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看不了的城市外國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看不了的城市外國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3-15 18:38:14

❶ 老譯製片里有哪些如今已經看不到的電影

七十年代的譯製片扎堆,來自多個國家,其中比較經典的有:前蘇聯影片《列寧在十月》,《列寧在一九一八》朝鮮影片《賣花姑娘》《看不見的戰線》,《摘蘋果的時候》《鮮花盛開的村莊》印度電影《流浪者》一首「拉茲之歌「風麾中國大地,還有《大蓬車》,日本影片《追捕》男主高倉健騎著馬帶著女主賓士,讓中國影迷首次見識了電影慢動作,男主的高大帥氣以及那雙大長腿迷倒了許多中國少女。還有《人證》說的是一個日本女人戰後和一黑人美國士兵有染並生下一子,後來其子來日尋找生母,但生母巳成有名律師,母為自己的名聲而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私生子。《望鄉》說的是日本妓女阿崎婆悲慘的一生。南斯拉夫影片《橋》《瓦爾特保衛薩拉勒窩》羅馬尼亞影片《多瑙河之波》《平凡的人》阿爾巴尼亞影片《伏擊戰》《第8個是銅像》等等。

這里介紹的影片可能現再大部份都難找到了。

從小看譯製片長大,非常懷念心中的《佐羅》童自榮老師,《魂斷藍橋》里的瑪拉劉廣寧老師,他們一代人用聲音為我們詮釋了經典,記得小時候看這些譯製片的時候單純的認為外國人也和我們說一樣的語言,只是語氣怪怪的,現在看來真的是老一輩配音藝術家給我們留下的經典,很多很多的譯製片都是在十歲之前看過但現在還是記憶猶新《茜茜公主》《羅馬假日》《尼羅河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巴黎聖母院》這些,印象最深的是《虎口脫線》里的澡堂鴛鴦查那段還有最後德國二貨高射機槍手是個斗雞眼,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前把自己國家的戰斗機打下來的鏡頭。

譯製片里的經典是那些逝去且不可復制的作品,逝去的是那些不可超越的演員像英格麗褒曼,奧黛麗赫本,葛麗泰嘉寶等等,在那種全憑演技的黑白年代,他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入人心角色,不可復制的是當年的場景,設備,導演,我們很難回到當年哪種氛圍中,回到那種落後的設備器材中,回到那個時代的導演演員的思維中,這些經典代表了一個時代,永遠的閃著光輝,為後來者照亮前路,成為階梯讓經典不斷。

這些老譯製片應該還是能看到的有DVD珍藏套裝《奧斯卡經典一百部》

前蘇聯的電影是世界上藝術水平最高的,一個平凡簡單的情節,經過藝術加工就成了深邃唯美的電影佳作。比如《忠實的朋友》《山中防哨》《鄉村女教師》(又譯《桃李滿天下》),幾百部總會有的,就是現在放映也是正能量影片。可惜,人們都忘了。最遺憾的是,中國電影最早城市之一的哈爾濱,現在有一座最老的電影院「奧連特」就空閑在那裡,若搶救性修繕就可以使用,還有志願者願意提供數字片源,挺好的一件事,誰來出錢,誰來牽頭呢?「電影公司」?黃了吧?「文化局」?有錢嗎?所以說,不要懷舊,不要瞎操心,還是把 歷史 忘掉的好。

很多老譯製片都能找到片源,比如虎口脫險佐羅遠山的呼喚等等。還有很多現在根本找不到了,即便找到片子也沒有以前的經典配音。隨便說幾個,義大利電影《馬可波羅》,義大利電影《父子情深》,法國電影《痛苦的抉擇》,法國電影《死亡陷阱》,蘇聯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北影央視版),巴西電影《生活之路》,德國?電影《熱帶叢林歷險記》,美國電影《危險的關系》(未公映上譯內部資料片),還有一下想不起來了。

這些都是經典配音,就沖著配音珍藏了

6V電影網有很多資源,以前都是從優酷下載,但優酷大部分版本都不清楚,10月份在6V電影網下載了不少,大家可以上網下載,《虎口脫險》《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茜茜公主》《佐羅》《辦公室的故事》《基督山伯爵》《機組乘務員》,高清版的。

老譯製片當中,我最喜歡的幾部中,外影片己經看不到了,它們是英國片:倫敦上空的鷹,野鵝敢死隊,海狼,尼羅河上的慘案,美國片:虎!虎!虎!,拯救大兵瑞恩,風語者,南斯拉夫片:67天,蘇捷斯卡戰役,中國片:少林寺,黃河大俠!

一部電影好像是叫《真實的謊言》,描述的是蘇聯間諜經法國在美國政治避難,結果測謊儀都認定他是可靠的,他交代的許多事和人物都收到了嚴格審查,導致了包括關鍵的幾位部長等離奇死亡,故事很經典,也很棒,只是對名字的記憶有些模糊,想不起來了,還有一部是英國的《海狼》,一幫老兵架著一搜破舊商船,奇襲了德國的戰艦!也是拎不清名字了,很想找回他們來!

《橋》《第八個是銅像》《列寧在1918》《列寧在十月》《賣花姑娘》《流浪者》《血疑》《追捕》《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大篷車》《葉塞尼婭》《逃往雅典娜》……

❷ 評價一下《看不見的城市》

搬運過來的,還是請採納哈
從慾望到存在——評析《看不見的城市》

當我們真正開始觀察一座城市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城市其實是一個當前世界完美的微縮模型。在城市中夾雜著人與城市、人與人、城市與歷史、城市與其它城市的關系,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生、慾望、秩序、未來,和它們所體現出來的意義。卡爾維諾不僅是在研究城市,更重要的是他通過這本書在觀察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並最終解構它們。
一、 貿易的城市——人際關系及其意義
貿易,引申為相互,暗示的是人們之間的相互需求,和由此引發的關系。在第一座城歐菲米亞中,商人們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這里,需要的不僅僅是別人的商品,還有別人的故事藉以在旅途的孤獨中相互溫暖;在第二座城克蘿伊中,人們在冷漠中不按與慾望的騷動,藉以相互幻想來溫暖自己。可是每次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得到的結果卻總是偽裝薯畢、誤解、沖突和壓迫;在第三座城郁特羅琵亞中,人們已經不能滿足於幻想。他們一次次地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希望從新的關系中得到慰藉。於是他們熱衷於過別人的生活,這座看起來不停在變化的城市,實際上一成不變;在第四座城愛希莉亞中,人們用繩子表示人際關系,當繩子多到連路都走不通的時候,人們就放棄原來的城轉而去建新城。人們總希望繩子結成的網能更有規律、更精細,但最後的結果是就當連城牆和屍骸都消失了的時候,那些糾纏不清的網仍在風中尋找形式;在第五座城愛斯梅拉爾達,地圖上每一個地點都有數不清的路徑可供人們選擇,但是最重要的是那些沒有畫出來的路——屬於老鼠的隱蔽的路和屬於燕子的在天空中最直接的路。
從歐菲米亞、克蘿伊、郁特羅琵亞、愛西莉亞、愛斯梅拉爾達,我們可以看到人際關系的形式是展現並發展變化的——從互相需要記憶以慰藉;到人們慣於冷漠,然而打破冷漠得到的卻是沖突和壓迫;到人們不斷變換生活方式、角色、關系藉以尋求新鮮感;到人們希望人際關系能給生活帶來意義,結果卻事與願違;最後到人際關系的瓦解,情感的喪失而變得貪婪。我們的現實生活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總是寄希望於人際關系能給我們帶來意義。可是我們又習慣於冷漠,在後現代紛擾的環境之下,人際關系不斷變異,加重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沖突。人們幻想從人際關系那裡得到生活的意義,在此被卡爾維諾解構了。
二、 亡靈與城市——人生的意義
亡靈,直接與死亡相關,暗示人的一生。在第一座城美蘭尼亞中,人們的生活只是在不停地重復扮演別人已經演過的角色,做著別人已經做過的事,藉以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義;在第二座城阿德爾瑪,居民眼中的陌生人都有一張已故親友的臉龐;在第三座城歐莎匹亞中,活人的生活一直在追隨死人的生活,居民從帶罩帽的兄弟會口中了解死人的歐莎匹亞情況如何,然後據此加以改變自己的城;在第四座城阿爾姬亞中,居民住在地下,街上全是泥土,在濕氣中居民像昆蟲一樣靜卧不動;在第五座城洛多美亞中,有三座城分別建給已死的人、活人和尚未出生的人,活人到死人城和尚未出生的人的城去詢問關於自己的過去和未來,但總是得不到清晰的答案。
從一個縱向的維度,這五座城說明了同樣的問題,人生沒有意義。美蘭尼亞居民重復著相同的角色,重復別人說過的台詞;阿德爾瑪居民似乎對此有所了解,知道所有人只不過是准備互相代替自己生活中某個已死的角色,繼續他們對自己所擁有的意義;歐莎匹亞居民希望從死者中尋找生活的意義,在兄弟會的欺騙下安心等死,可是死了又能怎樣呢;看看阿爾姬亞居民,他們就如死人般躺在潮濕的如棺材一樣的房屋中;洛多美亞最後揭示了生與死其實都沒有意義,未出生和死後的狀態其實都由活著的時候決定,而活著的時候由機緣決定。生命並沒有意義,我們也本無必要去美化它,人生所經歷的所有好壞不過都是由機緣決定。就像洛多美亞裡面提到的那樣,活著的時候,勞動、情慾、幻想都不是必要的,這些都是由機緣產生,那些帆帶講不完整、互相矛盾、令人失望的唯一理由就只能是機緣使然。有人問為什麼不出現別的城而都是洛多美亞,因為由機緣決定下的城市只能是洛多美亞這個形態。而為什麼會出現3個洛多美亞,就像文中說的那樣,洛多美亞就是一個沙漏當人們的生活一開始由機緣使然之後,接著就是無限的重復。這一組和其背後的意義完全解構了態手蘆生命種種偉大的意義,甚至尼采那句借西列諾斯之口說出的名言:最好是不出生,次好是死 。都已搖搖欲墜。本無所謂好壞,生死都由機緣決定。生活就像沙漏,何時落下由機緣決定,獲得什麼由重復決定。
三、 城市與眼睛——城市現實生活的意義
眼睛,代表心靈和交流。也象徵著他人的印象,在此眼睛成為卡爾維諾進入城市生活的代言人。在第一座城瓦爾德拉達中,人們不關心自己在城中的影像,而關注城邊湖中自己倒影的樣子;在第二座城珍露德中,路人抬頭看見的美麗的景象是不真實的,真實是低頭看見的那些醜陋,醜陋逐漸向上爬,侵蝕著不真實的美麗;在第三座城波西絲中,居民住在細長的支架上,用望遠鏡審視腳下每一寸土地,永遠不下來;在第四座城菲麗斯中,美麗的景緻掩蓋下的是虛無,居民被這表象的美麗蒙蔽,只有出其不意的目光看到美麗背後的東西;在第五座城莫里安娜,美麗與醜陋不斷繁殖。城市就像一張紙,沒有厚度,美麗和醜陋相伴相生。
從瓦爾德拉達、珍露德、波西絲,再到菲麗斯,最後到莫里安娜,眼睛被賦予解構城市現實生活的力量。從本質上來說,人生本就無意義,然而在現實中生活同樣不可能找到意義,滿眼放去都是虛偽與欺騙,美麗的不真實下掩藏的是丑惡與虛無;人們滿足於在脆弱的幻象中生活,滿足於頂著那些虛假的自以為是的驕傲的帽子在眾人面前招搖過市。人們本想在無意義的生命中尋找有意義的事,可是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滑稽——當生活脫離了真實,人們所獲得的一切都如同海市蜃樓般虛假和易逝。
四、 城市與名字——城市歷史和身份的消解
名字,確定了一個城市的存在,也是其歷史的曾在對現時表現。在這里,城市從名字開始在兩個維度——歷史的和現時的——瓦解。第一座城阿格蘿拉,古時觀察家所認為擁有優良品質的城市,其道德准則正在不斷悄然地發生變化,在遠古時代真實的阿格蘿拉現在已經不再真實;在第二座城莉安德拉中,居住在屋子裡的神和跟隨屋子主人的神在雞毛蒜皮中度過一個個無聊的日子;在第三座城琵拉中,沒人知道為什麼一個平白無故的想像會出現在那些從來沒去過琵拉的旅人中,當他們見到真實的琵拉之後,已經不能分清眼前的和心想的到底誰是琵拉;第四座城克拉莉斯,經歷過多次興旺與衰敗,每一次復興之後的克拉莉斯總喜歡將之前城市的格局打亂,給那些從歷史中遺留下來的東西賦予新的職能,表面上它是繼承了歷史的光榮,私底下連他自己都覺得是個不陪襯的外國人,一個篡權者;對於第五座城愛琳,人們只能在遠處的山上眺望,永遠不能走進,一走進愛琳就變了。所有的人只能在山上看著燈火通明的愛琳,幻想著在那裡度過不愉快或是不愉快的夜晚。
從阿格蘿拉,到莉安德拉,到琵拉,到克拉莉斯,再到愛琳,城市從當前開始倒退著蛻變,解構了歷史,最終解構了自己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的唯一的標記。先是從當下開始蛻化,現實成了對歷史光榮的嘲笑和戲弄;接著是居民的流動,蘊於其中的神祗的脫變表現了家族與城市宏大歷史開始消解;再接著是城市當前的整體印象開始消解,只有吉光片羽還能閃爍在旅人的腦海中,被叫著一個完全錯誤的名字,承載著不可名狀的慾望,代替了整個城市的形象;然後便是歷史的全面消解,幾個時期的城市之間沒有任何關系,歷史成了隨機安排次序的結果;最後的結果便是城市與城市之間沒有差別,不同地點的城市代表著人們相同的,不可名狀的慾望,只有在不可得的時候慾望才能發揮她的最大效用,人心甘情願地成為她的奴隸。從橫向的和縱向的維度,城市的現實意義如庖丁解牛般被解構得一干二凈。
五、 城市與符號——意義的誕生與消解
符號,象徵著意義,和其背後固化的慾望。它已不僅是事物的指向,更是一種慾望的暗示。它是慾望的一層外衣。在第一座城塔瑪拉,每一種符號都有所指——地點、作用、宗教,等等。還有那些由機緣決定的東西,開始被人們當作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在第二座城芝爾瑪中,所有的事情都在重復地上演,旅人的記憶也在其中不斷重復而變得累贅不堪;在第三座城婥伊,旅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任何一棟建築物都有不同的作用,旅人心中清晰的印象也變得模糊起來;在第四座城海蒂亞,由標記形成的語言使得旅人擺脫了形象和語言,從最直接的慾望入手;在第五座城奧莉維亞中,人們不能再使用語言來形容她的美麗,因為這些詞語馬上就可以讓人們聯想到現代工業文明的黑暗和污染。
從塔瑪拉,到芝爾瑪,再到婥伊,再到海蒂亞,最後到奧莉維亞,符號,這個充斥於後現代社會里的東西,開始被逐步瓦解,露出掩飾著的的慾望。首先是符號開始誕生、豐富,記錄背後人們種種不得言說的慾望;其次是符號開始不斷重復以求得存活於蒼白的意義中;再次是符號的能指—所指鏈條斷裂,符號與意義不再固定;再到最大的符號系統——語言開始瓦解,人們繞開符號,直接走向慾望;最後符號本身的意義變得蒼白,最終完全消失,所有慾望與其後果都赤裸裸地展現出來。人們不再被符號所欺騙,而是直接走向慾望。所有的意義此前都已經被一一解構,作為符號的所指——慾望,隱藏在意義背後,利用符號欺騙與偽裝。現在人們看到了,在那些所謂宏大的意義之下,隱藏的慾望是多麼的丑惡與無聊!
六、 瘦小的城市——慾望中意義的蒼白
瘦小,是城市的形態,暗示了慾望的形狀。在第一座城伊素拉建在一個地底的深湖上,這里有兩種宗教,城市向上發展;在第二座城珍諾比亞有著奇怪與不和當地特點的設計,居民認為自己的生活是最好的,這是一座又慾望決定並最後抹殺了慾望的城市;在第三座城阿美拉中,只有大大小小沐浴設備,每天有許多少女在陽光享受沐浴,據說這是居民向河神許願的結果;第四座城索伏洛妮亞是一座兩半組成的城,一邊是過山車,是永久的,另一半是正常的城市所需要的一切設備,是臨時的。時間一到,臨時的一半就會被拆走,居民民就在過山車的飛馳中計算被拆走的城回來的時間;第五座城奧克塔薇亞是一座建在懸掛在懸崖上的一張網上的城市,居民在網上生活得很安定,因為他們知道網的壽命有多長。
從這五座城中我們看到,慾望的膨脹不僅消解了符號,現在又開始威脅符號所指的意義。人們不得不為慾望劃個界限:從依靠自然——地底的深湖;到依靠祖先的慾望和城市最初的形態;再到通過一個自欺欺人的借口放縱慾望;再到通過不斷的刺激尋找意義,使慾望麻木;最後將自己的生命放置懸崖之上,從而限制慾望。慾望與意義相伴相生。人生本無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建立在慾望之上。然而慾望正在威脅意義的生存,不僅使得人生變得越來越漫無目的,就連作為人生目的之一的慾望也在漸漸死去。
七、 城市與記憶——記憶與慾望
記憶,由慾望決定,暗示了慾望的誕生。在第一座城迪奧米拉中,有著其他地方所有的美景,這象徵著財富、權威和高貴。但是最重要的是旅人在九月的黃昏,當水果店門口亮起彩燈的時候,他能聽到一個女子幸福的一聲「啊」,他就會羨慕且嫉妒別人同時相信自己曾經度過一個相同的黃昏並覺得幸福;在第二座城伊希多拉,旅人需要走過很長的路才能到達。這里有精美的樓梯和小提琴,還有曖昧的邂逅。只不過當旅人到達這里的時候已經變成老人,慾望變成記憶,他和老人們一道坐在牆根下看著年輕人來來往往;在第三座城采拉,慾望隱藏在城市不起眼的角落,還有人們的記憶中。那些曾經的事情已經模糊,變成歷史住在人們的腦子里,只有在互相交換時才會醒來。可是歷史背後隱藏的慾望卻越加清晰;在第四座城佐拉,城市的順序結構從來不變,慾望凝固其中,變成記憶,最後隨著城市一起消失;在第五座城摩麗里亞,所謂的歷史只不過是遠古時代一座湊巧也喚作摩麗里亞的城市,與現在的摩麗里亞沒有任何關系。
從五座城中,我們看到了慾望是如何從記憶中蘇醒過來;到慾望變成記憶,橫貫於人生中;到記憶如何變成歷史,在城市的角落裡留下慾望的影子;再到慾望被固定下來以至於毀滅;最後到新的慾望如何代替舊的慾望並如此周而復始。人們記得什麼東西並不是因為它特別,而是它記錄了或者喚醒了他們的慾望。就像在某個時間,一首歌、一束光線、一陣氣味,會勾起人們的回憶,伴隨著使身體某個部位的騷動與不安。我們在前文中看到了意義在慾望的擠壓下逐漸消解。在這里,我們目睹了慾望的誕生。
八、 慾望與城市——慾望的潘多拉
慾望,現在開始赤裸裸地走在城市中。在第一座城朵洛茜婭,人么可以根據居民婚姻時交換的專利商品推算出這個城市的歷史。旅人在某天早上到達了朵洛茜婭,後來他才知道那天早上有很多路會送他到那裡,那天他走的只是其中一條;在第二座城安娜斯塔西亞中,人們所有的慾望都不會感到失落,而且這座城鍾愛人們所不喜歡的東西,人們就只好滿足於在慾望中。當人們在享受安娜斯塔西亞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成為她的奴隸;在第三座城德斯庇娜,從沙漠來的商隊發現這座城是一艘巨大的帆船,帶他離開沙漠。而水手則覺得這是一隻巨大的駱駝,帶他離開海洋;在第四座城費朵拉中,有一座巨大的博物館,裡面收藏了諸多費朵拉的模型。居民在這里找到自己中意的一款,在幻想中游覽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費朵拉;在第五座城佐貝德,據說以前到這里來的所有旅人晚上都做了一個夢,看見一個女子從街上跑過。於是他們醒來就根據自己的夢境把所有那個女子可能逃跑的路線給堵上。後來再也沒有人做過這個夢,也沒人知道為什麼面對著一團如毛線的街道有人會做那樣的夢。
在朵洛茜婭,我們看到了慾望是如何運作並且如何變成歷史;在安娜斯塔西亞,慾望給人以不安,讓人慾罷不能,最後使人成為她的奴隸;在德斯庇娜,慾望勾勒出人們眼前所見的事物,成為人們的幻想在腦中徘徊;在費朵拉人人么無法滿足自己飛快變化的慾望,只能在幻想中滿足自己;在佐貝德,慾望終於戰勝了一切試圖去限制它的東西,慾望開始直接掌管人們的生活。最後當慾望成為主宰人們的僭主的時候,它也差不多要死去了。
九、 相連的城市——慾望的城市
相連,暗示著城市的面積在不斷擴大,引申出城市的個性化在不斷喪失,同時也暗示著全球化。在第一座城裡奧妮亞中,居民每天早上起來都是用嶄新的東西,因此他們每天要產生數量巨大的垃圾。這些垃圾堆積在城市的外圍,就像一個火山口,保護著里奧妮亞,同時將陌生的敵對城市隔開;在第二座城楚露德,這里所有的一切都和其他地方的一模一樣,相同的建築、飲食、談話,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楚露德,只是機場名字不同罷了;在第三座城珀蘿可琵亞,人口的數量不斷激增,糧食被吃光,就連容身之地也在逐漸被侵蝕;在第四座城賽里茜亞,城市的無限擴大讓旅人迷了路,不知身在何處。就連原來在城市外面放牧的牧羊人也無法找到原來的那一片山丘,只有羊能認出交通島那一片的草;在第五座城賽德里茜亞,人們只知道自己工作和睡覺的地方,並不清楚這個城市具體在什麼地方,同時也不知道城市的出口在哪裡。
城市開始連接起來,跟隨面積擴大的同樣還有慾望。可是看看城市的擴大又帶來了什麼:城市在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中變得充滿敵意,搖搖欲墜;城市惡俗的發展充斥著單調的重復,抹殺了個性;巨大的人口壓力和嚴重的糧食危機;巨大的城市不斷侵蝕原屬於自然的領地,破壞自然;人們最終迷失在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中,如行屍走肉般沒有目的,沒有靈魂。這便是現代城市的絕好反映。巨大的城市、龐大的人口、忙碌而沒有目的的生活,背後是已經破壞殆盡的自然和陰霾的天空。慾望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沉迷在文明的繁盛中,卻不知道我們正在失去的是無法用我們所有的來彌補。慾望不是人的最終歸屬,也不是終極目標。當我們在這樣的喧嘩與騷動中奔走的時候,作為人的本真正在離我們遠去。
十、 城市與天空——大道出於天
天空,象徵著制度與完美的秩序。在第一座城歐朵茵亞中有一塊地毯,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難以置信,但是地毯實際上完美表現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相信這塊有著完美幾何形狀的地毯屬於天空,但實際上混亂不堪的歐朵茵亞才是;在第二座城琵爾希巴中,居民相信天上的城象徵著財富與和諧,而地下的城則是一片骯臟與混亂。但實際上他們搞反了;在第三座城莎克拉中,居民不停地建設自己的城市,因為一旦停下來城市就會開始腐爛,因為他們所依照的藍圖是天上的星空;在第四座城白林茜亞,天文學家被請來依照宇宙的運行規律和軌跡為城市訂立規律,等建好後城市出現了諸多違反自己常理的人——那些長著胡須的女子,還有六隻手或者三個頭的嬰兒;在第五座城安德莉亞中,城市完全依照天象運行訂立規則,每當城市做出改變,天空就會有相應的現象出現,這是一個完美的城市。
從歐朵茵亞、琵爾希巴、莎克拉、白林茜亞,到安德莉亞,象徵著人們所訂立的制度,期待以此能夠獲得永久完美的秩序。大道出於天,可是天空就是完美的么?在歐朵茵亞現實不是這樣。制度本身就是混亂的,並且只要建立秩序就只能一直為它不停地修補,而且制度並不能帶來完美的秩序。只要有制度,必定是建立在專制的基礎上,就必定會將一些本質上怪誕和不可理喻的東西推上神壇並奉為至尊(在某些國家尤其如此)。在這里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人們期望獲得秩序,並不是為慾望下定製度,而是為實現慾望訂立規則。慾望一直以理性為旗號,把科學奉為高尚的手段掩人耳目。可是理性終究無法控制慾望的膨脹,就像一個公式,無論怎樣完美,都需要一個自變數,而這便是理性無法控制的。琵爾希巴希望將天上的城作為藍本好讓他們追求更豐厚的財富;白林茜亞希望借鑒宇宙的運行以獲得福祉,這些都是打折「虔敬」旗號去實現慾望。歐朵茵亞居民的憂郁則在與慾望如何實現,城市是自然狀態——混亂的體現,而地毯則是人造的秩序,他告訴居民慾望應該如何實現,居民便可以在其中找到慾望的答案,一生的故事和命運的轉折。而在安德莉亞中,泰勒斯雕像則暗示了理性與虔敬的關系 。只有像安德莉亞居民那樣,將慾望與天體運行結合,將慾望客觀化,才有可能獲得秩序。用虔敬限制慾望,限制理性。所謂之「大道出於天」,由此觀之,這該是一個多麼具有諷刺意味和張力的嚴肅話題啊。
十一、隱蔽的城市——後現代之後
隱蔽,指向那些尚未誕生或不起眼的東西,暗示著未來。在第一座城奧琳達中,城市角落裡那些只有針頭大黑點上,排列著城市的形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針頭不斷變大,最終變成一個城市。雖然這是一個新的城市,但是它仍在浸泡在舊城市的淋巴液中,更遠的未來的那些微縮城市同樣也是如此;在第二座城萊莎中,居民一天就在快樂與煩惱中來回擺動,一幕幕場景快速切換,居民的心情也由此快速地擺動著;第三座城瑪洛濟亞,是由耗子時代和燕子時代輪流統治的城。燕子總是難以擺脫耗子的控制,但偶然地,人們可以在裂縫看見一個嶄新的城市,當人們開始為樂趣而做某事的時候;第四座城希奧朵拉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城市,勇敢的居民一次次地打敗了各種生物的入侵,各種昆蟲、老鼠,等等。最後這里變成了一座無菌城市,博物館里放著標本和布豐與林奈的著作,讓人民知道什麼叫動物。可是現在,那些只能出現在地獄里的動物——人頭獅、吸血蝙蝠、人狼、兩頭蛇等等開始再次入侵城市;在第五座城貝爾妮絲這座不公正的城中,孕育著一座公正的城市。現在城市有一種傾向,這個公正的胚胎總以為自己比別人更公正,甚至不惜以不公正的手段來執行公正。
從這里,我們或許可以猜測後現代之後將是什麼樣子——非理性、自以為高尚的醜陋、自然的復仇、話語權力中心的爭奪,這個世界並不會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越來越好。就像奧琳達的未來城市一樣,都是浸泡在原有的淋巴液中,如何還能期待有新的改變。面對未來,我們要思考的是一個充斥著慾望與貪婪的現在,如果人類還是以當前的狀態迎接未來,結果就是像瑪洛濟亞那樣,人們相信耗子時代已經終結,燕子時代已經到來,其實街上的都是眼皮沉重的蝙蝠——會飛的老鼠,鼓動著翅膀幻想著自己能一飛沖天,其實能離開地面就很不錯了。只有人們開始不再以慾望作為生活的唯一目的,開始為樂趣而做事,人們才真有可能迎來燕子時代。
十二、大汗與波羅——後現代中通向形而上學之路
什麼是城市,就像波羅說的那樣,「城市也由慾望和恐懼造成。盡管二者之間只有秘密的交流、荒謬的規律和虛假的比例,盡管每種事物隱藏著另一種事物。」城市是人類慾望與恐懼的產物,所有人類想要不想要的東西都會在城市體現出來。真正能讓人們喜歡一座城的原因,不在於滿足了人的慾望,而在於喚醒了人的慾望。就像波羅說的那樣,「城市也認為自己是心思和機緣的造物,可是兩者都支不起城牆。你喜歡一個城,不在於它有七種或七十種奇景,只在於它對你的問題所提示的答案。」「或者在於它迫你回答的問題,像底比斯人的斯芬克斯一樣 」,即使是強大如忽必烈大汗也不例外。貫穿於人始終的,所謂「現實生活」,是交織著的恐懼與誘惑。在海德格爾那裡,在場狀態 是走向本有的「它」 的關鍵之一。而在卡爾維諾這里,人的在場狀態就是「底比斯人的斯芬克斯」——誘惑與恐懼。盡管人們有理性,如俄狄浦斯那樣能猜透斯芬克斯之謎,但始終無法逃脫慾望的統治,慾望總會在人不經意的的時候醒來,讓人無法拒絕,這便是慾望的政治哲學。當人們不再對未知保持虔敬時,誘惑將戰勝恐懼,慾望則會變成僭主。
難道慾望是無法擺脫的夢魘么?對於大汗來說或許就是這樣的。他讓波羅出使,給他報告帝國各地的情況。他知道自己的帝國正在腐爛,正在習慣讓自己生病,波羅便試圖從廢墟中尋找還值得搶救的東西並加以保護;有些時候大汗又相信,自己的帝國有著像水晶一樣完美的結構,帝國的病只不過是像人感冒一樣,是由外向內的。大汗就是這樣,是個徹頭徹尾的僭主。他並不知道帝國的病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蔓延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就是帝國的病根。他不知道,帝國這顆水晶是建立在無數城市的灰燼之上的,大汗只關心水晶,而波羅則不得不去打掃那些灰燼。事實上,相比於那些灰燼,水晶一錢不值。
波羅的報告總是能讓大汗看到一些更隱蔽的東西,關於過去和未來。大汗知道,為了掌控他的帝國他必須看到這些,可是他卻不知道過去和未來的意義何在。大汗和波羅思索著當下和未來,藉此以思考時間的通達和存在的遣送的天命 。波羅在煙霧散去後,看到的未來是已經被鈣化的存在。從在場狀態出發,達到了時間的澄明,即本真的時間,而本真的時間本身又包含在場狀態,同時又達到了存在的遣送的天命。 我們無法據此來思本有 ,本有的特點之一就是隱逸,我們並不能發現它的特性,本有也不是一個什麼終極的包含所有的概念。由此,我們只能關注我們當下的在場狀態 。存在的在場狀態很容易被看作是存在者,在卡爾維諾這里,就是慾望。可是存在並不是存在者,存在不存在 。我們只能說,人的存在和存在的在場狀態——即人的本真,被慾望遮蔽了。我們撥開慾望,希望達到人的本真,即人的本有。大汗和波羅躺在花園里,懷疑自己到底存在不存在。大汗看到了自己曾在的不在場狀態並認為他現在不在場,事實上他們現在在場。那些所想到的人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他們曾經存在於大汗的曾在中。正是曾在、當下與未來構成了人的在場狀態,並使人達到時間的澄明。由此人可以思到本有和居有 。可是關於本有我們還能知道什麼?
這便是我疑惑的地方。我並沒有很完整地理解這本書和背後的哲學意味,甚至有時更加疑惑。我不能從這些概念中找出一個終極的意義或者什麼解決方法,或許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這些東西。然而我們能得到什麼。我想是一種態度。就像大汗的花園一樣,大汗和波羅低下眼皮就能回到花園,去思考一些關於存在與時間的問題。這是一種姿態。尼采曾說過最好的文學作品要開啟通向形而上學的道路,就像海德格爾在做關於《時間與存在》的演講時所舉的三個例子:保羅•科勒的水彩畫《入牖的聖靈》與膠畫《死亡與火焰》、奧爾格•特拉格爾的詩歌《死亡七頌》與維爾納•海森堡的物理學報告。海德格爾說我們在他們面前會放棄任何嘗試理解的要求 。重要的是一種姿態,一種形而上學沉思的姿態。我們並不知道本有是什麼,但是我們知道慾望不屬於本有,同樣也不屬於在場狀態,我們不需要達到,我們只需要在路上,保持一種動態的狀態,不斷地思考、解構、判斷,這便足夠了。
波羅說這世界上如果有活人的地獄城,那便在我們的周圍。對於這個,大部分人無視它的存在。但是最好的還是在地獄中找出非地獄的人和物,學習他們,給他們空間並讓他們持續下去。這或許就是在後現代唯一能採取的形而上學的方法,同時也是唯一的方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