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二戰國語電影保衛莫斯科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二戰國語電影保衛莫斯科

發布時間: 2022-11-25 16:35:03

⑴ 求有關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列寧格勒戰役的二戰電影

蘇聯拍的《世紀悲劇——蘇德血戰》系列。
或者單獨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圍困》《解放》。其中除了圍困外,其餘三部都被包括在上面那個系列裡面了。
兵臨城下之類別看,是西方黑蘇聯的,完全是在污衊二戰蘇軍。

⑵ 莫斯科保衛戰電影劇情 莫斯科保衛戰電影劇情介紹

1、影片描述了1941年蘇聯軍隊在莫斯科城下浴血戰斗,誓死捍衛祖國尊嚴,扼止住敵人瘋狂進攻的史實。著重描述了德國古捷里安將軍的坦克部隊已沖破防線,佔領了奧勒爾,第一近衛軍團奮力將其扼止住,使整個局勢得到了扭轉。

2、《莫斯科保衛戰》是由尤里·奧澤洛夫執導,揚科夫·特里波爾斯基、米哈伊爾·尤里亞諾夫、亞歷山大·戈洛博羅德科、布魯諾·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戰爭片。

⑶ 想看莫斯科保衛戰1998年上映的由 Yakov Tripolsky主演的免費高清資源

《莫斯科保衛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PUmC606qh-NE90q6PBLksw

提取碼:4kda

本片是蘇聯為紀念二戰中蘇聯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偉大勝利所拍攝的一部史詩性多集寬銀幕巨片。全片分為《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該片拍攝歷時兩年,耗資約六百萬盧布,拍攝場面宏大壯觀,約有五千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加。這部場面宏偉的戰爭和導演其他幾部類似的戰爭片一樣,都在前蘇聯政府的支持下,拍攝的具有很強政治性目的的電影。影片宣揚的正義戰勝侵略今天看來也是正當的,可是一些宣傳國家領袖的場景明顯是一種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對宏觀戰爭場面的描寫,依然是出色的。

⑷ 二戰電影 保衛一所學校 好像是俄羅斯的

這個二戰電影應該是俄羅斯拍的布列斯特要塞,是講述德軍進攻布列斯特要塞,然後裡面的蘇聯紅軍浴血奮戰的故事。

⑸ 請推薦關於二戰蘇德戰爭的電影

1.《莫斯科保衛戰》(1984-1985):第一部《侵略》(上下集); 第二部《台風戰役》(上下集)
2.《解放》(5集 1972年):第一集:《炮火弧線》 第二集:《突圍》,第三集:《主攻方向》, 第四集:《柏林戰役》, 第五集:《最後一擊》
3。《斯大林格勒大血戰》(蘇聯、東德1985年出品)
上面三部既俗稱的衛國戰爭三部曲

⑹ 莫斯科保衛戰上,下集(國語),幫老爸尋找這部老電影,求分享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o_zsvWv0_Y1Y-IQEDNXLqw

提取碼:q839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莫斯科保衛戰》是由尤里·奧澤洛夫執導,揚科夫·特里波爾斯基、米哈伊爾·尤里亞諾夫、亞歷山大·戈洛博羅德科、布魯諾·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戰爭片。

該片講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的故事。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⑺ 前蘇聯反法西斯二戰電影國語版本

《圍困》(1-4)(The Beslege)
《偉大的轉折》
《莫斯科保衛戰》(The Fight for Moscow)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雖說不是電影不過也蠻好看的~)
《一個機會》
《他們為祖國而戰》(They Fought for Their Country)
《熱雪》(Patriotic)
《命令不許開火》(Command Bar from Open Fire)
《命令越過國境線》(Command Pass National)
《空降兵》(Airborne Arms)
《再生》(A Second Birth)

《最後一班地鐵》(TheLast Metro)
《自己去看》(Come And See)

《解放》(1-5)
《敵後的前線》(三部曲之一)
《沒有側翼的前線》(三部曲之二)
《前線後面的前線》(三部曲之三)
《勝利》(上下)
《雁南飛》
《第四十一》
《攻克柏林》(雙碟)
《伊凡的童年》
《自己去看》(雙碟)
《普通的法西斯》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
《活下來》
《無權陷落》
《我叫霍爾季直》
《山地大戰》

⑻ 大祖國戰爭-莫斯科保衛戰的《莫斯科保衛戰》《解放》及其它

——推薦前蘇聯全景式戰爭電影系列經典「衛國戰爭三部曲」
笑獨行編評
推薦理由:
A. 「衛國戰爭三部曲」系列完整地再現了1941年至1945年蘇聯衛國戰爭和歐洲戰爭蘇聯戰場的全貌,兼具編年史性質和史詩氣質,即使代表官方立場,還原真實亦堪稱完美。
B. 「衛國戰爭三部曲」系列中的三部電影都是真正大製作的巨片和大片,最短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也達到了三小時,而《莫斯科保衛戰》和《解放》則更是長達六小時以上,大筆巨制難以復制,絕對可與「西方盟國」二戰電影扛鼎大片《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1962)、《遙遠的橋》(A Bridge Too Far,1977)分庭抗禮。
C. 「衛國戰爭三部曲」系列為同一導演即前蘇聯導演尤里·奧澤洛夫(Yuri Ozerov)作品,其中三部電影的風格和水準均相當統一。
D. 「衛國戰爭三部曲」系列拍攝時間綿延20年,從1969年到1989年,且不談時間和精力的巨大投入,能做到有始有終已自不易。
E. 「衛國戰爭三部曲」系列中的《莫斯科保衛戰》和《解放》拍攝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均創世界影壇紀錄,也只有前蘇聯這個社會主義超級大國才有這樣的大手筆,所以可能也不會再有了。
1. 《莫斯科保衛戰》(Bitva za Moskvu, or 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 or The Fight for Moscow,大祖國戰爭,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匈牙利,1985)
難以復制、不會再有的全景式戰爭電影經典巨片。蘇聯導演尤里·奧澤洛夫(Yuri Ozerov)衛國戰爭三部曲其一。影片分兩部(侵略、台風),共四集。1941年至1942年,衛國戰爭前期蘇聯軍民經受巨大苦難和犧牲、為保衛莫斯科付出沉重代價的悲壯事跡:由於始料未及和准備不足,又由於最高統帥部以政治代入軍事,蘇軍被德軍打得落花流水,直到基輔失陷、德軍進逼莫斯科才逐漸站穩腳跟……其間,蘇軍副統帥朱可夫大將的形象和作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而包括卓婭在內的眾多蘇聯英雄的形象和犧牲則令人不禁為之動容。英雄主義與犧牲精神的贊歌。煌煌巨制,精良精工,壯闊恢弘,豐富鮮明。影片插曲《神聖的戰爭》雄渾激盪、排山倒海,令人頓生凜然浩然之氣。全明星陣容。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笑獨行按:該影片系為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40周年而拍攝。史載納粹德國實施的「巴巴羅薩計劃」行動規模浩大,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兵分北、中、南三路閃電入侵蘇聯,戰線長達1800公里。其間德軍實際投入兵力計為146個師約350萬人、1800多架戰機、近3600輛坦克、近7200門火炮(該影片所據為德軍計劃投入兵力,數字更為驚人)。莫斯科戰役實為斯大林格勒戰役預演。斯大林比希特勒偉大的地方就在於能夠吸取教訓。戰爭前期蘇軍遭遇令人痛心,戰爭後期德軍命運令人扼腕。據說該影片拍攝曾動用約五千名士兵、近萬名群眾、250名演員、約200名攝影師,該影片經過刪節的版本曾在國內公映。在下所見為畫質較好的國語配音膠片版D5影碟。IMDb該影片評分為7.1分。

⑼ 二戰時期有部有名的電影叫什麼

《莫斯科保衛戰》
80年代的鴻篇巨制,冷戰末期獲得美國電影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蘇聯電影,真實、恢宏的戰爭場面在現代戰爭片中無出其右者。《莫斯科保衛戰》長達300餘分鍾,分《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拍攝過程歷時兩年,約有五千名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餘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與其中。本作從德至蘇、從高層決策至基層部署、從後方帷幄至正面戰場,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戰歐洲戰場的首次勝利——莫斯科保衛戰,講述了德國法西斯不敗的神話是如何被粉碎的。戰爭史上最可歌可泣的台詞也來自該片——蘇軍連政治指導員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領28名戰士同幾十輛德軍坦克進行了4小時的艱苦戰斗,在犧牲前高呼:「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
《卡薩布蘭卡》
在無數影史最偉大的愛情電影排行榜中位居第一,令《亂世佳人》或《羅馬假日》汗顏不已,作為二戰影片的至尊地位,同樣毋庸置疑,第16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本片的背景設在二戰時期北非摩洛哥的重鎮卡薩布蘭卡,以反法西斯主義戰爭為導向,採用傳統的正敘手法,通過男女主人公相遇、相愛、別離的回憶,及男主角對女主角訴說愁腸苦衷,講述了一段動人、美麗、崇高、宛如童話的愛情故事。無論劇本的改編、導演的掌控、演員的表現均天衣無縫、無懈可擊。
《巴頓將軍》
人物傳記片之集大成者。男主角喬治-斯科特戲里戲外均入木三分地詮釋了角色——開篇6分鍾的教科書級演說,其表現簡直是「暴戾軍神」巴頓的附體,而憑此片獲奧斯卡影帝的他,根本未去領獎,不懈地斥責好萊塢的盛宴不過是「荒唐的聲色犬馬」。本片據說是尼克松他最喜歡的影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美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肯尼迪、馬丁·路德·金以及其它政治行刺等,使美國人對美國政體的信念產生了動搖,而侵越戰爭的失敗更使美國青年紛紛拒服兵役,當眾燒毀兵役證。在此背景下,挖掘此弘揚牛仔精神的電影,隱藏的政治動機不言而喻。盡管如此,仍不能抹殺這部出色的歷史巨片的精良品質,而「一個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悲劇式英雄」的准確定位,堪稱本片成功的關鍵。
《鋼琴家》
淫賊巨匠羅曼·波蘭斯基根據維拉德斯勞·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而成,同時,又在其中大量回顧了自身的童年經歷——作為一名波蘭的猶太人,在德佔區內生不如死、暗無天日的生活。陰郁無望的氛圍、深沉悲涼的心境,在波蘭斯基凄厲決絕的鏡頭下,愈顯猙獰。納粹令人發指的屠戮,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逃亡生活,然而求生的本能和藝術的信仰依然支持男主角咬緊牙關。最震撼的鏡頭既不是意念的鋼琴演奏、也不是德國軍官的良心發現;主人公聽到腳步聲遠處的腳步聲,急中生智撲倒在地,一隊路德國兵囂張地跑過,根本沒在意他——鏡頭俯瞰:屍橫遍野。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與《攻克柏林》、《莫斯科保衛戰》並稱蘇聯的「解放三部曲」,80年代蘇聯電影史詩巨制的代表作。影片描述了蘇德戰爭中,蘇軍為保衛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軍重兵集團,於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實施的一系列戰略性攻防戰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蘇聯政府的協助下,以幾近完美的水準將歐洲戰場的偉大轉折點真實地還原,為20世紀蘇聯戰爭電影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細細的紅線》
一部備受爭議的電影,也是絕無僅有的單純白描太平洋戰場殘酷的瓜達爾康爾島戰役的作品。以調度大場面的控制力見長的導演特蘭斯·馬利克,牽手好萊塢叛逆分子西恩-潘,通過夢魘般恐怖血腥殺戮,探討了「生」與「死」、「理性」與「瘋狂」等戰爭狀態下是非莫辨的艱深問題。導演反復利用俏麗的南太平洋風光來反襯戰爭的慘絕人寰,逃兵發人深省的內心獨白、日軍幽靈一般的突如其來……令戰爭的驚悚、無常登峰造極。
其它還有《烈血軍魂》,還有人翻譯為《最後一顆子彈》等等,最好說明大致情節、導演或反映哪個國家的。

⑽ 至少要看三遍的電影《莫斯科保衛戰》,文戲、場面、裝備怎樣

如果假期的時候你不想出門的話,筆者推薦給你一個健康有益的休閑方式,看電影。

當然,該片也一定少不了當年剛剛亮相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身影,《莫斯科保衛戰》中再現了喀秋莎火箭炮齊射打坦克的壯觀景象。

綜上,《莫斯科保衛戰》以其宏大的歷史畫面和精彩的文戲表演,再加上還原度甚高的武器裝備,使它成為二戰經典電影之一。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如果你對二戰歷史感興趣,那麼一定不要忽略這部《莫斯科保衛戰》,也一定不要泛泛的看一遍就拋到腦後,好的電影一定是值得你多看幾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