮,問道“先師為何端坐在此”。呂洞賓道“我已在此等你多時了,你已功成名就,想攜你離開這里,以報答你的救命之恩。”“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隨你前往?”“只要你跟我從橋上走過就行了。”梁灝若大一把年紀,怎能爬得上這懸崖峭壁,再說就是爬上去,還不摔到谷底碎戶萬段,便婉言辭謝了。無奈,呂洞賓只好一人從橋上飛走了。
泰山的神話傳說篇二:探海石
探海石,又叫拱北石,是泰山著名的標志性景觀之一。它像一隻報曉的雄雞,氣宇軒昂地佇立在泰山之巔,道以待,為世人迎來輝煌的黎明。關於探海石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原來,中天門有座二虎廟,二虎廟供奉著黑虎神,虎為百獸之王,它奉碧霞元君之命整天在山上山下巡視,哪裡有猛獸作浪,妖孽興風,它就在哪裡去懲治,保衛著泰山的安寧。有一年春天,春暖花開,遊人如織,東海龍宮有個守門的海妖見自家門前冷冷清清,門可落雀,而泰山頂上卻熱鬧非凡,便生了嫉妒之心,偷偷地到泰山頂上施放妖氣,剎那間,山頂那如詩如畫的雲海,繚繞而至仙霧,即刻變得烏煙瘴氣,山上頓時大亂。海妖見後,卻在一帝幸災樂禍地放聲大笑。黑虎神正在山下巡視,見烏雲籠罩著山頂,便知定有妖孽作怪,便提上元君賜給它的鎮山之寶-擎天神棍真奔山頂,它見那妖孽還在山頂作法,便氣不打一處來,狠狠持一棍打去,那海妖只聽身後一陣冷風襲來,知道大事不好,急忙化作一縷青煙奪路而逃,山頂復又出現一派仙山瓊閣的美景,但是,黑虎神由於用力過猛,那擎天神棍打在石上,一片火光散後,神棍斷為兩截,那斷掉的一截頓時化作一塊巨石,直指東海,怒目而視。從此,那東海妖孽遠遠看見擎天神棍立在山頂,便再也不敢到泰山作孽了。
泰山的神話傳說篇三: 竹林寺的傳說
在黑龍潭的上邊,原來有一座圭,叫竹林寺,寺的周圍翠竹 青青,松柏蒼郁,溪水潺潺,曲徑通幽,風景十分秀美。相傳,寺里有兩上和尚,一老一小,那小和尚姓秦,名叫秦力,老的和尚粗野蠻橫,好吃懶做。所有寺里的 活都是小和尚的事,這樣老和尚還常常不滿意,動不動抬手就打,張口就罵,有一天烈日當頭,老和尚讓小和尚雲鋤地,而自己卻在樹下喝茶,也不知過了幾個時 辰,小和尚鋤完一壟,來到地頭上擦汗的時候,無意中看見離自己不遠的樹下,坐著一位年方二八長得細皮嫩肉,穿著一身紅衣服的妙齡少女,正在目不轉睛的看著 自己,那少女在樹下坐著,也不與小和尚搭言,一直看著他,等到小和尚幹完活走了,她便轉身不見了,一連四五天都是如此。一天小和尚幹完一天的活,躺在床 上,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在夢里,只見那位穿紅衣服的少女飄飄而來,對他說:可憐的小師父,你的命實在太苦了,從小沒了父母,一個人來到寺里,小小的年 紀,卻在這里像牛馬一樣地幹活,你那心狠手毒的師父不把你累死,是不會放過你的,我要幫你逃出這若海,你記住,明天到地里幹活的時候,在我坐過的石頭底 下,有一個像胡蘿卜一樣的東西,你挖出來以後,千萬不要告訴你的師父,晚上等他睡下以後,你偷偷地把它煮了,連湯帶水地喝下,以後就可以逃離這里,再也不 會受苦了。小和尚醒來,知道是做了一個夢,他回憶著剛才少女的話,一一記在心裡。第二天天不亮,小和尚就下地了,中午收工時,他按小女說的,挖了那個東西 就揣進腰裡回到寺里。回到寺里,老和尚讓小和尚干這干那,小和尚竟把腰裡的那個寶貝給忘了,他無意中用汗衫擦汗的時候,不小心把那寶貝給摟出來了,坐在一 旁喝茶的老和尚見從小和尚身上掉下個怪模怪樣的東西,拿來一看,原來是一顆人參,忙問小和尚是哪裡來的。忠厚老實的小和尚從來不會說慌,便把如何在地頭上 見到少女,少女如何在夢里交待,一五一十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看著手裡的人參,想到吃了以後就能成為神仙,那高興勁就甭提了,老和尚在做升仙夢。老和尚讓 小和尚煮上端來,快煮好的時候,正好泰安知縣來 拜訪 老和尚,那老和尚怕知縣得知此事以後,自己撈不著吃,就把他領到一間僻靜的房舍里閑話。小和尚煮好後倒 到碗里等師父來,可是一等二等沒有來,就聽那少女的聲音對小和尚說:小師父,你太老實了,這東西本來就是你的,你怎麼會讓給那人呢?你快把它吃掉吧,不然 就來不及了。小和尚聽著少女的話,拿起那參娃子,三口兩口就吃下去了,小和尚不吃則已,一吃下去就覺得渾身發熱,而且有一種飄飄似仙的感覺。小和尚一不做 二不休,端起碗來就喝。老和尚送走知縣,跑到屋裡正看見小和尚端著碗喝,就知道大事不好了,也來不及發火了,去搶小和尚的碗,小和尚見師父回來,嚇得他湯 沒喝完,端著碗就跑,老和尚就在後面追上了,小和尚跑時寺里,只見整個寺院突然左搖右晃。飄悠悠的升上了天,老和尚在地下對小向尚說:千萬要帶上我小向尚 看到老和尚不標放聲大笑起來,那笑聲把門檻震了下一,就聽咚的一聲那門檻掉在地上,把老尚砸成了個肉餑餑,死了。就這樣,竹林寺連同那個勤勞善良的小和尚 駕著祥雲升了天,只有那門檻還留在無極廟附近。

猜你喜歡:

1. 泰山神話傳說故事

2. 泰山的傳說故事

3. 關於山的神話傳說

4. 關於橋的神話傳說

5. 神話傳說故事大全

⑹ 小時候看過的關於人猿泰山的一部電影,泰山在叢林中,女主角去了,後來女主角把泰山帶出叢林

1994泰山電影《森林王子》(小泰山)
劇情
1871年,英國上校布賴頓帶著女兒凱蒂來到印度,一個印度青年納束與其妻子及兩歲的兒子莫基里成為他們的向導,為軍隊引路,凱蒂和莫基里成了好朋友。
一天晚上,一隻老虎偷襲軍營,納束不幸身亡,其子莫基里混亂中不慎落入萬丈深淵,被河水沖走,最後被野狼救起,從此莫基里在森林裡倖存下來,學會求生打獵的天賦本領,與動物為伍,過著野居生活。
光陰荏苒,在大自然的撫育下,轉眼間莫基里長大成為一個身強力壯的十七歲英俊少年,成為森林之王。 不料後來被人們發現後視為怪物,被將軍捉拿監禁於獄中……
幸而凱蒂憑借當初相送的手鏈認出了莫基里,將其解救出來,還教他各種禮儀想讓他回歸社會。
但是,這引起了凱蒂的未婚夫布尼的不滿,而莫基里身上鑲有珠寶的匕首也引起貪財的布尼的注意。
為了讓莫基里說出隱藏珠寶之地,布尼綁架了凱蒂,以她和她父親作為威脅,逼迫莫基里帶他們去尋找森林裡的寶藏。無奈之下莫基里只得順從,當布尼拿到了寶藏,得意忘形之時,寶藏的守護者----一條巨大的眼鏡蛇將其拖入水中……
結局:莫基里與凱蒂在森林裡翩翩起舞,相守永遠

⑺ 求《泰山2》電影國語,下面是幾張截圖(百度雲加好友)

《泰山》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 e4tq

《泰山》是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由克里斯·巴克、凱文·利瑪執導,托尼·戈德溫、明妮·德里弗、布耐恩·布萊塞得等人參與配音。於1999年6月18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在非洲原始森林長大的人類泰山在人類和猿猴家族之間進退兩難的故事。

⑻ 很久以前看的電影,關於泰山的,裡面的泰山每次出現時都會撞樹,最後他和女的的兒子也撞樹

應該是99年的《人猿泰山》

⑼ 有關泰山的神話故事

泰山的神話故事——碧霞元君的傳說

傳說姜子牙輔佐擊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鎬京,滅伐了荒淫無道,沉溺酒色的紂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天下統一,武王認為大臣們開國有功,應該重重有賞。可是,想來想去,卻找不出合適的禮物,金銀財寶這些東西太俗氣了,而且也沒有什麼意義,用過就完了。最後,武王還真想出了個絕頂的好主意,把全國的領地都封給大臣們。

這樣一來,既顯示了他武王的慷慨,又能說明他對大臣們的信任;既能考驗大臣們是否真的忠君何國;再者,武王這樣也就輕省自在,光做他的天子就行了。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神大權交給了軍師姜子牙,讓他分封諸侯。

卻說姜子牙分封諸侯,封來封去把全國其他的名山大川、風水寶地都封盡了,就留下了一座東岳泰山。姜子牙知道泰山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是個供人遊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備把泰山留給自己,可誰知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武王的護駕大將軍黃飛虎找上門來,非要把泰山封給他不可。兩人正在商榷,不知誰又走漏了風聲,黃飛虎的妹妹黃妃也來找姜子牙要地盤,說是武王答應她,要她來找姜子牙。

黃妃是武王最寵愛的妃子,莫說武王已經允諾,就是黃妃自己開口,也得趕快給她。這下可好了,三人都看中了泰山這塊寶地,可總不能都去坐呀,這到底如何是好呢?

事到如今,只黃氏兄妹就夠姜子牙纏的了,自己便不得不打消了坐泰山的念頭,不過放棄了也怪可惜,他見黃氏兄妹一個憑護駕有功,一個仗武王後台,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就堵氣對他們說:好了二位,誰也別爭,誰也別搶,憑自己的本事,誰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誰的。黃飛虎一聽,不禁拍手叫絕。他想,憑我這一身氣力,泰山還能有黃妃的份?可是身單力孤的黃妃,也沒有一點懼色,一口應允了。

黃飛虎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比賽日期一到,便騎上了他的玉麒麟,日夜兼程,從京都直奔泰山。黃妃為比賽絞盡了腦汁,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比賽一開始,她先將自己的鞋子脫下一隻,使了個神法,將鞋子扔到玉皇頂上,然後才不慌不忙的向泰山趕來。

等到黃妃爬上泰山,兄長早在南天門上等得不耐煩了。他見黃妃姍姍來遲,便對她說:不行就是不行,別逞能,這回你應該服氣了吧?

真是豈有此理,是我先己到此,我以為你在路上出了什麼事,前去接你,不想你已經繞道趕來。黃妃一本正經的說

你別胡攪蠻纏,你說先到,有何證據?這下黃飛虎還真有點著急。證據嗎?當然有,你來看吧。

黃飛虎跟著妹妹來到玉皇頂,只見黃妃一隻綉花鞋端端正正的放在石坪上。盡管有證有據,黃飛虎卻從心裡不服氣,不禁斥責妹妹:你耍滑頭

黃妃不緊不慢的說:憑本事嘛,怎麼是耍滑頭?

黃妃自知紙里包不住火,光是兄長一人好對付,等姜子牙來就麻煩了。她作出無可奈何的樣子,對兄長說:咱們兄妹二人,本該是你敬我讓,不分你我才是,這樣吧,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們共管泰山總可以了吧。

這樣一來,先來的黃飛虎倒做了不曉世理的孬種,後到的黃妃倒成了慷慨大度的好人,把個黃飛虎氣得直翻白眼。可也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

等姜子牙趕來,一看便知黃飛虎上了妹妹的當。可是他見黃氏兄妹都協商妥了,也不好再把事情說破,只好將計就計,把黃飛虎封為泰山神,把黃妃封為碧霞元君,一個在山下天貺殿,一個在山頂碧霞祠。

(9)關於泰山的神話的電影國語擴展閱讀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泰山貫穿山東中部,泰安市境內,綿亘於泰安、濟南、萊蕪三市之間,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泰山雄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大海,西靠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東西長約200千米,南北寬約50千米,主脈,支脈,余脈涉及周邊十餘縣,盤卧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

泰山的地質構造十分復雜,以斷裂為主,其構造特點為斷塊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紀形成的構造,又有中新生代發育的構造。

泰山的前寒武紀地質構造發育以多期的褶皺、斷裂以及韌性剪切帶為其主要特徵。它們彼此疊加相互改造,構成了極其復雜的構造面貌,對它們的成因機制研究是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另外,中元古代輝綠玢岩發育的國內外罕見的「桶狀構造」,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從區域構造看,太平洋板塊以近東西方向對歐亞板塊的強烈俯沖,使泰山地區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東東向泰前斷裂發生強烈掀斜活動,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泰山的新構造運動表現得十分普遍和強烈,它們對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著主導性的控製作用。

泰山周圍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紀結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動構造也與新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