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王晶談香港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王晶談香港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1-26 16:11:54

㈠ 香港鬼才導演王晶經典語錄摘抄


王晶,原名王日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有香港鬼才導演之稱,出生於香港,祖籍浙江紹興,在香港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導演人物,父親是著名導演王天林。王晶1977年編寫了第一部電影劇本《鬼馬狂潮》。此後十餘年,編過40多部電影劇本。1981年首次執導電影《千王斗千霸》。他編導及監制的電影包括《精裝追女仔》《最佳損友》《至尊無上》《賭神》等。1997年,他聯同文雋等成立最佳拍檔電影公司。近年來代表作有《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千王之王2000》、《未來警察》、《財神客棧》《大內密探零零狗》。

王晶經典語錄:

我的底線很清楚,就是我不會沒辦法。在這個世界裡活下來,你必須要有火眼金睛。

影評人的作用主要是善意地鼓勵電影製作人。可是現在大多在嘩眾取寵,放大自己。其實影評還應是文學批評,文學批評不是要把文學家說死,而是把文學帶到走上正確的道路。

我從來不覺得情色電影能證明一個導演本身的品質。我拍的電影其實從來都是贊美女性的,我必須讓女性看了之後不會臉紅,不會反感,這是我一直堅持的底線。

電影世道是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一家獨大或者一兩個戲賣錢,那電影世道是不會好起來的,必須整體蓬勃,大家的票房都不錯,這樣電影世道才會在一個互相刺激的情況下,達到一個大滿貫。

電影市場並不是建築於電影的素質上,而是建築於社會跟經濟上。當社會跟經濟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它對電影就有一個巨大的需求,電影市場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並不是有10個導演拍了10部很好的影片,電影市場就突然膨脹起來了。

一個導演應該找尋一些值得尊重的影評,吸收人家的意見,而不是對一些無聊的批評生氣。

我不會刻意地仿效別人。大家的文化背景不一樣,條件不一樣,仿效並不是一個聰明的行為。導演不跟著時代做出改變也不是聰明的導演。為什麼不做出改變呢?

把重心轉移到內地,不是我要,而是誰都要,哪個導演都要。誰不要,那是笨蛋。任何一個對市場有認識的人,都能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里邊取得一定的成就。

我覺得最主要就是要與眾不同。如果大家低胸你就低胸,大家短裙你就短裙,大家搞笑你就搞笑,那就死定了。一定要讓大家記得你是跟別人不一樣的,那才有機會紅。

我能維持拍片32年,並且越拍越大,那就證明實力在。那些愛耍嘴皮子的笨人愛說什麼就隨他說吧,對我來說早習慣了。

電影是第八藝術,但它不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可以是音樂、繪畫,但不是電影。電影是我用來換飯吃的,怎麼能當作藝術,我的電影從來都是從商業目的出發,票房好,有錢賺才是我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是沖突的。

不是少穿就性感,性感是一種感受,一種態度。

看演員我是有我的一套的,除了英俊、漂亮,一個人身上一定要有別人沒有的氣質,這樣他就會成為明星。

你總要有一些獨特的才能,比別人看得更清,看得更遠,你成功的機會才能越大,香港很多明星都是我發現的,我不否認我的眼光比別人獨到。

我們電影人就是游牧民族,哪裡有水有草,我們就去哪;哪裡有更多的觀眾,我們就去哪。

我個人並不排斥藝術電影,也很喜歡不少藝術大師的影片,但市場有分工,我註定就被安排在商業和賺錢這個位置上,我不會說大話,但是有自己的原則。我很享受這種工作狀態。

我一直覺得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不好的導演。

賭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行為,我拍的也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行為。

每天都要把最近發生的事情寫成笑話,你說怎麼可能沒有靈感呢?每次我成功都會總結為什麼成功,導演最重要的是讓觀眾過癮,而不是自己過癮。

我耍嘴皮耍不過馮小剛,我只能用整體動作和氣氛。

我戲里戲外是兩個人。雖然所有的賭博我都會,但我平時不賭,我知道一旦陷進去,就永遠別想爬出來。

拍情色片是市場需要,不代表人格有問題。

有人說我拍戲很爛,我就絕不會這樣說人。你說達不到水平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用這種侮辱性的詞語?所以這么說話的人本身就是爛人。

很多電影人不懂娛樂電影,只好躲在藝術片後。他們可以拍十部藝術片,可以用藝術這兩個字遮羞,拍一部娛樂片,他就成了票房臭蛋了。他們沒有挑戰市場的勇氣。

電影中和生活中的幽默是兩種東西,不幸的是你不可能兩全其美,往往是電影中非常幽默的人在生活中是個悶蛋,很不好玩。而且引發大家鬨堂大笑的不一定是幽默,可能是搞笑。那是精確計算出來的笑聲,生活中的幽默不是預先設置好的,是即興的。

我覺得,比演戲更重要的是對人的尊重。我進片場前就知道想要什麼,告訴演員你要的是什麼就可以了,然後像修改文章一樣,刪去你不要的部分,大家都會很有效率。

我不會做一個把演員當成泥娃娃雕塑的導演,他們不是木偶,他們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發揮的平台,在關鍵時刻給他們一點方向,如此而已。

我看演員主要看性格和氣質。為什麼有的演員成為流星或者一直沒有火起來,不是因為他的演技,而是因為他的性格。觀眾沒有一個必須的理由非看誰不可。所以人太拽了,就白痴了。沒有你,大家一樣活,可惜很多人不這樣想。

父親給我一個範本,讓我知道在這一行,你會有多少受傷害的可能。就好像你有了一個航線圖,你可以避開所有暗礁,有一條安全路線。

所有在電影里搞笑的人,生活中都是悶蛋。卓別林、周星馳還有他,都符合這個定理。

我不會騙人,但不能有人騙我。我不會只看布景板前面的花哨,我總要到它的背後看看。我的生活只有真相,所以我這樣的人不會很快樂。自己騙自己的人才會有快樂的機會。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吳宇森經典語錄摘抄




吳宇森(John Woo 1946年9月22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是一位在亞洲地區和整個華人社會影壇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原籍廣西平南,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州。1971年在邵氏影業公司跟隨當時最著名的動作片導演張徹拍片。1986年執導《英雄本色》引起巨大轟動,成為當年度最賣座的電影,榮獲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由此開創了吳氏暴力美學的先河。1993年縱身好萊塢,憑借《斷箭》《變臉》《碟中諜2》等商業大片使他在國際影壇名聲大噪,確立了其A級導演的地位。是繼李小龍、成龍之後,進入好萊塢的第三位華人明星。20xx年獲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吳宇森經典語錄:

人生的經驗里都會經過一個失敗的教訓,也會經過成功的快樂。

電影就是我一生的事業,也是我的理想。雖然是我今天做得成功,我也希望能夠幫助到別人成功,或者是看到別人成功。

我覺得還是不能把藝術和商業分的太開,不能太執著於商業或者藝術。電影也可以是商業和藝術並存的。應該是更有包容性的。

電影不光要注重國內市場,其實也應該注重海外市場。因為如果能打開海外市場的話呢,那麼我們的電影事業也會有維持的動力和創造力,也就能更長久。

終身成就獎對我來講是一個鼓勵的作用,拿了這個獎並不代表我要退休,拿一個獎反而是讓我更努力,要拍更多的電影。

我們不能因為某一個導演有一部戲成績不理想,我們就表示失望,我自己也拍過令人失望的電影啊,所以如果真的有心去鼓勵一些年青人,就盡量去做,不管他做出來的成績是好與壞,他只要有這個心,一部不行,三部不行,第十部總可以吧?終有成功的一天。

一個電影就是等於一幅畫,一個畫家畫完一個畫之後,就不再屬於這個作者了,應該以後就是屬於觀眾的,屬於觀賞的人,他們能夠感受到什麼就感受到什麼這樣。

我每十年都有一個轉變:我剛做導演的頭十年,我是拍喜劇的年代;第二個十年是拍《英雄本色》的年代,都是一些英雄片;第三個十年是在好萊塢拍了一些電影,又是一個不同的經驗;第四個十年是在中國,在大陸是一個新的開始。

暴力美學是一些評論家想出來給我的稱號,我覺得當然是在我拍動作的時候,有一些場面不是為了刻意的美化暴力,而是我拍的時候我感覺是我拍的是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是一個很深沉的,可能是一個很唯美的,可能是一個很瀟灑的,所以我就會用一個唯美的方式來去表現。

好萊塢的核心是以商業片為主流,以觀眾的喜愛為標准,但同時擁有高質量的技術。在高質量的視覺元素之外又加上人的主題。

拍戲拿不到錢,也無所謂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很多人以為我有很多錢,其實我賺的錢不多,也不是很強求,生活過得去就是了。

我覺得現在拍電影,要拍一個有意義的電影,我說不管賺多少錢也好,就是說只要這個電影出來,我覺得能夠找尋到某一種意義,我才拍。

我覺得現在經紀人不大對,對演員保護過度,戲還演的一般呢,就把他們包裝成大明星,讓很多年輕的好演員失去了發揮的機會。

中國人的正義感、俠義精神的確和西方不同。我們可以為國家、為一份理想,為朋友、為家庭,不惜犧牲自己,死而無憾。但是他們不是,他們認為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求生不會求死的,你必須先求自己生存,才可以幫助別人,如果你是為了幫別人而犧牲自己,那你以後就不能幫更多的人。

在人性的方面,中國和美國有很多的共同點:有同樣的喜怒哀樂,有同樣的真善美的追求,也同樣有理想的人生,還有正義感。

社會越來越發達,很多人都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現在很多人都有這種俠義精神,不一定是動刀、動槍、動武的方面。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熱心腸的人,在汶川大地震、甘肅泥石流等大災難面前就能看到,太多的例子。所以這個社會是存在這種精神的,只是我們能不能放得開,能不能那麼容易相信別人。

我希望能夠除了自己拍電影之外,也監制多一些電影,幫助一些年輕導演,給他們機會。就像當年,有人我拍戲一樣。中國的電影要發展得好,還是要多元化一些,不要大家都去拍古裝片,應該讓年輕人多一點不一樣的嘗試。

以前電影里的悲劇英雄是我個人的反映,或者某一些人物是我所嚮往的。年紀慢慢大了以後,覺得很多事情不能太注重個人的感受,社會是整體的,我更照顧到別人的感受。我不能再停留在個人英雄浪漫主義的情懷上了,應該顧到大多數人的生活、感想,大家共同的愛。

我覺得做朋友不要計較那麼多,不能因為一時之氣,什麼都斷了。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安定,如果大家太計較小過節的話,會讓人的生活都不好。

做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兩點:第一點是要會欣賞,要會欣賞每個人的貢獻;第二點是要會感激,大家的付出才讓一個電影更好看,更有感覺。

我注重武俠精神,不喜歡花哨的動作。你說我古板也好,保守也好,我反正就是不相信一個人可以空中轉幾個圈下來還能打。我也不相信,一個人可以在竹竿頂上打來打去。我喜歡看,因為覺得很浪漫。如果我拍,肯定不會這樣。

現在很多華語武俠片雖然都很賣座,全球成功。但是武俠片只是我們的一部分,很多國家很多人對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精神還不夠了解。

以前我的電影里出現的都是悲劇英雄,現在年紀大一些,人生觀改變了很多,反而更加樂觀一點。我想,觀眾所想的,想做的,或者態度,都和三國人物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

美國人一點也不浪漫,我們中國人才最浪漫,而我們的浪漫是一種風度和情懷,包括對國家、朋友和愛人,不管在哪個年代,這種情懷都存在。



中國香港電影導演徐克經典語錄摘抄



徐克(Tsui Hark),本名徐文光,1950年2月15日出生於越南西貢市,祖籍廣東省海豐縣,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制。1966年移居香港,後到美國攻讀電影。1977年回港後,先在無線電視擔任編導,後轉投佳藝電視。1979年執導處女作《蝶變》,1981年執導電影《鬼馬智多星》,憑該片獲得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991年推出作品《黃飛鴻》,榮獲得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2年徐克導編電影《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取得3039萬的票房,獲得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計9項提名。1997年徐克監制首部動畫作品《小倩》,2001年導演電影《蜀山傳》。2005年徐克推出電影《七劍》,獲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20xx年徐克執導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影片在中國大陸收獲3億元的票房,並獲得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電影獎。20xx年徐克編導電影《龍門飛甲》,為首部3D武俠片。

徐克經典語錄:

有時候我們拍一部很經典的電影,很多年之後它突然完全失去當時的魅力,原因是什麼?因為在一部好電影的後面,總跟著很多電影模仿它,模仿與重復導致它失去最初讓我們震動的力度。

對於創作來講其實每個時刻都在創新,不是到什麼階段才創新。我覺得作為導演來講就要不斷的追求進步,不斷向前邁進,每一分鍾每一秒鍾我們都在創新,所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個演員都需要一些機會把他們的表演事業拓寬,導演給演員提供這樣一個改變和發展的機會,而演員又能信任導演,我覺得是一個很難得的緣分。

兄弟是一個很簡稱的東西,如果有人在你生活裡面無條件你,無論你成功失敗,無論你選擇對不對,他都一直很你的話,我覺得這一點上他是一個兄弟。

我覺得電影等於是跟女人一樣,是感受人生的一種藝術,你可以有自己對人生的感受,觀眾看才有感覺。

回頭一看,很多事情其實無所謂,最重要的是你讓別人有沒有開心,別人有沒有讓你開心過,可能一輩子就是這樣子過。

兩個人在一起,就好像投影機跟那個銀幕一樣,你需要一個銀幕來看看自己的畫面。我很難說是怎麼回事,因為有時候你需要另一個人去看看自己的樣子,可能這個人就是你的愛人。

我一直沒有長大過,我還是一個孩子,這是一個很好的感覺。

我們看小說也好,看歷史書也好,常常會看到不同的人會對同一歷史事件持不同的觀點。這種觀點在事件與事件的比較下,就出現了某種空間。對於現代人來說,絕對是可以通過歷史事件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的。

每一項新技術產生之初都伴隨著爭議,隨著它的日漸成熟,大家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對於一個導演或者電影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喜歡某個故事,喜歡某種題材,想用自己的方法把它拍得最好看,跟觀眾分享我們對於這個故事的情緒和感受。讓觀眾記住一個角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武俠是中國文化傳統,你們都去關注現實,我只好延續傳統。

我喜歡的就是將電影習作視為自己經歷自己的思維旅程。經歷過不同的階段,自己要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夠反映兩樣東西:一是周遭環境;二是我。這不是什麼偉大的想法。

在好萊塢拍戲時的工序很簡單:接劇本、拍攝、後期製作。制度太過健全令到一個導演似乎只是參與了一部電影的部分誕生過程。

只要拍得好,演員不用說英語也可成為國際片。

每個人對武俠的定義未必一樣,我所講的武俠,也是一種個人在現實社會裡面追求這種突破的精神狀態的東西。

我覺得武俠電影就是讓人感覺到是一個很多故事裡面有一些很精彩的片段,讓人家回想,不斷地記住,讓看的人很享受電影本身的、有些劇情上的一些所謂高潮啊,一些人物性格本身衍生出來的一種很磅礴很偉大的豪氣,然後感染到每個觀眾身上,回去不斷在回憶過程裡面很感動,對人物情緒上很感動的東西,我覺得就追求這種感覺。

劍除了它本身是一種武器外,它還代表一種身份一種修養。那我們塑造一把劍的時候,就等於說塑造它的可能性,比如從開始到最後,到它的過程有多少過程能讓劍客去成長,從劍身上領悟到人生、生命的一種東西。

香港演員,導演唐季禮經典語錄摘抄



唐季禮 (又名: Stanley Tong) ,生於1960年四月七日,香港演員,導演。 唐季禮於香港完成初中課程,一九七七年初赴加拿大讀書,考入溫尼伯(Winnipeg)的Miles Macdonell College。童年時看《杏林外史》而萌生做醫生的想法。所以高中畢業後,選科選了醫科。但在加拿大不收外國學生,覺得學位不夠,所以招收他入土木工程科。Stanley對此並無興趣。然後因為姐夫從事導演行業。也對戲劇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遂於一九七九年返港向電影方面發展。

唐季禮經典語錄:

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可能會改變觀眾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看法。

一個人的影響有限,但如果我們能把宗教的精神放在文化產業中,放在倡導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進步上,放在培育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弘揚正氣上,我們的影視產業一定能夠良性發展。

我不希望看到我們中國的文化被美國文化侵略,不希望現在的孩子看到的都是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被他們的文化所影響和同化。一些前輩對我的關懷和提拔讓我能夠成材,我希望用他們培育我的精神去培育下一代,讓他們成材,如果這種精神能夠傳承下去,我們的事業就能發揚光大。

我們中華民族的電影一定要到國際市場中去競爭,才能真正弘揚愛國主義、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現在實力還不夠,但相信有一天會強大起來。我們電影人要有這種理想,一定要加倍努力,用崇敬的熱情和精神去實現。

現在我們面臨的是文化侵略與文化抗衡,一個交戰的過程。我們這個時代是中西文化交融、競爭和抗衡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什麼?必須要有一大批適應國際化的影視人才,要有高科技的製作基地,同時要培訓本土的人才,要培育市場,才能健康發展。

我一直希望能把前人的經驗總結出來,把全世界華人中對中國電影抱有信心和希望的人才都聚攏過來,為我們中國自己的電影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在電影作品裡,正義感是不分民族、種族、國家和年齡的。在戲里我要抓住的就是正義感,還有英雄感,這在全世界都是統一的不畏強權,不畏惡勢力,這樣的英雄是老百姓所認同的。

我平常工作時間大概十六到十八個小時一天,我都願意這樣做,因為拍完一部戲,見到那些演員紅起來,見到觀眾看到這個戲會笑,會緊張,會開心,自己就感覺很開心。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很多電影創作的思路是往前看,所以很多題材是科幻片;而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血脈文化,還有很大的市場,要善於從中找題材,更要運用現代手法很好包裝。

純真的愛情我們都經歷過,只是在現在這種功利的社會環境中漸漸淡化。其實很多影片反映了生活的黑暗面,好像悲劇一樣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不希望自己的愛情片反映黑暗、骯臟的一面,因此選擇這種童話式愛情。

很多人問我人生大事怎麼解決,我就覺得像梅艷芳她把自己嫁給了音樂,那我就把自己嫁給電影,愛情對我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

現在形勢嚴峻,好萊塢文化滲透帶來的影響力太大。中國電影應該捍衛中國傳統文化,不要全部被好萊塢電影佔領。

在國際電影市場上,我們一直都是不平等的競爭,因為好萊塢的發行網路已經占據了每一個時段。我們小製作電影去佔領已經被大片佔領的市場,是不對等的競爭。

好萊塢是留學的地方,不是我們長遠發展的根據地,根據地還是中國市場。闖好萊塢,李小龍早就闖過了。

香港回歸這十年的發展,由於內地飛快的發展,一切的差異已經淡化了,所有生活習慣都接近了。(笑)我們就像鹹水和淡水的融合,開始有排斥,可是會慢慢地融合。這十年,我們已經看到我們是分不開的,不僅歷史上不可分割,社會各個方面都分不開。

兩地的人的文化背景不一樣、政治背景不一樣、知識水平不一樣、生活習慣也不一樣、價值觀也不一樣。正是這種不一樣讓香港人覺得和內地會有距離感。

我一直沒當自己是香港人,一直當自己是中國人。我從小就不認為要有分別,包括台灣也好、海外華人也好,我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分呢?我們都是中國人啊。不管生在哪裡,我們都是中國人,留著中國人的血。

為什麼我們在成龍、李連傑、楊紫瓊後便再沒有武打新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著重人才培訓。

一部好的作品,應能跨越地域和文化差異,影片能令不同國家的觀眾都看得明白,已是一門藝術。我並不太贊同那些過份孤芳自賞的作品,因為我認為電影應該要滿足大眾的口味和需要。

好的導演要排檔期,好的演員要排檔期,其實是因為我們發展比較慢。


㈡ 新版《倚天》被吐槽選角失敗,王晶霸氣回應,他是怎麼說的

面對這些爭議,他的言辭非常激烈,看上去非常生氣,更是直言道:「有這些話,我放心了,這就保證邱,雲二人已然走上女神之軌跡。嘴賤之人,未來卻只有一條肥丑大媽之路。」

關於王晶

其實,當初大家在聽到這部劇上下集改網播時,網友們都表示浪費了古天樂甄子丹這兩大巨星了,而這一改,這兩部電影也成為了古天樂甄子丹兩人的首部網劇了。

㈢ 王晶為什麼被人說是「爛片之王」

王晶,香港著名導演,執導了賭神、賭俠、九品芝麻官等一系列經典港片,與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等知名影星,可謂香港電影的大佬級人物。但是王晶也是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與張曼玉、張敏、邱淑貞等香港女星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坊間傳聞」,近年來更是拍出了《澳門風雲》這樣的「爛片」,讓大家不禁要問,王晶這是江郎才盡了嗎?

有些人說香港電影沒落了,其實並不是香港電影人拍不出好電影,而是對於王晶等許多知名導演,已經不需要年復一年的打磨劇本,挑選演員,精進演技,僅以他們的票房號召力足矣。作為一位電影導演,王晶是成功的,作為一位商人,王晶也是成功的,「爛片之王」,只不過是他人生中無數標簽中的一個,名利雙收,誰還會在乎一個小小的標簽呢。

㈣ 對王晶導演的「周星馳不是為香港人拍電影,為錢而已」,你有什麼看法

最近在一個訪談節目中,香港電影導演王晶談到了他和周星馳的往事,王晶表示,好的喜劇導演需要有好的喜劇演員,在王晶和周星馳早期合作的時候,他們兩個人的想法和理念都很相似,因此他們兩個人早期合作得非常融洽,但是到了後來,因為周星馳自己當導演了,所以分道揚鑣了。王晶談到了他對周星馳的看法,他認為周星馳並不是像大多數人說的那樣「為香港人拍電影」,只是為錢而已,但是我覺得這個說法並不是太貼切。

周星馳對演戲的態度是非常敬業的,所以他導演的電影作品都不會太差,而且,從最初一個跑龍套的小演員演變成如今的喜劇大咖,說明了周星馳在電影這個領域的天賦和努力都是非常巨大的。

㈤ 王晶對香港電影的貢獻很大嗎

王晶雖然高產,但他也一直在培養人才,甚至養活不少人,像劉偉強一直做攝影的,沒有王晶的爛片試手,他做不成導演,也拍不成古惑仔系列,風雲,無間道等。

㈥ 如何評價導演王晶談西遊影視,最喜歡張衛健和周星馳

王晶是個商業導演,什麼是商業導演?就是拍電影為了賺錢的導演,所以這樣的導演要想賺錢,就必須迎合觀眾,而王晶在 娛樂 圈中可謂將這種圓滑表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當年拍攝《大上海》,王晶噴吳宇森而為周潤發打抱不平,並指責當年吳宇森根本只將周潤發當成配角來拍攝,同時他也表明 娛樂 圈中能受周潤發跪拜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他父親王天林,另一個則是洪金寶。所以《大上海》中請來洪金寶受周潤發的跪拜之禮,合情合理。

比如,拍《澳門風雲2》時,周潤發為大學生說話被認為gd,他急忙站出來為他辨解,同時表明自己的立場。

而和周星馳之間的矛盾,王晶一開始更是直言不諱地曝料他的黑料,但是始終撼動不了周星馳在內地觀眾心中的地位,王晶自然明白如此下去肯定會影響到自己事業,所以近年來他對周星馳的態度溫和了許多,並常常在節目中以另一個角度來對他贊揚。

此外,和邱淑貞的恩怨,王晶更是讓人大跌眼鏡。許多邱淑貞的粉絲其實並不喜歡王晶,且不說當年二人為何分手,但既然分了就各自安好,然而這么多年王晶時不時將邱淑貞拉出來製造熱度,表現出自己很專情的好男人形象。

……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為電影的宣傳,平時王晶很少在網上發博,但只要有新戲他就一定會發文。

對於這次評價「西遊影視」,王晶的發言自然也是為了宣傳他的電影《孫悟空大戰盤絲洞》。

王晶說,他最喜歡張衛健的《西遊記》和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可以理解。

為什麼?因為港台明星很多人都是受日本文化影響,他們拍攝的電影大多都是卡通式,很難理解內地的「正劇」,而王晶和周星馳的電影,正是這種卡通式電影的集大成者。

前不久錢雁秋懟曹榮時就曾提到,當年香港電影人對他說:「觀眾又不懂 歷史 ,我拍出來的就是 歷史 。」

所以張衛健和周星馳式的「西遊影視」自然也就對得上王晶的味口,而他們的這兩部「西遊影視」又剛好是許多觀眾都喜歡的同人 娛樂 劇,這樣一來王晶就又對上了觀眾的味口,自己在觀眾心中有了好感,電影就好宣傳。

至於周星馳的《西遊伏妖篇》,王晶直言太亂,可事實上它的風格和《西遊降魔篇》如出一轍,劇情也並不凌亂,且孫悟空的造型更貼近原著,當初之所以被批評演員的表演佔了很大部分的原因。至於王晶為什麼那麼說,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或許是這部電影上映後觀眾對它風評不好,或許是王晶真的不喜歡。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作為一代喜劇之王,周星馳是很多喜劇明星追求的目標,從默默無聞的龍套,到喜劇之王,他經歷的艱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雖然是喜劇之王,但現實中他卻不苟言笑,默默地做著公益捐骨髓,雖然他已經白發蒼蒼,不再出演電影,但他導演的作品仍受眾多影迷的追捧,從《西遊降魔篇》,到《美人魚》,再到《新喜劇之王》,都取得超高的票房。只要能夠在他的電影中出現,哪怕是一條狗,一隻蟑螂,都為人津津樂道。

星爺的無厘頭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和星爺多次合作的大導演王晶,兩人從《賭俠》開始,便攜手改寫香港票房神話,《整蠱專家》、《鹿鼎記》、《逃學威龍3之龍過雞年》等數十部電影幾乎是香港電影中的經典之作。

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好的導演與演員正如同千里馬與伯樂,只有這種強強聯手才能產生更完美的效果。好的演員帶給導演靈感,就像星爺在電影中的經典畫面。可惜的是這段佳話未能一直延續,直到他們最後一次合作的《千王之王2000》後,便傳出兩人的矛盾。

周星馳名聲大噪後,片酬肯定也是水漲船高。有了周星馳的珠玉在前,王晶當然不可能放過周星馳無厘頭的表演風格,於是他決定自己打造和周星馳相同表演風格的演員,前前後後他捧了三個人,只有最後一個人走上了喜劇的道路。

1、葛民輝,當年王晶和周星馳合作的《賭聖》大賣,深受觀眾們的喜愛,於是王晶打算再創《賭聖》神話,他找到葛民輝和吳孟達拍攝了《賭聖2之街頭賭神》,雖然有黃金配角吳孟達的加持,無奈的是並沒有像《賭聖》那般讓人印象深刻,票房也可想而知。

葛民輝的表演也是一直模仿周星馳,沒有自己的表演風格,而且過於誇張,雖然他很賣力但也以失敗告終。王晶之所以捧葛明輝,無非是考慮到片酬的問題,作為新人的葛明輝,為王晶節省了一大筆資金。

後來他又和周星馳有過多次合作,在《算死草》中,葛民輝的戲份已經和周星馳不分上下。在《行運一條龍》中,周星馳更是為他當配角,奈何星爺的光環太強大,觀眾都以為星爺才是主角。王晶的幾次力捧都以失敗告終,葛民輝隨後淡出電影圈,回到自己的老本行音樂創作上,最近一次是出演徐崢的《港囧》。

2、張家輝,作為影帝,他也是在影視圈摸爬滾打這么多年,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如果說張家輝是一匹千里馬,很明顯王晶不是發現他長處的伯樂。在王晶的電影中,張家輝總是賤兮兮的,耍賤是他表演最鮮明的風格。

為了捧張家輝,王晶在捧他的電影中都是大咖雲集,1999年的《賭神大戰拉斯維加斯》中,更是雲集了劉德華、萬梓良、陳百祥等人。

同年的《千王之王2000》更是請來周星馳為張家輝做配角,星爺是何許人也,即便是配角,也難以遮擋他主角光環,張家輝與葛民輝同樣的下場收場。

這部電影不僅沒捧紅張家輝,還因為片酬讓王晶和周星馳產生了矛盾,兩人從此便再也沒有合作過。張家輝沒有成為第二個周星馳,幸好他遇上了貴人杜琪峰,他開始改變戲路,後來他和林超賢合作的《證人》,讓張家輝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以及第4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從此張家輝的戲路大變,從此順風順水,可以說杜琪峰才是張家輝真正的伯樂。

3、張衛健,王晶曾稱張衛健是電視劇版周星馳,可見對他的評價之高。他們第一次合作的是《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有李連傑的主角光環在,張衛健當然只能當配角,在裡面扮演牙擦蘇,他成了電影中的 搞笑 擔當。

1993年的《武俠七公主》,更是召集楊紫瓊、張敏、吳君如、張曼玉、關詠荷、陳加玲、鄭裕玲七大美女為了張衛健當配角,更是有劉松仁、吳孟達、任達華和李兆基等人眾星捧月。

同年的《超級學校霸王》,集齊了四大天王中的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三大天王,再加上任達華、鄭伊健、邱淑貞、楊采妮、許志安等當紅明星,老戲骨吳耀漢和苑瓊丹,外加反派功夫配角周比利和盧惠光,這陣容不是一般的強大,只是為了捧紅張衛健。

即便張衛健很努力,但都沒能大紅大紫,反而在電視劇上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憑借《西遊記》中孫悟空迅速走紅,後期提出漲一點工資,不僅遭到TVB的嘲諷,更是被雪藏,說他沒了毛什麼都不是,張衛健因此剃了光頭證明沒毛他也會成功。

好在王晶發現了他在電視劇中的市場,為其拍了幾部電視劇,如《小魚兒與花無缺》、《A計劃》等,從此張衛健在電視劇界一發不可收拾,向TVB證明了沒有毛他也會成功。雖然張衛健在電視劇界紅了,但王晶的重心還是在電影上。

王晶力捧這三位,試圖打造出第二個周星馳,但都以失敗告終,不過三人中在喜劇界最成功的還是張衛健。

㈦ 王晶: 港片沒落始於周星馳《濟公》大賠錢, 流失台灣市場導致崩盤

曾經的香港影壇被譽為是東方好萊塢,但94之後港片在傳統票房市場就全線潰敗了,到了97基本上只有香港那點票房了。一個市場不足以養活一部電影,這也是為什麼當年很多電影從業人員失業的原因,如此惡性循環加劇了香港電影的沒落。90年代中期成龍,周潤發,李連傑等巨星遠赴好萊塢發展尋求出路,後來電影業實在撐不下去了連向華強都退出影壇了。

巔峰時期的港片是能跟好萊塢大片抗衡的,如八九十年代李連傑成龍的電影在全亞洲各國地區市場就能輾壓一大堆美國片,到90年代中期都還能與之對抗。王晶曾一針見血點出香港電影沒落潰敗的原因:「我個人很了解,基本就是台灣市場的崩潰,引致香港市場的沒落,因為台灣市場的瘋狂。

王晶繼續說到:以至從90年開始,香港的電影已經吃得太肥膩了,大家接受了那種能夠台灣給的成本已經夠拍完一部戲,其他的市場都是賺的」所以每個人都在亂開一通。

台灣當時最瘋狂的時候五條院線,所以香港也必須有五條院線來拍足夠的片來供應台灣的五條院線,然後可是這種泡沫終於有一天會爆破的,直到王英祥用三千萬賣周星馳的《濟公》然後大賠錢之後,台灣的那些片商就終於醒覺到這是不行的。

周星馳《濟公》當年台灣票房慘敗,台北僅收到1548萬新台幣,全台按2倍推算也就3000多萬。這個成績片商分賬到賬可沒多少錢,王英詳用3000萬新台幣買該片虧慘了。95之前港片在台灣的票房成績還不錯,但那幾位巨星的片子賣價很高,當影片票房一般的時候台灣片商就會虧錢,後來台灣片商集體向香港片商抵制要設定一個「天花板」。

王晶繼續解讀,然後大家就聯合跟香港的所有片商說:「我們要設一個天花板」就是最多是多少錢,好像當時是想定在1750萬,然後很多人過去了,因為他們算過,覺得台灣這些片商是紙老虎,他們的存貨只能支持三個月,如果大家聯手他們三個月後就沒有片放了。

但是算錯了,他們回來之後,那些台灣院商就聯合起來,向新聞局要求開放美國片,以前的美國片在台灣每一部只能進八個拷貝,後來台灣新聞局就同意了,你就可以進來一百個拷貝都行,一下子就把整個港片的市場就沖破沖崩了。

而且當時以為呢,所有院商都覺得電影頻道好賺,他們反正買了那麼多片,自己都做電視台了,都在電影頻道放自己的片就想賺兩遍。可是呢就越來越惡性競爭,差不多那邊片一下,那邊就上了,甚至於你上了一個禮拜,第二周已經在它的電影頻道上,慢慢就變成觀眾就不來看了。所以在兩三年之內很多個台灣院商就倒下了,然後再加上香港的盜版,三件事加起來,整體地把香港的電影打垮了。

王晶這個解讀一針見血,當時台灣是香港市場以外最大票房市場,對於很多港片來說就靠台灣市場收票房減輕票房壓力。當年能做到全亞洲市場通吃的只有2人,一個是成龍,另外一個就是李連傑。周星馳周潤發當年也很火,但這兩位主要還是靠港台市場收票房,日韓,東南亞市場不入流。

香港片商太貪得無厭遭到台灣院商的抵制,完全開放美國片後港片份額一下子就被吃掉了。90年代中期以後只有成龍票房還維持在巔峰,其他港片票房幾乎都片撲街了,失守台灣市場導致港片崩盤,這個觀點很到位一針見血。當年要是有台灣市場做後盾港片也不至於那麼快泡沫破滅,香港電影人低估了台灣片商,當然台灣片方商也是貪得無厭最後讓美國人漁翁得利。

王晶揭秘:港片沒落始於周星馳《濟公》大賠錢後,遭到台灣院商的聯合抵制,而香港片商不願意讓步,最後流失台灣市場導致香港電影崩盤。如今20多年過去了,港片復甦遙遙無期,錯失台灣市場,日韓東南亞等市場又被淘汰出局,現在就看能不能抓住內地市場機遇了,這是港片崛起最後的機會。

㈧ 王晶是如何誇贊周星馳的

王晶是導演界的鬼才,曾經在香港電影最不景氣的時期還在堅持拍攝電影,帶領一幫人吃飯,同時為了迎合市場也拍了很多爛片,被稱為爛片王,不過瑕不掩瑜,王晶作為導演的成就還是有目共睹的,拍攝了許多經典的電影,尤其是和周星馳合作了很多喜劇影片,比如《賭俠》,《逃學威龍》,《整蠱莊家》,《九品芝麻官》等等,都是非常搞笑而且經典的喜劇,現在再拿出來回顧依然可以讓人捧腹大笑。本以為兩個人的默契合作會長久下去,可是卻在拍攝《千王之王》是徹底決裂,之後兩個人分道揚鑣再無合作,王晶曾經怒斥周星馳是真小人,而自己是偽君子!不過王晶在參加竇文濤主持的《圓桌派》節目中,談到喜劇電影時,卻意外的誇贊了周星馳!並且王晶導演的喜劇理念也揭示了一個道理,正是周星馳一直苦惱的問題!

周星馳應該也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在經過《新喜劇之王》的失利後,今年終於決定開拍《功夫2》了,這次是自導自演親自上陣,影迷們又有眼福了,可以期待星爺主演的這部功夫喜劇了!

㈨ 被稱為香港娛樂之王的王晶有那麼多經典作品,怎麼還有人說他是爛片之王

無他,主要是王晶拍的看似爛片的數量多一些而已。這在其他的導演身上是不多見的。畢竟,有些名氣的人都會愛惜自己的羽毛。但是,王晶似乎不太關心那些個虛名。依然故我的拍攝自己的電影。

當然,這些只是王晶電影的一個方面。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如《新少林五祖》、《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追龍》 等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出品。

所以,有的人說其實王晶就是一個商人。就算是所謂的「爛片」,他依然可以掙錢。這是不爭的事實。

㈩ 如何評價電影《賭神1》(1989)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說的應該就是《賭神》吧。(《賭神》一般指《賭神1》)


但是這部電影背後的意義有多少人明白了呢?賭博,看似把金錢名利做籌碼,實則賭的是一個人擁有的所有,名利、親情、愛情……無一例外。贏了一時風光,輸了身敗名裂,有多少賭徒能被喚起最後的一絲理智,保留自己和家人最後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