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電影自行車隊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電影自行車隊

發布時間: 2023-02-03 01:31:35

1. 比賽自行車的搞笑電影

嗯。我知道。法國電影<<一鳴驚人>>
「布爾維爾」演的
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

大概內容:
1901年,整個巴黎都沉浸在對世紀之賽--巴黎-聖拉莫自行車大賽的狂熱之中。一個名叫於勒·奧古斯特·迪羅克的法國小工匠自己組裝了一種新型的自行車,在比賽中它能節省運動員的體力,然而為了研究新車他耗盡了家中所有,還欠了不少債。當地的司法直達官繆勒要沒收於勒的新車。

於勒奪門而逃,闖入了正在進行中的自行車大賽。他興奮地在自行車選手中推銷他的新型自行車,但是各個車隊的選手都對他不屑一顧。在繆勒的干預下,於勒也成了比賽的選手,第一個分站賽結束時,於勒意外地穿上了黃色領騎衫。繆勒為了鼓勵於勒繼續比賽,和於勒簽訂了免除債務並獲得新車51\%股權的合同。於勒只好繼續比賽。雖然在爬坡賽段因各種阻撓因素落後,但他最終獲得了大賽的冠軍。

精彩視點:

主演於勒的演員中國觀眾都不陌生,他就是曾在《虎口脫險》中扮演油漆工的法國演員布爾維勒。本片拍攝於1968年,那時布爾維勒已經年過半百,但還有著運動員般的矯健身姿。影片的開頭採用了默片的手法:用插入的字幕交代事情的過程並伴以背景音樂。此外,比賽中不絕於耳的簡單明快的進行曲讓人心情舒暢,而於勒的狡黠、直達官的僵硬都是不能忽略的喜劇因素。

2. 電影127小時觀後感

電影127小時觀後感 (一)

看這部電影,很難不讓人聯想另一同類題材的影片《荒野生存》,但是與《荒野生存》中展示的唯大自然論和極端虛無主義不同,《127小時》反應的心態是頑強積極和無上限樂觀的。

影片中的主角Aron Ralston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他被困時在自導自演的訪談節目中說自己曾經是救援隊志願者,並一直自認為是一個"忒操蛋的大英雄".他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所以一個人外出冒險,從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去了哪兒。他不接妹妹和媽媽的電話,也從不回,即使他們懇求。他喜歡音樂,喜歡野外,喜歡一個人,所以特別喜歡周末一個人聽著音樂在大自然盡情瘋狂。總而言之,他像風一樣自由,它只管向前,不在乎自己從哪裡來,不在乎曾經撫過的山嶺樹葉,一路風塵,無法挽留。"我便是我自己,我走自己的路,並且放聲大笑"——這便是Aron對自己的定義。

我們真的可以成為風,舍棄一切而擁有自由嗎?導演丹尼。保爾在片頭曲中拋出了整部電影的主題:there must be some fucking chemical,

that makes us different from animal.如果說生命是一個洋蔥,那麼時間就是把剃刀,將身外之物一刀刀剃去,留到最後的才是生命的真諦。我們往往要終其一生來褪盡鉛華,而Aron Ralston用了瀕死的127個小時和一隻手來剝開他的洋蔥,找到了生命的真諦。

心理學將人的死亡分為四個階段:拒絕,憤怒,沮喪,接受。我們在Aron被卡在石縫中的127個小時里看到了所有這一切。從最初的驚恐失措,憤怒而徒勞的試圖用蠻力搬起石頭,到本著只要功夫深,鐵桿磨成針的愚公精神用made in china的小刀刮石頭,做個滑輪拉石頭,然後幻想著各種可能獲救的情形:被公園管理員發現,天降暴雨水漫金山借著浮力將石頭抬起…Aron一次次的嘗試,直到十八般武藝無一倖免的被上帝駁回,人類的樂觀與堅持到此為止,憤怒與拒絕也隨之消退。我們可以看到Aron逐漸開始為自己的離開做准備,用DV機拍下遺言,在石壁上為自己刻墓誌銘。

然而上帝從不會同時將所有的門關上,他總是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打開一扇窗。雖然我們都知道Aron最後會活下來,但上帝不會僅僅因為你比較樂觀而對你網開一面。究竟是什麼一直支持著Aron已經虛脫的肉體和已經磨滅的希望?丹尼。保爾在影片里不停映射的,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便是答案。影片開頭和結尾分畫面里熙熙攘攘的人群,無論是地鐵站,朝聖還是體育競賽;Aron去往canyon途中擦身而過的自行車隊,結伴而行的女背包客;時時閃現在腦海和幻覺里的父母,妹妹,前女友,所有這些都在表達著丹尼。保爾對於"人是什麼"這個問題思索的答案:人是所有社會關系的總和。而承載著這些關系的是愛。人是社會動物,從我們降生那刻起就已經離不開別人,是親情,愛情,友情支撐著Aron度過127個殘酷的小時,是人與人的接力將Aron救出了canyon.

Aron在127個小時的自救過程完成了他對人生真諦的領悟,生命的蛻變。這種蛻變用最殘忍的方式向我們表明它的深入骨髓和堅不可摧。用一把鈍得都削不了蘋果的小刀將自己被卡在石頭里的右手割下,而這是個真是的故事,相信看到這里無人不會震撼。上帝將Aron帶到這里,不會簡簡單單的讓其全身而退,也不會簡簡單單的只開死路一條,上帝要求某種儀式來證明生命的蛻變和升華,這就是犧牲。Aron斷臂的過程便是他重生的過程,

丹尼。保爾對影片的鏡頭和配樂運用都十分出彩,將每一分鍾都刻畫得生動飽滿,而主演詹姆斯。弗蘭克的表演也絲絲入扣令人贊嘆。他們用這種方式向影片背後真正的主人公——Aron Ralston致敬,向生命致敬。

時間應該是最好的老師,但是遺憾的是----最後他弄死了所有的學生。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學會該如何kill time 吧。

電影127小時觀後感 (二)

昨天有機會觀看了《127小時》,這部影片故事情節很簡單,可是裡面所呈現出來的對人心靈的震撼卻是持久和有力的。人的一生會有許多時候變得很脆弱。可是,看了《127小時》後,任何的挫折與困難都不會使你放棄的理由,也沒有必要羨慕那些現在領先的人,只要自己也在堅持,從不放棄,遲早有一天成功會屬於你。

片中真正讓我感動的,是主人公在生命攸關之際,能始終保持清醒,勇敢選擇命運,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以及他對生命的尊重。樂觀自信熱愛生命,不拋棄不放棄這兩個很重要的生命信條,在本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在這127個小時里,他經歷了垂死掙扎,他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回顧過往的一生,他發現了自己漠視的,最重要的卻從來沒有去珍惜的東西。最終他付出了一隻手臂,收獲了這一生中最大的饋贈——他將更好地活著,更懂得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更能夠為別人著想,懂得珍惜並且活得更精彩。可以說這是一次生命的洗禮!

這就是,在災難或苦難面前,當一個人承認這是屬於自己的命運和自己選擇的結果,他將承擔起自己選擇的結果,其人生會因為挫折和磨難而更加豐富,心靈得到成長,心靈變得成熟,靈魂得到升華的結果。如果不願意去承認和承擔,那個災難或苦難就不會成為一份上帝給予自己的禮物,不是自己生命的恩賜,而只是災難或苦難。

是的,我們的生活總有遺憾,溫馨的生活渴望有更富裕的日子,富裕的.日子卻要失去許多的幸福,兩者很難兼顧。不管選擇哪一個都會留下遺憾。但我們還是要從人生的價值來選擇,有的人希望就這樣平平靜靜的過一輩子,那麼溫馨的生活與他而言就是最佳的選擇。有的人希望人生活得有價值,那麼富裕的日子與他更合適。可是,我想,該忍受平靜加貧窮的時候就好好的過好每一天;該開始打拚而實現自我價值的時候也要勇敢而上。人生其實沒有多少過多的選擇,按照自己的心,去做好每一階段的事情。在生命的每一天,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去充分的享受生活,去懂得把愛獻給你身邊的人。

電影127小時觀後感 (三)

昨天終於完整的看完了《127小時》,詹姆斯。弗蘭科的演技,根本沒有讓我感受到是在看電影,而是一直和他共同存在於那道岩縫中,和他一起感同身受。

一部電影,畫面一直就是岩縫,就是當事人的那張臉和自編自演的攝錄機。感受到的是緊張,是無奈,是幽默,是對家人的掛念,是對人生的反省。最震撼的語句,是他認為,他的一生就是向著這塊石頭來的,無論怎麼做,最終還是和這塊來自宇宙的石頭相遇,這就是宿命。好像一切就是規劃好的,無論我們怎麼做,好多事情就是那麼自然而然的發生了,是坦然接受,放棄追求?還是奮起抗爭,改變自己的命運?當他奮起改變,脫離困境的時候,那份勇氣,那份堅強,那份淡定,讓人震撼!

此片源於美國戶外家艾倫·羅斯頓的真實人生案例,活在我們身邊的,有血有肉的,真實的英雄,擁有強大的內心世界。許多對人生失去希望的人,看到他的報道,都會重新審視人生。

我以為經歷了這樣的事件,他會更加珍惜人生,好好守候家人。但是,不是我想像的那樣,他認為,只有不斷攀登高峰的那種驅動力,才是他的精神支柱。事件兩年之後,他成為第一個在冬季獨自登遍科羅拉多所有海拔在4200米以上山峰的人,那個高度的山峰,一共53座!!!

他的座右銘:生活是空虛無趣的,只有在曠野中,我們才有創造非凡的可能!

艾倫·羅斯頓留給我們的是什麼?感受到的又是什麼?自我似乎很渺小,又似乎很強大!茫茫宇宙,我們到底在忙些什麼?留給自己的又是什麼?

3. 一個恐怖電影,一群人出去玩,大巴車上的人頭上面全斬斷了,(就一陣風)後來有個自行車隊也一樣,求解叫

真實魔鬼游戲 リアル鬼ごっこ (2015)

導演: 園子溫
編劇: 園子溫 / 山田悠介
主演: 特林德爾·玲奈 / 真野惠里菜 / 篠田麻里子/ 櫻井由紀 / 磯山沙耶香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15-07-11(日本)
片長: 85分鍾
又名: 屍奔女子高校(港) / 真實捉鬼游戲 / 奪命捉迷藏 / Riaru onigokko / The Chasing World / Tag

4. 外國的1個騎車電影

電影名稱:《兩秒鍾》
劇情簡介:

在一次速降自行車比賽中,身為運動員的法國女孩勞瑞·斯杜因在出發時遲緩了兩秒中而丟掉了比賽的冠軍,車隊的老闆斥責了她在比賽中的放縱行為並以此為由解僱了她。心有不服的勞瑞就此退役,找到了她的哥哥斯蒂夫並在哥哥家暫住。斯蒂夫是個學究式的人物,常研究一些彩票中獎率和量子理論的艱澀問題。他正為沒有女朋友而煩心,同時也為找不到工作而焦慮。而他們的母親卻因老年痴呆症住進了養老院。
勞瑞騎著她退役後唯一得到的一輛專業自行車外出,看到了一家名為 「洛倫佐」的自行車行,為了購買新的車鏈,她認識了店主人——性格怪癖的前自行車選手洛倫佐。勞瑞看到路上一些年輕人騎著自行車遞送物品,於是也前去報名,成了一名騎自行車工作的包裹快遞員。
忙碌的工作開始了,她除了要克服工作生疏和快遞公司其他年輕人給她設置的重重障礙之外,還要克服因意外而受到的身體傷害。但她承受著一切,還接受了本不屬於他們公司轄區的工作和本應屬於汽車速遞員的活。她的自行車被報復者的汽車軋得變了形。她的努力和敬業贏得了同事的尊重,他們邀請她參加他們自發組織的自行車賽。
一個凄厲的雨夜,勞瑞發現哥哥正和一個陌生女子在家,無奈的她去看望母親但母親卻認不出她,她又到洛倫佐的車行尋找洛倫佐。洛倫佐講述了他年輕時的經歷,他拿到比賽的冠軍卻失去了鍾情的戀人。勞瑞也訴說著自己的男友和自行車不可兼得的體會。
一次遞送快件時,勞瑞的自行車再次慘遭不測,但她意外見到了在洗印部工作的美麗女孩,她和自己想像中洛倫佐當年丟失的戀人一般模樣,她二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速遞員自發組織的自行車賽馬上就要開始了,但勞瑞卻因沒了好車而無法參賽,這時,洛倫佐把他當年珍藏的名牌自行車送了來,而洗印部的女孩也來鼓勵她參賽。興奮的勞瑞再次投入比賽......
參考:http://www.zhbike.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2969&page=8

5. 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外國電影,一群孩子騎自行車。後來捲入一個案子,幫警察追捕逃犯.

少年擒寇記 / 小子萬歲

6. 電影《神行太保》是描寫哪項體育活動的故事片

自行車

影片講述了郵遞員馬鳴因騎自行車技術高超被自行車隊教練選中,經過各種坎坷終於在國際自行車比賽中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該片於1983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劇情簡介:

農村義務郵遞員馬鳴(梁同裕飾)和他的好朋友小胖、小侯在公路上賽開了自行車。三個農村青年你追我趕,一時間好不熱鬧。他們的比賽引起了自行車隊教練丁逸群(齊卡飾)的注意。他駕駛著摩托車追趕上馬鳴,坐在摩托車邊斗里的吳若男趁機搶拍下了馬鳴的騎車照。

(6)外國電影自行車隊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大約從20世紀60年代起,山西被譽為自行車大省,後來建起中國最大的賽車場,中國全國重大的自行車賽事常在這里舉行。而《神行太保》主人公的原型是編劇郭恩德在哈爾濱市的一個弟弟,名叫建偉,是黑龍江自行車隊的主力隊員。

建偉入隊後幾乎每年都隨黑龍江隊來山西,郭恩德對自行車運動及山西自行車隊便也漸漸熟悉,產生了感情。於是,一到閑暇,他就去省自行車隊,或與教練員、運動員聊天,或坐上教練的摩托,同他們一道出去訓練。

運動員們頂酷暑冒嚴寒,以頑強的毅力和耐力堅持訓練的精神,使他深受激勵。以此為素材,郭恩德創作了《神行太保》的劇本。

7. 從世界冠軍到鋃鐺入獄,當你墜入谷底,是否還敢仰望星空

人生中總會遇到很多的十字路口,當有一天,你跌落谷底,是否也曾感嘆:假如當初我做了另外一種選擇——

從小以來,自行車一直都是大衛•米勒的最愛。

他曾騎著它從蘇格蘭北部、英格蘭南部一直到遠東,那樣的日子給了他任何事物都不能給與的刺激和自由。

然而,在大衛11歲的時候,他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切不得不暫停下來,因為他的父母離異了。

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艱難的選擇——

離開英國的媽媽和妹妹,隨爸爸去了香港。

這一年,大衛學會了騎山地自行車,並在14歲時第一次參加了比賽。

幾個外國人發現了大衛的潛力,激動地說:「哇,你應該去打公路自行車賽!」

公路自行車賽一直都是歐洲人甚至全世界人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它從一開始就被設計成那個時代最令人瘋狂著迷的東西——

長時間的精心策劃,充滿著戲劇性,劇本完全由參賽的人編寫。

就像是把愛情島的倖存者,國家地理,還有奧林匹克全部糅雜在一起,呈現在人們面前。

然而,正值青春的叛逆讓大衛沒有那麼輕易地相信這些所謂的專家,他反抗道:「不,我不要穿緊身衣,也絕不會刮腿毛!」

當然,大衛稚嫩的反抗並沒有讓那些人放棄,從那天起,有人開始不斷地給他送來關於公路賽車的書、雜志、錄像。

床頭上,學校里,比賽中……隨處可見。

孩子的心思總是多變的,看著那些炫酷的比賽片段,大衛心動了。

他賣掉了山地車,買了一輛公路自行車,沉浸在那迷人的自行車賽的想像中。

在香港郊外的公園里,大衛彷彿能看到直升機在空中轟鳴,摩托車呼嘯而過,人群在他面前分開……

那一刻,公路自行車賽的種子深深地在他的心底里扎了根。他被迷住了,拚命地學習著關於它的一切。

「天啊,這么瘋狂的事情真的會存在!」這是那個時候的他最常感嘆的一句話。

19歲時,大衛成為了一名職業公路自行車賽選手。憑借著天賦和努力,大衛在業內的排名迅速上升,漸漸變得炙手可熱。

1997年的春天,大衛第一次參加了職業比賽。


職業生涯的飛速發展給大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致命的挑戰:

就是在那段時間,他第一次近距離認識了「E P O」(興奮劑)。

那是一種在職業自行車賽極其普遍和盛行的東西,它對於自行車賽這樣的耐力運動的作用就像類固醇對於短跑一樣。

大衛看著職業賽手們在他的眼前注射著一管管令人不適的葯物,互相交流著注射心得,就像在討論今天的午餐一樣自然。

他第一次害怕了。

大衛蜷縮在下榻的酒店裡哭泣著,不知所措,他還沒有準備好怎樣面對他所簽約的這個世界。

母親安慰說:放棄吧,回英國來,藝術學院有你的一席之地,還有另一種生活在等著你。

可是,大衛做不到,他愛上了這項迷人的運動, 情感 讓他樂觀地告訴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要變得更強大,這項運動就會變得干凈。

那時,大衛已經有了一支非常優秀的自行車團隊。

他清楚地意識到:如果要堅持自己的身份,堅持自己的價值體系,就必須盡可能地把自己與職業自行車的世界隔離開來。

於是他帶著隊員們,在西南部一個叫比爾的偏遠小鎮住了下來,這里沒有其他職業自行車手住在那裡,甚至附近也沒有。

然而,大衛並不知道,樂觀就像植物一樣,需要陽光和水才能生存。

可在職業自行車運動中走得越深,它就越黑暗。這里根本沒有水,只有血。

「我的命運已註定,而我卻渾然不覺。」後來的一次演講中,他這樣說道。

2000年,大衛剛剛23歲,那是他第一次參加環法賽。

熟悉環法公路自行車賽的人都知道,那是蘭斯•阿姆斯特朗時代的開始。

一想到要親自加入這場為期三周的環法國比賽,穿越兩座山脈,大衛激動地睡不著覺,甚至擔心起了刮腿毛的事。

「我想我該去剪個頭發。」他自己告訴自己。

第一次比賽彷彿就像是一場夢,他穿著特製的緊身衣,穿過美麗的香榭麗大街,在所有人的歡呼聲中沖過了終點線。

是的,環法自行車賽的第一賽段中,大衛超越了阿姆斯特朗的神話,成為這一賽段的環法冠軍。

在接下來的16公里的個人計時賽里,他也領先阿姆斯特朗2秒鍾!

人們為大衛歡呼著,慶祝著他來之不易的 清白的勝利

然而,短暫的快樂之後,大衛陷入了迷茫,他知道,這一次他的確堅持了拒絕興奮劑的立場,但依然被精心修飾過——

大衛的團隊一直讓他參加頂級賽事,給了他領導的位置,和他簽了四年而不是普通的兩年合同,並讓他和一些年長的、「經驗豐富」的騎手住在一起。

當然,所謂的「經驗豐富」就是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

在當時,運動員們通過這種方式攝入維生素和補充劑,這在職業自行車賽中並不違法。

大衛不會忘記自己在法國某個破爛的旅館里第一次嘗試注射補充劑時隊醫向他展示如何操作的畫面。

他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握著注射器,在針上施力,刺穿皮膚,讓裡面的東西進入身體……

他明白,這不是運動,但這是一種手段。

那是一種悲傷的感覺:

漸漸地,大衛在這項運動中成為了受人尊敬的名字,他正在成為一名真正的環法自行車賽選手。

與之伴隨而來的是期望的重量,這重量如同無數座大山壓來,讓他難以承受。

可他在這條路上走得太遠了,他的生活中註定已經不能再有其他的東西,甚至沒有家可回。

香港不僅遙遠,還很疏離,至於英國,他已經有十多年沒有住在那裡了。

比爾小鎮曾是他在風暴中僅有的港口,但在洶涌的輿論浪潮下已經無法再為他遮風擋雨。

他說:我從沒有像現在出名,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孤獨。

大衛的職業道路並沒能一直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

2001年環法自行車賽的第一階段,大衛突然摔倒了,他摔得很重,以至於不得不在第十階段退出了比賽。

巨大的挫敗感一陣陣襲來,沒有興奮劑幫助的比賽是如此無望。

漸漸地,大衛曾經無比堅定的信念動搖了。

大衛的團隊抓住了這個絕佳的機會,把他送到了義大利去為西班牙自行車賽做准備。

那一刻他知道了這意味著什麼——他該長大了,他註定要成為一名專業的「成熟」的騎手。

如果無法打敗他們,那就加入吧!他對自己說。

想要在環法自行車賽上清清白白獲勝是不可能的。

就這樣,在義大利一個年長的隊友奢華的別墅里,大衛第一次注射了EPO。

接下來的日子裡,大衛走上了一條快速攀升的道路:他贏得了更多的比賽,繼續著既定的旅程,向著環法自行車賽的勝利前進。

但他不知道,這已經不再是他的旅程了。

從外界看,他踏著一條平滑上升的軌跡擁攬了所有的輝煌,然而在內部,警笛聲早已響起,警燈閃爍,刻度盤亂成一團。

大衛失控了,他的內心除了羞恥、內疚,就是無窮無盡的謊言。

只有在贏得勝利的時候,他才會偶爾地松一口氣,覺得自己沒有白白冒風險。

2003年,大衛拿到了環法世界冠軍,那年,他26歲。


2004年6月24日,大衛因違規服用禁葯被法國警方逮捕了。

他被單獨關在一個牢房裡,接受了巴黎緝毒隊48小時最嚴密的審問。

再次回憶起那段經歷時,他說了五個字「我罪有應得。」

牢獄生活像清潔劑一樣刷洗了大衛混亂的思緒,他開始正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並回想起年幼時在香港的快樂時光。

他曾經如此痴迷地愛著自行車運動,但如今, 這份愛早已變成了難以傾訴的厭惡。

從外界看他似乎擁有了一切,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已經很久不曾擁有過什麼了。

他還有什麼可失去的呢?他坦白了一切,接受了法律公正的審判。

然而,這還不是他人生中最低谷的時候。

在那之後,米勒被禁賽兩年(2004-2006),同時失去的,還有他2003年的那場冠軍、工作和榮耀。

這次,他真正跌到了谷底。

那是一段極為灰暗的時刻,四周伸手不見五指,你看不到希望的光亮。

可當這一切徹底結束,你的生活變得死一般寂靜,你該怎麼辦?

是的, 你要麼選擇體無完膚地躺在那裡,或者你還敢抬起頭,努力站起來,找到向上看的勇氣,找到更美好的未來!

不知怎麼的,大衛找到了向上看的勇氣,他說,上面有一線曙光,一線希望。

他成功地從神壇摔落,墜毀,那是一種最真實意義上的危機,但命運並沒有拿走一切,而是把一切都還給了他。

在跌入谷底的幾年後,大衛站在了一個反興奮劑會議上發言。

他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喚醒這個時代還在沉睡的職業賽手,期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會再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他想要讓所有人都明白,反興奮劑並不是非黑即白這么簡單,在職業自行車運動中,存在一個基本的文化問題,這導致了違禁物品的使用。

有人問:你為什麼要改變它,又如何改變它?

大衛不假思索地回答:「愛」。

是啊,因為這就是它曾經的樣子,是一個運動員最 健康 的巔峰狀態。

大衛勇敢地站出來了,他回應著每一個媒體的要求,一遍又一遍講述自己的故事。

幸運的是,這一次,人們投給了他信任的目光。

大衛得到的第二次機會,就像有人向跌落深淵的他扔了一條救命的繩索。

但他知道,如果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回到這項運動中去,嘗試改變從前的做法,改變一切。

禁賽兩年後大衛的第一次回歸,就是環法自行車賽。

這一次,他拒絕讓任何注射器接觸自己,每天除了高強度的練習,陪伴他的只有準備好的口服維生素。

隊醫都覺得他瘋了,他的隊友們也很困惑。

但他就這樣完成了環法自行車賽,雖然說不上光榮,但至少尊重了比賽。

隨後,大衛參加了西班牙自行車賽,並贏得了環西第14階段的計時賽冠軍。

在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在回答所有問題之前,大衛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這正是他年輕時需要聽到的話。

它能帶來希望!

當然對於任何騎手來說,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容易的回歸方式,因為在比賽前的一段時間,環法歷上最大的興奮劑丑聞之一就像海嘯一樣轟然襲來。

大衛被推上了幕前,成為了事實上的發言人。

不是因為他想這樣,而是因為沒有騎手會想談論它。

望著眼前洶涌的人群,他沮喪地意識到:一切都沒有改變。

但這一次,大衛並沒有心灰意冷,他加入了英國反興奮劑中心,並大膽提出了 無針政策。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大衛用了一種非常規的說服方式:

在洛桑的一次會議中,當委員會的其他成員去吃午飯的時候,大衛去了一家葯店,買了12支注射器,12支針頭,12瓶生理鹽水。

吃完午飯回來時,人們發現,所有醫療用具都擺在他們面前。

大衛開始一個個地教他們如何安裝注射器,如何把玻璃瓶的頂部折斷,吸出裡面的東西,捲起袖子,給二頭肌綁上止血帶,想像在前臂注射液體……

他說「這不是運動,任何運動員都不應該這樣做!」

禁賽結束之後,大衛贏得了很多比賽的階段冠軍,也因此成為第一個穿過所有領騎衫的英國騎手。

這個曾用過興奮劑,完全是他人眼中惡棍的人,終究沒有被時代拋棄和遺忘,而是用自己的努力順著那條拋下來的繩索,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但對他來說最自豪的成就,還是引入了「無針政策。」

每每提及,他總會說:「我真希望在我年輕時,也有人這樣做。」

2014年是大衛最後一年參加比賽,除了比賽和反興奮劑運動,他還寫了兩本書,拍了兩部電影,和朋友共同成立了一支自行車隊,並在隊伍內率先實行反興奮劑。

後來,大衛結了婚,有了一個可愛的寶寶。

很多人都問:接下來你准備做什麼?

他回答道:「我已經完成了一圈,現在是結束也是開始。」

2015年,大衛創造了一家名為「第三章」的公司,對他來說,前兩章已經結束,這是最後一幕。

他沒有退出的計劃,他希望創建一個公司和品牌,可以在自行車行業中以不同的方式運作,以一種更有創造力的方式把事情做好,改變舊的規則。

這就是大衛前進的方向!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是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難相信希望。

但親愛的,不要丟下它,當我們陷入危機的時候,當我們跌落谷底的時候,請敢於抬頭,想像一個更美好的未來!