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有關醫學倫理學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有關醫學倫理學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2-03 13:08:29

❶ 左右這部電影反映了什麼醫學倫理學問題

雙方都在結婚的前提下,為了救小孩兒發生了關系。
左右大膽的描述了一個母親為了孩子,可以忍讓的程度。
左右圍繞兩個家庭展開。玫竹的女兒得了白血病,要想救治女兒,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親生弟弟或妹妹的臍帶血。而玫竹已經離婚多年,前夫和自己都已經分別組建了家庭。矛盾由此而產生:是放下私人感情救治孩子還是選擇等待,等待合適的骨髓配型?

❷ 急求關於電影周一清晨的醫學倫理學論文800字以上

如今,生命倫理學及其重大問題如基因倫理問題、克隆倫理問題、幹細胞倫理問題等成了倍受各國政府、學術界關注的熱點。何以會如此呢?從大的背景看,生命倫理學的勃興是生物學世紀的必然產物;從小環境看,人們不得不承認,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不尊重生命的現象。人們發自內心地呼喚生命倫理,希望它

成為我們社會的一種普遍的道德意識。

生命倫理學的主旨

生命倫理學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短短40餘年,它已經走過了一條從具體到抽象、從倫理觀念到實踐操作的不平凡道路。值此,我們可以也需要凝煉出這一年輕學科的根本宗旨了,這有助於更深刻地理解生命倫理學及其對我們時代的影響。

生命倫理學發軔於對人體試驗、安樂死、器官移植、輔助生殖、生育控制、遺傳優生等道德難題的求解,也就是說它是從問題出發的。諸如:能否在病人或受試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其進行人體試驗?關閉一個腦死亡病人的呼吸機是否違背醫學宗旨?在器官嚴重短缺時能否允許器官買賣?大量經費投入人造器官的研製是否會造成社會資源分配不公?能否阻止有遺傳缺陷的胎兒出生?如何確定「試管嬰兒」的父母?這些由生物醫學新技術帶來的難題前無古人,所涉及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研究中雖然也有對傳統倫理學(理論倫理學)的運用,但總起來看,理論是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了。於是,生命倫理學似乎是以一種「就事論事」的研究範式取得了早期成果,如論證並確立了安全優先、知情同意、病人自主、禁止器官買賣、保護病人隱私等醫學道德規范和生物研究規范。這些成果不僅回答了現實問題,應對了科技挑戰,還激活或拯救了古老而沉悶的理論倫理學,甚至與實踐推波助瀾,在許多國家誘發了病人維權運動。

即便生命倫理學的初期階段是問題式研究,它也對學科發展作了最基礎的奠基。20世紀70年代末,生命倫理學開始步入理論構建階段。它一方面繼續拓展「解難題」的疆域,把基因工程、公共衛生倫理、基因治療、對精神病人的行為控制、遺傳咨詢等新問題納入視野;另一方面,它嘗試著從具體規范中總結、提煉出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原則。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978年,美國國家保護人類生物醫學與行為研究對象委員會發表了培爾蒙特報告,其中提出尊重、有利、公正三項原則,並認為可以廣泛應用於醫療衛生服務。1979年,貝奧切普和查德里斯出版《生命倫理學的基礎》,提出自主、有利、不傷害、公正四原則,這就是國際醫學倫理學和生命倫理學界著名的「四項基本原則」。四原則雖然也遇到批評,但它還是獲得了廣泛認同。各國學者紛紛將其作為理論工具,運用於分析解決新的難題如轉基因技術、人類基因組研究、克隆技術、幹細胞研究、再生醫療、艾滋病等領域中的倫理問題。在「解難題」活動中,四原則得到豐富、擴充和具體化;並發展出不少輔助假設、輔助說明用以解決原則與原則之間的矛盾。更可喜的是,近年還出現了探討生命倫理學方法論的成果。於是,生命倫理學以四原則為核心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體系逐漸豐滿起來。

四原則是生命倫理的四種基本價值,也是生命倫理評價的四項基本標准。貫穿四原則的更終極的價值、更高的標準是什麼呢?是尊重生命的原則。自主、有利、不傷害、公正最終都是指向人的生命的。生命倫理學所有的理論和實踐都是在論證、倡導、貫徹、推行尊重生命的道德觀念。尊重生命是生命倫理學的根本宗旨或主旨。

尊重生命原則的確立

尊重生命包括尊重人的生命和對非人的生命給予一定程度的尊重。環境倫理學(生態倫理學)誕生後,承擔了論證和宣傳尊重非人的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的任務。因而,在生命倫理學語境中,尊重生命就是指尊重人的生命形式,並且主要是指尊重人類每一個個體的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命存在和健康利益。

尊重生命,作為一種樸素的道德觀念,源遠流長。在原始宗教、三大宗教、部族習俗、傳統道德中都有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敬畏生命的道德內容或訓誡。為什麼要尊重生命呢?在這些早期的道德意識中,主要是以神性和直覺兩種方式來作回答。因為人是至上神的創造物,他被塗上了神性的靈光。敬神就必須愛人、必須尊重人的生命。宗教從來沒有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統治力量,儒學就以直覺的方式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要尊重生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生命受到傷害,也就不能去傷害其他人的生命;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當看到別人處在病痛、流血、生命遭受摧殘時,自己也本能地感到痛苦。於是同情之心、好生之德油然而生。自從以康德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要把道德全部建基於純粹理性之上,使之成為一種實踐理性之後,倫理學開始從合理性上找尋尊重生命的根據。總結近現代倫理思想,尊重生命的理性根據主要有三點。

第一,提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所以必須尊重生命。這是道義論的基本理念。人類一切的思想和行為都是為了追求人的幸福,人本身就是目的。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藝術、科技、教育乃至國家、政府最終都是服務於人的手段。買賣人體器官、買賣血液、收費代孕等行為是把原本是高貴的、作為目的的生命或其一部分當成了獲利的手段,因而是不正當的。不法者把礦工的生命、把被拐賣的婦女兒童以及食品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利益當作牟取暴利的手段,更是對尊重生命原則的公然挑釁。「人是一個可尊敬的對象,這就表示我們不能隨便對待他……他乃是一種客觀目的,是一個自身就是作為目的而存在的人,我們不能把他看成只是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而改變他的地位。」(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基礎》,引自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第371頁)

第二,提出人是最高價值,所以必須尊重生命。這是功利論的理據。人世間有千百種價值,當不同價值發生沖突時,當不同人的利益相互矛盾時,功利論主張通過算計價值、權衡利害,取向於那種能使最大多數人獲得最大幸福的抉擇。因為人的生命是實現人生幸福和其它一切價值的首要前提,對於個體而言,失去生命等於失去整個世界,生命一旦失去不可復得,因此,功利論在價值比較時無疑賦予生命以最高價值。人之生命既然是最高價值,就沒有等價物可與之相比照,所以我們說生命是無價的。為什麼我國政府在堅決反對生殖性克隆的同時,贊同和支持治療性克隆?就是因為我們認為後者是以犧牲早期人胚(14天前的細胞團)為代價,去贏得挽救無數病人生命的治療方法。得失相權,它更能體現對人的生命的尊重。

第三,認為尊重生命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所以必須尊重生命。這是從倫理原則的可行性而言。不同文化群體的價值觀念存在著差異,但只要不是反人類的文化(如邪教),恐怕都會認同對生命的珍視和關愛。因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受到傷害,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健康。這樣的環境何以可能?只有靠每一個人都尊重他人的生命來營建。尊重生命的普遍性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我們不能期望所有人都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那是高層次的、高境界的道德要求。但我們可以要求所有人都尊重他人的生命,沒有正當理由,決不能去傷害他人的生命。這是底線道德,也是最有普遍意義的道德。

上述三個理據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構成對尊重生命原則強有力的論證,使之成為某種不可辯駁、無庸置疑的「絕對命令」。生命倫理學之所以能迅速發展成為一種充滿活力的「普世倫理」,關鍵就是因為在它的旗幟上,寫上了尊重生命這樣一個樸素、堅固而又屬於現代性的倫理精神。

生命倫理學的使命

生命倫理學今後的方向,一是秉承問題研究的傳統,並向體制化、建制化方向發展,即通過學術研究→倫理委員會→決策或立法或制訂管理辦法的途徑,把個案研究成果向法權體系滲透,切實發揮倫理對實踐的引導和規范作用;二是繼續深化理論認識,搭建不同文化群體可以相互溝通、相互對話的理論平台。回顧歷史,似乎給人一種印象,生命倫理學是為解決醫學生物技術中的道德難題而生;為繼續解決此類難題而存在。直觀看問題,此言無大錯。但是,撫今追昔,我們越來越感到,生命倫理學的產生是有社會文化背景的。尤其在當代中國,它的迅速傳播是與社會文化進步的需要相呼應的,它的發展具有超越科學技術界限的歷史意義。

改革開放20多年,我國在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但近幾年,人民的生命健康遭受不法侵害的問題比較突出。食品安全、生產安全、交通安全、執法侵權方面的重大事故或案件被頻頻曝光、嚴肅查處,但問題仍然接二連三。這里存在一個對待生命的認識和態度問題。

建立健全我們民族的生命價值觀和生命倫理觀任重而道遠。生命倫理學的直接任務是解決生物醫學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行為規范問題,但它的終極價值和使命是弘揚尊重生命的倫理精神。生命倫理學的研究和教育,是從一個特殊的視角———解決科技發展與生命尊嚴之間的沖突關系,來向人們、向社會一再強調和反復昭示:人之生命具有崇高價值,這種價值使得每一個人都享有一份作為人的特殊的尊貴和威嚴,這就是人的尊嚴。人的尊嚴使之不同於物,也不同於其它非人類的生命形式,必須予以最高程度的尊重。在實施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的生命倫理學同時肩負著在全社會普及尊重生命這樣一個底線倫理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