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一個外國女孩拿到中國獎學金微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一個外國女孩拿到中國獎學金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3-16 01:10:35

A. 美國總統獎學金的中國學生是

美國總統獎學金是給本國公民的,一個是祖籍江蘇的但很早移民入了美國籍的唐克嘉,一個是上海女孩王淵有機會獲得但放棄了.沒有北京的

王淵獲得美國總統獎

近日,莢國聯邦教國部長芮里公布了1999年『美國總統獎』的144名獲獎者,這個獎項基金是200萬高中畢業生夢寐以來的殊榮,18 歲的中國女孩王淵本該是其中之一,因為她不願放棄中國國籍而換取這個大獎,引來了美國輿論界嘩然。一個中國女孩為何有如此的傲骨?王淵回答:」我只有一個祖國。

我還會回來的……

日前,王淵從美國到上海探親,筆者專程采訪了這個不平凡的女孩。

1980年 11月王淵出生在麓山下湘江之濱的長沙,後因父母去美國留學而到上海姨母家生活,王淵從小就是個個性獨立、是非觀念強的孩子。

9歲那年,王淵赴美國與父母團聚。在紐約機場,第一次見到了兩年不見的父母,王淵第一句話就是:「學好了英文,我就回去。」

她在作文中多次描繪了她離開祖國時依依惜別之心情。她曾這樣寫道:「……飛機載著一個淚流滿面的9歲中國姑娘將要離開這個文明古國,透過飛機的舷窗,她依戀地俯瞰這片她所熟悉的熱土,對自己說,我還會回來的……」

在美國脫穎而出初抵美國,剛進學校,她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

這年夏天,王淵參加了一個謹模月的夏令營,天天與美國小朋友接觸,由於環境的影響,她竟然可以用英語開口說話了。接著,她又邁著自己讀英文小說,望著密密麻麻的英語單詞,王淵拿著字典逐字逐句讀下來。漸漸地,當讀到第二本、第三本時,她的詞彙量大增,速度也大大加快了。

開學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王訓就從英詔最差的學生,一躍成為全年級水平最高的四個A級學生之一。她從此脫穎而出,勢不可擋,至今已成為波士頓地區華人回子里的新星了。

為了能了解中國文化,王洲一直堅持閱讀中文書刊,如《文摘》、《科學大觀》、《小說月報》、《眼望》、《當代》、《人民日報海外版》等。身在異國,玉淵始終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

1995年,玉淵物銷以美國東部第一名的祥螞緩成績考入菲利浦高中,頓時成為劍橋市電視台的新聞人物。

菲利浦高中有222年歷史,是美國數一數二的私立高中,很多名人包括美國總統布希、 1997年諾貝爾獎得主維克里等都從該校畢業。在劍橋市的歷史上無一人考入過該校。王淵為該市破了「天荒」。為此,王淵被劍橋市長授予了惟一的一個給初中畢業生的「市長獎」。

菲利浦高中錄取王淵時,招生老師對她說,如果考上普通高中,可能繼續是個優等生,但菲利浦高中錄取的都是世界各地出類拔萃的學生,在這里『讀書,就要做好成為「差等生」的心理准備。

王淵冷靜地說:「今後我會更加努力的,我寧可做大海里的小魚,也不要做池塘里的大魚,因為我要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地邀游。」

四年來的成績證明,王淵決不是菲利浦高中的「小魚」,她每學期都以全優成績登上屈指可數的優待生榜首,還獲得了各種榮譽。

例如,1997年她是全美10年級學生中「學生成就獎」的惟一獲獎者,是1998—1999年菲利浦高中惟一獲校長頒發的「領袖獎」的學生,她還是1999年全國優秀學生獎得主。由於王淵的種種殊榮,她被吸收加入美國「榮譽畢業生協會」,還被《美國高中名人錄》推薦為特介人物。

王淵身在貴族學校,還很關心「象牙塔」以外的廣闊世界。堅持在多家慈善機構擔任義工。她曾被選拔到國會山莊暑期實習,跟國會議員工作,又曾被錄取到耶魯大學暑期領袖班培訓。她在菲利浦高中三年,都因品學兼優,而獲26000美元的全額獎學金。從高二起,她還有資格每年到世界任何地方探望父母兩次,因為父母就在麻省,因此從未真正享受過一次待遇。學校頒發給王淵的獎學金依據,除了她優秀的學習成績,還有她表現出來的領袖素質、高尚品德和無私精神。

王淵在美國不僅學業出色,還培養了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小學時她學過國畫,作業還被掛在教學大樓入口處作為紀念;初中時,是校隊的黑管手;初中所寫的劇本,獲1992年波士頓劇作節特別獎;她在菲利浦高中是女子曲棍球隊隊長;她和另一個同學共同創辦了菲利浦高中「青年政治傢俱樂部」並任第一屆主席。
王淵還是校報《菲利浦人》的執行總編,校文學雜志評論編輯。

去年12月,玉淵以優異的成績提前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了。她的專業是法律和經濟,我問她為什麼做如此選擇,她答:「我在美國生活多年,覺得法律對一個國家發展很重要,就決定學習法律,將來為中國做出貢獻。經濟也是一個國家相當重要的組成,我決心拿到這二個專業的博士文憑。」說到這里王淵自信地笑了。

我只有一個祖國來美國生活九年,各方面都領先群倫的王淵十分熱愛中國。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她說:「我始終以是一個中國人為榮」,「在美國,商店有很多家用電 器是『made in china』,上街買東西時,我要求父母盡量買中國的產品,如果我們中國人都不買中國的產品,怎麼會指望別人買呢?」

王淵的愛國熱情其實也緣於她的家庭。王淵的父親是王生啟博士,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現在美國漢斯卡空軍基地從事材料研究。

到波士頓東北大學留學後,他連續四年獲得科研獎和教學獎; 1996年至1998年,連續三年獲得美國科學院所屬「科學顧問委員會」的獎金。

母親段小曼博士,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還在美國薩國家半導體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由於她對公司的突出貢獻,公可把她的大幅肖象是掛在該公司位於加州的總部會議大廳,成為公司歷史上享有這一殊榮的兩人之一。

王淵的父母在美國可說是功成名就。作為一個中國女孩,王淵的父母注意到美國文華對她的影響,對她提出三個要求:一、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我們來自中國,要牢記自己的祖國,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二、美國社會主張性開放,一個中國女孩,不要忘記中國女孩的美德,不要交壞朋友;三、不要自私,要關心朋友,做對別人有益的事。

而在學習方面,他們從不對王淵提出任何要求。但他們的身教,王淵受益非淺。1993年王生啟和段小曼雙雙獲得了綠卡,早有條件加入美國籍。但他們表示,他們不會加入美國籍。這無疑對玉淵後來的選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放棄申請「美國總統獎」今年2月初,王淵收到一份來自美國白宮總統學者獎委員會的書面通知,上面寫道:你因品學兼優和傑出的領袖才華,被評為 1999年美國總統學者獎候選人。希望你時填好申請表格寄回白宮。

「美國總統獎」設立於1964年,全美 200多萬高中畢業生,最多隻有141名獲獎。其中除了少數人由於音樂、體育、繪畫等特殊才能入選外,大部分是高考成績優異,並且展現出領袖能力,而入選的。接到這一非比尋常的喜訊,王淵十分激動。王淵很早就注意這個獎項,還剪下了不少關於別人獲獎的報道,她知道獲得這個獎對她今後在美國的發展會有很大幫助的。但當她仔細閱讀申請表時,發現獲獎人必須是美國公民的規定,她當即決定放棄申領。王淵在電話里向父母說了自己的想法時,父母希望她慎重考慮。

王淵冷靜思考後說:「爸爸,媽媽,我的決心已定,若要改變我的國籍換取大獎,有悖於我讀書的本來意願。我的世界觀已漸漸形成了,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美國有許許多多優秀的中國人,難道他們都放棄了中國國籍了嗎?雖然中國有千千萬萬像我這樣的人,可我王淵只有一個祖國!」王淵就這樣毅然放棄了這次「美國總統獎」的申領機會。

為了進一步采訪,筆者專程打電話給王淵的父母請他們談一談,他們說現在他們理解也支持女兒的決定。

6月27日,母親從美國打來電話,告訴王淵一個好消息:美國菲利浦中學已決定每年獎勵她5000美元,直到大學畢業。當筆者問她將來想從事什麼職業時,王淵說:「我想選擇一個兩地跑的工作,如果選修國際法參與國際訴訟就可以實現這個願望了。」

今年9月,王淵就要進入哈佛大學讀書。王淵還將繼續成長,她的前途是美好的,但願她在學成之後為祖國多做貢獻,永遠保持著一顆不變的赤子之心。

B. 想要找一部電影,不記得名字了。講的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媽媽還是爸爸吸毒,家裡也是很窮,住在貧民區。

《風雨哈佛路》
簡介:
父母吸毒、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17歲開始用2年的時光學完高中4年課程,獲得1996年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進入哈佛學習,一個真實、努力女孩的人生經歷、一段自強不息昂揚奮斗的生命歷程,一曲勵志向上的美國影片;托拉·伯奇演繹了一個女孩子克服種種不利條件、努力奮進的故事;細膩的情感刻畫了人物;影片《風雨哈佛路》傳遞給人的除了心靈的震撼,還有深深的感動。 莉斯,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跡足以讓每個人動容。 擁有金色頭發的女孩,童年在貧窮和飢餓中度過。莉斯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父親酗酒最後進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頭。 不久,母親去世了。 母親吸毒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連簡單的葬禮儀式都沒有。只想渴求父母親情,這人世間最基本的願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靜靜躺在上邊,和她的母親做最後的告別。她靜靜地在心裡對母親訴說,回憶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點滴的幸福時光。母親已經離她而去,世間最愛她的人已經離她而去。一個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親情圍繞的弱小女孩,當她最後的一絲希望都破滅的時候,留給她的,除了傷心,只有傷心。 如果沉淪下去,她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她要開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機會。父親作為她的上學的擔保人,從收容所出來。辦理完擔保手續出來的時候,父親對她說,好孩子,堅持學習,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著父親遠去離開的背景,這個弱小的女孩堅定了信心,從容地走進了學校的大門。 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17歲到19歲,兩年的時光,她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作為獎勵,她以全學校第一的成績和其他9名同學獲得了免費到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 一個濃郁的秋季中,金黃色鋪滿整個季節。在寫滿輝煌的樹下,一個女孩站在哈佛學府的門前,仰望。面對大學的殿堂,她決心實現她的又一個願望--她要成為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她要證明給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實可以改變。 人生其實真的可以改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會讓一個付出努力和艱辛的女孩收獲喜悅;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12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她成功了。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憑借著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同樣一個金色的季節,作為哈佛大學--世界最高的學府的一員,她安靜坐在了校園的教室中。也許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一個貧窮苦難的女孩用她的執著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改變了她自己,改變了她的人生。
經典台詞
1.人會死,花會謝,看似有價值的東西實際上毫無意義。最終留下的是一個影像,模糊的影像,供我們回憶。 2.她活在我心中,可我無處立足,在這世上我孤獨無助。一個十六歲的人只有八年級的水平,你會順著一個下降的螺旋到一個更糟的地方。你斷了每一條路,拒絕了每次機會,你令所有曾經信任你的人都失望了。 3.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作出選擇。我可以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對生活低頭,也可以迫使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 4.為什麼不能是我這種人,他們有什麼特別之處,是因為他們的出生?我盡力拚搏,不讓自己淪落到社會底層,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我現在離那層膜很近,觸手可及。 5.我一直都愛著我的媽媽,無論何時何地,我一直都愛著她,盡管有的時候連她自己都忘記了,但是我一直都愛著她,自始至終,對自始至終。她活在我心中,可我無處立足,我孤獨無助。 6.我愛你,媽媽。」 --利茲 「我愛你,爸爸,你是我遇到的最有趣的人。」「爸爸,我要上學,我必須要去。」 --利茲 7.「修10門課,用2年讀完,這不太可能,太辛苦了。」 「沒關系,我可以。」 --利茲 8.「利茲,像我們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不可能進哈佛。」 「我會的。」 --利茲 9.我很聰明,我可以改變我現在的生活,改變我的一生。我需要的只是這個機會。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 我愛我的媽媽,自始至終,自始至終,盡管她吸毒盡管她沒有照顧女兒,而一直是我在照顧她,好像她變成了我的孩子。 10.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就算在世人的眼裡你是人見人怕的癮君子,媽媽,我依然那麼地愛你。如果可能,我願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世界是虛無的,我們活在彼此的心中。她住在我心裡,可是我卻沒有容身之地! 11.每天起床,我看見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好像都披著一層膜,無法穿透。這種感覺很奇怪,有點悲哀,可是沒有辦法改變。這些人的動作舉止,為什麼這么不一樣?是不是因為,他們來的世界就是這么不一樣?若是這樣,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個世界去。 12.有媽媽的地方就是家。 13."不,這才叫活著." 14."要是我更加努力呢?""那需要努力,但並非不可能,"( 那個老師講給麗茲聽的) 15."如果我不顧一切發揮每一點潛能去做會怎樣?""我必須做到,我別無選擇." 16."放下負擔,讓它過去,這樣才能繼續前進." 17."我知道外面有一個更好更豐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樣的世界裡生活." 18.請不要閉眼,機會就在下一秒出現 19.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 所以只要活著 就一定要努力 20.世界在轉動,你只是一粒塵埃,沒有你地球照樣在轉。現實是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的,因為別人的意志會比你的更強些。生活的殘酷會讓人不知所措,於是有人終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願睜大雙眼去看清形勢,不願去想是哪些細小的因素累積在一起造成了這種局面。 21.我覺得我自己很幸運,因為對我來說從來就沒有任何安全感,於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須這樣做。世上沒有回頭路,當我意識到這點我就想,那麼好吧,我要盡我的所能努力奮斗,看看究竟會怎樣 22.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 23.我愛我的媽媽,自始至終,自始至終,盡管她吸毒盡管她沒有照顧女兒,而一直是我在照顧她,好像她變成了我的孩子。 24.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就算在世人的眼裡你是人見人怕的癮君子,媽媽,我依然那麼地愛你。", 25.如果可能,我願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 26.有時我覺得世界外有一層外殼,我們所有人都在它的裡面,你能看到外面,卻不能出去。 英文台詞 1. I』d give it back, all of it, if I could have my family back. 2. I was 15 when I went out in the world. What』s a home anyway? A roof? A bed? A place where when you go there, they have to take you? If so, then I was 15 when I became homeless. 3.But I still didn』t know how to be in school. I still didn』t know how to be normal. 4.I knew at that moment I had to make a choice. I could submit to everything that was happening and live a life of excuses... or I could push myself. I could push myself and make my life good. 5.Sometimes I feel like there is skin upon the world. And those of us who are born under it, can see threw it. We just can』t get threw it. 6.I』m smart. I know I can succeed. I just need a chance. A chance to climb out of this place I』ve born in. Everyone I know are angry and tired. They』re trying to survive. But I know that there is a world out there that is better, that』s better developed. And I want to live in it. 7. Liz Murray: I love you, dad. Peter: That』s a waste of energy. 8. Liz Murray: My mother was dying. My father was gone. But I had to believe that their road would rise up to meet me. 9. Chris: I don』t want to go to school. I don』t belong there and neither do you. Liz Murray: Yes, I do. Chris: You think they let people like us in to Harvard? 10. Lisa: I loved going to school so much. You never went to school. Why would they gave you a scholarship? Liz Murray: Because I』m homeless and I』m doing really well on school. Lisa: You』re not homeless, Liz. You could stay here. Liz Murray: No, I couldn』t. 11. Jean Murray: Lisa said you stopped going to school. Liz Murray: I am going to go back. Jean Murray: When? Liz Murray: When you get better 26.Sometimes I feel like there's a skin on the world,and those of us who were born under it,can see throw it.We juse can't get throw it.

C. 外國電影。一個女孩。她媽媽有神經病,還吸毒。她說她很臭,他不想說上學。最後被帶到管教所似的地方

《最貧窮的哈佛女孩》

她的爸媽都是毒蟲,媽媽患了精神分裂症,雙眼失明、後來死於AIDS。住過收容所,也睡過地鐵站,從來沒有一個像樣的家的她,青少年的歲月多半是在慌亂的流浪中度過的。偶爾,她還要扮演大人的角色,回去照顧她的爸媽和姊姊,多少次,她流淚坐在媽媽的病床前面。她身邊的人,多半是遭遇不幸的人。同儕暴力、性虐待和精神疾病。一日復一日,她活在一個沒有希望和夢想的世界裡。

「每天起床,我看見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好像都披著一層膜,無法穿透。這種感覺很奇怪,有點悲哀,可是沒有辦法改變。」

奇怪的是,貧窮和負面的童年經驗,並沒有讓她變壞或者失去希望,隱隱約約之中,她一直都知道,在她生長的環境之外,其他人所過的,是很不一樣的生活。而她知道,只有想辦法脫離現在的環境,才有可能到那個新世界去。母親死後的幾個月,在沒有經濟來源、沒有精神鼓勵的情況下,她自己一個人,申請進入一所私立高中,因為她相信,讀公立高中並不能幫她跳出貧苦的輪回。開始念書之後,她還是沒有地方睡,還要在骯臟的洗碗槽前面,一面工作賺微薄的薪水,一面念微積分、幾何學。

她身邊的所有親人、朋友全都告訴她,沒有用的,不要痴心妄想進大學。可是當她拿到班上第一名,得到機會參觀哈佛校園的那天,她就狠狠地發誓,要成為哈佛的一員。那天,當她看著走在哈佛校園里的男男女女,心裡不禁問自己,「這些人的動作舉止,為什麼這麼不一樣?是不是因為,他們來的世界就是這麼不一樣?若是這樣,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個世界去。」

為了念哈佛,她必須要申請獎學金,找遍了所有的獎學金資訊,她發現紐約時報提供全額的獎學金,足夠讓她去念昂貴的哈佛。面試的那天,她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穿著一件破爛衣服,罩上一件向姊姊借來的大衣勉強充場面。果然,她得到了那筆獎金,進了哈佛。領獎致詞的那天,她說,她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將永遠地被改變。Liz Murray,一個最貧窮,也最勇敢的哈佛女孩。

D. 觀看感恩助學金微電影的觀後感

昨晚在老師的要求下去大禮堂看了這部電影。一般來說像這種題材的電影我是不會看的,因為我不想流淚。且在猶如電影院的地方看電影,效果更驚人,更具感染力,更讓我完整的把這部電影看完了。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拉琴少年的成長故事,它是一部反映普通人微小情感的「小」題材電影。
這部電影中給人印象深刻的人也就只有幾個,其他的人在電影里連名字都沒有,足以說明他們的主角地位。
首先肯定先說的是影片的主角——劉小春。春是個很有音樂天賦的沉默少年,他純朴善良,感情纖細,小提琴一直是他最喜愛的表達方式。他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深以小春為傲,對兒子寄予深切期望和天真的野心。於是他們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北京。
春剛到北京時就被時尚女郎莉莉所吸引,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成了朋友。對於春而言,他在莉莉的身上也許折射了他其他的感情,親情或愛情?
小春對他的第一個老師——江老師的感情也是不斷變化的。一開始認為江老師很是驕傲,桀驁不馴,傷感寡歡,不易相處,且生活不能自理,總是打斷他的練琴讓他做雜工,春認為江老師其實根本沒有好好的教他練琴。但後來他與江老師的關系在春純朴的影響下漸漸改善,最終當他爸要春改拜余教授的門下時,他們的感情爆發了,那曲小提琴鋼琴合奏曲震撼人心,充分表現出了他們的不舍之情。春對音樂的熱愛在被迫離開江老師後消失了,沒有音樂的寄託,還要琴有何用?這時,春把音樂的寄託轉嫁到莉莉身上,將琴賣掉而買了件貴重裘皮大衣送給莉莉。結果不重要,這種過程是春渴望留下記憶的唯一方式。
即使春用他的方式抗議過,但最終春在莉莉的努力下仍到余教授那學琴。小春在余教授的掌控下繼續追尋成功的路程。這位新老師嚴格、苛求,擺布控管,特意將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湊在一起,讓兩人競爭。林雨對春懷有敵意,小春的心在這段時間里受到的沖擊很大。在這段辛苦的過程中,小春與父親之間的關系卻越來越緊綳,兩人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比賽的前夕,余教授終於指定小春參加選拔賽,而不是林雨。他甚至泄露給小春一個將影響他一生的秘密——劉成並不是春的生父。在激動發泄過後,春對劉成的感情很是復雜,在得知劉父要在比賽當晚走,他的不舍及感恩之情都噴涌而出,他願意放棄比賽和劉父一起回老家,雖然他被暫時勸阻住了,但在林雨的刺激下,他最終去了車站。劉小春在火車站拉小提琴拉琴喚父的場景,好感人。
劉成,一個為了孩子的未來費盡心思的父親,即使孩子不是他親生的。小春在少年宮的比賽排名第五,對劉成來說,這象徵兒子大好前途的第一步。經過不懈努力,劉成終於讓江老師同意收小春為學生。劉成打工以支付小春的琴課學費,一趟偶然的送餐差事中,劉成聆聽了接受滿堂喝彩的一位年輕演奏家的演奏。他登門拜訪後者的恩師,高雅的余教授,並說服了他傾聽兒子拉段小提琴。其實我在電影里總是看到他對人卑躬屈膝的,對他的印象並不好,但我知道這是這個社會的氛圍所致。在這個舉動的背後是他為孩子無私奉獻的精神,這點又讓我非常感動。在余教授說他可能成為春成功路上的阻礙後,他又無悔的要回鄉下去,這點讓我對他的敬意達到了最高點。他值得我們尊敬。
江老師,在劉父想要為小春換老師時,他非常的理解劉成的心情,所以他說:「我可以給你音樂,但不能給你成功。」當他說出這句話,他便贏得了我的尊敬。他與小春的合奏非常感人。最後我可以說,他,是一個好老師。
林雨,在這部影片里相當於一個反派,她對小春言語刻薄,舉止挑釁。最後在決定小春為參賽選手之後,為了讓小春放棄比賽她拿出了余教授買的一把琴——之前小春賣的那把。於是小春追到了火車站,而她得償所願參加了比賽。她是個為了成功不折手段的人,但你說她錯了嗎?不,她沒錯,她只是把小春不知道的事實擺在他面前,她只是推了小春一把,讓他下定決心。成功是她的選擇。
余教授,我對他的感情挺復雜的。余教授很清楚,過多的商業演出會毀掉音樂天賦,所以在洗手間的感悟是余教授無奈的呻吟。他已經無法去改變這種格局。當他發現春的天才時,他想在春的身上實現自己的遺憾,所以他把春的身世告訴了春,想用這段心酸的感情來充實春的感恩之心,從而演奏出他希望出現的音樂。可惜,他的目的只達到一半,春將這顆感恩的心奉獻給了父親。余教授只能繼續聆聽他那冰冷沒有靈魂的琴聲。而那把琴就讓我對他的感覺復雜起來,人果然還是為了自己的。
莉莉,美麗俗艷,有點玩世不恭,張喬做致,忽而並懷,忽而嗔怒,轉換之間了無痕跡。在她美麗面孔下有著一個戀愛中包養女人的焦慮和不時受男人欺騙的傷心失望。熱情如火,變化如風,敢愛敢恨,做事有擔當。當她知道那件大衣是小春賣琴所得時,她二話沒說就開始湊錢,並親自去余教授的課堂,求余教授再給小春一次機會。她的美麗,她的個性,都讓人印象深刻。
整部影片中音樂貫穿其中,在適時的地方畫龍點睛,烘託人物感情,感恩是影片的主題,它融入到了音樂中。
在北京站,春用感激之心演奏了樂曲,整個車站都被他的音樂所包圍,所有人都被音樂所感染留下眼淚。
我想在成功和親情的選擇上,我們很多人都難以放下。所以小春是位巨人——感情上的巨人。
真實的情感,是給予,而不是所取。成功其實是種所取,江老師給予了音樂,余教授想所取成功。劉成的付出獲得了最真摯的音樂回報,我們是不是應該為家人做些什麼呢?從這部影片中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不管是對父母還是朋友。

E. 於文文是中國人還是加拿大人她有哪些代表作

於文文的國籍是加拿大,因為出演過《前任3:再見前任》而爆火了起來,在這部電影當中,於文文的表現也是非常的精彩,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電影的票房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並且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而於文文也隨著這部電影,名氣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年齡很小的時候,於文文也就學習了很多的樂器,比如鋼琴和吉他,並且還跟著樂隊去到各地演出。於文文在上學期間也曾獲得過獎學金,並且還和自己的偶像一起同台演出過。而於文文也在美國音樂學院就讀,主要學習表演,同時也會學習音樂創作以及製作。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大火,也是因為很多年輕人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會有很強的代入感,而且前任一直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很多人都深陷其中,所以也會出現感同身受的情況。而很多觀眾在聽到《體面》這首歌之後也是瞬間充滿了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